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七 孝义世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扒开藤蔓,柴宗训小心翼翼将泥土慢慢翻开,已经看到红薯脑袋。
“铁铲,”柴宗训兴奋的大叫:“给朕拿个铁铲来。”
仅仅只是一株薯藤,竟得了两大三小五个红薯。
柴宗训挑出一个大的,剩下四个交给万华:“阴凉干燥处保存,可千万别被老鼠蚂蚁给啃了。”
“老奴遵旨。”
柴宗训将红薯洗净,兴冲冲拿到燕云会馆:“你要的是这个吗?”
玉黍也非常兴奋:“就是它,就是它,摩斯歌的人都吃的这个。”
柴宗训说到:“它的中原名字叫红薯,明年这个时候,你再到燕云会馆,我请你吃红薯,管够。”
陈烈钧仔细研究了一会:“苏公子找的红薯就是此物?我确定在苏禄岛上没有。”
也许是生意做遍四海的阿拉伯商人将红薯带到苏禄,随后徐光启又从苏禄引进,所以才导致柴宗训出了偏差,毕竟这时候与徐光启所处的年代隔了六百年呢。
还好遇到玉黍,不然此时在苏禄岛寻红薯,不啻于缘木求鱼。
陈烈钧跨海运过来的货品要交给老东主,秦阿丹兄妹也要在汴梁城游玩一番,几人就此分别,约定几日后再到燕云会馆相会。
既是定下抢人方略,柴宗训得和赵匡胤商议一下,毕竟具体执行的人是他。
“宋王近日在忙些什么?”柴宗训问到。
潘惟德回到:“回皇上,宋王近日在忙义门世家分家之事。”
“什么世家?”柴宗训追问到:“哪个世家如此厉害,分家竟要当朝宰辅主持?”
潘惟德说到:“真正分家之时,恐还须圣驾亲临主持。”
因为银行全面开花,为首的豪强世家被抄家,剩下的大族都不好过,竟还有世家须圣驾亲临主持分家?
“这个义门世家,是怎么回事?”柴宗训问到:“你知道吗?”
“回皇上,”潘惟德说到:“近日朝中同僚都在议论此事,臣也听说了一些。”
“快给朕说说。”
“这义门世家本姓陈,是陈王后裔,自唐开元年间岳阳王陈叔慎五世孙陈旺在此开庄,到现在两百四十多年却一直未分家,且家风和睦孝义。”
“唐时僖宗曾御笔钦题‘义门世家’,称‘天下第一家’,并赐一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以示赞誉。”
“唐昭宗亦曾御笔题书‘义门’,后中原混战,义门世家所在属伪南唐,南唐主亦多次下旨表彰。”
“先是时宋王亦曾赋诗表彰‘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
“陈氏孝义遍传天下,更有千人同桌,百犬同槽之逸闻。”
怪只怪柴宗训一心要带领大周进入现代化,如此孝义世家竟从未听说:“千人同桌,百犬同槽是什么?”
“回皇上,千人同桌,说的是义门陈氏礼义为先,孝道治家,满门重义尚德。至今家有千余口同吃同住同下地。每日设广席,长幼依次坐而共食,倘有一人因事耽搁,其他人必等他到来方才入席。”
“而百犬同槽,那更是佳话。说的是陈氏蓄犬百条看家护院,共食一槽,一犬不至,其余九十九犬皆不食。原来陈氏柴扉旁,有一只老母犬,脚拐,眼瞎。每晚睡门楼之上,伴星斗,防匪人,尽其义也。老犬不至至,余犬便皆不食。”
“相传有一年,昭宗御驾亲临。带来一百个只肉包子,放在犬槽内,群犬呼而相聚,各衔一只包子于口中,但见一条白犬,独步槽前,口叼两只包子走了。”
“昭宗异之,遂率人尾随其后,至一柴扉旁,见有一拐脚黄犬席地而卧,白犬将肉包子丢了一个给黄犬,众犬方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啃动嘴里的包子,昭宗见状,圣心大悦,称道:真义犬也!”
“皇上试想,犬不过畜生,哪有灵智?却因陈氏孝义,久而久之连畜生皆受影响,真真天下第一家也。”
“竟有此事?”柴宗训说到:“那朕得去看看,不过如此孝义之家,却让其分家,岂非大伤人伦?”
“皇上,”潘惟德说到:“陈氏现有丁户千人,连同女眷,家仆等等算下来早已过万,德安半县均属陈氏之地,如此对州县威胁极大。”
“江州知州特请旨以‘孝义传天下’令陈氏分家,以陈氏孝义太盛,散至各地为孝义典范,教化乡民为由,将陈氏分家。”
“不好不好,”柴宗训摇头到:“既是如此孝义,何堪让人分家?速召宋王,朕要与他再议此事。”
趁着潘惟德去传旨,柴宗训找来义门陈氏相关奏折看了看,原来陈氏不仅称天下第一家,更有不少子弟在朝廷为官。新任的户部尚书陈象升,便出自义门陈家。
如此孝义之家,就此分家太过浪费,当能好好利用一下,柴宗训心中有了计较。
赵匡胤匆匆进宫,这大半年皇帝基本不太理朝政,眼下又要征辽,他忙得可算是焦头烂额。
不过越忙他却越高兴,这大周天下虽幅员辽阔,说起来却不过军、民、财三事而已。
皇上掌了军权,民财之权却牢牢握在赵氏父子手中。
有权力才有安全感,所以虽然又添了不少白发,但赵匡胤却甘之若饴。
“未知皇上急着召臣有何事?”赵匡胤问到。
柴宗训反问到:“听说你要将同住两百四十多年的孝义陈氏分家?”
“回皇上,”赵匡胤执礼到:“陈氏分家,对朝廷,对陈家都是利大于弊。”
“究竟是何利弊?”柴宗训追问到:“你与朕分析一下。”
“回皇上,陈氏一门千余口同住一家,不论老幼鳏寡残病,孝义是孝义了,然却大大限制陈氏发展,倘是遇上丰年还好,一旦遇上灾年,便‘举宗食粥,杂以藻菜,以度岁月’。”
“灾年之后,只得春首于乡闾剩余人家借贷四千斛,方得接食成,倍费二千斛息利。以此长往,何以生活?不能生活,又何以义聚?”
“以至现今官府只好每岁春首接济义门陈家,借给官粟二千石。俟冬收之日,一斗只纳一斗,不要利息,方能勉强维持。”
“一派胡言,”柴宗训说到:“陈氏于德安立宗二百余年,想必田土应当置了不少,以地契至银行为抵押,都能贷出不少钱来,何须官府接济?况以现下人力,千人一同劳作,必胜于千人分开劳作。荒年间人丁不如陈家的其余乡闾有剩余借贷,陈家却举宗食粥,这说得过去吗?”
“朕看是德安知县,江州知州怕惹麻烦,所以才请旨分家的吧。”
赵匡胤辩到:“皇上,他们也是忠心于朝廷,先前有博陵崔氏勾结朝臣谋反,眼下义门陈氏于江州声势浩大,倘有异心,必是地方一大患。”
“人家孝义传家,怎会有异心?”柴宗训说到:“造反可是要掉脑袋的,老百姓只要日子过得好,谁愿意造反?”
赵匡胤不以为意:“皇上,居安当思危,须得防患于未然才好。”
“防患于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柴宗训说到:“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过好了,社稷自然安稳。陈家分家的事暂且放一边,安心筹措粮草吧。”
“皇上…”赵匡胤还欲争辩。
“既是天下第一家分家,”柴宗训淡淡的打断赵匡胤:“自当由朕这个天下第一人来主持比较好。”
相处十几年,赵匡胤深刻了解柴宗训的刚愎,只得执礼到:“臣遵旨。”
柴宗训说到:“传户部尚书陈象升,朕要了解一下这个义门世家。”
陈象升迁户部尚书前,任职詹事,掌皇后皇子家事,颇得符昭信任。户部正是符彦卿管辖,前任尚书致仕后,便由他来接任。
赵德昭挂户部侍郎衔,实职大周社稷银行行长,已侵夺户部很多权力,陈象升这个户部尚书,除了管全国转运使漕运之外,已没有太大用处。
读书人出身的陈象升,自是礼节齐备:“臣陈象升,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陈卿请起,”柴宗训问到:“陈卿出身江州义门陈氏?”
“回皇上,是的。”
“世间传颂陈氏孝义,可为真?”
“回皇上,”陈象升挺老实:“此不过为人之本分,当不得四处传颂。”
柴宗训又问到:“陈氏千口同食,百犬同槽,那得需要多大的房子?比朕的皇宫还大吧。”
“皇上,陈氏岂敢。”陈象升说到:“不过因陈氏两百多年未分家,房子确实比较多。”
“你可为朕形容一下陈氏现状?”
“回皇上,陈氏现有义门正宅、御书楼、东佳书院、东臬祠、太公堂、祖训堂、德星堂、大学院、接官厅、太圣院、得胜楼、九里殿、永清祠、百犬牢、秋千院、望仙亭、嬉戏亭、真君祠、五祖碑、藏书楼、百柱堂、兰官、廨院、道院、义门、义酒坊、酒店、馈堂、公堂、鼓楼、洗米池、酒泉井、茶房、新迁祠、先祠、义碑,筮法亭及田庄、园林等三百多处。”
“陈氏千余口同食,乃是在家中馈食堂,堂前有洗米池,面积亩余。洗米池不远处有凤凰井,特为过往行人解渴而掘,井水甘甜,两百多年一直未干涸。陈氏于村外还建有陈家桥、樟榆桥、石崖桥、状元桥等,皆是为方便过往之人。”
“陈氏家训,除孝义外,首重读书,目下朝中有十二人与臣是同宗。”
“妙、妙,”柴宗训拍手到:“不愧为天下第一家,颇是令朕神往。朕且问你,你要据实回答,陈氏可愿分家?”
“回皇上,”陈象升说到:“朝中多有令陈氏分家之言,但臣,及臣宗族,皆不愿分家。”
“好,”柴宗训说到:“既是不愿分家,那便不分吧。”
陈象升当即跪倒在地:“臣谢主隆恩。”
我还要谢谢你呢,柴宗训在心里笑到,正好利用陈家孝义家风,勾起海外遗民的宗族、乡土观念,将他们一个个都吸引回来。
扒开藤蔓,柴宗训小心翼翼将泥土慢慢翻开,已经看到红薯脑袋。
“铁铲,”柴宗训兴奋的大叫:“给朕拿个铁铲来。”
仅仅只是一株薯藤,竟得了两大三小五个红薯。
柴宗训挑出一个大的,剩下四个交给万华:“阴凉干燥处保存,可千万别被老鼠蚂蚁给啃了。”
“老奴遵旨。”
柴宗训将红薯洗净,兴冲冲拿到燕云会馆:“你要的是这个吗?”
玉黍也非常兴奋:“就是它,就是它,摩斯歌的人都吃的这个。”
柴宗训说到:“它的中原名字叫红薯,明年这个时候,你再到燕云会馆,我请你吃红薯,管够。”
陈烈钧仔细研究了一会:“苏公子找的红薯就是此物?我确定在苏禄岛上没有。”
也许是生意做遍四海的阿拉伯商人将红薯带到苏禄,随后徐光启又从苏禄引进,所以才导致柴宗训出了偏差,毕竟这时候与徐光启所处的年代隔了六百年呢。
还好遇到玉黍,不然此时在苏禄岛寻红薯,不啻于缘木求鱼。
陈烈钧跨海运过来的货品要交给老东主,秦阿丹兄妹也要在汴梁城游玩一番,几人就此分别,约定几日后再到燕云会馆相会。
既是定下抢人方略,柴宗训得和赵匡胤商议一下,毕竟具体执行的人是他。
“宋王近日在忙些什么?”柴宗训问到。
潘惟德回到:“回皇上,宋王近日在忙义门世家分家之事。”
“什么世家?”柴宗训追问到:“哪个世家如此厉害,分家竟要当朝宰辅主持?”
潘惟德说到:“真正分家之时,恐还须圣驾亲临主持。”
因为银行全面开花,为首的豪强世家被抄家,剩下的大族都不好过,竟还有世家须圣驾亲临主持分家?
“这个义门世家,是怎么回事?”柴宗训问到:“你知道吗?”
“回皇上,”潘惟德说到:“近日朝中同僚都在议论此事,臣也听说了一些。”
“快给朕说说。”
“这义门世家本姓陈,是陈王后裔,自唐开元年间岳阳王陈叔慎五世孙陈旺在此开庄,到现在两百四十多年却一直未分家,且家风和睦孝义。”
“唐时僖宗曾御笔钦题‘义门世家’,称‘天下第一家’,并赐一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以示赞誉。”
“唐昭宗亦曾御笔题书‘义门’,后中原混战,义门世家所在属伪南唐,南唐主亦多次下旨表彰。”
“先是时宋王亦曾赋诗表彰‘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
“陈氏孝义遍传天下,更有千人同桌,百犬同槽之逸闻。”
怪只怪柴宗训一心要带领大周进入现代化,如此孝义世家竟从未听说:“千人同桌,百犬同槽是什么?”
“回皇上,千人同桌,说的是义门陈氏礼义为先,孝道治家,满门重义尚德。至今家有千余口同吃同住同下地。每日设广席,长幼依次坐而共食,倘有一人因事耽搁,其他人必等他到来方才入席。”
“而百犬同槽,那更是佳话。说的是陈氏蓄犬百条看家护院,共食一槽,一犬不至,其余九十九犬皆不食。原来陈氏柴扉旁,有一只老母犬,脚拐,眼瞎。每晚睡门楼之上,伴星斗,防匪人,尽其义也。老犬不至至,余犬便皆不食。”
“相传有一年,昭宗御驾亲临。带来一百个只肉包子,放在犬槽内,群犬呼而相聚,各衔一只包子于口中,但见一条白犬,独步槽前,口叼两只包子走了。”
“昭宗异之,遂率人尾随其后,至一柴扉旁,见有一拐脚黄犬席地而卧,白犬将肉包子丢了一个给黄犬,众犬方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啃动嘴里的包子,昭宗见状,圣心大悦,称道:真义犬也!”
“皇上试想,犬不过畜生,哪有灵智?却因陈氏孝义,久而久之连畜生皆受影响,真真天下第一家也。”
“竟有此事?”柴宗训说到:“那朕得去看看,不过如此孝义之家,却让其分家,岂非大伤人伦?”
“皇上,”潘惟德说到:“陈氏现有丁户千人,连同女眷,家仆等等算下来早已过万,德安半县均属陈氏之地,如此对州县威胁极大。”
“江州知州特请旨以‘孝义传天下’令陈氏分家,以陈氏孝义太盛,散至各地为孝义典范,教化乡民为由,将陈氏分家。”
“不好不好,”柴宗训摇头到:“既是如此孝义,何堪让人分家?速召宋王,朕要与他再议此事。”
趁着潘惟德去传旨,柴宗训找来义门陈氏相关奏折看了看,原来陈氏不仅称天下第一家,更有不少子弟在朝廷为官。新任的户部尚书陈象升,便出自义门陈家。
如此孝义之家,就此分家太过浪费,当能好好利用一下,柴宗训心中有了计较。
赵匡胤匆匆进宫,这大半年皇帝基本不太理朝政,眼下又要征辽,他忙得可算是焦头烂额。
不过越忙他却越高兴,这大周天下虽幅员辽阔,说起来却不过军、民、财三事而已。
皇上掌了军权,民财之权却牢牢握在赵氏父子手中。
有权力才有安全感,所以虽然又添了不少白发,但赵匡胤却甘之若饴。
“未知皇上急着召臣有何事?”赵匡胤问到。
柴宗训反问到:“听说你要将同住两百四十多年的孝义陈氏分家?”
“回皇上,”赵匡胤执礼到:“陈氏分家,对朝廷,对陈家都是利大于弊。”
“究竟是何利弊?”柴宗训追问到:“你与朕分析一下。”
“回皇上,陈氏一门千余口同住一家,不论老幼鳏寡残病,孝义是孝义了,然却大大限制陈氏发展,倘是遇上丰年还好,一旦遇上灾年,便‘举宗食粥,杂以藻菜,以度岁月’。”
“灾年之后,只得春首于乡闾剩余人家借贷四千斛,方得接食成,倍费二千斛息利。以此长往,何以生活?不能生活,又何以义聚?”
“以至现今官府只好每岁春首接济义门陈家,借给官粟二千石。俟冬收之日,一斗只纳一斗,不要利息,方能勉强维持。”
“一派胡言,”柴宗训说到:“陈氏于德安立宗二百余年,想必田土应当置了不少,以地契至银行为抵押,都能贷出不少钱来,何须官府接济?况以现下人力,千人一同劳作,必胜于千人分开劳作。荒年间人丁不如陈家的其余乡闾有剩余借贷,陈家却举宗食粥,这说得过去吗?”
“朕看是德安知县,江州知州怕惹麻烦,所以才请旨分家的吧。”
赵匡胤辩到:“皇上,他们也是忠心于朝廷,先前有博陵崔氏勾结朝臣谋反,眼下义门陈氏于江州声势浩大,倘有异心,必是地方一大患。”
“人家孝义传家,怎会有异心?”柴宗训说到:“造反可是要掉脑袋的,老百姓只要日子过得好,谁愿意造反?”
赵匡胤不以为意:“皇上,居安当思危,须得防患于未然才好。”
“防患于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柴宗训说到:“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过好了,社稷自然安稳。陈家分家的事暂且放一边,安心筹措粮草吧。”
“皇上…”赵匡胤还欲争辩。
“既是天下第一家分家,”柴宗训淡淡的打断赵匡胤:“自当由朕这个天下第一人来主持比较好。”
相处十几年,赵匡胤深刻了解柴宗训的刚愎,只得执礼到:“臣遵旨。”
柴宗训说到:“传户部尚书陈象升,朕要了解一下这个义门世家。”
陈象升迁户部尚书前,任职詹事,掌皇后皇子家事,颇得符昭信任。户部正是符彦卿管辖,前任尚书致仕后,便由他来接任。
赵德昭挂户部侍郎衔,实职大周社稷银行行长,已侵夺户部很多权力,陈象升这个户部尚书,除了管全国转运使漕运之外,已没有太大用处。
读书人出身的陈象升,自是礼节齐备:“臣陈象升,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陈卿请起,”柴宗训问到:“陈卿出身江州义门陈氏?”
“回皇上,是的。”
“世间传颂陈氏孝义,可为真?”
“回皇上,”陈象升挺老实:“此不过为人之本分,当不得四处传颂。”
柴宗训又问到:“陈氏千口同食,百犬同槽,那得需要多大的房子?比朕的皇宫还大吧。”
“皇上,陈氏岂敢。”陈象升说到:“不过因陈氏两百多年未分家,房子确实比较多。”
“你可为朕形容一下陈氏现状?”
“回皇上,陈氏现有义门正宅、御书楼、东佳书院、东臬祠、太公堂、祖训堂、德星堂、大学院、接官厅、太圣院、得胜楼、九里殿、永清祠、百犬牢、秋千院、望仙亭、嬉戏亭、真君祠、五祖碑、藏书楼、百柱堂、兰官、廨院、道院、义门、义酒坊、酒店、馈堂、公堂、鼓楼、洗米池、酒泉井、茶房、新迁祠、先祠、义碑,筮法亭及田庄、园林等三百多处。”
“陈氏千余口同食,乃是在家中馈食堂,堂前有洗米池,面积亩余。洗米池不远处有凤凰井,特为过往行人解渴而掘,井水甘甜,两百多年一直未干涸。陈氏于村外还建有陈家桥、樟榆桥、石崖桥、状元桥等,皆是为方便过往之人。”
“陈氏家训,除孝义外,首重读书,目下朝中有十二人与臣是同宗。”
“妙、妙,”柴宗训拍手到:“不愧为天下第一家,颇是令朕神往。朕且问你,你要据实回答,陈氏可愿分家?”
“回皇上,”陈象升说到:“朝中多有令陈氏分家之言,但臣,及臣宗族,皆不愿分家。”
“好,”柴宗训说到:“既是不愿分家,那便不分吧。”
陈象升当即跪倒在地:“臣谢主隆恩。”
我还要谢谢你呢,柴宗训在心里笑到,正好利用陈家孝义家风,勾起海外遗民的宗族、乡土观念,将他们一个个都吸引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