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永遇乐、声声慢3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网游之白帝无双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回到正题。辛弃疾在这里为什么要怀念孙权大家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在现在的江苏镇江。

    公元208年,孙权将政治中心移至京口,京口自此成为东吴重镇。也是在这个地方,孙权与刘备达成结盟,于赤壁挫败曹操的锋芒,阻挡了曹军南下的步伐,取得赤壁之战最终胜利,最后形成了我们熟悉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从东吴的立场来看,这一战赢得实在是漂亮。

    孙权摊手,直被夸得通体舒泰。

    “曹贼不义,天下人人得而诸之,某不过是为天下人谋罢了,哪值得这样记颂”

    他摆摆手,似乎很是不好意思的样子。底下众人眼观鼻鼻观心,最初的激动过了,怎么觉得主公的样子,有点欠呢

    从前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怀古,不过是为伤今,今昔对比间,更易挑起伤怀。孙权是东吴首领,东吴和南宋同属南方政权,他们共同面对着来自北方的强敌。这里,我们将东吴置换成南宋,那曹操的军队可以置换成什么

    “金兵”

    南宋诸人异口同声。水镜下的辛弃疾和陈亮脸色难看,显然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另一边,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等人面色俱是一沉,怀古伤今是文人惯用笔法,无需解释得如此细致,他们心中便有猜测,那一层窗户纸不过是源于对后事的不知罢了,此时听楚棠一提示哪还有不明白的必然就是前面提到的金国了。

    王安石抬手遥望北地,眉头紧锁。变法强宋,终究是败了。但好在,好在现在还为时不晚。他的目光坚定起来,神情慎重地继续看向水镜。

    其他时空的人没有这样深切地感同身受,怀古圣手杜牧甚至还有心情来夸一句这置换法用得妙。

    讲解仍在继续。

    没错,是金兵。辛弃疾想到了尚在北方的顽敌金。正是金兵打得宋人难逃,失落汴京偏安江南,而如今,金人仍是虎视眈眈,伺机灭宋,正如当年的曹操伺机吞吴,南宋和东吴的处境,有些微妙的相似。

    “混账”

    汴京城里,赵匡胤大喝一声,也不知是在骂金人,还是在骂后代那些不争气的子孙。

    殿中诸臣脸色同样不好,官家都被异族赶走了,他们这些人的后代,下场能好吗

    另一边。

    宋徽宗一边将宣纸上的花鸟补上一笔,一边摇摇头道“这后朝皇帝,不够聪明。那金国所求,唯钱财而已,给他不就好了吗何至再起兵戈你看北面的辽国,现在不是安平得很么”

    这初登大宝的逍遥帝王,还以为金人遥远,甚至有闲心点评他人国策。

    侍立在一旁的宦官童贯谄笑着躬身奉承“陛下高见,若后朝能汲取陛下十一之智慧,想来也不会沦落到那般局面了。”

    宋徽宗被这一通马屁拍得愈发高兴,将桌案上的画纸揭下来,心情颇好道“赏你了。”

    童贯大喜“多谢陛下听闻苏杭一带字画多有佳篇,陛下若喜欢,奴婢愿为您寻访一二,也是奴婢的荣幸。”

    宋徽宗就喜欢童贯这股机灵劲,满意地颔首不错,那你便择日出发吧。

    想看春山有信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吗请记住的域名

    童贯眼睛一亮,欢天喜地的谢恩。至于金人陷关失落汴京那还远着呢,何必忧心

    三国。

    曹操当场不爽了“那什么金国,是异族吧”他从脑子里翻出了久远的记忆,顿时额头上青筋直跳“混账东西净瞎类比,我是汉人汉人这群蛮夷,就是欠收拾”

    他气得牙痒痒,恨不得现在就出兵,把那些异族蛮夷都揍一顿出气。

    将东吴置换成南宋,将曹操的军队置换成金兵,再将孙权置换成南宋统治者,辛弃疾的意思昭然若揭了,英雄无觅,便是说,当今时代,再找不到如孙权那样能带兵抵御外侮的明主了。所以,他表面是在怀念孙权,感叹英雄功业不再,实际是在讽喻当朝,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南宋。

    辛弃疾脸色微变。文人多爱借古讽今,一方面便是为尊者讳不便言当朝,故借前人言事,如此也可避祸,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他之用典,也有不便言说之意,但现在水镜一讲解,就想把窗户纸捅破似的,这不就相当于他当着全天下人的面责骂官家了吗

    皇宫里,宋孝宗的面色果然有些不好。他倒是知道辛弃疾说得不差,但知道是一回事,被人指着鼻子骂又是一回事啊他冷哼一声,也颇觉头疼了

    “辛卿怎的这样尖利朕也知要御敌,但这不是”他叹了口气,继续自语“如今转修内政,物阜民丰,不是挺好的么一旦兵戈起,百姓如何受得辛卿怎么就是不懂呢”

    不懂就算了,还要指桑骂槐含沙射影。他郁闷极了。

    我们可以把这一句和南乡子参考来看,南乡子的题目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二词写于同一地点。在南乡子中,辛弃疾将曹操和刘备拉来做陪衬,认为天下英雄,只有曹刘二人才堪与孙权相抗。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意思有二。

    根据三国志吴书的注引,曹、吴二军对垒之时,曹操见吴军军容整肃,当先的首领孙权年轻意气威风凛凛,端的是人中龙凤,所以不由得感叹说生儿子还得是要像孙权啊,那刘表的儿子,简直如猪狗一般。

    真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你骂谁呢

    曹丕和曹植忍不住那目光去看自家老爹,满眼写着“爹你还想要个孙权那样的儿子你是觉得我们这些儿子都不好呗”

    被这样隐晦谴责的目光直勾勾盯着的曹操有些抹不开脸,那不就是,一时嘴快吗,怎么儿子还当真了

    不过,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曹操回想了一下,只觉孙权确实不错,年少有为敢想敢做,有个这样的儿子好像还挺好的

    江东。

    明明是被夸

    的孙权却是将桌案一拍,当场黑了脸“曹贼你欺人太甚”

    什么“生子当如孙仲谋”,他还不认这个爹呢多大脸呐曹贼一定是想占他的便宜。

    刘表的儿子刘琮,我们前面说过,投降了曹操。虽然曹操和孙权是对手,但很显然,对这个敌人,曹操是敬佩的,不吝欣赏。

    但对主动投降的刘琮,曹操内心却很是不屑,因为对方毫不抵抗,就这样将大好河山拱手相送,实在是个无能的懦夫。

    发现没有,曹操一面在夸孙权,一面又在骂刘琮。辛弃疾只引用了前半句,但对典故熟悉的人,自然能想到后半句。

    所以在这里,他表面夸孙权,实际上是一语双关,责骂当朝的主和派都是像刘琮这样的,猪狗一般的懦夫。

    了解了这一句,我们再来看本词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感触就更深了。满朝猪狗,还有谁能重振国风

    “骂得好”

    曹操当场叫好。刘琮降他他固然可喜,可正如水镜所说,不战请降总是令人不齿的,他更欣赏孙权这样骨气刚直的男儿。结果辛弃疾怎么说来着,那南宋满朝都是刘琮这样的懦夫这样的朝廷拿什么来抵御强敌真是该骂

    唐朝。

    李世民的脸也沉了下去“堂堂中原正统,不思收复,向异族低头,宋朝皇帝脑子里在想什么”

    北宋,汴京。

    赵匡胤周围的气压已经低得不能再低,大殿之中侍立的人噤若寒蝉,生怕一不小心便会触了官家的霉头。

    李府。

    听到这里的李清照眼睛小小地亮了一下“这辛弃疾真是个血性男儿”

    李格非脸色顿时一变,四处看了看,这才压低声音道“胡闹你知道什么小声些”

    被父亲喝止的李清照撇撇嘴,心里却对辛弃疾多了几分赞赏,相应的,对那南宋朝廷就颇有微词了。

    这边各自点评,南宋那些主和派却是当场炸开了锅。人活一张脸,当着全天下人的面被指着鼻子骂,他们哪受得了当场攻讦起来

    “竖子无礼安敢如此辱骂我等”

    “宋金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议和不过费些钱财,南境自可安息。那辛弃疾不识官家与我等苦心,反而一意辱骂,端的不得人子”

    “隆兴之日,我朝亦曾率军北伐,可结果呢打不过啊金人哪是那么好打的这是拿国运作赌”

    “辛弃疾一归正人尔,居心叵测”

    另一边,主战派的诸人却是拊掌再三,一边在心中大赞辛弃疾骂得好,一边又忍不住抚膺长叹。唉哪怕他们的君王是孙权呢

    接下来,辛弃疾又将目光投向了刘裕。刘裕出生在京口,作为刘宋王朝的建立者,南北朝风云人物之一,刘裕当然也是后人怀念的对象。

    斜晖落在长满草树的寻常巷陌,人们说,那里曾是刘裕住过的地方。寻常巷陌,说明刘裕少

    时卑微。前面我们也讲过,说刘裕当年像刘备一样卖过草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的态度更加明显。看注释,这是在追忆刘裕曾两次北伐的事。刘裕代东晋自立,也是南方政权,同样有志收复北方失地。他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做了。两次北伐,灭燕、秦而复长安、洛阳,几近克复中原。

    刘宋。

    刘裕脸上的笑怎么也忍不住。虽然不是第一次听水镜夸他了,但好话谁会嫌多呢他放松姿态,将腰背略略靠在并不奢华的座椅上,微沉了声道

    “异族肆虐中原,虏我百姓,乱我疆土。如此深仇,汉人自当奋勇。如今两京收复,林邑亦在不日前称臣,诸卿认为,下一步应当如何”

    司空徐羡之自是明白他的意思,当即出列道“依着先前水镜的指引,陛下内政已明,臣以为,陛下可厉兵秣马,再图北魏,以求光复。”

    “可是陛下”

    有人迟疑,他们可还记得,那水镜说,从南打到北,成功的只有后来的朱八八,这说明他们的陛下,没有克复中原啊

    辛弃疾写刘裕,自然是在赞扬他的功绩。如果我们仍是用置换法,可以将刘裕置换成辛弃疾,即他是在自我剖白,表明虽然自己出身卑微,但仍愿为国效力。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裕出自“寻常巷陌”,却仍有“气吞万里如虎”之概,敢于向异族亮剑。南宋朝堂满堂朱紫,却甘愿在金人的铁蹄下俯首称臣,讽刺意味不可谓不浓烈。

    水镜下,许多宋人羞愧地低下了头,而那些主和派却像被戳中了肺管子似的,毫无风度地破口大骂起来。

    皇宫。

    宋孝宗握着拳面沉如水,他不是太上皇那般人物,他的心里是想着强宋的,不然即位之初也不会阻止北伐了。

    只是隆兴一战到底是让他迟疑了,他转而接受和议,主修内政。可这首永遇乐言辞沉痛恳切,辛弃疾又是他看重的人才,更兼楚棠言辞犀利,言语间竟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他有些吃不准了,是不是时下对金人的做法,错了

    另一边。

    太上皇赵构拧着眉斥责“打打打,打得过金人么见天地叫嚣,万一金人真打过来了,是想朕也跟着去北狩吗”

    想起当年奔逃的经历,赵构的眼里划过一丝深深的恐惧。

    其实坦白来说,孙权之英雄,仅仅是能保全江东罢了。刘裕是比他更进一步的,因为刘裕能剑指中原、气吞万里,所以辛弃疾的赞扬意味更浓。

    其实想想也挺可惜,历史上的刘裕到底也没有成功,他在登基后不过几年就因病去世了,北魏之伐,到底没有成行。

    “陛下”

    陡然听得这一消息的刘宋皇庭一片哗然,连隐居浔阳的陶渊明也忍不住微微起身,神情错愕又复杂。

    皇宫。

    刘裕坐直身体,嘴唇动了动“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

    他还以为是他刘宋军队到底不敌北方异族,原来竟是自己的身体拖了后腿他一时竟有些怨了

    “怎奈天不假年。”

    “陛下”

    徐羡之等人眼睛都红了。他们为什么愿意跟随刘裕,不过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图强北归的希望。可偏偏,竟是因病去世,难道老天也站在了异族那边吗

    被众人注视着地刘裕深吸一口气,脸色几经变换,最终肃了面容,扶案起身,威严的目光一一扫视过堂下殷殷臣子,语气低沉

    “众卿,朕起于行伍,廿年间征伐不断,破桓玄、讨刘毅,吞荆扬、复两京。朕虽不才,衣冠南渡之耻,祖逖、刘琨之志,未敢忘也。陶潜斥朕篡晋,后人记朕之功。朕亦明了,可堪记颂者,唯克复之壮心。”

    “陛下的意思是”檀道济若有所思。

    刘裕甩袖负手“天既不与,朕便与天争”他眼神犀利,斩钉截铁道“朕在此立誓,必将竭尽全力,光复神州”

    在行伍中淬炼出来的君主自有一派肃杀之气“辛弃疾既赞朕气吞万里如虎,朕当然要让后人看看,朕是如何虎步中原”

    按理说,孙、刘二人都有些悲剧,但他们的抵抗与不屈却是将之染上了一层悲壮意味,辛弃疾赞扬这二人,实际也是在暗示自己报国的决心。然而,同为南方政权,南宋一意逃避苟安,与孙、刘之奋起抗争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了,所以词中又流露出词人深沉的悲哀。

    “不是,”刘彻看不懂了,桌子拍得震天响,“这南宋朝廷难道是没人吗”

    满朝文武找不出个有骨气的

    哦,辛弃疾除外。

    唐朝。

    一应文人纷纷摇头,原以为那日所看杜工部之诗已经足够沉痛,不曾想辛词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唉”

    刘禹锡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想起自己曾作的“金陵五题”,他感叹着六朝如梦、物是人非,识尽变迁之感、盈虚之数,可那毕竟是后人超脱之慨而辛弃疾,他登山揽胜,看的是古迹,眼里心里却俱是当朝事。惜哉痛哉

    北宋。

    赵匡胤的眉死死皱在一起,手捏得咯吱作响,只恨不能将那不肖子孙一脚从皇位上踹下来。

    另一边,欧、苏、王、曾诸文人也沉着脸没有说话。后代的历史太过沉重,沉重到哪怕只是词里窥到的小小一角,都几乎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李清照也敛了神色,她想起那首声声慢,心中不好的预感愈发强烈。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她写出那样愁绪难解的词

    南宋,京师。

    辛弃疾苦笑一声,一杯接一杯地往嘴里灌酒,仿佛这样就可以麻痹那些或愤或怨的情绪。安静的夜空下,只有水镜的声音尚且寻常。

    接着来看下一个典故元嘉仓皇北顾。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代指刘义隆。说他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后面这个“封狼居胥。”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啦,说的是汉朝的冠军侯,天降神兵霍去病。

    “砰”

    未央宫里,刘彻的杯盏重重地顿桌案上。

    “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