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刘知俊遇险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应该对凌汛并不陌生。每到冬季,村村镇镇都会组织防凌小组,沿河排查凌汛险情。如果发现哪个河段冰凌大面积堆积了,就要发出预警,采取措施。以防冰凌阻塞河道抬高水位,造成决堤。必要的时候,还会出动地方驻军,对冰凌实施爆破,在冰凌还没成气候的时候,就将其炸碎。
郭言眼睁睁看着大片大片坚实的冰层,竟然在几轮石弹的砸击之下,就分崩离析了。他认为这就是法术。
小将邓季筠却勤学好问,特意跑到赵东阳身边:“将军,冰层究竟是怎么碎的?”
赵东阳笑笑说:“这涉及到复杂的几何原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以后有时间我教给你。”
邓季筠没听懂,不知道赵东阳到底要教给他几个原理,但只要教他就好。于是一个劲的称谢。
望着河面上渐成气候的一大片浮冰,赵东阳心中感叹,真是什么知识都不白学。没想到自己当兵时参与防凌爆破,学到的一些放炮眼的知识,竟然也派上了大用场。
此时,下游四五里处,一只船队正紧贴着黄河东岸自南向北行驶。这是一只长途跋涉,不远千里从徐州来的粮队。带队的是一员小将,年方二十,姓刘名知俊,字希贤。虽然年纪不大,但因其姿貌雄杰,倜傥有勇力,很受感化军节度使时溥的器重,被提拔为致果校尉,负责押运粮草。
战争虽然已经打了两年,这却是徐州运往关中的第一批粮草。
时溥根本就没想趟关中这滩浑水。他的发家史,就是从拒绝前往关中开始的。去年八月,时溥还只是感化军的一个牙将。时任感化军节度使的支详,响应郑畋的号召,派兵赴关中助战,当时派的就是时溥。没想到时溥出徐州没走多远,就杀了一个回马枪,将支详赶下了台。他自己就摇身一变,自称感化军留后。
此时的大唐朝廷已经沦为了一家“官方认证机构”,仅仅还能行使任命权。但却也将这最后的一丁点权利用到了极致。去年十二月,也就是时溥兵变四个月后,他终于等到了朝廷的“官方认证”,从留后使转正为节度使。但他还没高兴几天,就又接到了一封委任书,新上任的大都统王铎,竟然任命他为催遣纲运租赋防遏使。
时溥不禁咒骂王铎这个老狐狸。啥叫催遣纲运租赋防遏使?说白了就是一个督粮官。负责往关中运送粮饷,支援前线作战的。名字虽然好听,听起来也像是一个肥差。但是关东这么多个藩镇,有谁会将粮草交给时溥督运?根本不可能嘛。所以这个任命,实质上就是在向时溥要粮。
而时溥还不得不给。朝廷刚刚将你转正,这么大的恩宠,管你要点粮食也不行吗?不给真说不过去。于是他含着泪,出了三千石稻米,派亲信刘知俊亲自押运,运往关中。
刘知俊年纪轻轻,没有太多走船的经验,又是第一次走这条水路。故而处处小心谨慎。将航速控制得很低。生怕走快了出什么差池。
没想到他们刚拐过风陵渡,就见到前方河面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冰。
浮冰不是冰山,也不是礁石,其实对这种大型漕船并没有太大的威胁。真正的麻烦是浮冰会阻塞河道,让漕船难以通行。若是老走船的,此时应该会将船队一字排开,奋力前行,冲出浮冰区。但刘知俊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抛锚。
三十艘漕船紧靠着黄河东岸,抛下了铁锚。刘知俊本意是想等浮冰过去了再上路,没想到这些静止不动的漕船,竟然加剧了河面的阻塞。原本就已通行不畅的河道,被大船一挡,浮冰更难通过了。大块的冰凌挤在一起,发出巨大的咯吱声,充塞了漕船与河岸之间,漕船与漕船之间。等刘知俊发现形势不妙时,已经为时晚矣。锚链禁不住越积越多的冰凌,终于崩断,三十只漕船大部分都与浮冰冻在一起,失去了控制。船上的人只能听天由命。
徐州的漕船在河面上漂浮了足足半个时辰,终于停止不动。刘知俊登上甲板往外一看,叫苦不迭,原来他们竟然被浮冰裹挟着,从黄河东岸给冲到了西岸,现在已经搁浅在冰滩上了。更糟糕的是,岸上竟然还有一支骑兵,正在迅速接近。
赵东阳制造了一场凌汛,本意不过是想阻断唐军的粮食运输。没想到搂草打兔子,竟发现不少受到冰凌冲击,搁浅到了西岸的漕船。当然东岸搁浅的更多,但那些不是赵东阳能够得着的了。
这些漕船上面大多数都是水手,只有少量战兵,孤零零搁浅在了敌境,根本就没人抵抗,见到赵东阳的大军赶到,无不束手就擒。船上的粮食,也就都成了齐军的战利品。
赵东阳正在指挥投降的水手们往下卸粮,忽然邓季筠急三火四的来报,说下游不远处,竟然有一整只船队被浮冰冲上了河岸,多达二三十艘。
赵东阳喜出望外。此前都是三三两两的漕船遇险。没想到竟还有条大鱼。他赶紧集合手下,向邓季筠说的地方赶去。他判断这可能是一只完整的船队,指挥系统应该还在,未必会束手就擒,故而提醒手下,注意做好战斗准备。
副将郭言说:“他们要敢负隅顽抗,咱就不救他们下船,困他几夜,看看冻不冻死这帮孙子。”
赵东阳说:“净胡说,人家在船上挨冻,你在外面围着就不挨冻?”
郭言挠头笑道:“咱们可以烤火啊。他们在船上烤什么?难不成会烧粮食?”
赵东阳一听,若有所思,赶忙传令下去,让抛车纷纷拔起铆桩,也随他们向漕船被困的方向移动。
不一会赵东阳就能望见冰滩上的大片漕船,粗略一数,有二十四五只。这可就意味着两三千石的粮食啊。如果能全部到手,不仅同州朱温军够吃了,拿出一部分也足以劝动华阴的黄邺一起出兵了。但前提是,他们得能得到这批粮食。
冰滩上冰凌层叠,崎岖难行,骑兵无法直接在冰滩奔驰,故而齐军纷纷在岸边下马,徒步向漕船接近。
刘知俊被困在船上,看着缓缓接近的敌军,心中一团乱麻。降还是不降?
不降?就是死路一条。搁浅在岸上的船,简直就是一口大棺材,起到的保护作用有限,却将人数本就不多的徐州兵全都分割在了一艘艘船上,难以形成合力。
降?他又心有不甘,自己凭借努力刚刚得到节度使的赏识,一旦降贼,大好前程就全都毁了。
不降!刘知俊终于坚定了信念。人生能有几回搏?丢了前程,毋宁死!
但是放手一搏,也要讲究策略。如果别的船上的人都降了,只剩下他这一船四五十人,又能掀起什么大浪?此刻各船虽然离得不远,互相之间却很难沟通。不过刘知俊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命旗手迅速打出旗语,并不断重复这个旗语。
眼见敌军扑了上来,其他漕船上的人也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船长大多都在注意刘知俊的旗舰上的动静,想看看主将会做何决定。没想到他们发现,旗舰竟然打出了一个熟悉的旗语,意思非常简单,就是“请跟随”。
开什么玩笑?全都搁浅在冰滩上了,怎么跟随?但是脑袋灵光的船长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旗舰的意思一定是,接下来那边会有所行动,要他们都照着做。
果然,旗语刚打出不久,就见刘知俊的旗舰甲板上,有军士抬出了一个大竹编,他们都认得,那里面就装着船上唯一的货物——粮食。
船长们纷纷下令:“快!也抬一个粮囤上来!”
不一会二十多艘漕船,每艘的甲板上都放着一个大粮囤。这时刘知俊亲手举着一个火把,就站在粮囤的旁边,由于站在高处,老远都能看见。
赵东阳发现这个情况,赶忙命令部下停止前进。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对方打算鱼死网破,要烧粮食了。
此刻粮食在赵东阳的心里比什么都重要。他不禁暗暗佩服做出这个决定的人,真是摸准了自己的脉门。他让大队人马原地待命,自己带了郭言和几个亲兵,继续接近漕船。他的意思也很明显,我是来谈判的。
果然,见只有几个人接近漕船,刘知俊没有点燃粮囤。直到赵东阳已经走到了距离漕船只有数十步的位置,刘知俊才一箭射在赵东阳的脚下,示意对方停下。此时,两人已经能够互相看清对方的面孔了。
赵东阳发现船上举火把的是个面色黝黑的小将。他向上一拱手:“说吧,有什么条件?”
“没什么条件,离我们远点就行。”
赵东阳呵呵笑了。“什么意思?你还认为这冰能化开,你们的船能脱险?”
“早晚能化开,况且我们船上有的是粮食,我们等得起。”刘知俊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这里离河中府也没多远,没准过不了几天就有人来救他们了呢。
赵东阳无奈的摇了摇头,心说这小子真是个死硬分子,不见棺材不落泪呀。
“那就祝你好运吧。”说完赵东阳立即转身,远离漕船。
船上的徐州军爆发出一阵欢呼。刘知俊却丝毫不敢放松,他好像自言自语似的嘀咕道:“那边是什么东西?”
原来,二十辆抛车正在砲手们的推动下,缓缓向岸边驶来。
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应该对凌汛并不陌生。每到冬季,村村镇镇都会组织防凌小组,沿河排查凌汛险情。如果发现哪个河段冰凌大面积堆积了,就要发出预警,采取措施。以防冰凌阻塞河道抬高水位,造成决堤。必要的时候,还会出动地方驻军,对冰凌实施爆破,在冰凌还没成气候的时候,就将其炸碎。
郭言眼睁睁看着大片大片坚实的冰层,竟然在几轮石弹的砸击之下,就分崩离析了。他认为这就是法术。
小将邓季筠却勤学好问,特意跑到赵东阳身边:“将军,冰层究竟是怎么碎的?”
赵东阳笑笑说:“这涉及到复杂的几何原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以后有时间我教给你。”
邓季筠没听懂,不知道赵东阳到底要教给他几个原理,但只要教他就好。于是一个劲的称谢。
望着河面上渐成气候的一大片浮冰,赵东阳心中感叹,真是什么知识都不白学。没想到自己当兵时参与防凌爆破,学到的一些放炮眼的知识,竟然也派上了大用场。
此时,下游四五里处,一只船队正紧贴着黄河东岸自南向北行驶。这是一只长途跋涉,不远千里从徐州来的粮队。带队的是一员小将,年方二十,姓刘名知俊,字希贤。虽然年纪不大,但因其姿貌雄杰,倜傥有勇力,很受感化军节度使时溥的器重,被提拔为致果校尉,负责押运粮草。
战争虽然已经打了两年,这却是徐州运往关中的第一批粮草。
时溥根本就没想趟关中这滩浑水。他的发家史,就是从拒绝前往关中开始的。去年八月,时溥还只是感化军的一个牙将。时任感化军节度使的支详,响应郑畋的号召,派兵赴关中助战,当时派的就是时溥。没想到时溥出徐州没走多远,就杀了一个回马枪,将支详赶下了台。他自己就摇身一变,自称感化军留后。
此时的大唐朝廷已经沦为了一家“官方认证机构”,仅仅还能行使任命权。但却也将这最后的一丁点权利用到了极致。去年十二月,也就是时溥兵变四个月后,他终于等到了朝廷的“官方认证”,从留后使转正为节度使。但他还没高兴几天,就又接到了一封委任书,新上任的大都统王铎,竟然任命他为催遣纲运租赋防遏使。
时溥不禁咒骂王铎这个老狐狸。啥叫催遣纲运租赋防遏使?说白了就是一个督粮官。负责往关中运送粮饷,支援前线作战的。名字虽然好听,听起来也像是一个肥差。但是关东这么多个藩镇,有谁会将粮草交给时溥督运?根本不可能嘛。所以这个任命,实质上就是在向时溥要粮。
而时溥还不得不给。朝廷刚刚将你转正,这么大的恩宠,管你要点粮食也不行吗?不给真说不过去。于是他含着泪,出了三千石稻米,派亲信刘知俊亲自押运,运往关中。
刘知俊年纪轻轻,没有太多走船的经验,又是第一次走这条水路。故而处处小心谨慎。将航速控制得很低。生怕走快了出什么差池。
没想到他们刚拐过风陵渡,就见到前方河面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冰。
浮冰不是冰山,也不是礁石,其实对这种大型漕船并没有太大的威胁。真正的麻烦是浮冰会阻塞河道,让漕船难以通行。若是老走船的,此时应该会将船队一字排开,奋力前行,冲出浮冰区。但刘知俊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抛锚。
三十艘漕船紧靠着黄河东岸,抛下了铁锚。刘知俊本意是想等浮冰过去了再上路,没想到这些静止不动的漕船,竟然加剧了河面的阻塞。原本就已通行不畅的河道,被大船一挡,浮冰更难通过了。大块的冰凌挤在一起,发出巨大的咯吱声,充塞了漕船与河岸之间,漕船与漕船之间。等刘知俊发现形势不妙时,已经为时晚矣。锚链禁不住越积越多的冰凌,终于崩断,三十只漕船大部分都与浮冰冻在一起,失去了控制。船上的人只能听天由命。
徐州的漕船在河面上漂浮了足足半个时辰,终于停止不动。刘知俊登上甲板往外一看,叫苦不迭,原来他们竟然被浮冰裹挟着,从黄河东岸给冲到了西岸,现在已经搁浅在冰滩上了。更糟糕的是,岸上竟然还有一支骑兵,正在迅速接近。
赵东阳制造了一场凌汛,本意不过是想阻断唐军的粮食运输。没想到搂草打兔子,竟发现不少受到冰凌冲击,搁浅到了西岸的漕船。当然东岸搁浅的更多,但那些不是赵东阳能够得着的了。
这些漕船上面大多数都是水手,只有少量战兵,孤零零搁浅在了敌境,根本就没人抵抗,见到赵东阳的大军赶到,无不束手就擒。船上的粮食,也就都成了齐军的战利品。
赵东阳正在指挥投降的水手们往下卸粮,忽然邓季筠急三火四的来报,说下游不远处,竟然有一整只船队被浮冰冲上了河岸,多达二三十艘。
赵东阳喜出望外。此前都是三三两两的漕船遇险。没想到竟还有条大鱼。他赶紧集合手下,向邓季筠说的地方赶去。他判断这可能是一只完整的船队,指挥系统应该还在,未必会束手就擒,故而提醒手下,注意做好战斗准备。
副将郭言说:“他们要敢负隅顽抗,咱就不救他们下船,困他几夜,看看冻不冻死这帮孙子。”
赵东阳说:“净胡说,人家在船上挨冻,你在外面围着就不挨冻?”
郭言挠头笑道:“咱们可以烤火啊。他们在船上烤什么?难不成会烧粮食?”
赵东阳一听,若有所思,赶忙传令下去,让抛车纷纷拔起铆桩,也随他们向漕船被困的方向移动。
不一会赵东阳就能望见冰滩上的大片漕船,粗略一数,有二十四五只。这可就意味着两三千石的粮食啊。如果能全部到手,不仅同州朱温军够吃了,拿出一部分也足以劝动华阴的黄邺一起出兵了。但前提是,他们得能得到这批粮食。
冰滩上冰凌层叠,崎岖难行,骑兵无法直接在冰滩奔驰,故而齐军纷纷在岸边下马,徒步向漕船接近。
刘知俊被困在船上,看着缓缓接近的敌军,心中一团乱麻。降还是不降?
不降?就是死路一条。搁浅在岸上的船,简直就是一口大棺材,起到的保护作用有限,却将人数本就不多的徐州兵全都分割在了一艘艘船上,难以形成合力。
降?他又心有不甘,自己凭借努力刚刚得到节度使的赏识,一旦降贼,大好前程就全都毁了。
不降!刘知俊终于坚定了信念。人生能有几回搏?丢了前程,毋宁死!
但是放手一搏,也要讲究策略。如果别的船上的人都降了,只剩下他这一船四五十人,又能掀起什么大浪?此刻各船虽然离得不远,互相之间却很难沟通。不过刘知俊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命旗手迅速打出旗语,并不断重复这个旗语。
眼见敌军扑了上来,其他漕船上的人也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船长大多都在注意刘知俊的旗舰上的动静,想看看主将会做何决定。没想到他们发现,旗舰竟然打出了一个熟悉的旗语,意思非常简单,就是“请跟随”。
开什么玩笑?全都搁浅在冰滩上了,怎么跟随?但是脑袋灵光的船长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旗舰的意思一定是,接下来那边会有所行动,要他们都照着做。
果然,旗语刚打出不久,就见刘知俊的旗舰甲板上,有军士抬出了一个大竹编,他们都认得,那里面就装着船上唯一的货物——粮食。
船长们纷纷下令:“快!也抬一个粮囤上来!”
不一会二十多艘漕船,每艘的甲板上都放着一个大粮囤。这时刘知俊亲手举着一个火把,就站在粮囤的旁边,由于站在高处,老远都能看见。
赵东阳发现这个情况,赶忙命令部下停止前进。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对方打算鱼死网破,要烧粮食了。
此刻粮食在赵东阳的心里比什么都重要。他不禁暗暗佩服做出这个决定的人,真是摸准了自己的脉门。他让大队人马原地待命,自己带了郭言和几个亲兵,继续接近漕船。他的意思也很明显,我是来谈判的。
果然,见只有几个人接近漕船,刘知俊没有点燃粮囤。直到赵东阳已经走到了距离漕船只有数十步的位置,刘知俊才一箭射在赵东阳的脚下,示意对方停下。此时,两人已经能够互相看清对方的面孔了。
赵东阳发现船上举火把的是个面色黝黑的小将。他向上一拱手:“说吧,有什么条件?”
“没什么条件,离我们远点就行。”
赵东阳呵呵笑了。“什么意思?你还认为这冰能化开,你们的船能脱险?”
“早晚能化开,况且我们船上有的是粮食,我们等得起。”刘知俊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这里离河中府也没多远,没准过不了几天就有人来救他们了呢。
赵东阳无奈的摇了摇头,心说这小子真是个死硬分子,不见棺材不落泪呀。
“那就祝你好运吧。”说完赵东阳立即转身,远离漕船。
船上的徐州军爆发出一阵欢呼。刘知俊却丝毫不敢放松,他好像自言自语似的嘀咕道:“那边是什么东西?”
原来,二十辆抛车正在砲手们的推动下,缓缓向岸边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