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人心总归是偏的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着父母如此亲疏有别,陆建军很尴尬。每年这个时候,他感觉最亏欠的就是徐芳萍和陆泽母子。
从小到大,他都很努力地在父母面前表现。可不管他多听话、多乖巧、多努力学习,依然得不到父母的重视。
在陆新远和何桂兰眼中,只有大女儿和大儿子最亲。
大女儿陆秀珍,毕竟是第一个孩子,投入的心血最多,从小就宠溺;大儿子陆建国,作为老陆家的第一个男丁,更是重视无比。
从他参军开始,就很给老陆家争脸。放在二十几年前,“军人家属”可是一项很高的荣誉。当地武装部的干部,逢年过节都会上门慰问。
更别说大儿子还娶了大领导的女儿,仕途不断攀升,级别越来越高。
甚至陆泽小叔,因为是最小的儿子,凭着父母老来得子的喜悦,也得到了不少关心。唯独陆泽他爹,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最易忽视。
这份亲疏有别的情感,也蔓延到了陆泽这一代人。
老两口偏心眼儿,一碗水端不平,自然会影响大家庭的团结。老陆家虽不至于兄弟阋墙,但相亲相爱也就只停留在表面上了。
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家和才能万事兴。一个家族要想兴旺发达,最关键的是先要有凝聚力,亲人之间要相互团结。没有这点,一切休提。
按说,以陆建国的地位和背景,随便提携一下两个弟弟,陆建军和陆建邦都不可能混成现在这样。再怎么说,也不至于让弟弟混到要下岗的地步。
但现实就是如此狗血,老陆家就像是一盘散沙,兄弟之间没有半点情分,毫无扶持照应。
也许在陆建国看来,弟弟们就像是狗皮膏药招惹不得,沾上了就甩不脱。所以,即使帮扶弟弟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也不愿费心。
这点,也就陆建邦和陆建军在喝酒时,抱怨过几句。
陆建军自己倒是挺看得开,压根没有起过这种念想。自诩读书人的他,颇有几分气节。在他看来,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殊不知,这句话应用的对象是外人,亲人之间却不适用。所谓亲人,那是血浓于水的关系。有时因为利益,外人来求偶尔都会出手,更何况是亲人。
真正的帮理不帮亲,在现实中压根就不存在。因为这种人在官场上根本就走不远。能在仕途有所作为的,有几个是真正大公无私的?
朋友之间的关系,都是你麻烦我、我麻烦你,通过一件一件事情相互帮助、有来有往,来提升友谊和感情的。
大家都不来往,再好的友情时间一长都得凉。毕竟君子之交,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上。能维系点熟络的朋友,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社会关系,人脉网络,靠的都是经常互有来往。
亲人都不愿意照拂,只能说明亲情在他心里,没有价值,甚至比不上下属们孝敬的那俩臭钱。陆泽老妈就经常说,老陆家是虚假繁荣,一旦老人不在了,家就散了。
对此,陆泽也深以为然。
爷爷奶奶都还在呢,陆泽和大伯、大姑家的孩子,就已经不来往了。也就陆飞那小子,因为小叔亲近,和陆泽还算处得不错。
看着丈夫那挫败而亏欠的眼神,徐芳萍忙上前握住他的手,柔声安慰:“建军,只要咱们一家人过得好,其它都不重要。”
“唉,咱们也进去吧。”陆建军叹了一口气,就从车上开始往下搬东西。
人越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家里现在阔了,所以陆建军这次又买了不少东西回来孝敬二老。
别说是过年,平常日子陆建军回来看望父母的频率,也要比其他人高得多。
可那又如何,哪怕陆建军做得再多,也改变不了陆新远和何桂兰老两口的心意,依旧得不到他想要的重视和偏爱。
他从未想过靠大哥帮忙提携,甚至心中暗暗憋着一股劲,想要靠自己做出点成绩,证明自己不比大哥差,让父母也对他另眼相看。
现实却很残酷,一事无成的陆建军,这么多年都没能取得什么成就,化解自己的执念。
要说陆泽的爷爷奶奶,也不是主观故意偏心眼儿。他们只是因为没文化,跟着本能行事,延续着封建传统的小农意识家庭的思维惯性而已。
望着老爸搬东西时的落寞,陆泽不由地摇了摇头。人都有执念,而且多数是由原生家庭造成,他爹陆建军又何尝不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他走上前去帮忙,先把烟花爆竹搬了下来,朝巷子里走去。
沿着小巷子往里走个几十米,就到了陆家老宅。这个宅子,还是陆泽的高祖父(曾祖之父)传下来的。
老陆家从村子里来镇上讨生活,已经近百年了。陆泽的高祖父,一开始就是来镇上给老街主干道两侧的“豪宅”主人当伙计的。
虽然这些“豪宅”看似也不大气,不过从乾隆年间开始,李渡老街就集中了万隆、万盛、万茂、万祥、万义、福兴泰、福裕泰、福生、福隆9家私营酒业作坊。
酿造出的美酒,正好可以通过渡口运往各地销售。也正是这些酿酒作坊的存在,带动了李渡镇的兴旺。
老街主干道两侧的“豪宅”建筑,也多以传统酿酒格局“前店后坊”的风格为主。其中设在后街的福生作坊,正是陆泽高祖父当年打工的地方,作坊的门面至今尚在。
在长约500米的老街街道里,设有这么多酒业作坊,还存留部分酿酒作坊和门面,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而老街门面房后面,散落分布的一大片老宅子,以前给各酒坊打工的伙计们居住的。
陆泽的高祖父和曾祖父,在解放前都是酒坊的伙计,也正是凭此在镇上立住了脚跟。给陆泽的爷爷,留下了这套老宅子。
宅子不大,也很破旧,但好歹是个落脚之地。
不过,解放后这些酒坊由于历史原因退出了市场舞台,陆泽的爷爷也没能子承父业,反倒是进厂上班了。进的并不是李渡酒厂,是镇上的小木钻厂。而木钻厂也早因为效益不好,前几年就倒闭了。
陆泽抱着烟花爆竹,走进陆家的老宅子。
陆家老宅有个小院子,非常简陋。进了院门,院中只有一小块空地,几间瓦房加一间小窝棚围在一起。
最大的那间瓦房是正屋,算是客厅餐厅一体,左右两边三间小的是卧室。院子里搭的小窝棚是厨房,边上还有一口老式压水井。
老街这边可没有通自来水,生活用水全靠这口压水井。也只有新街那边造的房子,才有自来水供应。
最不方便的,就是老宅子没有厕所,卫生间这种东西就更不用想了。要想方便,只能步行去一百多米外的公共厕所,还是蹲坑旱厕的那种。
陆泽老妈有洁癖,陆泽也深受其影响,这点二人是真不习惯,每次回老家绝对待不长。但凡享受过清洁的环境,有几个人愿意再回到脏污不堪的条件。
陆泽抱着纸箱子,走进了正屋,看见堂姐陆诗淇端着一盘刚煎好的麻子,吃得正香。
麻子(糯米麻糍),是之江省、江右省、闽南省等地的一种应节传统小吃名点。在江右省,农村在过年的时候,都会进行“打麻子”的活动。
这道美食,通常需要好几个壮汉一起配合才能制作完成。
将蒸熟蒸烂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叫“臼”)里,用木质的锤子先捣烂。之后开始用力捶打,这可是个力气活,得挑选出五个大汉才能胜任。
等到糯米团捣烂至粘稠并富有弹性的状态的时候,就可以把糯米团拿出来了。将捣好的糯米团捏成一个个小团,这个时候往往是男女老少一起上阵,捏麻团儿。
洗干净手将大的糯米团,捏成3cm左右的小团,就算制作完成。麻子做好之后,可以直接吃有淡淡的香甜。
也可以将炒香的豆子磨制成豆粉,并和芝麻、白砂糖等混合均匀制成香料,麻糍团外边裹上一层香料,吃起来更是美味无穷。
麻糍好不好吃,一是要看糯米的品质,二就是要看捶打的功夫。糯米被捶打的越细腻,麻糍的口感越好。
堂姐正在吃的麻糍,是附近村里的亲戚前两天刚做好送过来的。
放了两三天,麻糍早已冷掉,蒸一蒸加热后就又可以吃。不过奶奶何桂兰为了宠大孙女,解锁了麻糍的最佳吃法。
冷掉的麻糍,放一点点油煎上一煎,煎到两面微微金黄,再裹上豆粉芝麻白糖,吃起来外焦里嫩,满嘴都是糯米、豆粉、芝麻的混合清香,那嚼劲和微微的粘牙感,是中式点心中的一绝。
要是换了以前的陆泽,看堂姐吃这么香,都会馋那么一口。现在不同了,心境不一样,他对这种美食小吃就没什么念想了。
倒是堂姐陆诗淇见陆泽走进来,生怕陆泽会和她抢一样,忙端着盘子背过身去吃独食。
大孙女护食儿的样,何桂兰都看不下去,她尴尬地问了声:“陆泽你吃不吃?奶奶再给你煎一盘去。”
“奶奶,不用麻烦了,我不吃。”陆泽笑笑回道,放下箱子又回去帮老爸搬东西。
今年春节,为了表现一下,他爹陆建军可是好一阵采购。几大箱,几大袋的年货和食材,都快把面包车塞满了。
哪像大伯陆建国一家,轻装上阵,完全就像是回家来做客的。
尽管大伯也没少给爷爷奶奶钱,可很多时候,不是说给钱就够的。心里有没有,主要看行动。老两口穷了一辈子,给再多钱他们也舍不得花,那给钱又有何用?
但是,对老人来说,陆建军三天两头来看望他们,还经常给他们做饭,买不少好吃食,都不及大哥的一个大红包来得上心。
其实,陆建军一年到头孝敬二老的钱,加起来远比大哥陆建国要多。
可那是细水长流,毫无感觉。而大伯一次性孝敬的红包足够大,给二老的冲击,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总念叨着老大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陆泽记得前世,爷爷奶奶后来身体相继不行了,老爸老妈在医院里鞍前马后照顾,伺候地无微不至,依然没有得二老念好。
直到二老各自离世前,嘴里念叨的都是大姑和大伯。
都说通常在医院照顾老人的孩子,都是家里最不受宠的,因为父母才不忍心让宠爱的孩子来回跑。
不受宠的孩子,尽心尽力去照顾老人,竭尽全力向父母证明自己才是值得被爱的,反而经常得不到好脸色。
而受宠的孩子,只是难得买点水果来看望一回,父母却不仅会说他们孝顺,还会百般找理由替他们开脱。什么工作忙,什么太辛苦,别打扰他们。
心脏长在左边,人心终归是偏的。
按照陆泽老妈的说法,老爸这次买这么多年货来表现,注定是白费心机。
果然,陆泽父子来回几趟往屋里搬东西,二老也只是笑笑,丝毫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动状,只顾着和大伯一家亲昵地聊着。
大伯这位领导干部,当然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帮弟弟一家搬东西。别说搬东西,就连句要不要帮忙的客套话,都没问一句。
来回几趟,父子二人才算把东西搬完。今天这顿年夜饭,绝对会比前几年更加丰盛。
陆泽自己倒没什么,重活一世,很多事早就看开了。
只是心里有点替老爸不值,倒不是心疼钱,这辈子他已经很难有心疼钱的感觉了。他是为老爸的这一腔热血将再次被浇灭,而感到冤得慌。
没见父子俩累成这样,爷爷奶奶都没问一句要不要喝水。而给大伯呢,连茶叶都泡上了。
老爸执念太深,陆泽和老妈徐芳萍都劝不了。如果执念那么容易消除,又怎么称得上执念呢。
尤其是陆建军这种讨好型人格的执念,更是无法劝解。一门心思想在老陆家做个顶梁柱,做个孝顺的好儿子,就为了赢得远亲近邻的好口碑,在父母面前对他夸上那么一句。
可远亲近邻夸得再多也是外人,改变不了什么。
偏心眼儿这种事,不读书、不开窍,一辈子都改不了。
老妈徐芳萍每次回老陆家过年,都十分变扭,可每次又不得不因为经济情况,在老陆家住一晚。就算要走,也要等初一拜了年才能离开。
今年不一样了,家里有钱了,可以去镇上的旅馆,开两间房,再不用和二老挤在一起,在正屋开地铺了。
陆泽这边刚准备和老妈出门,去镇上的旅馆问问房间,就见到他那更奇葩至极的大姑一家回来了。
-------------
ps:又是二合一章节,抱歉更新又晚了。
明天白天开始,会恢复正常,每天可以多更新一些了。
接下来剧情,也会更快推进,谢谢大家的支持!
看着父母如此亲疏有别,陆建军很尴尬。每年这个时候,他感觉最亏欠的就是徐芳萍和陆泽母子。
从小到大,他都很努力地在父母面前表现。可不管他多听话、多乖巧、多努力学习,依然得不到父母的重视。
在陆新远和何桂兰眼中,只有大女儿和大儿子最亲。
大女儿陆秀珍,毕竟是第一个孩子,投入的心血最多,从小就宠溺;大儿子陆建国,作为老陆家的第一个男丁,更是重视无比。
从他参军开始,就很给老陆家争脸。放在二十几年前,“军人家属”可是一项很高的荣誉。当地武装部的干部,逢年过节都会上门慰问。
更别说大儿子还娶了大领导的女儿,仕途不断攀升,级别越来越高。
甚至陆泽小叔,因为是最小的儿子,凭着父母老来得子的喜悦,也得到了不少关心。唯独陆泽他爹,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最易忽视。
这份亲疏有别的情感,也蔓延到了陆泽这一代人。
老两口偏心眼儿,一碗水端不平,自然会影响大家庭的团结。老陆家虽不至于兄弟阋墙,但相亲相爱也就只停留在表面上了。
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家和才能万事兴。一个家族要想兴旺发达,最关键的是先要有凝聚力,亲人之间要相互团结。没有这点,一切休提。
按说,以陆建国的地位和背景,随便提携一下两个弟弟,陆建军和陆建邦都不可能混成现在这样。再怎么说,也不至于让弟弟混到要下岗的地步。
但现实就是如此狗血,老陆家就像是一盘散沙,兄弟之间没有半点情分,毫无扶持照应。
也许在陆建国看来,弟弟们就像是狗皮膏药招惹不得,沾上了就甩不脱。所以,即使帮扶弟弟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也不愿费心。
这点,也就陆建邦和陆建军在喝酒时,抱怨过几句。
陆建军自己倒是挺看得开,压根没有起过这种念想。自诩读书人的他,颇有几分气节。在他看来,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殊不知,这句话应用的对象是外人,亲人之间却不适用。所谓亲人,那是血浓于水的关系。有时因为利益,外人来求偶尔都会出手,更何况是亲人。
真正的帮理不帮亲,在现实中压根就不存在。因为这种人在官场上根本就走不远。能在仕途有所作为的,有几个是真正大公无私的?
朋友之间的关系,都是你麻烦我、我麻烦你,通过一件一件事情相互帮助、有来有往,来提升友谊和感情的。
大家都不来往,再好的友情时间一长都得凉。毕竟君子之交,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上。能维系点熟络的朋友,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社会关系,人脉网络,靠的都是经常互有来往。
亲人都不愿意照拂,只能说明亲情在他心里,没有价值,甚至比不上下属们孝敬的那俩臭钱。陆泽老妈就经常说,老陆家是虚假繁荣,一旦老人不在了,家就散了。
对此,陆泽也深以为然。
爷爷奶奶都还在呢,陆泽和大伯、大姑家的孩子,就已经不来往了。也就陆飞那小子,因为小叔亲近,和陆泽还算处得不错。
看着丈夫那挫败而亏欠的眼神,徐芳萍忙上前握住他的手,柔声安慰:“建军,只要咱们一家人过得好,其它都不重要。”
“唉,咱们也进去吧。”陆建军叹了一口气,就从车上开始往下搬东西。
人越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家里现在阔了,所以陆建军这次又买了不少东西回来孝敬二老。
别说是过年,平常日子陆建军回来看望父母的频率,也要比其他人高得多。
可那又如何,哪怕陆建军做得再多,也改变不了陆新远和何桂兰老两口的心意,依旧得不到他想要的重视和偏爱。
他从未想过靠大哥帮忙提携,甚至心中暗暗憋着一股劲,想要靠自己做出点成绩,证明自己不比大哥差,让父母也对他另眼相看。
现实却很残酷,一事无成的陆建军,这么多年都没能取得什么成就,化解自己的执念。
要说陆泽的爷爷奶奶,也不是主观故意偏心眼儿。他们只是因为没文化,跟着本能行事,延续着封建传统的小农意识家庭的思维惯性而已。
望着老爸搬东西时的落寞,陆泽不由地摇了摇头。人都有执念,而且多数是由原生家庭造成,他爹陆建军又何尝不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他走上前去帮忙,先把烟花爆竹搬了下来,朝巷子里走去。
沿着小巷子往里走个几十米,就到了陆家老宅。这个宅子,还是陆泽的高祖父(曾祖之父)传下来的。
老陆家从村子里来镇上讨生活,已经近百年了。陆泽的高祖父,一开始就是来镇上给老街主干道两侧的“豪宅”主人当伙计的。
虽然这些“豪宅”看似也不大气,不过从乾隆年间开始,李渡老街就集中了万隆、万盛、万茂、万祥、万义、福兴泰、福裕泰、福生、福隆9家私营酒业作坊。
酿造出的美酒,正好可以通过渡口运往各地销售。也正是这些酿酒作坊的存在,带动了李渡镇的兴旺。
老街主干道两侧的“豪宅”建筑,也多以传统酿酒格局“前店后坊”的风格为主。其中设在后街的福生作坊,正是陆泽高祖父当年打工的地方,作坊的门面至今尚在。
在长约500米的老街街道里,设有这么多酒业作坊,还存留部分酿酒作坊和门面,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而老街门面房后面,散落分布的一大片老宅子,以前给各酒坊打工的伙计们居住的。
陆泽的高祖父和曾祖父,在解放前都是酒坊的伙计,也正是凭此在镇上立住了脚跟。给陆泽的爷爷,留下了这套老宅子。
宅子不大,也很破旧,但好歹是个落脚之地。
不过,解放后这些酒坊由于历史原因退出了市场舞台,陆泽的爷爷也没能子承父业,反倒是进厂上班了。进的并不是李渡酒厂,是镇上的小木钻厂。而木钻厂也早因为效益不好,前几年就倒闭了。
陆泽抱着烟花爆竹,走进陆家的老宅子。
陆家老宅有个小院子,非常简陋。进了院门,院中只有一小块空地,几间瓦房加一间小窝棚围在一起。
最大的那间瓦房是正屋,算是客厅餐厅一体,左右两边三间小的是卧室。院子里搭的小窝棚是厨房,边上还有一口老式压水井。
老街这边可没有通自来水,生活用水全靠这口压水井。也只有新街那边造的房子,才有自来水供应。
最不方便的,就是老宅子没有厕所,卫生间这种东西就更不用想了。要想方便,只能步行去一百多米外的公共厕所,还是蹲坑旱厕的那种。
陆泽老妈有洁癖,陆泽也深受其影响,这点二人是真不习惯,每次回老家绝对待不长。但凡享受过清洁的环境,有几个人愿意再回到脏污不堪的条件。
陆泽抱着纸箱子,走进了正屋,看见堂姐陆诗淇端着一盘刚煎好的麻子,吃得正香。
麻子(糯米麻糍),是之江省、江右省、闽南省等地的一种应节传统小吃名点。在江右省,农村在过年的时候,都会进行“打麻子”的活动。
这道美食,通常需要好几个壮汉一起配合才能制作完成。
将蒸熟蒸烂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叫“臼”)里,用木质的锤子先捣烂。之后开始用力捶打,这可是个力气活,得挑选出五个大汉才能胜任。
等到糯米团捣烂至粘稠并富有弹性的状态的时候,就可以把糯米团拿出来了。将捣好的糯米团捏成一个个小团,这个时候往往是男女老少一起上阵,捏麻团儿。
洗干净手将大的糯米团,捏成3cm左右的小团,就算制作完成。麻子做好之后,可以直接吃有淡淡的香甜。
也可以将炒香的豆子磨制成豆粉,并和芝麻、白砂糖等混合均匀制成香料,麻糍团外边裹上一层香料,吃起来更是美味无穷。
麻糍好不好吃,一是要看糯米的品质,二就是要看捶打的功夫。糯米被捶打的越细腻,麻糍的口感越好。
堂姐正在吃的麻糍,是附近村里的亲戚前两天刚做好送过来的。
放了两三天,麻糍早已冷掉,蒸一蒸加热后就又可以吃。不过奶奶何桂兰为了宠大孙女,解锁了麻糍的最佳吃法。
冷掉的麻糍,放一点点油煎上一煎,煎到两面微微金黄,再裹上豆粉芝麻白糖,吃起来外焦里嫩,满嘴都是糯米、豆粉、芝麻的混合清香,那嚼劲和微微的粘牙感,是中式点心中的一绝。
要是换了以前的陆泽,看堂姐吃这么香,都会馋那么一口。现在不同了,心境不一样,他对这种美食小吃就没什么念想了。
倒是堂姐陆诗淇见陆泽走进来,生怕陆泽会和她抢一样,忙端着盘子背过身去吃独食。
大孙女护食儿的样,何桂兰都看不下去,她尴尬地问了声:“陆泽你吃不吃?奶奶再给你煎一盘去。”
“奶奶,不用麻烦了,我不吃。”陆泽笑笑回道,放下箱子又回去帮老爸搬东西。
今年春节,为了表现一下,他爹陆建军可是好一阵采购。几大箱,几大袋的年货和食材,都快把面包车塞满了。
哪像大伯陆建国一家,轻装上阵,完全就像是回家来做客的。
尽管大伯也没少给爷爷奶奶钱,可很多时候,不是说给钱就够的。心里有没有,主要看行动。老两口穷了一辈子,给再多钱他们也舍不得花,那给钱又有何用?
但是,对老人来说,陆建军三天两头来看望他们,还经常给他们做饭,买不少好吃食,都不及大哥的一个大红包来得上心。
其实,陆建军一年到头孝敬二老的钱,加起来远比大哥陆建国要多。
可那是细水长流,毫无感觉。而大伯一次性孝敬的红包足够大,给二老的冲击,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总念叨着老大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陆泽记得前世,爷爷奶奶后来身体相继不行了,老爸老妈在医院里鞍前马后照顾,伺候地无微不至,依然没有得二老念好。
直到二老各自离世前,嘴里念叨的都是大姑和大伯。
都说通常在医院照顾老人的孩子,都是家里最不受宠的,因为父母才不忍心让宠爱的孩子来回跑。
不受宠的孩子,尽心尽力去照顾老人,竭尽全力向父母证明自己才是值得被爱的,反而经常得不到好脸色。
而受宠的孩子,只是难得买点水果来看望一回,父母却不仅会说他们孝顺,还会百般找理由替他们开脱。什么工作忙,什么太辛苦,别打扰他们。
心脏长在左边,人心终归是偏的。
按照陆泽老妈的说法,老爸这次买这么多年货来表现,注定是白费心机。
果然,陆泽父子来回几趟往屋里搬东西,二老也只是笑笑,丝毫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动状,只顾着和大伯一家亲昵地聊着。
大伯这位领导干部,当然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帮弟弟一家搬东西。别说搬东西,就连句要不要帮忙的客套话,都没问一句。
来回几趟,父子二人才算把东西搬完。今天这顿年夜饭,绝对会比前几年更加丰盛。
陆泽自己倒没什么,重活一世,很多事早就看开了。
只是心里有点替老爸不值,倒不是心疼钱,这辈子他已经很难有心疼钱的感觉了。他是为老爸的这一腔热血将再次被浇灭,而感到冤得慌。
没见父子俩累成这样,爷爷奶奶都没问一句要不要喝水。而给大伯呢,连茶叶都泡上了。
老爸执念太深,陆泽和老妈徐芳萍都劝不了。如果执念那么容易消除,又怎么称得上执念呢。
尤其是陆建军这种讨好型人格的执念,更是无法劝解。一门心思想在老陆家做个顶梁柱,做个孝顺的好儿子,就为了赢得远亲近邻的好口碑,在父母面前对他夸上那么一句。
可远亲近邻夸得再多也是外人,改变不了什么。
偏心眼儿这种事,不读书、不开窍,一辈子都改不了。
老妈徐芳萍每次回老陆家过年,都十分变扭,可每次又不得不因为经济情况,在老陆家住一晚。就算要走,也要等初一拜了年才能离开。
今年不一样了,家里有钱了,可以去镇上的旅馆,开两间房,再不用和二老挤在一起,在正屋开地铺了。
陆泽这边刚准备和老妈出门,去镇上的旅馆问问房间,就见到他那更奇葩至极的大姑一家回来了。
-------------
ps:又是二合一章节,抱歉更新又晚了。
明天白天开始,会恢复正常,每天可以多更新一些了。
接下来剧情,也会更快推进,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