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婚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阿昊生下双喜后,不过是休养了两个月,就又回去工作了,而耿秋又有了官身,没空闲在家里教养孩子,夫夫俩都没时间专心照顾双喜。可怜的小双喜只好由三婶和小杏花带着,配了一个奶娘及一个大丫头。
因为生产,阿昊存封的记忆又有了异动,他自己苦苦思索了好几天,也没个所以然,又找李大夫旁敲侧击的问了问,可李大夫也不能给个什么好的建议与方案。况且阿昊虽不清楚当初发生了什么事,却也隐隐觉得这件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因此也不敢说的太清楚。他几次想要找机会与耿秋谈谈,偏偏耿秋现在忙的很,一天到晚扑在田里,连将军府都难得回来一趟了,哪里时间谈这些事,他只好又按捺下来,但心里却总有件事压着。
一直忙到年底,两人都闲了下来,这一天,阿昊抱着半岁大的小双喜,逗弄着,小宝宝长得白白胖胖的,眉眼都长开了些,明显的看出他长得更象耿秋一些,而阿牛却更象阿昊,所以两兄弟长得并不相似。阿昊在小双喜脸上亲了几口,逗得他咯咯大笑起来,阿昊相对于耿秋来说,见到双喜的日子更多一些,耿秋毕竟刚当官,事务又繁杂,又多出了不少的应酬,难免顾不上家庭了。
他见双喜与阿昊两人闹得欢,眼热的很,伸手要抱双喜,可双喜却一扭头又钻进阿昊怀里,很显然不想与耿秋玩。耿秋逗了他好久,又唱又跳的耍宝变戏法似的,让阿昊差点笑岔气,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耿秋这么爱玩闹的一面呢,终于让双喜乐起来了,手舞足蹈的跟着耿秋玩起来。两父子玩的极开心,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阿昊就趁机又和耿秋提起了让双喜跟他姓的事情。
耿秋却不在意的说:“双喜就跟着你姓好了,将军府人丁单薄,我又不在乎姓氏。反正我就独自一人,有了你,才有了家。我只要我们大家都好好的,姓氏又算什么。比如上次改名换姓时,我就懒得改,我习惯叫耿秋了,就把自己直接改为姓耿了。”
其实他当时的姓名叫陈耿秋,因为一直都被别人叫阿秋阿秋的,极少有人会叫他陈耿秋,所以他对自己姓陈根本就没有什么意识,后来说到改名,他为了不露马脚就直接改为耿秋了。反正他这一辈子一直叫耿秋,早就习惯了。
“那怎么好。你一点都不记得自己的亲生父母了吗?”阿昊说完,偷偷观察耿秋的表情。
“不记得了。”耿秋不以为然的答。
反正真实的情况是,母早死,父亲不在乎他。人家在意的是小儿子呢,说不定巴不得没有他呢,也不需要他传宗接代。说实在话,他一点儿也不在意血脉传承。在现代时,当他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时,其实也享受了很好的待遇,至少物质生活相对来说是不错的。至于后来有了耿聪,他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那时候他就在想,原来好多的事情都不能看表面。而他看到他父亲与爷爷奶奶那种欣喜若狂,把耿聪当宝的样子,他的心一开始既难受又嫉妒,但后来他也接受了这种改变。
只不过,他有了另一种的想法,那就是以后一定要找一个全心全意爱自己的人,去组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唯一的家。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的唯一的家。现在他已经找到了,所以他其实很感谢阿昊,让他拥有了这样的一个家。
“哦。”阿昊也曾经问过曾大山,可惜曾大山也不知道耿秋的真实身份,甚至在之前两人根本就不认识,而且现在也找不到以前的老人来问这件事了。只不过依老将军的手法,耿秋还真有可能是捡回来的一个孤儿,也许是年幼,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也正常。
“阿宁年纪不小了。现在又中了进士,选了官。我们也该给他选个妻了。”耿秋不想继续和他讨论双喜的姓氏问题,连忙拿了另一件大事来烦阿昊。
现如今阿牛都十四岁了。阿宁已是二十岁的人了,这个年纪别说娶妻,起码也该订个亲了,况且现在打他主意的人家可不少呢。阿昊经常被人问起,也是件很烦的事情呢。这些年耿秋与阿昊好象一直在操心别人的婚事一样,以前有曾家的两个大儿子,好不容易给他俩找了老婆,后又有刘知华,这三个人都是老大难问题,都是年过二十才成亲的,特别是刘知华,要不是余明仪,他还不知道要单到什么时候去。
刘知华去年好不容易总算是成了亲,并且娶的是个漂亮聪明的相公。其实好早以前,耿秋就隐隐觉得刘知华喜欢相公,不喜欢女人。但出色的相公毕竟较少,又有余明仪与阿昊珠玉在前,与刘知华身份地位适合的就更少了,所以他的婚事就拖下来了。余明仪也算是无心之举,但最终却成就了一对好姻缘。刘知华婚后,日子过得极好,现如今他的正君已经怀了五个多月的身子呢。
“这事总也得问问阿宁自己的意思。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总比不过自己喜欢的。你看刘知华现在过得多滋润,都好长时间没来我们家蹭饭吃了。”阿昊说。他是不想阿宁娶高门大户家的女子,会给将军府带来不少的麻烦,宁愿他娶个家世普通,但人品好的妻子。况且就从刘知华的婚事来看,皇上其实也是不乐意他们与高门大户这联姻的。
“恩,明年刘知华家的孩子就要出生了,要是生个小相公就好了。我们家和余先生家,尽是生儿子。还没有相公呢。”耿秋说。
“可人家说不定想生儿子呢,现在哪家不喜欢儿子啊。要不然,刘知华家的宁丰县君也不会拖到了二十一岁才成亲,还是余先生保的媒,为的还不是因为他是个相公,不受家庭重视啊。”阿昊却反驳道。
“那怕什么,只要刘知华两夫夫自己喜欢就好,况且宁丰县君年纪不大,还可以再生,有相公有儿子不是更好吗?”耿秋又说。
“那倒也是。不如我们问问宁丰县君,有没有适合的人选。”阿昊笑道。
这位宁丰县君,说起来还是个宗室,成亲之前皇上为表恩宠特意给他加封了个宁丰县君的封号,虽说没有什么实权,但每年却有几百两银子的俸禄,并且成亲时,皇上还赐下了不少好东西,这可是宗室里的头一宗呢。
宁丰县君是安宁府人,他的爹爹,虽说是他父亲宁郡王明媒正娶的正君,这桩婚姻是由当时的皇后保的媒,说来也是先皇的意思,所以并不得宁郡王的欢心,更何况又偏偏只生了他这个相公。本来这位正君也是肯为宁郡王纳妾,延绵子嗣的。人家宁郡王却说要嫡子,实际上是不喜正君。借口为了子嗣,宁郡王又娶了正妻,正妻好生养,又是他自己选的人,自是极喜欢的。正君很明白宁郡王的心意,带着孩子早早就避居在庄子上了。
正妻生的长子早早就请封了世子,连长女也请封了县主,还偏偏作践宁丰父子二人。宁丰的爹爹也心灰意冷,靠着自己的嫁妆养大了宁丰。因宁丰的爹爹身体在生他的时候受损,宁郡王又不顾夫妻情义,宁丰的爹爹在他十二岁时就病死了。从此宁丰是自己养大自己的,并且还学了一身本领。他极有才情,学识不低,甚至还会几招拳脚功夫。
宁郡王家里子女成群,嫡妻生了二子三女,小妾又生了好几个儿女,他还有兄弟,也一样是一大家子人口。养活着这么多的人,总是需要不少的银子。这些银子从哪里而来啊,说穿了都是皇上的。第一任的宁郡王是宁丰的曾祖父,是先皇的堂兄,先皇把他派到安宁府,是专门打理皇家陵园的,当然了那里可是有不少皇家产业也需要人看顾。
今上登基之前的几十年,安宁府的收入就被几个宗室把持了,其中就以上一任的宁郡王为首。
皇上本来就一直在找理由对安宁府的几个宗室开刀,这些宗室说起来血脉与他已经远了,已出了五服。只能算是旁枝了。但因为他们把持着安宁府好几十年,先皇都没能撼动他们,今上才上台几年啊,更是没能力,但今上早就对他们不满了。所以才会有余明仪与周大人到了安宁府。一个主教育,一个主政务。其后皇上又继续派了几个官员去协助他俩。
余明仪这个安宁府学的第一大首脑人物,除了教学之外,其实也与当地的权贵,高官,宗室打了不少的交道。毕竟这些人家的孩子虽然不需要靠科考入仕,但也希望子弟们能学点东西,有点本领。没本领的人,很快就会被别人代替了,所以大家都极给余明仪面子。因此余明仪虽说是专事教育工作,却也了解了不少安宁府的一些贵族人家。因此他才有机会把宁丰县君介绍给刘知华。
宁丰县君因为余明仪在本地风头大盛,幕名而来。余明仪原本就因为自己是相公,肯定会对相公更看重一些,毕竟能好好培养相公的家庭并不多。结果一考校,余明仪才发现他才学本领极不错,心生爱才之意,带在身边读书,果然一考即中,虽说年纪不小了但中个秀才也挺不错的。以他的能力,三年后,再考个举人完全不是问题,最后能不能进士及第都无所谓了,起码可以在安宁府学里当个夫子,不仅给自己谋个生活,也可以进军官场。
这样的身份多少可以帮扶到刘知华,并且也不会给刘知华太大的帮助,所以皇上也极赞同这就桩婚事,甚至是他们成亲之前,给了宁丰这个县君的封号。宁丰县君虽然不得宁郡王所喜,但其私底下交际却不差,要不然他哪里能学到这么多本领。皇上本就想故意抬举他,又看他也是个人才,多少也存了以后要好好用他的心意。
如今安宁府的宗室们虽多,但地位其实也不算多高,最大的也不过是郡王爵位罢了,只是空有爵位,并不是官身,象宁丰这个县君,如果又在安宁府学谋份官职,说起来也不比这些郡王差多少了。并且皇上准备调一个弟弟过去,他最小的弟弟早就成年,只等他在京里磨历得更加出众后,就会派去清理安宁府的宗室们了。这个贤亲王,算是今上一手带出来的,两人感情不错,实在是皇室中最受今上重视的第一人了。
阿昊生下双喜后,不过是休养了两个月,就又回去工作了,而耿秋又有了官身,没空闲在家里教养孩子,夫夫俩都没时间专心照顾双喜。可怜的小双喜只好由三婶和小杏花带着,配了一个奶娘及一个大丫头。
因为生产,阿昊存封的记忆又有了异动,他自己苦苦思索了好几天,也没个所以然,又找李大夫旁敲侧击的问了问,可李大夫也不能给个什么好的建议与方案。况且阿昊虽不清楚当初发生了什么事,却也隐隐觉得这件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因此也不敢说的太清楚。他几次想要找机会与耿秋谈谈,偏偏耿秋现在忙的很,一天到晚扑在田里,连将军府都难得回来一趟了,哪里时间谈这些事,他只好又按捺下来,但心里却总有件事压着。
一直忙到年底,两人都闲了下来,这一天,阿昊抱着半岁大的小双喜,逗弄着,小宝宝长得白白胖胖的,眉眼都长开了些,明显的看出他长得更象耿秋一些,而阿牛却更象阿昊,所以两兄弟长得并不相似。阿昊在小双喜脸上亲了几口,逗得他咯咯大笑起来,阿昊相对于耿秋来说,见到双喜的日子更多一些,耿秋毕竟刚当官,事务又繁杂,又多出了不少的应酬,难免顾不上家庭了。
他见双喜与阿昊两人闹得欢,眼热的很,伸手要抱双喜,可双喜却一扭头又钻进阿昊怀里,很显然不想与耿秋玩。耿秋逗了他好久,又唱又跳的耍宝变戏法似的,让阿昊差点笑岔气,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耿秋这么爱玩闹的一面呢,终于让双喜乐起来了,手舞足蹈的跟着耿秋玩起来。两父子玩的极开心,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阿昊就趁机又和耿秋提起了让双喜跟他姓的事情。
耿秋却不在意的说:“双喜就跟着你姓好了,将军府人丁单薄,我又不在乎姓氏。反正我就独自一人,有了你,才有了家。我只要我们大家都好好的,姓氏又算什么。比如上次改名换姓时,我就懒得改,我习惯叫耿秋了,就把自己直接改为姓耿了。”
其实他当时的姓名叫陈耿秋,因为一直都被别人叫阿秋阿秋的,极少有人会叫他陈耿秋,所以他对自己姓陈根本就没有什么意识,后来说到改名,他为了不露马脚就直接改为耿秋了。反正他这一辈子一直叫耿秋,早就习惯了。
“那怎么好。你一点都不记得自己的亲生父母了吗?”阿昊说完,偷偷观察耿秋的表情。
“不记得了。”耿秋不以为然的答。
反正真实的情况是,母早死,父亲不在乎他。人家在意的是小儿子呢,说不定巴不得没有他呢,也不需要他传宗接代。说实在话,他一点儿也不在意血脉传承。在现代时,当他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时,其实也享受了很好的待遇,至少物质生活相对来说是不错的。至于后来有了耿聪,他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那时候他就在想,原来好多的事情都不能看表面。而他看到他父亲与爷爷奶奶那种欣喜若狂,把耿聪当宝的样子,他的心一开始既难受又嫉妒,但后来他也接受了这种改变。
只不过,他有了另一种的想法,那就是以后一定要找一个全心全意爱自己的人,去组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唯一的家。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的唯一的家。现在他已经找到了,所以他其实很感谢阿昊,让他拥有了这样的一个家。
“哦。”阿昊也曾经问过曾大山,可惜曾大山也不知道耿秋的真实身份,甚至在之前两人根本就不认识,而且现在也找不到以前的老人来问这件事了。只不过依老将军的手法,耿秋还真有可能是捡回来的一个孤儿,也许是年幼,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也正常。
“阿宁年纪不小了。现在又中了进士,选了官。我们也该给他选个妻了。”耿秋不想继续和他讨论双喜的姓氏问题,连忙拿了另一件大事来烦阿昊。
现如今阿牛都十四岁了。阿宁已是二十岁的人了,这个年纪别说娶妻,起码也该订个亲了,况且现在打他主意的人家可不少呢。阿昊经常被人问起,也是件很烦的事情呢。这些年耿秋与阿昊好象一直在操心别人的婚事一样,以前有曾家的两个大儿子,好不容易给他俩找了老婆,后又有刘知华,这三个人都是老大难问题,都是年过二十才成亲的,特别是刘知华,要不是余明仪,他还不知道要单到什么时候去。
刘知华去年好不容易总算是成了亲,并且娶的是个漂亮聪明的相公。其实好早以前,耿秋就隐隐觉得刘知华喜欢相公,不喜欢女人。但出色的相公毕竟较少,又有余明仪与阿昊珠玉在前,与刘知华身份地位适合的就更少了,所以他的婚事就拖下来了。余明仪也算是无心之举,但最终却成就了一对好姻缘。刘知华婚后,日子过得极好,现如今他的正君已经怀了五个多月的身子呢。
“这事总也得问问阿宁自己的意思。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总比不过自己喜欢的。你看刘知华现在过得多滋润,都好长时间没来我们家蹭饭吃了。”阿昊说。他是不想阿宁娶高门大户家的女子,会给将军府带来不少的麻烦,宁愿他娶个家世普通,但人品好的妻子。况且就从刘知华的婚事来看,皇上其实也是不乐意他们与高门大户这联姻的。
“恩,明年刘知华家的孩子就要出生了,要是生个小相公就好了。我们家和余先生家,尽是生儿子。还没有相公呢。”耿秋说。
“可人家说不定想生儿子呢,现在哪家不喜欢儿子啊。要不然,刘知华家的宁丰县君也不会拖到了二十一岁才成亲,还是余先生保的媒,为的还不是因为他是个相公,不受家庭重视啊。”阿昊却反驳道。
“那怕什么,只要刘知华两夫夫自己喜欢就好,况且宁丰县君年纪不大,还可以再生,有相公有儿子不是更好吗?”耿秋又说。
“那倒也是。不如我们问问宁丰县君,有没有适合的人选。”阿昊笑道。
这位宁丰县君,说起来还是个宗室,成亲之前皇上为表恩宠特意给他加封了个宁丰县君的封号,虽说没有什么实权,但每年却有几百两银子的俸禄,并且成亲时,皇上还赐下了不少好东西,这可是宗室里的头一宗呢。
宁丰县君是安宁府人,他的爹爹,虽说是他父亲宁郡王明媒正娶的正君,这桩婚姻是由当时的皇后保的媒,说来也是先皇的意思,所以并不得宁郡王的欢心,更何况又偏偏只生了他这个相公。本来这位正君也是肯为宁郡王纳妾,延绵子嗣的。人家宁郡王却说要嫡子,实际上是不喜正君。借口为了子嗣,宁郡王又娶了正妻,正妻好生养,又是他自己选的人,自是极喜欢的。正君很明白宁郡王的心意,带着孩子早早就避居在庄子上了。
正妻生的长子早早就请封了世子,连长女也请封了县主,还偏偏作践宁丰父子二人。宁丰的爹爹也心灰意冷,靠着自己的嫁妆养大了宁丰。因宁丰的爹爹身体在生他的时候受损,宁郡王又不顾夫妻情义,宁丰的爹爹在他十二岁时就病死了。从此宁丰是自己养大自己的,并且还学了一身本领。他极有才情,学识不低,甚至还会几招拳脚功夫。
宁郡王家里子女成群,嫡妻生了二子三女,小妾又生了好几个儿女,他还有兄弟,也一样是一大家子人口。养活着这么多的人,总是需要不少的银子。这些银子从哪里而来啊,说穿了都是皇上的。第一任的宁郡王是宁丰的曾祖父,是先皇的堂兄,先皇把他派到安宁府,是专门打理皇家陵园的,当然了那里可是有不少皇家产业也需要人看顾。
今上登基之前的几十年,安宁府的收入就被几个宗室把持了,其中就以上一任的宁郡王为首。
皇上本来就一直在找理由对安宁府的几个宗室开刀,这些宗室说起来血脉与他已经远了,已出了五服。只能算是旁枝了。但因为他们把持着安宁府好几十年,先皇都没能撼动他们,今上才上台几年啊,更是没能力,但今上早就对他们不满了。所以才会有余明仪与周大人到了安宁府。一个主教育,一个主政务。其后皇上又继续派了几个官员去协助他俩。
余明仪这个安宁府学的第一大首脑人物,除了教学之外,其实也与当地的权贵,高官,宗室打了不少的交道。毕竟这些人家的孩子虽然不需要靠科考入仕,但也希望子弟们能学点东西,有点本领。没本领的人,很快就会被别人代替了,所以大家都极给余明仪面子。因此余明仪虽说是专事教育工作,却也了解了不少安宁府的一些贵族人家。因此他才有机会把宁丰县君介绍给刘知华。
宁丰县君因为余明仪在本地风头大盛,幕名而来。余明仪原本就因为自己是相公,肯定会对相公更看重一些,毕竟能好好培养相公的家庭并不多。结果一考校,余明仪才发现他才学本领极不错,心生爱才之意,带在身边读书,果然一考即中,虽说年纪不小了但中个秀才也挺不错的。以他的能力,三年后,再考个举人完全不是问题,最后能不能进士及第都无所谓了,起码可以在安宁府学里当个夫子,不仅给自己谋个生活,也可以进军官场。
这样的身份多少可以帮扶到刘知华,并且也不会给刘知华太大的帮助,所以皇上也极赞同这就桩婚事,甚至是他们成亲之前,给了宁丰这个县君的封号。宁丰县君虽然不得宁郡王所喜,但其私底下交际却不差,要不然他哪里能学到这么多本领。皇上本就想故意抬举他,又看他也是个人才,多少也存了以后要好好用他的心意。
如今安宁府的宗室们虽多,但地位其实也不算多高,最大的也不过是郡王爵位罢了,只是空有爵位,并不是官身,象宁丰这个县君,如果又在安宁府学谋份官职,说起来也不比这些郡王差多少了。并且皇上准备调一个弟弟过去,他最小的弟弟早就成年,只等他在京里磨历得更加出众后,就会派去清理安宁府的宗室们了。这个贤亲王,算是今上一手带出来的,两人感情不错,实在是皇室中最受今上重视的第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