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气急败坏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把吕二率领的两千少年营精锐比作正规军,把莫何去汾和俟斤丘头升率领的两千蠕蠕人马比作游击队。试想,被一支草原游击队牵着鼻子在大山内外,千里草原兜了一个大圈子的吕二,该是何等的气急败坏?故而,他口不择言的大骂阿那瑰是“兔子日下的龟孙”这么没有逻辑的言语也就不难理解了。吕二只知道阿那瑰的存在,并不熟悉戏耍他的蠕蠕骑兵首领是谁。反正所有的恼怒和歇斯底里,都要归咎于阿那瑰那厮!其实,阿那瑰还真没有吕二想的那么龌龊,要怪,只能怪莫何去汾这个突厥奴太过阴损。
汗国是一种由可汗统治的政治实体,区别于中原王朝皇权郡县统治结构,有点像部落联盟或者公国、王国之类的性质。进一步类比的话,还有那么一点后世欧盟的样子。汗国之内的各大部落,政治上接受可汗的领导,经济上自成一体,军事上则是拉帮结伙。可汗若想发动战争,点兵时须先向各部落传达“汗命”。各部落领命后不得推诿,必须在指定位置按时集结。战争结束后,可汗根据各自在战场上的表现和牺牲情况,酌情分配给匹配的战利品。然后大家一拍两散,回归领地。若是有人胆敢违逆汗命,拒绝参战,轻则瓜分了你的部众,重则全部族沦为奴隶。说白了就是不跟你玩儿了,所有部落一起排斥你,让你走投无路。如此这般,就很少有人敢不尊号令。至于口是心非者,为了保存实力,上了战场出工不出力,那是另外一回事。
要不怎么说,基因这种东西会遗传很久。后世欧盟的内在基因,不正是对古代汗国的基因传承吗?秦帝国一统华夏实行郡县制之后,中原王朝就很少有藩镇割据者的生存土壤。但凡出现了短暂的国家分裂,不管谁执政,心心念念的都是国家统一。
汗国则不同。没有对外战争时,部落之间的战斗也时常发生。相较于可汗这个最大的部落首领而言,各部落只有臣服或被消灭的命运。既不想臣服又不想被消灭,只有迁徙到远离丰美草场的地域偏安一隅。其他部落之间则是相互吞并,直至达到力量平衡方能相安无事。草原上常年演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戏码,原因就是部落之间没有行政上的从属关系,也没有所谓“同殿为臣”的觉悟,所以战争不断,经年累月的打打杀杀。后世生活在北极圈附近某些国家中的少数民族,其实就是躲避被征服命运的蒙古利亚人种。看他们的相貌,和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巴尔虎人几乎没有多大区别。
之所以啰嗦这么多,是想说明一个事实,部落联盟性质的汗国,便面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各怀心思,表里不一。打顺风仗时一拥而上,出现败相时一哄而散。
且说莫何去汾和俟斤丘头升,两人本是突厥部落的首领。此时此刻,突厥人尚未崛起,他们只能作为柔然国的仆从存在。有人说突厥民族属于丁零(高车或敕勒)民族的一部,也有人说突厥是匈奴别种。其实,两种说法都对。蒙古高原上生活过得所有民族,细论起来,没有一个是纯粹的单一族群。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民族融合,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成为常态。谁认谁祖宗,谁认谁子孙,都有依据。说的直白一些,哪个民族强大,哪个民族就会成为主体民族,其他中小部落就会归顺臣服。于是,征服范围内的所有部落族群就会自觉地贴上主体民族的标签。数千年来,尤以匈奴、突厥、蒙古民族的含金量为最。故而,承认自己是上述三个民族的人也最多。这也是族群认同的最直接方式。后世那些自觉将匈奴、突厥、蒙古认作祖宗的国家,正是基于此情此理。不能说他们是自取其辱或者是拉大旗作虎皮。只不过,有人“认祖归宗”目的是想祸乱其他国家,用心歹毒,其心可诛!
说起来,柔然国早期,突厥是以柔然汗国征服下的“炼铁奴”自居的。虽然心里憋屈,但情势所迫,不得不认!柔然中后期,突厥部落人口猛增,渐成气候。广义范围内的突厥部落逐渐兴起,多股势力已经走上政治舞台,并积极参与进柔然汗国的政治军事当中。莫何去汾和俟斤丘头升就是其中的两个部落首领。此时此刻,他俩的身份既是柔然汗国的文臣武将,也是各自部落的统帅。俟斤部比莫何部弱一些,此时还是以莫何部为首。
俟斤本为官名,遂以为氏。俟斤丘头升目下只有二十郎当岁,身高体壮,面红嘴阔,性格比较直爽。手中武器是一对熟铁打制的狼牙棒,部落之内罕逢敌手。加之此人做事公允,深得部众抬爱,遂公推为部落首领。
莫何去汾则不然。年方三十左右的突厥儿郎,生就了一幅白净面容。眉眼清晰,鼻长且窄,一双三角眼时刻透着机警。如此相貌,分明一副奸诈之相,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作为柔然汗国的仆从,突厥人在柔然的日子非常艰难。但莫何去汾却混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莫何去汾别的本事不算出众,但察言观色,把握时机的技巧可谓炉火纯青。说起来不复杂,莫何去汾始终掌握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要义,那便是谁势力大支持谁。
前国主丑奴之死,就是丑奴之母派他和李具列等一众王公贵族合伙完成的。想想看,可汗的亲生母亲要杀可汗,这是大逆不道的决定。领受任务之人,谁能做到不肝儿颤?弑君啊那是!稍有疏忽就是灭族之祸。可莫何去汾就能做到心狠手辣,毫不手软。因为他准确的把握了汗国内部的情势,丑奴已经不得人心,失去生母及大多数王公贵族的支持。绞死他,不但不会招来祸患,甚至能飞黄腾达,迅速壮大势力。事实上,丑奴的处境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但下决心杀之则是另一回事。莫何去汾关键时候就能下得了手,这才是独到之处。结果,丑奴死后,俟力发示发血洗了参与绞死丑奴的大部分王公贵族,包括丑奴的母亲。还把上位不到十天的阿那瑰打得逃亡洛阳避难。莫何去汾则屁事没有,转身投靠了俟力发婆罗门,又成了婆罗门麾下的重臣。迎接阿那瑰回归这么重大的任务,婆罗门放心大胆的交给莫何去汾,足见此人的综合能力不容小觑。
吕二吃亏就吃在他根本不了解莫何去汾其人。话又说回来,他吕二连蠕蠕可汗阿那瑰都没放在眼里,其他蠕蠕人自不在话下。
俗话说:骄兵必败!这是无数军人流血牺牲得来的宝贵经验。可惜自视甚高的吕二不知道这个理儿。事实上,给他发出围剿命令的高欢,同样没把阿那瑰临时收罗起来的迸散之民放在心上。正因为如此,他让呼延狼给吕二传达命令用的是“围剿”,而不是“迎敌”,“阻击”之类的词汇。
理论上说,高欢和吕二自信心膨胀并没有错。错的是两人都没有大兵团作战经验。吕二确曾杀过几个人。特别是在外历练的那几年,确实有过几十上百人的作战经验。但是,千人以上的战斗却没有真正经历过。担任少年营总教头这段时间,像模像样的模拟训练搞了不少次。但训练毕竟是训练,和实战相比差老鼻子了。
打仗和搞艺术一样,同样需要天赋。好勇斗狠之人,不一定能成为沙场悍将。温文尔雅之人,不一定就是战场小白。人类战争史上,大凡经典战例,多半会成为“艺术作品”。古今中外,此类战例为数不少。指挥官的决策,是战场艺术的核心所在。战斗环节繁纷复杂,哪一点思虑不到,差之毫厘,结果则谬以千里。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不是一种豪迈,而是心头滴血的哀鸣!
……
且说八月初四那天晚上,吕二奉命围剿阿那瑰暗中集结的蠕蠕人。其中,离怀朔镇北五十里驻扎的正是莫何去汾和俟斤丘头升率领的两千人马。他们本是迎接阿那瑰北归的护卫部队,因为阿那瑰不敢只身返回汗国,莫何去汾又得不到婆罗门的新命令,只好就地驻扎下来,一晃便是几个月。直到八月初阿那瑰突然出现在面前,莫何去汾才知道下一步的任务内容。丰美的草场,懒散的日子,几个月下来,两千部众滋养的面色红润,精神十足。队伍开拔的那一天,许多人居然不想挪动了。但军令如山倒,除非当逃兵。开拔不久,随军的阿那瑰和莫何去汾便收到斥候探报,说有数千来历不明的娃娃兵似乎来者不善,提醒他们小心应对。
这股来历不明的娃娃兵正是吕二他们。数千人行军居然不再掩藏行迹,不知道吕二是怎么想的。一年来,少年营出外训练都不曾暴露身份,这一次为何明目张胆?
因为行军途中消息走漏,莫何去汾的驻地早已人去场空,只留下一地马粪。草原上的人都有识别畜群去向的本事。两千人规模的骑兵集团,少说也有三四千匹战马配备。这么大的马队离去,行迹很难掩藏。
如果把吕二率领的两千少年营精锐比作正规军,把莫何去汾和俟斤丘头升率领的两千蠕蠕人马比作游击队。试想,被一支草原游击队牵着鼻子在大山内外,千里草原兜了一个大圈子的吕二,该是何等的气急败坏?故而,他口不择言的大骂阿那瑰是“兔子日下的龟孙”这么没有逻辑的言语也就不难理解了。吕二只知道阿那瑰的存在,并不熟悉戏耍他的蠕蠕骑兵首领是谁。反正所有的恼怒和歇斯底里,都要归咎于阿那瑰那厮!其实,阿那瑰还真没有吕二想的那么龌龊,要怪,只能怪莫何去汾这个突厥奴太过阴损。
汗国是一种由可汗统治的政治实体,区别于中原王朝皇权郡县统治结构,有点像部落联盟或者公国、王国之类的性质。进一步类比的话,还有那么一点后世欧盟的样子。汗国之内的各大部落,政治上接受可汗的领导,经济上自成一体,军事上则是拉帮结伙。可汗若想发动战争,点兵时须先向各部落传达“汗命”。各部落领命后不得推诿,必须在指定位置按时集结。战争结束后,可汗根据各自在战场上的表现和牺牲情况,酌情分配给匹配的战利品。然后大家一拍两散,回归领地。若是有人胆敢违逆汗命,拒绝参战,轻则瓜分了你的部众,重则全部族沦为奴隶。说白了就是不跟你玩儿了,所有部落一起排斥你,让你走投无路。如此这般,就很少有人敢不尊号令。至于口是心非者,为了保存实力,上了战场出工不出力,那是另外一回事。
要不怎么说,基因这种东西会遗传很久。后世欧盟的内在基因,不正是对古代汗国的基因传承吗?秦帝国一统华夏实行郡县制之后,中原王朝就很少有藩镇割据者的生存土壤。但凡出现了短暂的国家分裂,不管谁执政,心心念念的都是国家统一。
汗国则不同。没有对外战争时,部落之间的战斗也时常发生。相较于可汗这个最大的部落首领而言,各部落只有臣服或被消灭的命运。既不想臣服又不想被消灭,只有迁徙到远离丰美草场的地域偏安一隅。其他部落之间则是相互吞并,直至达到力量平衡方能相安无事。草原上常年演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戏码,原因就是部落之间没有行政上的从属关系,也没有所谓“同殿为臣”的觉悟,所以战争不断,经年累月的打打杀杀。后世生活在北极圈附近某些国家中的少数民族,其实就是躲避被征服命运的蒙古利亚人种。看他们的相貌,和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巴尔虎人几乎没有多大区别。
之所以啰嗦这么多,是想说明一个事实,部落联盟性质的汗国,便面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各怀心思,表里不一。打顺风仗时一拥而上,出现败相时一哄而散。
且说莫何去汾和俟斤丘头升,两人本是突厥部落的首领。此时此刻,突厥人尚未崛起,他们只能作为柔然国的仆从存在。有人说突厥民族属于丁零(高车或敕勒)民族的一部,也有人说突厥是匈奴别种。其实,两种说法都对。蒙古高原上生活过得所有民族,细论起来,没有一个是纯粹的单一族群。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民族融合,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成为常态。谁认谁祖宗,谁认谁子孙,都有依据。说的直白一些,哪个民族强大,哪个民族就会成为主体民族,其他中小部落就会归顺臣服。于是,征服范围内的所有部落族群就会自觉地贴上主体民族的标签。数千年来,尤以匈奴、突厥、蒙古民族的含金量为最。故而,承认自己是上述三个民族的人也最多。这也是族群认同的最直接方式。后世那些自觉将匈奴、突厥、蒙古认作祖宗的国家,正是基于此情此理。不能说他们是自取其辱或者是拉大旗作虎皮。只不过,有人“认祖归宗”目的是想祸乱其他国家,用心歹毒,其心可诛!
说起来,柔然国早期,突厥是以柔然汗国征服下的“炼铁奴”自居的。虽然心里憋屈,但情势所迫,不得不认!柔然中后期,突厥部落人口猛增,渐成气候。广义范围内的突厥部落逐渐兴起,多股势力已经走上政治舞台,并积极参与进柔然汗国的政治军事当中。莫何去汾和俟斤丘头升就是其中的两个部落首领。此时此刻,他俩的身份既是柔然汗国的文臣武将,也是各自部落的统帅。俟斤部比莫何部弱一些,此时还是以莫何部为首。
俟斤本为官名,遂以为氏。俟斤丘头升目下只有二十郎当岁,身高体壮,面红嘴阔,性格比较直爽。手中武器是一对熟铁打制的狼牙棒,部落之内罕逢敌手。加之此人做事公允,深得部众抬爱,遂公推为部落首领。
莫何去汾则不然。年方三十左右的突厥儿郎,生就了一幅白净面容。眉眼清晰,鼻长且窄,一双三角眼时刻透着机警。如此相貌,分明一副奸诈之相,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作为柔然汗国的仆从,突厥人在柔然的日子非常艰难。但莫何去汾却混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莫何去汾别的本事不算出众,但察言观色,把握时机的技巧可谓炉火纯青。说起来不复杂,莫何去汾始终掌握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要义,那便是谁势力大支持谁。
前国主丑奴之死,就是丑奴之母派他和李具列等一众王公贵族合伙完成的。想想看,可汗的亲生母亲要杀可汗,这是大逆不道的决定。领受任务之人,谁能做到不肝儿颤?弑君啊那是!稍有疏忽就是灭族之祸。可莫何去汾就能做到心狠手辣,毫不手软。因为他准确的把握了汗国内部的情势,丑奴已经不得人心,失去生母及大多数王公贵族的支持。绞死他,不但不会招来祸患,甚至能飞黄腾达,迅速壮大势力。事实上,丑奴的处境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但下决心杀之则是另一回事。莫何去汾关键时候就能下得了手,这才是独到之处。结果,丑奴死后,俟力发示发血洗了参与绞死丑奴的大部分王公贵族,包括丑奴的母亲。还把上位不到十天的阿那瑰打得逃亡洛阳避难。莫何去汾则屁事没有,转身投靠了俟力发婆罗门,又成了婆罗门麾下的重臣。迎接阿那瑰回归这么重大的任务,婆罗门放心大胆的交给莫何去汾,足见此人的综合能力不容小觑。
吕二吃亏就吃在他根本不了解莫何去汾其人。话又说回来,他吕二连蠕蠕可汗阿那瑰都没放在眼里,其他蠕蠕人自不在话下。
俗话说:骄兵必败!这是无数军人流血牺牲得来的宝贵经验。可惜自视甚高的吕二不知道这个理儿。事实上,给他发出围剿命令的高欢,同样没把阿那瑰临时收罗起来的迸散之民放在心上。正因为如此,他让呼延狼给吕二传达命令用的是“围剿”,而不是“迎敌”,“阻击”之类的词汇。
理论上说,高欢和吕二自信心膨胀并没有错。错的是两人都没有大兵团作战经验。吕二确曾杀过几个人。特别是在外历练的那几年,确实有过几十上百人的作战经验。但是,千人以上的战斗却没有真正经历过。担任少年营总教头这段时间,像模像样的模拟训练搞了不少次。但训练毕竟是训练,和实战相比差老鼻子了。
打仗和搞艺术一样,同样需要天赋。好勇斗狠之人,不一定能成为沙场悍将。温文尔雅之人,不一定就是战场小白。人类战争史上,大凡经典战例,多半会成为“艺术作品”。古今中外,此类战例为数不少。指挥官的决策,是战场艺术的核心所在。战斗环节繁纷复杂,哪一点思虑不到,差之毫厘,结果则谬以千里。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不是一种豪迈,而是心头滴血的哀鸣!
……
且说八月初四那天晚上,吕二奉命围剿阿那瑰暗中集结的蠕蠕人。其中,离怀朔镇北五十里驻扎的正是莫何去汾和俟斤丘头升率领的两千人马。他们本是迎接阿那瑰北归的护卫部队,因为阿那瑰不敢只身返回汗国,莫何去汾又得不到婆罗门的新命令,只好就地驻扎下来,一晃便是几个月。直到八月初阿那瑰突然出现在面前,莫何去汾才知道下一步的任务内容。丰美的草场,懒散的日子,几个月下来,两千部众滋养的面色红润,精神十足。队伍开拔的那一天,许多人居然不想挪动了。但军令如山倒,除非当逃兵。开拔不久,随军的阿那瑰和莫何去汾便收到斥候探报,说有数千来历不明的娃娃兵似乎来者不善,提醒他们小心应对。
这股来历不明的娃娃兵正是吕二他们。数千人行军居然不再掩藏行迹,不知道吕二是怎么想的。一年来,少年营出外训练都不曾暴露身份,这一次为何明目张胆?
因为行军途中消息走漏,莫何去汾的驻地早已人去场空,只留下一地马粪。草原上的人都有识别畜群去向的本事。两千人规模的骑兵集团,少说也有三四千匹战马配备。这么大的马队离去,行迹很难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