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49章 发现秘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铉暂时在外间稍候,柴绍要先和岳父谈一些私事,他安排好了张铉,自己快步向岳父书房走去。
太原留守李渊今年约五十岁左右,但保养得非常好,看起来也不过四十出头,笑容温和,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事实上,他也是朝廷出了名的老好人,上上下下人缘非常好,他在马邑郡当太守之时,连马邑郡的老农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李公是厚道人。’
但在太原,他的名声却有点坏了。
书房内,柴绍向岳父行了礼,向李渊讲述最近几个月洛阳武川府的情况,这也是李渊非常关心的事情。
“这次杨玄感造反影响太大,在武川府内部也有了分歧,元氏、于氏和陈氏都认为武川府不该阻止杨玄感进关中,他们抱怨会主浪费了一次绝好的机会,甚至联合一些小家族向会主施压,要求会主辞职,连独孤家主也对会主不满,我能感觉到,最近会主的压力很大。”
李渊的妻子窦氏便是窦庆的女儿,李渊和窦家关系十分密切,在这次杨玄感造反中,他和窦家站在同一阵线,坚决反对给杨玄感任何机会,李渊知道,元氏家族反对窦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李渊杀了元弘嗣导致。
沉吟一下,他问道:“你和元骏关系密切,他提到我了吗?”
柴绍轻轻点头,“元骏说,他们家族几个长老对岳父非常不满,主要是因为元弘嗣之死。”
李渊重重哼了一声,元弘嗣得到元家的暗中支持,居然不顾大局想在弘化郡起兵造反,被自己及时扑灭,元氏家族不但不检讨他们破坏大局,居然还对自己怀恨在心。
李渊心中也十分恼火,当初大家盟誓共进退,同心组建了武川府,才十年不到,武川府内便有了裂痕,说到底还是私心作祟,元氏家族自以为是北魏皇嗣,便想攫取武川府的势力,取代隋杨天下,太自以为是了。
但这件事却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需要长期内部斗争才能渐渐磨合,尤其需要态度模棱两可的独孤家族站出来,偏偏这又是最难办到之事,他的舅舅独孤顺太看重关陇贵族的血统纯正,行事太保守,不到最后关头,他绝不会表态。
李渊便不再想这件烦恼之事,又问道:“嗣昌,你和张铉在一起也不短了,他究竟是什么来历?”
这一个多月,柴绍两次写信向岳父汇报了杨玄感猎杀案和天阁寺案,所以李渊对这个张铉也多少有点兴趣。
柴绍苦笑一声说,“说实话,这个张铉来历不明,绝不是他自己所说的河内僧人,但至今没有查清他的出身,但燕王似乎并不在意,对他很器重,至于会主,他始终觉得张铉是个难得人才,在他身上不惜下了大血本。”
柴绍每次想到青石经,心中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不舒服,会主在张铉身上下了这么大的血本,却从未给过自己这样的重视。
“为什么窦会主一定要让你陪他北上?”李渊沉吟一下又问道。
柴绍叹口气道:“还不是为了突厥那批物资吗?张仲坚已经北上了,据说宇文化及最近也不在洛阳,估计也北上了,我认为会主是想利用张铉来协助张仲坚,所以才让我陪他一同北上。”
柴绍提到了突厥的那批物资,李渊的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他也得到消息了,高句丽进献给突厥的三十万件兵甲居然在草原失踪了,如果那批兵甲能归自己,或者他也能分一杯羹.....
李渊负手走了几步,回头对柴绍道:“我打算让神通二叔和你一起北上。”
柴绍一愣,他明白岳父的意思,这个时候才插手那批兵甲,似乎有点晚了,不过他不敢拒绝,便点头答应了。
“岳父大人,建成有消息吗?”
李渊点点头,“只有一点点消息,翟让对他极为礼重,让他坐上了瓦岗军的第二把交椅,然后就没有消息了。”
李渊为长子之事忧心忡忡,建成冒充李密上瓦岗并不是绝对的秘密,象翟让、魏征和王伯当都知道,一旦他们拿这件事来要挟自己,还真是个大麻烦,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生,但保不定将来什么时候就爆发出来。
就算不担心瓦岗寨那边,武川府内部也是一个麻烦,目前为止就只有岳父和舅父知道,相信岳父窦庆会守口如瓶,就怕舅父独孤顺无意中泄露出去,被元氏家族知道,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李渊心中开始后悔答应岳父的要求,真不该让建成冒这个险,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他只能每天战战兢兢地度过,只盼望着这件事千万不要被暴露出来。
柴绍还想再问,但感觉岳父似乎不想多提此事,便转开话题道:“小婿进城时,似乎听到一些不利于岳父大人的传言,有损岳父大人的声誉。”
李渊听懂了他的话中之话,他沉默片刻,慨然长叹道:“我也是迫不得已啊!若不这样自毁名声,他怎么可能对我放心?”
“岳父大人是指当今天子?”
“当然是他!”
李渊苦笑一声道:“表面上,杨广好像对我很信任,让我坐镇太原这个战略要地,可实际上呢?我心里明白,他根本就不信任我,派大将王威和高君雅掌控军权,并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可他为什么这样做?”
“他只是为了分化关陇贵族,派我去处死元弘嗣,再升我为人人眼红的太原留守,结果元弘嗣之死就记在我头上了,导致元家对我恨之入骨,连同跟随元家的于、赵两家都对我十分不满,这是杨广手腕的高明之处,成功将挑起了关陇贵族中元、窦两派的矛盾。”
柴绍默然,他明白了岳父的苦衷,洛阳和长安流行木子李的童谣,说取代杨隋者必为李氏,使杨广对几大李氏家族都极为猜忌,岳父只有自毁名誉才能让杨广放心,否则早就被他杀了。
李渊看了他一眼,又语重心长道:“你在长安也要当心,杨广心机极深,他不会真的纵容武川府,现在他只是在放长线钓大鱼,一旦时机成熟,他会将关陇贵族一网打尽,如果我没有料错,武川府内必有杨广的眼线。”
柴绍默默点头,这时,李渊又想起一事,笑道:“我忘记告诉你了,三郎昨天回来了,和从前相比,完全变了一个人。”
三郎就是老三李玄霸,从小身体嬴弱,被李渊送去终南山学武七年,连柴绍都没有见过他,柴绍大喜,连忙问道:“他现在府中吗?”
“好像兄弟几个出去逛街了,晚上就会见到他。”
........
张铉坐在官房东侧的客堂耐心地等待李渊接见,他知道柴绍有些私密之事要向李渊汇报,自己当然不能在场,他也不着急,不慌不忙地坐在外堂喝茶等候。
这时,院子里跑来几名孩童,手舞木刀木枪,有个稚嫩的声音高声大喊:“敌将哪里逃?”
张铉顿时觉得这孩子的声音很是耳熟,他慢慢走到堂前,只见院子里三个孩童将其中一人包围了,为首孩子约七八岁,长得虎虎敦敦,张铉一眼便认出来了,这孩子不就是王伯当的儿子吗?他怎么在这里。
几名孩童见有大人出来,吓得纷纷向后院跑去,张铉连忙喊道:“小五郎!”他隐隐记得是这个名字。
王伯当的儿子停住脚,回头惊讶地望着张铉,“你是……张大叔!”
他也认出了张铉,立刻兴奋地跑回来,“张大叔怎么也在这里?”
“我是路过太原,你……不是和娘在长安吗?”
王志远挠挠头,“本来在长安,但上个月李阿公把我和娘接来这里,是爹爹写信吩咐的,听娘说,好像爹爹和李大叔在一起。”
孩子说话不清楚,又是阿公,又是大叔,但张铉却有点听懂了,李阿公一定是指李渊,那么李大叔会不会就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呢?
“小五郎快点!”远处有孩子在大喊。
王志远顿时急了,他见张大叔在走神,也不管了,拔腿就跑,一溜烟便不见了踪影。
张铉还沉浸在巨大的惊讶和怀疑之中,他知道王伯当是奉命上了瓦岗,但他却不知道,是谁取代了李密?
但小五郎童言无忌,一句话便泄露了一个巨大的秘密,难道是李建成顶替李密上了瓦岗吗?
很有这个可能,李密也不过是关陇贵族的一颗棋子,当这颗棋子消失,必然会有另一颗棋子取代他,如果是李建成,那也完全合情合理。
只是李渊不怕杨广知道吗?还是李建成根本是冒名顶替,难道是冒名顶替了李密?
张铉觉得自己眼前越来越清晰了,他想起刚入洛阳时看到的那个假的李密人头,如果李建成是冒名顶替李密,那就是解释得通了,死的是假李密,真李密并没有死,而是上了瓦岗。
这时,不远处传来脚步声,打断了张铉的思路,只见柴绍带着一名中年男子向这里快步走来。
这一定是李渊来了,张铉连忙上前见礼,柴绍笑着给李渊介绍道:“这位就是张公子,深得燕王器重。”
“嗣昌太过奖了。”
张铉连忙向李渊行一礼,“晚辈张铉参见李公!”
李渊捋须上下打量张铉,见他身材高大挺拔,相貌堂堂,不由暗暗点头赞赏,相貌是人际交往第一关,相貌英武挺拔,往往容易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一点张铉占了很大的优势。
李渊已经听柴绍说了张铉猎杨玄感人头之事,他又想起张铉在天阁寺一案中的表现,他心中暗暗忖道:“此子是一个极有胆略之人,如果来历没有问题,便可拉为己用,或许将来能助自己成就大事。”
他心中有了拉拢之意,便捋须笑道:“不知张公子表字如何称呼?”
这倒是个问题,一般男子满弱冠之年都会起一个表字,方便别人称呼,像柴绍字嗣昌,李渊字叔德。
张铉在燕王府中也考虑过此事,他记得小时候祖父曾给自己起名叫张鼎,后来因为他这一辈是金字辈,才改名叫张铉,所以他决定给自己的表字中加入鼎字。
张铉连忙道:“回禀李公,在下表字元鼎。”
“张元鼎,这个字不错。”
李渊虽有拉拢之心,但张铉来历不明,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他现在还不能明着和武川府抢人,不能让武川府发现自己的企图,他决定对张铉从长计议,放长线来钓这条鱼。
李渊便点点头笑道:“我听嗣昌说,他要陪张公子北行突厥,正好我兄弟神通在家闲得无事,想出去游历一番,不知公子愿不愿意接受吾弟同行?”
张铉心中一怔,李渊让李神通北上做什么?
难道李渊也想打那批物品的主意不成?
.......
张铉暂时在外间稍候,柴绍要先和岳父谈一些私事,他安排好了张铉,自己快步向岳父书房走去。
太原留守李渊今年约五十岁左右,但保养得非常好,看起来也不过四十出头,笑容温和,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事实上,他也是朝廷出了名的老好人,上上下下人缘非常好,他在马邑郡当太守之时,连马邑郡的老农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李公是厚道人。’
但在太原,他的名声却有点坏了。
书房内,柴绍向岳父行了礼,向李渊讲述最近几个月洛阳武川府的情况,这也是李渊非常关心的事情。
“这次杨玄感造反影响太大,在武川府内部也有了分歧,元氏、于氏和陈氏都认为武川府不该阻止杨玄感进关中,他们抱怨会主浪费了一次绝好的机会,甚至联合一些小家族向会主施压,要求会主辞职,连独孤家主也对会主不满,我能感觉到,最近会主的压力很大。”
李渊的妻子窦氏便是窦庆的女儿,李渊和窦家关系十分密切,在这次杨玄感造反中,他和窦家站在同一阵线,坚决反对给杨玄感任何机会,李渊知道,元氏家族反对窦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李渊杀了元弘嗣导致。
沉吟一下,他问道:“你和元骏关系密切,他提到我了吗?”
柴绍轻轻点头,“元骏说,他们家族几个长老对岳父非常不满,主要是因为元弘嗣之死。”
李渊重重哼了一声,元弘嗣得到元家的暗中支持,居然不顾大局想在弘化郡起兵造反,被自己及时扑灭,元氏家族不但不检讨他们破坏大局,居然还对自己怀恨在心。
李渊心中也十分恼火,当初大家盟誓共进退,同心组建了武川府,才十年不到,武川府内便有了裂痕,说到底还是私心作祟,元氏家族自以为是北魏皇嗣,便想攫取武川府的势力,取代隋杨天下,太自以为是了。
但这件事却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需要长期内部斗争才能渐渐磨合,尤其需要态度模棱两可的独孤家族站出来,偏偏这又是最难办到之事,他的舅舅独孤顺太看重关陇贵族的血统纯正,行事太保守,不到最后关头,他绝不会表态。
李渊便不再想这件烦恼之事,又问道:“嗣昌,你和张铉在一起也不短了,他究竟是什么来历?”
这一个多月,柴绍两次写信向岳父汇报了杨玄感猎杀案和天阁寺案,所以李渊对这个张铉也多少有点兴趣。
柴绍苦笑一声说,“说实话,这个张铉来历不明,绝不是他自己所说的河内僧人,但至今没有查清他的出身,但燕王似乎并不在意,对他很器重,至于会主,他始终觉得张铉是个难得人才,在他身上不惜下了大血本。”
柴绍每次想到青石经,心中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不舒服,会主在张铉身上下了这么大的血本,却从未给过自己这样的重视。
“为什么窦会主一定要让你陪他北上?”李渊沉吟一下又问道。
柴绍叹口气道:“还不是为了突厥那批物资吗?张仲坚已经北上了,据说宇文化及最近也不在洛阳,估计也北上了,我认为会主是想利用张铉来协助张仲坚,所以才让我陪他一同北上。”
柴绍提到了突厥的那批物资,李渊的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他也得到消息了,高句丽进献给突厥的三十万件兵甲居然在草原失踪了,如果那批兵甲能归自己,或者他也能分一杯羹.....
李渊负手走了几步,回头对柴绍道:“我打算让神通二叔和你一起北上。”
柴绍一愣,他明白岳父的意思,这个时候才插手那批兵甲,似乎有点晚了,不过他不敢拒绝,便点头答应了。
“岳父大人,建成有消息吗?”
李渊点点头,“只有一点点消息,翟让对他极为礼重,让他坐上了瓦岗军的第二把交椅,然后就没有消息了。”
李渊为长子之事忧心忡忡,建成冒充李密上瓦岗并不是绝对的秘密,象翟让、魏征和王伯当都知道,一旦他们拿这件事来要挟自己,还真是个大麻烦,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生,但保不定将来什么时候就爆发出来。
就算不担心瓦岗寨那边,武川府内部也是一个麻烦,目前为止就只有岳父和舅父知道,相信岳父窦庆会守口如瓶,就怕舅父独孤顺无意中泄露出去,被元氏家族知道,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李渊心中开始后悔答应岳父的要求,真不该让建成冒这个险,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他只能每天战战兢兢地度过,只盼望着这件事千万不要被暴露出来。
柴绍还想再问,但感觉岳父似乎不想多提此事,便转开话题道:“小婿进城时,似乎听到一些不利于岳父大人的传言,有损岳父大人的声誉。”
李渊听懂了他的话中之话,他沉默片刻,慨然长叹道:“我也是迫不得已啊!若不这样自毁名声,他怎么可能对我放心?”
“岳父大人是指当今天子?”
“当然是他!”
李渊苦笑一声道:“表面上,杨广好像对我很信任,让我坐镇太原这个战略要地,可实际上呢?我心里明白,他根本就不信任我,派大将王威和高君雅掌控军权,并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可他为什么这样做?”
“他只是为了分化关陇贵族,派我去处死元弘嗣,再升我为人人眼红的太原留守,结果元弘嗣之死就记在我头上了,导致元家对我恨之入骨,连同跟随元家的于、赵两家都对我十分不满,这是杨广手腕的高明之处,成功将挑起了关陇贵族中元、窦两派的矛盾。”
柴绍默然,他明白了岳父的苦衷,洛阳和长安流行木子李的童谣,说取代杨隋者必为李氏,使杨广对几大李氏家族都极为猜忌,岳父只有自毁名誉才能让杨广放心,否则早就被他杀了。
李渊看了他一眼,又语重心长道:“你在长安也要当心,杨广心机极深,他不会真的纵容武川府,现在他只是在放长线钓大鱼,一旦时机成熟,他会将关陇贵族一网打尽,如果我没有料错,武川府内必有杨广的眼线。”
柴绍默默点头,这时,李渊又想起一事,笑道:“我忘记告诉你了,三郎昨天回来了,和从前相比,完全变了一个人。”
三郎就是老三李玄霸,从小身体嬴弱,被李渊送去终南山学武七年,连柴绍都没有见过他,柴绍大喜,连忙问道:“他现在府中吗?”
“好像兄弟几个出去逛街了,晚上就会见到他。”
........
张铉坐在官房东侧的客堂耐心地等待李渊接见,他知道柴绍有些私密之事要向李渊汇报,自己当然不能在场,他也不着急,不慌不忙地坐在外堂喝茶等候。
这时,院子里跑来几名孩童,手舞木刀木枪,有个稚嫩的声音高声大喊:“敌将哪里逃?”
张铉顿时觉得这孩子的声音很是耳熟,他慢慢走到堂前,只见院子里三个孩童将其中一人包围了,为首孩子约七八岁,长得虎虎敦敦,张铉一眼便认出来了,这孩子不就是王伯当的儿子吗?他怎么在这里。
几名孩童见有大人出来,吓得纷纷向后院跑去,张铉连忙喊道:“小五郎!”他隐隐记得是这个名字。
王伯当的儿子停住脚,回头惊讶地望着张铉,“你是……张大叔!”
他也认出了张铉,立刻兴奋地跑回来,“张大叔怎么也在这里?”
“我是路过太原,你……不是和娘在长安吗?”
王志远挠挠头,“本来在长安,但上个月李阿公把我和娘接来这里,是爹爹写信吩咐的,听娘说,好像爹爹和李大叔在一起。”
孩子说话不清楚,又是阿公,又是大叔,但张铉却有点听懂了,李阿公一定是指李渊,那么李大叔会不会就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呢?
“小五郎快点!”远处有孩子在大喊。
王志远顿时急了,他见张大叔在走神,也不管了,拔腿就跑,一溜烟便不见了踪影。
张铉还沉浸在巨大的惊讶和怀疑之中,他知道王伯当是奉命上了瓦岗,但他却不知道,是谁取代了李密?
但小五郎童言无忌,一句话便泄露了一个巨大的秘密,难道是李建成顶替李密上了瓦岗吗?
很有这个可能,李密也不过是关陇贵族的一颗棋子,当这颗棋子消失,必然会有另一颗棋子取代他,如果是李建成,那也完全合情合理。
只是李渊不怕杨广知道吗?还是李建成根本是冒名顶替,难道是冒名顶替了李密?
张铉觉得自己眼前越来越清晰了,他想起刚入洛阳时看到的那个假的李密人头,如果李建成是冒名顶替李密,那就是解释得通了,死的是假李密,真李密并没有死,而是上了瓦岗。
这时,不远处传来脚步声,打断了张铉的思路,只见柴绍带着一名中年男子向这里快步走来。
这一定是李渊来了,张铉连忙上前见礼,柴绍笑着给李渊介绍道:“这位就是张公子,深得燕王器重。”
“嗣昌太过奖了。”
张铉连忙向李渊行一礼,“晚辈张铉参见李公!”
李渊捋须上下打量张铉,见他身材高大挺拔,相貌堂堂,不由暗暗点头赞赏,相貌是人际交往第一关,相貌英武挺拔,往往容易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一点张铉占了很大的优势。
李渊已经听柴绍说了张铉猎杨玄感人头之事,他又想起张铉在天阁寺一案中的表现,他心中暗暗忖道:“此子是一个极有胆略之人,如果来历没有问题,便可拉为己用,或许将来能助自己成就大事。”
他心中有了拉拢之意,便捋须笑道:“不知张公子表字如何称呼?”
这倒是个问题,一般男子满弱冠之年都会起一个表字,方便别人称呼,像柴绍字嗣昌,李渊字叔德。
张铉在燕王府中也考虑过此事,他记得小时候祖父曾给自己起名叫张鼎,后来因为他这一辈是金字辈,才改名叫张铉,所以他决定给自己的表字中加入鼎字。
张铉连忙道:“回禀李公,在下表字元鼎。”
“张元鼎,这个字不错。”
李渊虽有拉拢之心,但张铉来历不明,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他现在还不能明着和武川府抢人,不能让武川府发现自己的企图,他决定对张铉从长计议,放长线来钓这条鱼。
李渊便点点头笑道:“我听嗣昌说,他要陪张公子北行突厥,正好我兄弟神通在家闲得无事,想出去游历一番,不知公子愿不愿意接受吾弟同行?”
张铉心中一怔,李渊让李神通北上做什么?
难道李渊也想打那批物品的主意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