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晚唐逆流 > 第15章 大唐的公验还好使吗?

第15章 大唐的公验还好使吗?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向城县位于裴家寨东南六十里,距邓州两百里。是邓州六县之中最北端的一个偏僻小县。从地形上看,向城县正处在伏牛山南麓的一个山间谷地中,地形闭塞,不是交通要道。因此当初朱温听说向城县来人,连见都不想见。可以说,这个地方掌握在谁的手里,对于唐齐两军在邓州的角力来说,根本无足轻重。

    但是,别人不拿你当棵葱,咱得拿自己当头蒜不是。向城县令姚启之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虽然败退的唐军没要他出人出粮支援,一路高歌猛进的黄巢军也没有派一兵一卒来打他,可他还是觉得自己不能在这场战争中作壁上观。早站队,早吃肉。晚站队,汤没有不说,脑袋都有可能搬家。

    姚启之不想脑袋搬家,他选择站在胜利者一边。于是在中和元年二月二十九日这天,也就是大唐邓州城破的翌日,向城县令姚启之改旗易帜,宣布脱离大唐,投降大齐。

    当张寻看到向城县城头义军的旗帜时,着实吓了一跳。自己临行前准备的过所公验还有效吗?还能进得去县城吗?他让裴义帮忙准备的可是大唐的公验啊!

    所谓过所公验,就相当于后世的介绍信、身份证明一类的文书。没有这个东西,唐代的老百姓是不能随便迁移旅行的,任何一座县城都不会放你进入。无“过所”者将被视为“私度”,被查获就要治罪。

    张寻把五都人马全都派出去之后,自己就奔向城县城来了。他一行四人,除了亲随贺齐外,还有两个魁梧的庄稼汉,红脸没胡子的叫褚良,黑脸大胡子的叫靳洪。这两人一人赶着一辆牛车,各载了20石粮食。张寻骑马,贺齐坐褚良的牛车。

    张寻此行要办两件事,一是拿粮食换些钱。二是用钱采购一批装备回去。目前他手下的五百人,人人配有长枪,也有不少盾牌,来源基本是裴家寨自有的,外加汝州乡兵从军时唐廷发放的。但只有长枪和盾牌显然不行,缺乏远程攻击手段,和足够的防护能力,即弓箭和铠甲。

    裴义曾经拨给张寻30把长弓,汝州乡兵入伙时又带来一些,总共加起来不足一百张。至于铠甲就更少了,除了三副缴获来的明光铠外,只有二十几副皮甲。也就是说,张寻手下这五百人几乎全都是穿着布衣上阵,欺负乡民可以,对上正规军就是死路一条。什么严整的队列呀,什么标准的刺杀技术啊,在绝对的装备差距面前,都将是徒劳。

    但长弓、铠甲这些张寻目前自己又生产不了,所以只能卖些粮食,到县城来采购。解决一下燃眉之急,生产的事以后再说。当然没来之前,张寻自己也不确定能否采购到急需的装备。作为穿越者,他在后世听说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是古代实行严格的兵器管制制度。民间根本不允许弓箭、铠甲这类的制式兵器流通。另一种说法则是,唐代对兵器管制非常宽松,由于府兵制的存在,很多武器装备需要亦兵亦民的百姓们自备,所以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武器流通。

    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今天进城亲眼看一看就见分晓了。

    来到县城西门外,张寻仔细端详了一下这座真正的古城。来自后世的他以前只看过紫禁城、西安城墙遗址等,但那都是遗迹。这次是张寻平生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一个“活的”城池。

    向城县城建于隋开皇年间,初仅为土堡,唐贞观年间包砖,周五里五十三步,高三丈二尺。城有南、西、北三座陆门,南门为正门,有官道直通南阳县。东面是一座水门,门外就是鸭河。除了汛期走船,平时东门不开。整座城池自始建至今已近三百年,虽经多次修葺,也已是补丁摞着补丁,略呈破败之相。

    如今这城头上飘着黄巢大齐政权的旗帜,张寻不知他揣着大唐的公验能否进得了城,一路忐忑,来到城门前。守门的军士拦住去路,张寻将“过所”递过去。对方大概看了看,问因何事进城。答曰进城贩粮,军士又验了验牛车上的粮食,与过所上所载数量相当,就放行了。

    张寻没想到如此轻松就进了城,对唐代公务员办事效率十分佩服之余,也鄙视那些描写古代门房动则吃拿卡要的网文,简直就是抹黑我华夏礼仪之邦嘛!张寻不知道,大唐律明文规定,门卒无故吃拿卡要刁难行人,碍留行人一天,就要被打四十大板!唐朝还是很懂得保障行人权益的!

    进了县城,张寻发现城里熙熙攘攘,流民极多。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很多青壮身上都带着新伤。他推测这些人有可能是溃散的唐军士兵。

    张寻想知道邓州前线的战况究竟怎样了,于是寻找张贴的邸报,这才知道,邓州城已经于十日前陷落。唐军坐镇邓州的主帅,大唐枢密使杨复光从邓州突围,率残军退守南阳县。南阳离向城只有一百多里路,战火会烧到这里吗?

    张寻判断不会。他记得,历史上杨复光兵败之后,是沿着“南阳——方城”一线撤退的,直接从向城县东方的“方城缺口”逃往了许州。跟向城县没产生交集,朱温的追兵也不会浪费精力跑到这里来。

    追兵虽然不会来,但流民势必越聚越多。人多米贵,这是市场规律,这对正打算卖米的张寻来说,实在是一个利好消息。

    果然,经过打听,发现此时向城县粮价已经涨到接近5贯钱一石。张寻找好客舍住下,让贺齐、褚良、靳洪等人出去找米行,问价格,经过对比,发现一家名叫“徐记”的米行出价最高,40石粮出价两百贯钱。张寻当即赶往徐记米行,打算跟米行老板亲自谈谈。

    米行老板叫徐大昌,四十岁年纪,人很富态,典型的商人嘴脸。见大主顾登门,亲自迎出米行,将张寻引入后室。

    徐老板以为张寻会谈卖米的事,没想到这主顾竟然东拉西扯,聊到兵器买卖上。张寻问,为何在县城逛了几日,并没发现有铠甲出售。徐老板解惑,原来唐朝不允许民间铠甲买卖,百姓家中私藏一副甲胄就流放,超过三副就斩首。听得张寻不住摇头。

    徐老板看出张寻的意思,亮明话说:“虽然市面上没有出售,但祖上有做过府兵的,谁家里都会传下一两副铠甲。张公子如果诚心要,我可以代劳收购,只是价格方面……根据铠甲完好程度,估计要三到五贯钱一副。”

    张寻听得肉疼,这玩意这么贵?相当于一石米一副铠甲?张寻考虑了一会,咬咬牙说:“那就烦请徐老板为我收十副铠甲。”徐老板满口应承。张寻又说:“还要请徐老板帮忙收些弓弩。”

    徐老板说:“收长弓角弓都没问题,只是这弩,我也无能为力。”

    张寻弓弩连称,只是顺嘴说习惯了,本意并不是让徐老板又收弓又收弩。但在唐朝人听来,弓弩,指的就是弓和弩两件事了。原来唐朝果然实行武器管制,但管制范围仅限于弩、铠甲和陌刀等几类特别重要的武器。其余刀剑枪棒弓箭之类,并不在管制范围内。

    后世经常弓弩连称,其实这两件东西差别还是蛮大,最明显就在射程上,弓的射程一般在六十步。弩的射程则两倍于弓,能够达到120步。

    张寻赶忙纠正说,自己只想要些弓箭。徐老板说这个最好办,现在县城里溃兵很多,这些人逃跑时为了掩藏身份,铠甲和长枪基本都扔了,但弓箭往往还背在身上,到了县城就纷纷把手里的弓箭低价抛售。目前向城县一把长弓的价格,仅有200文。

    张寻一听乐开了花,这么便宜的价格,想给自己手下每人配一把弓不是梦啊!于是他说了个数字,要徐老板尽力帮忙收购长弓400把,马上使用的角弓暂时先不要。毕竟裴家寨还没有马军呢。

    事情商量好,最后就是算账。张寻算好,400把长弓加10副铠甲,折合铜钱约是120贯。张寻出售40石粮食,作价200贯。两相抵扣,粮食都给徐老板,徐老板还需要付给他80贯。张寻又让了10贯给徐老板做收购武器的佣金。虽然明知收购武器过程中徐老板就有钱赚,但他还是决定添上明面上的10贯,以让对方更用心的为自己办事。

    一切商议妥当,几个人离开了徐记米行。贺齐忍不住问:“总都头,为什么要让米行老板替咱们收购兵器呢?咱们自己收购怕还便宜些。”

    张寻摇头笑笑,说:“人都爱欺生,咱们自己收肯定花费更多。但这其实不是主要原因。现在外面唐军和黄巢军还在打仗,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自己出面收购大量的兵器,一定会引起官府的注意,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而让徐老板这样的商人出面,他定是伙计四出,分散采购,官府即便知道有人在收兵器,一时间也不可能把目标锁定在某个人身上,更不会查到幕后金主是我们。等他知道了,我们也早就回裴家寨了。”贺齐一听连声说妙。

    等待徐老板收购兵器的日子,张寻也没闲着。带上贺齐等人,专挑最热闹的地方溜达。现在向城县流民聚集,鱼龙混杂,集市上经常有打把式卖艺的壮汉,不时惹来围观群众阵阵欢呼。

    张寻几人也被一个上窜下跳的汉子吸引住了,只见空地中间一个干瘦的人,不满三十岁,长脸无须,上身赤膊,正在挥舞一对双手短剑。这双手剑让他舞得是出神入化,招招狠,招招奇,张寻也忍不住随众人叫了一声好。

    没想到身旁的庄稼汉褚良说话了:“都是些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的。”

    这话声音高了点,被干瘦汉子听见,脸上挂不住,收了招式,朝褚良一抱拳说:“请壮士指点几招!”

    这就相当于下了战书了。张寻想拉着褚良就走,毕竟他知道褚良的底细,就是裴家寨种地的农民,在练家子手下恐怕过不了一合。没想到这红脸庄稼汉还来了硬劲,当即扒开人群,进了场子。张寻把拦不住。

    褚良从场边拾了把皮盾,也不拿兵器,朝干瘦汉子一拱手:“俺不会使甚兵刃,就这么来吧!”

    干瘦汉子也不言语,一个箭步上来就是一招连环刺。张寻一旁观看,暗叫一声不好!那褚良笨手笨脚的,眼看躲不开双手剑连环刺,估计一招下来就要被扎成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