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晚唐逆流 > 第75章 奔袭高陵城

第75章 奔袭高陵城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七月二十二日,齐军终于有了行动。从卯时起,渭河南岸就一片鼓角争鸣。此处河段宽约里许,北岸的鄜延军虽然看不清楚南岸的具体情形,但连绵不绝的鼓角声,已经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渭河北岸,鄜延军早已构筑了一条坚固的滩头防线,由壕沟、土墙,以及遍地的陷马坑组成。首先就是一条宽近五米,深三米余的壕沟,总长度绵延近三里,与渭河基本平行,距离河边约两百步。这个距离,恰好是当时鄜延军中射程最远的武器,强弩的最大射程。这条壕沟,可以有效阻挡齐军骑兵的冲锋。对方即使绕过壕沟,绕行过程中也将一直处于鄜延军弩手射程之内,同样会伤亡惨重。

    壕沟之后,约十余步位置,建起一堵土墙。夯土而成,并不很高,弓手站在墙后,恰能观察射击。土墙后面,又挖了许多陷马坑。

    一千弩手和两千弓手此时都在土墙后面严阵以待。两千骑军则分成左右两军,分别在防线两翼待命。李孝昌毫不犹豫的将全部兵力都投入了这次防守作战。对于取得此战的胜利,他胸有成竹。凭借着防守一方的地利,侧后还有拓跋思恭的生力军。他自信不会输给朱温。

    然而他手下的鄜延将士,就没有他那么自信了。大多数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都心存恐惧。鄜延军,虽然创立之初是大唐的边军。在抵御突厥、铁勒等外族的战斗中-功勋卓著。但是随着大唐疆域的不断扩张,鄜延军已经离边境越来越远。近百年来,鄜、延等州的军人都没有经过什么太大规模的战事。这只边军,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锐气。

    而且,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面对齐军。大概两个月前,鄜延军初抵关中,就与黄巢军在王桥打了一场遭遇战。那场战斗,很多新兵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在黄巢军猛烈的冲击下,他们险些崩盘。最后还是在拓跋思恭的党项军奋力协助下,才成功撤出战场,没有全军尽殁。

    首战失利的阴影,一直浮在鄜延军的头顶上。

    辰时刚到,齐军就发起了全面进攻。在李孝昌意料之中,对方并没有从东渭桥上发起进攻。东渭桥面宽仅二十余步,大队人马想从桥上冲到北岸,无疑是愚蠢之举。

    看到对岸大批新造的舟船下水,李孝昌判断朱温打算乘船渡河。兵法曰“半渡而击”,看起来,鄜延军将有一个宝贵的出击机会。

    然而,事情的发展很快就出乎了李孝昌的意料,齐军的舟船都不算大,却数量极多,几乎是源源不断的被投入渭河之中。起初每艘小船上都载满士兵,全速驶往北岸,的确是一副抢滩登陆的样子。但很快的,李孝昌就发现了异常。这些小船竟然没有列成横队行驶,反而一字排开,形成了一个“猛龙过江”的态势。

    李孝昌在心中暗叫了一声“不妙”,等到他反应过来,渭桥两侧已经各有一座浮桥初见雏形!

    李孝昌悔之不及。竟被自己漏算了一招,原来朱温是要架设浮桥渡河。现在浮桥已成,己方不仅没有时间列阵堵住桥头。事先也没有准备纵火烧桥的柴草。“半渡而击”更是化为泡影。

    这时行军司马李孝恭建议骑兵立即出击,攻击浮桥在北岸的登陆点。李孝昌沉吟良久,没有批准这个计划。骑兵是最后的杀招,他不想一开始就将其派上战场。

    “放他们过来又如何?还不是弓弩手的活靶子?”李孝昌是想凭借辛苦修筑的防线,先消耗齐军。等齐军被防御工事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是派出骑兵的最佳时机。

    既然主帅发话按兵不动,鄜延军只好老老实实呆在防线后面,“等待”着齐军的进攻。

    首批大概有四千齐军渡过了渭河,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只有重甲步兵千人。朱温本人并未过河。总指挥是朱温帐下大将朱珍。

    与李孝昌一样,朱珍也将骑兵置于两翼,分别由骑将庞师古和丁会统领,护佑着中间的步兵。步兵个个身着重甲,手持盾牌,排着紧密的阵形,顶着鄜延军的弓弩,迅速抵达壕沟前。

    齐军各个训练有素,一半向鄜延军还射,另一半则抓紧掘土填壕。

    鄜延军的弓弩对这些重甲步兵的杀伤有限。同样,齐军对躲在土墙后面的鄜延射手也是十射九不中。由于双方都没动用骑兵。战斗就在掘土填壕与互相对射中陷入了僵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壕沟渐渐被填平,战场的平衡有被打破的趋势。鄜延军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

    这时,派去向拓跋思恭求援的人已经送走了两拨。李孝昌虽然焦急,但依然认为胜利的天平在自己一边。因为只要党项生力军一到,齐军必败。

    东渭桥的战斗陷入胶着之时,大约五百齐军,竟然忽然出现在了渭河北的高陵。

    这只骑兵彷从天降,党项人发现的时候,已经距离高陵城只有三四里路。

    党项头领拓跋思恭得到消息,感到十分纳罕。敌人到底是哪来的?若从长安来,为何自己竟没收到防守渭河的鄜延军的警告?

    统领这五百齐军的,正是赵东阳。原来他们已于昨夜二更,夜色掩护之下在上游悄悄渡河。渡河之后即寻了一个村落,蛰伏起来。直到天明,才向东北方向的高陵行军。这样就巧妙的避开了李孝昌的滩头防线。

    同时,赵东阳派出一支百人左右的骑兵分队,埋伏在高陵与东渭桥的驿路上,专门截杀唐军往来信使。李孝昌向拓跋思恭求援的两拨骑兵,都已被这伙人送去见了阎王。

    由于敌情不清,拓跋思恭不敢全军出击。只让弟弟拓跋思忠领一千骑兵迎战。并叮嘱谨慎行事。拓跋思忠远远望见那股齐军,就让手下摆好阵形,随时准备发起冲锋。但没想到,对方发现自己之后,竟然停止行军,亦列阵而待。

    拓跋思忠判断这只是一股先头部队。此时按兵不动,定是在等待后面的大队人马。他不敢大意,连忙将这个信息传递了回去。

    拓跋思恭收到消息十分紧张。如果有五百人规模的先锋部队,那敌军总数最少也得有五千人。与自己的兵力不相上下。看来即将有一场苦战。就在这时,他接到了李孝昌的求援信。信中言辞激烈,责问为何见死不救。拓跋思恭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齐军同时向李孝昌和自己发起了进攻。那么敌人前锋此时按兵不动就能够理解了,他们是在等待自己出兵增援李孝昌的时机。

    拓跋思恭连呼“好险”。幸亏李孝昌的求援信现在才到。如果早一点到,可能自己此时已经在增援的路上了。到时这股齐军若是突然杀出,自己猝不及防,定会损失惨重,一败涂地也说不定。

    拓跋思恭当即修书一封,告知李孝昌自己也遇到了贼军的攻击。贼兵众多,一时难以分兵相救,要李孝昌务必坚守。待自己获胜之后,再去解救。

    “谎话连篇!”李孝昌将拓跋思恭的来信撕成粉碎,当着党项信差的面,怒斥道:“我在前线,他在后方,他遇的哪门子贼军?还说什么‘贼人甚众’,放屁!如果真有那么多贼军,能从我眼皮子底下过河去打他?”

    “确、确确……”这党项人不知是汉话说不利索,还是紧张的,半天没说清楚一句话。

    “好了别说了!把这封信带给拓跋思恭!”李孝昌将一封信扔给党项信差。正是当初在齐军细作身上搜到的那封。

    李孝昌这时已经彻底相信那封信所透露出的信息了。拓跋思恭一定已经跟朱温勾搭到了一起。此时见死不救,就是铁证。

    这时壕沟已经被齐军填平了好几处。随时都可能进入残酷的短兵相接。李孝昌开始考虑要不要退兵了。拓跋思恭就在自己身后。万一党项人彻底投靠了黄巢,从身后包自己的饺子,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李孝昌终于下定决心,他叫来李孝恭,准备商量退兵事宜。

    “退兵了!终于退兵了!”李孝恭一进帐就兴奋的喊道。

    这可把他老哥气得够呛,怒斥道:“混账东西!打了败仗竟然把你兴奋成这个样?”

    李孝恭被骂得一愣:“谁打败仗了?是朱温退兵了!”

    原来,朱温军虽然填好了战壕,却并未对壕沟后面的土墙发起强攻。反而全军后撤,沿着渭河向上游转进。

    这是什么情况?李孝昌竟然看不懂了。填了一上午的土壕,好不容易填好了,最后竟然不打了?

    李孝恭却认为这事不难理解:“贼人毕竟是些乌合之众,一定是指挥出现了反复。早上填壕,是为了正面强攻。后来觉得强攻损失太大,就又想绕过防线攻击我们的侧翼了。”

    李孝昌觉得如此也说得过去。于是命全军不得松懈,盯紧齐军的动向。同时将防线东侧的一千骑军全部调往西侧。

    四千齐军在鄜延军的注视下,绕过防线。他们竟然没有理睬鄜延军薄弱的侧翼,而是向西北方疾驰而去。

    原来,拓跋思恭才是这次齐军攻击的真正目标。

    一千步兵填壕,不过是一颗烟雾-弹。休息了一上午的三千骑兵,才是真正的攻击主力。

    拓跋思恭命全军严阵以待。未曾想等了半晌,却未见敌人大队人马。反而等来了李孝昌的回信。他拆开一看,心说不妙,贼人竟然使了离间计!

    这边自己猜测中的敌军大队人马迟迟不至,那边友军战局越来越艰难,拓跋思恭开始怀疑这突然出现的五百敌骑不过是一只疑兵。就是来迷惑自己的。因此才迟迟不战。只要一战,就会露怯。

    拓跋思恭想清楚这些,终于决定派兵援助李孝昌。只有解了鄜延军之围,才能为李孝昌释疑,化解敌人的离间之计。他派族弟拓跋思谏、拓跋思孝各领兵一千,总共两千骑兵,直奔东渭桥,援救李孝昌。

    同时拓跋思恭下令,要拓跋思忠立即主动向那五百齐军发起进攻。

    此时高陵城,已经只剩下大约两千党项兵。拓跋思恭还不知道,他马上就将面对五千齐军的疯狂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