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幽都故事多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春日的齐国幽都城下着小雨,这场雨使得刚刚暖和起来的天气又变得寒冷起来。
春寒料峭,桃杏初放,随着淅淅飒飒的细雨桃杏花瓣零落在幽州城东的石板路上,被来往的车马和行人的脚步碾压进泥水中,花红斑驳处处。
城东的城楼子底下有一条巷子,这条巷子南端是燕国的国子学,而北头就是燕国的招贤馆。
隔着巷子的后面却是幽州教坊。
因为这个时代要问起青砖小楼何处是,牧童肯定会指向达官贵人或者世家府邸。
因此青楼乃是对世家门阀的府邸的称呼,也不知道后世什么时候起,这青楼倒成了妓院的代名词,而教坊的倒叫的少了。
再加上教坊司每每会靠近国子学,想想也真是一种讽刺。
一架牛车吱丫丫缓缓驶在这条路上。
京兆府法曹徐卞半躺在牛车里面的软榻上,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袍子,出来的时候丫鬟娇儿细心的给他披上了一件貂皮大氅,为他抵御了这春雨中的寒气。
车夫老卫将手拢在夹袄子的袖筒子里,在寒风中缩着脖子,无聊的眯着眼睛。
反正拉车的那头老牛早就对这条路熟悉非常,不用赶,自己知道主人的性子,一路迈着小步子地从神武大道拐进巷子,慢悠悠往国子学方向走去。
国子学祭酒陈止僐是徐卞的岳丈,岳母去世的早,陈止僐这几天身子不好,妻子陈瑾儿这段时间就住在国子学照顾岳丈。
陈瑾儿是陈止僐的长女,小舅子陈灿还在国子学跟着经学大家王焕学习经文。不过陈瑾儿才识过人,陈止僐曾感叹若瑾儿身为男儿,定会比儿子出息。
徐卞也非常服气陈瑾儿的才识,每遇不决之事,总会习惯性的听取妻子的建议。
陈止僐为官清正,没有钱在京城买院子,就借住在国子学西廊祭酒的官舍中,好在西廊宽敞,是个独立的小院落,有三间房子,正中乃是陈止僐办公的场所,南面是住所,北面的一间小屋子是杂役的住处,在北面小屋子侧面搭了一间厨房。
老卫将徐卞从车里搀扶了下来,赶着牛车去国子学的后院去了,徐卞整了整衣衫,将腰带上的玉带钩紧了紧,这才踱着四方步慢慢往进入西廊的院子中。
迎面刚好碰见陈瑾儿出来,徐卞进来,笑着说:“你来的正好,我正要去街市买些酒菜。”
徐卞道:“今儿什么好日子倒要出去买酒?”
“是父亲的老友,济州的元仲节到了幽州。”
“是河东大儒颜俀先生的弟子元贞元仲节”
“呵呵,正是,与父亲在厅中说话,你过去拜见吧。”
“老卫在后院去了,一会儿出来,你叫他去买些酒肉回来便是。”
说着便往前厅走去。
元贞是原齐国的济州主薄,济州本就是孔孟之乡,因此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
儒学亦是元贞家学,自小便跟随父亲熟读儒家经书,在齐国各家学派中倒有几分名气,不免有些自负。
直到在邺都听了颜俀讲了一堂经论,对颜俀“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深感佩服,竟拜比自己还小十岁的颜俀为师,成了齐国学界的佳话。
今年开春元贞调任幽州长吏,这刚刚到了幽州,便来拜望老友。
来的时候还带了一包茶叶和一套茶具。
正烧了水泡了茶,徐卞便走了进来。
陈止僐见徐卞进来,笑着给元贞介绍道:“小女瑾儿之婿徐卞,子士麟。祖上乃是沛城徐氏的徐竭卿徐司空。他是去年从邺城主薄调任京兆府法曹,算得上是你的手下,以后关照一二。”
徐卞忙躬身施礼:“丈人常提及元使君大名,今日有幸,还望今后使君多指教。”
元贞笑道;“徐郎乃是世家子,祖上又是朝廷三公,何其显贵,你不必多谦,来来来,今日且尝一杯菩提饮。”
也给徐卞斟了一杯茶。
陈止僐端起一杯来,惊叹道:“未饮先嗅得清香,已觉口舌生津,心旷神怡,这般不加任何的香料,更是意境深远,清净自然。怨不得一金一斤,真贵人饮品耳。”
徐卞倒是在朋友那里喝过,只是不敢提起,但见元贞的茶具古朴自然,浅青透着月白,胎釉细腻,好奇地问道:“这茶具倒也稀奇精美的很。”
元贞道:“和这茶叶均来自魏国,听说是那个让位于北上路上经过中山寒鸦寺,方丈晦月与我有旧,盘亘几日,临走送我的。”
指了指陈止僐笑道:“要不以我与你丈人这般清苦,那里买得起。”
三人一边饮茶,一边说着幽州的人文事故,陈瑾儿也返回来在一边侍候,
徐卞便提起近期翼城郡王高颌的案子。
本来皇帝说要夷三族的,只是支离堎说了句:“圣上亦在翼城郡王三族之内。”所以将高颌一家关进廷尉大牢,都快半年了,也不闻不问,廷尉张式月初问了皇帝一句:“翼城郡王如何处置。”
就被皇帝以陷害皇帝的罪名也关进了廷尉大牢。
这下更没人敢问了。
只是高颌不知道从哪里知道张式的事情,他倒不答应了,天天在廷尉大牢吵嚷,每天还写一封诉状,要新任的廷尉曹阶转呈给皇帝御览。
曹阶自知家世、资历均比不过张式,张式因一句话被下了大牢,自己在没搞明白皇帝的意图之前,哪里敢去自触霉头。
但高颌毕竟是皇室郡王,人家的诉状又不能不呈,抓耳挠腮想了一晚上,终于门客给曹阶出了一个注意:请旨由三省会审。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曹阶一咬牙,按门客的注意给皇帝上了一道书。
没想到皇帝当天就批阅了:高颌一案由三省会审,并且将高颌一家由廷尉大牢转到了京兆尹大牢。
一收到旨意,廷尉府就将高颌一家一十七口送到了京兆尹。
并且将三省会审的旨意分别抄送给了中书、门下和尚书省。
中书省的中书令由皇叔高清担任,只是高清已经年近七十,身体不大好,都快一年没有上朝了;门下省的侍中就是支离堎,他自然是第一时间向皇帝汇报;尚书令是皇帝自己兼着,所以给三省的文书转了一圈都又回到了皇帝手里,而皇帝好像是忘记了此事,那三份从廷尉府转来的文书又一次搁置了起来。
太阳还是照样升起,日子还是这个过法,不同的是廷尉大牢,原来是翼城郡王吵闹,现在换成了原廷尉张大人每天打着耳光怨怪自己嘴贱!
春日的齐国幽都城下着小雨,这场雨使得刚刚暖和起来的天气又变得寒冷起来。
春寒料峭,桃杏初放,随着淅淅飒飒的细雨桃杏花瓣零落在幽州城东的石板路上,被来往的车马和行人的脚步碾压进泥水中,花红斑驳处处。
城东的城楼子底下有一条巷子,这条巷子南端是燕国的国子学,而北头就是燕国的招贤馆。
隔着巷子的后面却是幽州教坊。
因为这个时代要问起青砖小楼何处是,牧童肯定会指向达官贵人或者世家府邸。
因此青楼乃是对世家门阀的府邸的称呼,也不知道后世什么时候起,这青楼倒成了妓院的代名词,而教坊的倒叫的少了。
再加上教坊司每每会靠近国子学,想想也真是一种讽刺。
一架牛车吱丫丫缓缓驶在这条路上。
京兆府法曹徐卞半躺在牛车里面的软榻上,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袍子,出来的时候丫鬟娇儿细心的给他披上了一件貂皮大氅,为他抵御了这春雨中的寒气。
车夫老卫将手拢在夹袄子的袖筒子里,在寒风中缩着脖子,无聊的眯着眼睛。
反正拉车的那头老牛早就对这条路熟悉非常,不用赶,自己知道主人的性子,一路迈着小步子地从神武大道拐进巷子,慢悠悠往国子学方向走去。
国子学祭酒陈止僐是徐卞的岳丈,岳母去世的早,陈止僐这几天身子不好,妻子陈瑾儿这段时间就住在国子学照顾岳丈。
陈瑾儿是陈止僐的长女,小舅子陈灿还在国子学跟着经学大家王焕学习经文。不过陈瑾儿才识过人,陈止僐曾感叹若瑾儿身为男儿,定会比儿子出息。
徐卞也非常服气陈瑾儿的才识,每遇不决之事,总会习惯性的听取妻子的建议。
陈止僐为官清正,没有钱在京城买院子,就借住在国子学西廊祭酒的官舍中,好在西廊宽敞,是个独立的小院落,有三间房子,正中乃是陈止僐办公的场所,南面是住所,北面的一间小屋子是杂役的住处,在北面小屋子侧面搭了一间厨房。
老卫将徐卞从车里搀扶了下来,赶着牛车去国子学的后院去了,徐卞整了整衣衫,将腰带上的玉带钩紧了紧,这才踱着四方步慢慢往进入西廊的院子中。
迎面刚好碰见陈瑾儿出来,徐卞进来,笑着说:“你来的正好,我正要去街市买些酒菜。”
徐卞道:“今儿什么好日子倒要出去买酒?”
“是父亲的老友,济州的元仲节到了幽州。”
“是河东大儒颜俀先生的弟子元贞元仲节”
“呵呵,正是,与父亲在厅中说话,你过去拜见吧。”
“老卫在后院去了,一会儿出来,你叫他去买些酒肉回来便是。”
说着便往前厅走去。
元贞是原齐国的济州主薄,济州本就是孔孟之乡,因此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
儒学亦是元贞家学,自小便跟随父亲熟读儒家经书,在齐国各家学派中倒有几分名气,不免有些自负。
直到在邺都听了颜俀讲了一堂经论,对颜俀“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深感佩服,竟拜比自己还小十岁的颜俀为师,成了齐国学界的佳话。
今年开春元贞调任幽州长吏,这刚刚到了幽州,便来拜望老友。
来的时候还带了一包茶叶和一套茶具。
正烧了水泡了茶,徐卞便走了进来。
陈止僐见徐卞进来,笑着给元贞介绍道:“小女瑾儿之婿徐卞,子士麟。祖上乃是沛城徐氏的徐竭卿徐司空。他是去年从邺城主薄调任京兆府法曹,算得上是你的手下,以后关照一二。”
徐卞忙躬身施礼:“丈人常提及元使君大名,今日有幸,还望今后使君多指教。”
元贞笑道;“徐郎乃是世家子,祖上又是朝廷三公,何其显贵,你不必多谦,来来来,今日且尝一杯菩提饮。”
也给徐卞斟了一杯茶。
陈止僐端起一杯来,惊叹道:“未饮先嗅得清香,已觉口舌生津,心旷神怡,这般不加任何的香料,更是意境深远,清净自然。怨不得一金一斤,真贵人饮品耳。”
徐卞倒是在朋友那里喝过,只是不敢提起,但见元贞的茶具古朴自然,浅青透着月白,胎釉细腻,好奇地问道:“这茶具倒也稀奇精美的很。”
元贞道:“和这茶叶均来自魏国,听说是那个让位于北上路上经过中山寒鸦寺,方丈晦月与我有旧,盘亘几日,临走送我的。”
指了指陈止僐笑道:“要不以我与你丈人这般清苦,那里买得起。”
三人一边饮茶,一边说着幽州的人文事故,陈瑾儿也返回来在一边侍候,
徐卞便提起近期翼城郡王高颌的案子。
本来皇帝说要夷三族的,只是支离堎说了句:“圣上亦在翼城郡王三族之内。”所以将高颌一家关进廷尉大牢,都快半年了,也不闻不问,廷尉张式月初问了皇帝一句:“翼城郡王如何处置。”
就被皇帝以陷害皇帝的罪名也关进了廷尉大牢。
这下更没人敢问了。
只是高颌不知道从哪里知道张式的事情,他倒不答应了,天天在廷尉大牢吵嚷,每天还写一封诉状,要新任的廷尉曹阶转呈给皇帝御览。
曹阶自知家世、资历均比不过张式,张式因一句话被下了大牢,自己在没搞明白皇帝的意图之前,哪里敢去自触霉头。
但高颌毕竟是皇室郡王,人家的诉状又不能不呈,抓耳挠腮想了一晚上,终于门客给曹阶出了一个注意:请旨由三省会审。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曹阶一咬牙,按门客的注意给皇帝上了一道书。
没想到皇帝当天就批阅了:高颌一案由三省会审,并且将高颌一家由廷尉大牢转到了京兆尹大牢。
一收到旨意,廷尉府就将高颌一家一十七口送到了京兆尹。
并且将三省会审的旨意分别抄送给了中书、门下和尚书省。
中书省的中书令由皇叔高清担任,只是高清已经年近七十,身体不大好,都快一年没有上朝了;门下省的侍中就是支离堎,他自然是第一时间向皇帝汇报;尚书令是皇帝自己兼着,所以给三省的文书转了一圈都又回到了皇帝手里,而皇帝好像是忘记了此事,那三份从廷尉府转来的文书又一次搁置了起来。
太阳还是照样升起,日子还是这个过法,不同的是廷尉大牢,原来是翼城郡王吵闹,现在换成了原廷尉张大人每天打着耳光怨怪自己嘴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