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张老教头的课堂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许贯忠进入梁山山寨军师的角色很快,王伦对他也不防备,一应山寨事务,他都可以去观看察看。
为了让许贯忠尽快将注意力从那些小册子转移,王伦又带着他参观了火药作坊和火炮作坊。
大宋朝的火药技术已经很是发达,但局限于时代科技,最大的问题就是纯度。王伦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于是跟凌振一起,想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火药所需的碳粉,主要是研磨木炭而来,而各种不同的木材、甚至不同地区的同一种木材,烧制的木炭制作的火药威力都是千差万别。
柳树木炭研磨的碳粉,制作的火药威力最大,于是火药作坊中,储存的库房,是按照木材产地来区分的,比如河东柳、沧州柳、青州柳等等。
至于火炮作坊,凌振这个“东京城第一个炮手”,用的居然是抛石机。
根据抛石机的种类不同,大宋朝廷发展出了旋风炮、单稍炮等,实际上就是将火药包装在投石机上发射出去,从而以爆炸产生的威力破敌。
王伦自然看不上这种笨拙的方式,抛石机对数学、对操作士卒和工匠的要求太高,至少以梁山现如今的水平,是很难满足的。
所以他想到了明朝着名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改进的虎蹲炮。
虎蹲炮以铜铸炮身,外加铁箍,腹长二尺,前后加五箍,重三十六斤,炮首以铁爪架起,发射时在铁爪中间的预留孔以大铁钉固定在地面,炮尾又加铁绊为固定。
发射时,先将丝绸包裹的火药包塞进炮底,外加5钱重的小石子百枚,或者30两重的圆球石弹,在炮尾加引线点燃,轰声如雷。
于是王伦提出设计,凌振进行针对性的试验和改进,梁山山寨版的虎蹲炮就发明了出来。
只是由于炮管不长,且管壁又薄,故而射程不远,理论上最大射程大约一里,但实际上的有效杀伤距离,大约在百步左右,也就是不超过200米。
虎蹲炮以曲射为主,属于一种早期的迫击炮,凌振作为火器专家,又多加了两个铁爪,这样就可以根据实战调整发射仰角。不过他给出的建议是,山地作战时最为适宜。
若要对付辽人或者金人的骑兵,要么将大量虎蹲炮聚在一处集中轰炸,要么就得造更大口径的火炮。
只是这样的管状火炮,毕竟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凌振虽然经虎蹲炮而引发了许多新奇的想法,但还得花时间去尝试和试验。
故而王伦也不急,他从来没想着要带领山寨跨越式地进入到真正的火器时代,毕竟铸造工艺天然地限制,于是只要求凌振继续改进虎蹲炮。
许贯忠也是在仔细观摩了火药和火炮作坊后,才明白过来,为何王伦对在一众山寨头领中极为不显眼的凌振,如此重视和重用了!
单单凌振名下,就管理着火药、火炮、铁器、造纸四个作坊,若论山寨头领哪个最有实权,非凌振莫属!
难怪山寨头领们个个都穿的是麻布衣服,唯独火炮作坊建了一座丝绸仓库!
在走马观花一般地,走访了梁山各处山寨作坊,观看了三军的操练后,许贯忠内心的触动更大,他看得出来,王伦还真的不是说大话,是真的要做出一番大事来。
那么梁山有没有成功的机会呢?
在许贯忠看来,有,但机会目前最多只有一成!
但已经足够了!需知道,天下如梁山一般规模的山寨,绝不算少,但那些山寨,连一成的机会都没有,能成就什么大事呢?
许贯忠的心思开始慢慢转变,于是他也跟着王伦,开始着手处理山寨的一些事务来。
到了山寨的第四天,这天晚饭过后,王伦就来邀他去后山听讲。
于是许贯忠跟着王伦朝后山走,就看到许多头领都提着个篮子,里面装了纸笔墨砚,从各自家中出来,凑在一起闲谈着走来。
后山又是一处学堂模样的大木屋,林冲的岳丈张老教头,已经在屋内坐定,等众头领都已经坐下,他便说:
“上回讲到李卫公的奇正相变,今日继续讲。李卫公曾言: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
“王寨主先前就说过,山寨诸位头领,个个本领非凡,若遇其时、得明主,假设都生在唐太宗那时,好歹也是猛将勇将斗将,便如胡国公秦琼一般,凌烟阁上留姓名!”
有几个头领顿时嘿嘿笑了起来,张老教头却继续说:
“李卫公说得好啊,做什么斗将,不过是逞匹夫之勇,我倒期望,诸位都能做个文武双全的大将统帅来!”
许贯忠听得又是一惊,王伦居然请人来教山寨头领们《武经七书》,而且讲的还是《李卫公问对》!
他这些日子也有所察觉,若要实现王伦口中所说的大事,以梁山山寨头领们目前的素质,是很难实现的!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王伦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解决问题了!
张老教头的讲课,对许贯忠而言,当真是老生常谈,他看到座下的有些头领,一面听讲,一面奋笔疾书,有些头领听的抓耳挠腮,完全坐不住。
只是王伦规规矩矩地坐在旁边,头领们便都耐着性子听讲。不过张老教头并没有讲太多太深奥的军事理论,将“奇正相变”讲完后,又开始讲解起了“三十六计”。
他讲的是“擒贼擒王”,然后以汉昭帝时义阳侯傅介子万里奔袭,以使者的身份,带了一二十个随从,就将不服汉朝王化的楼兰王安归斩杀的故事为例。
一众头领听得如痴如醉,毕竟王伦没事就说“《汉书》佐酒”,大汉朝这种霸道、无所忌惮的行事作风,让饱受辽人、西夏人欺压、甚至连越南人都能来踩一脚的宋人,如何不心生向往呢?
许贯忠进入梁山山寨军师的角色很快,王伦对他也不防备,一应山寨事务,他都可以去观看察看。
为了让许贯忠尽快将注意力从那些小册子转移,王伦又带着他参观了火药作坊和火炮作坊。
大宋朝的火药技术已经很是发达,但局限于时代科技,最大的问题就是纯度。王伦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于是跟凌振一起,想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火药所需的碳粉,主要是研磨木炭而来,而各种不同的木材、甚至不同地区的同一种木材,烧制的木炭制作的火药威力都是千差万别。
柳树木炭研磨的碳粉,制作的火药威力最大,于是火药作坊中,储存的库房,是按照木材产地来区分的,比如河东柳、沧州柳、青州柳等等。
至于火炮作坊,凌振这个“东京城第一个炮手”,用的居然是抛石机。
根据抛石机的种类不同,大宋朝廷发展出了旋风炮、单稍炮等,实际上就是将火药包装在投石机上发射出去,从而以爆炸产生的威力破敌。
王伦自然看不上这种笨拙的方式,抛石机对数学、对操作士卒和工匠的要求太高,至少以梁山现如今的水平,是很难满足的。
所以他想到了明朝着名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改进的虎蹲炮。
虎蹲炮以铜铸炮身,外加铁箍,腹长二尺,前后加五箍,重三十六斤,炮首以铁爪架起,发射时在铁爪中间的预留孔以大铁钉固定在地面,炮尾又加铁绊为固定。
发射时,先将丝绸包裹的火药包塞进炮底,外加5钱重的小石子百枚,或者30两重的圆球石弹,在炮尾加引线点燃,轰声如雷。
于是王伦提出设计,凌振进行针对性的试验和改进,梁山山寨版的虎蹲炮就发明了出来。
只是由于炮管不长,且管壁又薄,故而射程不远,理论上最大射程大约一里,但实际上的有效杀伤距离,大约在百步左右,也就是不超过200米。
虎蹲炮以曲射为主,属于一种早期的迫击炮,凌振作为火器专家,又多加了两个铁爪,这样就可以根据实战调整发射仰角。不过他给出的建议是,山地作战时最为适宜。
若要对付辽人或者金人的骑兵,要么将大量虎蹲炮聚在一处集中轰炸,要么就得造更大口径的火炮。
只是这样的管状火炮,毕竟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凌振虽然经虎蹲炮而引发了许多新奇的想法,但还得花时间去尝试和试验。
故而王伦也不急,他从来没想着要带领山寨跨越式地进入到真正的火器时代,毕竟铸造工艺天然地限制,于是只要求凌振继续改进虎蹲炮。
许贯忠也是在仔细观摩了火药和火炮作坊后,才明白过来,为何王伦对在一众山寨头领中极为不显眼的凌振,如此重视和重用了!
单单凌振名下,就管理着火药、火炮、铁器、造纸四个作坊,若论山寨头领哪个最有实权,非凌振莫属!
难怪山寨头领们个个都穿的是麻布衣服,唯独火炮作坊建了一座丝绸仓库!
在走马观花一般地,走访了梁山各处山寨作坊,观看了三军的操练后,许贯忠内心的触动更大,他看得出来,王伦还真的不是说大话,是真的要做出一番大事来。
那么梁山有没有成功的机会呢?
在许贯忠看来,有,但机会目前最多只有一成!
但已经足够了!需知道,天下如梁山一般规模的山寨,绝不算少,但那些山寨,连一成的机会都没有,能成就什么大事呢?
许贯忠的心思开始慢慢转变,于是他也跟着王伦,开始着手处理山寨的一些事务来。
到了山寨的第四天,这天晚饭过后,王伦就来邀他去后山听讲。
于是许贯忠跟着王伦朝后山走,就看到许多头领都提着个篮子,里面装了纸笔墨砚,从各自家中出来,凑在一起闲谈着走来。
后山又是一处学堂模样的大木屋,林冲的岳丈张老教头,已经在屋内坐定,等众头领都已经坐下,他便说:
“上回讲到李卫公的奇正相变,今日继续讲。李卫公曾言: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
“王寨主先前就说过,山寨诸位头领,个个本领非凡,若遇其时、得明主,假设都生在唐太宗那时,好歹也是猛将勇将斗将,便如胡国公秦琼一般,凌烟阁上留姓名!”
有几个头领顿时嘿嘿笑了起来,张老教头却继续说:
“李卫公说得好啊,做什么斗将,不过是逞匹夫之勇,我倒期望,诸位都能做个文武双全的大将统帅来!”
许贯忠听得又是一惊,王伦居然请人来教山寨头领们《武经七书》,而且讲的还是《李卫公问对》!
他这些日子也有所察觉,若要实现王伦口中所说的大事,以梁山山寨头领们目前的素质,是很难实现的!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王伦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解决问题了!
张老教头的讲课,对许贯忠而言,当真是老生常谈,他看到座下的有些头领,一面听讲,一面奋笔疾书,有些头领听的抓耳挠腮,完全坐不住。
只是王伦规规矩矩地坐在旁边,头领们便都耐着性子听讲。不过张老教头并没有讲太多太深奥的军事理论,将“奇正相变”讲完后,又开始讲解起了“三十六计”。
他讲的是“擒贼擒王”,然后以汉昭帝时义阳侯傅介子万里奔袭,以使者的身份,带了一二十个随从,就将不服汉朝王化的楼兰王安归斩杀的故事为例。
一众头领听得如痴如醉,毕竟王伦没事就说“《汉书》佐酒”,大汉朝这种霸道、无所忌惮的行事作风,让饱受辽人、西夏人欺压、甚至连越南人都能来踩一脚的宋人,如何不心生向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