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秦皇汉武 > 第26章 合纵

第26章 合纵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信陵君与平原君受赵王之命,兵分两路,一个南下入魏韩,一个西行往燕齐。

    信陵君知道直接去找魏王,魏王必不会答应自己。魏王目光短浅,在魏王的眼中,恐怕自己这个王弟对他的威胁比虎狼之秦还要厉害得多。所以,他并没有大张旗鼓地以使者身份入魏,而是悄悄地到了丞相府,求见丞相孔谦。

    孔谦乃是孔仲尼的七世孙,亦是当今儒派的掌门人。他如今不仅深得魏王信任,且背后还有八大儒家派系作为后盾。最重要的一点是,孔谦与秦国的关系并不好。

    当年孔仲尼西行而不入秦,视秦为蛮夷之邦,多有轻慢,这些年来秦国对儒家士子也颇为打压。儒家士子多与秦国相看两生厌。当然,孔谦对秦国的敌视还有些个人因素在里头。孔谦在未学成时前往各地游学,入秦时遭到了当时秦国国君秦武王的羞辱,虽然这一切与他自己桀骜的态度也脱不了干系,但孔谦与秦国的梁子是彻底结下了。

    若能说动孔谦,由他去劝服魏王攻秦,把握要大上不少。

    可惜,信陵君才请孔谦的家老去通禀孔谦,便听孔谦在内门扬声道:“不见不见!身为魏国公子,却以赵国使臣的身份求见本相,如此首尾两端的小人,岂有让本相拔冗相见的资格!”

    信陵君曾听说过孔谦骄傲至极,却也没有料到他竟会直接让自己吃闭门羹。沉吟片刻,信陵君道:“无忌今日归魏,是为邦国大事。丞相难道要因一己之私而将无忌拒之门外吗?”

    “邦国大事?恐怕你是为赵国谋取利益来的罢!像你这般不知廉-耻之人,本相前所未见!快快离开,别逼本相命人赶你!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相与你,无话可说!”

    信陵君提高了嗓音:“哪怕无忌以合纵使者身份而来,所要与丞相商议的是合纵攻秦之事?”

    周围陷入了一阵诡异的沉默。

    过了片刻,家老从内门走出,为信陵君打开了紧闭的丞相府:“信陵君,丞相请您入内一聚。”

    信陵君不知是该为得门而入松口气,还是该为魏国而担忧。魏王昏聩,被魏王倚重的丞相又是如此……信陵君摇摇头,唇畔无声地划过一丝叹息。

    孔谦已年逾古稀,却鹤发童颜,毫不显老态。他有着极为儒雅的外表,衣袂翩飞间沉淀着岁月的沉静,不显山不露水,任谁初见他,都会赞一声,不愧是儒家八派的总掌门。

    当信陵君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擦拭一柄剑,他目光中的泠泠杀机完全打破了他不为红尘所扰的贤者之资。

    “这一次,赵国果真下定决心要对秦国动手了?”

    “是,赵国上下都认为这是极好的机会。若要对付秦国——这可能是我等优势最为显著的一次机会了。我魏国大片河山被秦国强行掠夺,连繁华的旧都安邑也落入了秦国的手中,正可以趁秦国内乱不断的良机将我失地夺回,以雪国耻,并给予秦国重创,让其再也不得翻身。”

    “自纵派创始者苏秦倡导合纵、想要将秦国遏制在函谷关内开始,屡屡发动的六国合纵攻秦行动,可是一次都没有成功过啊……你又怎么能保证,这一次一定能成功?”

    “因为这次局势不同。从前合纵屡屡失败,是因为秦国有明君贤臣在支撑,而六国不能戮力同心。但这一次,赢柱的诸子中,有谁能够作为中流砥柱,他那个与他同样身体孱弱性格优柔的记名嫡子嬴子楚吗?更何况,这一次,我们还会有儒门的支持……”

    最后的一句话,让孔谦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这时,从赵国秘密出发的平原君也赶到了位于临淄的王宫面见齐王。

    这并不是平原君第一次见齐王田建,事实上,他已经与齐王打过不少交道。最近的一次,是在十年前的长平之战,那时赵国战败,被秦军围攻都城邯郸,平原君不得不带着赵王的求援手令率领精锐血战突围,向齐国求救。

    当时,尽管他反复以唇亡齿寒之理劝说齐王,可齐王仍然无法下定决心,直到他的母亲君王后出面,答应出兵救赵,条件是以赵威后的幼子、赵王的胞弟长安君入齐为质。

    在平原君看来,糊弄齐王并不困难,齐王实在不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他耳根子软,又偏听偏信,毫无主见,可麻烦的是,他有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母亲。更麻烦的是,优柔寡断的齐王建对他的母亲言听计从。

    “齐王请使者入内。”听到侍者的传唤声,平原君从思绪中回复过来,踏着高高的台阶,一步一步走上王宫正殿。

    “参见齐王。”

    宫殿内的齐王田建看起来仍然是那样没精打采的样子,他打了个呵欠,好像刚从睡梦中醒来,佝偻着背,朝着平原君随意地摆了摆手:“是平原君啊,你来寡人这里有什么事?啊,寡人知道了,定是你想念你的侄子长安君了,所以才特地过来见他……来人,唤长安君入殿!”分明是已近而立之人了,却如稚童一般迷糊。

    “大王,胜此番前来,看望王侄虽也是目的之一,却不是最主要的。”

    “噢?”齐王建睁着惺忪的睡眼困惑地看着平原君赵胜:“那你来这里是为什么?要让寡人来猜吗?寡人最不喜欢猜谜了。”

    “实不相瞒,胜此番前来,是为了拜见君王后的,听闻君王后寿辰将至,赵王特特命胜送来贺礼。”

    “噢,是来看望母后的?那感情好。”提到君王后,齐王这才提起了精神:“赵王有心了。”

    “不知君王后何在?”

    “这个寡人知道!母后啊,她正忙着呢。前些日子老秦王薨逝,那丞相……叫范泽还是蔡雎的,送了一封邦交修书给母后,日前那修书到了,母后大概正忙着回复吧,所以不便见赵国使者。”齐王的语气满不在乎,说罢,他又嘀咕道:“要寡人说,这老秦王什么时候薨不好,偏偏赶在母后生辰前,害得母后的生辰都不好大办,真是晦气。”

    都到这种时候了,齐王关心的竟然不是秦王之死将会给七大战国带来的动荡,反而为不能大肆操-办君王后的生辰而烦恼,真真让人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且齐王对于他国丞相更迭之事如此不上心,竟不知强秦如今丞相是谁,对外政策如何,可见齐王在政务上有多轻忽。

    平原君心中想着,面上却未表露出分毫,接着齐王的话道:“的确有些晦气。不过,大王可知道,新接任的秦王也薨了?”他得弄明白,从齐王建口中说出的话到底只是他的无心之言,还是出自君王后的授意。君王后在此时与秦国丞相书信往来,是否说明齐国在这一次仍然打算站在秦国那一边,或者是袖手旁观,两不相帮……

    齐王诧异地扬起眉:“什么,新接任的秦王也薨了?那秦国岂不是得连着操-办两场葬礼了?”随即他一合掌:“这样也好,两个秦王一起薨了,省得寡人再派人去悼念一次了。对了,继任的秦王是谁?不会也薨了吧?如果是这样,那做秦王的人也太惨了吧!看寡人,做了好些年齐王,不还好好的?”言辞间很有些莫名的优越感。

    平原君哭笑不得,只觉与齐王的对话如鸡同鸭讲,顿时失去了继续聊下去的兴致:“既然君王后现在不得空,那胜明日再来拜访。”

    平原君刚一离开,齐王建立马踮着脚尖拉开了王座后的帷幕,只见那帷幕后坐着一位端庄华贵的女人,她虽已是中年妇人,然保养极好,身上自有一股雍容富贵的气度,她眉目肃然,双目微挑,不怒自威,看着就不是一位好亲近的妇人。

    齐王建却丝毫感觉不到女人外在的将自己与他人隔绝起来的气度,兴高采烈地对着妇人道:“母后,我按照你教我的话说了,那个讨厌的平原君果然就走了。他真笨!都不知道是母后你不想见他,还以为你是真没时间呢!就算明天再来,结果也是一样的。”

    “那建儿可曾想过母后这么做的深意?”君王后对待齐王建的态度出乎意料的温和,甚至带了些循循善诱的意味。

    齐王建眉毛皱成一团,想了想,只觉得脑子里如同被塞了一团乱麻一般,越理越理不清了:“哎,这些事情向来都是母后管着,我知道了也没有用,万事还要仰赖母后了。”

    君王后看着明明已近三十,性子却仍然如一个稚童般的齐王,深深地叹了口气,心中隐隐有些后悔。

    早些年间,齐王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向她请示,那时儿子刚刚即位,她对儿子处理事情的能力并不放心,遂事必亲躬,几乎每一件事都要插手过问。当然,她不否认,她对这些政务表现得如此狂热,也是因为她本就有掌权之心的缘故。所以每次儿子借着请教之名把事情丢给她做,她口中虽偶尔轻斥一两句,却从不认真阻拦,甚至有些喜闻乐见。

    直到时间一日日过去,她才渐渐发现这种做法的不妥——因为她过强的掌控-欲,齐王建已经习惯了万事不关心,只顾吃喝玩乐的生活。他们母子彼此都对现状很满足,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太后虽然有权利摄政,但最终能够成为国家中心的,只有君王。如果一名君王没有成为一个国家的中心的能力,那么这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在君王后的羽翼庇护下,齐王似乎已经失去了成为国家中心的能力,事事都只能依靠他人,而不能自己拿主意。倘若自己走在他前头,又该由谁来替他拿主意呢?

    想到这里,君王后不由一叹,她对齐王建放任自流的苦果,只能由她自己吞下了。

    ……

    第二天,君王后因身体抱恙,仍没有见平原君。只可惜平原君像是不见到君王后誓不罢休,默默地回去后,第三天在同一时间,又到齐王宫求见君王后。

    在邦交中,几次三番地推脱是很失礼的,君王后虽不想与秦国交恶,却也不想得罪赵国。尤其赵国这些年国力逐渐恢复,隐隐又有了三晋之首的势头。

    “前两日老身因故而未能与使臣相见,使臣不会怪罪老身吧?”呷了一口茶后,君王后先发制人。

    此刻她与平原君分坐在桌案的两端,虽是一介女流,且理亏在先,可面对平原君时在气势上却丝毫不露怯,处理邦交事务的手段老辣而弥坚。

    本来即便君王后不提,平原君也不会主动提及此事,为的就是让君王后存着那么点理亏的心理,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为自己多争取一点迎面。可惜,君王后偏偏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平原君亦放下手中的茶盏:“岂敢,君王后能够拔冗相见,胜已是感激不尽,怎敢心怀怨望?”

    平原君乃是赵国王族,且又兼任赵国丞相,哪怕君王后在齐国地位再如何崇高,也无需他这般谦卑,因此,平原君的话就很耐人寻味了。

    君王后只作未闻,轻笑道:“都是老身的不是,竟让平原君陪着老身客套来客套去,净白白浪费唇舌了。为了让老身聊表歉意,平原君可愿与老身一起看一场歌舞?”

    “甚幸至哉。”平原君心知君王后不会无的放矢,却不知她意欲何为,只凝神以待。

    君王后拍了拍手,便有一队身着异服的女子鱼贯而出,长袖荡漾,每当她们挥舞一次衣袖,配合着足下一个急速回旋,便犹如鸟儿展翅。平原君一开始只以为这是一场寻常歌舞,到后来却慢慢看出了玄机:九名舞女一次上前,像是在凭空搬运着什么东西,想要将面前的场所填满,最终却无一例外地黯然退场,力竭而亡。

    至于坐在两人不远处的齐王则一直没精打采地支着脑袋,直到舞女们登场,他才眼前一亮,振作了精神。不过好歹他还记得自己的母后和别国使臣在旁边,因此倒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只是从他的神色看来,这九名舞女在经过这一舞后少不得要被齐王疼爱一番话——当然,前提是得到君王后的允许。

    眼界不同,平原君从这场歌舞中看到的东西自然也与齐王不同。平原君略一思索,看向君王后:“这可是在表演精卫填海?”

    “不错,不愧是平原君,竟能一眼看出。老身卧病时烦闷无比,恰好又对这一则故事感兴趣,便命宫中的舞女排演了这样一出歌舞。不知平原君看了这场歌舞,有何想法?”

    “精卫填海,惕厉不懈,勇气可嘉,精神可取。”

    “果然是平原君的风格。”君王后道:“可是老身却有不同的看法。”

    “噢?”赵胜神色一紧,知道只怕是重头戏到了。

    君王后缓缓开口:“在老身看来,精卫的勇气固然可嘉,其行为却不可取。明知填海无望,却偏要不断地以身犯险,终致陨落海中,何苦来哉?这种行为,说得好听些是坚忍不拔,说的难听些就是不自量力,平原君以为可是?”

    ——明知攻秦取胜无望,却偏偏要耗费财力与兵力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做无用功,这毫无意义。是以齐国不想、也不愿参与。

    平原君本就是聪慧之人,自然听懂了君王后的言下之意,当即回道:“若海正不断自行枯竭,此乃精卫之良机。若不填海,精卫终有一日将溺毙海中,若放手一搏,或可有一线生机。”

    “死路未必是死路,生机也未必是生机。平原君,你我看法如此不同,老身认为,没有必要再谈下去。”

    平原君犹不死心地望着君王后,还想要做最后的尝试:“现如今秦国已是强弩之末,君王后当真不趁此良机攻打秦国?打下的土地赵国愿与齐国共享!”

    君王后坚定地摇了摇头:“老身注意已定,不会再改。秦国在你们眼中如强弩之末,可在老身眼中,却如同瀚海,纵然一时潮流涌退,终会有再涨起的一天。”

    “正是因为秦国之强,六国才更应携起手来对抗秦国!”

    “抗秦,抗秦!从数十年前开始,六国就在叫嚣着抗秦。秦国不过攻占他国些许土地罢了,这等事春秋战国之世每日都在发生,你们纵横之人却偏要当成天下一等一的大事来对待。可秦国当真灭亡了其余各国吗?没有。若是有朝一日秦国灭亡了他国,只怕都是让你们这些纵横家给逼出来的!”

    君王后深吸了一口气:“老身知道,赵国在秦国的手上打了败仗,被抢夺了城镇,又被杀了降虏,难免有些杯弓蛇影。你们对秦国多防范些,也是应当的,可若是因此而认为秦要灭亡所有的国家,就有些可笑了。老身只是想让平原君明白,齐国无意掺和这场荒谬的游戏。”

    “君王后,难道偏居一隅竟使齐国忘却秦国的凶残了吗?不错,若秦国只是比其他的国家强盛些许,那么它只能恃强凌弱,抢夺更多的土地。可现如今它已经毫无顾忌地灭了周室,无人能阻拦。周室被灭前组织的合纵也未能阻止周室被灭的命运。可见秦国已经成长到了何等强大的地步。今日若不灭秦,他日……我六国必将步上周室之后尘啊!君王后三思!”

    君王后冷冷地道:“若是老秦王和白起尚在世,这话老身相信,可如今之秦……你说它能灭六国?呵,是靠那身无长策只懂杨朱之学的蔡泽,还是靠一届商贾吕不韦,亦或靠那孱弱的嬴子楚?秦军固然可怖,如今的秦庭却不足为惧。”君王后将手中的竹简递给平原君:“平原君急着赶路,怕还不知道吧,嬴子楚已登上王位,以他的恩人吕不韦取代蔡泽为相。”

    “好了,平原君请回吧。老身总不会让平原君空手而归的。这一次平原君归赵之时,可将长安君带回。想必赵太后也想念幼子了罢?代老身问候赵太后。”

    说罢,君王后不再听平原君分说,径直退下了。

    只有她自己心中清楚,实际上她并不像言辞中表现的那样轻视吕不韦。一届普通的商贾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挤掉原丞相蔡泽,自己登上相位?哪怕他有新任秦王嬴子楚的信任和支持,若他本身没有足够的能力,也不可能做到。

    更何况,这名出身商贾之人竟能够条理清晰地为她陈述攻秦的利弊,分明是劝说她不要答应参与合纵,却看似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只看此人的手书,君王后便知道,这人绝不简单。特别是吕不韦书信中的一句话,简直说到了君王后的心坎里。

    齐国与秦国不接壤,即便进攻秦国得胜了,也无法瓜分秦国的领地,反而白白浪费兵力,还与秦国交恶。至于平原君所说的那些话,君王后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弱小如韩国会担心有一天被秦国吞并,但齐国却没有这个担忧。史实无数次地证明,或许各大战国中没有哪一国能够单抗秦国,但当各国联起手来的时候,秦国也不能从中讨到任何好处。

    君王后所要做的,仅仅是保证相邻的赵国、楚国不会有亡国之危,从而将齐国直接暴露在秦国的铁骑之下。至于哪一国当天下霸主,实在不是她需要考虑的问题。

    正因为君王后在接见平原君之前被一个吕不韦说服了,且下定了决心,所以无论平原君如何巧舌如簧,她丝毫不为所动。

    若平原君知道自己最后竟是败在一个将将崭露头角的无名小卒手中,也不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