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章 章 手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到贺瑞麟简单而直入正题的一番话,青云淡然自若地笑了笑,看起来成竹在胸,竟是丝毫不担忧可能会出现的反转结果。
如渊戴着梅花面具遮掩了面部表情,桃花眼秋波流转,微漾起水光,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却也不像是心虚或者怨恨。
屏幕下方刷出一溜儿“求真相”、“求解答”、“麟哥威武”之类的留言,各种迫切难耐,很想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
贺瑞麟对二人的反应并不太在意,或者说,既然这两位当事人已经被请到了所有网民面前,自然是已经和“新声音”方面有所交流过的,心理素质相对普通人来说应该还算不错。
既然有胆子在大众面前曝光,那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自然不会轻易露出心虚的一面,反而会表现得非常坚定,坚定自己才是受害者,对方才是触犯道德底线的无耻之徒,否则岂不是自己打脸?
当然,目前来说,双方都表现得比较有风度,没有直接把愤恨、不满、不甘之类的负面情绪表现出来,这也算是道德素质的一种表现,单看这一点,还真看不出谁才是抄袭侵权、道德败坏的“违法分子”。
进入正题,贺瑞麟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最近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抄袭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将疑似抄袭的两首曲子各播放了一段,而后直接向青云与如渊二人提出了自证清白的要求。
这个自证清白大略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证明作品的原创性,另一部分则是找出对方的破绽,来说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原创作者。
当然,这个过程或许说起来有点复杂,看着像是双方选手展开一场辩论会似的,一为正方、一为反方,围绕“作品的原创作者到底是谁”这一命题展开辩论……
其实说起来还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此次抄袭事件,谁才是受害者,谁是侵权抄袭者?
现在双方面对面的交流,当着万千网民所有人的面,辨出个输赢来!
也因为这一场交流会是面向大众的,众目睽睽之下,其中一方一旦失败,就会被盖上“抄袭侵权、人品败坏”的标签,受道德舆论谴责,被民众唾弃,永远翻不了身!
青云首先开口,淡然自若却直击红心:“我有《桃花开过》的创作手稿。”她拿出一张纸,向大家展示了一下,随即打开了扫描仪,将手稿扫描上传,供所有网民一同观阅。
正常情况下这种原创构思手稿是不外传的,毕竟这种手稿能很清晰地显示一个创造作品的过程,一个思考思维的方向,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需要很保密同时也很宝贝的东西。
但是现在情况特殊,这手稿也算是证明自己创作过程的一个证据,自然也顾及不了那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屏幕下方的评论区静了一会儿,等待上传的进度条变为可点击的进度条后,无数人争先恐后地点击查看,很快还有人截图上来分享给那些一下子卡机看不到的网友们,于是包括柳若涵,所有人都看到了青云那一曲《桃花开过》的手稿。
从手稿上可以看出,这一曲《桃花开过》最初是一首风格非常现代化的通俗乐歌曲,光看歌词是比较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虽然偶尔会有些衔接上的小问题,但是无伤大雅,并不值得纠结。
而后就是后期歌词的改动,从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词句,开始转变成稍微高深文雅些的文言文词句;风格也从朗朗上口、随意哼唱而转为文雅中带着点忧伤。
用柳若涵的习惯性网络用语来说,就是从活泼口水歌转变成文艺青年无病呻/吟范儿,虽然还达不到伤春悲秋、葬花流泪的地步,却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中变化还不到云泥之别的地步,前期后期曲风、词风的变换却也颇为明显。
柳若涵也看到了这份手稿,心下不由一沉。
外行人或许看不懂其中的门道,她作为半个内行人,也听过那么多古风歌曲和通俗歌曲,如何会看不出,这种曲风和词风上的大转变,绝对是有高人“指点”!
即便初始版本的手稿是对方的原创,后期的加工和修改也绝不是出于本人自主的意愿。
无论是受到诱导,还是被人“指点”,又或者其他原因,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抄袭事件的发生,或许后面有一个幕后操控者!
或许是她太过敏感,身世引发的危机感太强,总之她感觉到了,这次的抄袭事件,自己是被刻意针对的!
一般来说,无论作词也好作曲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风格,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较大的改变,即便转型也会多多少少带有以前风格的痕迹,所以娱乐圈中才会有很多转型不成功的先例。
当然若是准备不足,一般人也不会贸然转型,否则一旦转型失败,以前的风格也无法再维持下去——挂羊头卖狗肉什么的,会显得画虎不成反类犬,两种风格并存基本上不可能。
就如以前的柳若涵,她喜欢那种厚重古朴的华夏风乐曲,自己也尝试写过很多类似的曲子,然而基本上都算是失败了,她自己也觉得确实写得不够好,没有真正抓住那种风格那种韵味,所以没有很多人喜欢。
——是的,她觉得真正写得好的音乐作品,应该能雅俗共赏才对。
只有一两个人觉得好、寥寥数人喜欢的曲子,哪怕那几个人把它夸得再好再妙、无与伦比,那也并不算真正的好曲子。
很多流传下来的千古名曲,确实真正懂得欣赏、能听出其中最精华之处的人很少,但是它也能让大多数人喜欢,能让大众即便听不出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却能因为这首曲子的旋律或是歌词而喜欢它。
柳若涵写了不少厚重华夏风的曲子,然而喜欢的人并不多,这对于她来说,就是一种失败。
她不是孤芳自赏之人,认为自己写得非常好、别人觉得不好那是他们不懂得欣赏,这种思维并不存在于她的意识当中,因此她也想过转型。
但是转型并不容易,她觉得自己暂时做不到,所以她放弃了马上转型的想法,继续精研厚重华夏风的词曲风格,力求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罢了,现在不是胡思乱想的时候,还是把注意力放到正事上来吧!
将视线从那份手稿上收回,也不再关注屏幕下方的评论,柳若涵垂眸敛目,伸手将自己准备好的扫描手稿上传,沉默着等待上传的进度条填满,她唇角保持着温润和煦的弧度,道:“这是我的创作手稿。”
屏幕下方的评论区停顿了一会儿,随即爆发出又一轮强势刷屏的盛况。
有点赞有惊叹有感慨有膜拜,有羡慕嫉妒恨也有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的,还有不少恍然大悟的。这中间也不乏一些纯粹抹黑指责斥骂的,不过很快被更多其他的评论淹没。
在众多网友甚至见多识广的贺瑞麟眼中,这份手稿都是与众不同的,隐隐约约已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先用稍微简单一些的语句写了一个简单唯美的小故事,而后列举了许多写桃花的诗经词赋,并一一写下了注释,最后把少部分的古诗辞赋融入歌词之中,又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把其中的衔接过渡增减的更加自然流畅,最后就成了如今的《桃花曲》。
另外,这首《桃花曲》的曲谱方面之前是一气呵成的,后期也经过了不少修改,但是修改的幅度并不很大,可以看得出来风格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普通网友或许看不出什么,真正懂得音乐方面一些知识的网民们却能看出,虽然曲子在旋律方面的改动不大,却无疑使得整首歌曲的旋律比起修改前更加美妙动听。
当然,在真正的专业人士眼中,这首曲子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很多地方还能进步,还能变得更好,但对于业余人士来说,这样的程度已经很好了。
“犹记当年朱墙红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笑看春风,人面桃花相映红;影落清波,十里娇红人自醉。
如今回首,人面不知何处去;杜鹃哀啼,寂寞帘栊空余月。
风透湘帘花满庭,帘内人比桃花瘦,孤影锁轻愁。
明月披银光,青灯照壁,冷雨敲窗,何事备伤神?
惊鸿一瞥,书生意气情思满腹,独心暗许如花佳人;
寒窗苦读誓上金殿,衣锦还乡迎你过门。
而今雾裹烟封一万株,却桃花无主,佳人不复。
书生归来,桃源不见,何处觅芳踪?
众生皆醉我独醒,花落花开年复年。静辟桃花坞,自称桃花仙。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本是柳若涵糅合了很多前世经典桃花诗词写出来的《桃花曲》,讲的就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悲剧故事,结局是佳人玉陨、才子避世,一个小说中通常比较少出现的be。
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后,她将这首曲子改动了一些,但之前的框架已经差不多定型了,因此大范围的改动是没有的。
不过有一部分诗词和典故这个世界并没有,她也就并没有特意标注出来,免得到时候一大堆问题,要解释清楚反而麻烦。
大约是写小说写多了,柳若涵写歌词也是比较有条理有故事性的,若是将这略有些文绉绉的一篇歌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能演绎出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这样不会给人没头没尾、无病而呻、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觉。
而这种创作过程,无疑是比较新鲜的一个方法。
毕竟先写一个故事,再添加一些诗词典故,把一个通俗白话文故事逐渐转变成华夏风曲词,也许是大家太过孤陋寡闻,或者对谱词作曲这一行不怎么了解,反正这种做法,以前很少有人见过。
如此一来,即便情理上大家依然觉得青云是受害者,是被抄袭的一方,却也不妨网民们开始欣赏如渊的创作方式,将原本大部分厌恶、指责的心理消去了一部分,逐渐将偏向青云的立场开始端正平衡了。
现在的情况是,如渊同样拿出了手稿,而且她的手稿看起来更有新意、更像是原创者——毕竟改动得比较小,风格方面没有那么突兀的变化,这对于广大网民来说,虽然不足以让他们立刻倒戈相向,之前那种坚定的讨伐之心却减轻了许多。
听到贺瑞麟简单而直入正题的一番话,青云淡然自若地笑了笑,看起来成竹在胸,竟是丝毫不担忧可能会出现的反转结果。
如渊戴着梅花面具遮掩了面部表情,桃花眼秋波流转,微漾起水光,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却也不像是心虚或者怨恨。
屏幕下方刷出一溜儿“求真相”、“求解答”、“麟哥威武”之类的留言,各种迫切难耐,很想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
贺瑞麟对二人的反应并不太在意,或者说,既然这两位当事人已经被请到了所有网民面前,自然是已经和“新声音”方面有所交流过的,心理素质相对普通人来说应该还算不错。
既然有胆子在大众面前曝光,那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自然不会轻易露出心虚的一面,反而会表现得非常坚定,坚定自己才是受害者,对方才是触犯道德底线的无耻之徒,否则岂不是自己打脸?
当然,目前来说,双方都表现得比较有风度,没有直接把愤恨、不满、不甘之类的负面情绪表现出来,这也算是道德素质的一种表现,单看这一点,还真看不出谁才是抄袭侵权、道德败坏的“违法分子”。
进入正题,贺瑞麟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最近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抄袭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将疑似抄袭的两首曲子各播放了一段,而后直接向青云与如渊二人提出了自证清白的要求。
这个自证清白大略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证明作品的原创性,另一部分则是找出对方的破绽,来说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原创作者。
当然,这个过程或许说起来有点复杂,看着像是双方选手展开一场辩论会似的,一为正方、一为反方,围绕“作品的原创作者到底是谁”这一命题展开辩论……
其实说起来还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此次抄袭事件,谁才是受害者,谁是侵权抄袭者?
现在双方面对面的交流,当着万千网民所有人的面,辨出个输赢来!
也因为这一场交流会是面向大众的,众目睽睽之下,其中一方一旦失败,就会被盖上“抄袭侵权、人品败坏”的标签,受道德舆论谴责,被民众唾弃,永远翻不了身!
青云首先开口,淡然自若却直击红心:“我有《桃花开过》的创作手稿。”她拿出一张纸,向大家展示了一下,随即打开了扫描仪,将手稿扫描上传,供所有网民一同观阅。
正常情况下这种原创构思手稿是不外传的,毕竟这种手稿能很清晰地显示一个创造作品的过程,一个思考思维的方向,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需要很保密同时也很宝贝的东西。
但是现在情况特殊,这手稿也算是证明自己创作过程的一个证据,自然也顾及不了那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屏幕下方的评论区静了一会儿,等待上传的进度条变为可点击的进度条后,无数人争先恐后地点击查看,很快还有人截图上来分享给那些一下子卡机看不到的网友们,于是包括柳若涵,所有人都看到了青云那一曲《桃花开过》的手稿。
从手稿上可以看出,这一曲《桃花开过》最初是一首风格非常现代化的通俗乐歌曲,光看歌词是比较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虽然偶尔会有些衔接上的小问题,但是无伤大雅,并不值得纠结。
而后就是后期歌词的改动,从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词句,开始转变成稍微高深文雅些的文言文词句;风格也从朗朗上口、随意哼唱而转为文雅中带着点忧伤。
用柳若涵的习惯性网络用语来说,就是从活泼口水歌转变成文艺青年无病呻/吟范儿,虽然还达不到伤春悲秋、葬花流泪的地步,却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中变化还不到云泥之别的地步,前期后期曲风、词风的变换却也颇为明显。
柳若涵也看到了这份手稿,心下不由一沉。
外行人或许看不懂其中的门道,她作为半个内行人,也听过那么多古风歌曲和通俗歌曲,如何会看不出,这种曲风和词风上的大转变,绝对是有高人“指点”!
即便初始版本的手稿是对方的原创,后期的加工和修改也绝不是出于本人自主的意愿。
无论是受到诱导,还是被人“指点”,又或者其他原因,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抄袭事件的发生,或许后面有一个幕后操控者!
或许是她太过敏感,身世引发的危机感太强,总之她感觉到了,这次的抄袭事件,自己是被刻意针对的!
一般来说,无论作词也好作曲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风格,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较大的改变,即便转型也会多多少少带有以前风格的痕迹,所以娱乐圈中才会有很多转型不成功的先例。
当然若是准备不足,一般人也不会贸然转型,否则一旦转型失败,以前的风格也无法再维持下去——挂羊头卖狗肉什么的,会显得画虎不成反类犬,两种风格并存基本上不可能。
就如以前的柳若涵,她喜欢那种厚重古朴的华夏风乐曲,自己也尝试写过很多类似的曲子,然而基本上都算是失败了,她自己也觉得确实写得不够好,没有真正抓住那种风格那种韵味,所以没有很多人喜欢。
——是的,她觉得真正写得好的音乐作品,应该能雅俗共赏才对。
只有一两个人觉得好、寥寥数人喜欢的曲子,哪怕那几个人把它夸得再好再妙、无与伦比,那也并不算真正的好曲子。
很多流传下来的千古名曲,确实真正懂得欣赏、能听出其中最精华之处的人很少,但是它也能让大多数人喜欢,能让大众即便听不出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却能因为这首曲子的旋律或是歌词而喜欢它。
柳若涵写了不少厚重华夏风的曲子,然而喜欢的人并不多,这对于她来说,就是一种失败。
她不是孤芳自赏之人,认为自己写得非常好、别人觉得不好那是他们不懂得欣赏,这种思维并不存在于她的意识当中,因此她也想过转型。
但是转型并不容易,她觉得自己暂时做不到,所以她放弃了马上转型的想法,继续精研厚重华夏风的词曲风格,力求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罢了,现在不是胡思乱想的时候,还是把注意力放到正事上来吧!
将视线从那份手稿上收回,也不再关注屏幕下方的评论,柳若涵垂眸敛目,伸手将自己准备好的扫描手稿上传,沉默着等待上传的进度条填满,她唇角保持着温润和煦的弧度,道:“这是我的创作手稿。”
屏幕下方的评论区停顿了一会儿,随即爆发出又一轮强势刷屏的盛况。
有点赞有惊叹有感慨有膜拜,有羡慕嫉妒恨也有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的,还有不少恍然大悟的。这中间也不乏一些纯粹抹黑指责斥骂的,不过很快被更多其他的评论淹没。
在众多网友甚至见多识广的贺瑞麟眼中,这份手稿都是与众不同的,隐隐约约已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先用稍微简单一些的语句写了一个简单唯美的小故事,而后列举了许多写桃花的诗经词赋,并一一写下了注释,最后把少部分的古诗辞赋融入歌词之中,又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把其中的衔接过渡增减的更加自然流畅,最后就成了如今的《桃花曲》。
另外,这首《桃花曲》的曲谱方面之前是一气呵成的,后期也经过了不少修改,但是修改的幅度并不很大,可以看得出来风格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普通网友或许看不出什么,真正懂得音乐方面一些知识的网民们却能看出,虽然曲子在旋律方面的改动不大,却无疑使得整首歌曲的旋律比起修改前更加美妙动听。
当然,在真正的专业人士眼中,这首曲子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很多地方还能进步,还能变得更好,但对于业余人士来说,这样的程度已经很好了。
“犹记当年朱墙红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笑看春风,人面桃花相映红;影落清波,十里娇红人自醉。
如今回首,人面不知何处去;杜鹃哀啼,寂寞帘栊空余月。
风透湘帘花满庭,帘内人比桃花瘦,孤影锁轻愁。
明月披银光,青灯照壁,冷雨敲窗,何事备伤神?
惊鸿一瞥,书生意气情思满腹,独心暗许如花佳人;
寒窗苦读誓上金殿,衣锦还乡迎你过门。
而今雾裹烟封一万株,却桃花无主,佳人不复。
书生归来,桃源不见,何处觅芳踪?
众生皆醉我独醒,花落花开年复年。静辟桃花坞,自称桃花仙。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本是柳若涵糅合了很多前世经典桃花诗词写出来的《桃花曲》,讲的就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悲剧故事,结局是佳人玉陨、才子避世,一个小说中通常比较少出现的be。
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后,她将这首曲子改动了一些,但之前的框架已经差不多定型了,因此大范围的改动是没有的。
不过有一部分诗词和典故这个世界并没有,她也就并没有特意标注出来,免得到时候一大堆问题,要解释清楚反而麻烦。
大约是写小说写多了,柳若涵写歌词也是比较有条理有故事性的,若是将这略有些文绉绉的一篇歌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能演绎出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这样不会给人没头没尾、无病而呻、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觉。
而这种创作过程,无疑是比较新鲜的一个方法。
毕竟先写一个故事,再添加一些诗词典故,把一个通俗白话文故事逐渐转变成华夏风曲词,也许是大家太过孤陋寡闻,或者对谱词作曲这一行不怎么了解,反正这种做法,以前很少有人见过。
如此一来,即便情理上大家依然觉得青云是受害者,是被抄袭的一方,却也不妨网民们开始欣赏如渊的创作方式,将原本大部分厌恶、指责的心理消去了一部分,逐渐将偏向青云的立场开始端正平衡了。
现在的情况是,如渊同样拿出了手稿,而且她的手稿看起来更有新意、更像是原创者——毕竟改动得比较小,风格方面没有那么突兀的变化,这对于广大网民来说,虽然不足以让他们立刻倒戈相向,之前那种坚定的讨伐之心却减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