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家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航最后一个从船上下来,走到舷梯上便看见许衡在同张建新争执。
“不行,张大哥,这钱我不能拿。”她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船员兄弟们拿命换回来的,我只是坐在一边看而已,什么力都没出。”
张建新表示不以为然:“你参加演习了,是船上的一份子,船长说这钱有你的份,就有你的份。”
“那我找他说去。”
许衡习惯性地一跺脚,扭头却差点撞到王航身上,男人声音低沉道:“找我说什么?”
他换了衣服,淡蓝色的衬衫长裤,休闲中透着几分正式,显出十足的斯文气——许衡当场便看愣了。
张建新冲王航打了个手势,忙不迭地逃离现场。
空荡荡的船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若非船壳里传出的敲打声,静得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许衡往后退了半步,不敢看他,声音微弱:“我不要钱。”
王航冷哼:“嫌少?”
她猛抬起头,一双杏眼瞪得溜圆,似声讨似控诉,拒绝为自己辩护。
王航垂眸与之对视,眼神清亮透明,嘴角有丝淡淡的笑意,不作言语。
许衡感觉自己的血槽瞬间就空了,磕磕巴巴道:“反正这钱我是不会要的。”
王航笑开了,大步走到前面去。
船员们早散光了,车间里只剩下印巴工人爬上爬下,大声说着他们听不懂的英语。
许衡环顾四周,终于还是转身追着王航问:“去哪儿啊?”
他斜睨了她一眼:“吃饭。”
许衡抬手看表,正是午饭时间。
王航头也不回:“这里制度很严的,吐痰吐口香糖都要挨鞭子,你可别跟丢了。”
全身的血流又开始往头上涌,许衡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像个害怕迷路的孩子。
王航腿长,走起路来很快。他明明知道身后有人,却没有放慢迈步的频率,似乎根本不担心对方是否跟得上。
许衡赌着一口气,坚决不像上次在甲板上那样,宁可小跑着被遛,也没有开口让他慢下来的意思。
两人就这样一个走、一个追,很快便出了港口区。
九月的新加坡依然天气闷热,尽管城市里的绿化率很高,许衡还是被热出了一身的汗。
好在王航带着她走了没多远,便进入一条蜿蜒小巷,曲曲折折直通山顶,沿街有很多旧式的骑楼。
许衡替客户办理过移民手续,知道新加坡的房价有多高。这种房子被称为“店屋”,顾名思义便是前店后屋的意思。
尽管从正面看起来,它们大都四五米见宽,可入内之后则别有洞天:一家店屋的深度至少是宽度的三四倍,直通后巷。屋内分割为楼梯、房间、走廊、厨房、厕所,中部还会留下天井。天井中养几盆花草,配一张茶几,很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当年华人下南洋,辛苦赚钱之后的第一件事都是买地盖房。能有这样一间祖屋,不仅意味着安身立命的开始,更是家族事业的起点。
许衡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四周的房屋,脚步也不由得放缓了——这些“店屋”早已不是商业街,明显是属于大家族的住宅区——独门独栋带小院,住在里面的人起码要千万身家起跳。
不远处,王航在一所挂着“黄宅”匾额的宅院前站定,回身冲她点了点头。
“到了。”
许衡气喘吁吁,既犹豫又疑惑地问:“到哪儿了?”
他不着痕迹地勾起唇角,理所当然道:“吃饭的地方。”
随即抬手按响了门铃。
一个扎着羊角辫,肤色略黑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从屋子里出来,看到栅栏外的王航时,明显眼睛一亮:“二叔!”
她的口音很怪,听起来有些刻意的咬文嚼字。许衡还没猜出这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的身份,便见她回头朝屋里招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小欢、小振,二叔来了!”
一连串的人称听得许衡头皮发麻,却见王航伸手便将小姑娘托过头顶,一边转圈一边抛举,将她逗得咯咯乱笑。
严肃惯了的王船长显然也很高兴,与屋里涌出来的众人一一打过招呼,再将许衡推至他们面前介绍道:“许律师,这次跟船出海考察的。我带她过来蹭顿饭。”
看上去与父母同辈的一对老夫妻;相貌与王航相似,身材却更加壮硕的中年男子及其夫人;气质温润的学者夫妻;两男一女三个孩子——这样热闹的一大家子凑在屋里,似乎就是等着他们一起吃饭。
许衡被眼前的阵势吓到了。
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叫乐乐,和双胞胎弟弟小欢同是这家长子所出。年龄最小的小振只有十岁,是那对学者夫妇的独生子。
王航管老夫妻叫叔叔婶婶,管中年夫妻叫哥嫂,管小振的父母叫姐姐姐夫。若是不考虑他与众人口音的差异,仅凭五官和肤色辨认,确实看着就是一家人。
许衡在沙发上坐着,任由三个小家伙围住,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auntie,你也是从中国来的吗?”性格开朗的乐乐首先发问。
还没等她点头,小欢立刻打断道:“这还用问吗?她长得这么白。”
“黄欢,你很烦耶,我又没有问你。”
“黄乐,你很烦耶,”当弟弟的模仿姐姐口气道,“问问题都不动脑子的吗?”
许衡怕两个小家伙吵起来,连忙插嘴:“我是从中国来的,坐你们二叔开的船。”
“哇……”还没有褪去婴儿肥的小振满脸向往:“是那种特别大特别大的船吗?我们家也有哦,妈妈说长大了就让我开。”
“做梦!”黄欢正是嫌死狗的年纪,凡事半懂不懂地都要插句嘴,“你这个矮冬瓜,连舵柄都摸不到,怎么可能让你开船!”
“黄乐,再这样欺负小振,我就去告诉妈妈!”扎着羊角辫的黄乐叉腰站起,满脸小大人的模样。
保养得宜的中年美妇弯下腰,摸了摸一双儿女的头:“谁又做坏事了?”
三个小家伙笑闹着一哄而散,很快便不见了踪影。
许衡早已起身,却不知该如何称呼对方,只好随着王航叫了声“大嫂”。
客厅的另一边,黄家人正陪着有说有笑,王船长俨然忘了自己带来的人,根本没打算过来解围。
美妇的目光在许衡身上逡巡几次,眉眼里都含着笑意:“孩子们不懂事,如有冒犯,请许小姐不要介意。”
这种不正式却又明显讲究的大户人家做派,纵是许衡当了律师多年,也未曾有过体验。海外华人没有经历文化浩劫,很多传统保留得很完整,比起国内的那些暴发户来说,更是有礼有节不失分寸。
站在这样的人面前,她简直不知道手脚该往哪里摆。
“随意吧,随意。”美妇看出她的拘谨,也没有等着回话,而是身形款款地坐在了沙发的另一端,“许小姐哪里人?”
对方的声音很柔和,遣词造句也非常温婉,聊起天来一点也没有压力,反倒能让初次见面的人感觉到舒适惬意。
正因如此,许衡在不知不觉中便将自己的生辰籍贯、知识背景、工作经历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相应的,也知道了这家人与王航的关系:
早年间,南洋跑船是条谋生的好出路。
那时候的航海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风险更是大得难以想象。为了防止船员们一去不复还,大部分人家都会提前给儿子说门亲事,既延续了香火,也解决了后顾之忧。
待到王航爷爷第一次上船前,照例摆了酒席娶了媳妇,而后便义无反顾地出了海。
国内□□势波动大,出了港的船很多就再没有回来,王航的爷爷奶奶也不例外——男的在新加坡入赘,女的则生下“遗腹子”独自抚养成人——后者便是王航的父亲。
在黄家长媳的娓娓道来中,华人移民的多年奋斗经历被浓缩成一幅画,充斥于许衡的脑海里,历历在目。其中有人间聚散的悲欢,也有白手起家的艰辛,更有时光荏苒不复曾经的唏嘘感慨。
如果不是大家都穿着现代服装,她肯定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半个世纪前:面容慈祥的老人,大方得体的伉俪,儿孙满堂的热闹。这恐怕也是第一代华人移民梦想的最终实现吧。
只是不晓得,那个在老家苦守空房,带着独子艰难求生的原配,知道自己的丈夫异乡另娶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不敢讲给大奶奶听的,她直到去世都以为爷爷出了海难。如果不是大伯后来也跑船,又恰好有机会来新加坡,我们一家人恐怕早就失散了。”
美妇口中的“大伯”,想必就是王航的父亲,大洋集团的董事长王允中无疑。
王航最后一个从船上下来,走到舷梯上便看见许衡在同张建新争执。
“不行,张大哥,这钱我不能拿。”她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船员兄弟们拿命换回来的,我只是坐在一边看而已,什么力都没出。”
张建新表示不以为然:“你参加演习了,是船上的一份子,船长说这钱有你的份,就有你的份。”
“那我找他说去。”
许衡习惯性地一跺脚,扭头却差点撞到王航身上,男人声音低沉道:“找我说什么?”
他换了衣服,淡蓝色的衬衫长裤,休闲中透着几分正式,显出十足的斯文气——许衡当场便看愣了。
张建新冲王航打了个手势,忙不迭地逃离现场。
空荡荡的船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若非船壳里传出的敲打声,静得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许衡往后退了半步,不敢看他,声音微弱:“我不要钱。”
王航冷哼:“嫌少?”
她猛抬起头,一双杏眼瞪得溜圆,似声讨似控诉,拒绝为自己辩护。
王航垂眸与之对视,眼神清亮透明,嘴角有丝淡淡的笑意,不作言语。
许衡感觉自己的血槽瞬间就空了,磕磕巴巴道:“反正这钱我是不会要的。”
王航笑开了,大步走到前面去。
船员们早散光了,车间里只剩下印巴工人爬上爬下,大声说着他们听不懂的英语。
许衡环顾四周,终于还是转身追着王航问:“去哪儿啊?”
他斜睨了她一眼:“吃饭。”
许衡抬手看表,正是午饭时间。
王航头也不回:“这里制度很严的,吐痰吐口香糖都要挨鞭子,你可别跟丢了。”
全身的血流又开始往头上涌,许衡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像个害怕迷路的孩子。
王航腿长,走起路来很快。他明明知道身后有人,却没有放慢迈步的频率,似乎根本不担心对方是否跟得上。
许衡赌着一口气,坚决不像上次在甲板上那样,宁可小跑着被遛,也没有开口让他慢下来的意思。
两人就这样一个走、一个追,很快便出了港口区。
九月的新加坡依然天气闷热,尽管城市里的绿化率很高,许衡还是被热出了一身的汗。
好在王航带着她走了没多远,便进入一条蜿蜒小巷,曲曲折折直通山顶,沿街有很多旧式的骑楼。
许衡替客户办理过移民手续,知道新加坡的房价有多高。这种房子被称为“店屋”,顾名思义便是前店后屋的意思。
尽管从正面看起来,它们大都四五米见宽,可入内之后则别有洞天:一家店屋的深度至少是宽度的三四倍,直通后巷。屋内分割为楼梯、房间、走廊、厨房、厕所,中部还会留下天井。天井中养几盆花草,配一张茶几,很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当年华人下南洋,辛苦赚钱之后的第一件事都是买地盖房。能有这样一间祖屋,不仅意味着安身立命的开始,更是家族事业的起点。
许衡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四周的房屋,脚步也不由得放缓了——这些“店屋”早已不是商业街,明显是属于大家族的住宅区——独门独栋带小院,住在里面的人起码要千万身家起跳。
不远处,王航在一所挂着“黄宅”匾额的宅院前站定,回身冲她点了点头。
“到了。”
许衡气喘吁吁,既犹豫又疑惑地问:“到哪儿了?”
他不着痕迹地勾起唇角,理所当然道:“吃饭的地方。”
随即抬手按响了门铃。
一个扎着羊角辫,肤色略黑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从屋子里出来,看到栅栏外的王航时,明显眼睛一亮:“二叔!”
她的口音很怪,听起来有些刻意的咬文嚼字。许衡还没猜出这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的身份,便见她回头朝屋里招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小欢、小振,二叔来了!”
一连串的人称听得许衡头皮发麻,却见王航伸手便将小姑娘托过头顶,一边转圈一边抛举,将她逗得咯咯乱笑。
严肃惯了的王船长显然也很高兴,与屋里涌出来的众人一一打过招呼,再将许衡推至他们面前介绍道:“许律师,这次跟船出海考察的。我带她过来蹭顿饭。”
看上去与父母同辈的一对老夫妻;相貌与王航相似,身材却更加壮硕的中年男子及其夫人;气质温润的学者夫妻;两男一女三个孩子——这样热闹的一大家子凑在屋里,似乎就是等着他们一起吃饭。
许衡被眼前的阵势吓到了。
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叫乐乐,和双胞胎弟弟小欢同是这家长子所出。年龄最小的小振只有十岁,是那对学者夫妇的独生子。
王航管老夫妻叫叔叔婶婶,管中年夫妻叫哥嫂,管小振的父母叫姐姐姐夫。若是不考虑他与众人口音的差异,仅凭五官和肤色辨认,确实看着就是一家人。
许衡在沙发上坐着,任由三个小家伙围住,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auntie,你也是从中国来的吗?”性格开朗的乐乐首先发问。
还没等她点头,小欢立刻打断道:“这还用问吗?她长得这么白。”
“黄欢,你很烦耶,我又没有问你。”
“黄乐,你很烦耶,”当弟弟的模仿姐姐口气道,“问问题都不动脑子的吗?”
许衡怕两个小家伙吵起来,连忙插嘴:“我是从中国来的,坐你们二叔开的船。”
“哇……”还没有褪去婴儿肥的小振满脸向往:“是那种特别大特别大的船吗?我们家也有哦,妈妈说长大了就让我开。”
“做梦!”黄欢正是嫌死狗的年纪,凡事半懂不懂地都要插句嘴,“你这个矮冬瓜,连舵柄都摸不到,怎么可能让你开船!”
“黄乐,再这样欺负小振,我就去告诉妈妈!”扎着羊角辫的黄乐叉腰站起,满脸小大人的模样。
保养得宜的中年美妇弯下腰,摸了摸一双儿女的头:“谁又做坏事了?”
三个小家伙笑闹着一哄而散,很快便不见了踪影。
许衡早已起身,却不知该如何称呼对方,只好随着王航叫了声“大嫂”。
客厅的另一边,黄家人正陪着有说有笑,王船长俨然忘了自己带来的人,根本没打算过来解围。
美妇的目光在许衡身上逡巡几次,眉眼里都含着笑意:“孩子们不懂事,如有冒犯,请许小姐不要介意。”
这种不正式却又明显讲究的大户人家做派,纵是许衡当了律师多年,也未曾有过体验。海外华人没有经历文化浩劫,很多传统保留得很完整,比起国内的那些暴发户来说,更是有礼有节不失分寸。
站在这样的人面前,她简直不知道手脚该往哪里摆。
“随意吧,随意。”美妇看出她的拘谨,也没有等着回话,而是身形款款地坐在了沙发的另一端,“许小姐哪里人?”
对方的声音很柔和,遣词造句也非常温婉,聊起天来一点也没有压力,反倒能让初次见面的人感觉到舒适惬意。
正因如此,许衡在不知不觉中便将自己的生辰籍贯、知识背景、工作经历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相应的,也知道了这家人与王航的关系:
早年间,南洋跑船是条谋生的好出路。
那时候的航海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风险更是大得难以想象。为了防止船员们一去不复还,大部分人家都会提前给儿子说门亲事,既延续了香火,也解决了后顾之忧。
待到王航爷爷第一次上船前,照例摆了酒席娶了媳妇,而后便义无反顾地出了海。
国内□□势波动大,出了港的船很多就再没有回来,王航的爷爷奶奶也不例外——男的在新加坡入赘,女的则生下“遗腹子”独自抚养成人——后者便是王航的父亲。
在黄家长媳的娓娓道来中,华人移民的多年奋斗经历被浓缩成一幅画,充斥于许衡的脑海里,历历在目。其中有人间聚散的悲欢,也有白手起家的艰辛,更有时光荏苒不复曾经的唏嘘感慨。
如果不是大家都穿着现代服装,她肯定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半个世纪前:面容慈祥的老人,大方得体的伉俪,儿孙满堂的热闹。这恐怕也是第一代华人移民梦想的最终实现吧。
只是不晓得,那个在老家苦守空房,带着独子艰难求生的原配,知道自己的丈夫异乡另娶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不敢讲给大奶奶听的,她直到去世都以为爷爷出了海难。如果不是大伯后来也跑船,又恰好有机会来新加坡,我们一家人恐怕早就失散了。”
美妇口中的“大伯”,想必就是王航的父亲,大洋集团的董事长王允中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