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夜跨中越桥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紧急集合的号声,尽管吹得比往日舒缓、悠长。但战士们还是免不了有些紧张。因为,这毕竟是一次极不寻常的紧急集合。这是秘密跨出国门,奔赴炮火连天的战场的命令!这天是,一九六五年十月八日凌晨三点。
班长何世雄低声说:“打开灯,可以说话,但不要高声。一定要按要求把被包打好!不要着急,不要丢掉东西。”战士们从容地打好被包。班长逐一做了检查。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立即纠正。并检查了每个人的枪支、弹药,所需携带的东西及着装等。一切齐备,接着洗脸刷牙,小执勤去打饭。其余的打扫卫生,营区要恢复入驻前面貌。待一切收拾完好,便开饭了。吃完饭,水壶里灌满开水,然后每人发给一个急救盒,里面有季德胜蛇药片、净水片、几种常用救急药品、一个急救包,一包压缩饼干,又带上炊事班准备的几张大饼,以备路上所需。待一切准备就绪,四时许,第二次集合号响起,全团有秩序地奔赴操场集合。团长岳振邦做了简短的行军动员,然后各营、连按顺序依次登上早已准备好的军车。汽车的伪装网上插满了树枝和长大的棕榈叶子,车箱里端坐着一排排身穿兰制服,头戴伪装帽,荷枪实弹的战士,虽然武器有些陈旧,但,仍不失威武雄壮。
各营长分别跑向团长报告:“准备完毕!”岳团长环视了一下整装待发的威武之师,大声命令:“出发!”车灯齐刷刷打开。头车高鸣三声喇叭,车队缓缓起步,徐徐驶出营区,穿过村寨。山区的天亮得晚。此时,村寨尚在沉睡中。寨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静谧而安祥。指战员们心中默默地发誓:再见吧!乡亲们,你们放心地睡吧。我们一定要让越南人民,像祖国人民一样,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车队驶上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一柱柱灯光射向前方,宛若一条巨大的游龙,在蜿蜒向前。
指战员们的心胸被激情激荡地鼓涨了起来。“可以唱支歌吗?”天亮问班长。班长说:“唱吧!请示过首长,首长答复:用雄壮的歌声向祖国母亲道别,”于是歌声响起来。然后迅速漫延,整个车队此起彼伏,嘹亮而雄壮。“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哟?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夜幕降临的时候,车队到达河口停在中越铁路大桥附近的小树林中,下车整装待命。
河口,因红河、南溪河在这里交汇而得名,溪清河浊,泾渭分明,是道奇异的风景。
这是云南省唯一的瑶县(兰靛瑶支脉)。
县城虽小,却因人而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当年在这里发起了举世闻名的河口起义。
建城两千年,边贸一百多年,是中越交流的古老口岸。
中越人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越中两国唇齿相依,山水相连,两座山一条脉,在中国叫哀牢山,在越南叫黄连山;山里人家抬头相见,互通有无;两条江一支流,在中国叫元江,流入越南叫红河;一座大桥连接着两座城市,中国这边是河口,越南那边叫老街。
这座桥就是——中越铁路大桥。站在大铁桥上,可以尽览老街城全貌。
桥上有两座岗亭,亭内分别由越中两国战士值勤。国界就在江水中央。威严的中国102-(1)号界碑就矗立在这里。这里便是越中相互交流的口岸,是两国各自的门户。这里时时刻刻见证着中越人民的友谊。今天,又从这里走过来一支特殊的队伍。从着装,从装备似乎谁也看不出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可从精神、从气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中国的军队。其实不错,这就是暂名为中国后勤部队的铁道兵又一支援越抗美的利剑。他剑气如虹,令敌丧胆。
队伍低声传递着首长的命令:“严禁一切声响及光亮,原地待命!”
战士们原想借此观看一下中越大桥的雄姿,可是,走的却是旁边的吊桥。为减轻同频共振效应,上边传来口令:“便步过桥!”北方战士连桥见的都很少,何况吊桥?所以走起来一步三晃,摇摆起伏,吊桥一个劲捉弄着他们的脚步,使他们不敢稍有分神,十二分的小心。没有机会正眼观看一下大桥的雄姿。只有少数人借着桥上灰暗的灯光,隐隐约约看到一辆辆伪装严密的军车在大桥上驶过。
一踏上越南国土,部队开始在山间曲折而简易的公路上徒步行进。河口与老街虽然仅一桥之隔,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像。同在夜幕笼罩之中,老街显然没有河口那人喧马叫,灯亮车鸣的喧闹气氛。显得静寂而萧条,使人不自觉地感受到整个越南都笼罩在一种阴森的战争氛围之中。
部队悄没声息地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前面不时低声传来:“注意!不要掉队!跟上!”的口令。战士们开始替换着背东西,魏天亮紧走几步,把张大奇的机枪抢过来背在肩上。开始,云缝里还不时透洒下几缕微弱的月光。越往前走,云越来越浓,夜越来越黑,山越来越高,黝黑的山体高耸着,夜空像一口大锅扣在头顶,队伍似乎在一条狭缝中穿行。公路外侧,浓黑的树冠下,不时传来:“咚—哗!”的声音。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丁点回过头来,低声问后边的六班老战士许阿森:“这是什么响声?”许阿森不耐烦地说:“老乡的舀米杵!”深涧里流萤点点,磷火明灭,山林深处偶尔传来一两声凄厉的怪叫,令人毛骨悚然。小石头问身后的赵孟秋:“这是什么叫声?”赵孟秋也不耐烦地回答:“谁知道什么山猫野鹿,快跟上前边。”为了防止掉队,每个人都把白毛巾缠在左臂上。平原战士们没走过山间夜路又是出国的第一个晚上,很难预料会发生什么事情。自然会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紧张。他们仔细辨认着前面的白毛巾,小心而谨慎,唯恐掉队。此时只听到零乱的“嚓!嚓!”的脚步声。魏天亮心中忽然萌生出古书上说的:“人衔枚,马摘铃”的古代军队的夜行感觉。他想努力辨认班上体质较弱的同志,但,天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看到前面的一点白色在晃动。
天公似乎有意作对,又像是故意考验,忽然一道闪电,撕开漆黑的夜幕,刹那间一切看得清清楚楚。部队正在爬一座山坡,看得出多数人已很疲劳,显得步履蹒跚。队形有些零乱,但都在坚持着。闪电过后,是一声炸雷,然后便震落无数大点的雨滴,令人讨厌的雨,偏偏在这个时候来添乱!人们急忙抽出雨衣披在身上。被包还是湿了,越来越重,衣服湿了被汗水、雨水一起粘粘糊糊地贴在身上,袜子湿了,鞋子里很滑,走一步,脚脖子便不自主地一歪,一个个脚泡便应运而生。路越来越泥泞,战士们每迈出一步,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每个人都咬紧牙关坚持着。这只是入越后的第一次洗礼,更艰苦的考验还在后头。
不知又走了多长时间,部队爬上了一个山坡。此时,雨已经停了。夜色也不像山下时那么黑了,视野虽然模糊,但是,觉得开阔了许多。前面传下口令:“原地休息。”战士们一屁股坐下来,有的拧开水壶仰起脖子喝水,有的撕块烙饼往嘴里塞。此时他们感到,这才是天底下最美的享受。
一辆偏斗摩托车打着近光灯,靠着路边驶过去,后面一柱昏黄的雾灯顶上来,这是团首长的越野北京吉普,现在作为部队的收容车,一路查巡过来。团长、政委已坐着三轮摩托车去了队伍的前头。他俩不顾大家的劝阻,执意要步行带领队伍前进。他们说:“这两步道算什么,这两双铁脚板曾经赛过蒋匪军的汽车轮子。在朝鲜战场上曾和美帝国主义的飞机抢时间,现在又要和手下败将争胜负,这几步路不在话下。”部队看到首长带头前行士气更高了。可是在五班,有两个小战士却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动了。一个就是小石头;另一个就是会吹锁呐的外号“小喇叭”的丁点。他们走路没经验,脚上打满了血泡。经刚才这么一休息,再也挪不动脚步。小石头被推上了收容车,丁点被营长扶上了他的马。
队伍接到“继续前进!”的命令,又恢复了艰难的行进。此时离临时休息的宿营地,据说还有二三十公里,指战员们重又振作精神,在崎岖而又黑暗的陌生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
黎明之前终于来到了有着两排空草房的临时宿营地。这里原是一所小学校,因为暴露,学校现已搬进树林里。黑暗中看得出有被飞机炸过的痕迹,显得很狼藉。然而战士顾不得许多,一躺下就呼噜声迭起。
当战士们一个个被推醒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炊事人员已经把饭菜做好。匆忙吃完饭,整好被包,便又继续向目的地进发。
为了便于隐蔽疏散防空,队伍以营为单位,拉开距离,分批前进。因为是白天,一切都看得清楚。异域风光对这些平原兵来说,无疑于来到另一个星球,看啥啥新鲜:阔叶芭蕉,长蔓藤萝,丛丛竹篁,尾尾棕榈,奇树异草,奇山怪石,秀水湍流。窄窄的山路依山傍河、时断时续,时而穿过丛林,时而钻入茂竹,当爬上一座山梁时,眼前忽然一亮,呈现在眼前的是无边的云海,只见云浪翻卷,逶迤连绵如大海波涛,蔚为壮观。遥望远处异峰突起,飞瀑高挂,一股白练直下九天。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境。将士们被这壮丽的景观震撼了,如此大好河山,却被美国侵略者糟蹋得千疮百孔。一路上没看到几个山民,唯见山林中几个女植树队员在远处频频招手致意。越南群众昼伏夜出,只有晚间才敢出来劳作,就连赶场也是在密林中,医院、学校也都躲进山高林密的隐蔽处,越往前走路面上的弹坑越密。山坳里一座颇具规模的钢厂,被炸得只剩残垣断壁,只有高高的烟筒尚耸立空中,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弹痕累累,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衣食维艰。可是,这帮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仍在大肆地、每时每刻地在这美丽的国土上制造着家破人亡的悲剧。部队被眼前的景况激怒了,他们听父辈诉说过日本帝国主义糟蹋中国人的惨状,如今亲眼看到越南人民被美帝国主义欺凌得如此凄惨。国家整日里被灾难笼照。
对于部队,这种激励比什么都来得真切,满腔怒火犹如火上浇油。军人有个特点:当他被正义所激励的时候,生死苦乐便被置之度外。仇恨给部队增添了力量,激励了斗志,今天竟没有一个战士说累,竟没一个战士掉队。就连小石头和丁点也紧紧地攥着被包带,生怕再被战友们抢去。
本来都被汗水浸透了衣服,又加上刚才一阵隔山雨,谁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反正浑身湿漉漉的没了干地方。可是,水壶里却干透了气。路边的水是不敢随便喝的,烙饼已有了馊味,可是还得当宝贝往嘴里塞。渴了就得忍着,嗓子干得冒烟,有的不得不舔鼻凹里淌下的汗滴润喉咙。这要在国内可能会有人发几句牢骚,可是今天,竟没有一个人说苦。
部队涉过一条湍流,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地。人说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亩平”。这片平地虽没三亩之大,可也足以让这些平原兵们感到视野开阔,呼吸通畅了。队伍陆续踏上了这片开阔地,正要长吸几口新鲜空气,忽然,副指导员白清明指着天空喊:“飞机!飞机!”人们顺着他指的方向,往天上望去,果然一架在陆地上看来一尺多长银白色喷气式飞机,在太阳的光照下,一闪一闪地正向头顶飞过来,隐约听到隆隆声。第一次遇到情况,人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幸好防空枪响了,前边的老营长喊了一声“防空!”部队即慌忙四散,有的跑出老远藏到树丛里,有的转到大石边张望,有的就地卧倒,显得慌乱无序,蔡黑娃在原地打转转,不知道如何是好。魏天亮见状,几步窜过去,把他扑倒在身下。平时也搞过防空演习,可一玩真的,有的便不知该怎么做。幸好这是一场虚惊。这是一架高空侦察机,飞行高度起码在万米以上。据说,有地面特务看到苫布苫着的大型机械,误认为是先进的地对空导弹,于是跟踪侦察也未可知。
解除防空的枪声响过,部队重又汇拢过来,集合好队伍。这时魏盼福觉得腿上有点痒,便挽起裤脚一看,一条黑红色的虫子,正爬在肉上往里钻,张大奇说:“那是蚂蝗。”便抽出被包上别着的鞋子,用鞋底拍灯,结果腿肚子被打红了,还是无济于事。江苏籍老战士许阿森走过来,用手一掐便扯下来,扔进草丛里。他说:蚂蝗是弄不死的,掐成两段就会变成两只,若用火烧死弄碎,就会变成无数只,尽管不知此说是否可信,但,还是把它放了生。
营长紧急召集各连连长开会。指出防空中存在的问题:1、麻痹大意不在乎;2、惊慌失措无主意。这都是错误的,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要用毛主席思想做指导,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首先要沉着冷静,有秩有序,积极主动做好防空工作。再就是提高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团结互助,顺利到达目的地。并对白副指导员的警惕性和魏天亮的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提出表扬。各连传达了营首长的指示精神,部队继续前进。走在队列里往前看,不时能看到老营长拄着根竹棍,在带领全营奋力行进的身影。
就这样,部队不畏艰险,长途跋涉,于第三天下午顺利到达目的地。
然而,顾不上喘息,一场新的更艰苦的任务正等待着他们。
紧急集合的号声,尽管吹得比往日舒缓、悠长。但战士们还是免不了有些紧张。因为,这毕竟是一次极不寻常的紧急集合。这是秘密跨出国门,奔赴炮火连天的战场的命令!这天是,一九六五年十月八日凌晨三点。
班长何世雄低声说:“打开灯,可以说话,但不要高声。一定要按要求把被包打好!不要着急,不要丢掉东西。”战士们从容地打好被包。班长逐一做了检查。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立即纠正。并检查了每个人的枪支、弹药,所需携带的东西及着装等。一切齐备,接着洗脸刷牙,小执勤去打饭。其余的打扫卫生,营区要恢复入驻前面貌。待一切收拾完好,便开饭了。吃完饭,水壶里灌满开水,然后每人发给一个急救盒,里面有季德胜蛇药片、净水片、几种常用救急药品、一个急救包,一包压缩饼干,又带上炊事班准备的几张大饼,以备路上所需。待一切准备就绪,四时许,第二次集合号响起,全团有秩序地奔赴操场集合。团长岳振邦做了简短的行军动员,然后各营、连按顺序依次登上早已准备好的军车。汽车的伪装网上插满了树枝和长大的棕榈叶子,车箱里端坐着一排排身穿兰制服,头戴伪装帽,荷枪实弹的战士,虽然武器有些陈旧,但,仍不失威武雄壮。
各营长分别跑向团长报告:“准备完毕!”岳团长环视了一下整装待发的威武之师,大声命令:“出发!”车灯齐刷刷打开。头车高鸣三声喇叭,车队缓缓起步,徐徐驶出营区,穿过村寨。山区的天亮得晚。此时,村寨尚在沉睡中。寨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静谧而安祥。指战员们心中默默地发誓:再见吧!乡亲们,你们放心地睡吧。我们一定要让越南人民,像祖国人民一样,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车队驶上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一柱柱灯光射向前方,宛若一条巨大的游龙,在蜿蜒向前。
指战员们的心胸被激情激荡地鼓涨了起来。“可以唱支歌吗?”天亮问班长。班长说:“唱吧!请示过首长,首长答复:用雄壮的歌声向祖国母亲道别,”于是歌声响起来。然后迅速漫延,整个车队此起彼伏,嘹亮而雄壮。“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哟?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夜幕降临的时候,车队到达河口停在中越铁路大桥附近的小树林中,下车整装待命。
河口,因红河、南溪河在这里交汇而得名,溪清河浊,泾渭分明,是道奇异的风景。
这是云南省唯一的瑶县(兰靛瑶支脉)。
县城虽小,却因人而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当年在这里发起了举世闻名的河口起义。
建城两千年,边贸一百多年,是中越交流的古老口岸。
中越人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越中两国唇齿相依,山水相连,两座山一条脉,在中国叫哀牢山,在越南叫黄连山;山里人家抬头相见,互通有无;两条江一支流,在中国叫元江,流入越南叫红河;一座大桥连接着两座城市,中国这边是河口,越南那边叫老街。
这座桥就是——中越铁路大桥。站在大铁桥上,可以尽览老街城全貌。
桥上有两座岗亭,亭内分别由越中两国战士值勤。国界就在江水中央。威严的中国102-(1)号界碑就矗立在这里。这里便是越中相互交流的口岸,是两国各自的门户。这里时时刻刻见证着中越人民的友谊。今天,又从这里走过来一支特殊的队伍。从着装,从装备似乎谁也看不出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可从精神、从气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中国的军队。其实不错,这就是暂名为中国后勤部队的铁道兵又一支援越抗美的利剑。他剑气如虹,令敌丧胆。
队伍低声传递着首长的命令:“严禁一切声响及光亮,原地待命!”
战士们原想借此观看一下中越大桥的雄姿,可是,走的却是旁边的吊桥。为减轻同频共振效应,上边传来口令:“便步过桥!”北方战士连桥见的都很少,何况吊桥?所以走起来一步三晃,摇摆起伏,吊桥一个劲捉弄着他们的脚步,使他们不敢稍有分神,十二分的小心。没有机会正眼观看一下大桥的雄姿。只有少数人借着桥上灰暗的灯光,隐隐约约看到一辆辆伪装严密的军车在大桥上驶过。
一踏上越南国土,部队开始在山间曲折而简易的公路上徒步行进。河口与老街虽然仅一桥之隔,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像。同在夜幕笼罩之中,老街显然没有河口那人喧马叫,灯亮车鸣的喧闹气氛。显得静寂而萧条,使人不自觉地感受到整个越南都笼罩在一种阴森的战争氛围之中。
部队悄没声息地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前面不时低声传来:“注意!不要掉队!跟上!”的口令。战士们开始替换着背东西,魏天亮紧走几步,把张大奇的机枪抢过来背在肩上。开始,云缝里还不时透洒下几缕微弱的月光。越往前走,云越来越浓,夜越来越黑,山越来越高,黝黑的山体高耸着,夜空像一口大锅扣在头顶,队伍似乎在一条狭缝中穿行。公路外侧,浓黑的树冠下,不时传来:“咚—哗!”的声音。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丁点回过头来,低声问后边的六班老战士许阿森:“这是什么响声?”许阿森不耐烦地说:“老乡的舀米杵!”深涧里流萤点点,磷火明灭,山林深处偶尔传来一两声凄厉的怪叫,令人毛骨悚然。小石头问身后的赵孟秋:“这是什么叫声?”赵孟秋也不耐烦地回答:“谁知道什么山猫野鹿,快跟上前边。”为了防止掉队,每个人都把白毛巾缠在左臂上。平原战士们没走过山间夜路又是出国的第一个晚上,很难预料会发生什么事情。自然会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紧张。他们仔细辨认着前面的白毛巾,小心而谨慎,唯恐掉队。此时只听到零乱的“嚓!嚓!”的脚步声。魏天亮心中忽然萌生出古书上说的:“人衔枚,马摘铃”的古代军队的夜行感觉。他想努力辨认班上体质较弱的同志,但,天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看到前面的一点白色在晃动。
天公似乎有意作对,又像是故意考验,忽然一道闪电,撕开漆黑的夜幕,刹那间一切看得清清楚楚。部队正在爬一座山坡,看得出多数人已很疲劳,显得步履蹒跚。队形有些零乱,但都在坚持着。闪电过后,是一声炸雷,然后便震落无数大点的雨滴,令人讨厌的雨,偏偏在这个时候来添乱!人们急忙抽出雨衣披在身上。被包还是湿了,越来越重,衣服湿了被汗水、雨水一起粘粘糊糊地贴在身上,袜子湿了,鞋子里很滑,走一步,脚脖子便不自主地一歪,一个个脚泡便应运而生。路越来越泥泞,战士们每迈出一步,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每个人都咬紧牙关坚持着。这只是入越后的第一次洗礼,更艰苦的考验还在后头。
不知又走了多长时间,部队爬上了一个山坡。此时,雨已经停了。夜色也不像山下时那么黑了,视野虽然模糊,但是,觉得开阔了许多。前面传下口令:“原地休息。”战士们一屁股坐下来,有的拧开水壶仰起脖子喝水,有的撕块烙饼往嘴里塞。此时他们感到,这才是天底下最美的享受。
一辆偏斗摩托车打着近光灯,靠着路边驶过去,后面一柱昏黄的雾灯顶上来,这是团首长的越野北京吉普,现在作为部队的收容车,一路查巡过来。团长、政委已坐着三轮摩托车去了队伍的前头。他俩不顾大家的劝阻,执意要步行带领队伍前进。他们说:“这两步道算什么,这两双铁脚板曾经赛过蒋匪军的汽车轮子。在朝鲜战场上曾和美帝国主义的飞机抢时间,现在又要和手下败将争胜负,这几步路不在话下。”部队看到首长带头前行士气更高了。可是在五班,有两个小战士却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动了。一个就是小石头;另一个就是会吹锁呐的外号“小喇叭”的丁点。他们走路没经验,脚上打满了血泡。经刚才这么一休息,再也挪不动脚步。小石头被推上了收容车,丁点被营长扶上了他的马。
队伍接到“继续前进!”的命令,又恢复了艰难的行进。此时离临时休息的宿营地,据说还有二三十公里,指战员们重又振作精神,在崎岖而又黑暗的陌生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
黎明之前终于来到了有着两排空草房的临时宿营地。这里原是一所小学校,因为暴露,学校现已搬进树林里。黑暗中看得出有被飞机炸过的痕迹,显得很狼藉。然而战士顾不得许多,一躺下就呼噜声迭起。
当战士们一个个被推醒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炊事人员已经把饭菜做好。匆忙吃完饭,整好被包,便又继续向目的地进发。
为了便于隐蔽疏散防空,队伍以营为单位,拉开距离,分批前进。因为是白天,一切都看得清楚。异域风光对这些平原兵来说,无疑于来到另一个星球,看啥啥新鲜:阔叶芭蕉,长蔓藤萝,丛丛竹篁,尾尾棕榈,奇树异草,奇山怪石,秀水湍流。窄窄的山路依山傍河、时断时续,时而穿过丛林,时而钻入茂竹,当爬上一座山梁时,眼前忽然一亮,呈现在眼前的是无边的云海,只见云浪翻卷,逶迤连绵如大海波涛,蔚为壮观。遥望远处异峰突起,飞瀑高挂,一股白练直下九天。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境。将士们被这壮丽的景观震撼了,如此大好河山,却被美国侵略者糟蹋得千疮百孔。一路上没看到几个山民,唯见山林中几个女植树队员在远处频频招手致意。越南群众昼伏夜出,只有晚间才敢出来劳作,就连赶场也是在密林中,医院、学校也都躲进山高林密的隐蔽处,越往前走路面上的弹坑越密。山坳里一座颇具规模的钢厂,被炸得只剩残垣断壁,只有高高的烟筒尚耸立空中,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弹痕累累,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衣食维艰。可是,这帮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仍在大肆地、每时每刻地在这美丽的国土上制造着家破人亡的悲剧。部队被眼前的景况激怒了,他们听父辈诉说过日本帝国主义糟蹋中国人的惨状,如今亲眼看到越南人民被美帝国主义欺凌得如此凄惨。国家整日里被灾难笼照。
对于部队,这种激励比什么都来得真切,满腔怒火犹如火上浇油。军人有个特点:当他被正义所激励的时候,生死苦乐便被置之度外。仇恨给部队增添了力量,激励了斗志,今天竟没有一个战士说累,竟没一个战士掉队。就连小石头和丁点也紧紧地攥着被包带,生怕再被战友们抢去。
本来都被汗水浸透了衣服,又加上刚才一阵隔山雨,谁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反正浑身湿漉漉的没了干地方。可是,水壶里却干透了气。路边的水是不敢随便喝的,烙饼已有了馊味,可是还得当宝贝往嘴里塞。渴了就得忍着,嗓子干得冒烟,有的不得不舔鼻凹里淌下的汗滴润喉咙。这要在国内可能会有人发几句牢骚,可是今天,竟没有一个人说苦。
部队涉过一条湍流,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地。人说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亩平”。这片平地虽没三亩之大,可也足以让这些平原兵们感到视野开阔,呼吸通畅了。队伍陆续踏上了这片开阔地,正要长吸几口新鲜空气,忽然,副指导员白清明指着天空喊:“飞机!飞机!”人们顺着他指的方向,往天上望去,果然一架在陆地上看来一尺多长银白色喷气式飞机,在太阳的光照下,一闪一闪地正向头顶飞过来,隐约听到隆隆声。第一次遇到情况,人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幸好防空枪响了,前边的老营长喊了一声“防空!”部队即慌忙四散,有的跑出老远藏到树丛里,有的转到大石边张望,有的就地卧倒,显得慌乱无序,蔡黑娃在原地打转转,不知道如何是好。魏天亮见状,几步窜过去,把他扑倒在身下。平时也搞过防空演习,可一玩真的,有的便不知该怎么做。幸好这是一场虚惊。这是一架高空侦察机,飞行高度起码在万米以上。据说,有地面特务看到苫布苫着的大型机械,误认为是先进的地对空导弹,于是跟踪侦察也未可知。
解除防空的枪声响过,部队重又汇拢过来,集合好队伍。这时魏盼福觉得腿上有点痒,便挽起裤脚一看,一条黑红色的虫子,正爬在肉上往里钻,张大奇说:“那是蚂蝗。”便抽出被包上别着的鞋子,用鞋底拍灯,结果腿肚子被打红了,还是无济于事。江苏籍老战士许阿森走过来,用手一掐便扯下来,扔进草丛里。他说:蚂蝗是弄不死的,掐成两段就会变成两只,若用火烧死弄碎,就会变成无数只,尽管不知此说是否可信,但,还是把它放了生。
营长紧急召集各连连长开会。指出防空中存在的问题:1、麻痹大意不在乎;2、惊慌失措无主意。这都是错误的,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要用毛主席思想做指导,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首先要沉着冷静,有秩有序,积极主动做好防空工作。再就是提高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团结互助,顺利到达目的地。并对白副指导员的警惕性和魏天亮的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提出表扬。各连传达了营首长的指示精神,部队继续前进。走在队列里往前看,不时能看到老营长拄着根竹棍,在带领全营奋力行进的身影。
就这样,部队不畏艰险,长途跋涉,于第三天下午顺利到达目的地。
然而,顾不上喘息,一场新的更艰苦的任务正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