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章 稼穑辛劳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割麦子的东西,你全都准备好了?看你坐得那个稳当!”
隔着窗户,叶氏操控着外头的一切。
“场院轧好了?就没再去看看?你还真能依赖你丈人。”叶氏说话带劲,但绝对没有不满的成分在内。
老三回答得干脆利索:“看了!爹不用我。”
任何时候,只要搬出丈人来,妻子就使不出劲儿来。这么多年下来,老三还是蛮有体会和收获的。
说起来,他那个丈人倒像是亲爹。凡是地里头的事儿,都能替他打算到。这些年来下来,不说别的,就说夏秋两季必不可少的场院吧,基本上都是叶老太爷负责整治的。
赶在收获之前,老太爷就开始着手做各种准备了。先从河里推回最细的沙,从炕洞里掏出草木灰,把场院里的杂草、石块一一清除干净。然后,趁着某个雨后的清晨,赤着脚、弯着腰走在湿凉的场院上,肩上拉着沉重的碌碡,一圈一圈、一遍一遍地轧场院。
直到轧的地面光滑如镜、亮可鉴人。即使是用石头去砸,都出不来一个坑窝。
这样的场院才好用,粮食粒才不会嵌进土里去。
然后,就是各种能用的到的农具:扫帚、木锨、木叉、联枷、笊扑、刮板……
不管老三准备好还是没准备好,老太爷必定要逐一提醒一番。
那架势,就跟叮嘱没记性的小孩子一样。
为这事儿,叶氏没少骂过丈夫。三番两次后,老三的“没心没肺”就算是流传开了。
现在,听到丈夫又冒出那种吊儿郎当不庄重的态度来了,叶氏禁不住就生气了:“你丈人头顶大太阳替你拉犁扛活,你在这儿好吃好喝,叫你去看看怎么样了,你那屁股是钉在板凳上了?”
老三拧着脖子信誓旦旦:“才看了,你不信,去问我丈人。”
顿了一下,抗辩道:“你以为都跟你似的,俩时辰走不上一里路?”
叶氏听他这么说,稍稍放下心来:“反正,你要是敢给我掉一穗麦子试试。”
老三马上接口道:“你就打破我的狗头。”
香蒲“噗”地喷出了口中的热茶,手指着丈夫,连连摇头。
孩子们也都笑了。
笑声把笼罩在家里数日的阴云,驱赶得无影无踪。
次日天还没亮,老三就夹着两把镰刀出门了。
北岭上的麦子早熟,待到割倒了,紧跟着就是一等地里的。接下来的十多天,将会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临出门,叶氏叫住他,塞过去一把煮鸡蛋。
因为在凉水里浸过,那温度刚好不烫手。
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儿,老三有些受宠若惊,一时间,竟不敢伸手去接:“我才吃了饭,不饿。给孩子们吃。”
叶氏眉头一拧,沉下脸来,硬是摁到他怀里:“等你学会替他们操心,我们娘们儿早饿死了。”
妻子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老三笑歪了嘴,屁股溜轻地去了。
这边,叶氏和香蒲弄孩子们吃完饭,归拢了一下家里,也开始往地里头赶。大人垮大篓,孩子背小篓。为防暑,叶氏还捎上了手巾、蒲扇。把家里所有的草帽都拿了出来,一个孩子一顶,虽然都旧得缺了边、破了洞,但是终究必顶着太阳晒要好些。
在街上碰到二舅他们。
若萧和若萌欢呼着围着二舅叽叽喳喳。
叶氏郑重其事地告诉老太爷:“爹,等空了,帮我看辆车子。”
二舅的眼睛一下子就爆亮了:“大姐,你们要添置家什了?”
叶氏挑眉道:“有那东西到底便宜些。咱们两家的粮食,她爹三两趟就推回来了,剩下那时间,干什么不好!”
二舅的眼珠子骨碌碌转悠了两圈,靠近了,低声道:“姐,你攒下私房了?”
香蒲轻哼了一声,有意无意地朝身后钟家的方向瞟了一眼:“省下了五两银子,别说买一个车子,就是三个四个也没问题。”
二舅笑开了花。看看自家大姐,虽还是那副轻易难得一笑的表情,可是眉宇间亮堂得很不同于往日。
一年五两,对于大姐家来说,不算小数目。不用充公,这五两银子拿来置办家什,得添多少东西?
有了独轮车,姐夫干活儿就如虎添翼,可不是能省很多时间、节省很多气力?
早些年,肩挑背驮那么辛苦,也不见自己的爹娘兄弟过来帮把手,或者借个大牲口使使。
一家人?不想不觉得,越想越生气。一家子,何必做的那么明显、那么绝情!是不是早就打谱不认这门穷亲戚了?
“那个,果子。”叶氏拉住二舅,叫他名字,“你跟爹还有大哥今天晌午不用煮饭,我这边多备一份。到时候让孩子送到地里去。热水我也给你们备下。”
二舅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走出老远了,还在跟叶氏吆喝:“你跟姐夫说,别着急。我们的地少,老早就收完了。一旦收完,马上过去帮他。叫他放心,有爹在,不会耽误事儿的。”
“知道了。”叶氏也大声地予以了回答。
烈日炎炎,群情激荡。
又是一个丰收季。
就在这热闹的人欢马嘶声中,一辆油壁马车悄然驶出钟家的大门,沿着官道,径直往北。
北岭上。
叶氏居高临下,目送那辆马车走远,满面鄙夷。
香蒲抱着一捆刚扎好得麦子经过这边,好奇地跟着望去。
“谁?”
叶氏冷笑道:“贵人。”
香蒲立马就明白过来了,嗤笑道:“姐姐你还真会长他人志气,一个连祖宗都不要了的奴婢,也配称‘贵人’?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若萤漠然地抬起头,只看到了一个小黑点、一团黄色的尘雾,掩盖了一个少女的美好年华。
钟若芝,这下你如愿以偿了吧?前方的路,但愿你走得顺风顺水。
割麦、捆麦、拾穗,颗粒归仓。
车载、人背、肩扛,一直要把收下来的麦子运到自家的场院里。全部运来后,将麦捆解开,麦穗朝向一个方向,开始热火朝天的打麦。
宋时范成大有一首诗,写的就是麦收时节的情景: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打麦完毕,将麦秸用木叉或钢叉叉起来,抖净上面的麦粒,集中挑到场院头上。
铺陈在场中的麦粒会进行多次的清理。首先是用笊扑将混杂在其中的麦秸搂出来。数次过后,就要进行充分的晾晒。
用木锨将沉甸甸的麦堆朝四面推开,推成薄薄的一层,再用笊扑或赤脚犁匀,务必让每一颗小麦都能得到曝晒的机会。
晾晒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犁一次。
刚打下来的小麦软软的,抓一把放在口中反复地咀嚼,将糙皮吐掉,最后剩下的筋道十足的一团,那就是面筋,是粘知了的最佳利器。
趁着晾晒麦子的空当儿,农夫和农妇们需要将已经晒干的麦秸归拢起来,垛成草垛以供日常烧火煮饭之用。
草垛一般都会堆在离家较近的地方,以便随时取用。
三房的草垛基本都固定在自家菜园的南头。
运麦秸也是个不小的工程,一个往返也要走上一两里路,三趟四趟是干不完这活儿。
老三早就预备下了大捆的麻绳,一次捆个百八十斤麦秸不成问题。捆好的麦秸比他高、比他大,背在身上,要不是走动起来,根本不知道下面还有个人。
这个时候,连叶氏都于心不忍了,一个劲儿喊他“少装点儿”。可是老三总是会说“没事儿,背得动,我有数”。
孩子们则一旁看着,对父亲充满了崇拜。懂事一点的,像若苏和若萌,就会替父亲感到心痛。
也只能心痛,这些事,她们两个小脚的女孩子根本帮不上忙。
倒是若萤,捆了一大一小两个草包,大的甩到自己背上,小的挂到若萧肩上。
香蒲一看着了急:“萧哥儿还小,哪能干这活儿啊!”
叶氏伸手拦住她,沉声道:“别管,让他试试那个滋味儿没什么不好。”
香蒲愣怔了一下,仔细瞅瞅叶氏的表情,心里直犯嘀咕:这是要锻炼萧哥儿呢,还是在默许二姑娘的举动?
似乎从上次娘儿俩说过一次话之后,姐姐对二姑娘的态度,明显就不同了。不敢说惟命是从吧,至少也是偏听偏信。
娘儿俩应该是说了什么秘密吧?
不过呢,香蒲懒得操心。她就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自从二姑娘跟太太说过话,太太的心情立马就好了,再也不纠结被钟家除名那件事儿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家里头的生活,似乎比往常好了些呢。
不说别的,以前家里的鸡蛋,几乎都是给萧哥儿吃的。除非是过节,才会每个人分两个。
可最近,家里吃鸡蛋的次数明显地多了,煎鸡蛋、煮鸡蛋还是有些奢侈,但是蛋花汤却已经吃得不稀罕了。
要是就因为多了五两银子,依着香蒲对自家主母的了解,她相信叶氏绝对不会这么铺张浪费,也不会做的这么扎眼:刚走出钟家就吃香喝辣的了,这不是拐着弯儿骂钟老太爷苛刻么!给钟家作了那么多年的媳妇儿,竟是连顿像样的饭都没吃过!
伙食改善了不说,还要买车。接下来还要添什么?
香蒲抹抹脑门儿上的汗水,决定把这些伤脑筋的事情留给当家人去想。
管那么多呢,只要爷和姐姐能让这个家好起来,她就只管闷声不吭气地跟着享福就行了。
运完了麦秸,接着就该堆草垛了。
为防止冬天的大风掀翻草垛,还会事先准备些木头树枝,在顶端加固。
堆草垛听着简单,实则也是个技术活儿。
首先,要先定好重心。在此基础上,一层层码上去,保证下面大、上头小,形成一个锥形。
真正垛得好的草垛,即使后期只从一个位置抽草、掏出来恁大一个洞,草垛都不会垮。
叶氏并没有因为那二十两银子就转了性子,忽视掉丈夫那天生的轻佻浮夸的毛病。
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教训丈夫的声音。不是嫌麦子没摊均匀,一边晒焦了一边能攥出水来,就是嫌他把草秸扬得满天飞。要么就是嫌他不长眼睛,风向都不看就乱扬麦糠,结果糊人一头一脸。
毛焦火辣的天,繁重的劳作,再加上她爆栗般的发作,这样的夏天还真是叫人印象深刻。
“割麦子的东西,你全都准备好了?看你坐得那个稳当!”
隔着窗户,叶氏操控着外头的一切。
“场院轧好了?就没再去看看?你还真能依赖你丈人。”叶氏说话带劲,但绝对没有不满的成分在内。
老三回答得干脆利索:“看了!爹不用我。”
任何时候,只要搬出丈人来,妻子就使不出劲儿来。这么多年下来,老三还是蛮有体会和收获的。
说起来,他那个丈人倒像是亲爹。凡是地里头的事儿,都能替他打算到。这些年来下来,不说别的,就说夏秋两季必不可少的场院吧,基本上都是叶老太爷负责整治的。
赶在收获之前,老太爷就开始着手做各种准备了。先从河里推回最细的沙,从炕洞里掏出草木灰,把场院里的杂草、石块一一清除干净。然后,趁着某个雨后的清晨,赤着脚、弯着腰走在湿凉的场院上,肩上拉着沉重的碌碡,一圈一圈、一遍一遍地轧场院。
直到轧的地面光滑如镜、亮可鉴人。即使是用石头去砸,都出不来一个坑窝。
这样的场院才好用,粮食粒才不会嵌进土里去。
然后,就是各种能用的到的农具:扫帚、木锨、木叉、联枷、笊扑、刮板……
不管老三准备好还是没准备好,老太爷必定要逐一提醒一番。
那架势,就跟叮嘱没记性的小孩子一样。
为这事儿,叶氏没少骂过丈夫。三番两次后,老三的“没心没肺”就算是流传开了。
现在,听到丈夫又冒出那种吊儿郎当不庄重的态度来了,叶氏禁不住就生气了:“你丈人头顶大太阳替你拉犁扛活,你在这儿好吃好喝,叫你去看看怎么样了,你那屁股是钉在板凳上了?”
老三拧着脖子信誓旦旦:“才看了,你不信,去问我丈人。”
顿了一下,抗辩道:“你以为都跟你似的,俩时辰走不上一里路?”
叶氏听他这么说,稍稍放下心来:“反正,你要是敢给我掉一穗麦子试试。”
老三马上接口道:“你就打破我的狗头。”
香蒲“噗”地喷出了口中的热茶,手指着丈夫,连连摇头。
孩子们也都笑了。
笑声把笼罩在家里数日的阴云,驱赶得无影无踪。
次日天还没亮,老三就夹着两把镰刀出门了。
北岭上的麦子早熟,待到割倒了,紧跟着就是一等地里的。接下来的十多天,将会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临出门,叶氏叫住他,塞过去一把煮鸡蛋。
因为在凉水里浸过,那温度刚好不烫手。
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儿,老三有些受宠若惊,一时间,竟不敢伸手去接:“我才吃了饭,不饿。给孩子们吃。”
叶氏眉头一拧,沉下脸来,硬是摁到他怀里:“等你学会替他们操心,我们娘们儿早饿死了。”
妻子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老三笑歪了嘴,屁股溜轻地去了。
这边,叶氏和香蒲弄孩子们吃完饭,归拢了一下家里,也开始往地里头赶。大人垮大篓,孩子背小篓。为防暑,叶氏还捎上了手巾、蒲扇。把家里所有的草帽都拿了出来,一个孩子一顶,虽然都旧得缺了边、破了洞,但是终究必顶着太阳晒要好些。
在街上碰到二舅他们。
若萧和若萌欢呼着围着二舅叽叽喳喳。
叶氏郑重其事地告诉老太爷:“爹,等空了,帮我看辆车子。”
二舅的眼睛一下子就爆亮了:“大姐,你们要添置家什了?”
叶氏挑眉道:“有那东西到底便宜些。咱们两家的粮食,她爹三两趟就推回来了,剩下那时间,干什么不好!”
二舅的眼珠子骨碌碌转悠了两圈,靠近了,低声道:“姐,你攒下私房了?”
香蒲轻哼了一声,有意无意地朝身后钟家的方向瞟了一眼:“省下了五两银子,别说买一个车子,就是三个四个也没问题。”
二舅笑开了花。看看自家大姐,虽还是那副轻易难得一笑的表情,可是眉宇间亮堂得很不同于往日。
一年五两,对于大姐家来说,不算小数目。不用充公,这五两银子拿来置办家什,得添多少东西?
有了独轮车,姐夫干活儿就如虎添翼,可不是能省很多时间、节省很多气力?
早些年,肩挑背驮那么辛苦,也不见自己的爹娘兄弟过来帮把手,或者借个大牲口使使。
一家人?不想不觉得,越想越生气。一家子,何必做的那么明显、那么绝情!是不是早就打谱不认这门穷亲戚了?
“那个,果子。”叶氏拉住二舅,叫他名字,“你跟爹还有大哥今天晌午不用煮饭,我这边多备一份。到时候让孩子送到地里去。热水我也给你们备下。”
二舅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走出老远了,还在跟叶氏吆喝:“你跟姐夫说,别着急。我们的地少,老早就收完了。一旦收完,马上过去帮他。叫他放心,有爹在,不会耽误事儿的。”
“知道了。”叶氏也大声地予以了回答。
烈日炎炎,群情激荡。
又是一个丰收季。
就在这热闹的人欢马嘶声中,一辆油壁马车悄然驶出钟家的大门,沿着官道,径直往北。
北岭上。
叶氏居高临下,目送那辆马车走远,满面鄙夷。
香蒲抱着一捆刚扎好得麦子经过这边,好奇地跟着望去。
“谁?”
叶氏冷笑道:“贵人。”
香蒲立马就明白过来了,嗤笑道:“姐姐你还真会长他人志气,一个连祖宗都不要了的奴婢,也配称‘贵人’?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若萤漠然地抬起头,只看到了一个小黑点、一团黄色的尘雾,掩盖了一个少女的美好年华。
钟若芝,这下你如愿以偿了吧?前方的路,但愿你走得顺风顺水。
割麦、捆麦、拾穗,颗粒归仓。
车载、人背、肩扛,一直要把收下来的麦子运到自家的场院里。全部运来后,将麦捆解开,麦穗朝向一个方向,开始热火朝天的打麦。
宋时范成大有一首诗,写的就是麦收时节的情景: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打麦完毕,将麦秸用木叉或钢叉叉起来,抖净上面的麦粒,集中挑到场院头上。
铺陈在场中的麦粒会进行多次的清理。首先是用笊扑将混杂在其中的麦秸搂出来。数次过后,就要进行充分的晾晒。
用木锨将沉甸甸的麦堆朝四面推开,推成薄薄的一层,再用笊扑或赤脚犁匀,务必让每一颗小麦都能得到曝晒的机会。
晾晒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犁一次。
刚打下来的小麦软软的,抓一把放在口中反复地咀嚼,将糙皮吐掉,最后剩下的筋道十足的一团,那就是面筋,是粘知了的最佳利器。
趁着晾晒麦子的空当儿,农夫和农妇们需要将已经晒干的麦秸归拢起来,垛成草垛以供日常烧火煮饭之用。
草垛一般都会堆在离家较近的地方,以便随时取用。
三房的草垛基本都固定在自家菜园的南头。
运麦秸也是个不小的工程,一个往返也要走上一两里路,三趟四趟是干不完这活儿。
老三早就预备下了大捆的麻绳,一次捆个百八十斤麦秸不成问题。捆好的麦秸比他高、比他大,背在身上,要不是走动起来,根本不知道下面还有个人。
这个时候,连叶氏都于心不忍了,一个劲儿喊他“少装点儿”。可是老三总是会说“没事儿,背得动,我有数”。
孩子们则一旁看着,对父亲充满了崇拜。懂事一点的,像若苏和若萌,就会替父亲感到心痛。
也只能心痛,这些事,她们两个小脚的女孩子根本帮不上忙。
倒是若萤,捆了一大一小两个草包,大的甩到自己背上,小的挂到若萧肩上。
香蒲一看着了急:“萧哥儿还小,哪能干这活儿啊!”
叶氏伸手拦住她,沉声道:“别管,让他试试那个滋味儿没什么不好。”
香蒲愣怔了一下,仔细瞅瞅叶氏的表情,心里直犯嘀咕:这是要锻炼萧哥儿呢,还是在默许二姑娘的举动?
似乎从上次娘儿俩说过一次话之后,姐姐对二姑娘的态度,明显就不同了。不敢说惟命是从吧,至少也是偏听偏信。
娘儿俩应该是说了什么秘密吧?
不过呢,香蒲懒得操心。她就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自从二姑娘跟太太说过话,太太的心情立马就好了,再也不纠结被钟家除名那件事儿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家里头的生活,似乎比往常好了些呢。
不说别的,以前家里的鸡蛋,几乎都是给萧哥儿吃的。除非是过节,才会每个人分两个。
可最近,家里吃鸡蛋的次数明显地多了,煎鸡蛋、煮鸡蛋还是有些奢侈,但是蛋花汤却已经吃得不稀罕了。
要是就因为多了五两银子,依着香蒲对自家主母的了解,她相信叶氏绝对不会这么铺张浪费,也不会做的这么扎眼:刚走出钟家就吃香喝辣的了,这不是拐着弯儿骂钟老太爷苛刻么!给钟家作了那么多年的媳妇儿,竟是连顿像样的饭都没吃过!
伙食改善了不说,还要买车。接下来还要添什么?
香蒲抹抹脑门儿上的汗水,决定把这些伤脑筋的事情留给当家人去想。
管那么多呢,只要爷和姐姐能让这个家好起来,她就只管闷声不吭气地跟着享福就行了。
运完了麦秸,接着就该堆草垛了。
为防止冬天的大风掀翻草垛,还会事先准备些木头树枝,在顶端加固。
堆草垛听着简单,实则也是个技术活儿。
首先,要先定好重心。在此基础上,一层层码上去,保证下面大、上头小,形成一个锥形。
真正垛得好的草垛,即使后期只从一个位置抽草、掏出来恁大一个洞,草垛都不会垮。
叶氏并没有因为那二十两银子就转了性子,忽视掉丈夫那天生的轻佻浮夸的毛病。
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教训丈夫的声音。不是嫌麦子没摊均匀,一边晒焦了一边能攥出水来,就是嫌他把草秸扬得满天飞。要么就是嫌他不长眼睛,风向都不看就乱扬麦糠,结果糊人一头一脸。
毛焦火辣的天,繁重的劳作,再加上她爆栗般的发作,这样的夏天还真是叫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