22.拜年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章节内容开始--> 22拜年1 李氏瞥了一眼丈夫,压低声音训石二妹道:“你去省城作啥?那是随便去得的地方吗?老实在家呆着!”
石二妹抿抿唇,脱了袄子钻到热烘烘的被窝里不再言语。
李氏见女儿这副样子,也不好深说。只得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针线,撑着身子吹熄窗台上的油灯,拢被睡觉了。
很快就到了年节,石二妹跟随父母、兄嫂进县城去给石举人府上拜年,顺便再去探望一下石大妹。
关于葛木匠和同院住着的女人有些不清不楚的事,石二妹并没有告诉父母。一是她还不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自己臆想着乱说反倒不好!二是夫妻间的事终究应该由葛木匠和石大妹先自己解决,若是解决不了再由长辈出面劝说、或是教训,这样不会太让人难堪。
石举人不但在晖安县有名望,连江对岸巴城也有不少乡绅名士对其敬仰不已!所以逢年过节时,到石举人府上走动人情者不在少数。
石永旺的父亲与石举人的父亲是兄弟,但石举人的父亲是嫡出,石永旺的父亲是庶子。分家时,石永旺的父亲得了石家村的几亩地和一幢宅子。但这个庶子在大宅里过惯了不务正业的日子,没多久就把分得的那点儿家产败光,累得儿子石永旺向本家租地种才能吃上饭!
虽然是堂兄弟的关系,石永旺这个作堂兄的也得巴结着堂弟才行!
往年拜年,石永旺一家都是拎鸡绑鸭、再带一筐山货干当年礼。怕礼轻了,少不得在县城里再买些点心果子之类的东西充充数。今年备礼时,石二妹给出主意,带了两大坛果子酒、一筐红蘑干、两小罐泡菜和两只小公鸡!都是自己家做的、有的东西,而且还没花多少钱!
石永旺和李氏觉得礼太轻,还不如往年了!怕惹石举人和石老太太不高兴!儿媳妇田氏是头一年去举人府上拜年,也觉得这些东西拿不出手,着实在婆婆面前唠叨了一阵子!
“举人老爷府上怕是什么都不缺,咱们送什么都不见得入了人家的眼,可必大费周章和钱财的备那些东西?”石二妹不以为然地劝说父母道,“今年咱们送的这些都是自己家精心准备和制作的,也体现出一份心意来。就带这些东西去拜年,到时候我自有办法让石老太太喜欢。”
讨得石老太太欢心,就等于是让石举人高兴!
一家人将信将疑的就带着这些东西去了石举人府上,门房迎客的管事看到石永旺带来的这些东西时,脸上表情明显有些嘲弄和不屑,随手招呼下人抬到后面去。
石永旺和李氏心里就是一沉,田氏的脸色也变了变,只有石顺心粗没发觉什么。
石老太太姓栾,其父在前朝的科考上中过同进士,因为没什么门路谋个官职,只好回乡开馆做先生。石家想优化自家血统,不能只当土财主,就替石举人的父亲求娶了栾氏。栾氏生了三个儿子,次子就是石举人,其他两个儿子也都中了秀才!石氏族人便异常的尊敬这位石老太太!
在丈夫过世后,石老太太作主,将本家大宅、县城里的两间铺子和大部分田地留给了石举人,其他几间大铺子和外地的宅子则分给了长子与三子!大老爷分得的产业离省城明城近,便举家搬到了明城;三子分得的是巴城及周边几个镇的生意,就搬到了石家在巴城的宅子里。最令晖安百姓敬佩的是,三兄弟对母亲的分配没有任何异议,并没有闹出别家那种为了争家产人脑袋打成狗脑袋的丑闻!
石二妹从别人嘴里听到了一些关于石老太太的传闻后,对这位老太太也很是佩服!很想见一见!
本家大宅保持着旧式格局,前院是待客的厅子、石举人的书房和一些接待外客留宿的房舍。垂花门内住的是内宅女眷,还有一座供女眷们平日走动玩乐的小花园,里面有鲤鱼池子。
石二妹这是穿越后第一次到石举人的府上,前身应该是每年都来过。所以,她进了府之后并没有好奇的东张西望,而是用眼角的余光将经过的地方观察了个大概。田来弟则没有这股子沉稳劲儿,张大嘴、瞪大眼露出了惊叹和艳羡的表情。
“老太太的身体依旧很硬朗吧?”李氏带着几分讨好的笑容向领路的仆妇问道。
“硬朗得很,老太太也时常惦念着永旺大爷和太太呢。”那四十左右的仆妇一脸笑容地客套道,“原本顺少爷成亲时,老太太就想亲自过去喝杯喜酒,但恰好身子不爽利就没去成。”
“哪敢劳动老太太呢,今儿就让顺子媳妇多给老太太磕几个头。”李氏赶忙惶恐地道。
那仆妇只是抿唇笑笑,并未接话。
后院里石老太太住的妙慈堂院子最大,今天大年初一,族内的女眷都赶着过来拜年,就显得非常热闹。
仆妇跟守在门口的丫鬟低语了两句,那丫鬟扫了一眼石永旺一家,然后用甜甜的嗓子高喊道:“石家村的永旺大爷和太太一家来给老太太拜年啦!”
丫鬟这一嗓子差点儿把石二妹给逗笑出来!
永旺大爷和太太?凭自己家那个家境,爹娘还能称得上“大爷、太太”?但民国初几年,这种大家族的确是还保留着旧朝的很多习俗,石永旺与石举人是堂兄弟,出于尊重被称作“老爷”倒也没什么错。
一家人被引领进了堂屋,里面的欢声笑语伴着热气扑面而来,绕过屏风就看到屋内有男有女、或坐或立。时代毕竟是不一样了,过去的男女大防也弱化了,所以逢年过节一大家子男女聚在一起也没有太大的避讳。
石永旺一家上前跪在蒲团上向坐在上座的石老太太磕头拜年。
<!--章节内容开始--> 22拜年1 李氏瞥了一眼丈夫,压低声音训石二妹道:“你去省城作啥?那是随便去得的地方吗?老实在家呆着!”
石二妹抿抿唇,脱了袄子钻到热烘烘的被窝里不再言语。
李氏见女儿这副样子,也不好深说。只得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针线,撑着身子吹熄窗台上的油灯,拢被睡觉了。
很快就到了年节,石二妹跟随父母、兄嫂进县城去给石举人府上拜年,顺便再去探望一下石大妹。
关于葛木匠和同院住着的女人有些不清不楚的事,石二妹并没有告诉父母。一是她还不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自己臆想着乱说反倒不好!二是夫妻间的事终究应该由葛木匠和石大妹先自己解决,若是解决不了再由长辈出面劝说、或是教训,这样不会太让人难堪。
石举人不但在晖安县有名望,连江对岸巴城也有不少乡绅名士对其敬仰不已!所以逢年过节时,到石举人府上走动人情者不在少数。
石永旺的父亲与石举人的父亲是兄弟,但石举人的父亲是嫡出,石永旺的父亲是庶子。分家时,石永旺的父亲得了石家村的几亩地和一幢宅子。但这个庶子在大宅里过惯了不务正业的日子,没多久就把分得的那点儿家产败光,累得儿子石永旺向本家租地种才能吃上饭!
虽然是堂兄弟的关系,石永旺这个作堂兄的也得巴结着堂弟才行!
往年拜年,石永旺一家都是拎鸡绑鸭、再带一筐山货干当年礼。怕礼轻了,少不得在县城里再买些点心果子之类的东西充充数。今年备礼时,石二妹给出主意,带了两大坛果子酒、一筐红蘑干、两小罐泡菜和两只小公鸡!都是自己家做的、有的东西,而且还没花多少钱!
石永旺和李氏觉得礼太轻,还不如往年了!怕惹石举人和石老太太不高兴!儿媳妇田氏是头一年去举人府上拜年,也觉得这些东西拿不出手,着实在婆婆面前唠叨了一阵子!
“举人老爷府上怕是什么都不缺,咱们送什么都不见得入了人家的眼,可必大费周章和钱财的备那些东西?”石二妹不以为然地劝说父母道,“今年咱们送的这些都是自己家精心准备和制作的,也体现出一份心意来。就带这些东西去拜年,到时候我自有办法让石老太太喜欢。”
讨得石老太太欢心,就等于是让石举人高兴!
一家人将信将疑的就带着这些东西去了石举人府上,门房迎客的管事看到石永旺带来的这些东西时,脸上表情明显有些嘲弄和不屑,随手招呼下人抬到后面去。
石永旺和李氏心里就是一沉,田氏的脸色也变了变,只有石顺心粗没发觉什么。
石老太太姓栾,其父在前朝的科考上中过同进士,因为没什么门路谋个官职,只好回乡开馆做先生。石家想优化自家血统,不能只当土财主,就替石举人的父亲求娶了栾氏。栾氏生了三个儿子,次子就是石举人,其他两个儿子也都中了秀才!石氏族人便异常的尊敬这位石老太太!
在丈夫过世后,石老太太作主,将本家大宅、县城里的两间铺子和大部分田地留给了石举人,其他几间大铺子和外地的宅子则分给了长子与三子!大老爷分得的产业离省城明城近,便举家搬到了明城;三子分得的是巴城及周边几个镇的生意,就搬到了石家在巴城的宅子里。最令晖安百姓敬佩的是,三兄弟对母亲的分配没有任何异议,并没有闹出别家那种为了争家产人脑袋打成狗脑袋的丑闻!
石二妹从别人嘴里听到了一些关于石老太太的传闻后,对这位老太太也很是佩服!很想见一见!
本家大宅保持着旧式格局,前院是待客的厅子、石举人的书房和一些接待外客留宿的房舍。垂花门内住的是内宅女眷,还有一座供女眷们平日走动玩乐的小花园,里面有鲤鱼池子。
石二妹这是穿越后第一次到石举人的府上,前身应该是每年都来过。所以,她进了府之后并没有好奇的东张西望,而是用眼角的余光将经过的地方观察了个大概。田来弟则没有这股子沉稳劲儿,张大嘴、瞪大眼露出了惊叹和艳羡的表情。
“老太太的身体依旧很硬朗吧?”李氏带着几分讨好的笑容向领路的仆妇问道。
“硬朗得很,老太太也时常惦念着永旺大爷和太太呢。”那四十左右的仆妇一脸笑容地客套道,“原本顺少爷成亲时,老太太就想亲自过去喝杯喜酒,但恰好身子不爽利就没去成。”
“哪敢劳动老太太呢,今儿就让顺子媳妇多给老太太磕几个头。”李氏赶忙惶恐地道。
那仆妇只是抿唇笑笑,并未接话。
后院里石老太太住的妙慈堂院子最大,今天大年初一,族内的女眷都赶着过来拜年,就显得非常热闹。
仆妇跟守在门口的丫鬟低语了两句,那丫鬟扫了一眼石永旺一家,然后用甜甜的嗓子高喊道:“石家村的永旺大爷和太太一家来给老太太拜年啦!”
丫鬟这一嗓子差点儿把石二妹给逗笑出来!
永旺大爷和太太?凭自己家那个家境,爹娘还能称得上“大爷、太太”?但民国初几年,这种大家族的确是还保留着旧朝的很多习俗,石永旺与石举人是堂兄弟,出于尊重被称作“老爷”倒也没什么错。
一家人被引领进了堂屋,里面的欢声笑语伴着热气扑面而来,绕过屏风就看到屋内有男有女、或坐或立。时代毕竟是不一样了,过去的男女大防也弱化了,所以逢年过节一大家子男女聚在一起也没有太大的避讳。
石永旺一家上前跪在蒲团上向坐在上座的石老太太磕头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