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八零年代致富记 > 第14章 翻脸(一)

第14章 翻脸(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84年12月)

    冯笑笑生下丫丫后,家里偶尔有些访客,大多是裴月珍少时的女性朋友,这天却来了一个叫“李队”的男公安,是冯建业生前的警队队长,个子不高但很壮实,长着粗眉方脸,三十五六岁上下,说话带着很重的外地口音。

    冯建业在公安局的旧同事大多住的不远,都在这一片家属楼附近。这日是周末,他穿着一身便服,家里只有冯笑笑和刚出世不久的孩子,他一个大男人坐在女人孩子对面,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妹子,嘿嘿,这不听说你生了,我代表队里来看看你和孩子。”他提起两瓶麦乳精放在冯笑笑面前。

    “谢谢你们惦记了。”冯笑笑收下礼物,抱着丫丫凑过去:“这是丫丫,来,给叔叔看看。”

    婴儿丫丫睁大了眼睛看着李队,她面颊粉扑扑的,细长的眼眶里眸子黑亮,睫毛短短的,吐着舌头,偶尔还冒出几个口水泡泡。

    “嘿嘿,这丫头真好看,真像建业啊!”李队说。

    冯笑笑暗笑,还是头一次有人说这丫头好看。两人闲聊了一阵,兴许是怕提起伤心事,两人都没有再说起冯建业牺牲的事儿,只是聊些家长里短的。李队说了说自己的一儿一女还在农村,由他父母养着,前几天他媳妇儿回去老家了准备过年,冯笑笑则说了说裁缝店的生意。

    冯笑笑认识这个叫李队的“叔叔”——只不过现在他更年轻些,整整三十年,他几乎每年逢年过节都会来家里坐坐。小时候,她听家里人说,父亲牺牲那晚,父亲就是和李队一起执勤的,歹徒作案后,看到公安心虚,拔腿就跑,两个人一起追,父亲追上了人,却出了事儿,李队一直觉得因为自己没能追上,有些间接害了父亲的意思,因此一辈子心内亏欠。

    聊了差不多半小时,李队显得心事很沉的样子说:“妹子,有个事我一直觉得不对劲儿,想来跟你问一问。”

    “啥事?队长,你说。”

    “差不多你生孩子那阵子,就是九月份左右,建业的烈士抚恤金下来了,当时分局的会计通知了建业的父母,让他父母和你一块儿来分局领钱,可领钱那天,我没见到你,你公婆说你在生孩子,大家都没多想,可……那笔抚恤金你收到了没?”

    “多少钱?”

    “5000。”

    冯笑笑心里一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都过去三个多月了,从未听冯家村的家人提起过这笔钱,甚至他们连孩子都没来看一面。她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李队见冯笑笑低着头不说话,心里立刻明白了大半。他说:“那阵子本来应该通知你的,但是你在住院,会计联系不上,才想着让你婆家人联系你。都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周到……”

    “队长,谢谢你告诉我,这都是家务事儿,我自己会想办法处理的。”

    李队依旧觉得不放心:“要是碰到什么困难了再联系我。”

    “好。”

    *

    5000块钱,这是八十年代中旬是一个普通工人九、十年的工资了,这么一大笔钱,冯笑笑怎么也想不到,冯家人居然瞒了她整整三个月。

    你们不来看我,那我只能抱着孩子去会会你们。

    上一世,她虽然与爷爷一家谈不上亲近,但三十多年来,也大致知道几位亲人的生活轨迹,说起来也颇为传奇。

    大伯和大伯母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村子里办砖窑厂,八十年代中期全国经济转好,冯家村的很多农民手上都开始有点钱,纷纷把土坯房推倒了建砖瓦房,砖窑厂的生意一下子变得非常火爆。

    到了八十年代末,大伯一家已经成了冯家村头一号的万元户,惹得很多人眼红。冯笑笑记得,她在这个时间段去爷爷奶奶家时,经常能吃到城里都很难吃到的肉菜,爷爷家和大伯家都分别盖起了小楼,在冯家村可以算得上是富庶之家。

    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农民都开始效仿,办起了砖窑厂,随着竞争变得激烈,大伯家渐渐没了优势,砖窑厂的生意一落千丈,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家人的小日子也算过得去。后来砖窑厂办不下去了,看到冯家村很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大伯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却为了补贴他儿子冯康上大学的费用,也顺着这股潮流到了沿海的大城市打工。他没有技术,年纪又大,只能去工地上工作,没想到被高空落下的砖块砸中了小腿,落下了残疾,成了一个跛脚。拿了一笔不算多的赔偿费用回了老家。

    自从大伯家开始走下坡路,大伯母对爷爷、奶奶和小叔、小姑更加刻薄了,小姑小芬在九十年代初期考上大学,大伯母却不愿意替她出学费,害的小姑小芬十八岁就负气离家,到大城市打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后也不再回老家了。小叔也多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冯家的存款几乎都在大伯母手里。

    爷爷奶奶晚年没少被大伯母苛待,这事儿经常被村子里的人议论,连她母亲裴月珍都有过耳闻。可大伯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体受残郁郁不得志,对他老婆的这些行为完全视若无睹。那时,裴月珍偶尔会塞钱给二老,都被冯笑笑看在眼里。

    *

    冯家村在宁城往西一百多公里,十几年后,随着宁城规模的逐步扩大,这里逐渐变成宁城的城郊,村子也变得十分的现代化,到处都是马路和楼房。

    可那是后话,如今冯家村还只是一片穷乡僻壤,交通十分不便,冯笑笑先是坐公交车到了城西汽车站,再转一种一天只有一趟的拖拉机,她抱着个孩子,一路颠颠簸簸了半天,终于到了村口。

    她很努力的试图凭借记忆找到冯家的房子,但村子里根本没有记忆中的水泥路,只有一条条逼仄的泥土路,两旁也没有她记忆中的农家小楼。看着一座座简陋的土坯房,她只觉得茫然无措。

    偶尔有几个村民出没,穿着补丁衣服,肩上扛着耙子或锄头,神色警惕的看着她这个外人。

    她看见一个大婶,立刻追了过去:“婶子,请问冯建国家在哪儿啊?”冯建国是她大伯的名字。

    “建国家?往前走,公社对面那颗老槐树下那家,你是他家什么人?”大婶用浓重的方言说。

    “我是他家儿媳妇。”

    “哦,城里头那个。”大婶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从没见你过来过哩,你男人死了吧?”

    “嗯……”冯笑笑心想,村里头果然没什么秘密。

    好不容易找到了公社,果然看见对面有颗歪脖子槐树,下面一户土坯房子,墙上挂着各式农具和一串串辣椒和老玉米,一只老母鸡在门外悠闲的散着步。她心想这应该就是奶奶家的老房子了。

    她隐约想起小时候来奶奶家的经历,除了四处的庄稼地,她就只记得热闹的亲戚们,和不太好入口的食物,后来十几岁再来时,爷爷和大伯家都建起了二层水泥小楼,早就不见这些土坯房的身影了。

    如今,冯笑笑见到了眼前这简陋的土坯房,心想,原来爷爷家还真的这么穷过。

    她扣门,有人应门,破旧的木板门被吱呀一声被打开,开门的是四十多岁的奶奶。她个子很矮,人又瘦,显得身板小小的,穿着藏蓝色的棉袄,到耳根的头发向后梳着。

    “妈!”冯笑笑看见年轻的奶奶还是有些激动的,毕竟好久不见了。

    “月珍来了?怎么不先来个电报。”奶奶的表情有些尴尬,突然看见她怀里的孩子,问:“这就是丫丫?”

    “是啊!”

    “哎,进来吧。”奶奶把她们引了进来。

    虽然是白天,但是房间里很暗,没有开电灯。客厅几乎家徒四壁,门对面的墙上挂着大幅的领袖画像,旁边放着祖宗牌位,几张椅子。

    奶奶进屋就喊:“孩儿他爸,月珍来了。”

    不一会,爷爷也出来了。他看上去比父亲告别式的时候苍老了一些,头发有些花白。穿着黑色棉袄,头上带着一顶毡帽。

    “月珍来了,来,坐、坐。”爷爷说。

    听母亲说过,爷爷以前做过公社的会计,读过几年书,认识字,但是在冯笑笑印象中只记得他是个脾气倔强的老头,奶奶是个文盲,主要负责种地,是个典型的农村无知老太太,懂一大堆封建迷信的道理。他们二老三十年后身体都不算很好,每天病怏怏的窝在屋里,门都不怎么出,远不如现在的身体强健。

    “大哥大嫂呢,还有建民和小芬呢?”冯笑笑问。

    大哥大嫂就是冯笑笑的大伯和大伯母,都是二十六七岁年纪。建民和小芬是她的小叔和小姑,只有十六岁和十二岁,此时还都是中学生。

    奶奶并不落座,只是在一旁忙忙碌碌的干着家务,爷爷坐在祖宗牌位旁的主座上。

    “你大哥最近起了个砖窑厂,和建民在厂里干活儿呢。你嫂子和小芬去公社了,一会儿就回来。”爷爷说。

    “爸,我是带丫丫来给你们看看,孩子生了你们还没看过不是。顺便……顺便……来问问建民抚恤金的事儿的。”冯笑笑刚说出口,就觉得自己跟说错了什么话似的,可明明是他们瞒着自己这笔钱。

    “这事儿,哦,那可能要等你大哥大嫂回来一起说。”爷爷磕了磕烟袋,烟味很呛。

    “大哥什么时候回来?”

    “快了,太阳落山就回来了,你先等会儿。”

    爷爷奶奶对自己的态度,和她记忆中他们对母亲的态度差不多,话不算多,对裴月珍永远带着一层警惕的客气。仿佛裴月珍并不是自家儿媳妇儿,只是一个城里来的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