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南伐之始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黄初三年(222)秋九月,曹丕正式派兵南伐,魏国大军分三路南下,孙权求和不成,放弃了和魏国的联合,转而重新与刘备结盟。
【大战拉开序幕】
黄初三年(222)秋九月,魏文帝曹丕从许昌出发率兵南征,分兵几路并进,当时朝廷下令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浦口(此地吴国方面多称为洞口,魏国多称为洞浦,亦被称为洞浦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同年十一月十一日,曹丕驾临宛地。
孙权则依托长江拒守,他派遣吕范等率领五个军,从水路抵御曹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前往?猪?猪?岛?小说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须督的身份抵拒曹仁。
其时扬、越蛮夷少数民族大多尚未平定,内患并未消除,故此孙权恭敬谦卑地上书魏文帝,请求允许自己改正罪过:“如果我的罪行难以除去,必不见置,理当奉还您赏赐的土地与人民,请求让我寄身交州,了却余生。”
魏文帝回信说:“您生在天下大乱之世,本就有纵横天下的大志,却降低身份奉待魏国,享有现在的封赏。自您被策封为吴王以来,奉献的贡品不绝于路。讨伐刘备的功业,国家仰仗您取得成功。如果做人反复无常,古人视之为可耻之事。朕与您之间,君臣的名分已经确定,难道乐意劳苦军队远征江、汉吗?朝廷的议论,做君主的也不得独断专行,三公上奏您的过失,都是有根有据。朕以不贤明之识,虽有曾母投杼的疑惑,但还是希望他们所言不可信,并以此为国家幸事。故此先派使者来犒劳您,再遣尚书、侍中来与您重修前盟发誓,与您商定送太子为人质一事。您却借口推辞,不打算让太子前来,众议颇为奇怪。又让前都尉浩周劝您送太子来,那实际是朝臣们共同商定的计划,以此来试探您的诚意,您果然借口推辞,对外援引隗嚣送子入质而最终背叛为例,对内则自喻窦融,虽不送子入质却做到坚忠不渝。时势不同,人心各异。浩周返朝后,口说手指地为您说情,越发让议事的大臣们明确对您的诸多嫌疑(注1),您所谓始终奉侍朝廷的保证,没有任何依据,故此我勉强同意了大臣们的建议。现在看了您的上表,诚恳深刻,令人内心感慨,伤感动容。我即日下诏,命令各路军队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不可轻举妄进。如果您一定要表示自己的忠节,解除大家对您的嫌疑,孙登早上来朝为人质,晚上我就下令所有军队撤返。我所说的话,其中诚意如长江一样不可改流!”
而孙权不愿意质子,遂不再和曹丕和谈,决意一战,这年孙权改元黄武,这也标志着曹魏和江东自建安二十二年(217)以来的短暂和平开始结束。
【复合刘备】
孙权再和曹丕闹翻之后,很快就派出使者重新联合刘备,孙刘于是再次达成同盟。
黄初三年(222)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自此重新通好。但孙权与魏文帝之间仍有使节往来,到第二年才正式断绝关系。这年,孙权改夷陵为西陵。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孙权听说刘备驻屯在白帝城,颇为恐惧,派遣使者求和。刘备许和,派太中大夫宗玮前去议和完成使命。
据《吴录》记载,刘备听说魏大举攻吴,写信给陆逊说:“曹军现抵达长江、汉水一带,我将再度率军东下,将军认为我能否这样做?”陆逊回信说:“只恐怕贵军新败,元气还未恢复,所以才和我国恢复关系。当务之急是养好创伤,修补元气,还没有闲暇对外用兵。如果阁下不慎重考虑,欲图再次率残兵败将远途送来,仍然难逃覆灭的下场。”
历史上孙权之所以重新和刘备复合,当然并不是因为对于驻屯在白帝城的刘备感到恐惧,而是希望自己能集中力量对抗曹丕,所以孙权虽然企图恢复同盟,但并没有第一时间掐断和曹魏的联系,也没有承认刘备的帝位,只是认同了其汉中王的王位,表示两者地位对等,而孙权可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才故意将夷陵改为西陵。
据《江表传》记载,权云:“近得玄德书,已深引咎,求复旧好。前所以名西为蜀者,以汉帝尚存故耳,今汉已废,自可名为汉中王也。”、
《吴书》亦记载,使蜀,刘备问曰:“吴王何以不答吾书,得无以吾正名不宜乎?”泉曰:“曹操父子陵轹汉室,终夺其位。殿下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执殳为海内率先,而於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议,是以寡君未复书耳。”备甚惭恧。泉临卒,谓同类曰:“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而对于刘备而言,当时他已经因为夷陵之战的惨败而导致蜀汉国力大损,刘备虽然冲动但并不傻,他在同意恢复联盟后还写信威胁陆逊其实只是一个试探而已,最多想要一些好处,只不过陆逊并不吃这一套。在当时蜀汉先后因为襄樊之战、上庸之变、夷陵惨败的影响已经国力大为衰落,曹魏和东吴之间的大战给了刘备乘火打劫的机会,可惜的是刘备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已经没有能力做渔翁了。如果曹丕和孙权早点闹翻的话,刘备甚至有机会重新来一个湘水划界,当然,现在对于刘备已经只是一个妄想了。
实力受损的刘备最终只能被迫接受了孙权的联盟,当时刘备未必想答应,但他已经没有选择了,毕竟蜀汉国力在三国之间最为弱小,他们比孙权更需要盟友的帮助。
历史上因为曹魏的强大所以孙刘联盟抗曹一直是一个主流,这点只在刘备迅速发展壮大时产生过波折,当时刘备、关羽等人过于忽视了盟友孙权的感受,双方渐行渐远,最终导致孙权偏向了曹魏一方,偷袭荆州,袭杀关羽使得二者反目成仇。
然而孙权虽然讨伐关羽获得了荆州,势力得以加强,但并没有因此削弱曹魏的实力,曹魏坐山观虎斗,反而获得了孟达、黄权等人的投靠,魏国的国力并没有降低,而吴蜀对于其的威胁反而大为减少,所以曹魏独大的局面并没有因为吴蜀内杠而改变,孙权在曹丕来袭之后顺从大势,双方再次恢复了同盟。
注1:魏略载魏三公奏曰:“臣闻枝大者披心,尾大者不掉,有国有家之所慎也。昔汉承秦弊,天下新定,大国之王,臣节未尽,以萧、张之谋不备录之,至使六王前后反叛,已而伐之,戎车不辍。又文、景守成,忘战戢役,骄纵吴、楚,养虺成蛇,既为社稷大忧,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吴王孙权,幼竖小子,无尺寸之功,遭遇兵乱,因父兄之绪,少蒙翼卵昫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积大。复与关羽更相觇伺,逐利见便,挟为卑辞。先帝知权奸以求用,时以于禁败於水灾,等当讨羽,因以委权。先帝委裘下席,权不尽心,诚在恻怛,欲因大丧,寡弱王室,希讬董桃传先帝令,乘未得报许,擅取襄阳,及见驱逐,乃更折节。邪辟之态,巧言如流,虽重驿累使,发遣禁等,内包隗嚣顾望之奸,外欲缓诛,支仰蜀贼。圣朝含弘,既加不忍,优而赦之,与之更始,猥乃割地王之,使南面称孤,兼官累位,礼备九命,名马百驷,以成其势,光宠显赫,古今无二。权为犬羊之姿,横被虎豹之文,不思靖力致死之节,以报无量不世之恩。臣每见所下权前后章表,又以愚意采察权旨,自以阻带江湖,负固不服,狃忄犬累世,诈伪成功,上有尉佗、英布之计,下诵伍被屈强之辞,终非不侵不叛之臣。以为晁错不发削弱王侯之谋,则七国同衡,祸久而大;蒯通不决袭历下之策,则田横自虑,罪深变重。臣谨考之周礼九伐之法,平权凶恶,逆节萌生,见罪十五。昔九黎乱德,黄帝加诛;项羽罪十,汉祖不舍。权所犯罪衅明白,非仁恩所养,宇宙所容。臣请免权官,鸿胪削爵土,捕治罪。敢有不从,移兵进讨,以明国典好恶之常,以静三州元元之苦。”其十五条,文多不载。
黄初三年(222)秋九月,曹丕正式派兵南伐,魏国大军分三路南下,孙权求和不成,放弃了和魏国的联合,转而重新与刘备结盟。
【大战拉开序幕】
黄初三年(222)秋九月,魏文帝曹丕从许昌出发率兵南征,分兵几路并进,当时朝廷下令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浦口(此地吴国方面多称为洞口,魏国多称为洞浦,亦被称为洞浦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同年十一月十一日,曹丕驾临宛地。
孙权则依托长江拒守,他派遣吕范等率领五个军,从水路抵御曹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前往?猪?猪?岛?小说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须督的身份抵拒曹仁。
其时扬、越蛮夷少数民族大多尚未平定,内患并未消除,故此孙权恭敬谦卑地上书魏文帝,请求允许自己改正罪过:“如果我的罪行难以除去,必不见置,理当奉还您赏赐的土地与人民,请求让我寄身交州,了却余生。”
魏文帝回信说:“您生在天下大乱之世,本就有纵横天下的大志,却降低身份奉待魏国,享有现在的封赏。自您被策封为吴王以来,奉献的贡品不绝于路。讨伐刘备的功业,国家仰仗您取得成功。如果做人反复无常,古人视之为可耻之事。朕与您之间,君臣的名分已经确定,难道乐意劳苦军队远征江、汉吗?朝廷的议论,做君主的也不得独断专行,三公上奏您的过失,都是有根有据。朕以不贤明之识,虽有曾母投杼的疑惑,但还是希望他们所言不可信,并以此为国家幸事。故此先派使者来犒劳您,再遣尚书、侍中来与您重修前盟发誓,与您商定送太子为人质一事。您却借口推辞,不打算让太子前来,众议颇为奇怪。又让前都尉浩周劝您送太子来,那实际是朝臣们共同商定的计划,以此来试探您的诚意,您果然借口推辞,对外援引隗嚣送子入质而最终背叛为例,对内则自喻窦融,虽不送子入质却做到坚忠不渝。时势不同,人心各异。浩周返朝后,口说手指地为您说情,越发让议事的大臣们明确对您的诸多嫌疑(注1),您所谓始终奉侍朝廷的保证,没有任何依据,故此我勉强同意了大臣们的建议。现在看了您的上表,诚恳深刻,令人内心感慨,伤感动容。我即日下诏,命令各路军队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不可轻举妄进。如果您一定要表示自己的忠节,解除大家对您的嫌疑,孙登早上来朝为人质,晚上我就下令所有军队撤返。我所说的话,其中诚意如长江一样不可改流!”
而孙权不愿意质子,遂不再和曹丕和谈,决意一战,这年孙权改元黄武,这也标志着曹魏和江东自建安二十二年(217)以来的短暂和平开始结束。
【复合刘备】
孙权再和曹丕闹翻之后,很快就派出使者重新联合刘备,孙刘于是再次达成同盟。
黄初三年(222)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自此重新通好。但孙权与魏文帝之间仍有使节往来,到第二年才正式断绝关系。这年,孙权改夷陵为西陵。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孙权听说刘备驻屯在白帝城,颇为恐惧,派遣使者求和。刘备许和,派太中大夫宗玮前去议和完成使命。
据《吴录》记载,刘备听说魏大举攻吴,写信给陆逊说:“曹军现抵达长江、汉水一带,我将再度率军东下,将军认为我能否这样做?”陆逊回信说:“只恐怕贵军新败,元气还未恢复,所以才和我国恢复关系。当务之急是养好创伤,修补元气,还没有闲暇对外用兵。如果阁下不慎重考虑,欲图再次率残兵败将远途送来,仍然难逃覆灭的下场。”
历史上孙权之所以重新和刘备复合,当然并不是因为对于驻屯在白帝城的刘备感到恐惧,而是希望自己能集中力量对抗曹丕,所以孙权虽然企图恢复同盟,但并没有第一时间掐断和曹魏的联系,也没有承认刘备的帝位,只是认同了其汉中王的王位,表示两者地位对等,而孙权可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才故意将夷陵改为西陵。
据《江表传》记载,权云:“近得玄德书,已深引咎,求复旧好。前所以名西为蜀者,以汉帝尚存故耳,今汉已废,自可名为汉中王也。”、
《吴书》亦记载,使蜀,刘备问曰:“吴王何以不答吾书,得无以吾正名不宜乎?”泉曰:“曹操父子陵轹汉室,终夺其位。殿下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执殳为海内率先,而於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议,是以寡君未复书耳。”备甚惭恧。泉临卒,谓同类曰:“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而对于刘备而言,当时他已经因为夷陵之战的惨败而导致蜀汉国力大损,刘备虽然冲动但并不傻,他在同意恢复联盟后还写信威胁陆逊其实只是一个试探而已,最多想要一些好处,只不过陆逊并不吃这一套。在当时蜀汉先后因为襄樊之战、上庸之变、夷陵惨败的影响已经国力大为衰落,曹魏和东吴之间的大战给了刘备乘火打劫的机会,可惜的是刘备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已经没有能力做渔翁了。如果曹丕和孙权早点闹翻的话,刘备甚至有机会重新来一个湘水划界,当然,现在对于刘备已经只是一个妄想了。
实力受损的刘备最终只能被迫接受了孙权的联盟,当时刘备未必想答应,但他已经没有选择了,毕竟蜀汉国力在三国之间最为弱小,他们比孙权更需要盟友的帮助。
历史上因为曹魏的强大所以孙刘联盟抗曹一直是一个主流,这点只在刘备迅速发展壮大时产生过波折,当时刘备、关羽等人过于忽视了盟友孙权的感受,双方渐行渐远,最终导致孙权偏向了曹魏一方,偷袭荆州,袭杀关羽使得二者反目成仇。
然而孙权虽然讨伐关羽获得了荆州,势力得以加强,但并没有因此削弱曹魏的实力,曹魏坐山观虎斗,反而获得了孟达、黄权等人的投靠,魏国的国力并没有降低,而吴蜀对于其的威胁反而大为减少,所以曹魏独大的局面并没有因为吴蜀内杠而改变,孙权在曹丕来袭之后顺从大势,双方再次恢复了同盟。
注1:魏略载魏三公奏曰:“臣闻枝大者披心,尾大者不掉,有国有家之所慎也。昔汉承秦弊,天下新定,大国之王,臣节未尽,以萧、张之谋不备录之,至使六王前后反叛,已而伐之,戎车不辍。又文、景守成,忘战戢役,骄纵吴、楚,养虺成蛇,既为社稷大忧,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吴王孙权,幼竖小子,无尺寸之功,遭遇兵乱,因父兄之绪,少蒙翼卵昫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积大。复与关羽更相觇伺,逐利见便,挟为卑辞。先帝知权奸以求用,时以于禁败於水灾,等当讨羽,因以委权。先帝委裘下席,权不尽心,诚在恻怛,欲因大丧,寡弱王室,希讬董桃传先帝令,乘未得报许,擅取襄阳,及见驱逐,乃更折节。邪辟之态,巧言如流,虽重驿累使,发遣禁等,内包隗嚣顾望之奸,外欲缓诛,支仰蜀贼。圣朝含弘,既加不忍,优而赦之,与之更始,猥乃割地王之,使南面称孤,兼官累位,礼备九命,名马百驷,以成其势,光宠显赫,古今无二。权为犬羊之姿,横被虎豹之文,不思靖力致死之节,以报无量不世之恩。臣每见所下权前后章表,又以愚意采察权旨,自以阻带江湖,负固不服,狃忄犬累世,诈伪成功,上有尉佗、英布之计,下诵伍被屈强之辞,终非不侵不叛之臣。以为晁错不发削弱王侯之谋,则七国同衡,祸久而大;蒯通不决袭历下之策,则田横自虑,罪深变重。臣谨考之周礼九伐之法,平权凶恶,逆节萌生,见罪十五。昔九黎乱德,黄帝加诛;项羽罪十,汉祖不舍。权所犯罪衅明白,非仁恩所养,宇宙所容。臣请免权官,鸿胪削爵土,捕治罪。敢有不从,移兵进讨,以明国典好恶之常,以静三州元元之苦。”其十五条,文多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