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说投稿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网游之白帝无双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陈晓峰就起了床,早饭都没吃,直接往明报大楼赶去,既然要小说投稿,当然要选名气最大的报社。
而且说不定还能看见心目中的金大侠呀,中国人谁没有一个武侠梦呢?想想都有点小激动。
明报,1959年,金庸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每日出版一张。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金庸的《神雕侠侣》就是在上面连载的。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
60年代中国大陆的政治变局为金庸的出人头地提供了机会,金庸拯救《明报》也靠的就是这个时候的社论,特别是1962年“难民潮”事件的报道社论。1962年,受“大步前进”影响,内地有大批人员偷渡香港,被香港警方堵截于上水梧桐山。由于事件敏感,《大公报》、《文汇报》等报都不予报道,《明报》却“莽莽撞撞”,大声疾呼,从5月12日起,几乎每天都作头版全版报道。此时,《明报》才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难民潮”结束之后,《明报》一改报格,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
1968年,又创办《明报周刊》,经数年发展,也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最权威、销量最大、读者层面最广的娱乐周刊之一。
尽管《明报》与查良镛在有关中国问题上常被人讥笑为“机会主义者”和左摇右摆的“墙头草”。到如今《明报》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赢得很高清誉。
金庸这个人不好评价,说他大气吧,可是稿费给的却很低,林燕妮现被称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当初也为《明报》撰稿,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不加”。亦舒也叫他加稿费,他又说:“你又不花钱的,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亦舒为此在专栏里骂他。金庸看了,仍笑着说:“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
但是说他小气呢,也不至于,后来一九九九年初金庸先生以一元钱把《笑傲江湖》版权卖给了中央电视台,希望能拍出一部既有娱乐性、历史感又有文化品位的武侠功夫片。
陈晓峰也曾想过是不是在其他报社投稿,因为明报的稿费要比同行的其他报社低一筹,但是也只是想一想而已,虽然其他报社稿费可能高一点儿,但是定位太低,名气太小。
进了大门,看到前台有个小姐正无聊的看报纸,陈晓峰走了过去,问了声“小姐,我是来投稿的,请问?”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只见那女孩头也不抬,拿出一张表格递给自己,接着看自己的报纸。
看了看手中的表格,又看了看正专心看报纸的前台女孩,陈晓峰无奈的摇了摇头,拿起笔填了起来。
填完递了过去,那女孩放下来手中正看的报纸,拿过表格看了看,然后向陈晓峰伸出手来。
陈晓峰不懂什么意思,“干嘛?”
那女孩狠狠瞪了陈晓峰一眼,“稿子呀!”
“啊!”陈晓峰一下反应过来,把手中的稿子递了过去,想了想又说道:“稿子是查先生亲自审查?”金庸只是笔名,原名是查良镛。
“切,每天那么多稿子,要是都让查先生自己审查还不累死?”女孩没好气的说道,看着陈晓峰一头水雾,又给他详细解释道,“投到报社的稿子,先由编辑审查,过了再给主编审查,采纳了就可以登报了,除非很好的才能进入查先生的眼里。”
“啊!”陈晓峰有些愣住了,他还以为稿子直接给金庸查阅呢。
看着那女孩正准备把稿子拿进去给编辑,陈晓峰赶紧补了一句,“小姐,如果审查没有通过,还请把稿子还给我。”自己就一份原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自己对于稿子信心十足,但是万一没有通过编辑审核呢?
“知道了,啰嗦。”没好气的回了句,女孩就走了进去。
等了片刻,就在陈晓峰考虑是不是自己先离开的时候,那女孩出来了,“咦,你怎么还不走呀?”那女孩走了过来,对陈晓峰说道,“你可以回去了,稿子通过的话报社会去和你谈稿费,不通过的话也会把稿子退回去的。”
“啊,哦。”陈晓峰看女孩那么说,就离开了。
出了大门,刚准备离开,陈晓峰就听到身后有声音传来。
“先生,先生,稍等一下。”陈晓峰转过头,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西装青年,正向自己跑来。
“你叫我?”陈晓峰看了看身边没有其他人,指了指自己问道。
“对,就是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一边说,一边带着陈晓峰走到了路边上,然后从口袋里面掏出了张名片,递了过来。
“星岛日报,编辑:张宇”陈晓峰接过名片看了看,有些有疑惑的看向张宇。
“鄙人张宇,现在是星岛日报的一个编辑。”张宇接着说道,“我看到先生刚才明报出来,敢问先生是否是来投稿的?”
陈晓峰想了想,觉得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点了点头。
“品论搞?”看着陈晓峰摇头,又问道,“小说稿?”
看到陈晓峰点头确认,陈宇有些兴奋,“不知先生,还有没有附件?”
“没有了,原稿刚递了进去。”陈晓峰摇了摇头。
陈宇看陈晓峰摇头,还以为陈晓峰不了解行情,就给他解释道,“先生,你可能还不知道,明报的小说稿费,普遍比同行要低很多,而且已经有了很多一流作家在明报连载,新人估计很不好出头的。”
看着陈晓峰没有反应,陈宇劝说道:“不如先生投一份到我们星岛日报,俗话说的好,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嘛。”
想了想,陈晓峰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但是原稿已经投进了明报,总不能自己再重新抄一份吧,只好回答道:“恩,有理,可是这次稿子原件已经投了明报,下次一定注意。”
陈宇听了这话,知道这次不会有收获了,“恩,那好,先生这是我的名片,欢迎随时联系,打扰了。”
看着那人离开,陈晓峰反应了过来,人才呀,这是截胡的节奏呀,要是稿子投两家,以星岛日报稿费比明报高一大截的情况下,作者还真有可能选择星岛日报,毕竟没人会嫌钱多烧手。
可惜自己已经把稿子投了明报,而且明报毕竟名气大一些。
第二天一大早,陈晓峰就起了床,早饭都没吃,直接往明报大楼赶去,既然要小说投稿,当然要选名气最大的报社。
而且说不定还能看见心目中的金大侠呀,中国人谁没有一个武侠梦呢?想想都有点小激动。
明报,1959年,金庸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每日出版一张。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金庸的《神雕侠侣》就是在上面连载的。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
60年代中国大陆的政治变局为金庸的出人头地提供了机会,金庸拯救《明报》也靠的就是这个时候的社论,特别是1962年“难民潮”事件的报道社论。1962年,受“大步前进”影响,内地有大批人员偷渡香港,被香港警方堵截于上水梧桐山。由于事件敏感,《大公报》、《文汇报》等报都不予报道,《明报》却“莽莽撞撞”,大声疾呼,从5月12日起,几乎每天都作头版全版报道。此时,《明报》才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难民潮”结束之后,《明报》一改报格,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
1968年,又创办《明报周刊》,经数年发展,也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最权威、销量最大、读者层面最广的娱乐周刊之一。
尽管《明报》与查良镛在有关中国问题上常被人讥笑为“机会主义者”和左摇右摆的“墙头草”。到如今《明报》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赢得很高清誉。
金庸这个人不好评价,说他大气吧,可是稿费给的却很低,林燕妮现被称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当初也为《明报》撰稿,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不加”。亦舒也叫他加稿费,他又说:“你又不花钱的,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亦舒为此在专栏里骂他。金庸看了,仍笑着说:“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
但是说他小气呢,也不至于,后来一九九九年初金庸先生以一元钱把《笑傲江湖》版权卖给了中央电视台,希望能拍出一部既有娱乐性、历史感又有文化品位的武侠功夫片。
陈晓峰也曾想过是不是在其他报社投稿,因为明报的稿费要比同行的其他报社低一筹,但是也只是想一想而已,虽然其他报社稿费可能高一点儿,但是定位太低,名气太小。
进了大门,看到前台有个小姐正无聊的看报纸,陈晓峰走了过去,问了声“小姐,我是来投稿的,请问?”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只见那女孩头也不抬,拿出一张表格递给自己,接着看自己的报纸。
看了看手中的表格,又看了看正专心看报纸的前台女孩,陈晓峰无奈的摇了摇头,拿起笔填了起来。
填完递了过去,那女孩放下来手中正看的报纸,拿过表格看了看,然后向陈晓峰伸出手来。
陈晓峰不懂什么意思,“干嘛?”
那女孩狠狠瞪了陈晓峰一眼,“稿子呀!”
“啊!”陈晓峰一下反应过来,把手中的稿子递了过去,想了想又说道:“稿子是查先生亲自审查?”金庸只是笔名,原名是查良镛。
“切,每天那么多稿子,要是都让查先生自己审查还不累死?”女孩没好气的说道,看着陈晓峰一头水雾,又给他详细解释道,“投到报社的稿子,先由编辑审查,过了再给主编审查,采纳了就可以登报了,除非很好的才能进入查先生的眼里。”
“啊!”陈晓峰有些愣住了,他还以为稿子直接给金庸查阅呢。
看着那女孩正准备把稿子拿进去给编辑,陈晓峰赶紧补了一句,“小姐,如果审查没有通过,还请把稿子还给我。”自己就一份原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自己对于稿子信心十足,但是万一没有通过编辑审核呢?
“知道了,啰嗦。”没好气的回了句,女孩就走了进去。
等了片刻,就在陈晓峰考虑是不是自己先离开的时候,那女孩出来了,“咦,你怎么还不走呀?”那女孩走了过来,对陈晓峰说道,“你可以回去了,稿子通过的话报社会去和你谈稿费,不通过的话也会把稿子退回去的。”
“啊,哦。”陈晓峰看女孩那么说,就离开了。
出了大门,刚准备离开,陈晓峰就听到身后有声音传来。
“先生,先生,稍等一下。”陈晓峰转过头,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西装青年,正向自己跑来。
“你叫我?”陈晓峰看了看身边没有其他人,指了指自己问道。
“对,就是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一边说,一边带着陈晓峰走到了路边上,然后从口袋里面掏出了张名片,递了过来。
“星岛日报,编辑:张宇”陈晓峰接过名片看了看,有些有疑惑的看向张宇。
“鄙人张宇,现在是星岛日报的一个编辑。”张宇接着说道,“我看到先生刚才明报出来,敢问先生是否是来投稿的?”
陈晓峰想了想,觉得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点了点头。
“品论搞?”看着陈晓峰摇头,又问道,“小说稿?”
看到陈晓峰点头确认,陈宇有些兴奋,“不知先生,还有没有附件?”
“没有了,原稿刚递了进去。”陈晓峰摇了摇头。
陈宇看陈晓峰摇头,还以为陈晓峰不了解行情,就给他解释道,“先生,你可能还不知道,明报的小说稿费,普遍比同行要低很多,而且已经有了很多一流作家在明报连载,新人估计很不好出头的。”
看着陈晓峰没有反应,陈宇劝说道:“不如先生投一份到我们星岛日报,俗话说的好,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嘛。”
想了想,陈晓峰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但是原稿已经投进了明报,总不能自己再重新抄一份吧,只好回答道:“恩,有理,可是这次稿子原件已经投了明报,下次一定注意。”
陈宇听了这话,知道这次不会有收获了,“恩,那好,先生这是我的名片,欢迎随时联系,打扰了。”
看着那人离开,陈晓峰反应了过来,人才呀,这是截胡的节奏呀,要是稿子投两家,以星岛日报稿费比明报高一大截的情况下,作者还真有可能选择星岛日报,毕竟没人会嫌钱多烧手。
可惜自己已经把稿子投了明报,而且明报毕竟名气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