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糟透了的年代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整个恒灵时代是一个烂透了的年代,光武帝加强皇权之后,东汉出现了众多的幼弱的皇帝,其中恒帝15岁登基,灵帝12岁称帝已经算好的了,幼帝开始都无力掌控局面。这时谁掌控了皇帝,谁就是帝国实际的控制者。为此,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展开了无休止的争夺。虽然宦官和外戚们同样都是皇权的派生物,但由于宦官们天生与皇帝亲近,可以与皇权共存。所以往往出现了皇帝小时候由外戚专权,皇帝成年之后靠宦官打到外戚,皇帝再对于宦官过分的信任,使得宦官们祸乱朝政的现象。
恒灵时代则为其中的典型。
恒帝上台初的十三年由外戚梁冀专权,梁氏欺压忠良,祸乱朝纲,使得天怒人怨,最终落得满族覆灭;梁氏之后,又有五侯为孽,幸有陈蕃、窦武、李膺诸人不畏奸邪;五侯之后,宦官王甫、曹节挟帝自重,肆意捕杀正直的大臣和士大夫;王甫、曹节之后,更有祸乱天下的十常侍和将帝国推向灭亡的外戚何氏。可以说这完全是邪魔当道,灾星连连,当然这其中两位昏君的功劳不可磨灭。
恒、灵二帝不仅是亲小人、远贤臣,自身也是作恶众多。
梁冀下台之后,由于国家多年的奢侈腐朽,财政基本枯竭。桓帝一方面采取对农民加重赋税,这点直接使得当时百姓的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采取了减借百官俸禄,借王、侯国租税和卖官鬻爵等一些应急措施。
其中桓帝卖官鬻爵的弊政对当时影响极坏,不仅贪污成了合法行为,直接破坏了吏治,而且由于贪官污吏的搜刮,又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为灵帝时更大规模的卖官鬻爵开了先河。恒帝死前还为了保护宦官们,发动了“党锢”,镇压打击宦官的直臣,完全的颠倒黑白,使得世道更加黑暗。
作为一名昏君,桓帝私生活也是相当腐朽,先后换了三位皇后,嫔妃数量一度高达五六千人,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纪录!由于恒帝的荒淫放纵,他的健康很快就被透支了,永康元年(167)三十六岁的桓帝终于一病不起,呜呼哀哉,让人可叹可笑的是,这位拥有数千名嫔妃的恒帝膝下居然没有一个儿子。
恒帝如此昏庸无道,然而相比灵帝而言,却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恒帝时期,虽然皇帝重用宦官,但为了维护皇权,依然会对宦官们进行适当的打压,而到了灵帝时,皇帝几乎是完全信任,放任不管,灵帝在位20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时间最长、权力最大、势力最强的统治时期。
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死后,在宦官们的推动下,灵帝发动了第二次党锢,相比第一次而言,这次的党锢范围更广、危害更大,所牵扯的士人不计其数,被迫害致死的更有数百名之多。熹平五年(176)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平反,灵帝大怒,将曹鸾在狱中拷打致死,并更大规模的禁锢党人及其亲友。
光和元年(178),灵帝在其母亲董太后及常侍们的教唆下,又尝试卖官,和恒帝时的应急性措施不同,这次卖官鬻爵持续到灵帝逝世,而且规模远超上次,就连三公的位置,也要先交足了钱。灵帝卖官的官位价格至少是官吏年俸的一万倍,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吓得弃官而走。
恒、灵二帝如此昏庸无德,使得天下士人尽数心寒,此时就连那些皇族成员也产生了异心。中平五年(188年),太常刘焉向朝廷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任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及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其结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恒灵时期,汉王朝各方面都是糟糕之极。
在生活上,无论是恒、灵二帝,还是那些专权的外戚,乱政的宦官们都是腐化糜烂,穷奢极欲。灵帝时,中常侍吕强为人清忠奉公,上疏陈事曰:“中官公族无功德者,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垩,雕刻之饰,不可单言。丧葬逾制,奢丽过礼,竞相放效,莫肯矫拂。”
在政治上,外戚和宦官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均是挟主专权,结党营私,统治残暴。他们重用自己亲族、四处培植党羽,顺者昌逆者亡,破坏了当时的选举制度,使得“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其中的一个后果就是门阀世家开始兴盛,地方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薄弱。
在经济上,外戚和宦官们是权钱两不误,他们得势后,往往肆无忌惮,到处抢掠,兼并土地。其中,外戚梁冀最为甚,他死后,查抄出了三十多亿,当年国家一半的税收也不过如此。在皇帝的默许下,外戚和宦官的疯狂掠夺中,自耕农纷纷破产,国家经济收入大减,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景象。
在对外上,边疆战事接连不断,先后与西凉的羌族和和北方的鲜卑交战,对外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进一步消耗了薄弱的东汉国力。
朝廷的腐败不堪、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最终百姓们再也忍受不了,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中以黄巾起义规模最大,影响最强,汉王朝虽然最终镇压了起义,但也因此消耗了大部分的国力。中平六年(189)董卓入京,罢黜刘辩、拥立刘协,挟天子以令诸侯,残忍不仁、倒行逆施,导致军阀割据,整个帝国四分五裂,腐朽的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毕竟在那个时代里,已经死的只剩坏人了。
;
整个恒灵时代是一个烂透了的年代,光武帝加强皇权之后,东汉出现了众多的幼弱的皇帝,其中恒帝15岁登基,灵帝12岁称帝已经算好的了,幼帝开始都无力掌控局面。这时谁掌控了皇帝,谁就是帝国实际的控制者。为此,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展开了无休止的争夺。虽然宦官和外戚们同样都是皇权的派生物,但由于宦官们天生与皇帝亲近,可以与皇权共存。所以往往出现了皇帝小时候由外戚专权,皇帝成年之后靠宦官打到外戚,皇帝再对于宦官过分的信任,使得宦官们祸乱朝政的现象。
恒灵时代则为其中的典型。
恒帝上台初的十三年由外戚梁冀专权,梁氏欺压忠良,祸乱朝纲,使得天怒人怨,最终落得满族覆灭;梁氏之后,又有五侯为孽,幸有陈蕃、窦武、李膺诸人不畏奸邪;五侯之后,宦官王甫、曹节挟帝自重,肆意捕杀正直的大臣和士大夫;王甫、曹节之后,更有祸乱天下的十常侍和将帝国推向灭亡的外戚何氏。可以说这完全是邪魔当道,灾星连连,当然这其中两位昏君的功劳不可磨灭。
恒、灵二帝不仅是亲小人、远贤臣,自身也是作恶众多。
梁冀下台之后,由于国家多年的奢侈腐朽,财政基本枯竭。桓帝一方面采取对农民加重赋税,这点直接使得当时百姓的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采取了减借百官俸禄,借王、侯国租税和卖官鬻爵等一些应急措施。
其中桓帝卖官鬻爵的弊政对当时影响极坏,不仅贪污成了合法行为,直接破坏了吏治,而且由于贪官污吏的搜刮,又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为灵帝时更大规模的卖官鬻爵开了先河。恒帝死前还为了保护宦官们,发动了“党锢”,镇压打击宦官的直臣,完全的颠倒黑白,使得世道更加黑暗。
作为一名昏君,桓帝私生活也是相当腐朽,先后换了三位皇后,嫔妃数量一度高达五六千人,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纪录!由于恒帝的荒淫放纵,他的健康很快就被透支了,永康元年(167)三十六岁的桓帝终于一病不起,呜呼哀哉,让人可叹可笑的是,这位拥有数千名嫔妃的恒帝膝下居然没有一个儿子。
恒帝如此昏庸无道,然而相比灵帝而言,却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恒帝时期,虽然皇帝重用宦官,但为了维护皇权,依然会对宦官们进行适当的打压,而到了灵帝时,皇帝几乎是完全信任,放任不管,灵帝在位20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时间最长、权力最大、势力最强的统治时期。
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死后,在宦官们的推动下,灵帝发动了第二次党锢,相比第一次而言,这次的党锢范围更广、危害更大,所牵扯的士人不计其数,被迫害致死的更有数百名之多。熹平五年(176)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平反,灵帝大怒,将曹鸾在狱中拷打致死,并更大规模的禁锢党人及其亲友。
光和元年(178),灵帝在其母亲董太后及常侍们的教唆下,又尝试卖官,和恒帝时的应急性措施不同,这次卖官鬻爵持续到灵帝逝世,而且规模远超上次,就连三公的位置,也要先交足了钱。灵帝卖官的官位价格至少是官吏年俸的一万倍,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吓得弃官而走。
恒、灵二帝如此昏庸无德,使得天下士人尽数心寒,此时就连那些皇族成员也产生了异心。中平五年(188年),太常刘焉向朝廷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任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及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其结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恒灵时期,汉王朝各方面都是糟糕之极。
在生活上,无论是恒、灵二帝,还是那些专权的外戚,乱政的宦官们都是腐化糜烂,穷奢极欲。灵帝时,中常侍吕强为人清忠奉公,上疏陈事曰:“中官公族无功德者,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垩,雕刻之饰,不可单言。丧葬逾制,奢丽过礼,竞相放效,莫肯矫拂。”
在政治上,外戚和宦官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均是挟主专权,结党营私,统治残暴。他们重用自己亲族、四处培植党羽,顺者昌逆者亡,破坏了当时的选举制度,使得“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其中的一个后果就是门阀世家开始兴盛,地方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薄弱。
在经济上,外戚和宦官们是权钱两不误,他们得势后,往往肆无忌惮,到处抢掠,兼并土地。其中,外戚梁冀最为甚,他死后,查抄出了三十多亿,当年国家一半的税收也不过如此。在皇帝的默许下,外戚和宦官的疯狂掠夺中,自耕农纷纷破产,国家经济收入大减,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景象。
在对外上,边疆战事接连不断,先后与西凉的羌族和和北方的鲜卑交战,对外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进一步消耗了薄弱的东汉国力。
朝廷的腐败不堪、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最终百姓们再也忍受不了,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中以黄巾起义规模最大,影响最强,汉王朝虽然最终镇压了起义,但也因此消耗了大部分的国力。中平六年(189)董卓入京,罢黜刘辩、拥立刘协,挟天子以令诸侯,残忍不仁、倒行逆施,导致军阀割据,整个帝国四分五裂,腐朽的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毕竟在那个时代里,已经死的只剩坏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