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茫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三四月里沈夫人和蒋姨妈放出了要给沈妱招婿的消息,便陆续有人问及,沈妱出游在外的这段日子里,已经有好几个人跟沈夫人提起过此事了。
虽说招婿之事尴尬,但沈平在这庐陵小有名气,沈妱又有张极漂亮的脸蛋,想进沈家的人还是不少。
沈夫人没法否认,只好笑着道:“确有此事,我们夫妇膝下无子,只能指望叫阿妱继承家业,叫殿下见笑了。”
“那此事可有进展?”
……
沈夫人没想到端王殿下这尊大佛居然还有精力关心沈妱的婚事,只得道:“倒是有合适的,只是还未有定论。”
“沈姑娘聪慧伶俐,对藏书之事很有修为,是寻常女子难以企及的。”徐琰竟然开口夸赞沈妱,又道:“恕我冒昧,如今编纂《四库大典》,乃是难得的良机,沈先生也有意叫沈姑娘趁此机会多学习领悟,其实……这事也不必着急。”
沈妱大感意外,毫不掩饰的看向徐琰,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个意思。
徐琰正好也向她看过来,两人目光相对时,徐琰蓦然有些心虚。
他也是说完那句话后才反应过来越矩之处,毕竟是人家姑娘的婚事,你一个无亲无故的男子,瞎掺和什么呢?
可是心里分明有道声音在叫嚣——不能叫她嫁给别人!
好在徐琰也不是扭捏纠结之人,刚才那番话说了就是说了,不管沈家母女如何理解,反正他自己知道,眼前这个小姑娘,已然走进了他的心里。
那么,她最好是不要嫁给别人。
徐琰喝了口茶,续道:“夫人莫怪我僭越,我也是觉得沈姑娘在藏书、刻书上的学识和见解比寻常男子还要突出。她应当有更加广阔的天地,若是困于内宅,倒是可惜了。”
未及沈夫人答话,沈妱已经在心里大吼了一声“知己啊!”
她脸上登时现出喜悦之色,悄悄的给徐琰竖了个大拇指。
沈夫人倒是镇定,闻言一笑,欠身道:“多谢王爷关怀。阿妱这回能趁着《四库大典》多长见识,确实是她的幸运,王爷能这样开明,民妇实在感激不尽。”却是对沈妱的婚事不置一词。
徐琰当然也不会再多说了,再说几句话,便起身告辞。
离开时见沈妱满面笑意,不住的冲他笑,徐琰竟觉今日的阳光格外灿烂。
这头沈夫人送走了徐琰,回身时便对沈妱冷了脸,吩咐道:“跟我过来!”
沈妱不明所以,惴惴的跟着她进了内院,沈夫人屏退众人,在椅上端坐了,问道:“这位端王爷,到底是怎么回事?平白无故的他怎么还有心思关心你的婚事?”
“我也不知道啊。”沈妱被问得一愣,低头回答,“在嘉义的时候我扭伤了脚,父亲怕我耽搁下去会更难熬,正好端王殿下要回庐陵,便托他照顾我回来,仅此而已。至于他刚才说的话,先前他来书肆里,知道我在刻书上的天赋,途中咱们去拜访藏书名家,他也知道我在藏书上的见识,起了爱才之心,也不奇怪吧?”
“起爱才之心确实不奇怪,可怎么又关心起了招婿的事情呢?”沈夫人皱眉,倒不是质问沈妱的语气了,像是在自问。
沈妱哪里敢提两人同游合欢花丛、同游湄水还深夜谈天的事情,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端王殿下贵为亲王,自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想必也是希望我能历练有成,能为藏书之业贡献点力量。娘,说起来啊,这两年正是关键的时候呢,你瞧爹爹天天带我拜访藏书家,有好些东西要学,那什么招婿的事情……真的不必急在一时的。”
“我还不是为你着想!”沈夫人轻点她的额头,“这些天那个霍宗渊又来闹,你不知道我这心里……”
“娘亲放心,霍宗渊早就被端王殿下赶跑了,他以后肯定是不敢再来了!”沈妱宽慰。
可沈夫人眉间的愁绪却更深了。
平白无故的,端王为什么要帮着沈家赶跑霍宗渊呢?仅仅为了沈平为征书之事尽心竭力的原因?
沈夫人并不傻,才不相信端王会这般看重这个平淡无奇的白衣秀士。
女儿有多娇美,沈夫人最是清楚,本就生了出众的容貌,在外历练几年后又平添爽利气度,认真说起来,沈妱虽不似大家闺秀那般稳重贤良,但某些方面,蒋蓁和秦家的姑娘都未必及得上她。
都说父子兄弟,在喜爱偏好上总有相似之处。当年徐琰的兄长曾那样痴迷……
沈夫人用手按着眉心,年轻时久远的往事掠过心头,只觉凌乱无比。
徐琰征战沙场,尊贵无双,年已二十却未娶亲,他会喜欢怎样的女子?
喜欢阿妱吗?
沈夫人细细回思,分明感觉沈妱和徐琰之间有某种无声的默契。
她早就听说过徐琰冷厉嗜杀之名,也能看出他冷硬刚厉的气质,这样一个久居高位、对寻常小事不屑一顾的人,竟然会护送女儿回庐陵、帮她解除烦忧,刚才沈妱暗中竖起拇指时,他唇边的笑竟是那样柔和,如同猛虎乍现的温柔。
沈夫人心中陡然一跳,猛虎乍现的温柔,她当然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如果徐琰仅仅是徐琰,那么将沈妱托付给他,自然是皆大欢喜。
可他并不仅仅是徐琰,他是当朝皇帝的亲弟弟,是沙场征战杀伐、在权势圈里打滚的人,他的分量,在魏王和太子的角逐中举足轻重。
且不论沈妱嫁给他后要面临怎样复杂的局面,单凭当年那牵扯不清的旧事,如果让宫中那位看到她的容貌、知晓她的身世,又该有多少麻烦!
沈夫人忍不住就叹了口气。
沈妱颇为不解,问道:“母亲你叹什么气呢?”
“阿妱。”沈夫人握住沈妱的手,语重心长,“不是娘亲多嘴,这位端王殿下,咱们委实不该过于亲近。他是当朝亲王,这回来庐陵肯定不止是为了征书,若是跟他走得近了,对咱们沈家有害无益。”
沈妱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当年沈平拒不入仕,不就是为求清净吗?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沈夫人想要远离徐琰这个复杂的人物,也无可厚非。
可沈妱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徐琰帮着照拂郑训、帮着教训薛家父女,这一路上尽心照顾她,以冷厉的手腕解决了霍宗渊这个大麻烦……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可曾考虑过利益得失吗?
“娘,端王殿下帮了咱们很多……”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沈夫人打断她,“趋利避害确实令人不齿,可是端王太特殊了,牵扯着秦雄和你的姨父,牵扯着魏王和太子,还有京城那一滩浑水,咱们不能不敬而远之。”
她的神色那般严肃,叫沈妱心里空落落的没有底,勉强扯出一丝笑容,“没有那么严重吧?咱们也只是在征书的事上有些来往而已,至于京城那些人物……”
“阿妱!”沈夫人肃容,是沈妱从未见过的迫切和担忧,“你听娘说,端王殿下的盛情咱们确实要感激,要记在心里。但是,这里头还牵扯着许多目下还不能告诉你的东西,你只要记得娘说的话,尽量离端王殿下远一些,尤其是……你的婚事,更不该让他搅进来。”
沈妱有些茫然失措。
她不明白母亲为何如此迫切担忧,但她也清楚的意识到,母亲甚少用这样的态度说话,既然说了,那必然是有极重要的事情。
“女儿记住了。”犹豫半天后,她点头答应。
回到玲珑山馆的沈妱有些心不在焉,一会儿琢磨着端王的行为,一会儿又琢磨母亲的话语,却只觉得眼前一团乱麻,怎么都理不清楚。
母亲叫她远离端王,不止是为避开秦雄和姨父的纠葛,更是为了避开京城那一滩浑水吧?可那么遥远的事情,跟沈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蓦然又想起这些年母亲的古怪来。
沈夫人温婉善良,处事波澜不惊,虽然这几年唠叨了些,却也当得起温婉贤淑、端庄大方八个字,不负她出身官家的风范,她所做的事情也都是合情合理的,唯有一件事情叫沈妱始终不解——
从沈妱记事开始到如今,整整十来年的时间,除了外祖父和外祖母拜寿时母亲曾去过京城外,其他时间里,母亲从不回京城探望双亲。
她不可能不挂念双亲,从她不间断的书信、她跟蒋姨妈关于外祖家的谈话中能看出来,她其实很挂念两位老人。
可她为何就不愿意回京探望呢?
以父亲沈平的性子,但凡母亲有此心愿,必然会全力去满足,可母亲从未提过,甚至沈妱有时候吵嚷着想去看外祖父、外祖母和舅舅,都被她以各种理由搪塞了过去。
不是不愿意回外祖家,难道是她不能回京城吗?可是为什么呢?
沈妱的外祖父虽曾入阁,如今却早已退位让贤,两位舅舅一个是工部尚书,一个是鸿胪寺少卿,并不是什么身份特别敏感的人物。他们跟母亲虽非同母所生,感情据说也挺融洽,应当也不是母亲不愿回京城的理由。
那么,这么多年母亲始终隐瞒着不肯说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沈妱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三四月里沈夫人和蒋姨妈放出了要给沈妱招婿的消息,便陆续有人问及,沈妱出游在外的这段日子里,已经有好几个人跟沈夫人提起过此事了。
虽说招婿之事尴尬,但沈平在这庐陵小有名气,沈妱又有张极漂亮的脸蛋,想进沈家的人还是不少。
沈夫人没法否认,只好笑着道:“确有此事,我们夫妇膝下无子,只能指望叫阿妱继承家业,叫殿下见笑了。”
“那此事可有进展?”
……
沈夫人没想到端王殿下这尊大佛居然还有精力关心沈妱的婚事,只得道:“倒是有合适的,只是还未有定论。”
“沈姑娘聪慧伶俐,对藏书之事很有修为,是寻常女子难以企及的。”徐琰竟然开口夸赞沈妱,又道:“恕我冒昧,如今编纂《四库大典》,乃是难得的良机,沈先生也有意叫沈姑娘趁此机会多学习领悟,其实……这事也不必着急。”
沈妱大感意外,毫不掩饰的看向徐琰,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个意思。
徐琰正好也向她看过来,两人目光相对时,徐琰蓦然有些心虚。
他也是说完那句话后才反应过来越矩之处,毕竟是人家姑娘的婚事,你一个无亲无故的男子,瞎掺和什么呢?
可是心里分明有道声音在叫嚣——不能叫她嫁给别人!
好在徐琰也不是扭捏纠结之人,刚才那番话说了就是说了,不管沈家母女如何理解,反正他自己知道,眼前这个小姑娘,已然走进了他的心里。
那么,她最好是不要嫁给别人。
徐琰喝了口茶,续道:“夫人莫怪我僭越,我也是觉得沈姑娘在藏书、刻书上的学识和见解比寻常男子还要突出。她应当有更加广阔的天地,若是困于内宅,倒是可惜了。”
未及沈夫人答话,沈妱已经在心里大吼了一声“知己啊!”
她脸上登时现出喜悦之色,悄悄的给徐琰竖了个大拇指。
沈夫人倒是镇定,闻言一笑,欠身道:“多谢王爷关怀。阿妱这回能趁着《四库大典》多长见识,确实是她的幸运,王爷能这样开明,民妇实在感激不尽。”却是对沈妱的婚事不置一词。
徐琰当然也不会再多说了,再说几句话,便起身告辞。
离开时见沈妱满面笑意,不住的冲他笑,徐琰竟觉今日的阳光格外灿烂。
这头沈夫人送走了徐琰,回身时便对沈妱冷了脸,吩咐道:“跟我过来!”
沈妱不明所以,惴惴的跟着她进了内院,沈夫人屏退众人,在椅上端坐了,问道:“这位端王爷,到底是怎么回事?平白无故的他怎么还有心思关心你的婚事?”
“我也不知道啊。”沈妱被问得一愣,低头回答,“在嘉义的时候我扭伤了脚,父亲怕我耽搁下去会更难熬,正好端王殿下要回庐陵,便托他照顾我回来,仅此而已。至于他刚才说的话,先前他来书肆里,知道我在刻书上的天赋,途中咱们去拜访藏书名家,他也知道我在藏书上的见识,起了爱才之心,也不奇怪吧?”
“起爱才之心确实不奇怪,可怎么又关心起了招婿的事情呢?”沈夫人皱眉,倒不是质问沈妱的语气了,像是在自问。
沈妱哪里敢提两人同游合欢花丛、同游湄水还深夜谈天的事情,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端王殿下贵为亲王,自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想必也是希望我能历练有成,能为藏书之业贡献点力量。娘,说起来啊,这两年正是关键的时候呢,你瞧爹爹天天带我拜访藏书家,有好些东西要学,那什么招婿的事情……真的不必急在一时的。”
“我还不是为你着想!”沈夫人轻点她的额头,“这些天那个霍宗渊又来闹,你不知道我这心里……”
“娘亲放心,霍宗渊早就被端王殿下赶跑了,他以后肯定是不敢再来了!”沈妱宽慰。
可沈夫人眉间的愁绪却更深了。
平白无故的,端王为什么要帮着沈家赶跑霍宗渊呢?仅仅为了沈平为征书之事尽心竭力的原因?
沈夫人并不傻,才不相信端王会这般看重这个平淡无奇的白衣秀士。
女儿有多娇美,沈夫人最是清楚,本就生了出众的容貌,在外历练几年后又平添爽利气度,认真说起来,沈妱虽不似大家闺秀那般稳重贤良,但某些方面,蒋蓁和秦家的姑娘都未必及得上她。
都说父子兄弟,在喜爱偏好上总有相似之处。当年徐琰的兄长曾那样痴迷……
沈夫人用手按着眉心,年轻时久远的往事掠过心头,只觉凌乱无比。
徐琰征战沙场,尊贵无双,年已二十却未娶亲,他会喜欢怎样的女子?
喜欢阿妱吗?
沈夫人细细回思,分明感觉沈妱和徐琰之间有某种无声的默契。
她早就听说过徐琰冷厉嗜杀之名,也能看出他冷硬刚厉的气质,这样一个久居高位、对寻常小事不屑一顾的人,竟然会护送女儿回庐陵、帮她解除烦忧,刚才沈妱暗中竖起拇指时,他唇边的笑竟是那样柔和,如同猛虎乍现的温柔。
沈夫人心中陡然一跳,猛虎乍现的温柔,她当然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如果徐琰仅仅是徐琰,那么将沈妱托付给他,自然是皆大欢喜。
可他并不仅仅是徐琰,他是当朝皇帝的亲弟弟,是沙场征战杀伐、在权势圈里打滚的人,他的分量,在魏王和太子的角逐中举足轻重。
且不论沈妱嫁给他后要面临怎样复杂的局面,单凭当年那牵扯不清的旧事,如果让宫中那位看到她的容貌、知晓她的身世,又该有多少麻烦!
沈夫人忍不住就叹了口气。
沈妱颇为不解,问道:“母亲你叹什么气呢?”
“阿妱。”沈夫人握住沈妱的手,语重心长,“不是娘亲多嘴,这位端王殿下,咱们委实不该过于亲近。他是当朝亲王,这回来庐陵肯定不止是为了征书,若是跟他走得近了,对咱们沈家有害无益。”
沈妱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当年沈平拒不入仕,不就是为求清净吗?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沈夫人想要远离徐琰这个复杂的人物,也无可厚非。
可沈妱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徐琰帮着照拂郑训、帮着教训薛家父女,这一路上尽心照顾她,以冷厉的手腕解决了霍宗渊这个大麻烦……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可曾考虑过利益得失吗?
“娘,端王殿下帮了咱们很多……”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沈夫人打断她,“趋利避害确实令人不齿,可是端王太特殊了,牵扯着秦雄和你的姨父,牵扯着魏王和太子,还有京城那一滩浑水,咱们不能不敬而远之。”
她的神色那般严肃,叫沈妱心里空落落的没有底,勉强扯出一丝笑容,“没有那么严重吧?咱们也只是在征书的事上有些来往而已,至于京城那些人物……”
“阿妱!”沈夫人肃容,是沈妱从未见过的迫切和担忧,“你听娘说,端王殿下的盛情咱们确实要感激,要记在心里。但是,这里头还牵扯着许多目下还不能告诉你的东西,你只要记得娘说的话,尽量离端王殿下远一些,尤其是……你的婚事,更不该让他搅进来。”
沈妱有些茫然失措。
她不明白母亲为何如此迫切担忧,但她也清楚的意识到,母亲甚少用这样的态度说话,既然说了,那必然是有极重要的事情。
“女儿记住了。”犹豫半天后,她点头答应。
回到玲珑山馆的沈妱有些心不在焉,一会儿琢磨着端王的行为,一会儿又琢磨母亲的话语,却只觉得眼前一团乱麻,怎么都理不清楚。
母亲叫她远离端王,不止是为避开秦雄和姨父的纠葛,更是为了避开京城那一滩浑水吧?可那么遥远的事情,跟沈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蓦然又想起这些年母亲的古怪来。
沈夫人温婉善良,处事波澜不惊,虽然这几年唠叨了些,却也当得起温婉贤淑、端庄大方八个字,不负她出身官家的风范,她所做的事情也都是合情合理的,唯有一件事情叫沈妱始终不解——
从沈妱记事开始到如今,整整十来年的时间,除了外祖父和外祖母拜寿时母亲曾去过京城外,其他时间里,母亲从不回京城探望双亲。
她不可能不挂念双亲,从她不间断的书信、她跟蒋姨妈关于外祖家的谈话中能看出来,她其实很挂念两位老人。
可她为何就不愿意回京探望呢?
以父亲沈平的性子,但凡母亲有此心愿,必然会全力去满足,可母亲从未提过,甚至沈妱有时候吵嚷着想去看外祖父、外祖母和舅舅,都被她以各种理由搪塞了过去。
不是不愿意回外祖家,难道是她不能回京城吗?可是为什么呢?
沈妱的外祖父虽曾入阁,如今却早已退位让贤,两位舅舅一个是工部尚书,一个是鸿胪寺少卿,并不是什么身份特别敏感的人物。他们跟母亲虽非同母所生,感情据说也挺融洽,应当也不是母亲不愿回京城的理由。
那么,这么多年母亲始终隐瞒着不肯说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沈妱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