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光绪和睦仁的眼光错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何爱卿,你对现在的战事有何想法,但说无妨;我大清军队不少,枪械也算锐利,为何各路练军却是节节败退?”
光绪问这句话,是确实想听一听何长缨的意见。
到现在光绪还是有些不明白,按理说大清国土是小小东洋的百十倍,人口是东洋的七八倍。
常备百万大军,是东洋的五六倍。
尤其是北洋军,用的都是进口的毛瑟快枪,克虏伯洋炮。
朝廷当然也比东洋有钱。
光绪还听了一个笑话,东洋为了买回吉野舰,连他们的国王睦仁,都饿着肚子一天只吃一顿饭。
对大清来说,就是买十艘,花个两千万两,也不用饿着肚子一天只吃一顿饭。
于是光绪就十分不理解,你东洋都穷成这样了,还不好好在家种地耕田,居然还四处穷兵黩武。
要知道打仗可是最花银子的啊,有这钱不能好好吃饱饭,整天瞎蹦跶什么。
莫非东洋的国王脑子不正常?
而且更加让光绪难以接受的是,就这么一个撮尔小国,一群穷鬼,却从汉城打到平壤,然后在大东沟大败大清水师,在鸭绿江大败大清陆军精锐。
更是直接活捉了4000铭军和提督刘盛休。
接着凤凰,岫岩,金州,营口,海城,各处城池纷纷陷落,到了今儿更是打倒了奉天!
这仗,怎么就输的这么难看呢?
光绪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满殿的大臣,都竖起了耳朵,想听一听这个小将军的见解。
何长缨想了想,觉得有些东西说说也无妨,历史上就是因为日军打败了大清,大清才开始在小站练兵,练出了埋葬大清的北洋六镇。
“现在朝廷在辽东,说是有五六万军队,和日军大体相当,不过大半都是新兵,基本就是没用的废物点心,一千人挡不了日军一个200人中队的一次冲锋;就是那些老兵,平日不好好训练,很多都是临时抱佛脚,指着这些兵痞子打打顺风仗还可以,稍有逆境,不是逃跑,就是哗营。”
何长缨话说的直白而且难听,不过光绪倒是听得十分入神,觉得这个何爱卿说得正是自己私下所认为的。
临时招募新兵,除了充人头,别的还有什么用?一群绵羊里面,冲进来一条饿狼,羊群就全散了。
至于那些老兵,当然是这些年承平已久,淮系将领在李鸿章的庇护下,一个个荒淫好色,吃空饷疏练兵,所以军队战力全无。
士兵都成了把当兵当做养家糊口,混银子的兵痞子。
“这么算来,在辽阳防御圈,咱大清和日军的总体战力比大致为一比三,甚至更多!因此宋军门,聂将军他们才一直被动的步步防御,而无力反攻。”
何长缨的这些话很不中听,光绪,下面跪着的一群军机,都有些变色。
一比三,这不是在明说辽阳防线随时都有奔溃的可能?
“何爱卿言之有理。”
光绪的心里给一团火烤一般的难受,对无能的李鸿章和他手下的一群垃圾将领,充满了恨意。
“说完士兵单兵战力,再来说一说军队间的连同作战;日军一个师团战时大约有两万兵力,两个师团成一个军,如使左右臂,上下级关系清晰,令出严行;而咱大清三两千士兵一个统领,上万大军能有十几个总兵,上有军令,下有对策,各行其是;如何不败?”
随着何长缨的这一句‘如何不败’,让上书房内静的吓人。
朝廷之所以分为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提督,总兵,目的众人自是分明。
听到何长缨居然直接挑破了这事儿,光绪的目光不禁微微一凝,望着老老实实的撅着屁股,趴在蒲团上面的何长缨。
“是大忠,还是大奸?”
光绪心里面暗自想着,开口谨慎的问道:“爱卿可有良策?”
跪在何长缨身边的连顺和徐邦道,顿时起了一身的冷汗,在心里祈祷,这个小爷可别再乱说话了。
他们两人的身上,已经打下了何长缨的标签,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何长缨这回要是失势了,他们两人也只有告老回家抱孙子去了。
“可学德国,先行编练出六到七支精兵,每一支兵员一万两三千军力;平日严格训练,战时这七八万精兵,两支组成一个作战兵团,足可对抗各国的野心。”
何长缨的话不禁让光绪有些意动,他不动声色的问道:“但凡练兵,总得有拿纲主持之大将,何爱卿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上书房里面,人人屏住呼吸,就是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何长缨似乎毫无所觉,继续大声的说道:“总领之人,无需武将,只要择一能臣则可;其余各军统领由皇上亲自委任,第一军以八旗为主,拱卫京师,军长可选皇族掌军。”
当听到何长缨说‘择一能臣则可’,上书房的气氛就猛然轻松下来。
而何长缨说道‘皇族掌军’,连光绪的脸上都露出心动的笑容。
这个何爱卿,真是一个大大地忠臣啊!
不然会提出皇族掌军,这个天大的好法子?
对了,他的书里面,不已经提到了德国因为皇族掌军,而一举成为欧洲强国么。
朕不该疑虑这样的忠臣啊!
一时间,光绪眼光温和的望着跪在下面的何长缨,心里面充满了歉意。
光绪微笑着说道:“何爱卿是同治九年的吧?比朕大一岁。”
“启奏皇上,这事儿我也没留意。”
何长缨只好实话实说,不然万一光绪记错了,自己傻比比的应承下来,以后被人翻出来,岂不是成了欺君之罪。
那才真是冤死!
满殿都是讶然,连光绪都‘哈哈’大笑:“何爱卿是一心为朝廷杀敌,把自己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了,好,好!”
光绪就是这个槽蛋性子,看谁顺眼,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感觉十分的顺眼。
“你我还年轻;咱们君臣一场,要好好的处下去,你不负朕,朕也绝不负爱卿,在百年之后,也给这天下留下一段佳话。”
光绪有些深情的望着下面那个即使是跪着,也显得高大魁梧,满身阳刚的何长缨,自己都快被自己的话儿感动了。
“皇上英明!”
顿时,殿上马屁如云。
一番君臣奏对,累的何长缨直冒汗,不过天见可怜,光绪看到时间不早,终于停止了兴致勃勃的盘问,赐宴体仁阁。
光绪圣口一出,不提又是激动得痛哭的徐邦道,连顺两人,就是下面跪着的军机大臣,都是各个惊诧而羡慕。
就连帝师翁同龢,都忍不住偷偷的瞟了两眼何长缨。
这小子,比我大孙子的年纪还轻啊!
翁同龢心叹着:“观其言,看其行,似乎倒是一个忠耿之人,假如以后能好好的当皇上手里开疆拔城的利刃,倒是值得好好的结交培养。”
“何爱卿,你对现在的战事有何想法,但说无妨;我大清军队不少,枪械也算锐利,为何各路练军却是节节败退?”
光绪问这句话,是确实想听一听何长缨的意见。
到现在光绪还是有些不明白,按理说大清国土是小小东洋的百十倍,人口是东洋的七八倍。
常备百万大军,是东洋的五六倍。
尤其是北洋军,用的都是进口的毛瑟快枪,克虏伯洋炮。
朝廷当然也比东洋有钱。
光绪还听了一个笑话,东洋为了买回吉野舰,连他们的国王睦仁,都饿着肚子一天只吃一顿饭。
对大清来说,就是买十艘,花个两千万两,也不用饿着肚子一天只吃一顿饭。
于是光绪就十分不理解,你东洋都穷成这样了,还不好好在家种地耕田,居然还四处穷兵黩武。
要知道打仗可是最花银子的啊,有这钱不能好好吃饱饭,整天瞎蹦跶什么。
莫非东洋的国王脑子不正常?
而且更加让光绪难以接受的是,就这么一个撮尔小国,一群穷鬼,却从汉城打到平壤,然后在大东沟大败大清水师,在鸭绿江大败大清陆军精锐。
更是直接活捉了4000铭军和提督刘盛休。
接着凤凰,岫岩,金州,营口,海城,各处城池纷纷陷落,到了今儿更是打倒了奉天!
这仗,怎么就输的这么难看呢?
光绪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满殿的大臣,都竖起了耳朵,想听一听这个小将军的见解。
何长缨想了想,觉得有些东西说说也无妨,历史上就是因为日军打败了大清,大清才开始在小站练兵,练出了埋葬大清的北洋六镇。
“现在朝廷在辽东,说是有五六万军队,和日军大体相当,不过大半都是新兵,基本就是没用的废物点心,一千人挡不了日军一个200人中队的一次冲锋;就是那些老兵,平日不好好训练,很多都是临时抱佛脚,指着这些兵痞子打打顺风仗还可以,稍有逆境,不是逃跑,就是哗营。”
何长缨话说的直白而且难听,不过光绪倒是听得十分入神,觉得这个何爱卿说得正是自己私下所认为的。
临时招募新兵,除了充人头,别的还有什么用?一群绵羊里面,冲进来一条饿狼,羊群就全散了。
至于那些老兵,当然是这些年承平已久,淮系将领在李鸿章的庇护下,一个个荒淫好色,吃空饷疏练兵,所以军队战力全无。
士兵都成了把当兵当做养家糊口,混银子的兵痞子。
“这么算来,在辽阳防御圈,咱大清和日军的总体战力比大致为一比三,甚至更多!因此宋军门,聂将军他们才一直被动的步步防御,而无力反攻。”
何长缨的这些话很不中听,光绪,下面跪着的一群军机,都有些变色。
一比三,这不是在明说辽阳防线随时都有奔溃的可能?
“何爱卿言之有理。”
光绪的心里给一团火烤一般的难受,对无能的李鸿章和他手下的一群垃圾将领,充满了恨意。
“说完士兵单兵战力,再来说一说军队间的连同作战;日军一个师团战时大约有两万兵力,两个师团成一个军,如使左右臂,上下级关系清晰,令出严行;而咱大清三两千士兵一个统领,上万大军能有十几个总兵,上有军令,下有对策,各行其是;如何不败?”
随着何长缨的这一句‘如何不败’,让上书房内静的吓人。
朝廷之所以分为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提督,总兵,目的众人自是分明。
听到何长缨居然直接挑破了这事儿,光绪的目光不禁微微一凝,望着老老实实的撅着屁股,趴在蒲团上面的何长缨。
“是大忠,还是大奸?”
光绪心里面暗自想着,开口谨慎的问道:“爱卿可有良策?”
跪在何长缨身边的连顺和徐邦道,顿时起了一身的冷汗,在心里祈祷,这个小爷可别再乱说话了。
他们两人的身上,已经打下了何长缨的标签,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何长缨这回要是失势了,他们两人也只有告老回家抱孙子去了。
“可学德国,先行编练出六到七支精兵,每一支兵员一万两三千军力;平日严格训练,战时这七八万精兵,两支组成一个作战兵团,足可对抗各国的野心。”
何长缨的话不禁让光绪有些意动,他不动声色的问道:“但凡练兵,总得有拿纲主持之大将,何爱卿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上书房里面,人人屏住呼吸,就是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何长缨似乎毫无所觉,继续大声的说道:“总领之人,无需武将,只要择一能臣则可;其余各军统领由皇上亲自委任,第一军以八旗为主,拱卫京师,军长可选皇族掌军。”
当听到何长缨说‘择一能臣则可’,上书房的气氛就猛然轻松下来。
而何长缨说道‘皇族掌军’,连光绪的脸上都露出心动的笑容。
这个何爱卿,真是一个大大地忠臣啊!
不然会提出皇族掌军,这个天大的好法子?
对了,他的书里面,不已经提到了德国因为皇族掌军,而一举成为欧洲强国么。
朕不该疑虑这样的忠臣啊!
一时间,光绪眼光温和的望着跪在下面的何长缨,心里面充满了歉意。
光绪微笑着说道:“何爱卿是同治九年的吧?比朕大一岁。”
“启奏皇上,这事儿我也没留意。”
何长缨只好实话实说,不然万一光绪记错了,自己傻比比的应承下来,以后被人翻出来,岂不是成了欺君之罪。
那才真是冤死!
满殿都是讶然,连光绪都‘哈哈’大笑:“何爱卿是一心为朝廷杀敌,把自己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了,好,好!”
光绪就是这个槽蛋性子,看谁顺眼,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感觉十分的顺眼。
“你我还年轻;咱们君臣一场,要好好的处下去,你不负朕,朕也绝不负爱卿,在百年之后,也给这天下留下一段佳话。”
光绪有些深情的望着下面那个即使是跪着,也显得高大魁梧,满身阳刚的何长缨,自己都快被自己的话儿感动了。
“皇上英明!”
顿时,殿上马屁如云。
一番君臣奏对,累的何长缨直冒汗,不过天见可怜,光绪看到时间不早,终于停止了兴致勃勃的盘问,赐宴体仁阁。
光绪圣口一出,不提又是激动得痛哭的徐邦道,连顺两人,就是下面跪着的军机大臣,都是各个惊诧而羡慕。
就连帝师翁同龢,都忍不住偷偷的瞟了两眼何长缨。
这小子,比我大孙子的年纪还轻啊!
翁同龢心叹着:“观其言,看其行,似乎倒是一个忠耿之人,假如以后能好好的当皇上手里开疆拔城的利刃,倒是值得好好的结交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