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孝顺干爹的典范“儿皇帝”的治国之道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好不容易平息了魏州叛乱,石敬瑭赶紧在空隙中大喘了几口气。想想自己还真是不容易啊,不惜割让土地换取“契丹老爹”的支持,打下来这片江山。结果呢,现在天天是既要收拾李从珂留下的烂摊子,还要提防那些个藩镇伺机生事,更要天天想办法讨好契丹老爹。
他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感慨几句:“男人就是累男人就是累,地球人都知道我活得很狼狈。”
看到皇上整天愁眉不展、忧心忡忡,身兼宰相、枢密院、翰林学士三大要职的桑维翰甚是揪心:领导不开心,自己也就跟着不开心。
于是,桑维翰埋头钻研数日,阅读大量的调查报告,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以前瞻三十年的独特眼光,起草了《后晋发展历程回顾与新时代发展战略研究》,赋予了后晋新要求、新定位和新目标,提出了“五项治国理政基本方针”。
一是对内力主削藩,革除民弊。目前,对中央政权威胁最大的是各地藩镇,而非契丹。在藩镇没有威胁到国家领土统一和主权完整的时候,要推诚心、弃旧怨,安抚好各地落镇,用宽容之心感化他们。对于那些反叛中央的藩镇,一定要态度强硬,予以镇压。这一点,在石敬瑭第一次想跑路的时候,桑维翰对藩镇多骄的强硬态度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二是对外忍辱负重,务实外交。后晋建国得益于契丹的支持,目前国势不强,藩镇跋扈,要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去侍奉契丹,坚持与契丹长期修好的外交方针不动摇,保持大局稳定。
三是整顿军队,训练士兵以修武备。“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不备”,要以赢得战争胜利为着眼点,加大军队训练的难度强度,从难从严训练。要最大限度地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摔打锻炼军队。
四是重视农业生产,务农桑以实仓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尽快恢复战后的农业生产,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力争实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五是繁荣经济,通商贾以丰货财。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疏通商品流通渠道,盘活市场经济,进而促进商业繁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虽然桑维翰有卖国之嫌,当初用一场哭诉换来耶律德光的支持,成就了一个“儿皇帝”,丢失了一片好河山。但是,他治理天下的才能还是相当不错的。
作为石敬瑭的头号心腹和肱股之臣,他与石敬瑭的关系,相当于敬翔之于朱温,郭崇韬之于李存勖,安重诲之于李嗣源。
桑维翰的治国之才也得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高度认可,甚至欧阳修与司马光对他的评价,也都很是温和。一直到了民族意识高涨、理学兴盛的南宋时期,对桑维翰的批判才日渐加重。
对于桑维翰提出的“五项治国理政基本方针”,处于困境之中的石敬塘是如获至宝、照单全收。
政治方面,石敬塘延续了李嗣源以来的政策,注重文官集团,并首次任命文臣进入枢密院。枢密院在五代时期是掌管军事的机构,最高领导枢密使有着调动禁军之权。他的这一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是通过文臣控制军队的开端,为后世柴荣和赵匡胤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民生方面,石敬塘遵循黄老之道。刚进洛阳时,他就下诏减轻百姓的盐务负担,允许可以用粮食或钱来折算盐税。同时,他还降低了之前“每斗须令人户折纳白米一斗五升”的规定,明确以粮易盐时,必须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不搞“一刀切”。
要知道,在唐末和五代时期,盐税一直都是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石敬瑭之前的历代朝廷,对百姓都是极尽榨盐之利。为了满足契丹老爹的贪欲,其实石敬瑭比谁都需要钱。但相比于钱,他现在更注重的是民生。百姓摆脱了“盐老虎”的压榨,生活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
石敬瑭还废止了李从珂时期对百姓征收的多余税种,包括酒曲税等。遇到了天灾人祸,他还会主动去减免当地百姓的税赋,这对后晋战后恢复民生,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有一次,石敬瑭从北京来洛阳的路上,发现郑州附近的农田遭到了蝗虫啃食,立刻派人前去察看,按照农民的实际受损情况来减轻租税。
还有一次,听说洛阳、邺都附近闹起了旱灾,石敬瑭二话不说,立马下诏让这两个地方的税务机关减少征收20%的税额。
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几年后,中原地区稍见安定,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出现了“粗为小康”的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直追“李嗣源时代”。
在与契丹方面,石敬瑭始终小心翼翼地抱紧契丹的大腿,百依百顺、卑微屈膝,以维持好这份父子情谊。这一点上,他做得相当到位,如果生活在现代,老石同志绝对是个八面玲珑的马屁精。
为了表达自己对“契丹爹”的孝敬,他每次写信,在抬头处都是非常恭敬端正地写着“亲爱的爹地”五个大字。而且,每年都特别准时地履行当初签订的合同,进贡绸缎三十万匹。
除了这些常规动作,遇到耶律德光家里的婚丧嫁娶以及生日节日等等的红白喜事,石敬瑭也都开启疯狂的“刷礼物”模式。当时,后晋到契丹去的使节络绎不绝,除了述律太后、元帅太子耶律李胡、南院大王、北院大王、韩延徽这些人,就连“叛徒+劲敌”的赵延寿也有礼物收。
时间一长,契丹的架子就大了,稍不如意,就派使节到后晋进行责问,态度骄横,口出不逊。而石敬瑭也是自动屏蔽掉百官朝臣的眼色:“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他每次都是移驾偏殿,叩拜接受契丹的诏令或敕谕,谦卑道歉,毕恭毕敬。
石敬瑭的这些操作可谓是独领风骚,他只顾专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不过,他在位期间,后晋跟契丹确实没有战争。
进贡给契丹的金帛,只相当于几个县的租赋,石敬瑭有时候还经常哭穷,说凑不够三十万金帛。耶律德光也很客气,多次制止石敬瑭称臣,让他只称“儿皇帝”即可。至于不够三十万金帛,有时候少个零头,耶律德光也没有跟他这个24k纯金孝顺儿子多计较。
好不容易平息了魏州叛乱,石敬瑭赶紧在空隙中大喘了几口气。想想自己还真是不容易啊,不惜割让土地换取“契丹老爹”的支持,打下来这片江山。结果呢,现在天天是既要收拾李从珂留下的烂摊子,还要提防那些个藩镇伺机生事,更要天天想办法讨好契丹老爹。
他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感慨几句:“男人就是累男人就是累,地球人都知道我活得很狼狈。”
看到皇上整天愁眉不展、忧心忡忡,身兼宰相、枢密院、翰林学士三大要职的桑维翰甚是揪心:领导不开心,自己也就跟着不开心。
于是,桑维翰埋头钻研数日,阅读大量的调查报告,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以前瞻三十年的独特眼光,起草了《后晋发展历程回顾与新时代发展战略研究》,赋予了后晋新要求、新定位和新目标,提出了“五项治国理政基本方针”。
一是对内力主削藩,革除民弊。目前,对中央政权威胁最大的是各地藩镇,而非契丹。在藩镇没有威胁到国家领土统一和主权完整的时候,要推诚心、弃旧怨,安抚好各地落镇,用宽容之心感化他们。对于那些反叛中央的藩镇,一定要态度强硬,予以镇压。这一点,在石敬瑭第一次想跑路的时候,桑维翰对藩镇多骄的强硬态度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二是对外忍辱负重,务实外交。后晋建国得益于契丹的支持,目前国势不强,藩镇跋扈,要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去侍奉契丹,坚持与契丹长期修好的外交方针不动摇,保持大局稳定。
三是整顿军队,训练士兵以修武备。“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不备”,要以赢得战争胜利为着眼点,加大军队训练的难度强度,从难从严训练。要最大限度地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摔打锻炼军队。
四是重视农业生产,务农桑以实仓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尽快恢复战后的农业生产,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力争实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五是繁荣经济,通商贾以丰货财。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疏通商品流通渠道,盘活市场经济,进而促进商业繁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虽然桑维翰有卖国之嫌,当初用一场哭诉换来耶律德光的支持,成就了一个“儿皇帝”,丢失了一片好河山。但是,他治理天下的才能还是相当不错的。
作为石敬瑭的头号心腹和肱股之臣,他与石敬瑭的关系,相当于敬翔之于朱温,郭崇韬之于李存勖,安重诲之于李嗣源。
桑维翰的治国之才也得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高度认可,甚至欧阳修与司马光对他的评价,也都很是温和。一直到了民族意识高涨、理学兴盛的南宋时期,对桑维翰的批判才日渐加重。
对于桑维翰提出的“五项治国理政基本方针”,处于困境之中的石敬塘是如获至宝、照单全收。
政治方面,石敬塘延续了李嗣源以来的政策,注重文官集团,并首次任命文臣进入枢密院。枢密院在五代时期是掌管军事的机构,最高领导枢密使有着调动禁军之权。他的这一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是通过文臣控制军队的开端,为后世柴荣和赵匡胤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民生方面,石敬塘遵循黄老之道。刚进洛阳时,他就下诏减轻百姓的盐务负担,允许可以用粮食或钱来折算盐税。同时,他还降低了之前“每斗须令人户折纳白米一斗五升”的规定,明确以粮易盐时,必须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不搞“一刀切”。
要知道,在唐末和五代时期,盐税一直都是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石敬瑭之前的历代朝廷,对百姓都是极尽榨盐之利。为了满足契丹老爹的贪欲,其实石敬瑭比谁都需要钱。但相比于钱,他现在更注重的是民生。百姓摆脱了“盐老虎”的压榨,生活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
石敬瑭还废止了李从珂时期对百姓征收的多余税种,包括酒曲税等。遇到了天灾人祸,他还会主动去减免当地百姓的税赋,这对后晋战后恢复民生,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有一次,石敬瑭从北京来洛阳的路上,发现郑州附近的农田遭到了蝗虫啃食,立刻派人前去察看,按照农民的实际受损情况来减轻租税。
还有一次,听说洛阳、邺都附近闹起了旱灾,石敬瑭二话不说,立马下诏让这两个地方的税务机关减少征收20%的税额。
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几年后,中原地区稍见安定,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出现了“粗为小康”的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直追“李嗣源时代”。
在与契丹方面,石敬瑭始终小心翼翼地抱紧契丹的大腿,百依百顺、卑微屈膝,以维持好这份父子情谊。这一点上,他做得相当到位,如果生活在现代,老石同志绝对是个八面玲珑的马屁精。
为了表达自己对“契丹爹”的孝敬,他每次写信,在抬头处都是非常恭敬端正地写着“亲爱的爹地”五个大字。而且,每年都特别准时地履行当初签订的合同,进贡绸缎三十万匹。
除了这些常规动作,遇到耶律德光家里的婚丧嫁娶以及生日节日等等的红白喜事,石敬瑭也都开启疯狂的“刷礼物”模式。当时,后晋到契丹去的使节络绎不绝,除了述律太后、元帅太子耶律李胡、南院大王、北院大王、韩延徽这些人,就连“叛徒+劲敌”的赵延寿也有礼物收。
时间一长,契丹的架子就大了,稍不如意,就派使节到后晋进行责问,态度骄横,口出不逊。而石敬瑭也是自动屏蔽掉百官朝臣的眼色:“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他每次都是移驾偏殿,叩拜接受契丹的诏令或敕谕,谦卑道歉,毕恭毕敬。
石敬瑭的这些操作可谓是独领风骚,他只顾专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不过,他在位期间,后晋跟契丹确实没有战争。
进贡给契丹的金帛,只相当于几个县的租赋,石敬瑭有时候还经常哭穷,说凑不够三十万金帛。耶律德光也很客气,多次制止石敬瑭称臣,让他只称“儿皇帝”即可。至于不够三十万金帛,有时候少个零头,耶律德光也没有跟他这个24k纯金孝顺儿子多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