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特种部队纵览(二)(摘自:新浪博客)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飞熊军——埋没了的西凉勇士
主帅:董卓、李傕、郭汜、张济、张绣
变迁:消失在曹操、马腾军中
六、陷阵营——乱舞中原的高顺“飞军”
主帅:高顺
变迁:演变成虎豹骑、逍遥津死士
史实:“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高顺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他麾下的“陷阵营”也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虽为引用,但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看来还是可信的),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后汉时期马铠没有普及,所以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当时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这指的是重装部兵。
分析:“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可见一斑。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高顺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吕布的确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七、虎豹骑——曹魏王牌机动部队
主帅:曹纯、曹休、曹真
变迁:演变成中领军,即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中的骁骑营
史实:
“仁弟纯,初以仪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曹休字文烈,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
“曹真字子丹。。。。。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
屡次出现“虎豹骑”,而且可以是曹操的“宿卫”,其统帅也都是曹氏宗族的杰出人物。那麽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好可怕,“百人将”做虎豹骑的小卒,“天下骁锐”名副其实。看看他的战绩:
“纯麾下骑斩谭首。”短短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其实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
“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蹹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
??“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无遗,这是刘备没有想到,而尤其令刘备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在如此急行军后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现代考古发掘出曹魏“豹骑都督印”,可见这支部队其实分虎,豹骑两营。
“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可见在对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虎豹骑也出战了。因为有后面这一句“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这五千铁甲就是虎豹骑(骑兵已经是难得,这样的精锐铁甲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能大破西凉铁骑一方面是曹军“轻装步兵”顽强的拖住了敌人,为“虎骑夹击”争取了时间,但根本上还是他强大的战斗力决定的。
在以后虎豹骑就销声匿迹了,个人估计他们是归入了曹公(曹操破马超后进封公爵“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近卫。后来极可能归入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当然,最大可能是骁骑营。(许楮的虎士后来就是归入武卫营)
这支部队是先成立,后选帅:“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在曹纯死后,虎豹骑没有了统帅,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可见曹操对这支“天下骁锐”窥视已久。
分析:吕布同志失败后,因为他是因为部将投降而失败,其装备人员大部分都投降了曹操。而老曹对待吕布闻名天下的骑兵,尤其是陷阵营,肯定不舍得杀掉。所以猜测,陷阵营就是虎豹骑的前身。老曹杀了高顺,但留下了张辽,张辽前面说过,给丁原招募过羽林骑,投降老曹之后,老曹立马任命张辽为骑都尉,又是负责羽林骑。这里要说明一点,老曹的军制是仿汉制的,也是南北军建制,但老曹在之前应该是没有骑都尉这个官职的,因为他没有羽林骑。张辽一投降就给了他这么一个官职,所以张辽初期是执掌吕布原来的骑兵的概率很大,然后张辽立功之后,老曹又给升成中郎将,仍然是没说明的中郎将,但猜测,应该是和吕布一样,都是羽林中郎将。从骑都尉到羽林中郎将最为合理,都是负责羽林骑,职务等于没变。但薪水多了些。
吕布的羽林骑尤其陷阵营是虎豹骑的前身:
1、虎豹骑名称第一次出现是曹操征南皮的期间,这个时候虎豹骑名称才第一次出现,而虎豹骑也是禁军,直属老曹的亲兵部队,历任长官都是曹家人,从不派外姓长官。据《三国志》中记载的仅有曹真、曹休和曹纯。而曹纯死后,老曹找不到合适人来担任,更是自己亲自兼任了虎豹骑统领。而三国志曹休传记载:使领虎豹骑宿卫。这就说明虎豹骑的职责是跟羽林骑一样的,是负责曹操宿卫的禁军。
2、张辽第一次参加正式战场是官渡之战的白马,大破袁绍。杀颜良是派关羽和张辽,颜良也许还可以算到关羽头上,但杀文丑就没关羽什么事了。三国志记载: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当时老曹率领不满600人的骑兵,就大破了文丑的部队,并且斩了文丑。而之前我们说过,老曹在灭吕布之前是没什么骑兵,当时主力一度是青州兵。那么此时的600骑,应该就是吕布的降兵,由张辽统帅的横行天下的并州铁骑,而且应该就是当年高顺所部七八百人的陷阵营。七八百人投降后肯定有一些损耗,降至不足600也算正常,但就这些残留下的陷阵营,仍然可以击败文丑和刘备率领的6000名左右精锐河北士兵。真是以一当十。
3、老曹击败袁绍后,开始注意到陷阵营的威力,而且此时老曹势力大大的发展了,以前的军队规模和实力都不允许他弄什么禁军亲卫,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发现了这只部队的可怕战斗力之后,就开始安排自家人统领这只部队,然后起个新的名字——虎豹骑,但是职责跟羽林骑是一模一样。叫这个名字估计也就是想避嫌,因为羽林骑是皇帝的亲兵名称,你也弄个一模一样的太明目张胆。
4、虎豹骑的选拨标准比羽林骑更胜一布。羽林骑只是职业军人,父死子替。而虎豹骑则从曹操全军中选拨精锐,缺了名额只能从百人将中选。从虎豹骑仅有的一些描述上看,虎豹骑仍然擅长长途奔袭,追刘备据说是一日急行三百里,这就说明虎豹骑的建制很可能跟羽林骑一样,每人好几匹马。
5、老曹建立虎豹骑之后,统领就只选自家人,后来干脆自己兼任了长官。可以想象这只部队在老曹心目中的地位。
八、白马义从——公孙瓒的骐骥部队
主帅:公孙瓒、刘备、赵云
变迁:赵云招募白马追随刘备,大部分长坂坡战死,小部分演变成蜀汉禁军骑兵
史实: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因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
“白马将军”的“白马义从”是“善射之士”骑乘优良白马组成的,所以它的机动力和射程是毋庸质疑的。换句话,这就是一支精锐轻骑部队,也就是所谓的“控弦”。
公孙瓒久在幽并,所以有机会组建这支“控弦”部队。“控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从战国就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代匈奴能与汉朝对抗几百年,靠的就是剽悍的“控弦”,其最辉煌时期还是号称“世界最强”的成吉思汗的蒙古“控弦”。
公孙瓒的骑兵部队在后汉三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极辉煌时期达“万余”骑。袁绍也曾想和他求和,可见公孙瓒是一度占上风的。另外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和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也都有公孙瓒骑兵的战绩。
只可惜,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那么,张颌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
分析:赵云和陈到应该都是刘备的卫队统领,赵云负责骑兵,陈到负责白耳兵。实际上刘备的卫队,很可能不仅有白耳兵,还有白马义从。
赵云传提过离开公孙瓒后赵云为先主骑,而且云别传也说过,赵云正式加入刘备的时期是在刘备被曹操赶走,跑去袁绍处那会,而且赵云加入刘备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偷偷替刘备募集了几百人。这几百人是什么人?赵云出身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而且赵云当初加入公孙瓒也是带着人马去的,也就是说他也有自己部下。赵云不大可能独身一人就去加入刘备了,那几百人,多半就是赵云的旧部或者赵云在公孙瓒的一些知己朋友,赵云联络好刘备之后,就偷偷的再把那些人一个个带到刘备那里。当时云别传说“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为什么要说是刘左将军部曲?就是因为那些是公孙瓒的人,一路打着刘备的旗号从幽州跑到邺城。不然的话,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在邺城的话,还用说什么刘左将军部曲。又说为先主主骑,那么本人大胆猜测一下,赵云为刘备带来了数百人的白马义从,并作为刘备的卫队。而陈到加入的时间比赵云早,陈到就率领了刘备原先的卫队,以步兵为主。三国志提到刘备在长坂坡被虎豹骑追上,只好弃妻子而走,但赵云却救了阿斗和甘夫人,那就说明刘备和赵云走散了。而云别传也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这一点都是吻合的,那么也就是说赵云率领的白马义从卫队,在长坂坡从虎豹骑手里拼死救出了阿斗,但估计也死伤惨重,因为赵云归队之后,刘备安排他去做了太守,这一是提拔,二恐怕也是白马义从死的差不多了。所以呢,诸葛在后来提到一直跟随刘备的精锐,就只提白耳,不提白马义从了。
九、西凉铁骑——马超的“罗马”骑兵部队
主帅:马超、马岱
变迁:消失
史实:“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分析: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传说便是罗马西来的军人。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都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有传言说马超军多高鼻深目,这句话一直找不到出处,但分析一下看,还是很有可能的。马超的部队都是来源于马腾,马腾传说马腾被曹操征召入京的时候,其部下和职务全都交给了马超,(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而马腾史书说他是羌女所生,面貌异于中原。马腾的起家是在凉州剿灭胡人叛乱(主要是氐、羌),马腾报名从军,当地官员认为这个异于常人,就给了个军官做。打胜之后就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之后就一直在凉州一带屯兵。这个时候马腾是去剿匪的,带领的又是汉人的军队,所以部队里就算有少数民族,恐怕也不多。但是马腾这人也是性格反复无常的,本来是去剿匪,打着打着就跟匪成了一家。当时的凉州刺史死后,凉州汉庭军队乱成一团,马腾就和韩遂一起投奔了剿的对象--王国的叛军。王国的判军主要就是由当地胡人组成,这个时候马腾的部队估计就开始不断增加羌氐等少数民族了。而王国死后,马腾和韩遂干脆就瓜分了王国的军队。所以说马腾部队里很多胡人,这个还是比较可信的。
马超的部队是不是骑兵,这个其实一直找不到可信的证据,按道理说,马腾一直在凉州,而且史书多次记载,他的部队很穷,穷到一度没有饭吃,而且跟韩遂的争地盘活动,也一直没占到什么太大的便宜。部队的实力呢,初期跟王国一起叛乱,被汉庭派来的军队打败。后来被董卓笼络,赶到洛阳去帮忙,结果等他走到,董卓已经挂掉了,于是就找李傕要好处费,李傕没答应,就打了起来。还喊了韩遂来趁火打劫,结果呢,连李傕的侄子都没打过,被赶回了凉州。从马腾的经历看,其部队战斗力只能算一般。
马超这个人也有意思,刚一拿到军权,就连老爹和家人都不要了,立马联络了韩遂一起造反。此时是西凉铁骑军威最大的时期,曾经在汉水逼着老曹差点跳河,也有某些史学家认为,这是老曹自己导致,老曹治军历来提倡身体力行与士兵同甘苦。渡河时,先安排普通士兵过河,自己摔着许诸的虎卫军押后,等到所有人都过河了,恰好马超的部队赶到,搞的老曹很狼狈。从此次交战来看,马超最终是大败,一遇到虎豹骑这种曹军精锐,马超的部队还是差得远。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这段话是很多人认为西凉铁骑厉害的一个证据。本人认为,其一:马超败于曹操后,消停了一阵子,后来又造反,杀了凉州刺史韦康,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队。凉州一直是战乱之地,最多时曾经10几路军阀割据,又有当地胡人不断骚乱,所以这里的驻兵和装备一定是很精良的。马超的实力此时得到一次补充,史书记载,马超此次作乱,陇上各郡县都纷纷投降,连韦康驻扎的冀城都投降了,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消耗,反而是得到了补充。其二,马超去攻打卤城时,冀城里韦康的老部下再次造反,关闭了冀城门。马超搞的很狼狈,卤城没打下,冀城又回不去了。所有只好带着部队去投靠张鲁。而张鲁呢,只是提供了一个小县城给他驻扎。从这点看,马超不可能带着他全体大军出动去剿灭卤城叛乱,而太多军队也不可能在一个小县城呆下。所以,这部分军队可能是马超最精锐部队,而且这部分部队很可能大部分由胡人组成。
胡人在边塞残暴之名远扬,加之这部分精锐装备精良,成都人民估计是没见过胡子那么威猛的胡人,又听多胡人吃人肉的恐怖故事,所以看到马超的蛮族部队一到,就满城震怖。刘璋这个人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较懦弱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软蛋,怕惹事。他连自己的东州兵都管不好。搞不好刘璋大人那会满脑子想的都是别给那些胡人生吃了,投降好歹刘备还会保护他。所以这个城中震怖搞不好就是刘璋自己在震怖,他是在金子窝出生的,那见过大胡子蛮人?
马超的部队到底是不是骑兵?这个真的很难讲,从马腾马超的履历来讲,他们是不可能有养得起庞大骑兵部队的实力的,但要是说到最后那只马超的精锐是骑兵,或者以骑兵为主,还是很有可能的。不管怎么说,吓降了刘璋,总算对的起西凉铁骑的名声,但其真正实力,恐怕比虎豹骑、吕布的并州铁骑,相差远矣。
十、白耳兵——刘备的最后的卫队
主帅:刘备、陈到
变迁:演变成蜀汉禁军步兵
史实:
“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先帝帐下的精锐”指的就是白耳兵。他们的统帅是陈到,与赵云并称于蜀汉的大将,刘备命他率“白耳”与李严一起镇守永安,据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耳就挡住了追来的吴军。
汉朝禁军原为“建章营”,后改为“羽林军”,开始只有“北军”建制,汉武时增设“南军”,南北呼应。蜀汉继承汉朝军制,有“虎步中军”印为禁军统帅。“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虎骑营,长官称部督或监。其他中军统帅不固定,有监军、都护、护军等称。”
分析:白耳兵是刘备的老兵,诸葛集里曾说,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那么这个白毦,应该就是指白耳兵,后来称呼为白耳兵,一般认为是笔误所致。毦,一种用羽毛做成的装饰品。刘备军也是按汉制的,汉制里什么兵才会插羽毛这种装饰品呢?羽林兵。羽林军作为禁军,帽子后都要插一根雉尾作为装饰,所以从白毦的名字来看,这只部队插羽毛,又是精锐,应该就是刘备的卫队。
史书对“白耳兵”的记述不多,估计是后来归入禁军编制,南北二营中或许可以找到“白耳兵”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从陈到的履历上看,他是和赵云相提并论,而且着重强调了他的忠勇,而陈到则是在刘备在豫州的时候跟随了刘备。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其实就是他驻扎在小沛的那段时间。前后分两段时间,之一是应陶谦邀请去了小沛,之后被吕布赶走,在跟曹操联军打败吕布后,曹操表他为豫州牧,正式驻扎在小沛。这段时间是刘备从一路义勇军一个小县令,发展为豫州牧一个地方诸侯的时期。陈到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了刘备,之后大家都知道,刘备颠沛流离,先是谋取曹操的徐州,被赶走,从此被曹操视为一生的敌人,一路从袁绍处追到新野,最后跑到西川。
?十一、先登死士——昙花一现的轻骑兵克星
主将:麹义
变迁:消失
史实:“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英雄记记载,当年界桥之战,袁绍听说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后说,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这段话可以看出,袁绍的精锐是他自认为的大戟士,但是界桥之战,没轮到大戟士表演,因为还没赶到,公孙瓒就败了。败在先登死士之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先登死士就是一只敢死队,无论从界桥之战的表现(一直忍耐到公孙瓒的马队离自己几十步远才起身还击,这种胆量真非常人。),还是他的首席将领鞠义的性格(恃功而骄恣),以及这只部队的经历(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击败过匈奴单于於夫罗)。
这些都能看出,这只部队是由非常剽悍不要命的亡命徒组成,而且其成员里还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于禁(禁原为先登),”后汉书曾说:“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鞠义的这只部队就是来源于凉州,先登死士按描述一直都是步兵,但却击败过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单于,这点看出一是先登死士的彪悍,二则是他们有丰富的对骑兵作战经验。
界桥之战描述,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本人这里猜测,这种强弩并非一般的手弩,很可能是腰引弩。弓弩技术在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是大汉精兵横行天下的资本,尤其是对抗外族骑兵的资本。前面说了西汉时代先是有了角弓,作为骑兵的主要武器,而步兵则发展了大弩,当年李陵率领5000步兵孤军深入,横行漠北,看家本领就是万弩齐发。从东汉时期,开始出现腰引弩,武备志说“力弱者用蹶张,力雄者仍用腰张”。那么这里说强弩,本人就猜测应该是腰引弩一类的大弩,而腰引弩是需要很强的力量才拉得动,先登居然可以全军配备这种武器,侧面也说明这只部队的彪悍程度。
先登死士不止一次击败过白马义从,界桥之战初期击败了一次,后来又数次击败公孙瓒的骑兵,一直打到公孙瓒不敢出门为止。先登死士这只部队,在对抗轻骑兵代表的白马义从时,表现为全胜。只是这只部队的下场很可惜,麹义的性格过于狂妄。前面说麹义久在凉州,实际上他的祖籍在湟中,湟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里的人天下强勇?因为这里是当年东汉流放犯人之地,又是紧挨胡人的边塞之地。王莽当年从胡人手里买了这个地方之后,就发配了大量犯人以及家属去那里,用来作为与胡人交接的缓冲带,所以,可想而知,在这里的人天天都要提心吊胆,防备胡人入侵,所以人人尚武,彪悍凶猛,也就不奇怪了。而麹义出身是个大家族,他参军时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多名家勇的,后汉书说他从小就带领家奴在凉州对抗胡人骑兵,勇猛善战。三国志也说袁绍杀了他之后“而并其众”。这样看麹义的部队并非是袁绍的自家部队,应该就是一路追随他的家族勇士,这批人常年生活在危险之中,对战争就是家常便饭,骁勇超乎常人也就不奇怪了。
但麹义久在塞外,估计也不怎么读书,不懂政治也不善于掩饰性格。立了大功之后总觉得袁绍对不住他,封赏的太少了。读书少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结果想出一个什么馊主意呢?勾结了黑山贼,准备趁袁绍摆宴席的时候抢劫袁绍家。我的个天哪,这叫什么脑子嘛,袁绍从此之后就很忌惮他,麹义的性格后汉书描述,也是反复无常,就是没有信义,袁绍后来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他了。看来这塞外之徒,都不怎么读书,也都不怎么重信誉,几位有名的边疆猛士,吕布公孙马超还有这位麹义,评价都是反复之徒。
但麹家人的历史还没终结,这个边疆的大族,之后多次作乱,勇猛无比。其实麹家人还是蛮忠于汉朝的(麹家是罪犯所以才被发配到边疆,这个很让人哭笑不得,但后期造反全部都是反对曹魏推翻了汉朝)。麹义早期是被麹家派去中原协助皇普嵩平叛黄巾军的,后来又去帮助号为正统的四世三公的袁绍。这批麹家死士一入中原,就连造奇功,天下震动,让人不得不佩服麹家军的实力。说道这里,也该结束了,袁绍的精英先登其实不过是边塞大族派来捐助他的家族部队,麹义死后,估计其他人不服,或被杀,或逃走,这只英勇无敌的麹家军就逐渐消失了,但个别人流落到其他诸侯那里,继续绽放耀眼光芒,比如于禁。
十二、虎卫军——曹魏的刺客部队
主将:许褚
变迁:演变成武卫
史实:曹操一开始没有什么虎卫军的名称,应该说这个名字是我们给他加上去的,因为曹操初期并非帝制,所以他仿汉军的南北军以及禁军体制并不完全,虎贲营或者叫虎卫军是后来才有的,典韦传: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许诸传: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
这里可以看出,从许诸开始才叫虎卫,职责与典韦相同,都是负责曹操安全的亲卫部队。从描述来看,虎卫军是曹操禁军的步兵部队,因为选的都是剑客,虎卫军在初期是曹操的一只主力,也负责曹操的宿卫,最著名的就是宛城之战和马超之战了,都是断后,典韦在宛城率10几人替老曹泡妞断后,最后身死,而许诸在汉水率100多名虎卫抵挡马超万余名追兵,护送老曹渡河。而后来许诸被封为武卫中郎将,应该就是原来的虎贲中郎将,改了个名称。但冷兵器时期,骑兵一直都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老曹自从大力发展虎豹骑之后,虎卫基本上都是负责贴身安全了。这从老曹任人的亲疏以及建制也能看出来。虎豹骑分为虎骑和豹骑两营,虎豹骑统领也只安排自家人,而且虎豹骑统领在后来都担任中军(也就是禁军)的最高长官--中领军。而虎卫则都尉、校尉百馀人,一直都保持在100人左右,亲疏和建制之间,大见分别。说明虎卫的重要还是比不上虎豹骑。
十三、逍遥津死士
主将:张辽
变迁:
史实:张辽麾下“八百死士”。“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十四、解烦军
十五、大戟士
十六、东州兵
十七、青州兵(最早的建设兵团)——曹操初期的乌合之众
主将:曹操
变迁:卸甲屯田
史实:“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所谓的精锐究竟怎么样呢?吕布“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
分析:青州兵很难算得上是精锐,因为三国志记载,当年黄巾军投降了100多万人,曹操取了三十万做青州军,这么大数量,就很难称得上是精锐了,而且一听到老曹死了,就鼓噪而去,从性质上来说,应该是一只雇佣军。提它仅仅是因为毕竟史书上占一笔,但其实离精锐相差甚远,因为无论战绩(当年攻打吕布,被吕布揍得溃不成军,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还是纪律(宛城老曹差点丧命,兵败之下青州兵居然还趁火抢劫,而且还居然抢劫自己人,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这些都说明青州兵离精锐相差甚远,所以老曹在初期实力还弱时,不得不用青州兵,这个可谓他起家的本钱。但后来实力强大了,就不再使用这只雇佣军了。一直安排他们屯田驻防在青徐。
魏: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
“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曹魏先后置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等新五营,归中领军统帅。这都是精锐部队。张合赶奔雍凉抵抗诸葛亮时,专门跑到洛阳提调南军五营,就是因为他们是魏军精锐。
曹仁的“骁骑?”。“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
典韦的“近卫甲兵”,“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这几支虽为精锐,但只是“别部”,难称“军”,故不在列。
蜀:无前、无当、飞军、虎骑、散骑、武骑
无前、无当二者同为一支精勇的队伍。飞军,以羌族的一支——青羌为主,分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队伍。虎骑,精勇的骑兵队伍,此外还有散骑、武骑等骑兵队。诸葛亮严格的训练和部队纪律性,以及连弩,精练钢刀的配备,八阵图的推广,使蜀汉军队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
吴:羽林、虎骑、敢死、解烦、无难、马闲、五营、五校
羽林,是东吴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因为吴的兵制比较混乱,所以对这些吴国自诩的精锐部队不应估计过高。因为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他们也没有表现出精锐部队应有的战斗力。
五、飞熊军——埋没了的西凉勇士
主帅:董卓、李傕、郭汜、张济、张绣
变迁:消失在曹操、马腾军中
六、陷阵营——乱舞中原的高顺“飞军”
主帅:高顺
变迁:演变成虎豹骑、逍遥津死士
史实:“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高顺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他麾下的“陷阵营”也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虽为引用,但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看来还是可信的),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后汉时期马铠没有普及,所以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当时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这指的是重装部兵。
分析:“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可见一斑。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高顺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吕布的确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七、虎豹骑——曹魏王牌机动部队
主帅:曹纯、曹休、曹真
变迁:演变成中领军,即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中的骁骑营
史实:
“仁弟纯,初以仪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曹休字文烈,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
“曹真字子丹。。。。。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
屡次出现“虎豹骑”,而且可以是曹操的“宿卫”,其统帅也都是曹氏宗族的杰出人物。那麽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好可怕,“百人将”做虎豹骑的小卒,“天下骁锐”名副其实。看看他的战绩:
“纯麾下骑斩谭首。”短短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其实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
“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蹹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
??“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无遗,这是刘备没有想到,而尤其令刘备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在如此急行军后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现代考古发掘出曹魏“豹骑都督印”,可见这支部队其实分虎,豹骑两营。
“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可见在对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虎豹骑也出战了。因为有后面这一句“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这五千铁甲就是虎豹骑(骑兵已经是难得,这样的精锐铁甲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能大破西凉铁骑一方面是曹军“轻装步兵”顽强的拖住了敌人,为“虎骑夹击”争取了时间,但根本上还是他强大的战斗力决定的。
在以后虎豹骑就销声匿迹了,个人估计他们是归入了曹公(曹操破马超后进封公爵“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近卫。后来极可能归入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当然,最大可能是骁骑营。(许楮的虎士后来就是归入武卫营)
这支部队是先成立,后选帅:“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在曹纯死后,虎豹骑没有了统帅,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可见曹操对这支“天下骁锐”窥视已久。
分析:吕布同志失败后,因为他是因为部将投降而失败,其装备人员大部分都投降了曹操。而老曹对待吕布闻名天下的骑兵,尤其是陷阵营,肯定不舍得杀掉。所以猜测,陷阵营就是虎豹骑的前身。老曹杀了高顺,但留下了张辽,张辽前面说过,给丁原招募过羽林骑,投降老曹之后,老曹立马任命张辽为骑都尉,又是负责羽林骑。这里要说明一点,老曹的军制是仿汉制的,也是南北军建制,但老曹在之前应该是没有骑都尉这个官职的,因为他没有羽林骑。张辽一投降就给了他这么一个官职,所以张辽初期是执掌吕布原来的骑兵的概率很大,然后张辽立功之后,老曹又给升成中郎将,仍然是没说明的中郎将,但猜测,应该是和吕布一样,都是羽林中郎将。从骑都尉到羽林中郎将最为合理,都是负责羽林骑,职务等于没变。但薪水多了些。
吕布的羽林骑尤其陷阵营是虎豹骑的前身:
1、虎豹骑名称第一次出现是曹操征南皮的期间,这个时候虎豹骑名称才第一次出现,而虎豹骑也是禁军,直属老曹的亲兵部队,历任长官都是曹家人,从不派外姓长官。据《三国志》中记载的仅有曹真、曹休和曹纯。而曹纯死后,老曹找不到合适人来担任,更是自己亲自兼任了虎豹骑统领。而三国志曹休传记载:使领虎豹骑宿卫。这就说明虎豹骑的职责是跟羽林骑一样的,是负责曹操宿卫的禁军。
2、张辽第一次参加正式战场是官渡之战的白马,大破袁绍。杀颜良是派关羽和张辽,颜良也许还可以算到关羽头上,但杀文丑就没关羽什么事了。三国志记载: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当时老曹率领不满600人的骑兵,就大破了文丑的部队,并且斩了文丑。而之前我们说过,老曹在灭吕布之前是没什么骑兵,当时主力一度是青州兵。那么此时的600骑,应该就是吕布的降兵,由张辽统帅的横行天下的并州铁骑,而且应该就是当年高顺所部七八百人的陷阵营。七八百人投降后肯定有一些损耗,降至不足600也算正常,但就这些残留下的陷阵营,仍然可以击败文丑和刘备率领的6000名左右精锐河北士兵。真是以一当十。
3、老曹击败袁绍后,开始注意到陷阵营的威力,而且此时老曹势力大大的发展了,以前的军队规模和实力都不允许他弄什么禁军亲卫,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发现了这只部队的可怕战斗力之后,就开始安排自家人统领这只部队,然后起个新的名字——虎豹骑,但是职责跟羽林骑是一模一样。叫这个名字估计也就是想避嫌,因为羽林骑是皇帝的亲兵名称,你也弄个一模一样的太明目张胆。
4、虎豹骑的选拨标准比羽林骑更胜一布。羽林骑只是职业军人,父死子替。而虎豹骑则从曹操全军中选拨精锐,缺了名额只能从百人将中选。从虎豹骑仅有的一些描述上看,虎豹骑仍然擅长长途奔袭,追刘备据说是一日急行三百里,这就说明虎豹骑的建制很可能跟羽林骑一样,每人好几匹马。
5、老曹建立虎豹骑之后,统领就只选自家人,后来干脆自己兼任了长官。可以想象这只部队在老曹心目中的地位。
八、白马义从——公孙瓒的骐骥部队
主帅:公孙瓒、刘备、赵云
变迁:赵云招募白马追随刘备,大部分长坂坡战死,小部分演变成蜀汉禁军骑兵
史实: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因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
“白马将军”的“白马义从”是“善射之士”骑乘优良白马组成的,所以它的机动力和射程是毋庸质疑的。换句话,这就是一支精锐轻骑部队,也就是所谓的“控弦”。
公孙瓒久在幽并,所以有机会组建这支“控弦”部队。“控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从战国就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代匈奴能与汉朝对抗几百年,靠的就是剽悍的“控弦”,其最辉煌时期还是号称“世界最强”的成吉思汗的蒙古“控弦”。
公孙瓒的骑兵部队在后汉三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极辉煌时期达“万余”骑。袁绍也曾想和他求和,可见公孙瓒是一度占上风的。另外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和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也都有公孙瓒骑兵的战绩。
只可惜,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那么,张颌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
分析:赵云和陈到应该都是刘备的卫队统领,赵云负责骑兵,陈到负责白耳兵。实际上刘备的卫队,很可能不仅有白耳兵,还有白马义从。
赵云传提过离开公孙瓒后赵云为先主骑,而且云别传也说过,赵云正式加入刘备的时期是在刘备被曹操赶走,跑去袁绍处那会,而且赵云加入刘备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偷偷替刘备募集了几百人。这几百人是什么人?赵云出身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而且赵云当初加入公孙瓒也是带着人马去的,也就是说他也有自己部下。赵云不大可能独身一人就去加入刘备了,那几百人,多半就是赵云的旧部或者赵云在公孙瓒的一些知己朋友,赵云联络好刘备之后,就偷偷的再把那些人一个个带到刘备那里。当时云别传说“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为什么要说是刘左将军部曲?就是因为那些是公孙瓒的人,一路打着刘备的旗号从幽州跑到邺城。不然的话,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在邺城的话,还用说什么刘左将军部曲。又说为先主主骑,那么本人大胆猜测一下,赵云为刘备带来了数百人的白马义从,并作为刘备的卫队。而陈到加入的时间比赵云早,陈到就率领了刘备原先的卫队,以步兵为主。三国志提到刘备在长坂坡被虎豹骑追上,只好弃妻子而走,但赵云却救了阿斗和甘夫人,那就说明刘备和赵云走散了。而云别传也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这一点都是吻合的,那么也就是说赵云率领的白马义从卫队,在长坂坡从虎豹骑手里拼死救出了阿斗,但估计也死伤惨重,因为赵云归队之后,刘备安排他去做了太守,这一是提拔,二恐怕也是白马义从死的差不多了。所以呢,诸葛在后来提到一直跟随刘备的精锐,就只提白耳,不提白马义从了。
九、西凉铁骑——马超的“罗马”骑兵部队
主帅:马超、马岱
变迁:消失
史实:“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分析: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传说便是罗马西来的军人。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都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有传言说马超军多高鼻深目,这句话一直找不到出处,但分析一下看,还是很有可能的。马超的部队都是来源于马腾,马腾传说马腾被曹操征召入京的时候,其部下和职务全都交给了马超,(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而马腾史书说他是羌女所生,面貌异于中原。马腾的起家是在凉州剿灭胡人叛乱(主要是氐、羌),马腾报名从军,当地官员认为这个异于常人,就给了个军官做。打胜之后就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之后就一直在凉州一带屯兵。这个时候马腾是去剿匪的,带领的又是汉人的军队,所以部队里就算有少数民族,恐怕也不多。但是马腾这人也是性格反复无常的,本来是去剿匪,打着打着就跟匪成了一家。当时的凉州刺史死后,凉州汉庭军队乱成一团,马腾就和韩遂一起投奔了剿的对象--王国的叛军。王国的判军主要就是由当地胡人组成,这个时候马腾的部队估计就开始不断增加羌氐等少数民族了。而王国死后,马腾和韩遂干脆就瓜分了王国的军队。所以说马腾部队里很多胡人,这个还是比较可信的。
马超的部队是不是骑兵,这个其实一直找不到可信的证据,按道理说,马腾一直在凉州,而且史书多次记载,他的部队很穷,穷到一度没有饭吃,而且跟韩遂的争地盘活动,也一直没占到什么太大的便宜。部队的实力呢,初期跟王国一起叛乱,被汉庭派来的军队打败。后来被董卓笼络,赶到洛阳去帮忙,结果等他走到,董卓已经挂掉了,于是就找李傕要好处费,李傕没答应,就打了起来。还喊了韩遂来趁火打劫,结果呢,连李傕的侄子都没打过,被赶回了凉州。从马腾的经历看,其部队战斗力只能算一般。
马超这个人也有意思,刚一拿到军权,就连老爹和家人都不要了,立马联络了韩遂一起造反。此时是西凉铁骑军威最大的时期,曾经在汉水逼着老曹差点跳河,也有某些史学家认为,这是老曹自己导致,老曹治军历来提倡身体力行与士兵同甘苦。渡河时,先安排普通士兵过河,自己摔着许诸的虎卫军押后,等到所有人都过河了,恰好马超的部队赶到,搞的老曹很狼狈。从此次交战来看,马超最终是大败,一遇到虎豹骑这种曹军精锐,马超的部队还是差得远。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这段话是很多人认为西凉铁骑厉害的一个证据。本人认为,其一:马超败于曹操后,消停了一阵子,后来又造反,杀了凉州刺史韦康,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队。凉州一直是战乱之地,最多时曾经10几路军阀割据,又有当地胡人不断骚乱,所以这里的驻兵和装备一定是很精良的。马超的实力此时得到一次补充,史书记载,马超此次作乱,陇上各郡县都纷纷投降,连韦康驻扎的冀城都投降了,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消耗,反而是得到了补充。其二,马超去攻打卤城时,冀城里韦康的老部下再次造反,关闭了冀城门。马超搞的很狼狈,卤城没打下,冀城又回不去了。所有只好带着部队去投靠张鲁。而张鲁呢,只是提供了一个小县城给他驻扎。从这点看,马超不可能带着他全体大军出动去剿灭卤城叛乱,而太多军队也不可能在一个小县城呆下。所以,这部分军队可能是马超最精锐部队,而且这部分部队很可能大部分由胡人组成。
胡人在边塞残暴之名远扬,加之这部分精锐装备精良,成都人民估计是没见过胡子那么威猛的胡人,又听多胡人吃人肉的恐怖故事,所以看到马超的蛮族部队一到,就满城震怖。刘璋这个人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较懦弱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软蛋,怕惹事。他连自己的东州兵都管不好。搞不好刘璋大人那会满脑子想的都是别给那些胡人生吃了,投降好歹刘备还会保护他。所以这个城中震怖搞不好就是刘璋自己在震怖,他是在金子窝出生的,那见过大胡子蛮人?
马超的部队到底是不是骑兵?这个真的很难讲,从马腾马超的履历来讲,他们是不可能有养得起庞大骑兵部队的实力的,但要是说到最后那只马超的精锐是骑兵,或者以骑兵为主,还是很有可能的。不管怎么说,吓降了刘璋,总算对的起西凉铁骑的名声,但其真正实力,恐怕比虎豹骑、吕布的并州铁骑,相差远矣。
十、白耳兵——刘备的最后的卫队
主帅:刘备、陈到
变迁:演变成蜀汉禁军步兵
史实:
“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先帝帐下的精锐”指的就是白耳兵。他们的统帅是陈到,与赵云并称于蜀汉的大将,刘备命他率“白耳”与李严一起镇守永安,据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耳就挡住了追来的吴军。
汉朝禁军原为“建章营”,后改为“羽林军”,开始只有“北军”建制,汉武时增设“南军”,南北呼应。蜀汉继承汉朝军制,有“虎步中军”印为禁军统帅。“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虎骑营,长官称部督或监。其他中军统帅不固定,有监军、都护、护军等称。”
分析:白耳兵是刘备的老兵,诸葛集里曾说,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那么这个白毦,应该就是指白耳兵,后来称呼为白耳兵,一般认为是笔误所致。毦,一种用羽毛做成的装饰品。刘备军也是按汉制的,汉制里什么兵才会插羽毛这种装饰品呢?羽林兵。羽林军作为禁军,帽子后都要插一根雉尾作为装饰,所以从白毦的名字来看,这只部队插羽毛,又是精锐,应该就是刘备的卫队。
史书对“白耳兵”的记述不多,估计是后来归入禁军编制,南北二营中或许可以找到“白耳兵”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从陈到的履历上看,他是和赵云相提并论,而且着重强调了他的忠勇,而陈到则是在刘备在豫州的时候跟随了刘备。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其实就是他驻扎在小沛的那段时间。前后分两段时间,之一是应陶谦邀请去了小沛,之后被吕布赶走,在跟曹操联军打败吕布后,曹操表他为豫州牧,正式驻扎在小沛。这段时间是刘备从一路义勇军一个小县令,发展为豫州牧一个地方诸侯的时期。陈到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了刘备,之后大家都知道,刘备颠沛流离,先是谋取曹操的徐州,被赶走,从此被曹操视为一生的敌人,一路从袁绍处追到新野,最后跑到西川。
?十一、先登死士——昙花一现的轻骑兵克星
主将:麹义
变迁:消失
史实:“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英雄记记载,当年界桥之战,袁绍听说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后说,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这段话可以看出,袁绍的精锐是他自认为的大戟士,但是界桥之战,没轮到大戟士表演,因为还没赶到,公孙瓒就败了。败在先登死士之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先登死士就是一只敢死队,无论从界桥之战的表现(一直忍耐到公孙瓒的马队离自己几十步远才起身还击,这种胆量真非常人。),还是他的首席将领鞠义的性格(恃功而骄恣),以及这只部队的经历(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击败过匈奴单于於夫罗)。
这些都能看出,这只部队是由非常剽悍不要命的亡命徒组成,而且其成员里还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于禁(禁原为先登),”后汉书曾说:“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鞠义的这只部队就是来源于凉州,先登死士按描述一直都是步兵,但却击败过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单于,这点看出一是先登死士的彪悍,二则是他们有丰富的对骑兵作战经验。
界桥之战描述,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本人这里猜测,这种强弩并非一般的手弩,很可能是腰引弩。弓弩技术在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是大汉精兵横行天下的资本,尤其是对抗外族骑兵的资本。前面说了西汉时代先是有了角弓,作为骑兵的主要武器,而步兵则发展了大弩,当年李陵率领5000步兵孤军深入,横行漠北,看家本领就是万弩齐发。从东汉时期,开始出现腰引弩,武备志说“力弱者用蹶张,力雄者仍用腰张”。那么这里说强弩,本人就猜测应该是腰引弩一类的大弩,而腰引弩是需要很强的力量才拉得动,先登居然可以全军配备这种武器,侧面也说明这只部队的彪悍程度。
先登死士不止一次击败过白马义从,界桥之战初期击败了一次,后来又数次击败公孙瓒的骑兵,一直打到公孙瓒不敢出门为止。先登死士这只部队,在对抗轻骑兵代表的白马义从时,表现为全胜。只是这只部队的下场很可惜,麹义的性格过于狂妄。前面说麹义久在凉州,实际上他的祖籍在湟中,湟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里的人天下强勇?因为这里是当年东汉流放犯人之地,又是紧挨胡人的边塞之地。王莽当年从胡人手里买了这个地方之后,就发配了大量犯人以及家属去那里,用来作为与胡人交接的缓冲带,所以,可想而知,在这里的人天天都要提心吊胆,防备胡人入侵,所以人人尚武,彪悍凶猛,也就不奇怪了。而麹义出身是个大家族,他参军时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多名家勇的,后汉书说他从小就带领家奴在凉州对抗胡人骑兵,勇猛善战。三国志也说袁绍杀了他之后“而并其众”。这样看麹义的部队并非是袁绍的自家部队,应该就是一路追随他的家族勇士,这批人常年生活在危险之中,对战争就是家常便饭,骁勇超乎常人也就不奇怪了。
但麹义久在塞外,估计也不怎么读书,不懂政治也不善于掩饰性格。立了大功之后总觉得袁绍对不住他,封赏的太少了。读书少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结果想出一个什么馊主意呢?勾结了黑山贼,准备趁袁绍摆宴席的时候抢劫袁绍家。我的个天哪,这叫什么脑子嘛,袁绍从此之后就很忌惮他,麹义的性格后汉书描述,也是反复无常,就是没有信义,袁绍后来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他了。看来这塞外之徒,都不怎么读书,也都不怎么重信誉,几位有名的边疆猛士,吕布公孙马超还有这位麹义,评价都是反复之徒。
但麹家人的历史还没终结,这个边疆的大族,之后多次作乱,勇猛无比。其实麹家人还是蛮忠于汉朝的(麹家是罪犯所以才被发配到边疆,这个很让人哭笑不得,但后期造反全部都是反对曹魏推翻了汉朝)。麹义早期是被麹家派去中原协助皇普嵩平叛黄巾军的,后来又去帮助号为正统的四世三公的袁绍。这批麹家死士一入中原,就连造奇功,天下震动,让人不得不佩服麹家军的实力。说道这里,也该结束了,袁绍的精英先登其实不过是边塞大族派来捐助他的家族部队,麹义死后,估计其他人不服,或被杀,或逃走,这只英勇无敌的麹家军就逐渐消失了,但个别人流落到其他诸侯那里,继续绽放耀眼光芒,比如于禁。
十二、虎卫军——曹魏的刺客部队
主将:许褚
变迁:演变成武卫
史实:曹操一开始没有什么虎卫军的名称,应该说这个名字是我们给他加上去的,因为曹操初期并非帝制,所以他仿汉军的南北军以及禁军体制并不完全,虎贲营或者叫虎卫军是后来才有的,典韦传: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许诸传: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
这里可以看出,从许诸开始才叫虎卫,职责与典韦相同,都是负责曹操安全的亲卫部队。从描述来看,虎卫军是曹操禁军的步兵部队,因为选的都是剑客,虎卫军在初期是曹操的一只主力,也负责曹操的宿卫,最著名的就是宛城之战和马超之战了,都是断后,典韦在宛城率10几人替老曹泡妞断后,最后身死,而许诸在汉水率100多名虎卫抵挡马超万余名追兵,护送老曹渡河。而后来许诸被封为武卫中郎将,应该就是原来的虎贲中郎将,改了个名称。但冷兵器时期,骑兵一直都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老曹自从大力发展虎豹骑之后,虎卫基本上都是负责贴身安全了。这从老曹任人的亲疏以及建制也能看出来。虎豹骑分为虎骑和豹骑两营,虎豹骑统领也只安排自家人,而且虎豹骑统领在后来都担任中军(也就是禁军)的最高长官--中领军。而虎卫则都尉、校尉百馀人,一直都保持在100人左右,亲疏和建制之间,大见分别。说明虎卫的重要还是比不上虎豹骑。
十三、逍遥津死士
主将:张辽
变迁:
史实:张辽麾下“八百死士”。“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十四、解烦军
十五、大戟士
十六、东州兵
十七、青州兵(最早的建设兵团)——曹操初期的乌合之众
主将:曹操
变迁:卸甲屯田
史实:“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所谓的精锐究竟怎么样呢?吕布“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
分析:青州兵很难算得上是精锐,因为三国志记载,当年黄巾军投降了100多万人,曹操取了三十万做青州军,这么大数量,就很难称得上是精锐了,而且一听到老曹死了,就鼓噪而去,从性质上来说,应该是一只雇佣军。提它仅仅是因为毕竟史书上占一笔,但其实离精锐相差甚远,因为无论战绩(当年攻打吕布,被吕布揍得溃不成军,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还是纪律(宛城老曹差点丧命,兵败之下青州兵居然还趁火抢劫,而且还居然抢劫自己人,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这些都说明青州兵离精锐相差甚远,所以老曹在初期实力还弱时,不得不用青州兵,这个可谓他起家的本钱。但后来实力强大了,就不再使用这只雇佣军了。一直安排他们屯田驻防在青徐。
魏: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
“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曹魏先后置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等新五营,归中领军统帅。这都是精锐部队。张合赶奔雍凉抵抗诸葛亮时,专门跑到洛阳提调南军五营,就是因为他们是魏军精锐。
曹仁的“骁骑?”。“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
典韦的“近卫甲兵”,“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这几支虽为精锐,但只是“别部”,难称“军”,故不在列。
蜀:无前、无当、飞军、虎骑、散骑、武骑
无前、无当二者同为一支精勇的队伍。飞军,以羌族的一支——青羌为主,分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队伍。虎骑,精勇的骑兵队伍,此外还有散骑、武骑等骑兵队。诸葛亮严格的训练和部队纪律性,以及连弩,精练钢刀的配备,八阵图的推广,使蜀汉军队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
吴:羽林、虎骑、敢死、解烦、无难、马闲、五营、五校
羽林,是东吴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因为吴的兵制比较混乱,所以对这些吴国自诩的精锐部队不应估计过高。因为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他们也没有表现出精锐部队应有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