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炎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尊为太后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文帝病逝。早先,因郭后没有生育,文帝将平原王曹叡过继给她抚养,但曹叡因自己生母甄氏被杀,内心不平,后来不得已,开始小心侍奉郭后,每天早晚都去向郭后问候起居。郭后也因自己无子,便对他疼爱有加。[20-21]后曹叡继位,尊郭氏为皇太后,居住永安宫,以宫名为尊号。[22]
太和四年(230年),明帝曹叡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不久晋爵为乡侯,食邑五百户,升迁为中垒将军。封其子郭详为骑都尉。同年,追谥太后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升迁郭表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郭表次子郭训为骑都尉。后来太后的姐姐去世,明帝想予以厚葬,为其修建祠堂祭祀,郭太后制止道:“自汉末天下大乱以来,王侯公卿的陵墓无不被盗掘,皆因厚葬。今安葬亡人最好以文帝首阳陵的薄葬为法。”(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阳陵甚简俭。)[23]
太和六年(232年),明帝因幼女曹淑夭折,欲迁徙求安,皇帝和皇太后宫中的上下人等,悉皆东行至许昌。[24]
首阳埋骨
青龙三年(235年)二月初八,郭后于许昌驾崩,时年五十岁。[25]
《军师联盟》中郭照
《军师联盟》中郭照(3张)
先时黄初三年冬,魏文帝作《终制》表首阳山东为寿陵,标注在他葬地西面隔溪之处,为后妃墓葬地,待他逝世,嫔妃有子的随其子前往封国,无子的便安葬于此。后文帝临终,改令遣散后宫,让自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皆还家任嫁,不再为他陪葬。郭后驾崩时,朝廷便依当年文帝终制,在其涧西营造皇后陵,从许昌启殡迁葬,三月十一日(4月16日)合葬首阳,谥为德皇后。[26]
因太后驾崩,明帝晋封郭表为观津侯,食邑千户。升迁郭详为驸马都尉。[27]
青龙四年(236年),明帝改封郭后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郭后兄弟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书,以太牢之礼进行祭祀。
后来郭表薨,长子郭详嗣爵,又分郭表之爵,封其第三子郭述为列侯。郭详薨,其子郭钊嗣爵。
栈潜:①常亚乘舆。②因爱登后。[29]
曹叡: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30]
王沈:①后自在东宫,及即尊位,虽有异宠,心愈恭肃,供养永寿宫,以孝闻。②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31]
陈寿: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於斯为美。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32]
赵希弁:少清慧,父永奇之,曰:‘吾此女,女中王。’遂以‘女王’为字。早失二亲,遭难流离,在铜鞮侯家。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文帝所爱。[33]
卢弼:是郭后之足以制魏文可知。[34]
史梦兰:早虑密计定储皇,献纳时时启智囊。蝉鬓蛾眉皆国色,阴谋终让女中王。
永始情誓
永始台原是汉魏故都丞府建筑群的一部分,曹操安置曹丕在此修文习武。据《许昌县志》记载:“永始台,魏文德皇后尝居之。”曹丕纳郭氏之后,便将她安置在此处,时刻伴于身边。郭氏与曹丕情义相投,恩爱异常。可是时间一长,郭氏愁容渐生。曹丕不知何故,便询问,郭氏答道:“妾身出身寒微,自知不配伴君,今虽乐,恐难长久。”曹丕听后向郭氏立誓:”吾爱卿出自诚心,今生生死与共,永远如初,此台以为证。”这座殿台遂被人称作永始台。
冢中宫人
汉末魏初,关中时局大乱。有人趁乱发掘了一座周朝君王的陵墓(一说为前汉时期的宫人墓葬),从中发现了一个殉葬女子,过了几天恢复生气,又过数月能够说话,年约二十。此女后来被送到京城。郭后很喜欢她,将留在自己身边养育她。有时问她前代宫里的事情,女子也能说得清清楚楚,时间顺序皆无误。后来郭后逝世,这女子哭泣不止,最终哀伤而死。[36]
名字辨误
北魏文学家游雅在撰写文成帝拓跋濬养母常太后(文昭皇太后)的碑文时,论太后名字之美,可媲前魏的甄后。同僚陈奇挑剔他碑文中的错误,文成帝便下诏检对碑文与史事,结果查证与常太后名字相应的并非甄后,而是郭后,盖因常太后与甄后同谥为“文昭”,遂导致游雅误记。
今人误将文昭常太后当作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并依据郭后姐姐郭昱名中从日,推测郭后名为郭照,亦为误断。常太后名字无载,故郭后真名尚无从考证。
裴松之补注引《魏略》《汉晋春秋》载,明帝继位追究生母甄氏之死,郭太后遂以忧暴崩。甄氏临没时,将明帝托付给李夫人,后者在郭后驾崩后告诉明帝甄氏遭到谗害,尸体被发覆面,明帝令殡葬太后如当初甄氏死状。另一说说法则是明帝向郭后询问甄氏死况时,被郭后的话激怒,逼杀郭后,令殡葬如当初甄氏死状。[37-38]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辩此非实,认为《汉晋春秋》《魏略》两则互相矛盾。案明帝即位,至郭后驾崩,将近九年,若明帝欲报怨,岂能等如此之久?则逼杀之说,当是讹传。又陈寿于《明帝纪》与《郭后传》中皆载“皇太后崩”,绝不见其被害之迹。盖甄后赐死系实事,故传书之;郭后逼杀系讹传,故传不书。
晋朝阎缵在上书呈废太子司马遹之冤时,以明帝作例,言他在文帝没后,侍奉母后甚谨,闻名于天下,至今仍受世人称赞。[39]盖是在时间最为接近的西晋,人们普遍认为明帝善事郭后。《开元占经》里简略提及郭后之死:“三年丙寅正月太后郭氏无疾乃忽崩。”曹叡所作哀册亦有“暴罹灾殃”之句。这可能是曹叡杀郭后流言的由来之始。
明代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九十一回短暂提及郭后,于曹丕称帝后,聘为贵妃,姿貌艳丽,颇有城府。郭贵妃欲谋为后,与宠臣张韬商议,谎称甄夫人以魇镇之术谋害天子。曹丕遂将甄夫人赐死,立郭贵妃为皇后。因郭后无出,养曹睿为子,虽甚爱之,不立为嗣。
民国蔡东藩小说《后汉演义》中,郭氏少年即秀慧美丽,父亲郭永号为“女王”,长大后艳名愈噪,被曹丕所闻,遂纳为姬妾,格外怜爱。郭氏不但千娇百媚,而且善于谋划,曹丕得以立为太子,也是得益于郭氏的献策。
尊为太后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文帝病逝。早先,因郭后没有生育,文帝将平原王曹叡过继给她抚养,但曹叡因自己生母甄氏被杀,内心不平,后来不得已,开始小心侍奉郭后,每天早晚都去向郭后问候起居。郭后也因自己无子,便对他疼爱有加。[20-21]后曹叡继位,尊郭氏为皇太后,居住永安宫,以宫名为尊号。[22]
太和四年(230年),明帝曹叡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不久晋爵为乡侯,食邑五百户,升迁为中垒将军。封其子郭详为骑都尉。同年,追谥太后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升迁郭表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郭表次子郭训为骑都尉。后来太后的姐姐去世,明帝想予以厚葬,为其修建祠堂祭祀,郭太后制止道:“自汉末天下大乱以来,王侯公卿的陵墓无不被盗掘,皆因厚葬。今安葬亡人最好以文帝首阳陵的薄葬为法。”(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阳陵甚简俭。)[23]
太和六年(232年),明帝因幼女曹淑夭折,欲迁徙求安,皇帝和皇太后宫中的上下人等,悉皆东行至许昌。[24]
首阳埋骨
青龙三年(235年)二月初八,郭后于许昌驾崩,时年五十岁。[25]
《军师联盟》中郭照
《军师联盟》中郭照(3张)
先时黄初三年冬,魏文帝作《终制》表首阳山东为寿陵,标注在他葬地西面隔溪之处,为后妃墓葬地,待他逝世,嫔妃有子的随其子前往封国,无子的便安葬于此。后文帝临终,改令遣散后宫,让自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皆还家任嫁,不再为他陪葬。郭后驾崩时,朝廷便依当年文帝终制,在其涧西营造皇后陵,从许昌启殡迁葬,三月十一日(4月16日)合葬首阳,谥为德皇后。[26]
因太后驾崩,明帝晋封郭表为观津侯,食邑千户。升迁郭详为驸马都尉。[27]
青龙四年(236年),明帝改封郭后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郭后兄弟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书,以太牢之礼进行祭祀。
后来郭表薨,长子郭详嗣爵,又分郭表之爵,封其第三子郭述为列侯。郭详薨,其子郭钊嗣爵。
栈潜:①常亚乘舆。②因爱登后。[29]
曹叡: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30]
王沈:①后自在东宫,及即尊位,虽有异宠,心愈恭肃,供养永寿宫,以孝闻。②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31]
陈寿: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於斯为美。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32]
赵希弁:少清慧,父永奇之,曰:‘吾此女,女中王。’遂以‘女王’为字。早失二亲,遭难流离,在铜鞮侯家。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文帝所爱。[33]
卢弼:是郭后之足以制魏文可知。[34]
史梦兰:早虑密计定储皇,献纳时时启智囊。蝉鬓蛾眉皆国色,阴谋终让女中王。
永始情誓
永始台原是汉魏故都丞府建筑群的一部分,曹操安置曹丕在此修文习武。据《许昌县志》记载:“永始台,魏文德皇后尝居之。”曹丕纳郭氏之后,便将她安置在此处,时刻伴于身边。郭氏与曹丕情义相投,恩爱异常。可是时间一长,郭氏愁容渐生。曹丕不知何故,便询问,郭氏答道:“妾身出身寒微,自知不配伴君,今虽乐,恐难长久。”曹丕听后向郭氏立誓:”吾爱卿出自诚心,今生生死与共,永远如初,此台以为证。”这座殿台遂被人称作永始台。
冢中宫人
汉末魏初,关中时局大乱。有人趁乱发掘了一座周朝君王的陵墓(一说为前汉时期的宫人墓葬),从中发现了一个殉葬女子,过了几天恢复生气,又过数月能够说话,年约二十。此女后来被送到京城。郭后很喜欢她,将留在自己身边养育她。有时问她前代宫里的事情,女子也能说得清清楚楚,时间顺序皆无误。后来郭后逝世,这女子哭泣不止,最终哀伤而死。[36]
名字辨误
北魏文学家游雅在撰写文成帝拓跋濬养母常太后(文昭皇太后)的碑文时,论太后名字之美,可媲前魏的甄后。同僚陈奇挑剔他碑文中的错误,文成帝便下诏检对碑文与史事,结果查证与常太后名字相应的并非甄后,而是郭后,盖因常太后与甄后同谥为“文昭”,遂导致游雅误记。
今人误将文昭常太后当作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并依据郭后姐姐郭昱名中从日,推测郭后名为郭照,亦为误断。常太后名字无载,故郭后真名尚无从考证。
裴松之补注引《魏略》《汉晋春秋》载,明帝继位追究生母甄氏之死,郭太后遂以忧暴崩。甄氏临没时,将明帝托付给李夫人,后者在郭后驾崩后告诉明帝甄氏遭到谗害,尸体被发覆面,明帝令殡葬太后如当初甄氏死状。另一说说法则是明帝向郭后询问甄氏死况时,被郭后的话激怒,逼杀郭后,令殡葬如当初甄氏死状。[37-38]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辩此非实,认为《汉晋春秋》《魏略》两则互相矛盾。案明帝即位,至郭后驾崩,将近九年,若明帝欲报怨,岂能等如此之久?则逼杀之说,当是讹传。又陈寿于《明帝纪》与《郭后传》中皆载“皇太后崩”,绝不见其被害之迹。盖甄后赐死系实事,故传书之;郭后逼杀系讹传,故传不书。
晋朝阎缵在上书呈废太子司马遹之冤时,以明帝作例,言他在文帝没后,侍奉母后甚谨,闻名于天下,至今仍受世人称赞。[39]盖是在时间最为接近的西晋,人们普遍认为明帝善事郭后。《开元占经》里简略提及郭后之死:“三年丙寅正月太后郭氏无疾乃忽崩。”曹叡所作哀册亦有“暴罹灾殃”之句。这可能是曹叡杀郭后流言的由来之始。
明代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九十一回短暂提及郭后,于曹丕称帝后,聘为贵妃,姿貌艳丽,颇有城府。郭贵妃欲谋为后,与宠臣张韬商议,谎称甄夫人以魇镇之术谋害天子。曹丕遂将甄夫人赐死,立郭贵妃为皇后。因郭后无出,养曹睿为子,虽甚爱之,不立为嗣。
民国蔡东藩小说《后汉演义》中,郭氏少年即秀慧美丽,父亲郭永号为“女王”,长大后艳名愈噪,被曹丕所闻,遂纳为姬妾,格外怜爱。郭氏不但千娇百媚,而且善于谋划,曹丕得以立为太子,也是得益于郭氏的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