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四贵之一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寻接了杨复光的调令,倍道兼行,直奔南阳。一天赶了将近四十里路,却直到日暮,也没遇见杨复光。越往前走,张寻就越犯嘀咕,推算起来,也该遇到了,难道杨复光出意外了?
天色将晚,依照行军条例,不能再赶路了,必须安营扎寨。虞候吴铁盐来请示,是就地安营,还是点起火把继续赶路。此时杨复光的牙将庞从也在张寻身侧,他用恳求的目光望着张寻,意思再明显不过,他希望继续赶路。
张寻没有急于答复吴铁盐,而是转而问庞从:“此去南阳还有多少里?”
“六十余里。”庞从急着说。
张寻沉吟了一会,说:“太远了。夜路走得慢,就算今晚强行赶出一二十里,也不济事,反而疲劳士卒,若遇贼兵,凶多吉少。庞将军,你说呢?”
张寻说得句句在理,庞从也无法反驳,无奈说:“末将请先行一步,前方探看杨公消息。”
“不可。这里只有你认得杨都监,你不在这,万一我们路遇都监而不识,出了闪失怎么办?你不能走。”
张寻的话说得明白,谁知道你家杨都监此刻什么状态?穷追之下若是已经乔装易服,认不出来怎么办?说不不好听的,万一杨宦官早已遭遇不测,死人堆中我们也认不出哪个是啊。
庞从无奈,在人家屋檐下,也没法说什么,只能干着急。张寻看在眼里,觉得奇怪,没想到杨复光作为一个内官监军,手底下还有这么忠心的人。
大军扎下营寨,五军在外,将中军和虞候军围在中央,成一圆营。虽然此时没有辎重随行,但每个士兵身上都绑有一个长条形的粮袋,里面有十天的粮食。诸军以伙为单位,埋锅造饭,井然有序。
张寻将庞从请入自己帐中吃饭,席间庞从心不在焉,外面稍有响动,就出去瞧看,以为是杨复光到了。张寻忍不住问:“庞将军,我平生没见过大官,想问一下,都监是个怎样的人?好相与否?”
庞从一字一顿的说:“杨公是个极好的人。”
第二天刚微微亮,张寻就催促诸军前行。不知怎的,他也有点担心杨复光这个老宦官了。
作为一个后世人,张寻受历史课本和影视剧的影响,对历史上“宦官”这个群体没有什么好感。权阉、阉党、阉逆,宦官专权,阉人干政,反正跟宦官沾边的基本没什么好事。汉、唐两个汉人最强盛王朝的末期,都有权阉祸乱朝纲的情况出现。这些生理不健全的男人,仿佛心理上也不健全,历朝历代饱受士大夫阶层的唾弃与鄙视。对宦官的刻板成见,张寻也不能免俗。
但不知为什么,此时张寻心里还真有一点担心杨复光的安危。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宦官在历史上的评价还不算负面。更也许是,如果杨复光死了,他会感到内疚。因为历史上的杨复光本不应该走这条来向城的路。
又行了十余里,终于前方探马回报,遇到杨复光了。
原来白担心了一场,杨宦官一行六百多人,全都好端端的呢,只是走得极为缓慢。
张寻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你比我早行一日,竟然才走出40里,这是逃命呢?还是出城踏青呢?如果快些走,是不我们向城军也能少走些路程?张寻心疼这些昨日倍道兼行,早上起大早赶路的手下,甚至有给杨宦官几个大耳刮子的冲动。
他当即下令停止行军,不往前走了,就在原地等杨复光。庞从有些不快,告罪一声,匹马去迎。张寻也不阻拦。
不一会,前方缓缓而来一行人马。大概马步军各半,随行还有大量载满财货的牛车,估计是从邓州一路收刮来的。虞候吴铁盐谨慎的问:“团练使是否前迎几步?”
“不用,就在这等。”
吴铁盐不再言语。但他觉得浑身不自在。杨复光是个多大的官,穿越来的几位可能没什么体会,吴铁盐这种体制内的官吏可是清楚得很。
大宦官杨复光是什么职务?大唐宫中内侍出身,官拜枢密使,阵前授京西南面行营都监,兼忠武军监军。这么一长串头衔,含金量最足的就是“枢密使”。千万别小看这三个字,枢密使是什么官?在唐朝官场有“四贵”之称。四贵,就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四位宦官,分别是左、右神策军中尉,和左、右枢密使,加起来正好是四个人。
神策军中尉,是皇帝身边禁军的统领,掌握全天下最重要的军权。枢密使,是皇帝身边参与军务的宦官,一切军机要务都是通过枢密使上达天听,下至藩镇,与宰相平级,却与皇帝更为亲近。
四贵中又有排名,唐代以左为尊,晚唐军权为重,因此四贵的权力排名是,“左神策军中尉”高于“右神策军中尉”高于“左枢密使”高于“右枢密使”。杨复光此时是右枢密使,虽然是四贵之末,但也是官居二品的大员,天底下排名第四的权阉,在吴铁盐这个九品小吏看来,简直高不可及了。张寻也不过才六品官,就敢在这里托大,原地等枢密使,连吴铁盐这个从来反感阿谀上官的人都有点扛不住。
但张寻不管那个。你杨复光官威再大,品级再高,此刻也不过是个手底下只有六百残兵的老宦官。晚唐是个什么年代?是个皇帝老子如果身边没兵,也要受一个手底下有一千兵的都将摆布的年代。一切靠实力说话。张寻目前的实力,足够给杨复光脸色看。
待那簇人马走近,张寻看得仔细,为首一人骑着一匹五花马,大概四十岁左右,方脸大耳,弯眉细目,天生一张笑面,看起来颇为慈善,让张寻联想起后世一个在电视上专门给动物世界配音的主持人。身材也像,都是略微发福。杨复光身穿紫色官衣,腰间别一金色鱼袋,头戴黑色幞头。若不是没有胡须,外表几乎与普通唐朝官吏无异。与张寻想象中的头戴三山帽的太监形象完全不同。原来三山帽其实是明代宦官的装束,唐时宦官并无特殊装扮。
待那人催马走到近前,张寻也不说话,只是板着脸看着。他已经做好对方发飙的准备,心想只要杨宦官敢发飙,他就敢甩手走人,可是你求我来的。
没想到杨复光竟然和声细语的问道:“小将军可是收复向城的张觅仙张团练?”
张寻也不下马跪拜,只是拱手致意,说:“正是下官。都监让下官好等啊,若是情况不很紧急,何必动劳都监大驾,我们直接去南阳接驾就是了。”
话里带刺,没想到杨复光听了却不以为意,还是那样笑呵呵的:“哎,别叫都监,这些军职咱家听不习惯,就依宫中的,叫咱家内侍就行。日后熟了,像宫中那些小兔崽子那样,叫咱家杨老奴也并无不可!呵呵呵!”
果然越是位高之人,情商越高。这老宦官矮檐之下还真低得下去头,竟然如此自嘲。张寻有些服气。可这时杨复光身边一个年轻的将校不高兴了,忽然催马上前,持马槊直指张寻,喝道:“好个不知礼数的村野匹夫!在杨公面前还不下马跪拜,说话阴阳怪气,当心我一槊戳死你!”
张寻立即拨马退了几步。一杆马槊四米多长,对面那小将一催马真能戳到他。贺齐和宋蛮同时挺枪上前,将小将的马槊架住。
“守亮!不得无礼,还不退下!”
“是,父亲。”小将收了马槊,仍然对张寻怒目而视。
杨守亮?张寻知道这个名字,原来这小将就是杨复光的养子訾亮,拜杨复光干爹之后,改名杨守亮。历史上也算有名有姓的人,张寻多看了几眼,发现此人身材魁梧,英气逼人,竟有几分帅气。心想宦官果然会挑儿子。只是可怜这娃,日后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
杨复光说:“咱家教子无方,还请张团练海涵。”
“哼。此处不可久留,杨都监速与我们去向城吧。”
“这……咱家有个不情之请,觅仙随军可有粮食?能否让我手下将士吃了再走?”
张寻听了一愣,这才几点,吃得什么饭?庞从赶忙上前解释说:“南阳城中断粮,士卒已经饿了几日。”张寻听了纳罕,低声问:“那些牛车上都装得什么?没有粮食?”
“都是军械军饷。粮食早就尽了。”
张寻无奈摇摇头,传令下去让向城军每人解开粮袋,分给杨复光手下的忠武军一些。
忠武军埋锅造饭之际,庞从悄悄来到张寻跟前,低声说:“杨公手下马步军各半。其中马军是杨公亲兵,步军是从许州来的忠武军。杨公不忍丢下行军缓慢的步军,所以未与马军先行,这才拖延了行程。”庞从顿了顿,说:“你看那些步军,都是老弱残兵,再加上饿了几天,实在走不动了。”
张寻仔细看了看那些忠武军的步军,发现果然不是年老,就是病弱,且都面有菜色。
“跟我说这些干嘛?”
“张团练似乎对杨公有所误解,末将想把自己知道的说一说。”
“都监真是为了照顾这些残兵才减缓了行军速度?”
“不仅如此,张团练还记得我之前说的,有五百多忠武军已经逃回许州了吗?杨公对这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剩下这六百人,除了杨公亲兵,就都是年老体弱,自忖没命逃回老家的老兵,所以他们才留了下来。但对这些人,杨公也曾当众发誓,要带着他们一起回许州。杨公从来言出必行,是不会丢下他们不管的。”
张寻闻言,抬头看向杨复光,此刻那个自称老奴的中年人,正与一群士卒坐在一起,喝着小米粥谈笑自若。张寻心想,难怪史书记载,杨复光“御下有恩,军中闻其死,皆恸哭”。原来这真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宦官。
张寻接了杨复光的调令,倍道兼行,直奔南阳。一天赶了将近四十里路,却直到日暮,也没遇见杨复光。越往前走,张寻就越犯嘀咕,推算起来,也该遇到了,难道杨复光出意外了?
天色将晚,依照行军条例,不能再赶路了,必须安营扎寨。虞候吴铁盐来请示,是就地安营,还是点起火把继续赶路。此时杨复光的牙将庞从也在张寻身侧,他用恳求的目光望着张寻,意思再明显不过,他希望继续赶路。
张寻没有急于答复吴铁盐,而是转而问庞从:“此去南阳还有多少里?”
“六十余里。”庞从急着说。
张寻沉吟了一会,说:“太远了。夜路走得慢,就算今晚强行赶出一二十里,也不济事,反而疲劳士卒,若遇贼兵,凶多吉少。庞将军,你说呢?”
张寻说得句句在理,庞从也无法反驳,无奈说:“末将请先行一步,前方探看杨公消息。”
“不可。这里只有你认得杨都监,你不在这,万一我们路遇都监而不识,出了闪失怎么办?你不能走。”
张寻的话说得明白,谁知道你家杨都监此刻什么状态?穷追之下若是已经乔装易服,认不出来怎么办?说不不好听的,万一杨宦官早已遭遇不测,死人堆中我们也认不出哪个是啊。
庞从无奈,在人家屋檐下,也没法说什么,只能干着急。张寻看在眼里,觉得奇怪,没想到杨复光作为一个内官监军,手底下还有这么忠心的人。
大军扎下营寨,五军在外,将中军和虞候军围在中央,成一圆营。虽然此时没有辎重随行,但每个士兵身上都绑有一个长条形的粮袋,里面有十天的粮食。诸军以伙为单位,埋锅造饭,井然有序。
张寻将庞从请入自己帐中吃饭,席间庞从心不在焉,外面稍有响动,就出去瞧看,以为是杨复光到了。张寻忍不住问:“庞将军,我平生没见过大官,想问一下,都监是个怎样的人?好相与否?”
庞从一字一顿的说:“杨公是个极好的人。”
第二天刚微微亮,张寻就催促诸军前行。不知怎的,他也有点担心杨复光这个老宦官了。
作为一个后世人,张寻受历史课本和影视剧的影响,对历史上“宦官”这个群体没有什么好感。权阉、阉党、阉逆,宦官专权,阉人干政,反正跟宦官沾边的基本没什么好事。汉、唐两个汉人最强盛王朝的末期,都有权阉祸乱朝纲的情况出现。这些生理不健全的男人,仿佛心理上也不健全,历朝历代饱受士大夫阶层的唾弃与鄙视。对宦官的刻板成见,张寻也不能免俗。
但不知为什么,此时张寻心里还真有一点担心杨复光的安危。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宦官在历史上的评价还不算负面。更也许是,如果杨复光死了,他会感到内疚。因为历史上的杨复光本不应该走这条来向城的路。
又行了十余里,终于前方探马回报,遇到杨复光了。
原来白担心了一场,杨宦官一行六百多人,全都好端端的呢,只是走得极为缓慢。
张寻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你比我早行一日,竟然才走出40里,这是逃命呢?还是出城踏青呢?如果快些走,是不我们向城军也能少走些路程?张寻心疼这些昨日倍道兼行,早上起大早赶路的手下,甚至有给杨宦官几个大耳刮子的冲动。
他当即下令停止行军,不往前走了,就在原地等杨复光。庞从有些不快,告罪一声,匹马去迎。张寻也不阻拦。
不一会,前方缓缓而来一行人马。大概马步军各半,随行还有大量载满财货的牛车,估计是从邓州一路收刮来的。虞候吴铁盐谨慎的问:“团练使是否前迎几步?”
“不用,就在这等。”
吴铁盐不再言语。但他觉得浑身不自在。杨复光是个多大的官,穿越来的几位可能没什么体会,吴铁盐这种体制内的官吏可是清楚得很。
大宦官杨复光是什么职务?大唐宫中内侍出身,官拜枢密使,阵前授京西南面行营都监,兼忠武军监军。这么一长串头衔,含金量最足的就是“枢密使”。千万别小看这三个字,枢密使是什么官?在唐朝官场有“四贵”之称。四贵,就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四位宦官,分别是左、右神策军中尉,和左、右枢密使,加起来正好是四个人。
神策军中尉,是皇帝身边禁军的统领,掌握全天下最重要的军权。枢密使,是皇帝身边参与军务的宦官,一切军机要务都是通过枢密使上达天听,下至藩镇,与宰相平级,却与皇帝更为亲近。
四贵中又有排名,唐代以左为尊,晚唐军权为重,因此四贵的权力排名是,“左神策军中尉”高于“右神策军中尉”高于“左枢密使”高于“右枢密使”。杨复光此时是右枢密使,虽然是四贵之末,但也是官居二品的大员,天底下排名第四的权阉,在吴铁盐这个九品小吏看来,简直高不可及了。张寻也不过才六品官,就敢在这里托大,原地等枢密使,连吴铁盐这个从来反感阿谀上官的人都有点扛不住。
但张寻不管那个。你杨复光官威再大,品级再高,此刻也不过是个手底下只有六百残兵的老宦官。晚唐是个什么年代?是个皇帝老子如果身边没兵,也要受一个手底下有一千兵的都将摆布的年代。一切靠实力说话。张寻目前的实力,足够给杨复光脸色看。
待那簇人马走近,张寻看得仔细,为首一人骑着一匹五花马,大概四十岁左右,方脸大耳,弯眉细目,天生一张笑面,看起来颇为慈善,让张寻联想起后世一个在电视上专门给动物世界配音的主持人。身材也像,都是略微发福。杨复光身穿紫色官衣,腰间别一金色鱼袋,头戴黑色幞头。若不是没有胡须,外表几乎与普通唐朝官吏无异。与张寻想象中的头戴三山帽的太监形象完全不同。原来三山帽其实是明代宦官的装束,唐时宦官并无特殊装扮。
待那人催马走到近前,张寻也不说话,只是板着脸看着。他已经做好对方发飙的准备,心想只要杨宦官敢发飙,他就敢甩手走人,可是你求我来的。
没想到杨复光竟然和声细语的问道:“小将军可是收复向城的张觅仙张团练?”
张寻也不下马跪拜,只是拱手致意,说:“正是下官。都监让下官好等啊,若是情况不很紧急,何必动劳都监大驾,我们直接去南阳接驾就是了。”
话里带刺,没想到杨复光听了却不以为意,还是那样笑呵呵的:“哎,别叫都监,这些军职咱家听不习惯,就依宫中的,叫咱家内侍就行。日后熟了,像宫中那些小兔崽子那样,叫咱家杨老奴也并无不可!呵呵呵!”
果然越是位高之人,情商越高。这老宦官矮檐之下还真低得下去头,竟然如此自嘲。张寻有些服气。可这时杨复光身边一个年轻的将校不高兴了,忽然催马上前,持马槊直指张寻,喝道:“好个不知礼数的村野匹夫!在杨公面前还不下马跪拜,说话阴阳怪气,当心我一槊戳死你!”
张寻立即拨马退了几步。一杆马槊四米多长,对面那小将一催马真能戳到他。贺齐和宋蛮同时挺枪上前,将小将的马槊架住。
“守亮!不得无礼,还不退下!”
“是,父亲。”小将收了马槊,仍然对张寻怒目而视。
杨守亮?张寻知道这个名字,原来这小将就是杨复光的养子訾亮,拜杨复光干爹之后,改名杨守亮。历史上也算有名有姓的人,张寻多看了几眼,发现此人身材魁梧,英气逼人,竟有几分帅气。心想宦官果然会挑儿子。只是可怜这娃,日后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
杨复光说:“咱家教子无方,还请张团练海涵。”
“哼。此处不可久留,杨都监速与我们去向城吧。”
“这……咱家有个不情之请,觅仙随军可有粮食?能否让我手下将士吃了再走?”
张寻听了一愣,这才几点,吃得什么饭?庞从赶忙上前解释说:“南阳城中断粮,士卒已经饿了几日。”张寻听了纳罕,低声问:“那些牛车上都装得什么?没有粮食?”
“都是军械军饷。粮食早就尽了。”
张寻无奈摇摇头,传令下去让向城军每人解开粮袋,分给杨复光手下的忠武军一些。
忠武军埋锅造饭之际,庞从悄悄来到张寻跟前,低声说:“杨公手下马步军各半。其中马军是杨公亲兵,步军是从许州来的忠武军。杨公不忍丢下行军缓慢的步军,所以未与马军先行,这才拖延了行程。”庞从顿了顿,说:“你看那些步军,都是老弱残兵,再加上饿了几天,实在走不动了。”
张寻仔细看了看那些忠武军的步军,发现果然不是年老,就是病弱,且都面有菜色。
“跟我说这些干嘛?”
“张团练似乎对杨公有所误解,末将想把自己知道的说一说。”
“都监真是为了照顾这些残兵才减缓了行军速度?”
“不仅如此,张团练还记得我之前说的,有五百多忠武军已经逃回许州了吗?杨公对这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剩下这六百人,除了杨公亲兵,就都是年老体弱,自忖没命逃回老家的老兵,所以他们才留了下来。但对这些人,杨公也曾当众发誓,要带着他们一起回许州。杨公从来言出必行,是不会丢下他们不管的。”
张寻闻言,抬头看向杨复光,此刻那个自称老奴的中年人,正与一群士卒坐在一起,喝着小米粥谈笑自若。张寻心想,难怪史书记载,杨复光“御下有恩,军中闻其死,皆恸哭”。原来这真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