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同循隐(上)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另外一点,就是沐剑屏长这么大了,却还一直都没有去过北方,这次随行一起去看看世面也好,又为了方便照顾妹妹,才特意带了张雁同行。既然是照顾小郡主,那么按理说来,此行本应带上武功更强一些的方怡,只是为了安刘一舟的心,进而拉拢住其兄长,并推进方刘两家联姻的进程,维持王府的整体平衡,沐剑声这才临时换了人。而这个张雁年约十七岁,虽然武功低微,不过出身王府麾下的农家,心思醇厚朴实勤快,完全能够照顾好妹妹的日常生活。
为了安全,众人都稍稍化妆了一下,以免被人认出,而沐剑声则干脆弄了一脸大胡子,又把眉毛画浓密了一些,脸色再稍稍染黑,立刻就变成了一位壮年大汉。他就让别人都称他为陆掌柜,其他几人因为身份次要,就没有太过化妆,基本还能看清本人的真实面容。
众人出发时,奉命继续留守云南老宅的赵京,率领几名护卫送出了两三里路才停下,转过一侧山梁后,赵京等人已然隐没山后,于是沐剑声带领众人,策马扬鞭,直奔昆明大道而去。
一行十人忽慢忽快,由着马力而行,由于所骑的都是滇马,不耐长途冲刺,沐剑声只能按下心里的急切。北上的官道,是经由曲靖、昭通而入川,再过犍为、乐山,过成都、绵阳而入甘陕,一路多山,不过为了再前往昆明打探一些消息,因此就绕道前往,三天之后,众人就来到了昆明城下。
此时距离王府的行刺事件和江川镇事件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关卡盘查已经放松下来,不过城门口的通缉告示犹在,可是众人都稍稍化妆了一下,倒也不怕什么,经过时细看告示,这才发现与众人本来面目差距很大,也就放心下来。
细想其中原因,一者是众人行刺之时是夜间,且大多遮住面部,隐藏行迹,双方很难看清实际面目,只能凭衣着辨认,再者虽然查到是沐王府的余众闹事,双方也交手多次,可吴三桂的手下其实也没有多少关于对手真实容貌的具体资料,只能按道听途说的情报来勉强画出容貌来进行追缉,自然是与实情差之甚远了。
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过层层传达,真相进一步被歪曲,就像眼前的关卡一样,守城士兵多把目光盯在一些面目凶恶之徒身上,而沐剑声一行有老(柳大洪)有小(沐剑屏),而且又是光明正大的出现,出乎敌方预料,反而不在关注的范围内了,谁能料想到凶手竟敢大模大样的回来?因此这样的通缉不但抓不住人,反而无形中为沐王府做了宣传,使得沐王府在江湖上名气大振。
眼见既然没有了什么危险,众人就在昆明住下,歇息两天再走,顺道探听些消息,苏冈苏况带人暗中联络各地留守人员,更换暗语,重新传达布置新的任务,而沐剑声则抽空带着妹妹,前往滇池一游。
此时的昆明城,作为一省首府之地,又是吴三桂的老巢,因此还算繁华,酒肆林立,店铺众多,人口稠密,摩肩接踵。要说兄妹俩贵为王府的王子郡主,可自懂事以来,一直都是东奔西走、躲躲藏藏的,少有像今日这般放松的时刻,小郡主更是个出笼之鸟一样,一路兴奋不已,有说有笑,小东西买个不停,叽叽喳喳闹个不休,再说众人也都宠着她,一时只好由着她性子来,两名女护卫紧随其后,一众人等护卫四周,很快的随着她们的脚步,护卫们手中添了不少的小玩意,好不容易,众人总算登上了闻名天下的大观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立足大观楼上,远望滇池云烟浩渺之水,沐剑声不由心旷神怡,甚至想就此隐居此地,过那一棹五湖的闲散生活,可转眼一笑,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根本不容自己推脱,一想这如画江山,竟已尽入敌手,不知何时可得光复,心头一阵黯然,看来自己还任重道远啊——
而他一旁的小郡主则没有了那么些顾忌,依旧旁若无人的欢叫着,见妹妹难得这么开心大笑,沐剑声也稍稍好受了一些,心想自己还真是有点庸人自扰啊,眼下又何必想那么多呢,事在人为吧,还是抛却那些烦恼,好好轻松一下才是,否则一人向隅,岂不满座为之不欢?于是刻意收拾心情,和大家一起指点说笑起来。
在昆明停留了两天,发现吴老贼的手下暂时摸不清自家的底细,大家众人稍稍放心了一点,安心在此修整一番之后,众人抖擞精神继续北上,很快进入四川境内。不过进入四川后,气氛立刻压抑起来,一路随处可见残垣断壁,几乎荒无人烟。
眼下的天府之土,由于满清入川时各地的抵抗很激烈,因此清兵的杀戮很重,十室九空,赤地千里,随后又为了填补空地,清王朝只好从湖广中原一带迁移人口入川,即后世史书所称的‘湖广填四川’,先后经过了几十近百年的努力,才勉强恢复了这里的人气。
一路走来,沿途上多有拖家带口的队伍,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在清兵的押送下蹒跚前行。这些人多是在鞑子的旗人子弟大搞圈地时丧失了土地的人,只好在刀枪的押送下背井离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讨生活。一路不时有人掉队,甚至于倒毙路旁,见了这些情况,沐剑声愤怒不已,侵略者就是侵略者,强盗也不会改变本性,他们任何时候都只会破坏与杀戮。
接着沐剑声又想起后世时,满清鞑子为了掩盖他们在川陕等地的血腥杀戮,竟通过一些御用文人,借修明史之机大肆篡改历史,把这杀人的罪名都扣在了张献忠的头上,硬生生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杀人魔王,什么食小儿之肉,挖孕妇胎儿之类,血腥暴力无比,简直让人闻之而侧目!他们为了使人相信这些,除了拉拢了一些无耻之徒来作证,又无中生有的整出个什么七杀碑来,作为物证,真是够无耻,够心黑,好算计,好手段!
可是沐剑声却绝不相信这些,史书往往由胜利者所书写,失败者肯定被描写成卑鄙和可耻的人,而《明史》由满清皇帝乾隆钦命修撰,刀斧之力尤其明显,许多文章都经过御用文人大修之后,经过他批准才得以通过,而为了宣扬我大清夺取江山的合法性,整个的大明被全面抹黑,从太祖朱元璋到末帝永历,也包括其余的许多文臣武将,他们的平生和事迹,都是任意的添油加醋,可想而知其中的水分有多少。现如今为了掩盖四川的真实情况,因此张献忠就成了那个可悲的羔羊,被严重抹黑了,人人可得而诛之,而本身凶残野蛮的屠夫我大清王朝,反倒成了伟光正的英明神武睿智。。。嘿嘿。
但是不得不说,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鞑子的计谋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后世张献忠被彻底抹黑,成了一个杀人魔王,而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这段血腥的历史,真相被淹没,而满遗老少更是趾高气扬的横行街头,许多人还颇以什么格格阿哥身份为荣,在哪里都要想方设法的要显摆一二,简直是沐猴而冠,滑天下之大稽!国人这种太过健忘的传统,着实让人有些无语问苍天。
可是再怎么遮掩,总有解释不通的地方。细想一下,试问一个只知道杀戮的魔王,还能够屡经挫折横行天下,多次成功壮大发展么?还得到刘文秀、李定国等这些优秀的手下的拥护么?最后甚至历经多层磨难,直到建立起一个政权么?试问他也不是三头六臂,万夫莫敌,能够裹挟众人,进行强权压制,他真要如书上所说的那样嗜杀,恐怕他身边的人首先就会造他的反吧!再者他后来也是一名统治者了,也不至于愚蠢到自掘根基啊,杀光了麾下的老百姓,那谁来当兵和养活自己和手下?如果要真说他杀了些人,恐怕也多是杀了些反对他的豪强地主及其走狗之类,而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人最后又投靠了鞑子,为了要向新主子摇尾乞怜,粉饰自己的奴像,于是就不知廉耻的站出来当伪证,简直是为虎作伥,殊为可恨。
反而言之,驱百姓为前驱炮灰,来攻城掠地,更是满蒙等游牧民族最为擅长之事,而抵抗越是激烈的地方,死伤也自然惨重,四川之地抵抗时间越长,死伤就越惨,最终可谓十不存一。可是任由鞑子怎样费尽心思,也难以掩盖自己的残暴,例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惨案都遮掩不住,广传天下,可想而知,在清兵南下的脚步背后,还有多少不见于史书的血腥屠杀,否则何至于在明末清初几十年里,中国的人口何以会急剧缩减?
(新书上路,需要呵护,谢谢各位书友的关注。)
另外一点,就是沐剑屏长这么大了,却还一直都没有去过北方,这次随行一起去看看世面也好,又为了方便照顾妹妹,才特意带了张雁同行。既然是照顾小郡主,那么按理说来,此行本应带上武功更强一些的方怡,只是为了安刘一舟的心,进而拉拢住其兄长,并推进方刘两家联姻的进程,维持王府的整体平衡,沐剑声这才临时换了人。而这个张雁年约十七岁,虽然武功低微,不过出身王府麾下的农家,心思醇厚朴实勤快,完全能够照顾好妹妹的日常生活。
为了安全,众人都稍稍化妆了一下,以免被人认出,而沐剑声则干脆弄了一脸大胡子,又把眉毛画浓密了一些,脸色再稍稍染黑,立刻就变成了一位壮年大汉。他就让别人都称他为陆掌柜,其他几人因为身份次要,就没有太过化妆,基本还能看清本人的真实面容。
众人出发时,奉命继续留守云南老宅的赵京,率领几名护卫送出了两三里路才停下,转过一侧山梁后,赵京等人已然隐没山后,于是沐剑声带领众人,策马扬鞭,直奔昆明大道而去。
一行十人忽慢忽快,由着马力而行,由于所骑的都是滇马,不耐长途冲刺,沐剑声只能按下心里的急切。北上的官道,是经由曲靖、昭通而入川,再过犍为、乐山,过成都、绵阳而入甘陕,一路多山,不过为了再前往昆明打探一些消息,因此就绕道前往,三天之后,众人就来到了昆明城下。
此时距离王府的行刺事件和江川镇事件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关卡盘查已经放松下来,不过城门口的通缉告示犹在,可是众人都稍稍化妆了一下,倒也不怕什么,经过时细看告示,这才发现与众人本来面目差距很大,也就放心下来。
细想其中原因,一者是众人行刺之时是夜间,且大多遮住面部,隐藏行迹,双方很难看清实际面目,只能凭衣着辨认,再者虽然查到是沐王府的余众闹事,双方也交手多次,可吴三桂的手下其实也没有多少关于对手真实容貌的具体资料,只能按道听途说的情报来勉强画出容貌来进行追缉,自然是与实情差之甚远了。
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过层层传达,真相进一步被歪曲,就像眼前的关卡一样,守城士兵多把目光盯在一些面目凶恶之徒身上,而沐剑声一行有老(柳大洪)有小(沐剑屏),而且又是光明正大的出现,出乎敌方预料,反而不在关注的范围内了,谁能料想到凶手竟敢大模大样的回来?因此这样的通缉不但抓不住人,反而无形中为沐王府做了宣传,使得沐王府在江湖上名气大振。
眼见既然没有了什么危险,众人就在昆明住下,歇息两天再走,顺道探听些消息,苏冈苏况带人暗中联络各地留守人员,更换暗语,重新传达布置新的任务,而沐剑声则抽空带着妹妹,前往滇池一游。
此时的昆明城,作为一省首府之地,又是吴三桂的老巢,因此还算繁华,酒肆林立,店铺众多,人口稠密,摩肩接踵。要说兄妹俩贵为王府的王子郡主,可自懂事以来,一直都是东奔西走、躲躲藏藏的,少有像今日这般放松的时刻,小郡主更是个出笼之鸟一样,一路兴奋不已,有说有笑,小东西买个不停,叽叽喳喳闹个不休,再说众人也都宠着她,一时只好由着她性子来,两名女护卫紧随其后,一众人等护卫四周,很快的随着她们的脚步,护卫们手中添了不少的小玩意,好不容易,众人总算登上了闻名天下的大观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立足大观楼上,远望滇池云烟浩渺之水,沐剑声不由心旷神怡,甚至想就此隐居此地,过那一棹五湖的闲散生活,可转眼一笑,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根本不容自己推脱,一想这如画江山,竟已尽入敌手,不知何时可得光复,心头一阵黯然,看来自己还任重道远啊——
而他一旁的小郡主则没有了那么些顾忌,依旧旁若无人的欢叫着,见妹妹难得这么开心大笑,沐剑声也稍稍好受了一些,心想自己还真是有点庸人自扰啊,眼下又何必想那么多呢,事在人为吧,还是抛却那些烦恼,好好轻松一下才是,否则一人向隅,岂不满座为之不欢?于是刻意收拾心情,和大家一起指点说笑起来。
在昆明停留了两天,发现吴老贼的手下暂时摸不清自家的底细,大家众人稍稍放心了一点,安心在此修整一番之后,众人抖擞精神继续北上,很快进入四川境内。不过进入四川后,气氛立刻压抑起来,一路随处可见残垣断壁,几乎荒无人烟。
眼下的天府之土,由于满清入川时各地的抵抗很激烈,因此清兵的杀戮很重,十室九空,赤地千里,随后又为了填补空地,清王朝只好从湖广中原一带迁移人口入川,即后世史书所称的‘湖广填四川’,先后经过了几十近百年的努力,才勉强恢复了这里的人气。
一路走来,沿途上多有拖家带口的队伍,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在清兵的押送下蹒跚前行。这些人多是在鞑子的旗人子弟大搞圈地时丧失了土地的人,只好在刀枪的押送下背井离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讨生活。一路不时有人掉队,甚至于倒毙路旁,见了这些情况,沐剑声愤怒不已,侵略者就是侵略者,强盗也不会改变本性,他们任何时候都只会破坏与杀戮。
接着沐剑声又想起后世时,满清鞑子为了掩盖他们在川陕等地的血腥杀戮,竟通过一些御用文人,借修明史之机大肆篡改历史,把这杀人的罪名都扣在了张献忠的头上,硬生生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杀人魔王,什么食小儿之肉,挖孕妇胎儿之类,血腥暴力无比,简直让人闻之而侧目!他们为了使人相信这些,除了拉拢了一些无耻之徒来作证,又无中生有的整出个什么七杀碑来,作为物证,真是够无耻,够心黑,好算计,好手段!
可是沐剑声却绝不相信这些,史书往往由胜利者所书写,失败者肯定被描写成卑鄙和可耻的人,而《明史》由满清皇帝乾隆钦命修撰,刀斧之力尤其明显,许多文章都经过御用文人大修之后,经过他批准才得以通过,而为了宣扬我大清夺取江山的合法性,整个的大明被全面抹黑,从太祖朱元璋到末帝永历,也包括其余的许多文臣武将,他们的平生和事迹,都是任意的添油加醋,可想而知其中的水分有多少。现如今为了掩盖四川的真实情况,因此张献忠就成了那个可悲的羔羊,被严重抹黑了,人人可得而诛之,而本身凶残野蛮的屠夫我大清王朝,反倒成了伟光正的英明神武睿智。。。嘿嘿。
但是不得不说,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鞑子的计谋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后世张献忠被彻底抹黑,成了一个杀人魔王,而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这段血腥的历史,真相被淹没,而满遗老少更是趾高气扬的横行街头,许多人还颇以什么格格阿哥身份为荣,在哪里都要想方设法的要显摆一二,简直是沐猴而冠,滑天下之大稽!国人这种太过健忘的传统,着实让人有些无语问苍天。
可是再怎么遮掩,总有解释不通的地方。细想一下,试问一个只知道杀戮的魔王,还能够屡经挫折横行天下,多次成功壮大发展么?还得到刘文秀、李定国等这些优秀的手下的拥护么?最后甚至历经多层磨难,直到建立起一个政权么?试问他也不是三头六臂,万夫莫敌,能够裹挟众人,进行强权压制,他真要如书上所说的那样嗜杀,恐怕他身边的人首先就会造他的反吧!再者他后来也是一名统治者了,也不至于愚蠢到自掘根基啊,杀光了麾下的老百姓,那谁来当兵和养活自己和手下?如果要真说他杀了些人,恐怕也多是杀了些反对他的豪强地主及其走狗之类,而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人最后又投靠了鞑子,为了要向新主子摇尾乞怜,粉饰自己的奴像,于是就不知廉耻的站出来当伪证,简直是为虎作伥,殊为可恨。
反而言之,驱百姓为前驱炮灰,来攻城掠地,更是满蒙等游牧民族最为擅长之事,而抵抗越是激烈的地方,死伤也自然惨重,四川之地抵抗时间越长,死伤就越惨,最终可谓十不存一。可是任由鞑子怎样费尽心思,也难以掩盖自己的残暴,例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惨案都遮掩不住,广传天下,可想而知,在清兵南下的脚步背后,还有多少不见于史书的血腥屠杀,否则何至于在明末清初几十年里,中国的人口何以会急剧缩减?
(新书上路,需要呵护,谢谢各位书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