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永遇乐、声声慢5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网游之白帝无双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宋。
韩府。韩侂胄也在听水镜讲课,他本身对诗文倒不是有多大兴趣,但水镜是异象,又事关国朝,他虽以恩荫入仕,倒也算关心国事,是以听得还比较认真。
南史他当年也读过,对元嘉旧事比较熟悉,听完讲解同样也猜了个七七八八,摇摇头道
“也不知是何人,似王玄谟这草包一般。”
辛弃疾也实在是惨,好不容易能北伐吧,还摊上这么个主帅。
韩侂胄饮了一口酒,真心实意有些同情他了。
那辛弃疾为什么会写到刘义隆呢除了南方政权的“惺惺相惜”外,我们还要结合当时的历史事件。永遇乐这首词写于公元1205年,也就是宋宁宗开禧元年。
当时,朝堂之上由大臣韩侂胄掌握大权,他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打算北伐立威,若是取胜了,他就是朝堂第一人。
“噗咳咳”
刚刚还在同情辛弃疾的韩侂胄一口酒险些喷出来,强行咽下之后便是一阵咳嗽“她她说什么”
他甚至忘了为自己将来大权在握而惊喜,满脑子只有一句话我就是那个草包
皇宫中的赵眘也难以置信,他能让韩侂胄大权独揽
且不说二人各自震惊,楚棠继续讲道
于是,韩侂胄想到了主战派的中坚,声名颇盛的辛弃疾。他调辛弃疾为镇江知府,参与北伐。辛弃疾这时已经六十六岁了,但仍然壮心不老,慨然赴任。
辛弃疾的政治眼光非常敏锐,曾向宋宁宗分析预言金国“必乱必亡。”这次到镇江也是踌躇满志。他是个六边形战士嘛,能力一流,一到镇江就开始积极备战。
“六边形战士”
刘彻捕捉到这个词,“是在说辛弃疾很有才能这是个什么说法”
后世的形容总是这般别致。
司马相如到底机敏,又专业对口,斟酌着猜测道“以臣之见,所谓六边形,该是有六条边。辛弃疾文采斐然,似乎又颇有政治才能,为文士、为官绅各有名传,这六边形战士,应是形容辛弃疾在不同方面均可触摸到其边界,到达极致。”
“如此”刘彻摸了摸下巴,“朕怎么没有一个六边形战士”
众臣默,合着是嫌弃他们能力不够全面多元了呗
北伐准备如火如荼,但是不久之后,辛弃疾就发现韩侂胄的军事准备很不充分。辛弃疾虽然很想北伐,但他更清醒理智,他很清楚准备不充分就是去送人头,所以提醒韩侂胄谨慎考虑,谋定而后动。
结果韩侂胄表示你懂什么,一边去后来就真的把辛弃疾调离前线了。
刘彻
“不是,他听不懂人话”
李世民摇头“何以如此不听人言。”
嬴政言简意赅“蠢货。”
汴京城中的赵
匡胤只剩捶拳,家国不幸啊
南宋。
辛弃疾执杯的手颤了颤,眼中燃起来的光倏然一黯。
一旁的陈亮也有些悲伤“幼安兄”
辛弃疾微不可察地摇摇头“我一身荣之辱进退不足惜,只是担忧,若当真贸然出兵,朝廷必将损失惨重。”
北伐失败的下场是什么,他们甚至不需要翻前代书史,只看宋之一朝即能预料。
所以说,辛弃疾在词中运用刘义隆的典故,就是想劝诫当时的统治者并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
我们还可以和上阕中刘裕的典故联系起来看,刘裕与刘义隆一对父子,同兴北伐,却是一胜一败,原因唯在“草草”二字而已。两相对比之间,正是希望朝廷能吸取历史教训,明确北伐的正确做法。
“用事贴切,一片殷殷之心,辛词壮也。”苏轼叹服了。
苏洵叹息“只怕时人,不明白这词中的殷殷之心。”
但很明显,无人在意。开禧二年,韩侂胄举兵北伐,其结果与辛弃疾预料的一样,宋军大败,开禧三年,宋金再次议和。
南宋。
辛弃疾的拳头狠狠砸在桌案上,杯中酒水四溢“可恨”
他咬牙切齿,即使心中早有预料,听到这个消息却仍难以平静。
“议和,议和,又是议和,难道大宋就该被金人欺压至此吗”
皇宫。
宋孝宗赵眘嘴唇紧抿,一张脸沉得可怕,当年隆兴和议,他便觉屈辱,如今又来了个开禧和议,屡屡丧权辱国,他有何面目去见先祖
韩府。
韩侂胄久久失语,怔愣不能言。
前朝诸人又气又叹,纷纷骂起了不信忠良的君王庸将。而诸位帝王却是被末尾那几个字惊到
“再次议和,那个宋朝到底议了几次和”
其实,韩侂胄虽然北伐失败,但对于南宋来说,愿意北伐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韩侂胄是宰相韩琦的后代,曾和范仲淹一同率兵防御西夏,又同他一起主持庆历新政,在地方就任时也曾捍卫宋土。
韩侂胄以恩荫入仕,就主战这一方说,倒是好过当时不少人。但北伐这事就e很难评。
从查到的资料来看,韩侂胄北伐之时,军中已有内奸,好像是叫吴曦吧暗通金国,卖国求荣。
这等贼子
赵眘眼中直冒火“给朕查查到就地正法”
其他人也义愤填膺,不论什么朝代,通敌叛国都是令人唾弃的。
韩侂胄先是不察,又草草出兵,终招落败。金国那边给的议和条件,除了一贯的要钱,还要求南宋这边献上韩侂胄的头颅。
“大胆异族好生无礼”
刘彻怒了,把金国代入匈奴,当场暴走。底下大臣如卫青等人脸色也不好,异族狼子野心,分明是故意羞辱。
“那宋
朝若还有点骨气,就该断言拒绝,卧薪尝胆一雪前耻”
韩侂胄大怒,想要整兵再战,但他大势已去,投降派再次占据上风,他们暗杀了韩侂胄,并将他的人头进献给金国,达成议和,即所谓“函首安边”。
“啪”
赵匡胤将手中的杯盏一把砸在地上,胸膛剧烈起伏“没骨气的东西,简直丧权辱国”
李府。
李清照同样皱着眉,满脸嫌恶“堂堂朝中,更无一个是男儿”
李格非这次没有阻止女儿,他是读书人,最讲节气风骨,哪里能想到南宋竟有函首安边这样的事
“朝堂之耻”
唐朝。
李世民寒着脸斥道“满朝的软骨头”
南宋。
辛弃疾怔了怔,随即虎目微红“即使韩侂胄头不足惜,但国体足惜,朝中糊涂啊”
另一边。
韩侂胄愣在原地,他是名门之后,不说有多大志向,但也是蒙家族教导,读过圣贤书,知道什么当为什么为,可那些人他捏紧拳头,忍不住代入后来的自己,若是,若是那时的自己,听了辛弃疾的劝言呢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还是接着看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堪,意为能够,可堪回首就是不堪回首;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即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不堪回首的是,佛狸祠中香火鼎盛,乌鸦啄食着祭品,祭祀的鼓声阵阵鸣响,一派喧然。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当年他打败王玄谟之后,曾追至长江北岸,在瓜步山建立行宫,以炫耀功成,这个行宫后来便被称为佛狸祠。这本是侵略者的功勋,也是他们耀武扬威的罪证,但当地的老百姓却不知就里,只把它当作一般祠庙来祭祀供奉。
应该说,辛弃疾的这句词是含有深沉的讽刺与忧虑的。根据前面的置换法,我们可以将拓跋焘置换为金主完颜亮。
当年,完颜亮南侵,也曾驻扎在瓜步山,窥伺宋廷。佛狸祠这个典故,很好地影射了金主完颜亮。但是呢百姓却不知其中耻辱,竟至于祭祀敌人,如此种种,真让人不忍去看。
这声叹息里,蕴含着辛弃疾对百姓忘记国耻的深深忧虑。也意在告诫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刻不容缓,若一意听之任之,百姓习惯于异族统治,忘记中原衣冠,就再难收回了。
唐朝。
李世民叹息着颔首,他想起自己所面对的形势了,自汉末之南陈数百年分裂,虽有隋之一统,但终是昙花一现,隋末大乱,才弥合的疆域人心又迅速分裂,他们满朝君臣,又何尝没有过类似辛弃疾的担忧
“此子敏锐,一心为国,惜在南宋矣。”
素来爱才的太宗皇帝有些不忍了。
明朝。
同样经历了在分裂中统一的朱元璋也是叹了口气“辛稼轩远见卓识,为君为民,可惜
那宋朝皇帝,都是糊涂蛋。”
他感叹着,正想借机教育一下儿子,忽然想起楚棠先前说的南明,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咱的大明,难道也会像南宋那样不堪
朱元璋反手向着朱棣的脑袋招呼了一下“孽子”
你的好后代
正感愤不已恨不得提枪上阵把什么南宋金国都削一顿的朱棣
什么玩意儿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一句有些难以理解,我们代入一下,把佛狸祠换成靖国神社。如果日本在我们的国土上建了一座靖国神社,我们会不会进去祭拜答案是当然不会。不仅不会,我们不吐口唾沫再把它砸烂都算不上中国人
“说得对砸烂它”
早已看过故都的秋,听闻过那段历史的老祖宗非常有代入感,当场附和着叫好。
咸阳宫。
连一向冷峻的嬴政也忍不住露出几缕笑意,楚棠的语气颇有几分愤然,想必是让大家代入,先把自己给气到了。
“倒是有几分华夏风骨。”
这却是在说如楚棠一般的所有后代了。能做到这样的毫不畏惧、同仇敌忾,既是身为华夏儿郎的骨气,又可见鼎盛之国力。唯有强大而风骨卓绝的王朝才会孕育出同样风骨卓绝的人物,而那样的风骨,长在每一个后世人心中。
他忽然觉得满意。不,甚至是骄傲。
未央宫。
刘彻拍手大笑“这性子朕喜欢什么神社佛狸祠,朕要到匈奴建一座武帝祠”
众臣
刚想说什么,一个清朗的少年音响起,话里满是跃跃欲试:“陛下说得对去病愿为陛下前驱,在狼居胥山为陛下建武帝祠”
刘彻龙颜大悦,朗声长笑“好朕等着,未来的冠军侯”
卫青以及殿中的一众大臣
听起来,似乎也,有那么点不错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知晓那是侵略者建立的,是罪恶的象征,我们受到的历史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百年前这个民族所经受的苦难。
可是旧时的百姓不知道,宋朝的百姓也不知道,时间会冲淡许多的东西,他们不记得前朝的历史,久而久之可能也会漠然于当下的处境,这如何不令辛弃疾感到担忧
“唉”白居易叹了一口气,“民众无知,自古亦然。”
元稹几不可察地摇摇头“若说无知,那后世百姓,却知靖国神社之耻。”
同为遭异族灭国之灾,两相对比,实在是太过相形见绌。
太极宫。
李世民眉头微敛“如楚棠所言,日军侵华距她近百年,他们却人人知其史,这便是她所说的历史教育么”
孔颖达难掩激动“鉴往事,知来者。臣想,后世所习之史,不止百年。”
是啊。
众人沉默了,当然不止百
年,楚棠讲解之时,常常会加一句“我们知道”,这不是套话,而是许多东西于后人就是常识。
魏征微一躬身“居安思危,知耻后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南宋。
赵眘怔愣良久,忽然神色一凛,大声道“来人快,快去召辛卿入宫”
他的心怦怦直跳,若朝中还有一拳拳之人能助他,助大宋脱离于既定之败局,那么一定是辛弃疾
最后一个典故,廉颇忠勇被弃。
“唉”
众人又是一声叹息。赵将廉颇是战国时人,他的故事无人不晓,此时一听这话就明白了辛弃疾的意思,有些感情充沛的人当场就红了眼眶。
“呜呜呜怎么忠良总是没有好结局”
“又是一个壮志难酬的文人,我的心好痛,这些人怎么这么惨”
“摊上宋朝,有几个结局好的唉,我的稼轩啊”宋以后的文人百姓哀哀切切,纷纷为辛弃疾感到悲伤。
我们看注释。廉颇是赵将,他被免职之后跑到魏国,后来赵王想要重新起用他,就派人去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饭和十斤肉,以示自己老当益壮,仍能为国效力。
辛弃疾廉颇的典故,便是以之自比,表示自己虽则年老,但只要朝廷有召,他必将披肝沥胆奋勇杀敌。
另一方面,他也是颇为忧虑的。廉颇最终败于使者谗言,虽有为国效力之心,但再未被复起,他担心自己重蹈覆辙,不被朝廷重用,或是用而不信。
他的担忧是对的,如前面所说,韩侂胄等人不采纳他的建议,在北伐前夕将他贬官调离,有志难伸,不外如是。
南宋。
辛弃疾的手轻轻一颤“非是我”
他的语气竟含有几分哽咽,听得陈亮的心中悲愤不已。
陈亮当然懂好友的意思非是我一身之荣辱、壮志难酬,而是大宋的北伐,再一次遥遥无期;中原父老,再一次看不到王师列阵而来
“幼安兄,为时尚早,尚有尚有机会。”
他安慰着,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他们的心,分明俱是一样。
江西。
陆游中宵独立,眉眼间结着难解的怅然。他想起当年的隆兴旧事,他曾修书至当时的伐金将领张浚,为北伐献策。而北伐竟败,隆兴和议。
后来,他亦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官,赋闲山阴。其后宦海浮沉,他亦如廉颇老当益壮,可又有谁来见问
“岂无豪俊士,愤气塞穹壤。我欲友斯人,悲诧寄遐想。”
他低声吟着诗,望向水镜里虎啸龙吟而又满篇沉郁悲愤的词句,仿佛看到了如他一般感激怅恨的灵魂。陆游心中忽然一震,疾步走向书房,挥毫间,一首泼墨淋漓的次韵幼安永遇乐词并呈足下跃然纸上。
此等人杰,他当结识之
秦朝。
嬴政剑眉微凝,作为秦君,他对当年与秦作对的赵国自然没有好脸色,对廉颇这样的赵将亦然。但他同样承认廉颇的将才,对如廉颇一般遭遇的辛弃疾,到底是多了几分叹息。
“这般磋磨人才。”
蒙毅心直口快,还想着“廉颇老矣”的事,张口就道“赵王昏庸,那宋朝皇帝也昏庸,搁我们陛下哪会有这种事”
好家伙
蒙恬脸色一变,连忙拽了一下他的衣袖,用眼神骂他闭嘴个糟心弟弟
嬴政眉心动了动,微一摆手“无妨。”
他面上不显,心中却觉得蒙毅说得对。若是那廉颇、辛弃疾诸人在他麾下,怎会壮志难酬有志难伸那些个国君帝王,简直是浪费人才
北宋。
韩府。韩侂胄也在听水镜讲课,他本身对诗文倒不是有多大兴趣,但水镜是异象,又事关国朝,他虽以恩荫入仕,倒也算关心国事,是以听得还比较认真。
南史他当年也读过,对元嘉旧事比较熟悉,听完讲解同样也猜了个七七八八,摇摇头道
“也不知是何人,似王玄谟这草包一般。”
辛弃疾也实在是惨,好不容易能北伐吧,还摊上这么个主帅。
韩侂胄饮了一口酒,真心实意有些同情他了。
那辛弃疾为什么会写到刘义隆呢除了南方政权的“惺惺相惜”外,我们还要结合当时的历史事件。永遇乐这首词写于公元1205年,也就是宋宁宗开禧元年。
当时,朝堂之上由大臣韩侂胄掌握大权,他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打算北伐立威,若是取胜了,他就是朝堂第一人。
“噗咳咳”
刚刚还在同情辛弃疾的韩侂胄一口酒险些喷出来,强行咽下之后便是一阵咳嗽“她她说什么”
他甚至忘了为自己将来大权在握而惊喜,满脑子只有一句话我就是那个草包
皇宫中的赵眘也难以置信,他能让韩侂胄大权独揽
且不说二人各自震惊,楚棠继续讲道
于是,韩侂胄想到了主战派的中坚,声名颇盛的辛弃疾。他调辛弃疾为镇江知府,参与北伐。辛弃疾这时已经六十六岁了,但仍然壮心不老,慨然赴任。
辛弃疾的政治眼光非常敏锐,曾向宋宁宗分析预言金国“必乱必亡。”这次到镇江也是踌躇满志。他是个六边形战士嘛,能力一流,一到镇江就开始积极备战。
“六边形战士”
刘彻捕捉到这个词,“是在说辛弃疾很有才能这是个什么说法”
后世的形容总是这般别致。
司马相如到底机敏,又专业对口,斟酌着猜测道“以臣之见,所谓六边形,该是有六条边。辛弃疾文采斐然,似乎又颇有政治才能,为文士、为官绅各有名传,这六边形战士,应是形容辛弃疾在不同方面均可触摸到其边界,到达极致。”
“如此”刘彻摸了摸下巴,“朕怎么没有一个六边形战士”
众臣默,合着是嫌弃他们能力不够全面多元了呗
北伐准备如火如荼,但是不久之后,辛弃疾就发现韩侂胄的军事准备很不充分。辛弃疾虽然很想北伐,但他更清醒理智,他很清楚准备不充分就是去送人头,所以提醒韩侂胄谨慎考虑,谋定而后动。
结果韩侂胄表示你懂什么,一边去后来就真的把辛弃疾调离前线了。
刘彻
“不是,他听不懂人话”
李世民摇头“何以如此不听人言。”
嬴政言简意赅“蠢货。”
汴京城中的赵
匡胤只剩捶拳,家国不幸啊
南宋。
辛弃疾执杯的手颤了颤,眼中燃起来的光倏然一黯。
一旁的陈亮也有些悲伤“幼安兄”
辛弃疾微不可察地摇摇头“我一身荣之辱进退不足惜,只是担忧,若当真贸然出兵,朝廷必将损失惨重。”
北伐失败的下场是什么,他们甚至不需要翻前代书史,只看宋之一朝即能预料。
所以说,辛弃疾在词中运用刘义隆的典故,就是想劝诫当时的统治者并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
我们还可以和上阕中刘裕的典故联系起来看,刘裕与刘义隆一对父子,同兴北伐,却是一胜一败,原因唯在“草草”二字而已。两相对比之间,正是希望朝廷能吸取历史教训,明确北伐的正确做法。
“用事贴切,一片殷殷之心,辛词壮也。”苏轼叹服了。
苏洵叹息“只怕时人,不明白这词中的殷殷之心。”
但很明显,无人在意。开禧二年,韩侂胄举兵北伐,其结果与辛弃疾预料的一样,宋军大败,开禧三年,宋金再次议和。
南宋。
辛弃疾的拳头狠狠砸在桌案上,杯中酒水四溢“可恨”
他咬牙切齿,即使心中早有预料,听到这个消息却仍难以平静。
“议和,议和,又是议和,难道大宋就该被金人欺压至此吗”
皇宫。
宋孝宗赵眘嘴唇紧抿,一张脸沉得可怕,当年隆兴和议,他便觉屈辱,如今又来了个开禧和议,屡屡丧权辱国,他有何面目去见先祖
韩府。
韩侂胄久久失语,怔愣不能言。
前朝诸人又气又叹,纷纷骂起了不信忠良的君王庸将。而诸位帝王却是被末尾那几个字惊到
“再次议和,那个宋朝到底议了几次和”
其实,韩侂胄虽然北伐失败,但对于南宋来说,愿意北伐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韩侂胄是宰相韩琦的后代,曾和范仲淹一同率兵防御西夏,又同他一起主持庆历新政,在地方就任时也曾捍卫宋土。
韩侂胄以恩荫入仕,就主战这一方说,倒是好过当时不少人。但北伐这事就e很难评。
从查到的资料来看,韩侂胄北伐之时,军中已有内奸,好像是叫吴曦吧暗通金国,卖国求荣。
这等贼子
赵眘眼中直冒火“给朕查查到就地正法”
其他人也义愤填膺,不论什么朝代,通敌叛国都是令人唾弃的。
韩侂胄先是不察,又草草出兵,终招落败。金国那边给的议和条件,除了一贯的要钱,还要求南宋这边献上韩侂胄的头颅。
“大胆异族好生无礼”
刘彻怒了,把金国代入匈奴,当场暴走。底下大臣如卫青等人脸色也不好,异族狼子野心,分明是故意羞辱。
“那宋
朝若还有点骨气,就该断言拒绝,卧薪尝胆一雪前耻”
韩侂胄大怒,想要整兵再战,但他大势已去,投降派再次占据上风,他们暗杀了韩侂胄,并将他的人头进献给金国,达成议和,即所谓“函首安边”。
“啪”
赵匡胤将手中的杯盏一把砸在地上,胸膛剧烈起伏“没骨气的东西,简直丧权辱国”
李府。
李清照同样皱着眉,满脸嫌恶“堂堂朝中,更无一个是男儿”
李格非这次没有阻止女儿,他是读书人,最讲节气风骨,哪里能想到南宋竟有函首安边这样的事
“朝堂之耻”
唐朝。
李世民寒着脸斥道“满朝的软骨头”
南宋。
辛弃疾怔了怔,随即虎目微红“即使韩侂胄头不足惜,但国体足惜,朝中糊涂啊”
另一边。
韩侂胄愣在原地,他是名门之后,不说有多大志向,但也是蒙家族教导,读过圣贤书,知道什么当为什么为,可那些人他捏紧拳头,忍不住代入后来的自己,若是,若是那时的自己,听了辛弃疾的劝言呢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还是接着看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堪,意为能够,可堪回首就是不堪回首;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即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不堪回首的是,佛狸祠中香火鼎盛,乌鸦啄食着祭品,祭祀的鼓声阵阵鸣响,一派喧然。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当年他打败王玄谟之后,曾追至长江北岸,在瓜步山建立行宫,以炫耀功成,这个行宫后来便被称为佛狸祠。这本是侵略者的功勋,也是他们耀武扬威的罪证,但当地的老百姓却不知就里,只把它当作一般祠庙来祭祀供奉。
应该说,辛弃疾的这句词是含有深沉的讽刺与忧虑的。根据前面的置换法,我们可以将拓跋焘置换为金主完颜亮。
当年,完颜亮南侵,也曾驻扎在瓜步山,窥伺宋廷。佛狸祠这个典故,很好地影射了金主完颜亮。但是呢百姓却不知其中耻辱,竟至于祭祀敌人,如此种种,真让人不忍去看。
这声叹息里,蕴含着辛弃疾对百姓忘记国耻的深深忧虑。也意在告诫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刻不容缓,若一意听之任之,百姓习惯于异族统治,忘记中原衣冠,就再难收回了。
唐朝。
李世民叹息着颔首,他想起自己所面对的形势了,自汉末之南陈数百年分裂,虽有隋之一统,但终是昙花一现,隋末大乱,才弥合的疆域人心又迅速分裂,他们满朝君臣,又何尝没有过类似辛弃疾的担忧
“此子敏锐,一心为国,惜在南宋矣。”
素来爱才的太宗皇帝有些不忍了。
明朝。
同样经历了在分裂中统一的朱元璋也是叹了口气“辛稼轩远见卓识,为君为民,可惜
那宋朝皇帝,都是糊涂蛋。”
他感叹着,正想借机教育一下儿子,忽然想起楚棠先前说的南明,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咱的大明,难道也会像南宋那样不堪
朱元璋反手向着朱棣的脑袋招呼了一下“孽子”
你的好后代
正感愤不已恨不得提枪上阵把什么南宋金国都削一顿的朱棣
什么玩意儿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一句有些难以理解,我们代入一下,把佛狸祠换成靖国神社。如果日本在我们的国土上建了一座靖国神社,我们会不会进去祭拜答案是当然不会。不仅不会,我们不吐口唾沫再把它砸烂都算不上中国人
“说得对砸烂它”
早已看过故都的秋,听闻过那段历史的老祖宗非常有代入感,当场附和着叫好。
咸阳宫。
连一向冷峻的嬴政也忍不住露出几缕笑意,楚棠的语气颇有几分愤然,想必是让大家代入,先把自己给气到了。
“倒是有几分华夏风骨。”
这却是在说如楚棠一般的所有后代了。能做到这样的毫不畏惧、同仇敌忾,既是身为华夏儿郎的骨气,又可见鼎盛之国力。唯有强大而风骨卓绝的王朝才会孕育出同样风骨卓绝的人物,而那样的风骨,长在每一个后世人心中。
他忽然觉得满意。不,甚至是骄傲。
未央宫。
刘彻拍手大笑“这性子朕喜欢什么神社佛狸祠,朕要到匈奴建一座武帝祠”
众臣
刚想说什么,一个清朗的少年音响起,话里满是跃跃欲试:“陛下说得对去病愿为陛下前驱,在狼居胥山为陛下建武帝祠”
刘彻龙颜大悦,朗声长笑“好朕等着,未来的冠军侯”
卫青以及殿中的一众大臣
听起来,似乎也,有那么点不错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知晓那是侵略者建立的,是罪恶的象征,我们受到的历史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百年前这个民族所经受的苦难。
可是旧时的百姓不知道,宋朝的百姓也不知道,时间会冲淡许多的东西,他们不记得前朝的历史,久而久之可能也会漠然于当下的处境,这如何不令辛弃疾感到担忧
“唉”白居易叹了一口气,“民众无知,自古亦然。”
元稹几不可察地摇摇头“若说无知,那后世百姓,却知靖国神社之耻。”
同为遭异族灭国之灾,两相对比,实在是太过相形见绌。
太极宫。
李世民眉头微敛“如楚棠所言,日军侵华距她近百年,他们却人人知其史,这便是她所说的历史教育么”
孔颖达难掩激动“鉴往事,知来者。臣想,后世所习之史,不止百年。”
是啊。
众人沉默了,当然不止百
年,楚棠讲解之时,常常会加一句“我们知道”,这不是套话,而是许多东西于后人就是常识。
魏征微一躬身“居安思危,知耻后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南宋。
赵眘怔愣良久,忽然神色一凛,大声道“来人快,快去召辛卿入宫”
他的心怦怦直跳,若朝中还有一拳拳之人能助他,助大宋脱离于既定之败局,那么一定是辛弃疾
最后一个典故,廉颇忠勇被弃。
“唉”
众人又是一声叹息。赵将廉颇是战国时人,他的故事无人不晓,此时一听这话就明白了辛弃疾的意思,有些感情充沛的人当场就红了眼眶。
“呜呜呜怎么忠良总是没有好结局”
“又是一个壮志难酬的文人,我的心好痛,这些人怎么这么惨”
“摊上宋朝,有几个结局好的唉,我的稼轩啊”宋以后的文人百姓哀哀切切,纷纷为辛弃疾感到悲伤。
我们看注释。廉颇是赵将,他被免职之后跑到魏国,后来赵王想要重新起用他,就派人去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饭和十斤肉,以示自己老当益壮,仍能为国效力。
辛弃疾廉颇的典故,便是以之自比,表示自己虽则年老,但只要朝廷有召,他必将披肝沥胆奋勇杀敌。
另一方面,他也是颇为忧虑的。廉颇最终败于使者谗言,虽有为国效力之心,但再未被复起,他担心自己重蹈覆辙,不被朝廷重用,或是用而不信。
他的担忧是对的,如前面所说,韩侂胄等人不采纳他的建议,在北伐前夕将他贬官调离,有志难伸,不外如是。
南宋。
辛弃疾的手轻轻一颤“非是我”
他的语气竟含有几分哽咽,听得陈亮的心中悲愤不已。
陈亮当然懂好友的意思非是我一身之荣辱、壮志难酬,而是大宋的北伐,再一次遥遥无期;中原父老,再一次看不到王师列阵而来
“幼安兄,为时尚早,尚有尚有机会。”
他安慰着,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他们的心,分明俱是一样。
江西。
陆游中宵独立,眉眼间结着难解的怅然。他想起当年的隆兴旧事,他曾修书至当时的伐金将领张浚,为北伐献策。而北伐竟败,隆兴和议。
后来,他亦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官,赋闲山阴。其后宦海浮沉,他亦如廉颇老当益壮,可又有谁来见问
“岂无豪俊士,愤气塞穹壤。我欲友斯人,悲诧寄遐想。”
他低声吟着诗,望向水镜里虎啸龙吟而又满篇沉郁悲愤的词句,仿佛看到了如他一般感激怅恨的灵魂。陆游心中忽然一震,疾步走向书房,挥毫间,一首泼墨淋漓的次韵幼安永遇乐词并呈足下跃然纸上。
此等人杰,他当结识之
秦朝。
嬴政剑眉微凝,作为秦君,他对当年与秦作对的赵国自然没有好脸色,对廉颇这样的赵将亦然。但他同样承认廉颇的将才,对如廉颇一般遭遇的辛弃疾,到底是多了几分叹息。
“这般磋磨人才。”
蒙毅心直口快,还想着“廉颇老矣”的事,张口就道“赵王昏庸,那宋朝皇帝也昏庸,搁我们陛下哪会有这种事”
好家伙
蒙恬脸色一变,连忙拽了一下他的衣袖,用眼神骂他闭嘴个糟心弟弟
嬴政眉心动了动,微一摆手“无妨。”
他面上不显,心中却觉得蒙毅说得对。若是那廉颇、辛弃疾诸人在他麾下,怎会壮志难酬有志难伸那些个国君帝王,简直是浪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