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张辅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整个五军都督府的议事厅里鸦雀无声,众人都陷入沉默之中,认真消化着刚才从国师嘴巴里吐露出来的这番言辞。
客观公正地来说,靖难之役不讨论战争性质等问题,仅以兵源构成、士卒出身来讲,跟唐朝的安史之乱,是有很大相似性的。
燕军的兵源构成,主要以胡人(蒙古人、色目人)和北地胡化汉儿为主,士卒出身则是既有与唐朝府兵高度相似的卫所兵,也有募兵制下的新征兵,还有朵颜三卫等雇佣兵.朱棣麾下的燕军,跟安史之乱时的那个“燕军(安禄山国号大燕)”在这两方面不说一模一样吧,也可以说是相差无几。
而正是因为经过了四年靖难之役的战火检验,正是因为很多将领都认识到了内地卫所兵战力的低下,卫所制变革的必要性,才被在座的将军们看得清清楚楚。
卫所制最早是由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提出的,主要参考了西魏北周隋唐沿革下来的府兵制,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将其确立为大明的立国基本制度之一,所谓“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而洪武开国时又规定好了十三个都指挥使司由朝廷中枢的五军都督府分别划片管辖。
关于卫所制,老朱自夸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嗯,其实老朱说的还保守了,何止养兵百万?何止是不费一粒米?
要知道,洪武开国的时候一共491个卫,军队基本不存在缺编吃空饷的情况,那可是实打实的三百万大军!
当然了,事物都有两面性,三百万大军看着吓人,可要是按照募兵制发军饷,把大明户部干破产都养不起,而这些久经战火的军人若是贸然裁撤又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所以屯田制其实是不得已的选择。
老朱当然知道卫所兵种田时间久了没啥战斗力,他自己的原话说的都很明白,“今海内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说白了,卫所制就是为了把这三百万人找个办法养活起来不闹事,用来打仗那是额外收获,这么想,是不是就觉得赚了?
事实上,老朱确实赚了,他养兵一粒米都不出,还从卫所手里收米。
那么究竟谁亏了呢?
当然是老朱后面的皇帝们。
卫所制是开国时的权宜之计,根本不是什么万世根本,就算没人动它,到了姜星火前世明朝嘉隆万三朝时期也就维持不下去了,当时全国大量卫所兵逃亡,很多卫所空了七八成,边军稍好,只跑了四五成.所以在明朝中叶,以“戚家军”、“于家军”、“李家军”为代表的募兵制部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募兵制的下一步进化,便是家丁制。
姜星火的这番话没有招来反对,便是因为卫所制的弊病实在是多到数不胜数,边境的卫所兵战斗力还比较强,但很多内地的卫所兵跟农人并无区别,把一群没怎么训练过更压根提不上有实战经验的老弱病残送上战场,简直就是在闹笑话。
大明开国的时候,养着这三百万卫所兵是为了维持稳定,而到了靖难之役后,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原因也很简单很多卫所被成建制的打光了。
君不见能容纳数十万人的德州大营,辕门前的大纛没变,可士卒已经换了好几茬了啊!
李景隆北平之战扔了五十万大军跑路,白沟河之战扔了六十万大军跑路,这些兵都哪来的?还不是建文帝从全国征调来的卫所兵。
所以,眼下有这个条件,那么卫所制变革,晚变不如早变。
好半晌后,蒙古鞑官出身的同安侯火里火真率先打破沉寂,目光灼灼的看向姜星火,问道:“国师这般说来,可是已经找到改善卫所制弊病的方法了?”
其他将军们对此也颇为热切别误会,他们不是真想从姜星火嘴里得到答案来改变大明。
你不能指望这些跟着朱棣造反的大小军头有什么太高尚的理想,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所希望的是从姜星火这里,得到一个他们能接受的军改方案。
马上要进行的军改,才是关乎他们和他们下面的拥趸切身利益之所在。
“之前姜某与陛下谈论过此事。”
姜星火悄然换了个自称,自信满满的回答着,他的手指轻轻地叩击着案几,仿佛在思考什么重要事情。
其实并没有这种想法,他早就思考完了,哪还需要临时思考,只是,该吊胃口时就得吊胃口嘛
事实上,在路上的时候,姜星火细细琢磨永乐帝的圣旨,毕竟永乐帝应该已经考虑很久了,在深思熟虑之后,给他回京的第一道圣旨是这个,姜星火就觉得应该不仅仅是对他的暗示,暗示他只要军权在就不要急,这里面还有其他要做的事情。
表面上,自然是火器部队与军阶制度。
但姜星火稍稍思量,又琢磨出了另一重涵义,便是军改。
是的,永乐帝一定有借他的口,向五军都督府宣布军改方案初稿的意思。
因为军中的大小军头都有各自的派系,哪怕是朱能、丘福也不例外,所以如果姚广孝不出面,自己这个理论上的军界局外人,其实是最合适做这个事情的。
这样,哪怕将军们不满意、反对意见很大,永乐帝也还有转圜的余地。
“既然如此,国师何不快快拿出解决办法呢?”又有人站起来提醒道。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赞同,显然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都挺上心的。
“诸位莫急,姜某刚才在思索,怎样将卫所的弊病彻底杜绝。”
姜星火微微拾眸,环视四周后才说道:“当然了,变革卫所制,绝非朝夕可成之事但姜某曾与陛下说过,要改卫所制,需要先建立一支非卫所制的常备军,人数大概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诸位将军可能也听说过了,那就是——京营。”
“这京营该如何构成,陛下的意思是?”
姜星火摇了摇头,只道:“陛下的决意尚且不知,但姜某给陛下的意见,是由三大营组成,只是此三大营并非洪武时期同名的那个,而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五军营,乃是由京师卫军和大明各都司选调出来的精锐骑兵、步兵组成的主力野战军团。”
“三千营,便是以剽悍鞑官为骨干组成的骑兵部队,重骑兵、轻骑兵俱备。”
“神机营,则是以火器为主的部队,装备火铳、火炮、热气球。”
“当然了这些只是姜某个人提议,具体还要等评定将阶,以及征伐安南后,才会考虑进行军改。”
众将听闻此话皆松了口气,虽说,这位国师人人皆称谪仙临世,但终究是看着年轻了些,若是他一上来便狮子大开口,或者弄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来,那可就不妙了。
而这个军改方案,其实之前他们也听到过一些风声,如今从姜星火这里亲口说出来,再结合永乐帝“让国师来五军都督府亲自讲一讲火器部队”的事情,便也隐约悟到了什么。
事实上,在诏狱里的最后一节课,朱棣接受了新的军事理念冲击后,朱棣就对火器部队上了心。
正是因为朱棣的默默支持,朱高煦纯火器化的税卒卫才得以成立,也才有了去江南平叛露脸的机会。
火器部队或许现在还不够成熟,也没有机会证明自己能适应高烈度战争,但这次姜星火带着税卒卫打出来的表现,却无疑是让火器部队大规模成军,有了一个基础。
五军都督府观察团回来后,详细给朱棣汇报了战况,朱棣也有了按照姜星火之前提议,单独让火器部队成立“神机营”的想法,所以才让姜星火来五军都督府讲一讲。
如今看来,勋贵武臣们的阻力并不大。
毕竟姜星火不是空口白牙向他们祈求给火器部队单独成军的机会,而是税卒卫打出了相应的表现,而且姜星火能带给他们利益。
这里便是说,军改,同样也是变法的一部分。
不管将军们怎么想,如果军改真的按照姜星火的计划进行,那么在外界看来,大明的军方,就已经站在了变法这一边。
除此以外,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大明的商品卖出去越多,也会有越多的资金投入到钢铁产业和化工产业,这些产业都会以正循环的方式,提升火器相关材料的强度,眼下是火绳前装滑膛铳,随着时间的发展就会出现燧发前装滑膛铳、燧发前装线膛铳,乃至燧发后装线膛铳。
姜星火给将军们讲了军事理论,并没有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些东西描述出来,因为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利益!
而姜星火今日在五军都督府的宣讲,给将军们带来的,可谓是满满的利益,既包括了关于棉纺织业手工工场及后续产业分红的物质利益,也包括了他马上要讲的军阶制度的精神利益。
“另一件要讲的事情,便是将阶制度了。”
“全军用来进行标识区分的军阶,暂时拟定从将阶开始,如果推行效果好,那么再进行校阶和尉阶的变革。”
“将阶,分为上将、中将、少将,该制度与爵位高低、职务权责并无关系,仅用于标定该将领的等级排序。”
大明的大小军头们齐聚一堂,此时都认真聆听了起来,之所以军头们这么热衷,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这些实权将领,大部分都是靖难勋贵,他们觉得自己比洪武开国勋贵强,但很多传承下来的洪武开国勋贵,爵位比他们高,这就让他们心头很不服气,而且还有很多人能力不行,没有战功,但都在五军都督府挂着职位。
将阶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变革内容,可以有效地重构明军将领的鄙视链,并且以一种类似于“明码标价”的方式,标识出来。
谁的功劳大,谁排序靠前,多公平!
当然了,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这对于在座的洪武开国勋贵,诸如江阴侯吴高、安陆侯吴杰、凤翔侯张杰、栾城侯李庄等人来说,其实就很难受了按照爵位,他们是侯爵,仅次于个位数公爵的存在。
但是论战功来排将阶,他们有个毛的战功?
不管这些人念头如何,姜星火的话语还在继续。
“上将、中将、少将,每个级别分为五星,共十五等,即一星上将到五星上将,中将和少将以此类推主要参考标准是战功,而较多的等级,既考虑到晋升需求,也考虑到了差异化标识的要求。”
永乐靖难勋贵自然是嘴都笑歪了,洪武开国勋贵们却各个面色难堪。
他们没有战功,要是侯爵给评个一星少将,那就真是羞辱人了。
当然了,姜星火一向善于聚拢朋友,打击敌人。
五军都督府里,没有他的敌人。
姜星火看着面色不善的洪武开国勋贵们,继续说道:“由于将阶制度也要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原则上评定将阶的标准是:公爵最低需授一星上将、侯爵最低需授一星中将、伯爵最低需授一星少将。”
此言一出,洪武开国勋贵们脸色又稍微好转了一点点。
至少还有个兜底的,虽然一定会因为战功有差距,可只要不差的太远,那么他们就能勉强接受了。
不过很快,姜星火接着说了几句:“但是将阶之间的评判标准不能单纯地以爵位来衡量,必须要综合考虑双方的具体功绩,毕竟在军中,战功才是衡量地位高低的根本依据.”
“咳咳.”一名坐在角落的年轻勋贵忍不住轻咳了两声。
众人循着他的声音望去,却见那人正是信安伯张辅。
他爹张玉作为跟朱能、丘福齐名的燕军三巨头,地位自然毋庸置疑可惜已经战死,所以资历尚浅的张辅虽然很得这些叔伯们的关照,但终究是资历太浅,如今在五军都督府也就是个吊车尾的陪衬,今日甚至从开始到现在,一句话都没说。
姜星火终于注意到了这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年轻人。
哦不对,是没什么存在感的两个年轻人,一个信安伯张辅,一个新宁伯谭忠(燕军大将谭渊之子),都是沾了战死父辈的光才有资格在这般年纪进五军都督府。
谭忠用手怼了怼张辅,但对方还是站了起来。
“这位是?”
“在下信安伯张辅。”
姜星火看着这位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青年将军,稍稍有些诧异。
竟然是三征安南的张辅!
这是未来下一代明军挑大梁的存在,倒是值得自己重视几分。
张辅自然不知道姜星火心中所想,拱了拱手,提问道:“在下有自知之明,若是按国师的将阶制度,那么在下年纪轻,军功跟诸位将军比定然不足,也只能靠着伯爵,评定到一星少将.但敢问国师,怎么才能从做到从一星少将,晋升到五星上将呢?”
“五星上将,需对国朝有旁人不可比拟之功,譬如开国时的徐、常,又譬如当今的朱、邱,亦或是张玉将军那般,便是国公,也不见得一定能评上。”
嗯,姜星火有一句话没说,其实若论“不可比拟之功”,前后送了110万大军给朱棣的李景隆大将军,才是真正的靖难第一功臣,评个五星上将绝对不过分。
张辅本来还想说什么,但新宁伯谭忠一直在拽他的袖子,方才拱了拱手,坐了回去。
然而,张辅虽然面色平静的很,心中却已升起了一丝野心。
他绝不愿意活在父辈的阴影下,靠着父辈的功劳过日子,终有一天,他要证明自己,他要成为大明的五星上将!
将军们陆续又问了一些问题,姜星火一一予以解答。
“不知道国师还有什么新产业打算建立?”
“自然是有的,而且不少过几日,《邸报》上会有相关刊登,还请诸位留意。”
如此种种,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诱惑下,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对姜星火态度终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国师尽管放心,让安南同意自由贸易一事,我等必当尽力而为。”
“对,我愿意支持国师的将阶制度!”
……
见状,姜星火嘴角扬起了一抹淡淡的弧度,不过,他的内心却是毫无波动。
这帮军头果然都不是省油的灯,不过没关系,今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随即,姜星火又接连说了许多冠冕堂皇的废话,总算是把大家的热情给降下去了。
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是用刀子“欢迎”姜星火的,却是用全体出动的方式恭送,甚至连之前态度最恶劣的靖安侯,都变了一张脸似地。
朱能虽然表现没有那么明显,但也起身送到了门口。
对于朱能来说,今日姜星火的表现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对于上次谈话时未曾讲完的“战争是庙堂的延续”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令他颇受启发.毕竟他这个地位,已经不单单是纯粹的勋贵武臣了,更是大明帝国的最高层之一。
了解了新型战争的逻辑,了解了究竟为何而战,朱能对关于京营军改、征安南等事情,也有了自己更加深入的思考。
看着被前呼后拥送出去的姜星火,默默跟在屁股后面的柳升,虽然在理智上能理解,但在感情上还是接受不了.装了逼还能走,还是这么走出去的,在五军都督府成立几十年,姜星火是第一个。
不过柳升今日也是很开心的,虽然“神机营”的事情还没有敲定,但最终成功概率无疑是大大增加了,这也就意味着他这个专业炮兵军官有了用武之地,以后会有更大晋升空间。
五军都督府外。
“师父,接下来去哪?”朱高煦骑上他的汗血宝马,跟在姜星火的小灰马后面。
姜星火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的神色冷峻了下来。
庙堂斗争从来都不是玩过家家,这是极为严肃的事情!
“去皇宫,我倒要看看,是谁在跟变法作对。”
PS:今天实在是不舒服,更得少了点万分抱歉,明天一定补上。
(本章完)
-+
排行榜
最新更新
全部小说
热门小说标签
Copyright
2023
69书吧www.69shu.com
报错
手机上看
“……”
整个五军都督府的议事厅里鸦雀无声,众人都陷入沉默之中,认真消化着刚才从国师嘴巴里吐露出来的这番言辞。
客观公正地来说,靖难之役不讨论战争性质等问题,仅以兵源构成、士卒出身来讲,跟唐朝的安史之乱,是有很大相似性的。
燕军的兵源构成,主要以胡人(蒙古人、色目人)和北地胡化汉儿为主,士卒出身则是既有与唐朝府兵高度相似的卫所兵,也有募兵制下的新征兵,还有朵颜三卫等雇佣兵.朱棣麾下的燕军,跟安史之乱时的那个“燕军(安禄山国号大燕)”在这两方面不说一模一样吧,也可以说是相差无几。
而正是因为经过了四年靖难之役的战火检验,正是因为很多将领都认识到了内地卫所兵战力的低下,卫所制变革的必要性,才被在座的将军们看得清清楚楚。
卫所制最早是由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提出的,主要参考了西魏北周隋唐沿革下来的府兵制,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将其确立为大明的立国基本制度之一,所谓“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而洪武开国时又规定好了十三个都指挥使司由朝廷中枢的五军都督府分别划片管辖。
关于卫所制,老朱自夸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嗯,其实老朱说的还保守了,何止养兵百万?何止是不费一粒米?
要知道,洪武开国的时候一共491个卫,军队基本不存在缺编吃空饷的情况,那可是实打实的三百万大军!
当然了,事物都有两面性,三百万大军看着吓人,可要是按照募兵制发军饷,把大明户部干破产都养不起,而这些久经战火的军人若是贸然裁撤又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所以屯田制其实是不得已的选择。
老朱当然知道卫所兵种田时间久了没啥战斗力,他自己的原话说的都很明白,“今海内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说白了,卫所制就是为了把这三百万人找个办法养活起来不闹事,用来打仗那是额外收获,这么想,是不是就觉得赚了?
事实上,老朱确实赚了,他养兵一粒米都不出,还从卫所手里收米。
那么究竟谁亏了呢?
当然是老朱后面的皇帝们。
卫所制是开国时的权宜之计,根本不是什么万世根本,就算没人动它,到了姜星火前世明朝嘉隆万三朝时期也就维持不下去了,当时全国大量卫所兵逃亡,很多卫所空了七八成,边军稍好,只跑了四五成.所以在明朝中叶,以“戚家军”、“于家军”、“李家军”为代表的募兵制部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募兵制的下一步进化,便是家丁制。
姜星火的这番话没有招来反对,便是因为卫所制的弊病实在是多到数不胜数,边境的卫所兵战斗力还比较强,但很多内地的卫所兵跟农人并无区别,把一群没怎么训练过更压根提不上有实战经验的老弱病残送上战场,简直就是在闹笑话。
大明开国的时候,养着这三百万卫所兵是为了维持稳定,而到了靖难之役后,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原因也很简单很多卫所被成建制的打光了。
君不见能容纳数十万人的德州大营,辕门前的大纛没变,可士卒已经换了好几茬了啊!
李景隆北平之战扔了五十万大军跑路,白沟河之战扔了六十万大军跑路,这些兵都哪来的?还不是建文帝从全国征调来的卫所兵。
所以,眼下有这个条件,那么卫所制变革,晚变不如早变。
好半晌后,蒙古鞑官出身的同安侯火里火真率先打破沉寂,目光灼灼的看向姜星火,问道:“国师这般说来,可是已经找到改善卫所制弊病的方法了?”
其他将军们对此也颇为热切别误会,他们不是真想从姜星火嘴里得到答案来改变大明。
你不能指望这些跟着朱棣造反的大小军头有什么太高尚的理想,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所希望的是从姜星火这里,得到一个他们能接受的军改方案。
马上要进行的军改,才是关乎他们和他们下面的拥趸切身利益之所在。
“之前姜某与陛下谈论过此事。”
姜星火悄然换了个自称,自信满满的回答着,他的手指轻轻地叩击着案几,仿佛在思考什么重要事情。
其实并没有这种想法,他早就思考完了,哪还需要临时思考,只是,该吊胃口时就得吊胃口嘛
事实上,在路上的时候,姜星火细细琢磨永乐帝的圣旨,毕竟永乐帝应该已经考虑很久了,在深思熟虑之后,给他回京的第一道圣旨是这个,姜星火就觉得应该不仅仅是对他的暗示,暗示他只要军权在就不要急,这里面还有其他要做的事情。
表面上,自然是火器部队与军阶制度。
但姜星火稍稍思量,又琢磨出了另一重涵义,便是军改。
是的,永乐帝一定有借他的口,向五军都督府宣布军改方案初稿的意思。
因为军中的大小军头都有各自的派系,哪怕是朱能、丘福也不例外,所以如果姚广孝不出面,自己这个理论上的军界局外人,其实是最合适做这个事情的。
这样,哪怕将军们不满意、反对意见很大,永乐帝也还有转圜的余地。
“既然如此,国师何不快快拿出解决办法呢?”又有人站起来提醒道。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赞同,显然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都挺上心的。
“诸位莫急,姜某刚才在思索,怎样将卫所的弊病彻底杜绝。”
姜星火微微拾眸,环视四周后才说道:“当然了,变革卫所制,绝非朝夕可成之事但姜某曾与陛下说过,要改卫所制,需要先建立一支非卫所制的常备军,人数大概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诸位将军可能也听说过了,那就是——京营。”
“这京营该如何构成,陛下的意思是?”
姜星火摇了摇头,只道:“陛下的决意尚且不知,但姜某给陛下的意见,是由三大营组成,只是此三大营并非洪武时期同名的那个,而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五军营,乃是由京师卫军和大明各都司选调出来的精锐骑兵、步兵组成的主力野战军团。”
“三千营,便是以剽悍鞑官为骨干组成的骑兵部队,重骑兵、轻骑兵俱备。”
“神机营,则是以火器为主的部队,装备火铳、火炮、热气球。”
“当然了这些只是姜某个人提议,具体还要等评定将阶,以及征伐安南后,才会考虑进行军改。”
众将听闻此话皆松了口气,虽说,这位国师人人皆称谪仙临世,但终究是看着年轻了些,若是他一上来便狮子大开口,或者弄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来,那可就不妙了。
而这个军改方案,其实之前他们也听到过一些风声,如今从姜星火这里亲口说出来,再结合永乐帝“让国师来五军都督府亲自讲一讲火器部队”的事情,便也隐约悟到了什么。
事实上,在诏狱里的最后一节课,朱棣接受了新的军事理念冲击后,朱棣就对火器部队上了心。
正是因为朱棣的默默支持,朱高煦纯火器化的税卒卫才得以成立,也才有了去江南平叛露脸的机会。
火器部队或许现在还不够成熟,也没有机会证明自己能适应高烈度战争,但这次姜星火带着税卒卫打出来的表现,却无疑是让火器部队大规模成军,有了一个基础。
五军都督府观察团回来后,详细给朱棣汇报了战况,朱棣也有了按照姜星火之前提议,单独让火器部队成立“神机营”的想法,所以才让姜星火来五军都督府讲一讲。
如今看来,勋贵武臣们的阻力并不大。
毕竟姜星火不是空口白牙向他们祈求给火器部队单独成军的机会,而是税卒卫打出了相应的表现,而且姜星火能带给他们利益。
这里便是说,军改,同样也是变法的一部分。
不管将军们怎么想,如果军改真的按照姜星火的计划进行,那么在外界看来,大明的军方,就已经站在了变法这一边。
除此以外,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大明的商品卖出去越多,也会有越多的资金投入到钢铁产业和化工产业,这些产业都会以正循环的方式,提升火器相关材料的强度,眼下是火绳前装滑膛铳,随着时间的发展就会出现燧发前装滑膛铳、燧发前装线膛铳,乃至燧发后装线膛铳。
姜星火给将军们讲了军事理论,并没有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些东西描述出来,因为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利益!
而姜星火今日在五军都督府的宣讲,给将军们带来的,可谓是满满的利益,既包括了关于棉纺织业手工工场及后续产业分红的物质利益,也包括了他马上要讲的军阶制度的精神利益。
“另一件要讲的事情,便是将阶制度了。”
“全军用来进行标识区分的军阶,暂时拟定从将阶开始,如果推行效果好,那么再进行校阶和尉阶的变革。”
“将阶,分为上将、中将、少将,该制度与爵位高低、职务权责并无关系,仅用于标定该将领的等级排序。”
大明的大小军头们齐聚一堂,此时都认真聆听了起来,之所以军头们这么热衷,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这些实权将领,大部分都是靖难勋贵,他们觉得自己比洪武开国勋贵强,但很多传承下来的洪武开国勋贵,爵位比他们高,这就让他们心头很不服气,而且还有很多人能力不行,没有战功,但都在五军都督府挂着职位。
将阶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变革内容,可以有效地重构明军将领的鄙视链,并且以一种类似于“明码标价”的方式,标识出来。
谁的功劳大,谁排序靠前,多公平!
当然了,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这对于在座的洪武开国勋贵,诸如江阴侯吴高、安陆侯吴杰、凤翔侯张杰、栾城侯李庄等人来说,其实就很难受了按照爵位,他们是侯爵,仅次于个位数公爵的存在。
但是论战功来排将阶,他们有个毛的战功?
不管这些人念头如何,姜星火的话语还在继续。
“上将、中将、少将,每个级别分为五星,共十五等,即一星上将到五星上将,中将和少将以此类推主要参考标准是战功,而较多的等级,既考虑到晋升需求,也考虑到了差异化标识的要求。”
永乐靖难勋贵自然是嘴都笑歪了,洪武开国勋贵们却各个面色难堪。
他们没有战功,要是侯爵给评个一星少将,那就真是羞辱人了。
当然了,姜星火一向善于聚拢朋友,打击敌人。
五军都督府里,没有他的敌人。
姜星火看着面色不善的洪武开国勋贵们,继续说道:“由于将阶制度也要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原则上评定将阶的标准是:公爵最低需授一星上将、侯爵最低需授一星中将、伯爵最低需授一星少将。”
此言一出,洪武开国勋贵们脸色又稍微好转了一点点。
至少还有个兜底的,虽然一定会因为战功有差距,可只要不差的太远,那么他们就能勉强接受了。
不过很快,姜星火接着说了几句:“但是将阶之间的评判标准不能单纯地以爵位来衡量,必须要综合考虑双方的具体功绩,毕竟在军中,战功才是衡量地位高低的根本依据.”
“咳咳.”一名坐在角落的年轻勋贵忍不住轻咳了两声。
众人循着他的声音望去,却见那人正是信安伯张辅。
他爹张玉作为跟朱能、丘福齐名的燕军三巨头,地位自然毋庸置疑可惜已经战死,所以资历尚浅的张辅虽然很得这些叔伯们的关照,但终究是资历太浅,如今在五军都督府也就是个吊车尾的陪衬,今日甚至从开始到现在,一句话都没说。
姜星火终于注意到了这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年轻人。
哦不对,是没什么存在感的两个年轻人,一个信安伯张辅,一个新宁伯谭忠(燕军大将谭渊之子),都是沾了战死父辈的光才有资格在这般年纪进五军都督府。
谭忠用手怼了怼张辅,但对方还是站了起来。
“这位是?”
“在下信安伯张辅。”
姜星火看着这位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青年将军,稍稍有些诧异。
竟然是三征安南的张辅!
这是未来下一代明军挑大梁的存在,倒是值得自己重视几分。
张辅自然不知道姜星火心中所想,拱了拱手,提问道:“在下有自知之明,若是按国师的将阶制度,那么在下年纪轻,军功跟诸位将军比定然不足,也只能靠着伯爵,评定到一星少将.但敢问国师,怎么才能从做到从一星少将,晋升到五星上将呢?”
“五星上将,需对国朝有旁人不可比拟之功,譬如开国时的徐、常,又譬如当今的朱、邱,亦或是张玉将军那般,便是国公,也不见得一定能评上。”
嗯,姜星火有一句话没说,其实若论“不可比拟之功”,前后送了110万大军给朱棣的李景隆大将军,才是真正的靖难第一功臣,评个五星上将绝对不过分。
张辅本来还想说什么,但新宁伯谭忠一直在拽他的袖子,方才拱了拱手,坐了回去。
然而,张辅虽然面色平静的很,心中却已升起了一丝野心。
他绝不愿意活在父辈的阴影下,靠着父辈的功劳过日子,终有一天,他要证明自己,他要成为大明的五星上将!
将军们陆续又问了一些问题,姜星火一一予以解答。
“不知道国师还有什么新产业打算建立?”
“自然是有的,而且不少过几日,《邸报》上会有相关刊登,还请诸位留意。”
如此种种,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诱惑下,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对姜星火态度终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国师尽管放心,让安南同意自由贸易一事,我等必当尽力而为。”
“对,我愿意支持国师的将阶制度!”
……
见状,姜星火嘴角扬起了一抹淡淡的弧度,不过,他的内心却是毫无波动。
这帮军头果然都不是省油的灯,不过没关系,今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随即,姜星火又接连说了许多冠冕堂皇的废话,总算是把大家的热情给降下去了。
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是用刀子“欢迎”姜星火的,却是用全体出动的方式恭送,甚至连之前态度最恶劣的靖安侯,都变了一张脸似地。
朱能虽然表现没有那么明显,但也起身送到了门口。
对于朱能来说,今日姜星火的表现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对于上次谈话时未曾讲完的“战争是庙堂的延续”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令他颇受启发.毕竟他这个地位,已经不单单是纯粹的勋贵武臣了,更是大明帝国的最高层之一。
了解了新型战争的逻辑,了解了究竟为何而战,朱能对关于京营军改、征安南等事情,也有了自己更加深入的思考。
看着被前呼后拥送出去的姜星火,默默跟在屁股后面的柳升,虽然在理智上能理解,但在感情上还是接受不了.装了逼还能走,还是这么走出去的,在五军都督府成立几十年,姜星火是第一个。
不过柳升今日也是很开心的,虽然“神机营”的事情还没有敲定,但最终成功概率无疑是大大增加了,这也就意味着他这个专业炮兵军官有了用武之地,以后会有更大晋升空间。
五军都督府外。
“师父,接下来去哪?”朱高煦骑上他的汗血宝马,跟在姜星火的小灰马后面。
姜星火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的神色冷峻了下来。
庙堂斗争从来都不是玩过家家,这是极为严肃的事情!
“去皇宫,我倒要看看,是谁在跟变法作对。”
PS:今天实在是不舒服,更得少了点万分抱歉,明天一定补上。
(本章完)
-+
排行榜
最新更新
全部小说
热门小说标签
Copyright
2023
69书吧www.69shu.com
报错
手机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