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离京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持正版。
今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持正版。
今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持正版。
三月中旬围场遇刺一事中,多数刺客被侍卫军斩毙,抓捕归案的十几个刺客有的咬破齿间毒囊自尽了。剩下的几个被卸了下巴,未能及时自尽,可嘴巴个顶个的严实,没熬过重刑,什么都没问出。
口风如此严实,虽重刑加身仍一心护主,定是私豢多年的死士。
顺着山中那避世的营寨查,也终究无果。山上的少年大多是未及弱冠的孩子,早忘了当年买他们上山的是什么模样,好几年住在山上练兵习武,却从没见过主子。
如此,便只好顺着城防军和虎枪营的方向查。比如常年驻守围场并在那处练兵的虎枪营营长因疏忽竟不知围场的铁网破了;比如负责点兵的城防军统领,从城中一路直行到围场,路上发现一队兵士似有异常,却也未在意,这便是渎职之罪;比如北郊校场的库守,发现丢失了十几把兵器却瞒而不报……
这么一查,顺藤摸瓜查出来好些人,其后牵涉众多,连几位三朝元老都牵涉其中,查不到罪证,却也脱不了嫌疑,已走至了死胡同中。
负责彻查此案的大理寺一个月没休过假,夜半都不敢安眠,生怕被人悄无声息地抹了脖子。若不是陛下指了他彻查此案,他哪里会往这事上撞?只能早早安置了一家老小,给他们留下了退路。
围场遇刺一事刚查出点眉目,还未待查出主事之人,先蚕礼上的祸事却接踵而来。贼人竟还是贴着与京兆尹一模一样的面具去的,真正的京兆尹当下自请辞官,待脱了嫌疑后再回朝堂。
官场沉浮二十余载,如今却遭了这无妄之灾,惹得朝中大臣欷歔不已。万幸没出什么大事,若不然,这回还不知得牵扯多少人。
这一月来,出入京城都极为严苛,东南西北四处城门都守得严严实实,非京城本地人不得入城。街上日夜换防,
大臣们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知府邸何处藏着太子的耳目。
一月内竟出了两拨刺客,京中百姓更是人人自危,入夜后再不敢出门,生怕被官兵当成贼人拿了去。
那日江俨带着侍卫折身救皓儿的时候,是在京郊另一处村子里找到皓儿的,并非是窝藏刺客的那个荒村。官兵一连搜捕三天三夜,最终在深山中找到了贼人。
若不是循着小世子沿途洒下的碎纸片做记号,节约了不少时间,那伙贼人定已从山路而行,一路逃出了京城。假扮京兆尹及五十兵士的贼人尽数伏诛,连带着那荒村里的刺客窝都连根拔了。
这些贼人原是徽州知府手下的府兵,徽州知府手下几十府兵私逃,他却瞒而不报。若是往日摊上这事,那知府顶多被定个渎职之罪。可如今摊上这事,三日内便被黑骑卫缉捕进京,丢了乌纱帽不说,还没了半条命去。
那些贼人不是正经杀手出身,又是得人钱财做这事的,口风不严实。此时自己性命不保,以为把主使之人供出来就能逃过死罪,当下把大皇子的样貌口述了出来。
待画师画出来,与大皇子真人有个八分相像,众人面面相觑不敢置信。
等到皓儿清醒后,却斩钉截铁道:“舅母是坏人。”认了认那画像上的男子,更是一口咬定。
这便板上钉钉,再没差了。而围场刺客一事,大皇子也未能脱去嫌疑。
如此这便成了文宣帝的家事,瞧见文宣帝脸上铁青,满朝文武没一个敢开口。连往日蹦跶的最欢、口口声声天地君亲师的御史们,此时都闭口不言,缩着脖子如鹌鹑。
老臣们懂得明哲保身,此事是由大皇子主使。若他们说重罚,兴许会悖了文宣帝的心思;若他们说轻罚吧,那就是往太子眼里戳刀子,将来还能讨得了好?此事万不能插手,端看陛下的态度了。
许多寒门出身得太子提擢的新臣都没见过这般风声鹤唳的阵仗,又因心中坦坦荡荡,此番倒是最积极,恨不得亲手抓出主事之人,得太子青眼。
坤宁宫中,原本该温馨和顺其乐融融的家宴,此时却一室冷肃。满桌美食珍馐都没了热气,仍无一人动筷。
侍膳的宫女静立一旁,垂首敛目,却各个手脚哆嗦,连手中的杯盘都端不稳了,杯盘轻撞,发出细微声响。
往日陛下不拘小节,娘娘性情疏淡,太子温儒俊雅,公主更是暖若春风拂面。此时四个主子竟都冷着个脸,也难过她们如此失措了。
承昭太子挥退她们,在文宣帝身边伴了几十年的老魏公公神色微动,也躬身退了出去,不敢听接下来的话。
承昭因在储君的位子上,平日讲究八面玲珑揣度人心,说话做事总是会留一线,以免给臣子留下刻薄寡恩的印象。可此时他眸光极冷:“他虽顶着我容氏皇姓,却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畜牲。皇姐和皓儿与他同出一宗,他都忍心下如此毒手,其心可诛,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文宣帝揉揉眉心,疲惫至极:“你身为储君,应以德治天下。他与你同父所出,千刀万剐这样残酷的刑罚你莫要再提。即便他犯下这般错事,却总归是你的兄长。”
承昭微怔,又不可置信沉声发问:“您的意思,是要我们既往不咎?”
承熹和皇后都定定瞧着文宣帝默然不语,听承昭怒声道:“围场刺客一事与他脱不了干系,如今竟又买通贼子把手伸到皓儿的头上。戕害手足,这便是父皇眼中的兄长?”
空荡的殿中,其声反复回荡,竟有金戈铿锵之声。
文宣帝眸中沉痛,长长叹了口气。
这许多年来,他虽对那孩子不看重,却到底是自己的头个孩儿。他还依稀记得那孩子幼时是多么乖巧,会说的第一个词就是“父皇”,小时候他还抱着他学写字……即便那孩子十四便出宫落府,身边负责教养的嬷嬷和侍礼太监还是他亲自挑的。后来两人都被他撵回了内务府。
文宣帝知他心中有怨,也就不再管他。可他从没忘过那孩子,逢年过节都赏了东西下去。又怕皇后知道了心中难过,还是悄悄做的这事。
那孩子从不上前亲近他,这许多年来他政务繁忙,也未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对他远比不上对承昭的十分之一……可他如今,怎么就这般狠毒了呢?
“儿臣既来问您,是因对父皇的爱重,只想为我与皇姐求个公道。”随即笑得嘲讽:“却未想如此狼子野心之辈,父皇竟还要护着他?!置我与皇姐二人于何地?”
文宣帝默然许久,终是颓然倒在椅上,闭上眼似有不忍,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随你们去吧,可总归……留他一命。”
“父皇放心便是,儿臣不才,可做不来戕害手足的事。”承昭太子语气嘲讽:“定会留他一条性命。”
话落,见文宣帝还要说什么的模样,承昭气得拂袖去了。
承熹坐着未动,轻声叹了口气。承昭多年来与朝中重臣斗智斗勇,言谈举止早已至滴水不露的境地。此番却是动了真怒,想来是当真被父皇此举伤了心。
她又转了视线看向文宣帝,幼时那段晦暗的岁月浮现在脑海中,眸中嘲讽之色愈深。为帝多年,她的父王还是一如既往的心软,心软得近乎糊涂。
瞧见母后眼中悲意,承熹摩挲着母后冰凉的手,想要拉她起身一起离开。皇后却摇摇头示意无碍,叫她先行离开。
承熹欲言又止,瞧见她面上的憔悴惫倦之色,终是什么话都没说出口,只得离开,留二人独处。
“陛下如此,又置我的承熹于何地呢?”听到皇后发问,文宣帝不知该如何答,她的声音飘飘悠悠:“当初他给承熹下毒,陛下说他年幼丧母,又受奸人挑唆,才犯下如此错事。我不信他,可我信陛下。”
文宣帝抿了抿唇,方握住她的手,却被她轻轻巧巧挣了开,又说:“可他如今仍冥顽不灵,此番查明了幕后主使,陛下却还要护着他?”
她语气寡淡,声音低得像是叹息,听不出半分咄咄逼人的质问或是苛责。
可文宣帝一颗心微微下沉,这许多年来,她一直没给他起过什么亲昵的称呼。两人独处时她一直喊“你”,从不唤他一个更亲近的称呼。仿佛是近乎苛刻地守着心中的距离,不再靠近他一分,也不容他再靠近一份。
他从前还偶尔会丧气,后来习惯了,反倒觉得她声音温软,无论怎样喊都好听。
却只有在十几年前,两人关系濒临破灭之时,她才疏离冷淡地喊他:“陛下”。
文宣帝怕越说越错,再三斟酌才开口说:“合姝,他到底流着我容家的骨血,此番犯下大错不容辩解。可要他一条性命到底是过分了些……将他幽禁府中可好?”
皇后静静看着他,轻声问:“他没有军权,也从不参议朝政,却仍能收买臣子,联络贼人作恶。这般狼子野心的畜牲,幽禁府中可有大用?若是日后死性不改,伤到了我的孩儿,陛下又待如何?”
文宣帝静默片刻,抿唇答:“将他贬为庶人可好?合姝,你既为人母,该知我的苦衷。”他不由欷歔:“到底是我误了他,若是当年好好教养于他,他定不会生出如此祸孽心思。”
皇后看着文宣帝脸上深深的愧悔之色,扯出了一个凉凉的笑,手腕处曾经的伤痕一下一下挣扎得跳着,微弱的疼。
端懿皇后提起正红裙摆,行
今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持正版。
今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持正版。
今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持正版。
三月中旬围场遇刺一事中,多数刺客被侍卫军斩毙,抓捕归案的十几个刺客有的咬破齿间毒囊自尽了。剩下的几个被卸了下巴,未能及时自尽,可嘴巴个顶个的严实,没熬过重刑,什么都没问出。
口风如此严实,虽重刑加身仍一心护主,定是私豢多年的死士。
顺着山中那避世的营寨查,也终究无果。山上的少年大多是未及弱冠的孩子,早忘了当年买他们上山的是什么模样,好几年住在山上练兵习武,却从没见过主子。
如此,便只好顺着城防军和虎枪营的方向查。比如常年驻守围场并在那处练兵的虎枪营营长因疏忽竟不知围场的铁网破了;比如负责点兵的城防军统领,从城中一路直行到围场,路上发现一队兵士似有异常,却也未在意,这便是渎职之罪;比如北郊校场的库守,发现丢失了十几把兵器却瞒而不报……
这么一查,顺藤摸瓜查出来好些人,其后牵涉众多,连几位三朝元老都牵涉其中,查不到罪证,却也脱不了嫌疑,已走至了死胡同中。
负责彻查此案的大理寺一个月没休过假,夜半都不敢安眠,生怕被人悄无声息地抹了脖子。若不是陛下指了他彻查此案,他哪里会往这事上撞?只能早早安置了一家老小,给他们留下了退路。
围场遇刺一事刚查出点眉目,还未待查出主事之人,先蚕礼上的祸事却接踵而来。贼人竟还是贴着与京兆尹一模一样的面具去的,真正的京兆尹当下自请辞官,待脱了嫌疑后再回朝堂。
官场沉浮二十余载,如今却遭了这无妄之灾,惹得朝中大臣欷歔不已。万幸没出什么大事,若不然,这回还不知得牵扯多少人。
这一月来,出入京城都极为严苛,东南西北四处城门都守得严严实实,非京城本地人不得入城。街上日夜换防,
大臣们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知府邸何处藏着太子的耳目。
一月内竟出了两拨刺客,京中百姓更是人人自危,入夜后再不敢出门,生怕被官兵当成贼人拿了去。
那日江俨带着侍卫折身救皓儿的时候,是在京郊另一处村子里找到皓儿的,并非是窝藏刺客的那个荒村。官兵一连搜捕三天三夜,最终在深山中找到了贼人。
若不是循着小世子沿途洒下的碎纸片做记号,节约了不少时间,那伙贼人定已从山路而行,一路逃出了京城。假扮京兆尹及五十兵士的贼人尽数伏诛,连带着那荒村里的刺客窝都连根拔了。
这些贼人原是徽州知府手下的府兵,徽州知府手下几十府兵私逃,他却瞒而不报。若是往日摊上这事,那知府顶多被定个渎职之罪。可如今摊上这事,三日内便被黑骑卫缉捕进京,丢了乌纱帽不说,还没了半条命去。
那些贼人不是正经杀手出身,又是得人钱财做这事的,口风不严实。此时自己性命不保,以为把主使之人供出来就能逃过死罪,当下把大皇子的样貌口述了出来。
待画师画出来,与大皇子真人有个八分相像,众人面面相觑不敢置信。
等到皓儿清醒后,却斩钉截铁道:“舅母是坏人。”认了认那画像上的男子,更是一口咬定。
这便板上钉钉,再没差了。而围场刺客一事,大皇子也未能脱去嫌疑。
如此这便成了文宣帝的家事,瞧见文宣帝脸上铁青,满朝文武没一个敢开口。连往日蹦跶的最欢、口口声声天地君亲师的御史们,此时都闭口不言,缩着脖子如鹌鹑。
老臣们懂得明哲保身,此事是由大皇子主使。若他们说重罚,兴许会悖了文宣帝的心思;若他们说轻罚吧,那就是往太子眼里戳刀子,将来还能讨得了好?此事万不能插手,端看陛下的态度了。
许多寒门出身得太子提擢的新臣都没见过这般风声鹤唳的阵仗,又因心中坦坦荡荡,此番倒是最积极,恨不得亲手抓出主事之人,得太子青眼。
坤宁宫中,原本该温馨和顺其乐融融的家宴,此时却一室冷肃。满桌美食珍馐都没了热气,仍无一人动筷。
侍膳的宫女静立一旁,垂首敛目,却各个手脚哆嗦,连手中的杯盘都端不稳了,杯盘轻撞,发出细微声响。
往日陛下不拘小节,娘娘性情疏淡,太子温儒俊雅,公主更是暖若春风拂面。此时四个主子竟都冷着个脸,也难过她们如此失措了。
承昭太子挥退她们,在文宣帝身边伴了几十年的老魏公公神色微动,也躬身退了出去,不敢听接下来的话。
承昭因在储君的位子上,平日讲究八面玲珑揣度人心,说话做事总是会留一线,以免给臣子留下刻薄寡恩的印象。可此时他眸光极冷:“他虽顶着我容氏皇姓,却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畜牲。皇姐和皓儿与他同出一宗,他都忍心下如此毒手,其心可诛,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文宣帝揉揉眉心,疲惫至极:“你身为储君,应以德治天下。他与你同父所出,千刀万剐这样残酷的刑罚你莫要再提。即便他犯下这般错事,却总归是你的兄长。”
承昭微怔,又不可置信沉声发问:“您的意思,是要我们既往不咎?”
承熹和皇后都定定瞧着文宣帝默然不语,听承昭怒声道:“围场刺客一事与他脱不了干系,如今竟又买通贼子把手伸到皓儿的头上。戕害手足,这便是父皇眼中的兄长?”
空荡的殿中,其声反复回荡,竟有金戈铿锵之声。
文宣帝眸中沉痛,长长叹了口气。
这许多年来,他虽对那孩子不看重,却到底是自己的头个孩儿。他还依稀记得那孩子幼时是多么乖巧,会说的第一个词就是“父皇”,小时候他还抱着他学写字……即便那孩子十四便出宫落府,身边负责教养的嬷嬷和侍礼太监还是他亲自挑的。后来两人都被他撵回了内务府。
文宣帝知他心中有怨,也就不再管他。可他从没忘过那孩子,逢年过节都赏了东西下去。又怕皇后知道了心中难过,还是悄悄做的这事。
那孩子从不上前亲近他,这许多年来他政务繁忙,也未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对他远比不上对承昭的十分之一……可他如今,怎么就这般狠毒了呢?
“儿臣既来问您,是因对父皇的爱重,只想为我与皇姐求个公道。”随即笑得嘲讽:“却未想如此狼子野心之辈,父皇竟还要护着他?!置我与皇姐二人于何地?”
文宣帝默然许久,终是颓然倒在椅上,闭上眼似有不忍,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随你们去吧,可总归……留他一命。”
“父皇放心便是,儿臣不才,可做不来戕害手足的事。”承昭太子语气嘲讽:“定会留他一条性命。”
话落,见文宣帝还要说什么的模样,承昭气得拂袖去了。
承熹坐着未动,轻声叹了口气。承昭多年来与朝中重臣斗智斗勇,言谈举止早已至滴水不露的境地。此番却是动了真怒,想来是当真被父皇此举伤了心。
她又转了视线看向文宣帝,幼时那段晦暗的岁月浮现在脑海中,眸中嘲讽之色愈深。为帝多年,她的父王还是一如既往的心软,心软得近乎糊涂。
瞧见母后眼中悲意,承熹摩挲着母后冰凉的手,想要拉她起身一起离开。皇后却摇摇头示意无碍,叫她先行离开。
承熹欲言又止,瞧见她面上的憔悴惫倦之色,终是什么话都没说出口,只得离开,留二人独处。
“陛下如此,又置我的承熹于何地呢?”听到皇后发问,文宣帝不知该如何答,她的声音飘飘悠悠:“当初他给承熹下毒,陛下说他年幼丧母,又受奸人挑唆,才犯下如此错事。我不信他,可我信陛下。”
文宣帝抿了抿唇,方握住她的手,却被她轻轻巧巧挣了开,又说:“可他如今仍冥顽不灵,此番查明了幕后主使,陛下却还要护着他?”
她语气寡淡,声音低得像是叹息,听不出半分咄咄逼人的质问或是苛责。
可文宣帝一颗心微微下沉,这许多年来,她一直没给他起过什么亲昵的称呼。两人独处时她一直喊“你”,从不唤他一个更亲近的称呼。仿佛是近乎苛刻地守着心中的距离,不再靠近他一分,也不容他再靠近一份。
他从前还偶尔会丧气,后来习惯了,反倒觉得她声音温软,无论怎样喊都好听。
却只有在十几年前,两人关系濒临破灭之时,她才疏离冷淡地喊他:“陛下”。
文宣帝怕越说越错,再三斟酌才开口说:“合姝,他到底流着我容家的骨血,此番犯下大错不容辩解。可要他一条性命到底是过分了些……将他幽禁府中可好?”
皇后静静看着他,轻声问:“他没有军权,也从不参议朝政,却仍能收买臣子,联络贼人作恶。这般狼子野心的畜牲,幽禁府中可有大用?若是日后死性不改,伤到了我的孩儿,陛下又待如何?”
文宣帝静默片刻,抿唇答:“将他贬为庶人可好?合姝,你既为人母,该知我的苦衷。”他不由欷歔:“到底是我误了他,若是当年好好教养于他,他定不会生出如此祸孽心思。”
皇后看着文宣帝脸上深深的愧悔之色,扯出了一个凉凉的笑,手腕处曾经的伤痕一下一下挣扎得跳着,微弱的疼。
端懿皇后提起正红裙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