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杀戮开始 5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子殿下这么支持道家,不知道怎么看待佛教?”李淳风问道。这才是他想知道的,自古君王为了玩平衡,没有明显的宗教倾向,这才是导致佛道斗争至今的根源。
李弘没有回答李淳风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李郎中,孤想在长安县修建一座三清观,不知道需要多少银钱?”
因为大隋独孤皇后信佛,以至于隋文帝和隋炀帝都崇信佛教而摒弃道教,因此长安城只有佛家寺院却没有道家道观。现在李弘问在修道观需要多少钱,李淳风岂能不明白太子的意思,他身体一震,忙收敛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回答道,“一般规模的三清观,只需十万贯银钱足矣,要是修建成永阳坊大庄严寺的规模,恐怕没有数十万贯不够啊!”
“数十万贯啊!”李弘叹息一声道,他现在缺钱,要真让他拿出这么多钱财修建三清观,他还真没这个能力,不过修建三清观,拔高道教形象,依次来抑制武后的佛家气运,这是势在必行的,李弘也不敢怠慢,就沉吟了一下向闫庄问道,“卖出五千本《道德经》大概获利几何?”
一本卖二百文,一百本就是二十贯铜钱,一千本就是二百贯,那么五千本书就是一千贯铜钱了。
要是今天的《道德经》能全部卖完,就能卖出一千贯铜钱。
八卷《瑶山玉彩》的成本是一千贯铜钱,一本书的成本大概是一百二十贯,《瑶山玉彩》字数要比《道德经》多很多。这么算下来的话,一本《道德经》的成本大概是一百贯铜钱。
这是因为初次印刷,除了材料费外,还有制作活字的费用,要是下次印刷只需要材料费就行,这样单本书的成本估计只有不到二十文钱,那么一本《道德经》的纯利润大概就在一百八十文。要是卖出五千本《道德经》典籍,大概能赚六百贯。
要是用卖《道德经》的钱修建一座道观,就以大庄严寺的规模来建,三十万贯铜钱,得卖出二百五十万本才行。
“要卖出《道德经》二百五十万本。”闫庄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很显然他们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大唐读书人再疯狂,《道德经》再怎么便宜,可也卖不出这么多本啊!
可是李弘听完,他脸上露出了惊讶至之色,很霸气的问道,“只卖二百五十万本就能建一座规模堪比大庄严寺的三清观了吗?”
他身边的张柬之和李峤、闫庄等人听了这话,全都沉默不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只有李淳风身为道家子弟,见太子为了要修建三清观,准备用卖《道德经》的钱做资助,不忍李弘的天真,干咳了一声,小声提醒道,“殿下,是要卖二百五十万本,而不是二万五千本啊!”
“孤知道是二百五十万本。”李弘没好气瞪了李淳风一眼说道,你当我是白痴吗?这都听不懂?见李淳风低头不敢再说话,李弘这才说道,“你们的眼界太窄了,大唐读书人肯定买不了这么多本,但不代表其他人不会买。闫庄,你跟鸿胪寺的少卿赵仁本说一声,让鸿胪寺也囤积几十万本《道德经》备用,只要各国使团来长安觐见父皇,让他们在走的时候拉几车回去。”
要是其他人说,让各国使团在回国是拉几车《道德经》,这批书肯定就只能是白送了。可太子李弘这么说,就不是白送这么简单了。太子是一个连各国使团派出的住在鸿胪寺的留学生都要收住宿和伙食费人,能白送你几车《道德经》典籍吗?
李弘的话音一落,张柬之和李淳风等众人全都愣住了。
还可以这样?
大家实在是没想到,堂堂的大唐太子会想出这么牛叉的办法,这是强卖吗?
不过众人也不反对,因为来长安觐见的各国使团,除了东北三国高丽、新罗和百济,还有海上岛国扶桑外,其余各国都在西域。这些国家文化落后,书籍流传度比黄金还稀少。又仰慕大唐文化,不惜千里迢迢送自己的孩子来长安学习深造。要是真给这些国家的使团在回国时强卖几车《道德经》典籍,估计这些国家的使团不但不恼怒,反而可能会更加感激太子。
因此众人想通了这一点,就无不为太子的这个办法喝彩。
然而作为道家子弟,李淳风想的要比众人更远,他想到的是,当这批《道德经》被卖到西域各国,西域各国的读书人熟读《道德经》的内容,到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那就是道教子弟将遍布全天下啊!
“当然了,孤又没说只需卖《道德经》典籍,道家其他典籍都可以卖给他们嘛。”李弘说道,“这样一来,一年的时间能凑够三十万贯铜钱吗?”
闫庄立即回神,就开始在心里默算。
李弘却开口说道,“不止是只让他们使团自己带回去,我们也可以让商队将书送到他们的国家卖,这样会缩短不少时间。”
“闫庄,这件事情就交给你负责了。”李弘向闫庄命令道。
“诺!”闫庄忙答应道。
“李郎中,关于刊印哪几部道家典籍,需要谁的注本,这就需要你帮忙了。”李弘又向李淳风说道。
“微臣遵命!”李淳风毫不犹豫的领命道。要是说之前他答应到东宫崇文馆任职,只是出于对李弘重视他的尊重的话,那么现在他恭敬的领命,就已经是完全的想要效忠李弘了。
“殿下,既然要大规模的刊印名家典籍,那再让少府监做这件事情恐怕不妥吧?”张柬之突然问道。
“张司议郎的意思是?”李弘不解的问道。
少府监是大唐的行政机构,里面搜罗了不少人才,技工的技术很娴熟,还不会泄露活体印刷术的技术,让他们做有什么不好呢?
“微臣觉得,在我们东宫的崇文馆设一个典籍署,专门管理刊印名家典籍的事务比较妥当,这样更利于技术的保密。”张柬之说道。
他的前半句李弘倒是没有听出什么,后半句话就听出另外一层意思了。张柬之话的保密技术不是对外,而是对内,说白了就是针对武后。因为李弘能下令刊印道家典籍,能到武后就不能下令少府监刊印佛教典籍吗?可是将刊印名家典籍的事务归到崇文馆,让东宫自己管理。那么到时候武后就是想这么做也得问问李弘答不答应了。
李弘清楚了张柬之话里的意思,就微微点头道,“张司议郎的建议不错,孤也觉得将此事收到东宫,让崇文馆管理才是上策。”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刘祎之道,“刘学士,孤在崇文馆设立典籍署,你做典籍令,专门管理此事可好?”
刘祎之没想到太子能将这么重大的职务交给自己,愣了几下,才回神立马回道,“臣遵命!”
“那这件事情你就跟闫庄商量着办吧!”李弘说道,“今后典籍署想要刊印什么书籍也归你管吧!”
“诺!”刘祎之和闫庄领命道。
“既然钱财的问题解决了,这建立三清道观的事情就有劳李郎中了。”李弘再次向李淳风说道。
李淳风也不矫情,而是躬身领命道,“微臣一个人恐怕力所能及,因此想向殿下举荐一个人。”
“什么人?”李弘奇怪的问道。
放眼整个大唐,要是李淳风说自己是道家第二人,谁敢说自己是第一呢?
李淳风不紧不慢的说道,“前朝火山令袁天罡。”
袁天罡?李弘听到李淳风举荐的人竟然是袁天罡,他就乐了,真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他想将袁天罡收入麾下,只是苦苦找不到人。现在倒好,李淳风竟然向自己举荐他。以李淳风跟袁天罡的关系,袁天罡一定不会拒绝。
因此就大笑道,“没想到是袁真人。要是他能来跟李郎中一起筹建三清观,孤是求之不得啊!”
“微臣现在这就去给他写信,让他来长安一叙。”李淳风说道,向李弘躬身施礼,就匆匆的离开了。
“还真是个急性子啊!”李弘见李淳风匆匆离开就笑着说道。
李峤感叹道,“这件事情对道家的关系甚大,容不得李郎中不急啊!”
“是啊!”李弘感慨道。
谁叫大隋对佛教那么的崇信,对道教的压制太厉害了呢?现在道教能有机会借着太子的大势翻身,李淳风作为道家子弟能不积极吗?
“殿下,张县丞和骆主薄到了。”这时,突然一名侍卫向李弘禀报道。他口中的张县丞和骆主薄就是长安县的县丞张博和骆宾王。
“让他们上来吧!”李弘淡淡的说道。
侍卫领命离开。
须臾,就见骆宾王和张博两人急匆匆的走上了三楼。
他们两人是被李弘传唤到这里。
因为李弘今天就要去搜查贺兰敏之的住处,而张博和骆宾王又是李弘任命的负责调查魏伶死因的人,李弘自然要将两人带在身边了。当然,除了他们两人之外,还有长安县的六十名衙役。
“太子殿下这么支持道家,不知道怎么看待佛教?”李淳风问道。这才是他想知道的,自古君王为了玩平衡,没有明显的宗教倾向,这才是导致佛道斗争至今的根源。
李弘没有回答李淳风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李郎中,孤想在长安县修建一座三清观,不知道需要多少银钱?”
因为大隋独孤皇后信佛,以至于隋文帝和隋炀帝都崇信佛教而摒弃道教,因此长安城只有佛家寺院却没有道家道观。现在李弘问在修道观需要多少钱,李淳风岂能不明白太子的意思,他身体一震,忙收敛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回答道,“一般规模的三清观,只需十万贯银钱足矣,要是修建成永阳坊大庄严寺的规模,恐怕没有数十万贯不够啊!”
“数十万贯啊!”李弘叹息一声道,他现在缺钱,要真让他拿出这么多钱财修建三清观,他还真没这个能力,不过修建三清观,拔高道教形象,依次来抑制武后的佛家气运,这是势在必行的,李弘也不敢怠慢,就沉吟了一下向闫庄问道,“卖出五千本《道德经》大概获利几何?”
一本卖二百文,一百本就是二十贯铜钱,一千本就是二百贯,那么五千本书就是一千贯铜钱了。
要是今天的《道德经》能全部卖完,就能卖出一千贯铜钱。
八卷《瑶山玉彩》的成本是一千贯铜钱,一本书的成本大概是一百二十贯,《瑶山玉彩》字数要比《道德经》多很多。这么算下来的话,一本《道德经》的成本大概是一百贯铜钱。
这是因为初次印刷,除了材料费外,还有制作活字的费用,要是下次印刷只需要材料费就行,这样单本书的成本估计只有不到二十文钱,那么一本《道德经》的纯利润大概就在一百八十文。要是卖出五千本《道德经》典籍,大概能赚六百贯。
要是用卖《道德经》的钱修建一座道观,就以大庄严寺的规模来建,三十万贯铜钱,得卖出二百五十万本才行。
“要卖出《道德经》二百五十万本。”闫庄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很显然他们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大唐读书人再疯狂,《道德经》再怎么便宜,可也卖不出这么多本啊!
可是李弘听完,他脸上露出了惊讶至之色,很霸气的问道,“只卖二百五十万本就能建一座规模堪比大庄严寺的三清观了吗?”
他身边的张柬之和李峤、闫庄等人听了这话,全都沉默不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只有李淳风身为道家子弟,见太子为了要修建三清观,准备用卖《道德经》的钱做资助,不忍李弘的天真,干咳了一声,小声提醒道,“殿下,是要卖二百五十万本,而不是二万五千本啊!”
“孤知道是二百五十万本。”李弘没好气瞪了李淳风一眼说道,你当我是白痴吗?这都听不懂?见李淳风低头不敢再说话,李弘这才说道,“你们的眼界太窄了,大唐读书人肯定买不了这么多本,但不代表其他人不会买。闫庄,你跟鸿胪寺的少卿赵仁本说一声,让鸿胪寺也囤积几十万本《道德经》备用,只要各国使团来长安觐见父皇,让他们在走的时候拉几车回去。”
要是其他人说,让各国使团在回国是拉几车《道德经》,这批书肯定就只能是白送了。可太子李弘这么说,就不是白送这么简单了。太子是一个连各国使团派出的住在鸿胪寺的留学生都要收住宿和伙食费人,能白送你几车《道德经》典籍吗?
李弘的话音一落,张柬之和李淳风等众人全都愣住了。
还可以这样?
大家实在是没想到,堂堂的大唐太子会想出这么牛叉的办法,这是强卖吗?
不过众人也不反对,因为来长安觐见的各国使团,除了东北三国高丽、新罗和百济,还有海上岛国扶桑外,其余各国都在西域。这些国家文化落后,书籍流传度比黄金还稀少。又仰慕大唐文化,不惜千里迢迢送自己的孩子来长安学习深造。要是真给这些国家的使团在回国时强卖几车《道德经》典籍,估计这些国家的使团不但不恼怒,反而可能会更加感激太子。
因此众人想通了这一点,就无不为太子的这个办法喝彩。
然而作为道家子弟,李淳风想的要比众人更远,他想到的是,当这批《道德经》被卖到西域各国,西域各国的读书人熟读《道德经》的内容,到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那就是道教子弟将遍布全天下啊!
“当然了,孤又没说只需卖《道德经》典籍,道家其他典籍都可以卖给他们嘛。”李弘说道,“这样一来,一年的时间能凑够三十万贯铜钱吗?”
闫庄立即回神,就开始在心里默算。
李弘却开口说道,“不止是只让他们使团自己带回去,我们也可以让商队将书送到他们的国家卖,这样会缩短不少时间。”
“闫庄,这件事情就交给你负责了。”李弘向闫庄命令道。
“诺!”闫庄忙答应道。
“李郎中,关于刊印哪几部道家典籍,需要谁的注本,这就需要你帮忙了。”李弘又向李淳风说道。
“微臣遵命!”李淳风毫不犹豫的领命道。要是说之前他答应到东宫崇文馆任职,只是出于对李弘重视他的尊重的话,那么现在他恭敬的领命,就已经是完全的想要效忠李弘了。
“殿下,既然要大规模的刊印名家典籍,那再让少府监做这件事情恐怕不妥吧?”张柬之突然问道。
“张司议郎的意思是?”李弘不解的问道。
少府监是大唐的行政机构,里面搜罗了不少人才,技工的技术很娴熟,还不会泄露活体印刷术的技术,让他们做有什么不好呢?
“微臣觉得,在我们东宫的崇文馆设一个典籍署,专门管理刊印名家典籍的事务比较妥当,这样更利于技术的保密。”张柬之说道。
他的前半句李弘倒是没有听出什么,后半句话就听出另外一层意思了。张柬之话的保密技术不是对外,而是对内,说白了就是针对武后。因为李弘能下令刊印道家典籍,能到武后就不能下令少府监刊印佛教典籍吗?可是将刊印名家典籍的事务归到崇文馆,让东宫自己管理。那么到时候武后就是想这么做也得问问李弘答不答应了。
李弘清楚了张柬之话里的意思,就微微点头道,“张司议郎的建议不错,孤也觉得将此事收到东宫,让崇文馆管理才是上策。”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刘祎之道,“刘学士,孤在崇文馆设立典籍署,你做典籍令,专门管理此事可好?”
刘祎之没想到太子能将这么重大的职务交给自己,愣了几下,才回神立马回道,“臣遵命!”
“那这件事情你就跟闫庄商量着办吧!”李弘说道,“今后典籍署想要刊印什么书籍也归你管吧!”
“诺!”刘祎之和闫庄领命道。
“既然钱财的问题解决了,这建立三清道观的事情就有劳李郎中了。”李弘再次向李淳风说道。
李淳风也不矫情,而是躬身领命道,“微臣一个人恐怕力所能及,因此想向殿下举荐一个人。”
“什么人?”李弘奇怪的问道。
放眼整个大唐,要是李淳风说自己是道家第二人,谁敢说自己是第一呢?
李淳风不紧不慢的说道,“前朝火山令袁天罡。”
袁天罡?李弘听到李淳风举荐的人竟然是袁天罡,他就乐了,真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他想将袁天罡收入麾下,只是苦苦找不到人。现在倒好,李淳风竟然向自己举荐他。以李淳风跟袁天罡的关系,袁天罡一定不会拒绝。
因此就大笑道,“没想到是袁真人。要是他能来跟李郎中一起筹建三清观,孤是求之不得啊!”
“微臣现在这就去给他写信,让他来长安一叙。”李淳风说道,向李弘躬身施礼,就匆匆的离开了。
“还真是个急性子啊!”李弘见李淳风匆匆离开就笑着说道。
李峤感叹道,“这件事情对道家的关系甚大,容不得李郎中不急啊!”
“是啊!”李弘感慨道。
谁叫大隋对佛教那么的崇信,对道教的压制太厉害了呢?现在道教能有机会借着太子的大势翻身,李淳风作为道家子弟能不积极吗?
“殿下,张县丞和骆主薄到了。”这时,突然一名侍卫向李弘禀报道。他口中的张县丞和骆主薄就是长安县的县丞张博和骆宾王。
“让他们上来吧!”李弘淡淡的说道。
侍卫领命离开。
须臾,就见骆宾王和张博两人急匆匆的走上了三楼。
他们两人是被李弘传唤到这里。
因为李弘今天就要去搜查贺兰敏之的住处,而张博和骆宾王又是李弘任命的负责调查魏伶死因的人,李弘自然要将两人带在身边了。当然,除了他们两人之外,还有长安县的六十名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