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三国之我去买个橘子 > 第五十四章 白波宝才,捡到鬼了!

第五十四章 白波宝才,捡到鬼了!

作者:回头大宝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郭太、韩暹、胡才相继死去,白波贼的五大贼帅就只剩杨奉和李乐。

    李乐在那夜突袭之后,不知去向,杨奉则一直守在绛邑。

    所以在休养一阵过后,宁武准备拿杨奉开刀。

    知晓此事,已经从臼城迁到安邑的李封当即表示,无须太师亲往,给我一匹快马,小人只需一番话语,管教杨奉拱手来降。

    宁武对此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但转眼一想,即便招降失败,他也没有任何损失,如果招降成功,那就是小赚一笔,何乐不为。

    于是让李封尽管前去招降,并且许诺,不管成功与否,皆是记他一功。

    李封骑上快马,满心欢喜而去。

    六七天后,果然带了一个中年汉子前来。

    通报之后,李封将此人带到宁武面前。

    李封眼神一示意,这汉子也懂得起,当即拱手抱拳:“罪民杨奉,参见太师。”

    宁武本没有指望李封能够成功,可如今看到贼帅杨奉就在面前,谦卑的躬着身子,乖巧得如同宝宝。宁武心里忍不住一阵惊讶,再看李封时,神情就变得尤为古怪起来,心中暗忖:白波宝才,我真是捡到鬼了!

    之前,宁武对李封的印象一直很是不好,这家伙贪生怕死,完全属于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招降的口才,当真是有种预料之外的反转。

    于是宁武问他,如何招降的杨奉。

    李封嘿嘿笑着,也不隐瞒,抱拳同宁武缓缓说来。

    杨奉本质上与郭太等人不同,他先祖本是西河士族,后来家道中落,活不下去,才被迫入伙的白波贼,他读过书,也懂得道理,心中一直想给朝廷效力,好恢复祖上荣光,振兴家门。

    李封就是拿捏住了这点,在见到杨奉之后,李封就跟他说,当朝太师任贤用能,对人才广罗收之,连我这种二杆子都能混个白波校尉,以你老哥的本事,只要投了太师,成就绝对不会在我之下。

    之后,李封又说,郭太的十几万贼兵已经跪了,如果不投降,等待杨奉的也会是同样下场。

    先软后硬。

    杨奉思虑不久,就很明智的选择了归顺。

    宁武也不亏待,让他同样做了个校尉,杨奉对此大为感激,表示愿为太师效犬马之劳。

    于他而言,校尉官职已然不小。

    收降了杨奉,河东境内再无大规模的贼兵肆虐,至于山野间的一些蟊贼、强盗,就用不着宁武亲自出马了。

    迫在危急的白波之乱,也就此宣告结束。

    搞定了叛乱,接下来就是安置流民。

    宁武写信回洛阳,上报朝廷,除了替将士请功,也催促朝廷尽快拿出方案。

    他身边虽然有李儒、荀攸,这二人在军事上是一把好手,但内政能力不足,面对这么多的流民,也是束手无策。

    司马懿倒是聪慧,就是年岁尚小,很多事情看不全面,还得跟李、荀二位大佬好好学上几年。

    写给朝廷的奏报传入尚书台,荀彧看过之后,很快给出了回信。

    信上内容先是恭喜宁武大破白波贼,没有造成过多的屠戮更是仁心之举。然后就流民一事,给出解决方案。

    方案内容写了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屯田养民。

    具体怎么个屯法,信上说要因地制宜,最好在临近水源的僻远平野,既不妨占主要交通道路,也能将流民囤聚一起,更好的进行管理。

    宁武明白大概,于是他将河东郡内的大小官员全部召集起来,先不说方案,而是问这些官吏,流民的安置之策。

    对此,官吏们敢说话的不多,尤其是在传言性情残暴的太师面前,一个不小心说错话,很可能就会触怒这位太师,然后拖出去咔嚓一刀。很多人宁可把话烂在肚子里,也不肯开口发表意见。

    不说就不会错,此乃官场保身之道。

    当然,也有些想要在宁武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取好的印象。

    “太师,这些罪民胆大妄为,竟然公然作乱,祸害各县,简直是没将太师您老人家放在眼里。下官建议,将这些乱民通通治罪,也给天下人一个榜样,以彰显太师之威。”

    郡内从事郑管率最先出列,很卖力的拍起了马屁。

    然则,马屁拍到马腿上。

    要是杀了能完事,宁武就不会亲自跑这一趟了。

    不过宁武也没有当即发作,摆了摆手,让他退回行列。

    旁边的荀攸心中微微摇头,有些可怜的看了郑管一眼,这家伙的仕途,算是到头了。

    “太师,下官认为郑从事的话大为不妥,这些乱民本是受苦百姓,迫于无奈才选择的作乱。下官以为,不应加罪于他们。而是应该遣散他们离开,家在哪儿,就回到哪儿去。”

    又一名官员出列,反驳了方才郑管的滥杀言论。

    宁武同样摆了摆手,这个官吏的出发点倒是不错,但治标不治本。就算把这些流民遣散回家,没有吃的,一样会重新造反。

    到时候,也还会有第二个郭太。

    如此往复,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两人的建议没被采纳,却也未遭责斥,其他官员皆是暗自思量。

    稍末位置,一名身穿县级官服的男人略作犹豫之后,走出行列。

    他面向宁武拱了拱手,声音洪亮:“太师,小吏以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些百姓之所以造反作乱,皆是温饱不足所致,只要能解决他们温饱,一切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

    河东官员们听得此话,大多面有嗤夷,这不废话么,谁不知道!

    关键在于怎么解决,十几万张嘴要吃饭,难道随便说几句话,就能填饱他们肚子?

    “接着说下去。”

    宁武眼皮微抬,目光落在了这个而立之年的男人身上。

    男人似是察觉到了,身躯躬低得愈发恭敬:“小吏认为,可以将这些乱民聚拢,于河东境内划出一大片地来,组织这些流民开垦荒地,使其自给自足;再从贼兵中选年轻力壮者,编入行伍,以防开垦期间有贼人强盗入侵。之后,也可以作为后备兵源,从中抽调人手。

    除此之外,妇人可以织布,老人可以传授技艺经验。据我所知,这些流民中有不少工匠艺人,将来建房筑屋,都少不了他们从中出力。”

    宁武听完,同样没做回复,只是问了他一声:“你叫什么名字?”

    男人恭敬回道:“下官平阳县曹卫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