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炎黄第一纨绔 > 第三十章 神教新政

第三十章 神教新政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回陛下,三殿下天资过人,确实没有犯错,臣等只是真正认识到自己才疏学浅,实在不配在皇家书院误人子弟啊!皇上,臣等真的没有蔑视皇家的意思,臣等对大汉的忠心,天地可鉴啊,请皇上明鉴,恩准臣等辞去天禄院的职务!”

    鲁院长诚惶诚恐地不停磕头,说实话,但凡有一点办法,他也不会放弃这么个风光的职务,可是所有的老师都去意已决,他自己一个人能干什么,而且他也担不起把天禄院管理到散伙的责任,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一起上辞呈了。

    “嗯,这样啊!”

    看着鲁院长的模样,刘询志也知道这事儿是不能硬来了,除了妥协,自己也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把这些老先生们都砍头吧。

    “鲁爱卿请起吧,本来嘛,按照惯例,嫡皇子是必须单独教育的,朕其实只是想让三殿下去书院长长见识,现在也算是达到目的了,明日开始,就不需风儿再去天禄院了。

    朕再重新为风儿找老师,爱卿先把这份辞呈收回去吧。要告诉书院的各位先生,朕对他们的学识还是非常认可的,再传朕旨意,所有人的俸禄涨一级!

    改日朕会亲自去慰问大家,回去劝劝众位先生,好好教书,不要让其他国家耻笑我们大汉!好了,爱卿退下吧!”刘询志说道。

    “啊,臣叩谢陛下!”

    鲁院长见到刘询志主动放弃了让三殿下在天禄院读书的想法,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样回去劝劝的话,应该还能劝回大部分人。就算还有几个不想干的,那也是自己这个院长可以处理的了。

    不过他却并没有马上走,而是留在那里想说什么,却又很为难的样子。

    “嗯?鲁爱卿还有什么事吗?”刘询志也发现了异样。

    “回禀陛下,老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天禄院中有几个先生希望能够拜三殿下为师,不知道能否让三殿下偶尔去天禄院上上课?”鲁院长硬着头皮说道。

    “荒唐!他一个刚刚十岁的皇子去教书,传出去成何体统,让天下都耻笑我大汉无人吗!快退下吧!”刘询志拍了桌子,真是发怒了。

    “是,臣告退!臣告退!”

    鲁院长擦了擦汗,倒退着离开了,心想着我已经把你们让我说的话都说了,是皇帝不同意,你们可别怪我……

    而再次阴谋破产,赔了钱、费了事儿又丢了面子的刘询志,自此终于彻底放弃了为刘远风找老师的想法,之前他对鲁院长说的话仅仅是托词而已。

    ……

    “你在想什么,很少见你这么安静的想事情啊,你父皇不再给你找老师了,你还不高兴吗?”

    在刘远风的寝宫中,蓝宝音见到刘远风眉头紧锁,心中很是不解。在他的印象中,刘远风是从没有过这样的状态的。

    “唉,自然神教要来一次彻底的改革,我正在想怎么弄!另外这次去天禄院,我跟那些人聊了聊帝国各地书院的发展情况,发现崔相大力发展教育的新政力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啊,有些担心而已。”刘远风答道。

    “你担心什么,怕免费教育把钱都花光吗?”蓝宝音还无法跟上刘远风的思维。

    “那倒不是,据我所知,还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因为大力发展教育变穷的,相反的例子倒是不少。不过对于皇家来说,教育百姓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会让社稷更加稳定。

    但我发现,崔相对与思辨相关的学问居然也大力推广,这样的东西不是不好,但是却太过启迪民智,让百姓学会独立思考,长此以往甚至会对统治者的合法性产生怀疑!

    今天他怀疑该不该有真理,明天他就可能怀疑该不该有皇帝了,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统治。

    尤其在这个列国争雄的时候,国内民众思想分裂,统治不稳,最终必然危及帝国存亡,让别有用心的人或者敌对国家渔翁得利……

    唉,算了,我操这么多心干什么,还是想想我的神教吧!”

    刘远风晃了晃自己的脑袋,而看蓝宝音的反应,基本可以肯定刚才的话他是完全不懂,自己差不多相当于自言自语了。

    “不过忘了告诉你了,虽然我不用去天禄院了,但你仍然要接着去,直到你通过所有科目的考核,顺利毕业为止!”这句话,蓝宝音应该能懂了吧,刘远风很是快意的提醒着蓝宝音。

    “凭什么?我不去!”蓝宝音闻言大惊。

    “凭什么?就凭你没有本殿下的学识啊,你要想真正学到炎族的智慧,就要亲身体验炎族的精英们是如何从小被培养的。而你要比他们学的更好,这样你才能真的带领古卑族强盛起来,明白吗!

    你要是真不愿意去,我可以去跟老头子说,给你退学,不过你这辈子都别想在学识上赶上炎族贵族了!”

    刘远风说这些话的时候,仍旧带着他那特有的微笑。

    “……好吧,我去!”

    凡是跟复兴古卑族有关的事,蓝宝音都是没有办法拒绝的。

    大汉乾祐十五年秋九月初九,刘远风在聂王庙这个自然神教的总部召开了一次全体骨干教众的大会,并不算大的聂王庙中密密麻麻挤了两百多人,还不算庙外聚集的众多教众。

    “在伟大的自然之神的护佑与指引下,我教众弟子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让我教一统圣都,荡平了所有为祸民间的帮派组织,让圣都的治安与风貌焕然一新!

    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距离我教拯救天下苍生,将至高之自然神的光辉带到大陆每一寸土地的目标,还非常遥远。而我教内部却已经出现了很多运转不良的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大大制约我教的发展。

    因此,在得到神的旨意后,本教主决定对神教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改组,不知诸位可愿意听从本教主的安排?”

    刘远风端坐在最高处,仍旧带着那神秘的面具,故作威严的说出了一席话。

    “一切听凭教主吩咐,愿至高之自然神护佑我教,神教万岁,教主洪福齐天!”

    众多教众纷纷拜倒,异口同声的施礼。自然神教发展壮大后确实有些混乱,但刘远风这个教主的威信却是越来越高,任谁也不敢对他说半个不字,更何况,刘远风还搬出了神旨的幌子。

    “很好,这次改组确实是自然之神给我的指引,而为本教主带来这一指引的,就是神之使者唐永起!我宣布,从此刻起,神之使者唐永起正式担任自然神教副教主!”刘远风大声说道。

    既然要重用唐永起,就要给唐永起造个势,不然以他的资历是很难被老教众接受的,而挂上一个神之使者的名号后,起码就不会有人敢明着反对他了,至于那些暗中的不满,就要看唐永起自己有没有本事去化解了。

    刘远风微笑着看了看这些虽然纷纷露出诧异表情却并不敢反驳的人们,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宣布着自己的教令。

    “另外,这位兄弟乃是自然之神派来的护教尊者蓝福。自今日起也担任副教主,负责教导教众武艺,若有谁不服,可以向他挑战,若是能击败他,也可以担任副教主!”

    解决完唐永起的问题,刘远风又对蓝宝音做了安排,但是考虑到蓝宝音的特殊身份,刘远风隐去了他的真名,而是以蓝宝音的“炎族名字”蓝福代替。

    当然,蓝宝音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而刘远风非常民主的允许他保留了自己的意见,但也就是保留意见而已。

    刘远风相信以蓝宝音的实力,足可以打败除张冰外现有的全部教众了。

    “自今天起,原来的各个堂口全部解散,重新打乱,按照个人的特点重新分配。选拔精英教众组成总坛,剩余教众以地域划分组织分坛,总坛直接在本教主的带领下管理全部教务。

    神之使者唐永起为弘法副教主,负责处理日常教务;护教尊者蓝福为护法副教主,负责训练教众武艺并管理神教护教队伍;张冰为执法副教主,负责搜集情报与执行教规。”

    “总坛在弘法副教主之下设教务、布教、教义三堂,其中教务堂辅助弘法副教主处理日常教务并指导各地方分坛发展;布教堂负责在各地传教,建立新的分坛,吸纳新的教众;教义堂负责精研教义并教导教众,规范教内礼仪。”

    “在护法副教主之下设烈焰、飞沙、飓风、海啸四堂,负责精研武艺,传授武学,以及应对敌人,护卫神教。”

    “在执法副教主下设暗影、刑罚两堂,其中暗影堂负责搜集情报并保护教中主要负责人;刑罚堂负责执掌教规,监督教众,惩处违犯教规之人。”

    “原有各堂堂主重新安排如下,弘法副教主唐永起暂时兼任教务堂堂主、许军为教义堂堂主兼布教堂堂主、邹华为刑罚堂堂主、张文为暗影堂堂主、田虎为烈焰堂堂主、胡凯为飞沙堂堂主、孙迪为飓风堂堂主……

    今后我教凡是到了朝廷规定年龄的教众,都要去书院读书识字,而我教招纳新人的范围也将扩大,不分贫富、无论贵贱,在至高之自然神的面前都是一视同仁的,都应当沐浴在神的恩泽之中……”

    “神教全部教众在教中职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教主、副教主、堂主、副堂主、坛主、副坛主、一到三级大主教、一到三级主教、一到三级主祭、一到三级辅祭、一到三级祭师、一到三级祭司、一到三级教士,共二十七级。

    下级教众必须尊重与服从上级教众,所有教众只要为神教做出了足够贡献,都可以晋升更高的级别,得到自然之神更多的恩泽!各位,努力吧,让我们将自然之神的光芒照亮大陆每一个角落……”

    “从此刻开始,我教传教的口号就是‘统一诸国,永绝兵祸,民有其田,路无饿殍’!”

    此话一落,在场众人立即高声齐呼:

    “统一诸国,永绝兵祸,民有其田,路无饿殍!”

    “统一诸国,永绝兵祸,民有其田,路无饿殍!”

    “统一诸国,永绝兵祸,民有其田,路无饿殍!”

    ……

    炎黄文摘:乾祐十五年的“九九改制”,是自然神教成立后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也是自然神教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开始,自然神教发展思路日益清晰,组织日益完善、严密,宗教仪式也日益神秘而神圣。“九九改制”让自然神教开启了由一个街头帮派向统治人类思想的真正宗教转变的历程。——摘自帝国京师大学出版社《简明炎黄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