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一章 越人黎人大汉人(3/7)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汉在朱崖洲上设置了十六个县,其实沿着岛屿的只有十一个县,中间有五个。
要不然的话,估计贾捐之也不会建议大汉政府撤掉珠厓郡,毕竟外郡再怎么着也是一个国家的领土,说啥都不会轻言放弃。
汉武帝穷兵黩武,至少能打得匈奴不敢南顾就能在史上留名,皇帝们对国土对异族的战争就像打了兴奋剂一般执着。
贾捐之在说那话的时候,珠厓郡十六个县,拢共有十三个县反叛,估计也就中间的县份,从来没有怎么和外界接触,等于是全境都在叛乱,那得需要多少军队前来平叛?
关键不管只珠厓郡、儋耳郡还是后来合并的珠厓郡,都是外郡,中间的五个县,连大汉都只是当年的官员随口命名,并不怎么着紧。
在大汉的开国历史不久,出现了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叫晁错。
不得不说,道家关于风水之类的说法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当然,也不可能全对。他出自颍川,就是诸多汉末世家崛起的风水宝地。
一个地区的兴衰,与其教育的程度成正比,那边的文化气候浓郁。不管怎么着,有汉以来,每一代都会出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他也是其中之一。
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孝孝文帝十二年,他上了一篇《论贵粟疏》。
这篇疏继承了贾谊的重农思想,强调重农抑商。晁错在这篇疏中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
他建议孝孝文帝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其一,贵五谷而贱金玉。其二,贵粟。
这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孝文帝接受了。
接着,晁错又给孝文帝上了一篇关于减收农民租的疏。
对于匈奴的侵扰和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的消极的和亲政策,他和贾谊一样,都是不满的。这家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
此议不为孝文帝所接受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孝文帝前十一年,晁错给孝文帝上一道《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
他并不是主张单纯地依赖蛮夷,而是企图使之与中国的军队相结合,使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主张主动地向匈奴出击,被孝文帝委婉地拒绝了。
接着晁错又向孝文帝提出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
在《守边劝农疏》中,他分析了秦王朝戍边政策的失误,分析了匈奴民族活动的特点。提出了徙民实边的主张。
为了使募民徙边的工作做得更好,晁错在《募民实塞疏》中又提出了两条建议:
其一,对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其二,要学习古代的方法,将移民按军事建制严格地组织起来。
同时,晁错又在《论贵粟疏》中建议,全国百姓向边塞输纳粮食,以换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赎罪,这叫纳粟授爵。
这些由晁错主张或更定的措施,对汉初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对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孝文帝立即付诸实施。这个政策不仅在当时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而且开了历代屯田政策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时赵充国实行军屯,赵云如今在交州尽管不需要士兵去开垦土地,让军属移民交州,但对户籍的管理松散一些。毕竟在他这里,商业才是高或一个地方经济的最重要因素。
孝武帝元封元年至孝元帝初元三年,大汉在这里统治的时间长达六十五年,一直没有停下移民的脚步。珠厓儋耳的反叛,只能说中原人根本就不把外郡的人当人看。
要知道,孝武帝设置朱崖洲上两个郡的时候,晁错被杀于孝景帝前元三年,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的时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想而知。
这就是朱卢?赵云有些无语,确实不少地方都是红色,与合浦的朱卢县完全是两码事。
那边他也曾经过,是长期烧窑让不少土地变成了红色,而这里应该是沙土中的颜色映衬着地表。到处是裸露的红色,听当地人讲,曾经有人认为此处产铁一直深挖。
记得前世海南岛的地图上没有这一块地方,应该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面海拔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浸入海中成为涨海的一部分。
小小的朱卢城,显得有些破败,从孝元帝初元三年到如今的孝灵帝光和六年,毕竟大汉有将近两百三十年没有统治过这片土地,沧海桑田,和中原相去甚远。
很有意思的是,这里居然还有孝武帝时期,伏波将军路博德在元封元年率军攻下此处的纪念地,在此设立珠崖、儋耳两郡,此乃中原直接对朱崖统治的开始。
给赵云的感觉,哪怕就是朱卢城,没有政府的存在,各个家族在管理,也并不显得乱。
这些家族当中,有的是汉人,有的是黎人,竟然还有骆越人和乌浒人在里面。
后面两个民族,应该是大汉在合浦一带的统治不得人心,跨海逃难过来的。
最大的黎人家族,家主的名字很长,让赵云比较头疼,干脆学给符树取名字一样,直接叫做符家主,骆越人的是呷家主,乌浒人的是阮家主,汉人则是联盟,推选的张家主。
可以看得出,这些少数民族在对付汉人上有一套,是在联手压制。
要不然的话,凭着汉人占了三成左右的总人数,再怎么着也不可能联盟起来。
“诸位,正式介绍一下,我是大汉镇南将军赵云赵子龙。”他身上有着淡淡的威压:“从今天起,我就是朱崖洲的都督,就是说,这里所有的事情我来负责。”
如同当初路博得第一次到朱崖洲一样,本地居民好了伤疤忘了疼,尽管故老相传有汉人是坏人的传说,平日里周遭也有汉人也不见得有多坏,他们淡忘了。
毕竟一个民族先进的标志,是要有自己的文字和文献,这里的人没有。口口相传,再怎么着都比不上书籍的传承。
张家主自然不会说什么,他现在心里都激荡不已,从今后,相信汉军会对汉人有所倾斜,那自己和其他汉人家族的地位大不一样。
其他三位家主对望了一眼,符家主发言道:“赵将军,请问具体有什么要求吗?”
“没啥!”赵云淡淡摇着头:“在我的治下,汉人、黎人、骆越人、乌浒人,你们都是我的子民,一视同仁,尽量会一碗水端平。”
说话掷地有声,让大家都惊呆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大汉在朱崖洲上设置了十六个县,其实沿着岛屿的只有十一个县,中间有五个。
要不然的话,估计贾捐之也不会建议大汉政府撤掉珠厓郡,毕竟外郡再怎么着也是一个国家的领土,说啥都不会轻言放弃。
汉武帝穷兵黩武,至少能打得匈奴不敢南顾就能在史上留名,皇帝们对国土对异族的战争就像打了兴奋剂一般执着。
贾捐之在说那话的时候,珠厓郡十六个县,拢共有十三个县反叛,估计也就中间的县份,从来没有怎么和外界接触,等于是全境都在叛乱,那得需要多少军队前来平叛?
关键不管只珠厓郡、儋耳郡还是后来合并的珠厓郡,都是外郡,中间的五个县,连大汉都只是当年的官员随口命名,并不怎么着紧。
在大汉的开国历史不久,出现了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叫晁错。
不得不说,道家关于风水之类的说法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当然,也不可能全对。他出自颍川,就是诸多汉末世家崛起的风水宝地。
一个地区的兴衰,与其教育的程度成正比,那边的文化气候浓郁。不管怎么着,有汉以来,每一代都会出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他也是其中之一。
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孝孝文帝十二年,他上了一篇《论贵粟疏》。
这篇疏继承了贾谊的重农思想,强调重农抑商。晁错在这篇疏中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
他建议孝孝文帝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其一,贵五谷而贱金玉。其二,贵粟。
这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孝文帝接受了。
接着,晁错又给孝文帝上了一篇关于减收农民租的疏。
对于匈奴的侵扰和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的消极的和亲政策,他和贾谊一样,都是不满的。这家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
此议不为孝文帝所接受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孝文帝前十一年,晁错给孝文帝上一道《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
他并不是主张单纯地依赖蛮夷,而是企图使之与中国的军队相结合,使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主张主动地向匈奴出击,被孝文帝委婉地拒绝了。
接着晁错又向孝文帝提出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
在《守边劝农疏》中,他分析了秦王朝戍边政策的失误,分析了匈奴民族活动的特点。提出了徙民实边的主张。
为了使募民徙边的工作做得更好,晁错在《募民实塞疏》中又提出了两条建议:
其一,对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其二,要学习古代的方法,将移民按军事建制严格地组织起来。
同时,晁错又在《论贵粟疏》中建议,全国百姓向边塞输纳粮食,以换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赎罪,这叫纳粟授爵。
这些由晁错主张或更定的措施,对汉初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对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孝文帝立即付诸实施。这个政策不仅在当时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而且开了历代屯田政策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时赵充国实行军屯,赵云如今在交州尽管不需要士兵去开垦土地,让军属移民交州,但对户籍的管理松散一些。毕竟在他这里,商业才是高或一个地方经济的最重要因素。
孝武帝元封元年至孝元帝初元三年,大汉在这里统治的时间长达六十五年,一直没有停下移民的脚步。珠厓儋耳的反叛,只能说中原人根本就不把外郡的人当人看。
要知道,孝武帝设置朱崖洲上两个郡的时候,晁错被杀于孝景帝前元三年,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的时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想而知。
这就是朱卢?赵云有些无语,确实不少地方都是红色,与合浦的朱卢县完全是两码事。
那边他也曾经过,是长期烧窑让不少土地变成了红色,而这里应该是沙土中的颜色映衬着地表。到处是裸露的红色,听当地人讲,曾经有人认为此处产铁一直深挖。
记得前世海南岛的地图上没有这一块地方,应该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面海拔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浸入海中成为涨海的一部分。
小小的朱卢城,显得有些破败,从孝元帝初元三年到如今的孝灵帝光和六年,毕竟大汉有将近两百三十年没有统治过这片土地,沧海桑田,和中原相去甚远。
很有意思的是,这里居然还有孝武帝时期,伏波将军路博德在元封元年率军攻下此处的纪念地,在此设立珠崖、儋耳两郡,此乃中原直接对朱崖统治的开始。
给赵云的感觉,哪怕就是朱卢城,没有政府的存在,各个家族在管理,也并不显得乱。
这些家族当中,有的是汉人,有的是黎人,竟然还有骆越人和乌浒人在里面。
后面两个民族,应该是大汉在合浦一带的统治不得人心,跨海逃难过来的。
最大的黎人家族,家主的名字很长,让赵云比较头疼,干脆学给符树取名字一样,直接叫做符家主,骆越人的是呷家主,乌浒人的是阮家主,汉人则是联盟,推选的张家主。
可以看得出,这些少数民族在对付汉人上有一套,是在联手压制。
要不然的话,凭着汉人占了三成左右的总人数,再怎么着也不可能联盟起来。
“诸位,正式介绍一下,我是大汉镇南将军赵云赵子龙。”他身上有着淡淡的威压:“从今天起,我就是朱崖洲的都督,就是说,这里所有的事情我来负责。”
如同当初路博得第一次到朱崖洲一样,本地居民好了伤疤忘了疼,尽管故老相传有汉人是坏人的传说,平日里周遭也有汉人也不见得有多坏,他们淡忘了。
毕竟一个民族先进的标志,是要有自己的文字和文献,这里的人没有。口口相传,再怎么着都比不上书籍的传承。
张家主自然不会说什么,他现在心里都激荡不已,从今后,相信汉军会对汉人有所倾斜,那自己和其他汉人家族的地位大不一样。
其他三位家主对望了一眼,符家主发言道:“赵将军,请问具体有什么要求吗?”
“没啥!”赵云淡淡摇着头:“在我的治下,汉人、黎人、骆越人、乌浒人,你们都是我的子民,一视同仁,尽量会一碗水端平。”
说话掷地有声,让大家都惊呆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