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码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赤月朝,长宁二十年,仲春二月。
若要说京畿繁华,且不用看东西两市售的珍珑奇物,也不用说满街的高官显贵摩肩接踵,只错开眼看看离安阳城门三十里开外的广宁渡头,也能知晓一二。
广宁起先只是一片野河滩。只因当年疏通洛川时将民夫营帐设在那里才终于有了人迹。百十年一过,仅凭着入京的码头这一宗好处,广宁居然就几乎有了县城的气象。通衢大道自不在话下,茶楼酒肆、青楼楚馆也是一应俱全。而这修得整整齐齐的渡头边上,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等着揽客的脚妇、轿妇,有能说几句夷狄土话的掮客,还有卖果子卖茶水、算命卜卦、代写书信的摊子更是比比皆是。刚从船上下来的人,真不知有多少直接将这小小的广宁渡头错看成了京师安阳。
这一日万里无云暖风习习,码头边只靠着几艘小船在等客人。天气实在是好,又因没有客人过来,多数人就有些懒洋洋的,码头上竟是难得的一片清静。
这时,一艘木篷船在水上慢慢晃悠着向码头边靠过来。围在码头边的小贩们大多只瞟了一眼就转开,只有离得极近的几个才露出一点关注的样子。
在码头边讨生活,拼的就是一个眼力。是达官贵人还是行商富贾,是赶考书生还是普通人家,眼力差了可不只是赚不上银子的事。碰上脾气暴的,只因为一句话没说中听,挥拳头打残废了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
众人看这木篷船,篷子又旧吃水又浅,估摸着就是寻常人家雇来走个短程的。访亲也好办事也罢,这种客人大多手头没几个余钱。又因离家极近,连零嘴一般都卖不过去,能从她们手里掏摸出十个铜板就算是有本事的了。
在小贩和掮客们都提不起兴致的眼神里,老旧的木篷船终于慢吞吞地在码头边停稳。一个年轻的女人从船舱里钻了出来。
百无聊赖的小贩们不由多看了一眼,这人居然一身的月白。
照说如此浅淡的颜色并不衬人,这个人却因为背挺腰细,双腿又稳稳当当地站在摇摆不定的船板上,看起来居然很清爽利落。这人与船妇结过账后,轻轻一步便跳上码头。她落地后一抬头,适才不过看景似的小贩们都忍不住在心里赞一声好。
年轻人乌发如墨肌肤光洁自不在话下,但那双眼睛却生得实在是好,水杏一般清亮有神不说,只那微微挑起的眼尾却带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隽秀风流之色。险险要被人说成女生男相的容貌,却因为似笑非笑的唇角染成了一片爽气天然。这人就跟她此刻背后一片通朗开阔的水面一样,只要一眼就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只是再看一眼,却又不由得让众人在心底为她叹息一声。
赤月朝在穿戴上规矩极大。虽说当官的也不是日日穿着官袍到处晃悠,但平常穿的衣裳用什么料子却也有大讲究。所谓“民人不帛”,说的就是普通百姓不能穿丝绢绸缎的衣裳。这年轻姑娘虽因为尚未成年,所以头上只用锦带束发,但通身的细棉衣裳却实在逃不过众人的眼睛。广宁渡口上来来往往的贵人也不少了。但那些穿得上绫罗的,又有多少人的品貌能及得上眼前这个?偏偏人家穿绸她穿棉,真真只能叫人叹一声“同人不同命”了。
这年轻姑娘自是不知道自己才下船就已经被别人可怜了一回,她朝码头边张望了几下后朝茶档走过来。支了布幔卖茶水的是个老妇,见生意上门顿时就扬起笑,她一边拿肩上搭的毛巾拍打了矮凳,一边道:“大姑娘,这里坐这里坐。”
“大娘,”她步子爽快利落,走路带起一阵风来,进了茶摊也不嫌坑坑洼洼的凳面硌人,直接就坐下了,“有新茶来一碗。”
“大姑娘先坐着,马上来。”
茶摊也就巴掌那么大块地方,新茶也不过就是往粗茶末里兑点热水,吃食就更简单,从木桶里拿出来的一碟糯米丸子而已,都已经半凉不热了。
老妇把东西朝年轻姑娘面前一放,再看看码头上也不像是再会来船的样子,便也坐下,一副寻人唠嗑的样子,“大姑娘这是刚回来?”
“嗯,去看个朋友,在新安住了小半个月。”这年轻姑娘拿起茶碗,就在唇边喝了口,一放下茶杯,就露出一张笑盈盈的脸来,“今天才回来。”
新安,乃京畿道下新安郡城的名字。由渡头衍生而成的广宁县就归在新安郡治下。别看这里离京师安阳更近,广宁县令的顶头上司却是新安郡守。
茶摊老妇见这年轻客人不像是不乐意闲话的,便又殷勤了几分,“两个丸子够不够?不够我那里还有几个茶鸡蛋。”
这年轻姑娘又喝了口茶,“好啊,谢谢大娘。”她说着,又朝码头外瞟了一眼,似是在寻什么的样子。
“老婆子也爱去新安呢。”老妇说,“咱们广宁虽然说离安阳近些,家里要扯个布添点什么东西,老婆子还是爱上新安去。”
“那是。”年轻姑娘放下茶碗,“安阳入城就得缴二十个大钱,况且什么东西,只要一进了那道城门,立时三刻就能贵上不少,自然不如新安那里实在。”
“是啊是啊,就是这个理儿。”老妇也是因为帮补家用才出来摆摊,立时点头,“大姑娘果然是出过门的,比我家那死小子明白多了。”
“这事还是不用明白的才好。”年轻姑娘撇了下嘴角,也不知想起了什么,一脸的心有余悸,“这一文钱一文钱掰着算的日子……”
老妇又朝年青姑娘身上打量了一下。她虽然穿棉,衣料却是上等细棉,且衣裳合身针脚细密,这一身真还便宜不到哪里去。她老妇奇道:“大姑娘家计很艰难吗?”
“艰难?”年轻姑娘也是一愣,随即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不瞒您说,这吃穿上头我家还真是不用愁的。只不过我家大人说,孩子不能惯。”说着说着,这年轻姑娘牙疼似的抽了抽嘴角,伸手比出个“二”字,“有个规矩,每个孩子到了十四岁只给两贯钱,就一脚踹出家门,不过满整个月不许回家。”
“大姑娘家……”茶摊老妇听着也是瞠目,半晌才憋出一句,“真是规矩大。”
“不过,”年轻姑娘笑得一脸得意,“我家姐妹几个就没出过败家的呢……”她喝着茶,又朝空地那里看。
广宁码头一侧有一大片空地,专门预备给接人的马车停用。一般有马车来接的多半是官宦人家,所以广宁码头边上的特别规矩,车马行的马车要在更远些的地方候客。也所以,接人的马车有没有到,从茶摊这里一目了然。
“大姑娘在等家里的车?”老妇顺口问道。
“是啊。”年轻姑娘眉头一皱,奇怪后转为恼怒的情绪一闪而逝,“说好今天回来的。”
老妇看了眼年轻姑娘。穿得上这样的衣裳,家里有马车也不奇怪。只是离家十几日,居然没有车来接……
老妇爱唠嗑,却也不是没点见识的人,不想平白触人霉头的她立刻换了话题,“大姑娘要雇车吗?”把客人介绍去车马行也有一笔钱好拿,老妇不由就多了句嘴。
“再看看吧。”年轻姑娘说,“许是迟了。”
坐久了茶水钱还多些,老妇本就是顺口一说,闻言只是乐呵呵地应了声便罢。
“大姑娘是赶巧了。”粗茶本就没味道,老妇换了新茶上来,“昨日魏王殿下从这里下船,整个码头都封了。如果大姑娘是昨天回来,要在船上等好长一阵才能靠岸下船呢。”
“昨天?”年轻姑娘却一怔,显然不信,“魏王殿下昨天回来了?”
“就是昨天。”老妇兀自说得起劲,“老婆子这茶摊都少摆了半日……”
年轻姑娘还是不信,“她不是刚刚才去的燕州,如今怎么会回来?”
所谓魏王,乃是当今皇帝一父所出的同胞妹妹。因为差了十几岁,魏王自小在皇帝身边抚养,姐妹感情甚好。如今天下或许会有人不知皇帝最疼哪个皇女,但是最喜欢的皇妹是魏王,这个却是铁板钉钉的了。所以别的藩王都拘在封地轻易不许入京,而魏王却是每年必要回京过年的。
不过再怎么受宠,魏王也不能把封地燕州晾着不去。今年魏王是在正月底走的,照常理来算总要待到入夏才回来。如今才走了一个月,怎么就回来了?
“这还能有假的。”茶摊老妇有点不高兴了,“如果不是为了她家大丫头,怎么可能千里迢迢地来回赶?”
“她家大……”年轻姑娘更加愕然,顿了好一会才说,“您是说……李凤宁吗?”
“除了她,还能有谁。”老妇撇了撇嘴角,她表情里颇有不屑,倒是见这年轻姑娘似乎并不知道,便有意显摆,一时间也不计较她刚才的不信了。
皇帝的妹妹不是只有魏王一个,而魏王也不是只有一个女儿。偏生这个李凤宁,也实在忒会闹腾了。
“去年时候,她就出名了呢。”老妇冷笑一声,“好好的贵人女儿,她娘能缺了她吃喝?不好好待在家里,却混进一班学生里考什么春闱,结果闹得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老妇说的却是去年春闱时一桩舞弊大案。
李凤宁身为魏王嫡长女,自然不用像贫苦书生那要靠考试晋身。偏她不知玩心重还是什么,竟然在去年春闱的时候去考了。谁知便有那么巧,被隔邻号房的考生发现不妥后吵闹起来。好一通大乱后,不得将所有考生全部排查一遍,居然找到了冒充代考的考生和收受贿赂的考官,最后扒拉出一长串扔进大牢,罪重的几个还判了斩刑才算了事。
年轻姑娘眉头一皱。
“老婆子也知道那些人是做了坏事。只是她再聪明再会读书,想做大官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何必跟那群穷书生搅在一起。就连她娘也骂过她,可见她是真做错了。”
年轻姑娘眉头一皱,表情瞬间就阴了下来。她张了张嘴,却到底什么都没说。
“现在总算是好了,魏王殿下给她定亲了。”老妇继续说,“多好的事啊。娶了亲成了家就是大人了,总该定定性了吧。”
年轻姑娘一怔,更加愕然,“……定亲?谁说的?”
“但是你知道么?她居然住青楼里去了。为了个粉头!”茶摊老妇啧啧了两声,鄙薄之色遮都遮不住,“居然连家都不回了。”她一边说,还一边摇摇头。
“住进青楼?”年轻姑娘眉头皱了下,“您是听谁说的?谁有家不回,却住在青楼里?”
“谁还冤枉她了?”老妇突然凑近过来压低声音,“我昨儿收摊迟了,只好躲在货箱后头。魏王殿下从船上下来时亲口说的!”
“亲口……说?”愕然之后,年轻姑娘看了老妇一眼。
“真的!”老妇见她似有不信,“老婆子虽没那个福分见过魏王殿下,但是绣着金凤凰的衣裳也能认错?真是殿下亲口说的。”
年轻姑娘看她好一会,像是信了,但眼神却渐渐冷了下来。
老妇下意识心里一颤,这才想起她是偷偷躲起来才听见的这话,再开口时讷讷地,“老婆子只是听了那么一耳朵……”
年轻姑娘脸色只是稍缓,到底语气平和了很多,“既然家里没车来接,我还是早些雇车走的好。大娘,茶钱多少?”她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
“十三文。”老妇接过年轻姑娘递来的铜钱,数完之后却见那人已经走远的背影。她拍了拍胸口,半晌才反应过来,“大,大姑娘慢走啊”。
而那个年轻姑娘,已经走远了。
赤月朝,长宁二十年,仲春二月。
若要说京畿繁华,且不用看东西两市售的珍珑奇物,也不用说满街的高官显贵摩肩接踵,只错开眼看看离安阳城门三十里开外的广宁渡头,也能知晓一二。
广宁起先只是一片野河滩。只因当年疏通洛川时将民夫营帐设在那里才终于有了人迹。百十年一过,仅凭着入京的码头这一宗好处,广宁居然就几乎有了县城的气象。通衢大道自不在话下,茶楼酒肆、青楼楚馆也是一应俱全。而这修得整整齐齐的渡头边上,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等着揽客的脚妇、轿妇,有能说几句夷狄土话的掮客,还有卖果子卖茶水、算命卜卦、代写书信的摊子更是比比皆是。刚从船上下来的人,真不知有多少直接将这小小的广宁渡头错看成了京师安阳。
这一日万里无云暖风习习,码头边只靠着几艘小船在等客人。天气实在是好,又因没有客人过来,多数人就有些懒洋洋的,码头上竟是难得的一片清静。
这时,一艘木篷船在水上慢慢晃悠着向码头边靠过来。围在码头边的小贩们大多只瞟了一眼就转开,只有离得极近的几个才露出一点关注的样子。
在码头边讨生活,拼的就是一个眼力。是达官贵人还是行商富贾,是赶考书生还是普通人家,眼力差了可不只是赚不上银子的事。碰上脾气暴的,只因为一句话没说中听,挥拳头打残废了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
众人看这木篷船,篷子又旧吃水又浅,估摸着就是寻常人家雇来走个短程的。访亲也好办事也罢,这种客人大多手头没几个余钱。又因离家极近,连零嘴一般都卖不过去,能从她们手里掏摸出十个铜板就算是有本事的了。
在小贩和掮客们都提不起兴致的眼神里,老旧的木篷船终于慢吞吞地在码头边停稳。一个年轻的女人从船舱里钻了出来。
百无聊赖的小贩们不由多看了一眼,这人居然一身的月白。
照说如此浅淡的颜色并不衬人,这个人却因为背挺腰细,双腿又稳稳当当地站在摇摆不定的船板上,看起来居然很清爽利落。这人与船妇结过账后,轻轻一步便跳上码头。她落地后一抬头,适才不过看景似的小贩们都忍不住在心里赞一声好。
年轻人乌发如墨肌肤光洁自不在话下,但那双眼睛却生得实在是好,水杏一般清亮有神不说,只那微微挑起的眼尾却带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隽秀风流之色。险险要被人说成女生男相的容貌,却因为似笑非笑的唇角染成了一片爽气天然。这人就跟她此刻背后一片通朗开阔的水面一样,只要一眼就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只是再看一眼,却又不由得让众人在心底为她叹息一声。
赤月朝在穿戴上规矩极大。虽说当官的也不是日日穿着官袍到处晃悠,但平常穿的衣裳用什么料子却也有大讲究。所谓“民人不帛”,说的就是普通百姓不能穿丝绢绸缎的衣裳。这年轻姑娘虽因为尚未成年,所以头上只用锦带束发,但通身的细棉衣裳却实在逃不过众人的眼睛。广宁渡口上来来往往的贵人也不少了。但那些穿得上绫罗的,又有多少人的品貌能及得上眼前这个?偏偏人家穿绸她穿棉,真真只能叫人叹一声“同人不同命”了。
这年轻姑娘自是不知道自己才下船就已经被别人可怜了一回,她朝码头边张望了几下后朝茶档走过来。支了布幔卖茶水的是个老妇,见生意上门顿时就扬起笑,她一边拿肩上搭的毛巾拍打了矮凳,一边道:“大姑娘,这里坐这里坐。”
“大娘,”她步子爽快利落,走路带起一阵风来,进了茶摊也不嫌坑坑洼洼的凳面硌人,直接就坐下了,“有新茶来一碗。”
“大姑娘先坐着,马上来。”
茶摊也就巴掌那么大块地方,新茶也不过就是往粗茶末里兑点热水,吃食就更简单,从木桶里拿出来的一碟糯米丸子而已,都已经半凉不热了。
老妇把东西朝年轻姑娘面前一放,再看看码头上也不像是再会来船的样子,便也坐下,一副寻人唠嗑的样子,“大姑娘这是刚回来?”
“嗯,去看个朋友,在新安住了小半个月。”这年轻姑娘拿起茶碗,就在唇边喝了口,一放下茶杯,就露出一张笑盈盈的脸来,“今天才回来。”
新安,乃京畿道下新安郡城的名字。由渡头衍生而成的广宁县就归在新安郡治下。别看这里离京师安阳更近,广宁县令的顶头上司却是新安郡守。
茶摊老妇见这年轻客人不像是不乐意闲话的,便又殷勤了几分,“两个丸子够不够?不够我那里还有几个茶鸡蛋。”
这年轻姑娘又喝了口茶,“好啊,谢谢大娘。”她说着,又朝码头外瞟了一眼,似是在寻什么的样子。
“老婆子也爱去新安呢。”老妇说,“咱们广宁虽然说离安阳近些,家里要扯个布添点什么东西,老婆子还是爱上新安去。”
“那是。”年轻姑娘放下茶碗,“安阳入城就得缴二十个大钱,况且什么东西,只要一进了那道城门,立时三刻就能贵上不少,自然不如新安那里实在。”
“是啊是啊,就是这个理儿。”老妇也是因为帮补家用才出来摆摊,立时点头,“大姑娘果然是出过门的,比我家那死小子明白多了。”
“这事还是不用明白的才好。”年轻姑娘撇了下嘴角,也不知想起了什么,一脸的心有余悸,“这一文钱一文钱掰着算的日子……”
老妇又朝年青姑娘身上打量了一下。她虽然穿棉,衣料却是上等细棉,且衣裳合身针脚细密,这一身真还便宜不到哪里去。她老妇奇道:“大姑娘家计很艰难吗?”
“艰难?”年轻姑娘也是一愣,随即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不瞒您说,这吃穿上头我家还真是不用愁的。只不过我家大人说,孩子不能惯。”说着说着,这年轻姑娘牙疼似的抽了抽嘴角,伸手比出个“二”字,“有个规矩,每个孩子到了十四岁只给两贯钱,就一脚踹出家门,不过满整个月不许回家。”
“大姑娘家……”茶摊老妇听着也是瞠目,半晌才憋出一句,“真是规矩大。”
“不过,”年轻姑娘笑得一脸得意,“我家姐妹几个就没出过败家的呢……”她喝着茶,又朝空地那里看。
广宁码头一侧有一大片空地,专门预备给接人的马车停用。一般有马车来接的多半是官宦人家,所以广宁码头边上的特别规矩,车马行的马车要在更远些的地方候客。也所以,接人的马车有没有到,从茶摊这里一目了然。
“大姑娘在等家里的车?”老妇顺口问道。
“是啊。”年轻姑娘眉头一皱,奇怪后转为恼怒的情绪一闪而逝,“说好今天回来的。”
老妇看了眼年轻姑娘。穿得上这样的衣裳,家里有马车也不奇怪。只是离家十几日,居然没有车来接……
老妇爱唠嗑,却也不是没点见识的人,不想平白触人霉头的她立刻换了话题,“大姑娘要雇车吗?”把客人介绍去车马行也有一笔钱好拿,老妇不由就多了句嘴。
“再看看吧。”年轻姑娘说,“许是迟了。”
坐久了茶水钱还多些,老妇本就是顺口一说,闻言只是乐呵呵地应了声便罢。
“大姑娘是赶巧了。”粗茶本就没味道,老妇换了新茶上来,“昨日魏王殿下从这里下船,整个码头都封了。如果大姑娘是昨天回来,要在船上等好长一阵才能靠岸下船呢。”
“昨天?”年轻姑娘却一怔,显然不信,“魏王殿下昨天回来了?”
“就是昨天。”老妇兀自说得起劲,“老婆子这茶摊都少摆了半日……”
年轻姑娘还是不信,“她不是刚刚才去的燕州,如今怎么会回来?”
所谓魏王,乃是当今皇帝一父所出的同胞妹妹。因为差了十几岁,魏王自小在皇帝身边抚养,姐妹感情甚好。如今天下或许会有人不知皇帝最疼哪个皇女,但是最喜欢的皇妹是魏王,这个却是铁板钉钉的了。所以别的藩王都拘在封地轻易不许入京,而魏王却是每年必要回京过年的。
不过再怎么受宠,魏王也不能把封地燕州晾着不去。今年魏王是在正月底走的,照常理来算总要待到入夏才回来。如今才走了一个月,怎么就回来了?
“这还能有假的。”茶摊老妇有点不高兴了,“如果不是为了她家大丫头,怎么可能千里迢迢地来回赶?”
“她家大……”年轻姑娘更加愕然,顿了好一会才说,“您是说……李凤宁吗?”
“除了她,还能有谁。”老妇撇了撇嘴角,她表情里颇有不屑,倒是见这年轻姑娘似乎并不知道,便有意显摆,一时间也不计较她刚才的不信了。
皇帝的妹妹不是只有魏王一个,而魏王也不是只有一个女儿。偏生这个李凤宁,也实在忒会闹腾了。
“去年时候,她就出名了呢。”老妇冷笑一声,“好好的贵人女儿,她娘能缺了她吃喝?不好好待在家里,却混进一班学生里考什么春闱,结果闹得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老妇说的却是去年春闱时一桩舞弊大案。
李凤宁身为魏王嫡长女,自然不用像贫苦书生那要靠考试晋身。偏她不知玩心重还是什么,竟然在去年春闱的时候去考了。谁知便有那么巧,被隔邻号房的考生发现不妥后吵闹起来。好一通大乱后,不得将所有考生全部排查一遍,居然找到了冒充代考的考生和收受贿赂的考官,最后扒拉出一长串扔进大牢,罪重的几个还判了斩刑才算了事。
年轻姑娘眉头一皱。
“老婆子也知道那些人是做了坏事。只是她再聪明再会读书,想做大官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何必跟那群穷书生搅在一起。就连她娘也骂过她,可见她是真做错了。”
年轻姑娘眉头一皱,表情瞬间就阴了下来。她张了张嘴,却到底什么都没说。
“现在总算是好了,魏王殿下给她定亲了。”老妇继续说,“多好的事啊。娶了亲成了家就是大人了,总该定定性了吧。”
年轻姑娘一怔,更加愕然,“……定亲?谁说的?”
“但是你知道么?她居然住青楼里去了。为了个粉头!”茶摊老妇啧啧了两声,鄙薄之色遮都遮不住,“居然连家都不回了。”她一边说,还一边摇摇头。
“住进青楼?”年轻姑娘眉头皱了下,“您是听谁说的?谁有家不回,却住在青楼里?”
“谁还冤枉她了?”老妇突然凑近过来压低声音,“我昨儿收摊迟了,只好躲在货箱后头。魏王殿下从船上下来时亲口说的!”
“亲口……说?”愕然之后,年轻姑娘看了老妇一眼。
“真的!”老妇见她似有不信,“老婆子虽没那个福分见过魏王殿下,但是绣着金凤凰的衣裳也能认错?真是殿下亲口说的。”
年轻姑娘看她好一会,像是信了,但眼神却渐渐冷了下来。
老妇下意识心里一颤,这才想起她是偷偷躲起来才听见的这话,再开口时讷讷地,“老婆子只是听了那么一耳朵……”
年轻姑娘脸色只是稍缓,到底语气平和了很多,“既然家里没车来接,我还是早些雇车走的好。大娘,茶钱多少?”她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
“十三文。”老妇接过年轻姑娘递来的铜钱,数完之后却见那人已经走远的背影。她拍了拍胸口,半晌才反应过来,“大,大姑娘慢走啊”。
而那个年轻姑娘,已经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