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左邻右舍一家亲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邻里相帮无彼此,孩童嬉耍日复日;天长日久见人心,左邻右舍一家亲。)
耿老爹家的左邻也姓“耿”,尽管已经在镇上生活了无数年,但大家伙儿都知道他家属于外来“耿”。此“耿”从小特别憨厚实在,长辈们都亲切地叫他“憨子”。叫来叫去,“憨子”就成了他的名字。于是,年龄比他小的同辈人就喊他憨子哥;小辈们则喊他憨伯、憨叔。
耿憨与耿老爹同年同月生人,只不过耿老爹生日略大几日而已。他俩人打小儿就很是投缘儿,但却几乎从不称兄道弟。不过,后来各家的婆姨和娃娃们在称呼上倒是有了区别。因为在乡镇上,女人们之间喊“嫂子”或“弟妹”,娃娃们喊“大娘”或“婶子”;“伯伯”或“叔叔”是代表了不同意思的。
耿憨娶妻裴氏,娘家在离镇两里远的近镇头。因为那一方水田较多,所以也是乡镇周围最富裕的一个村庄,“三六九”集市上大半的蔬菜、西瓜和各种香瓜,大多是近镇头的汉子们挑来摆卖的。
耿憨家的院落里只有北面和东、西两侧盖了房子,在南面只搭建了几间简易棚子,里边随意堆放着柴火烧炭和家什儿什么的。在简易棚子的一侧,生长着一棵杏子树。这棵杏子树虽然只有一人多高,枝叶也没有多么繁茂,但却年年果实累累,而且还是大个儿的甜核杏儿。每年的麦收时节,犹如大核桃一般的杏儿熟透了,而裹了一双小脚的裴氏不方便登高去采摘它们。这个时候,耿憨就会踩上高凳子,小心地把大杏儿一个一个地摘下来,裴氏在树下面伸出右手接了,轻轻地放进跨在左臂弯里的大篮子里。大杏儿摘完了,耿憨跳下来把高凳子放回台阶上去。裴氏乐呵呵地跟过来从篮子里挑一个最大个儿的杏儿递给丈夫。耿憨笑笑,接过来掰开了,将一半带核的又递给妻子,然后就细细品尝着半个杏儿,高高兴兴地下地或者去自家开的小粉坊里忙活去了。
裴氏把大篮子放在台阶上,自己个儿快乐地笑笑,将那半个杏儿塞进嘴巴里,随手把杏核搁在窗台上。然后,她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两个小笸箩拿过来,把一大篮子熟透了的大杏儿分成三份。给自家娃儿们留的那一份儿还放在大篮子里,以防喜鹊飞来啄食,就提回屋里放了。转身出来,她就一手端起一个小笸箩高高兴兴地出门儿去了。
耿老爹家就在隔壁,裴氏先送去一小笸箩;再走几步就到董家成了,也送去一小笸箩。可以想见,无忧无虑地在野外疯玩儿的娃儿们赶晌午了回家后,看到这些一年才有得一次尝的大杏儿该有多么高兴啊!杏子肉吃完以后,娃儿们还会把杏儿核搁在屋外的窗台上晾干,然后用小铁锤捣开了,把里面的杏仁儿也高高兴兴地吃掉。要知道,这样的甜杏仁儿可是很少能够吃到的呢!
看到娃娃们这样喜欢这种大大的甜核杏儿,裴氏就在这棵杏子树的旁边又埋了一些杏子核,但愣是一棵也没有培育起来。于是,耿憨笑着对妻子说:“俺说,你就甭白费劲儿了。看来哇,咱们家院儿里的这地气,大概是只能长这么一棵宝贝树呢!”
除了种两亩水田和三亩坡地之外,勤快又颇有几分经济头脑的耿憨还自家个儿开了一个小粉坊,兼养几头肥猪,日子过得很是殷实。小粉坊就在通往“三六九镇”东大街的那条南北大道西侧。在那个特别宽敞的大院儿里,正面盖有一溜儿1o来间房子,耿憨只将其中的三间作为作坊,其余的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只是随意地堆放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肥猪们就圈养在正面靠西最向阳的地方。由于得此地利,又有粉渣粉浆的满足供养着,所以肥猪们生长得非常好,每一年都能为耿憨家带来不菲的利润。当然,制粉条需要的土豆和粮食,主要是靠卖粉条和肥猪得来的银子来购买的。此外,耿憨还在粉坊大院儿大门的一侧盖了一溜儿非常宽敞的马厩;来这里购买粉条和送粮、送土豆的人们,可以把他们的大牲口拴在里面歇息和喂草料、饮水什么的。
每当小粉坊里活儿多时,裹了一双小脚的裴氏经常会过去给丈夫帮忙,把晾晒到半干的粉条,一大把一大把地弯曲后扎成不大不小形状美观的小把儿。
耿憨与妻子裴氏育有两儿一女,女儿耿秀儿比耿老爹家的长女耿英大一岁,不但人长得非常水灵,而且心灵手巧,温顺善良。受耿老爹家的影响,耿憨夫妻没有给自家的女儿缠足;所以,当大多数人家的女娃儿四、五岁时在家里饱受缠足这一陋习摧残时,耿秀儿可以和耿英一起,与左邻右舍,以及附近人家的男娃儿们一起快快乐乐地疯玩儿。耿憨家的长子耿青山和次子耿青海是双胞胎,比耿秀儿小三岁。两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不常见的人根本区分不出来哪一个是哥哥,哪一个是弟弟。
两耿家的邻里关系颇好,你帮俺助亲如一家。
耿老爹家的右邻姓董,名家成,年长耿老爹一岁。两人虽不是同姓,但打小儿就以兄弟相称,很是要好。董是镇上的第二大姓,家族中人口不少,但在镇南这一片儿住的,却只有董家成一家。
董家成娶妻刘氏,娘家住在离镇八里远的刘家庄,那里盛产各种水果,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在“三六九”集市上,大多数水果摊的主人都是刘家庄人。
董家成家的院落里只在北面盖了一溜儿非常宽敞的一线起正房,也就是不分主屋和耳房的那一种。除了简洁的门道和西南角上那个带有房顶的宽大茅房之外,另外的建筑就只有紧挨着茅房的那两间简易棚房了;在棚房里边也是随意堆放着柴火烧炭和家伙什儿什么的。
在董家院落里那两间简易棚房的旁边,生长着一棵高大的团枣树。董家成从小就听爹说,这棵团枣树还是他爷爷小的时候亲手栽的呢!如今看起来,尽管其树干树枝确实有些个老态龙钟的样子了,但每年仍然还会挂果。每逢深秋时日里,一阵阵习习的秋风吹过,数百上千个已经花红即将成熟的,香甜酥脆的大团枣经受不住秋风的摇曳,就会接二连三欢快地蹦落下来一些。这个时候,不用大人们招呼,三家的娃儿们一准儿会听从秋风的呼唤,不约而同地跑到树下来捡枣儿吃。就这样,每年秋天都不用董家成夫妇俩动手打枣儿,因为隔三岔五的秋风总会帮他们的忙;也不劳刘氏捡枣儿分枣儿什么的,就让娃娃们高高兴兴地自己捡拾着吃了得了!
为了家里吃水用水方便,董家成就在自家院儿里的东侧靠墙根儿打了一口水井。“三六九镇”的镇南这一片地势比较低,所以没有费多大劲儿,就打出了这口很旺的甜水井。从此以后,耿老爹家和耿憨家就再也不用到上百步开外的那口公用水井上去挑水了。
在董家院落里靠近南墙的地方,原来生长着一棵很大的老槐树。每到中午前后,巨大的树冠投下来的树影子几乎把大半个院子都给遮盖了起来。刘氏嫌树影子太大,影响夏、秋日里在院儿里晒场,董家成只好忍痛把它刨掉了。后来,长了一双半大小脚的刘氏就自己动手,在离墙几尺远的地方,每年都栽种一溜儿黄瓜、豆角、西红柿什么的。这样一来,既不影响夏、秋日里院儿里的晒场和打场,也基本上解决了全家人的吃菜问题。如此,刘氏自己干得很高兴,董家成也觉得这样蛮好,于是也就不再为刨掉那棵老槐树而惋惜什么了。
董家历来以种地为生,属于特别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在农闲时节,这个五大三粗的庄稼汉子也会扎些扫把,编个箩筐什么的。待积攒到一定数量了,他就搬到“三六九”集市上卖掉。此项副业虽然谈不上能有多大的收入,但起码也足够全家人一年四季的盐巴调料钱和晚上点灯用的煤油钱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董家成乐的经营这项副业,而且手艺也越来越好。
董家与耿老爹家的邻里关系也非常要好。董家成的妻子刘氏虽然是个急脾气的人,但心地却是非常善良,只是比较手拙一些。一旦需要做一些较为精细的针线活计时,经常过来请耿妻郭氏帮忙。每每此时,郭氏总会放下自己正在做的活儿,高高兴兴地先帮助刘氏做完手头的活计。
董家成与妻子刘氏也育有两儿一女。长子大壮与耿家的长子耿正同年生人,只比耿正小两个月。这男娃儿打小就如小牛犊一样壮实,不但生得浓眉大眼,而且为人诚恳厚道,性格也很是豪爽,非常招人喜欢;次子二壮比哥哥小四岁,温顺得象个女娃儿一样;女儿董妞儿比耿家的次女耿兰大一岁。董妞儿少见的顽皮,爬树溜矮墙、打狗骑驴,几乎没有不敢做的。因此,几家的大人们在一起唠嗑时经常说:“二壮和妞儿实在是给生反了,他俩换一下多好哇,这妞儿哪里象一个女娃儿啊!”
至于给董妞儿缠足的事情,别说董家成夫妇俩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想法;即便真有,恐怕这个野丫头也绝对不会甘愿就范的。
耿老爹家、耿憨家和董家的大孩子们打小儿一起长大,是非常要好的小伙伴儿。三家小一些的娃儿们也都是哥哥姐姐的跟屁虫,大孩子们对他们总是呵护有加,不分彼此。
当然啦,这两耿一董三家的大人们之间彼此的关系也非常要好。比如,耿老爹和耿憨两家从来都不用去集市上购买扫把和箩筐什么的,董家的孩子们会时不时地将爹爹的杰作送过来;而逢年过节什么的,耿憨家的孩子们一准儿会早早地给耿老爹和董家成两家分别送去自家粉坊里漏的新鲜粉条和现宰的新鲜猪肉;至于耿老爹家养的毛驴和平车,则是三家人的共同财产。
由于耿老爹家养有一挂驴车,所以,耿老爹家的院门比耿憨家和董家成家的宽大一些。那只高大的黑灰色毛驴是三家共同的畜力,送肥拉犁、收获驮运,任劳任怨地出了不少力。而由这只驴子单挑驾辕的那挂木制平车除了完成三家庄稼地里的拉运活计之外,还是三个家庭的专用旅游车呢!在农闲时节,耿老爹曾经轮流载着三家的女人和娃娃们去过几趟六十里之外的县城。对于生活在并不闭塞的“三六九镇”的人们来说,县城也是难得一去的大地方啊!
作为旅游车使用时,耿老爹会用一张专门请人定制的竹席,在平车上架设起一个拱形车舱。郭氏还用带有蓝色条纹的厚实土布,为这个拱形车舱的两端做了挂帘。挂帘可以往两边分开,并用红带子绑缚在两侧的挂钩上。这样一来,拱形车舱前后通透,特别凉爽。若将挂帘全部放下来,拱形车舱就成为一个避风躲雨的所在。因此,坐上耿老爹家的土制旅游车在乡镇周围观光,就成为三家的娃儿们最高兴的一件事情。
在农闲的时候,耿老爹经常会招呼上三家的娃娃们做这样的旅游。有的时候,他会把这挂自制旅游车停靠在“三六九镇”差不多正南方向的小树林旁边,让娃儿们钻进小树林里尽情地玩耍上大半天。女娃娃们会采摘上一包草蘑菇,或者一大把野花;男小子们甚至还会抓住一只野兔子。然后,大家伙儿嘻嘻哈哈地再坐着“旅游车”回来,那个快乐啊,真比周游了一趟世界还要满足一百倍呢!
这挂木制平车闲置不用时,就侧立着靠在耿老爹家宽敞门道的一侧。由于门道的上方有房顶,所以木制平车放在这里不会淋了雨。平车不算太重,两个青壮年男人就可以轻松地抬进来抬出去的。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喜欢本章,请加入书架书签!也请您投推荐票、投评价票、+关注、做评论,多谢多谢!您的支持,将是我继续努力写下去的最大动力!
(邻里相帮无彼此,孩童嬉耍日复日;天长日久见人心,左邻右舍一家亲。)
耿老爹家的左邻也姓“耿”,尽管已经在镇上生活了无数年,但大家伙儿都知道他家属于外来“耿”。此“耿”从小特别憨厚实在,长辈们都亲切地叫他“憨子”。叫来叫去,“憨子”就成了他的名字。于是,年龄比他小的同辈人就喊他憨子哥;小辈们则喊他憨伯、憨叔。
耿憨与耿老爹同年同月生人,只不过耿老爹生日略大几日而已。他俩人打小儿就很是投缘儿,但却几乎从不称兄道弟。不过,后来各家的婆姨和娃娃们在称呼上倒是有了区别。因为在乡镇上,女人们之间喊“嫂子”或“弟妹”,娃娃们喊“大娘”或“婶子”;“伯伯”或“叔叔”是代表了不同意思的。
耿憨娶妻裴氏,娘家在离镇两里远的近镇头。因为那一方水田较多,所以也是乡镇周围最富裕的一个村庄,“三六九”集市上大半的蔬菜、西瓜和各种香瓜,大多是近镇头的汉子们挑来摆卖的。
耿憨家的院落里只有北面和东、西两侧盖了房子,在南面只搭建了几间简易棚子,里边随意堆放着柴火烧炭和家什儿什么的。在简易棚子的一侧,生长着一棵杏子树。这棵杏子树虽然只有一人多高,枝叶也没有多么繁茂,但却年年果实累累,而且还是大个儿的甜核杏儿。每年的麦收时节,犹如大核桃一般的杏儿熟透了,而裹了一双小脚的裴氏不方便登高去采摘它们。这个时候,耿憨就会踩上高凳子,小心地把大杏儿一个一个地摘下来,裴氏在树下面伸出右手接了,轻轻地放进跨在左臂弯里的大篮子里。大杏儿摘完了,耿憨跳下来把高凳子放回台阶上去。裴氏乐呵呵地跟过来从篮子里挑一个最大个儿的杏儿递给丈夫。耿憨笑笑,接过来掰开了,将一半带核的又递给妻子,然后就细细品尝着半个杏儿,高高兴兴地下地或者去自家开的小粉坊里忙活去了。
裴氏把大篮子放在台阶上,自己个儿快乐地笑笑,将那半个杏儿塞进嘴巴里,随手把杏核搁在窗台上。然后,她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两个小笸箩拿过来,把一大篮子熟透了的大杏儿分成三份。给自家娃儿们留的那一份儿还放在大篮子里,以防喜鹊飞来啄食,就提回屋里放了。转身出来,她就一手端起一个小笸箩高高兴兴地出门儿去了。
耿老爹家就在隔壁,裴氏先送去一小笸箩;再走几步就到董家成了,也送去一小笸箩。可以想见,无忧无虑地在野外疯玩儿的娃儿们赶晌午了回家后,看到这些一年才有得一次尝的大杏儿该有多么高兴啊!杏子肉吃完以后,娃儿们还会把杏儿核搁在屋外的窗台上晾干,然后用小铁锤捣开了,把里面的杏仁儿也高高兴兴地吃掉。要知道,这样的甜杏仁儿可是很少能够吃到的呢!
看到娃娃们这样喜欢这种大大的甜核杏儿,裴氏就在这棵杏子树的旁边又埋了一些杏子核,但愣是一棵也没有培育起来。于是,耿憨笑着对妻子说:“俺说,你就甭白费劲儿了。看来哇,咱们家院儿里的这地气,大概是只能长这么一棵宝贝树呢!”
除了种两亩水田和三亩坡地之外,勤快又颇有几分经济头脑的耿憨还自家个儿开了一个小粉坊,兼养几头肥猪,日子过得很是殷实。小粉坊就在通往“三六九镇”东大街的那条南北大道西侧。在那个特别宽敞的大院儿里,正面盖有一溜儿1o来间房子,耿憨只将其中的三间作为作坊,其余的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只是随意地堆放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肥猪们就圈养在正面靠西最向阳的地方。由于得此地利,又有粉渣粉浆的满足供养着,所以肥猪们生长得非常好,每一年都能为耿憨家带来不菲的利润。当然,制粉条需要的土豆和粮食,主要是靠卖粉条和肥猪得来的银子来购买的。此外,耿憨还在粉坊大院儿大门的一侧盖了一溜儿非常宽敞的马厩;来这里购买粉条和送粮、送土豆的人们,可以把他们的大牲口拴在里面歇息和喂草料、饮水什么的。
每当小粉坊里活儿多时,裹了一双小脚的裴氏经常会过去给丈夫帮忙,把晾晒到半干的粉条,一大把一大把地弯曲后扎成不大不小形状美观的小把儿。
耿憨与妻子裴氏育有两儿一女,女儿耿秀儿比耿老爹家的长女耿英大一岁,不但人长得非常水灵,而且心灵手巧,温顺善良。受耿老爹家的影响,耿憨夫妻没有给自家的女儿缠足;所以,当大多数人家的女娃儿四、五岁时在家里饱受缠足这一陋习摧残时,耿秀儿可以和耿英一起,与左邻右舍,以及附近人家的男娃儿们一起快快乐乐地疯玩儿。耿憨家的长子耿青山和次子耿青海是双胞胎,比耿秀儿小三岁。两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不常见的人根本区分不出来哪一个是哥哥,哪一个是弟弟。
两耿家的邻里关系颇好,你帮俺助亲如一家。
耿老爹家的右邻姓董,名家成,年长耿老爹一岁。两人虽不是同姓,但打小儿就以兄弟相称,很是要好。董是镇上的第二大姓,家族中人口不少,但在镇南这一片儿住的,却只有董家成一家。
董家成娶妻刘氏,娘家住在离镇八里远的刘家庄,那里盛产各种水果,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在“三六九”集市上,大多数水果摊的主人都是刘家庄人。
董家成家的院落里只在北面盖了一溜儿非常宽敞的一线起正房,也就是不分主屋和耳房的那一种。除了简洁的门道和西南角上那个带有房顶的宽大茅房之外,另外的建筑就只有紧挨着茅房的那两间简易棚房了;在棚房里边也是随意堆放着柴火烧炭和家伙什儿什么的。
在董家院落里那两间简易棚房的旁边,生长着一棵高大的团枣树。董家成从小就听爹说,这棵团枣树还是他爷爷小的时候亲手栽的呢!如今看起来,尽管其树干树枝确实有些个老态龙钟的样子了,但每年仍然还会挂果。每逢深秋时日里,一阵阵习习的秋风吹过,数百上千个已经花红即将成熟的,香甜酥脆的大团枣经受不住秋风的摇曳,就会接二连三欢快地蹦落下来一些。这个时候,不用大人们招呼,三家的娃儿们一准儿会听从秋风的呼唤,不约而同地跑到树下来捡枣儿吃。就这样,每年秋天都不用董家成夫妇俩动手打枣儿,因为隔三岔五的秋风总会帮他们的忙;也不劳刘氏捡枣儿分枣儿什么的,就让娃娃们高高兴兴地自己捡拾着吃了得了!
为了家里吃水用水方便,董家成就在自家院儿里的东侧靠墙根儿打了一口水井。“三六九镇”的镇南这一片地势比较低,所以没有费多大劲儿,就打出了这口很旺的甜水井。从此以后,耿老爹家和耿憨家就再也不用到上百步开外的那口公用水井上去挑水了。
在董家院落里靠近南墙的地方,原来生长着一棵很大的老槐树。每到中午前后,巨大的树冠投下来的树影子几乎把大半个院子都给遮盖了起来。刘氏嫌树影子太大,影响夏、秋日里在院儿里晒场,董家成只好忍痛把它刨掉了。后来,长了一双半大小脚的刘氏就自己动手,在离墙几尺远的地方,每年都栽种一溜儿黄瓜、豆角、西红柿什么的。这样一来,既不影响夏、秋日里院儿里的晒场和打场,也基本上解决了全家人的吃菜问题。如此,刘氏自己干得很高兴,董家成也觉得这样蛮好,于是也就不再为刨掉那棵老槐树而惋惜什么了。
董家历来以种地为生,属于特别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在农闲时节,这个五大三粗的庄稼汉子也会扎些扫把,编个箩筐什么的。待积攒到一定数量了,他就搬到“三六九”集市上卖掉。此项副业虽然谈不上能有多大的收入,但起码也足够全家人一年四季的盐巴调料钱和晚上点灯用的煤油钱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董家成乐的经营这项副业,而且手艺也越来越好。
董家与耿老爹家的邻里关系也非常要好。董家成的妻子刘氏虽然是个急脾气的人,但心地却是非常善良,只是比较手拙一些。一旦需要做一些较为精细的针线活计时,经常过来请耿妻郭氏帮忙。每每此时,郭氏总会放下自己正在做的活儿,高高兴兴地先帮助刘氏做完手头的活计。
董家成与妻子刘氏也育有两儿一女。长子大壮与耿家的长子耿正同年生人,只比耿正小两个月。这男娃儿打小就如小牛犊一样壮实,不但生得浓眉大眼,而且为人诚恳厚道,性格也很是豪爽,非常招人喜欢;次子二壮比哥哥小四岁,温顺得象个女娃儿一样;女儿董妞儿比耿家的次女耿兰大一岁。董妞儿少见的顽皮,爬树溜矮墙、打狗骑驴,几乎没有不敢做的。因此,几家的大人们在一起唠嗑时经常说:“二壮和妞儿实在是给生反了,他俩换一下多好哇,这妞儿哪里象一个女娃儿啊!”
至于给董妞儿缠足的事情,别说董家成夫妇俩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想法;即便真有,恐怕这个野丫头也绝对不会甘愿就范的。
耿老爹家、耿憨家和董家的大孩子们打小儿一起长大,是非常要好的小伙伴儿。三家小一些的娃儿们也都是哥哥姐姐的跟屁虫,大孩子们对他们总是呵护有加,不分彼此。
当然啦,这两耿一董三家的大人们之间彼此的关系也非常要好。比如,耿老爹和耿憨两家从来都不用去集市上购买扫把和箩筐什么的,董家的孩子们会时不时地将爹爹的杰作送过来;而逢年过节什么的,耿憨家的孩子们一准儿会早早地给耿老爹和董家成两家分别送去自家粉坊里漏的新鲜粉条和现宰的新鲜猪肉;至于耿老爹家养的毛驴和平车,则是三家人的共同财产。
由于耿老爹家养有一挂驴车,所以,耿老爹家的院门比耿憨家和董家成家的宽大一些。那只高大的黑灰色毛驴是三家共同的畜力,送肥拉犁、收获驮运,任劳任怨地出了不少力。而由这只驴子单挑驾辕的那挂木制平车除了完成三家庄稼地里的拉运活计之外,还是三个家庭的专用旅游车呢!在农闲时节,耿老爹曾经轮流载着三家的女人和娃娃们去过几趟六十里之外的县城。对于生活在并不闭塞的“三六九镇”的人们来说,县城也是难得一去的大地方啊!
作为旅游车使用时,耿老爹会用一张专门请人定制的竹席,在平车上架设起一个拱形车舱。郭氏还用带有蓝色条纹的厚实土布,为这个拱形车舱的两端做了挂帘。挂帘可以往两边分开,并用红带子绑缚在两侧的挂钩上。这样一来,拱形车舱前后通透,特别凉爽。若将挂帘全部放下来,拱形车舱就成为一个避风躲雨的所在。因此,坐上耿老爹家的土制旅游车在乡镇周围观光,就成为三家的娃儿们最高兴的一件事情。
在农闲的时候,耿老爹经常会招呼上三家的娃娃们做这样的旅游。有的时候,他会把这挂自制旅游车停靠在“三六九镇”差不多正南方向的小树林旁边,让娃儿们钻进小树林里尽情地玩耍上大半天。女娃娃们会采摘上一包草蘑菇,或者一大把野花;男小子们甚至还会抓住一只野兔子。然后,大家伙儿嘻嘻哈哈地再坐着“旅游车”回来,那个快乐啊,真比周游了一趟世界还要满足一百倍呢!
这挂木制平车闲置不用时,就侧立着靠在耿老爹家宽敞门道的一侧。由于门道的上方有房顶,所以木制平车放在这里不会淋了雨。平车不算太重,两个青壮年男人就可以轻松地抬进来抬出去的。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喜欢本章,请加入书架书签!也请您投推荐票、投评价票、+关注、做评论,多谢多谢!您的支持,将是我继续努力写下去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