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宛城之围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于禁?”何进意外之余,连忙上前将其扶起。
他实在没有想到,来人居然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
虽然后世对于五子良将之首的争议颇大,讨论最多的就是张辽和于禁。
若仅以能力而言,张辽也有资格进入这样的讨论。
但事实就是,于禁才是五子良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即可以无需向皇帝请示,手握生杀大权的意思。
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凭此斩杀其他四人。
由此可见,于禁才是真正的五子良将之首,其治军严谨,威严毅重,曹操评价他“胜过古之名将。”
虽有晚年战败投降的污点,却依旧不能否认其军事才能。
尤其是现在的于禁,正是壮年气盛的时候,不可与其晚年的状态相比较。
何进好奇这样一员良将,怎么就突然到了鲍信军中,并被其带来引荐给自己。
鲍信不知道何进心里所想,见何进看着于禁沉思的模样,还以为是怀疑其能力,便连忙向何进介绍,并将于禁来投靠的始末告知。
原来,中平年间的黄巾之乱时,于禁就曾被鲍信招募,参与了讨伐黄巾的战争。
后来战乱平息,鲍信等人回去洛阳,而一些民兵组织也被解散,于禁便也回到泰山老家。
今听闻朝廷讨逆大军途经泰山,而老上司鲍信也在其中并自领一军,于禁便又前来相投。
想着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在军中谋一职位,也不白费了自己一身才华。
而鲍信深知于禁知兵善战,考虑到现在大将军正是用人之际,便带着他前来引荐,这便有了刚才的一幕。
于禁看着何进,脸上微微有一丝紧张的神色。
现在对于他来说,就像是面试一样,能不能踏入仕途,甚至从此平步青云,就全凭大将军一句话了。
好在,或许是有了鲍信的举荐,何进欣赏的说道“允诚说你知兵善战,他的话我自是相信的。目前,我大军即将进入青州讨贼,正是需要文则这样的良将辅佐。只是文则初来,并无战功,我欲先拜文则为军侯,领兵三百,待立下军功,再行封赏,如何?”
何进自然不仅是因为鲍信的举荐,而是开了天眼的他完全知道于禁的才能。
虽然军侯只是一名低级军官,但好歹算是入了大将军麾下不是?
何况现在是战时,于禁相信凭借自己的才能,立功也绝非难事。
便抱拳答道“末将于禁,谢过大将军!”
如此,何进麾下,又迎来一位大将。
算上面前的于禁,以及自己的中军大将张辽,还有在曹操麾下的乐进,何进才猛然发现,“五子良将”自己居然已经得其三,只剩下徐晃、张合还不知道现在何处。
巧得是,五虎将现在亦有三人在自己麾下效力(黄忠,关、张)。
虽然何进没有猛将收集的癖好,但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乱世当中,名臣良将无疑是可以提升一个势力上限的稀缺资源,谁又能不喜欢呢?
何进也不得不感慨,拥有了大将军这样尊贵的身份和背景真是太爽了,仿佛自带虹吸效应一般,将无数的人才源源不断的送到自己身边。
只这一点,就已经是穿越者的天花板了啊……
何进这边收人才收到手软,南阳这边,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由于距离较近,自洛阳南下,数日便可抵达宛城。
即便袁术为了保持士兵体力,行军速度并不快,可其进入南阳地界,亦不过是花了六日时间,远比何进的主力大军入青州更早。
而南阳黄巾,之前在南阳地区四处劫掠,虽攻破了一些小县城,可其中存粮却远不够大军消耗。
于是在刘辟、黄邵、何仪、何曼四位头领的率领下,黄巾军开始向宛城地界合围。
四人各自领兵数千,合兵近两万人,加上一万多妇孺老弱,对外号称十万大军。
所过县城,无不紧闭城门,各城守军无一人敢出城剿贼,只在城头目送黄巾往宛城而去。
其实这也实属无奈,南阳地处中原腹地,又邻近帝都洛阳,驻军本就不算多。
除去郡治宛城有五千守军外,各县城也只有数百或千人左右的守卫,加上军备废弛,才让如同匪军般的黄巾得以攻破数个城镇。
有了前车之鉴,各县城的县令、县尉自知不敌,便也不再有与黄巾交战的想法,只求能保住县城不失就好。
而南阳黄巾虽攻破数个城镇,掠夺却十分有效,也就失去了对县城的攻占欲,觉得完全是空耗兵力。
这样的背景下,双方维持了一种另类的和平,这便造成了黄巾军在南阳地区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面对黄巾的大兵压境,南阳太守灌洵禁不住在太守府内破口大骂,怒斥南阳各县令毫不作为,也不管他们远在县城听不听的见。
发泄了一通后,灌洵心中又是一阵害怕,想他灌洵,不过是一介清流,德行尚且还过得去,舞文弄墨亦有几分才气。
仗着袁氏门生的身份,成为了朝中各方势力角逐的幸运儿,这才坐上了南阳太守的位置。
本想着南阳乃中原腹地,又四通八达,颇为富庶,自己这是得了个肥差,加上他本人也还算兢兢业业,更加维持了南阳的繁荣。
却没想到,这样的繁荣没有换来仕途的升迁,却招来了汝南黄巾(当然现在已经是南阳黄巾了)这样的贼人。
“贼势浩大,南阳诸城无人敢战,如今宛城被围,诸君有何策可以解眼下宛城之危啊?”军事方面不是灌洵所长,他只得求助自己的幕僚。
“太守大人勿忧,我宛城城高墙厚,城内又有五千精兵驻守,黄巾贼军多是一些农民,刀枪武器尚不齐备,更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即便能临时搭建一些云梯,短时间内绝对无法破城。我们只需守上一些时日,想必就有援军来了。”说话的是南阳郡丞郭海。
郭海虽也不懂军务,但其已是知天命的年纪。
在南阳地区搭当了几任太守,亦经历了光和七年的黄巾之乱,胆色倒是比灌洵强上许多,于是出言安抚起后者来…
“于禁?”何进意外之余,连忙上前将其扶起。
他实在没有想到,来人居然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
虽然后世对于五子良将之首的争议颇大,讨论最多的就是张辽和于禁。
若仅以能力而言,张辽也有资格进入这样的讨论。
但事实就是,于禁才是五子良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即可以无需向皇帝请示,手握生杀大权的意思。
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凭此斩杀其他四人。
由此可见,于禁才是真正的五子良将之首,其治军严谨,威严毅重,曹操评价他“胜过古之名将。”
虽有晚年战败投降的污点,却依旧不能否认其军事才能。
尤其是现在的于禁,正是壮年气盛的时候,不可与其晚年的状态相比较。
何进好奇这样一员良将,怎么就突然到了鲍信军中,并被其带来引荐给自己。
鲍信不知道何进心里所想,见何进看着于禁沉思的模样,还以为是怀疑其能力,便连忙向何进介绍,并将于禁来投靠的始末告知。
原来,中平年间的黄巾之乱时,于禁就曾被鲍信招募,参与了讨伐黄巾的战争。
后来战乱平息,鲍信等人回去洛阳,而一些民兵组织也被解散,于禁便也回到泰山老家。
今听闻朝廷讨逆大军途经泰山,而老上司鲍信也在其中并自领一军,于禁便又前来相投。
想着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在军中谋一职位,也不白费了自己一身才华。
而鲍信深知于禁知兵善战,考虑到现在大将军正是用人之际,便带着他前来引荐,这便有了刚才的一幕。
于禁看着何进,脸上微微有一丝紧张的神色。
现在对于他来说,就像是面试一样,能不能踏入仕途,甚至从此平步青云,就全凭大将军一句话了。
好在,或许是有了鲍信的举荐,何进欣赏的说道“允诚说你知兵善战,他的话我自是相信的。目前,我大军即将进入青州讨贼,正是需要文则这样的良将辅佐。只是文则初来,并无战功,我欲先拜文则为军侯,领兵三百,待立下军功,再行封赏,如何?”
何进自然不仅是因为鲍信的举荐,而是开了天眼的他完全知道于禁的才能。
虽然军侯只是一名低级军官,但好歹算是入了大将军麾下不是?
何况现在是战时,于禁相信凭借自己的才能,立功也绝非难事。
便抱拳答道“末将于禁,谢过大将军!”
如此,何进麾下,又迎来一位大将。
算上面前的于禁,以及自己的中军大将张辽,还有在曹操麾下的乐进,何进才猛然发现,“五子良将”自己居然已经得其三,只剩下徐晃、张合还不知道现在何处。
巧得是,五虎将现在亦有三人在自己麾下效力(黄忠,关、张)。
虽然何进没有猛将收集的癖好,但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乱世当中,名臣良将无疑是可以提升一个势力上限的稀缺资源,谁又能不喜欢呢?
何进也不得不感慨,拥有了大将军这样尊贵的身份和背景真是太爽了,仿佛自带虹吸效应一般,将无数的人才源源不断的送到自己身边。
只这一点,就已经是穿越者的天花板了啊……
何进这边收人才收到手软,南阳这边,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由于距离较近,自洛阳南下,数日便可抵达宛城。
即便袁术为了保持士兵体力,行军速度并不快,可其进入南阳地界,亦不过是花了六日时间,远比何进的主力大军入青州更早。
而南阳黄巾,之前在南阳地区四处劫掠,虽攻破了一些小县城,可其中存粮却远不够大军消耗。
于是在刘辟、黄邵、何仪、何曼四位头领的率领下,黄巾军开始向宛城地界合围。
四人各自领兵数千,合兵近两万人,加上一万多妇孺老弱,对外号称十万大军。
所过县城,无不紧闭城门,各城守军无一人敢出城剿贼,只在城头目送黄巾往宛城而去。
其实这也实属无奈,南阳地处中原腹地,又邻近帝都洛阳,驻军本就不算多。
除去郡治宛城有五千守军外,各县城也只有数百或千人左右的守卫,加上军备废弛,才让如同匪军般的黄巾得以攻破数个城镇。
有了前车之鉴,各县城的县令、县尉自知不敌,便也不再有与黄巾交战的想法,只求能保住县城不失就好。
而南阳黄巾虽攻破数个城镇,掠夺却十分有效,也就失去了对县城的攻占欲,觉得完全是空耗兵力。
这样的背景下,双方维持了一种另类的和平,这便造成了黄巾军在南阳地区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面对黄巾的大兵压境,南阳太守灌洵禁不住在太守府内破口大骂,怒斥南阳各县令毫不作为,也不管他们远在县城听不听的见。
发泄了一通后,灌洵心中又是一阵害怕,想他灌洵,不过是一介清流,德行尚且还过得去,舞文弄墨亦有几分才气。
仗着袁氏门生的身份,成为了朝中各方势力角逐的幸运儿,这才坐上了南阳太守的位置。
本想着南阳乃中原腹地,又四通八达,颇为富庶,自己这是得了个肥差,加上他本人也还算兢兢业业,更加维持了南阳的繁荣。
却没想到,这样的繁荣没有换来仕途的升迁,却招来了汝南黄巾(当然现在已经是南阳黄巾了)这样的贼人。
“贼势浩大,南阳诸城无人敢战,如今宛城被围,诸君有何策可以解眼下宛城之危啊?”军事方面不是灌洵所长,他只得求助自己的幕僚。
“太守大人勿忧,我宛城城高墙厚,城内又有五千精兵驻守,黄巾贼军多是一些农民,刀枪武器尚不齐备,更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即便能临时搭建一些云梯,短时间内绝对无法破城。我们只需守上一些时日,想必就有援军来了。”说话的是南阳郡丞郭海。
郭海虽也不懂军务,但其已是知天命的年纪。
在南阳地区搭当了几任太守,亦经历了光和七年的黄巾之乱,胆色倒是比灌洵强上许多,于是出言安抚起后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