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仇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战国时期也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
基本信息
中文名:战国时期
英文名:Warring States
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标志性事件: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主要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宋
历史局面:百家争鸣、中央集权、土地私有
人口数量:3500万
主要民族:华夏族
主要学派:儒、墨、道、法、名、兵、阴阳等
结束标志: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主要战役: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主要事件:徐州相王、商鞅变法
相关推荐
秦朝
春秋
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周朝
先秦朝代
东周
七国
周国
燕国
楚国
越国
商鞅变法
赢虔
春秋战国
田氏代齐
战国四大名将
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
苏秦
战国名仕
诸侯国
三家分晋
鲁国
春秋战国地图佛之战国战国四大名将
简介
战国(前476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界限,仅依历来惯例,以三家分晋为起始标志,至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
这一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史称“战国七雄”。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的改革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秦国逐一灭掉了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
“战国”一词,在当时就已经有人使用,但是只是用来指当时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如《尉缭子·兵教下篇》说:“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如在《史记·匈奴列传》:“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战国尽管是主要描写七个国家的征战,而战国时期的国家远远不止七个,战国初期,群雄并起,共有二十多国,依然以周天子为共主。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司马迁的《史记》和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刘向叙录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参见秦统一中国之战。秦灭六国,焚烧各国书籍,使战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基本毁灭。以致,西汉中叶的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时,难以找到依据。
前476年(《史记》作周安王元年,实际当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遂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於前476年。
前475年(周安王元年)主要是周敬王的年数有异说。《左传·哀公十九年》所记「冬,叔青如京师,敬王崩故也。」以周敬王在位有四十四年,故次年为周元王元年,为战国之始。
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林春溥《战国编年》、黄式三《周季编略》及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记载始於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接续《左传》之後。
前453年(周贞定王十六年)也有学者认为,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晋国三分已定,七国争雄局面已经形成,应该以此作为战国的开始。
前441年(周哀王元年)朔雪寒在《孙子兵法论正》书中提出此说。
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北宋司马光成书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则以『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而定战国始于前403年。
历史
战乱频繁
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田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时代出现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应时展开,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七雄并立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战国时期也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
基本信息
中文名:战国时期
英文名:Warring States
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标志性事件: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主要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宋
历史局面:百家争鸣、中央集权、土地私有
人口数量:3500万
主要民族:华夏族
主要学派:儒、墨、道、法、名、兵、阴阳等
结束标志: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主要战役: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主要事件:徐州相王、商鞅变法
相关推荐
秦朝
春秋
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周朝
先秦朝代
东周
七国
周国
燕国
楚国
越国
商鞅变法
赢虔
春秋战国
田氏代齐
战国四大名将
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
苏秦
战国名仕
诸侯国
三家分晋
鲁国
春秋战国地图佛之战国战国四大名将
简介
战国(前476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界限,仅依历来惯例,以三家分晋为起始标志,至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
这一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史称“战国七雄”。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的改革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秦国逐一灭掉了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
“战国”一词,在当时就已经有人使用,但是只是用来指当时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如《尉缭子·兵教下篇》说:“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如在《史记·匈奴列传》:“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战国尽管是主要描写七个国家的征战,而战国时期的国家远远不止七个,战国初期,群雄并起,共有二十多国,依然以周天子为共主。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司马迁的《史记》和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刘向叙录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参见秦统一中国之战。秦灭六国,焚烧各国书籍,使战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基本毁灭。以致,西汉中叶的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时,难以找到依据。
前476年(《史记》作周安王元年,实际当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遂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於前476年。
前475年(周安王元年)主要是周敬王的年数有异说。《左传·哀公十九年》所记「冬,叔青如京师,敬王崩故也。」以周敬王在位有四十四年,故次年为周元王元年,为战国之始。
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林春溥《战国编年》、黄式三《周季编略》及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记载始於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接续《左传》之後。
前453年(周贞定王十六年)也有学者认为,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晋国三分已定,七国争雄局面已经形成,应该以此作为战国的开始。
前441年(周哀王元年)朔雪寒在《孙子兵法论正》书中提出此说。
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北宋司马光成书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则以『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而定战国始于前403年。
历史
战乱频繁
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田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时代出现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应时展开,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七雄并立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