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列阵迎敌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难民距离山包顶部越来越近,从河口的队伍中奔出十几个光头鞑子兵则紧随其后,在追上来的同时,还有节奏的的弯弓射箭。每一轮齐射,难民就倒下两三人。
陆九的骑兵还在侧翼迂回,难民却已经剩下最后三个还在拼命的向前狂奔,眼见后边的鞑子又在抽箭,这一轮齐射下去,恐怕就没有人能活着来到山包顶部了。仅仅是一迟疑的功夫,十几根羽箭抛射而下,又有一人中箭倒地 。
也许是受了惊吓,跑在最前边的人竟然一个跟头摔倒在地,瘦小的身躯在布满起伏的山坡上朝下滚了过去,跟在他身后的汉子则停下脚步伸手去扶他,许是向下滚动的力道太大,那汉子竟也跟着摔倒一齐向下滚去。直滚出去五步开外才停住,但这一耽搁的功夫,鞑子兵更近,再想跑恐怕就难了。
但见他们将骑弓放回背上的弓囊之中,抽出寒光闪闪的腰刀,脚下发力直追了上来。
眼见最后这两人就要被鞑子乱刀砍死,李信再也看不下去,抽出腰间雁翎刀,双腿使劲一夹马腹,催马便冲了出去。身侧的张石头先是一愣,然后也抽出雁翎刀催马紧随其后。引领两人上山的散骑眼见主将都冲了出去,自己再没有躲在后边装怂的道理,是以一咬牙也跟着打马上前。
三人三马突然从三包一侧出现疾驰而下,将那十几个提刀上山追杀难民的鞑子兵惊的一愣,他们万没想到,在此处竟然还有人敢与之对战。非但没有后退,反而口中呼喝,加速冲了上来。他们见仅仅三人三骑,更是放心大胆的追杀上来。
李信当然不会傻到单人独骑冲击十几个人的鞑子兵,他冲下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救下那两个将死的难民。不过片刻功夫,胯下战马便冲至两人身前,李信弯腰伸出左手,一把揪住那相对瘦小的身体,腕子用力便将其提到了马上,横放于马鞍之上。与此同时,催动战马,但见战马立即在山坡上划了一道悠长的弧线向南冲去,待脱离一箭之地后又返回山坡之上。
跟在李信身后的张石头也有样学样,将那颇为健壮的汉子救下也跟着向南划出一道弧线,才返回到坡顶之上。至于那散骑,完全只是跟在两人身后疾驰了一圈,那也吓得他满头大汗。
十几个鞑子眼见猎物被三人三骑救走,又抽出弓箭准备远程射杀,大地突然间颤抖了起来,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发生了何时,只见数百骑兵突然出现在山包顶部,然后又一拥而下,马蹄叩地声势之大,震得人心惊胆寒。
这队骑兵正是陆九的左营,按照常理,300骑兵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声势,但他们胜在出现的突然性,给了那十几个鞑子无可比拟的震慑。
片刻功夫,人马俱至,十几个人竟呆在当场几乎没半点还手之力,任凭强大的终极力将他们撞飞,撞的骨断筋折。
直到此时,河口处的大队清军才意识到他们遭遇到了明军骑兵,上百甲兵立即展开战斗阵型。
劫掠而来的百姓一个挨一个被麻绳穿串般捆的结结实实,只要一个人有所动做,串连的几个人都得跟着一起动,想跑更是难上加难。看到有人截击清军,兴奋与欣喜在人群中暗暗酝酿涌动。
陆九自然不会让自己的骑兵左营去冲击列阵而来的鞑子甲兵,而是绕了一个圈子之后返回山包顶部,斜插到已经排成三列横队的右营左翼。
600人马全部埋伏在山包的反斜面之上,山坡下的清军仰头望去,看不到一个明朝士兵,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却没有射来一支羽箭。
张石头一脸的戒备,紧盯着山坡顶部。
“教习,咱们暴露了,该怎么办,打还是不打?”
李信既然选择了主动暴露就万万没有逃走的道理,不但要打,还要让鞑子知道疼。
“自然要打,只等鞑子冲了下来便开火!”
“一旦打起来,铁灯盏巡检司怕是偷袭不成……”
李信笑道:“石头你真该好好看看那长长的清军队伍里都是什么,不正是咱们需要的棉衣和粮食吗?何必舍近求远!”
在发现这支清军队伍押运的都是人畜财货后,李信便有了趁火打劫的想法,现在唯一不确定的是押送的清军究竟有多少人马,步兵几何,骑兵几何。
他知道,只要自己将陆九的骑兵在对面山坡上晃一圈,清军必然会追击而来,将其消灭而后快否则如何能保证漫长押运道路上平安无事?
但列阵而来的清军甲兵规模并不大,不过300人上下,是以张石头并不甚紧张。他担忧的是这300人之后的大股清军,该如何对付?万一被对方围歼岂不是得不偿失?
李信的判断却正好与张石头相反,无论是前世在史料中了解,还是据他的观察,清军在押运人畜财货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依附于大军紧随其后,如此虽然安全,却会拖累大军的前进速度。二是仅派遣少量精锐负责押运,如此以来既不会扯大军的后腿,又能独立行动。
而在清军控制范围内没有大规模明朝军队的前提下,清军通常会选择第二种方案。如果真如此,这支看似庞大的队伍中真正的战斗部队不会超过1000人。
李信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才会抢先行动。
而山包另一侧的清军亦是信心百倍,丝毫没把明军可能的埋伏放在眼里。自打破关入塞以来,几乎百战百胜,明军在他们面前如土鸡瓦狗一般,久而久之一种天然的自信油然而生,到了此时此地,随便一个佐领带着几百人就敢和追着以千计,以万计的明军队伍满地跑。
清军爬坡的速度似乎远比想象中要慢了许多,张石头对李信因何将右营设置于反斜面颇为不解。
“教习,将横队列阵于坡顶之上,居高临下岂不是更好?”
李信呵呵一笑,这种布阵方法可不是他首创,当年率领英俊战胜拿破仑的惠灵顿便在与法军纵队对战时,经常将英军的线列步兵置于山坡的反斜面之上。
使用此种战术一来不会将自身队伍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之下,使敌人在接触之前,很难摸清楚自己的底细,以达到战术上的突然性。二来可以避开敌军大炮的射程,从而尽量减少大炮给横队士兵造成的伤亡,此点应用于当下便是可以尽可量避开清军的弓箭抛射。最后一点将横队布置在反斜面上还可以从容应对对方散兵的冲击,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还没有散兵的概念,自是可以忽略不计。
但只要有了前两点,便给了李信足够取胜的客观条件。
突然,斥候示警,急促的呼哨音从右翼传来,竟是有骑兵从己方横队的右翼突袭而来,规模不大也足有百人之数。清军百战精锐,当然不会仅仅派出一队步兵,便坐看己方战场取胜,偷袭敌军侧翼不但可以打击对方士气,还能够给对方的战斗阵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当的混乱。如此,正面推进的布军甲兵再如洪流一般碾过,当可一战获胜。
但负责指挥的清军佐领显然低估了山坡对面这支明军的战斗力,亦或是说低估了这支明军指挥者的指挥能力。
李信对此毫不惊慌,令军卒挥动令旗,指示陆九的左营从横队前方向己方横队右翼靠拢,阻止清军骑兵的骑射,同时下令右营三列横队向后退十步。
军令一下,两军步骑兵马立刻动了起来。但右营在运动时立即便暴露了他们在训练上的不足。三列横队对于原地的转向,起立和卧倒算是烂熟于心,但一旦运动起来,队形便立即走样,三列横队顿时便混成了一列乱哄哄的横队,直到全营停止前进,从新整队,三列横队才又像模像样的出现。
而想训练出合格的横队,能够在战场上进行机动也不至于失去阵型,非半年以上的苦练不可,高阳民壮不过才进行了月余时间的短暂集中训练,能够将队列排好,已经实属不易。
李信此时下令后撤,一是考虑到鞑子骑兵的突然出现,如果站在原地必然会成为对方骑弓的靶子。反之,在己方骑兵由阵前掠过之时,横队突然向后撤至十步距离,对鞑子骑兵的行进路线将造成极大困扰,在极快的冲击速度之下,想再转向容易,但却不能忽略左营骑兵对其造成的威胁,如此一来,攻击路线便会出现偏差,对横队的威胁将大大减弱,最终形成一种左右为难的态势。
而骑兵在阵前掠过,还可以挡住横队后撤时因为混乱而出现的漏洞和空挡。就算鞑子步军甲兵突然出现在山包顶上,后撤中的横队也会得到足够的掩护与支援。
鞑子骑兵果真中途转向,并没有与陆九的左队骑兵交手,而是向横队右翼的外侧划过了一道弧线,如蜻蜓点水一般向南驰去。
双方骑兵的兵锋相互抵消,真正能决定战场胜负的,则仅剩下双方步兵。
恢复秩序的三列横队在各哨官的命令下举枪瞄向前方,只等鞑子出现,队长一声令下后,便将上百颗复仇的铅弹打入鞑子军阵中。
难民距离山包顶部越来越近,从河口的队伍中奔出十几个光头鞑子兵则紧随其后,在追上来的同时,还有节奏的的弯弓射箭。每一轮齐射,难民就倒下两三人。
陆九的骑兵还在侧翼迂回,难民却已经剩下最后三个还在拼命的向前狂奔,眼见后边的鞑子又在抽箭,这一轮齐射下去,恐怕就没有人能活着来到山包顶部了。仅仅是一迟疑的功夫,十几根羽箭抛射而下,又有一人中箭倒地 。
也许是受了惊吓,跑在最前边的人竟然一个跟头摔倒在地,瘦小的身躯在布满起伏的山坡上朝下滚了过去,跟在他身后的汉子则停下脚步伸手去扶他,许是向下滚动的力道太大,那汉子竟也跟着摔倒一齐向下滚去。直滚出去五步开外才停住,但这一耽搁的功夫,鞑子兵更近,再想跑恐怕就难了。
但见他们将骑弓放回背上的弓囊之中,抽出寒光闪闪的腰刀,脚下发力直追了上来。
眼见最后这两人就要被鞑子乱刀砍死,李信再也看不下去,抽出腰间雁翎刀,双腿使劲一夹马腹,催马便冲了出去。身侧的张石头先是一愣,然后也抽出雁翎刀催马紧随其后。引领两人上山的散骑眼见主将都冲了出去,自己再没有躲在后边装怂的道理,是以一咬牙也跟着打马上前。
三人三马突然从三包一侧出现疾驰而下,将那十几个提刀上山追杀难民的鞑子兵惊的一愣,他们万没想到,在此处竟然还有人敢与之对战。非但没有后退,反而口中呼喝,加速冲了上来。他们见仅仅三人三骑,更是放心大胆的追杀上来。
李信当然不会傻到单人独骑冲击十几个人的鞑子兵,他冲下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救下那两个将死的难民。不过片刻功夫,胯下战马便冲至两人身前,李信弯腰伸出左手,一把揪住那相对瘦小的身体,腕子用力便将其提到了马上,横放于马鞍之上。与此同时,催动战马,但见战马立即在山坡上划了一道悠长的弧线向南冲去,待脱离一箭之地后又返回山坡之上。
跟在李信身后的张石头也有样学样,将那颇为健壮的汉子救下也跟着向南划出一道弧线,才返回到坡顶之上。至于那散骑,完全只是跟在两人身后疾驰了一圈,那也吓得他满头大汗。
十几个鞑子眼见猎物被三人三骑救走,又抽出弓箭准备远程射杀,大地突然间颤抖了起来,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发生了何时,只见数百骑兵突然出现在山包顶部,然后又一拥而下,马蹄叩地声势之大,震得人心惊胆寒。
这队骑兵正是陆九的左营,按照常理,300骑兵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声势,但他们胜在出现的突然性,给了那十几个鞑子无可比拟的震慑。
片刻功夫,人马俱至,十几个人竟呆在当场几乎没半点还手之力,任凭强大的终极力将他们撞飞,撞的骨断筋折。
直到此时,河口处的大队清军才意识到他们遭遇到了明军骑兵,上百甲兵立即展开战斗阵型。
劫掠而来的百姓一个挨一个被麻绳穿串般捆的结结实实,只要一个人有所动做,串连的几个人都得跟着一起动,想跑更是难上加难。看到有人截击清军,兴奋与欣喜在人群中暗暗酝酿涌动。
陆九自然不会让自己的骑兵左营去冲击列阵而来的鞑子甲兵,而是绕了一个圈子之后返回山包顶部,斜插到已经排成三列横队的右营左翼。
600人马全部埋伏在山包的反斜面之上,山坡下的清军仰头望去,看不到一个明朝士兵,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却没有射来一支羽箭。
张石头一脸的戒备,紧盯着山坡顶部。
“教习,咱们暴露了,该怎么办,打还是不打?”
李信既然选择了主动暴露就万万没有逃走的道理,不但要打,还要让鞑子知道疼。
“自然要打,只等鞑子冲了下来便开火!”
“一旦打起来,铁灯盏巡检司怕是偷袭不成……”
李信笑道:“石头你真该好好看看那长长的清军队伍里都是什么,不正是咱们需要的棉衣和粮食吗?何必舍近求远!”
在发现这支清军队伍押运的都是人畜财货后,李信便有了趁火打劫的想法,现在唯一不确定的是押送的清军究竟有多少人马,步兵几何,骑兵几何。
他知道,只要自己将陆九的骑兵在对面山坡上晃一圈,清军必然会追击而来,将其消灭而后快否则如何能保证漫长押运道路上平安无事?
但列阵而来的清军甲兵规模并不大,不过300人上下,是以张石头并不甚紧张。他担忧的是这300人之后的大股清军,该如何对付?万一被对方围歼岂不是得不偿失?
李信的判断却正好与张石头相反,无论是前世在史料中了解,还是据他的观察,清军在押运人畜财货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依附于大军紧随其后,如此虽然安全,却会拖累大军的前进速度。二是仅派遣少量精锐负责押运,如此以来既不会扯大军的后腿,又能独立行动。
而在清军控制范围内没有大规模明朝军队的前提下,清军通常会选择第二种方案。如果真如此,这支看似庞大的队伍中真正的战斗部队不会超过1000人。
李信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才会抢先行动。
而山包另一侧的清军亦是信心百倍,丝毫没把明军可能的埋伏放在眼里。自打破关入塞以来,几乎百战百胜,明军在他们面前如土鸡瓦狗一般,久而久之一种天然的自信油然而生,到了此时此地,随便一个佐领带着几百人就敢和追着以千计,以万计的明军队伍满地跑。
清军爬坡的速度似乎远比想象中要慢了许多,张石头对李信因何将右营设置于反斜面颇为不解。
“教习,将横队列阵于坡顶之上,居高临下岂不是更好?”
李信呵呵一笑,这种布阵方法可不是他首创,当年率领英俊战胜拿破仑的惠灵顿便在与法军纵队对战时,经常将英军的线列步兵置于山坡的反斜面之上。
使用此种战术一来不会将自身队伍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之下,使敌人在接触之前,很难摸清楚自己的底细,以达到战术上的突然性。二来可以避开敌军大炮的射程,从而尽量减少大炮给横队士兵造成的伤亡,此点应用于当下便是可以尽可量避开清军的弓箭抛射。最后一点将横队布置在反斜面上还可以从容应对对方散兵的冲击,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还没有散兵的概念,自是可以忽略不计。
但只要有了前两点,便给了李信足够取胜的客观条件。
突然,斥候示警,急促的呼哨音从右翼传来,竟是有骑兵从己方横队的右翼突袭而来,规模不大也足有百人之数。清军百战精锐,当然不会仅仅派出一队步兵,便坐看己方战场取胜,偷袭敌军侧翼不但可以打击对方士气,还能够给对方的战斗阵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当的混乱。如此,正面推进的布军甲兵再如洪流一般碾过,当可一战获胜。
但负责指挥的清军佐领显然低估了山坡对面这支明军的战斗力,亦或是说低估了这支明军指挥者的指挥能力。
李信对此毫不惊慌,令军卒挥动令旗,指示陆九的左营从横队前方向己方横队右翼靠拢,阻止清军骑兵的骑射,同时下令右营三列横队向后退十步。
军令一下,两军步骑兵马立刻动了起来。但右营在运动时立即便暴露了他们在训练上的不足。三列横队对于原地的转向,起立和卧倒算是烂熟于心,但一旦运动起来,队形便立即走样,三列横队顿时便混成了一列乱哄哄的横队,直到全营停止前进,从新整队,三列横队才又像模像样的出现。
而想训练出合格的横队,能够在战场上进行机动也不至于失去阵型,非半年以上的苦练不可,高阳民壮不过才进行了月余时间的短暂集中训练,能够将队列排好,已经实属不易。
李信此时下令后撤,一是考虑到鞑子骑兵的突然出现,如果站在原地必然会成为对方骑弓的靶子。反之,在己方骑兵由阵前掠过之时,横队突然向后撤至十步距离,对鞑子骑兵的行进路线将造成极大困扰,在极快的冲击速度之下,想再转向容易,但却不能忽略左营骑兵对其造成的威胁,如此一来,攻击路线便会出现偏差,对横队的威胁将大大减弱,最终形成一种左右为难的态势。
而骑兵在阵前掠过,还可以挡住横队后撤时因为混乱而出现的漏洞和空挡。就算鞑子步军甲兵突然出现在山包顶上,后撤中的横队也会得到足够的掩护与支援。
鞑子骑兵果真中途转向,并没有与陆九的左队骑兵交手,而是向横队右翼的外侧划过了一道弧线,如蜻蜓点水一般向南驰去。
双方骑兵的兵锋相互抵消,真正能决定战场胜负的,则仅剩下双方步兵。
恢复秩序的三列横队在各哨官的命令下举枪瞄向前方,只等鞑子出现,队长一声令下后,便将上百颗复仇的铅弹打入鞑子军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