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古老的成都,后主刘禅听闻邓艾攻占了绵竹,诸葛瞻父子英勇捐躯,心中大惊,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近臣报告说:“城外的百姓,老老少少,哭声震天,各自逃命。”刘禅听后,心中一片慌乱。突然,探马飞报,魏兵已经兵临城下。官员们议论纷纷:“我军兵力薄弱,将领稀少,难以抵挡魏军。不如早日放弃成都,逃往南中七郡。那里地势险峻,可以据守,再借助蛮族的兵力,来日再图恢复也不迟。”然而,光禄大夫谯周却坚决反对:“不可。南蛮之人反复无常,我们平时对他们并无恩惠。如今若去投奔,必然遭受大祸。”又有官员提议:“蜀国与吴国既然已经结盟,现在事急,可以投奔吴国。”谯周再次进谏道:“自古以来,没有寄居他国而称为天子的先例。我料想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无法吞并魏国。如果向吴国称臣,那就是一重屈辱;如果吴国被魏国吞并,陛下再向魏国称臣,那就是双重屈辱了。不如不投吴国而降魏国。魏国必然会割让土地来封赏陛下,这样上能保全宗庙,下能保护百姓。希望陛下三思。”刘禅犹豫不决,退回宫中。次日,群臣议论纷纷。谯周见事情紧急,再次上疏进谏。刘禅听从了谯周的建议,正准备出降。突然,屏风后转出一人,大声怒斥谯周:“你这个贪生怕死的腐儒,怎敢妄议国家大事!自古以来,哪有天子投降的道理!”刘禅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刘禅共生有七子:长子刘璿、次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五子即北地王刘谌、六子刘恂、七子刘璩。这七子中,只有刘谌自幼聪明过人,英勇善战,其余都较为懦弱善良。刘禅对刘谌说:“如今大臣们都议论应该投降,你单凭血气之勇,难道想让满城流血吗?”刘谌回答:“当年先帝在世时,谯周从未干预国政;如今他却妄议大事,挑起祸端,实在是不合情理。我料想成都的兵力尚有数万;姜维全军都在剑阁,如果知道魏兵进犯都城,必定会前来救援;内外夹击,定能取得大胜。怎能听信腐儒之言,轻易放弃先帝的基业呢?”刘禅怒斥道:“你小孩子懂什么天时!”刘谌磕头哭道:“如果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祸事即将降临,我们就该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共同为国捐躯,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怎么能投降呢!”刘禅却不听从。谌放声大哭,他的泪水如泉涌,哀号道:“先帝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这片基业,如今却要我们轻易放弃,我宁死不屈!”后主无奈,只能命令近臣将谌推出宫门。随后,他命谯周起草降书,派遣私署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与谯周一同带着玉玺前往雒城请降。邓艾每日派出数百铁骑在成都周围巡逻侦察。当他看到成都城头立起了降旗,心中大喜。不久,张绍等人抵达,邓艾亲自迎接他们入城。三人跪拜在阶下,呈上降书和玉玺。邓艾拆开降书一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收下了玉玺,对张绍、谯周、邓良等人以礼相待。邓艾写了一封回信,交给三人带回成都,以安抚人心。三人拜别邓艾,径直返回成都,入宫拜见后主,呈上回信,详细描述了邓艾对他们的善待。后主拆开回信一看,心中大喜,立即派遣太仆蒋显带着敕令前往姜维处,催促他早日投降;同时派遣尚书郎李虎将文簿交给邓艾,上面详细记录了蜀汉的人口、兵力、物资等情况。择定了十二月初一这一吉日,君臣们出城投降。北地王刘谌闻知此事后,愤愤填膺,他带着宝剑闯入宫中。他的妻子崔夫人见状,关切地问道:“大王今日为何如此愤怒?”刘谌悲愤地说:“魏兵即将兵临城下,父皇已经纳降,明日君臣出降,社稷将从此灭亡。我决心先死以见先帝于地下,绝不屈膝于他人!”崔夫人听后,感慨地说:“大王真是贤明啊!我愿先死以成全大王之义。”刘谌问道:“你为何要寻死?”崔夫人坚定地说:“王死父,妾死夫,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夫亡妻死,何必多问!”说完,她触柱而死。刘谌悲痛欲绝,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割下妻子的头颅,提着来到昭烈庙中。他跪在地上痛哭道:“我愧对先帝的基业,如今将其拱手让人。为了断绝牵挂,我先杀了妻子儿女。日后我将用这条性命来报效祖先!祖先如有灵验,请理解我的苦衷!”他哭得撕心裂肺,眼中流出了鲜血,最后自刎而死。蜀地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为之哀痛。后来有人作诗赞美刘谌道:“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后主得知北地王自刎的消息后,命人将他安葬。次日,魏兵大举进攻。后主率领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双手反绑,抬着棺材,出北门十里投降。邓艾扶起后主,在成都的街头巷尾,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手持香花,准备迎接一场历史性的转变。魏国的将领艾,解开了后主刘禅的束缚,烧毁了象征战争的战车,两军的车队一同驶入了成都城。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了一首流传后世的诗:“魏兵数万入川来,后主偷生失自裁。黄皓终存欺国意,姜维空负济时才。全忠义士心何烈,守节王孙志可哀。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艾对后主刘禅以礼相待,拜他为骠骑将军,对其他的文武官员也按照他们的才能和地位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他请后主回宫,安抚百姓,处理国事。同时,他命令太常张峻、益州别驾张绍去各郡招安军民,又派人去劝说姜维投降。他还派人快马加鞭,将这一系列的胜利消息送往洛阳。艾听说黄皓奸诈险恶,想要斩首示众。然而,黄皓用金宝贿赂了艾的左右,因此得以逃过一劫。从此,汉朝走向了灭亡。后人因为汉朝的灭亡,写了一首追思武侯的诗:“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在另一方面,太仆蒋显快马赶到了剑阁,见到了姜维,传达了后主的命令,让他投降。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无法言语。他帐下的将领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愤怒无比,咬牙切齿,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声呼喊:“我们宁愿战死,为什么要先投降呢?”他们的号哭声,数十里外都能听到。姜维看到人心思汉,于是用善言安抚他们,说:“众将勿忧,我有一计,可复汉室。”众人都急切地询问他的计策。姜维与诸将附耳低言,说了他的计划。然后,他在剑阁关遍竖降旗,先派人去报知钟会,说姜维引张翼、廖化、董厥等人来投降。钟会大喜,派人迎接姜维入帐。他对姜维说:“伯约,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姜维正色流涕曰:“国家全军在吾,今日至此,犹未速也。”钟会对他的忠诚和勇气感到惊奇,于是下座相拜,待他为上宾。姜维对钟会说:“听说将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司马氏之盛,皆将军之力,维故甘心俯首。如邓士载,当与决一死战,安肯降之乎?”钟会于是折箭为誓,与姜维结为兄弟,情爱甚密,仍令照旧领兵。姜维暗喜,于是让蒋显回成都去了。邓艾则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等各领州郡。他还在绵竹筑台,以表彰自己的战功,大会蜀中诸官饮宴。艾酒至半酣,他开始讲述他的战功,他的英勇,他的智慧,以及他对未来的憧憬。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是一首胜利的赞歌,又仿佛是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许。我向众位官员们说道:“你们今日之所以安然无恙,全因遇上了我。若是换了别的将领,你们恐怕早已灰飞烟灭了。”众官员纷纷起身向我致谢。就在这时,蒋显匆匆赶来,报告说姜维已经投降了钟镇西。这一消息让我对钟会心生怨恨。于是,我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洛阳,呈给晋公司的司马昭。司马昭接到信后,仔细阅读起来。信中写道:“我深信用兵之道,在于先声夺人,然后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如今我们凭借平定蜀国的威势来征服吴国,正是如卷席般席卷天下的好时机。然而,大战之后,将士们疲惫不堪,不宜立即行动。我们应该留下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利用当地资源煮盐兴冶,同时建造舟船,为顺流而下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再派遣使者前往吴国,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这样吴国就可以不战而降了。现在,我们应该厚待刘禅,以此来招降孙休。如果立刻将刘禅送往京城,吴国人一定会心生疑虑,不利于他们归顺。因此,我建议暂时将刘禅留在蜀地,等到明年冬天再押送进京。同时,可以封刘禅为扶风王,赐予他丰厚的财物,供他享用,并封他的儿子为公侯,以彰显他的归顺之功。这样一来,吴国人就会畏惧我们的威势,感激我们的恩德,望风而降了。”司马昭读完信后,对邓艾的专权之心深感疑虑。于是,他先给卫瓘发了一封亲笔信,随后又下诏封邓艾为太尉,增加食邑二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各食邑千户。邓艾接到诏书后,监军卫瓘拿出司马昭的亲笔信给他看。信中提到邓艾所提的建议需要奏报朝廷批准后才能实施,不能擅自行动。邓艾却反驳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已经奉诏专征,岂能受阻?”于是,他又写了一封信,让使者带回洛阳。此时,朝廷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邓艾有反叛之心,司马昭对他的疑虑也越来越重。突然,使者回京,呈上了邓艾的信。司马昭拆开信封阅读起来。信中写道:“我奉命西征,如今元凶已经服罪,我应当相机行事,以安抚新附之众。如果等待朝廷的指示,往返道途将会耽误时间。《春秋》之义告诉我们:大夫出疆时,如果发现有可以安定国家、有利于社稷的事情,可以自行决定。如今吴国尚未归顺,且与蜀国相连,我们不能拘泥于常规而失去战机。兵法有云: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我虽然没有古人的节操,但也不会因为顾及个人的名誉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因此,我提前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请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司马昭看完信后大惊失色,急忙与贾充商议道:“邓艾恃功而骄,擅自行动,如今反形已露无疑了。”“现在该如何是好?”贾充提出了一个疑问。司马昭思索片刻,回应道:“何不封钟会,以控制其势力?”贾充的提议得到了昭的赞同。于是,昭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封钟会为司徒,并命令卫瓘监督两路军队。他亲手写了一封信交给瓘,命令他和钟会一起监视邓艾,以防其有变。钟会接到诏书,阅读后,诏书上写道:“镇西将军钟会,所向披靡,无人能敌,节制众城,网罗迸逸。蜀之豪帅,皆面缚归命,你的谋略无遗策,所举之事无废功。因此,朕封你为司徒,进封县侯,增加邑万户,你的两个儿子封为亭侯,各邑千户。”钟会受封后,立即邀请姜维商议对策。他问道:“邓艾的功劳在我之上,又被封为太尉。现在司马公怀疑他有反心,所以派卫瓘为监军,命我节制他。伯约,你对此有何看法?”姜维沉思片刻,回答道:“我听说邓艾出身卑微,幼时曾为农家养牛。他此次能立下大功,全靠国家洪福,并非出于他的良谋。如果不是将军你在剑阁与我相持,邓艾岂能成功?现在他又想封蜀主为扶风王,这明显是收买人心,他的反意已是不言而喻。司马公怀疑他是正确的。”钟会深以为然,对姜维的话感到非常高兴。姜维又说:“请将军屏退左右,我有一事要密告。”钟会依言让左右退去,姜维从袖中取出一幅地图递给钟会,说:“昔日武侯出草庐时,曾以此图献先帝,并说:‘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因此才决定创建成都。现在邓艾来到这里,怎能不心生狂悖之念?”钟会看着地图,大为欢喜,向姜维询问山川形势。姜维一一解答。钟会又问:“我们应该如何除掉邓艾?”姜维说:“趁司马公疑忌之际,我们应迅速上表,言明邓艾的反状。司马公必然会命令将军讨伐他。这样一举就可以擒获邓艾。”钟会依计行事,立即派人带着表章赶往洛阳,告发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朝中文武百官闻讯皆惊。钟会又派人中途截取了邓艾的表章,模仿邓艾的笔法改写为傲慢之辞,以证实自己的说法。司马昭看到邓艾的表章后大怒,立即派遣人到钟会军前命令他抓捕邓艾;同时又派贾充领三万兵入斜谷增援。司马昭还亲自率领魏主曹奂御驾亲征。西曹掾邵悌进谏说:“钟会的兵力是邓艾的六倍之多,只需命令钟会抓捕邓艾就足够了,何必明公亲自出征呢?”司马昭笑着回答:“你忘了你以前说过的话吗?你曾说钟会后来会反叛。我这次出征,并非为了邓艾,而是为了钟会。”钟悌带着微笑说:“我担心您可能会忘记,所以才特地来问。既然您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那就一定要保密,绝不能泄露出去。”昭然领悟了他的意思,于是立即调动大军启程。与此同时,贾充也对钟会有所怀疑,秘密地向司马昭报告了情况。司马昭听后,淡淡地说:“如果派你去,我也会怀疑你吗?等我到了长安,一切都会真相大白。”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钟会得知了,他急忙找来姜维商量对策。此时的局势紧张,刚刚在西蜀收降了将领,现在又看到长安有大军出动。钟会和姜维两人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禁感到压力倍增。那么,姜维会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这一切呢?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下文揭晓。
在古老的成都,后主刘禅听闻邓艾攻占了绵竹,诸葛瞻父子英勇捐躯,心中大惊,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近臣报告说:“城外的百姓,老老少少,哭声震天,各自逃命。”刘禅听后,心中一片慌乱。突然,探马飞报,魏兵已经兵临城下。官员们议论纷纷:“我军兵力薄弱,将领稀少,难以抵挡魏军。不如早日放弃成都,逃往南中七郡。那里地势险峻,可以据守,再借助蛮族的兵力,来日再图恢复也不迟。”然而,光禄大夫谯周却坚决反对:“不可。南蛮之人反复无常,我们平时对他们并无恩惠。如今若去投奔,必然遭受大祸。”又有官员提议:“蜀国与吴国既然已经结盟,现在事急,可以投奔吴国。”谯周再次进谏道:“自古以来,没有寄居他国而称为天子的先例。我料想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无法吞并魏国。如果向吴国称臣,那就是一重屈辱;如果吴国被魏国吞并,陛下再向魏国称臣,那就是双重屈辱了。不如不投吴国而降魏国。魏国必然会割让土地来封赏陛下,这样上能保全宗庙,下能保护百姓。希望陛下三思。”刘禅犹豫不决,退回宫中。次日,群臣议论纷纷。谯周见事情紧急,再次上疏进谏。刘禅听从了谯周的建议,正准备出降。突然,屏风后转出一人,大声怒斥谯周:“你这个贪生怕死的腐儒,怎敢妄议国家大事!自古以来,哪有天子投降的道理!”刘禅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刘禅共生有七子:长子刘璿、次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五子即北地王刘谌、六子刘恂、七子刘璩。这七子中,只有刘谌自幼聪明过人,英勇善战,其余都较为懦弱善良。刘禅对刘谌说:“如今大臣们都议论应该投降,你单凭血气之勇,难道想让满城流血吗?”刘谌回答:“当年先帝在世时,谯周从未干预国政;如今他却妄议大事,挑起祸端,实在是不合情理。我料想成都的兵力尚有数万;姜维全军都在剑阁,如果知道魏兵进犯都城,必定会前来救援;内外夹击,定能取得大胜。怎能听信腐儒之言,轻易放弃先帝的基业呢?”刘禅怒斥道:“你小孩子懂什么天时!”刘谌磕头哭道:“如果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祸事即将降临,我们就该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共同为国捐躯,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怎么能投降呢!”刘禅却不听从。谌放声大哭,他的泪水如泉涌,哀号道:“先帝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这片基业,如今却要我们轻易放弃,我宁死不屈!”后主无奈,只能命令近臣将谌推出宫门。随后,他命谯周起草降书,派遣私署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与谯周一同带着玉玺前往雒城请降。邓艾每日派出数百铁骑在成都周围巡逻侦察。当他看到成都城头立起了降旗,心中大喜。不久,张绍等人抵达,邓艾亲自迎接他们入城。三人跪拜在阶下,呈上降书和玉玺。邓艾拆开降书一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收下了玉玺,对张绍、谯周、邓良等人以礼相待。邓艾写了一封回信,交给三人带回成都,以安抚人心。三人拜别邓艾,径直返回成都,入宫拜见后主,呈上回信,详细描述了邓艾对他们的善待。后主拆开回信一看,心中大喜,立即派遣太仆蒋显带着敕令前往姜维处,催促他早日投降;同时派遣尚书郎李虎将文簿交给邓艾,上面详细记录了蜀汉的人口、兵力、物资等情况。择定了十二月初一这一吉日,君臣们出城投降。北地王刘谌闻知此事后,愤愤填膺,他带着宝剑闯入宫中。他的妻子崔夫人见状,关切地问道:“大王今日为何如此愤怒?”刘谌悲愤地说:“魏兵即将兵临城下,父皇已经纳降,明日君臣出降,社稷将从此灭亡。我决心先死以见先帝于地下,绝不屈膝于他人!”崔夫人听后,感慨地说:“大王真是贤明啊!我愿先死以成全大王之义。”刘谌问道:“你为何要寻死?”崔夫人坚定地说:“王死父,妾死夫,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夫亡妻死,何必多问!”说完,她触柱而死。刘谌悲痛欲绝,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割下妻子的头颅,提着来到昭烈庙中。他跪在地上痛哭道:“我愧对先帝的基业,如今将其拱手让人。为了断绝牵挂,我先杀了妻子儿女。日后我将用这条性命来报效祖先!祖先如有灵验,请理解我的苦衷!”他哭得撕心裂肺,眼中流出了鲜血,最后自刎而死。蜀地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为之哀痛。后来有人作诗赞美刘谌道:“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后主得知北地王自刎的消息后,命人将他安葬。次日,魏兵大举进攻。后主率领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双手反绑,抬着棺材,出北门十里投降。邓艾扶起后主,在成都的街头巷尾,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手持香花,准备迎接一场历史性的转变。魏国的将领艾,解开了后主刘禅的束缚,烧毁了象征战争的战车,两军的车队一同驶入了成都城。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了一首流传后世的诗:“魏兵数万入川来,后主偷生失自裁。黄皓终存欺国意,姜维空负济时才。全忠义士心何烈,守节王孙志可哀。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艾对后主刘禅以礼相待,拜他为骠骑将军,对其他的文武官员也按照他们的才能和地位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他请后主回宫,安抚百姓,处理国事。同时,他命令太常张峻、益州别驾张绍去各郡招安军民,又派人去劝说姜维投降。他还派人快马加鞭,将这一系列的胜利消息送往洛阳。艾听说黄皓奸诈险恶,想要斩首示众。然而,黄皓用金宝贿赂了艾的左右,因此得以逃过一劫。从此,汉朝走向了灭亡。后人因为汉朝的灭亡,写了一首追思武侯的诗:“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在另一方面,太仆蒋显快马赶到了剑阁,见到了姜维,传达了后主的命令,让他投降。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无法言语。他帐下的将领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愤怒无比,咬牙切齿,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声呼喊:“我们宁愿战死,为什么要先投降呢?”他们的号哭声,数十里外都能听到。姜维看到人心思汉,于是用善言安抚他们,说:“众将勿忧,我有一计,可复汉室。”众人都急切地询问他的计策。姜维与诸将附耳低言,说了他的计划。然后,他在剑阁关遍竖降旗,先派人去报知钟会,说姜维引张翼、廖化、董厥等人来投降。钟会大喜,派人迎接姜维入帐。他对姜维说:“伯约,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姜维正色流涕曰:“国家全军在吾,今日至此,犹未速也。”钟会对他的忠诚和勇气感到惊奇,于是下座相拜,待他为上宾。姜维对钟会说:“听说将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司马氏之盛,皆将军之力,维故甘心俯首。如邓士载,当与决一死战,安肯降之乎?”钟会于是折箭为誓,与姜维结为兄弟,情爱甚密,仍令照旧领兵。姜维暗喜,于是让蒋显回成都去了。邓艾则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等各领州郡。他还在绵竹筑台,以表彰自己的战功,大会蜀中诸官饮宴。艾酒至半酣,他开始讲述他的战功,他的英勇,他的智慧,以及他对未来的憧憬。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是一首胜利的赞歌,又仿佛是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许。我向众位官员们说道:“你们今日之所以安然无恙,全因遇上了我。若是换了别的将领,你们恐怕早已灰飞烟灭了。”众官员纷纷起身向我致谢。就在这时,蒋显匆匆赶来,报告说姜维已经投降了钟镇西。这一消息让我对钟会心生怨恨。于是,我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洛阳,呈给晋公司的司马昭。司马昭接到信后,仔细阅读起来。信中写道:“我深信用兵之道,在于先声夺人,然后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如今我们凭借平定蜀国的威势来征服吴国,正是如卷席般席卷天下的好时机。然而,大战之后,将士们疲惫不堪,不宜立即行动。我们应该留下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利用当地资源煮盐兴冶,同时建造舟船,为顺流而下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再派遣使者前往吴国,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这样吴国就可以不战而降了。现在,我们应该厚待刘禅,以此来招降孙休。如果立刻将刘禅送往京城,吴国人一定会心生疑虑,不利于他们归顺。因此,我建议暂时将刘禅留在蜀地,等到明年冬天再押送进京。同时,可以封刘禅为扶风王,赐予他丰厚的财物,供他享用,并封他的儿子为公侯,以彰显他的归顺之功。这样一来,吴国人就会畏惧我们的威势,感激我们的恩德,望风而降了。”司马昭读完信后,对邓艾的专权之心深感疑虑。于是,他先给卫瓘发了一封亲笔信,随后又下诏封邓艾为太尉,增加食邑二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各食邑千户。邓艾接到诏书后,监军卫瓘拿出司马昭的亲笔信给他看。信中提到邓艾所提的建议需要奏报朝廷批准后才能实施,不能擅自行动。邓艾却反驳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已经奉诏专征,岂能受阻?”于是,他又写了一封信,让使者带回洛阳。此时,朝廷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邓艾有反叛之心,司马昭对他的疑虑也越来越重。突然,使者回京,呈上了邓艾的信。司马昭拆开信封阅读起来。信中写道:“我奉命西征,如今元凶已经服罪,我应当相机行事,以安抚新附之众。如果等待朝廷的指示,往返道途将会耽误时间。《春秋》之义告诉我们:大夫出疆时,如果发现有可以安定国家、有利于社稷的事情,可以自行决定。如今吴国尚未归顺,且与蜀国相连,我们不能拘泥于常规而失去战机。兵法有云: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我虽然没有古人的节操,但也不会因为顾及个人的名誉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因此,我提前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请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司马昭看完信后大惊失色,急忙与贾充商议道:“邓艾恃功而骄,擅自行动,如今反形已露无疑了。”“现在该如何是好?”贾充提出了一个疑问。司马昭思索片刻,回应道:“何不封钟会,以控制其势力?”贾充的提议得到了昭的赞同。于是,昭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封钟会为司徒,并命令卫瓘监督两路军队。他亲手写了一封信交给瓘,命令他和钟会一起监视邓艾,以防其有变。钟会接到诏书,阅读后,诏书上写道:“镇西将军钟会,所向披靡,无人能敌,节制众城,网罗迸逸。蜀之豪帅,皆面缚归命,你的谋略无遗策,所举之事无废功。因此,朕封你为司徒,进封县侯,增加邑万户,你的两个儿子封为亭侯,各邑千户。”钟会受封后,立即邀请姜维商议对策。他问道:“邓艾的功劳在我之上,又被封为太尉。现在司马公怀疑他有反心,所以派卫瓘为监军,命我节制他。伯约,你对此有何看法?”姜维沉思片刻,回答道:“我听说邓艾出身卑微,幼时曾为农家养牛。他此次能立下大功,全靠国家洪福,并非出于他的良谋。如果不是将军你在剑阁与我相持,邓艾岂能成功?现在他又想封蜀主为扶风王,这明显是收买人心,他的反意已是不言而喻。司马公怀疑他是正确的。”钟会深以为然,对姜维的话感到非常高兴。姜维又说:“请将军屏退左右,我有一事要密告。”钟会依言让左右退去,姜维从袖中取出一幅地图递给钟会,说:“昔日武侯出草庐时,曾以此图献先帝,并说:‘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因此才决定创建成都。现在邓艾来到这里,怎能不心生狂悖之念?”钟会看着地图,大为欢喜,向姜维询问山川形势。姜维一一解答。钟会又问:“我们应该如何除掉邓艾?”姜维说:“趁司马公疑忌之际,我们应迅速上表,言明邓艾的反状。司马公必然会命令将军讨伐他。这样一举就可以擒获邓艾。”钟会依计行事,立即派人带着表章赶往洛阳,告发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朝中文武百官闻讯皆惊。钟会又派人中途截取了邓艾的表章,模仿邓艾的笔法改写为傲慢之辞,以证实自己的说法。司马昭看到邓艾的表章后大怒,立即派遣人到钟会军前命令他抓捕邓艾;同时又派贾充领三万兵入斜谷增援。司马昭还亲自率领魏主曹奂御驾亲征。西曹掾邵悌进谏说:“钟会的兵力是邓艾的六倍之多,只需命令钟会抓捕邓艾就足够了,何必明公亲自出征呢?”司马昭笑着回答:“你忘了你以前说过的话吗?你曾说钟会后来会反叛。我这次出征,并非为了邓艾,而是为了钟会。”钟悌带着微笑说:“我担心您可能会忘记,所以才特地来问。既然您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那就一定要保密,绝不能泄露出去。”昭然领悟了他的意思,于是立即调动大军启程。与此同时,贾充也对钟会有所怀疑,秘密地向司马昭报告了情况。司马昭听后,淡淡地说:“如果派你去,我也会怀疑你吗?等我到了长安,一切都会真相大白。”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钟会得知了,他急忙找来姜维商量对策。此时的局势紧张,刚刚在西蜀收降了将领,现在又看到长安有大军出动。钟会和姜维两人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禁感到压力倍增。那么,姜维会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这一切呢?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下文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