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商人的历史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华夏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思想大爆发时代。第一次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洛阳),东周春秋时代开启;终结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西周灭亡战国时代结束。这五百四十九年中,璀璨的百家争鸣,造就了华夏独领世界风骚一千八百年的辉煌。
第二次思想大爆发,始于王阳明公建立心学,发展于李贽先生《焚书》、《续焚书》、《藏书》三书盛行,终结于永历十五年(1661年),桂王在昆明死难。这不到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明朝思想家几乎以一己之力,彻底颠覆儒家的统治地位,开创华夏思想的新局面。
但,一切终究成了幻梦。第二次思想大爆发的失败,让华夏承受了近三百年的最深重苦难。当一头雄狮轰然倒塌之时,必定面对往日臣服者的疯狂报复。短短的不到二百八十八年时间里,华夏遭到了历史最无情的惩罚。太祖名言,吾一直不敢忘:落后,就要挨打!!!
朱由校现在就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狠狠抽了一耳光。范永斗,这个民间非著名卖国商人,如今活生生地站在面前,正神气活现的教训家丁。朱由校却不能动其一丝一毫,那怕他现在的身份,是传说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上。
杀掉范永斗很容易,只需给猛如虎一个暗示,这个拥有强烈杀富济贫思维的好汉,保准把范永斗撕成无数碎片。可如此一来,大同的商贸必然遭到沉重打击,一旦商人大规模撤离,原本富庶的山西顷刻间就会变成人间地狱。明朝政府本就摇摇欲坠的国家信用,会瞬间崩塌。
到时候谁来承担如此责任,又是皇上背锅?已经几乎沦为大臣玩偶的皇上,能背的动?一旦山西陷入困顿,带来的直接影响会比陷入战乱的西南更为严重。朱由校不敢想象,山西陷入混乱之后,与之毗邻的河北、河南、陕西还有草原会发生什么事…
现在范永斗趾高气扬的样子,似乎在额头上刻了几个数字:00544…
…………………………………………………………………………………………
华夏历史上,商人的身份几乎就一直与贱民二字挂钩。似乎商人就是任由官府盘剥的对象,民间或者官方文献上,也有诸多类似记载,可问题是,你信吗?两次思想大爆发的时代,都是巨富豪商上演风云际会的时刻,这难道是巧合?
一个富豪的诞生,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豪强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豪强会进化成为门阀。门阀之间通过姻亲关系,结为更紧密的利益体,最终形成一股足以颠覆国体的力量。这便是富可敌国的真正含义,这股力量,岂是用‘重农抑商’就能解决的?
管仲曾说过:‘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早已揭示出,商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秦朝以前,诸侯国之间强大的商业网就已经形成。那怕战事再激烈,各国之间的贸易也从未中断。当时的巨富豪商,社会地位根本不在士子之下。许多商人,甚至是诸侯王的座上宾客,颇受尊敬。
而官府民间也从未有过,憎恨商人这种奇怪的想法,因为身处乱世的他们,懂得“商”字的真正含义,资源配置。在乱世之中,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最强大的力量。因此,很多富豪实际都带有浓厚的政府背景,称其为红顶商人一点不足为过。
商人不仅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华夏统一的进程。其中把皇帝当成货物,插上草标售卖的吕不韦,成为商人之中难以逾越的典范人物。而和西施在胭脂湖高调秀恩爱撒狗粮的范蠡,更是被尊称为商圣陶朱公。
秦统一六国后,随即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建立宽达25丈的驰道和直道,修建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为全国范围的物资运输和交换奠定了制度和物质基础。也就此为全国商业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在西汉之前,华夏历代统治者从来没有过,刻意打压商人这一愚蠢的举动。那商人历史上的恶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
春秋战国时代,因为商人地位超然身份重要,所以根本不受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人敢约束他们,加上他们敛财的本领实在太过强悍,这让没有念过哈佛MBA的各位统治者很是头疼。却又只能对着天天吃香喝辣的商人干瞪眼。
眼看着商人,从本就不发达的商业体系中,大把大把的捞银子,而统治者竟然只能盼望百姓多生儿子,从而收取人头税。试问哪个皇上能咽下这口恶气,可咽不下也得咽。因为光眼红的是没有用的,商人,根本不怕皇上。别逼老子,把老子逼急了,老子投奔他国!!
但这个时候,始皇帝扣了扣下巴:“百姓们,官员们,我今天高调宣布,大秦帝国成立了,大家热烈鼓掌。”这时,影响了华夏其后数千年历史的重要力量,文人,看到了崛起的希望。于是随后不久,文人带着一身耀眼的光环,隆重登场。
华夏历史自古以来的农税政策,让统治集团更喜欢人员固定而厌恶人员流动,商人逐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不受统治者喜欢。
商人精明的头脑,见风使舵的能力和冒险的本质,更让其难以接受长期人为盘剥,相比之下,头脑简单,喜欢稳定生活并拥有极强灾难承受力的农民,自然就是统治者的最爱。
当然,最早是那位学者发现了这一秘密,现在已经不可考。但这人绝对是文人之中高山仰止的存在。因为,汉武帝随后会丢一个随机红包出来,文人恰好独占了这个红包。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秦奠定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和物质基础得到了有效利用,市场迅速发展起来。汉朝吸取秦的教训,轻敛薄赋,只收6.67%的农业税,客观上只能支撑一个宰相坐牛车的小政府。
在对待商业的态度上,汉初崇尚黄老哲学,放任无为不抑兼并,相当于现今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结果,市场活动强烈,土地迅速集中到少数大地主手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国家纳税人口迅速减少。
大地主强大的避税能力,使得国家税收进一步减少,迫使晁错提出“纳粟拜爵”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大地主们都有了爵位,但纳税人口的急剧缩小,使得国库进一步空虚,国家粮库没多久又空了,边境此时告急,不得已之下,汉朝政府只好开征6%的财产税。
如果富人们隐瞒税收,一经告发,则财产一半给告发者,另一半收归国库。一时间,“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害”。西汉政府,从初期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中尝到了恶果后,终于转向了西汉中期的杀商政策。
因为统治者懂得了,商人具有积聚社会财富的强大力量,必须“重农抑商”,才能平衡商人和农民的利益。否则这股力量,会反过来影响到自己的决策,皇上有沦为傀儡的风险。从此,历届政府都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
从客观来说,这是农耕社会必然的结果,也是商业经济不发达时代,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而一直蛰伏的文人,终于等到了他们一生中最大的红包。这一红包,让文人享用了上千年。直到另一个伟人,开启了全民教育,将文人从神坛之上彻底拉了下来。
…………………………………………………………………………………………..
其时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发现,自己杀了商人好像也不对,全国的经济并没有好转,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而董仲舒这时,拉了拉汉武帝的衣角:“皇上,微臣有《葵花宝典》一本,当可一解皇上烦忧。”
看到董爱卿提出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注1)后,汉武帝拍案而起:“准了。”什么叫人才,这就是人才。
当汉初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已经不能满足汉武的雄心之时。如何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了汉武帝急需解决的难题。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于是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而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土地利益拥护者,地主阶级,终于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并站稳了脚跟。
而作为经济带头人的商人阶级,在地主阶级的无情打压下,就此沦为了路人甲,成为了华夏历史上一个颇为尴尬的角色。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商人一直作为地主阶级的附庸存在,而丧失了自主权。
在华夏历史上,激烈的文武之争一直存在,经过数次较量后,地主阶级文人终于在明朝,取得了朝堂与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当掌握了生杀大权后,文人对于商人的各种抹黑,也在此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文人感叹“无敌才是最寂寞”之时,不可抑制的商业洪流终于到来。商人们又一次被历史推上了前台,文人依然不以为意,他们认为商人将永远依附自己,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和空间。
但文人远远低估了,商人被压抑上千年后,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和能量。恰在此时,努尔哈赤给了明朝商人这个机会。于是,商人撕掉了最后的防线,彻底而忘我地投入了挖明朝墙角的行列,至死不渝!!而范永斗,就是其中的八大杰出青年之首。
………………………………………………………………………………………
此时的朱由校正是面临两难选择,杀了他们,固然一了百了,但明朝也完了;不杀他们,明朝会被这些人抽筋去皮,死得更痛苦。
朱由校建立科学院的初衷之一,便是想借助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虹吸效应,达到集中资源暂时掌控商人的目的。可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一个前提,必须有自己的商业力量。南直隶的商人根本靠不住,难不成,要和这个范永斗合作?呕,先吐一会儿再说…
王允儿见到朱由校看着范永斗,脸上一直阴晴不定。暗想到:这范永斗财大势大,要是大公子把建设科学院的事情交给他的话,可就没我王家什么事了。以前一直是哥哥姐姐照顾我,这次我说什么也得帮助他们。小女子也认得财大势大之人。
“大公子,奴家想起一件事情。不知当说不当说。”王允儿道。
朱由校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说。”小姑娘家家的就是屁事多,没见本公子正在伤春悲秋?
“大公子,此次建设科学院所需费用定是不菲,单靠王家恐怕难以为继,奴家在代王府认识一个商人,其家巨富。不知可否引其一起参与?”
“额,这个由你们王家自行决定,本公子不干预。”
“大公子,您就不想见见他?他与代王可是关系匪浅。”
代王?怎么又是代王。嗯,借此机会多多了解一些事情,也是好的。我倒要看看,这个代王是怎么做生意的,以后收拾起其他藩王来,也好得心应手。想到此处,朱由校扬起了嘴角:“好啊,那就见上一面。”
(注1:董仲舒并未向汉武帝提出过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建议。在《董仲舒传》中,也只是称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自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平议》一文,而与他同时代的“国学大师“梁启超则从未承认并使用这一说法。).
华夏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思想大爆发时代。第一次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洛阳),东周春秋时代开启;终结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西周灭亡战国时代结束。这五百四十九年中,璀璨的百家争鸣,造就了华夏独领世界风骚一千八百年的辉煌。
第二次思想大爆发,始于王阳明公建立心学,发展于李贽先生《焚书》、《续焚书》、《藏书》三书盛行,终结于永历十五年(1661年),桂王在昆明死难。这不到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明朝思想家几乎以一己之力,彻底颠覆儒家的统治地位,开创华夏思想的新局面。
但,一切终究成了幻梦。第二次思想大爆发的失败,让华夏承受了近三百年的最深重苦难。当一头雄狮轰然倒塌之时,必定面对往日臣服者的疯狂报复。短短的不到二百八十八年时间里,华夏遭到了历史最无情的惩罚。太祖名言,吾一直不敢忘:落后,就要挨打!!!
朱由校现在就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狠狠抽了一耳光。范永斗,这个民间非著名卖国商人,如今活生生地站在面前,正神气活现的教训家丁。朱由校却不能动其一丝一毫,那怕他现在的身份,是传说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上。
杀掉范永斗很容易,只需给猛如虎一个暗示,这个拥有强烈杀富济贫思维的好汉,保准把范永斗撕成无数碎片。可如此一来,大同的商贸必然遭到沉重打击,一旦商人大规模撤离,原本富庶的山西顷刻间就会变成人间地狱。明朝政府本就摇摇欲坠的国家信用,会瞬间崩塌。
到时候谁来承担如此责任,又是皇上背锅?已经几乎沦为大臣玩偶的皇上,能背的动?一旦山西陷入困顿,带来的直接影响会比陷入战乱的西南更为严重。朱由校不敢想象,山西陷入混乱之后,与之毗邻的河北、河南、陕西还有草原会发生什么事…
现在范永斗趾高气扬的样子,似乎在额头上刻了几个数字:00544…
…………………………………………………………………………………………
华夏历史上,商人的身份几乎就一直与贱民二字挂钩。似乎商人就是任由官府盘剥的对象,民间或者官方文献上,也有诸多类似记载,可问题是,你信吗?两次思想大爆发的时代,都是巨富豪商上演风云际会的时刻,这难道是巧合?
一个富豪的诞生,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豪强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豪强会进化成为门阀。门阀之间通过姻亲关系,结为更紧密的利益体,最终形成一股足以颠覆国体的力量。这便是富可敌国的真正含义,这股力量,岂是用‘重农抑商’就能解决的?
管仲曾说过:‘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早已揭示出,商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秦朝以前,诸侯国之间强大的商业网就已经形成。那怕战事再激烈,各国之间的贸易也从未中断。当时的巨富豪商,社会地位根本不在士子之下。许多商人,甚至是诸侯王的座上宾客,颇受尊敬。
而官府民间也从未有过,憎恨商人这种奇怪的想法,因为身处乱世的他们,懂得“商”字的真正含义,资源配置。在乱世之中,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最强大的力量。因此,很多富豪实际都带有浓厚的政府背景,称其为红顶商人一点不足为过。
商人不仅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华夏统一的进程。其中把皇帝当成货物,插上草标售卖的吕不韦,成为商人之中难以逾越的典范人物。而和西施在胭脂湖高调秀恩爱撒狗粮的范蠡,更是被尊称为商圣陶朱公。
秦统一六国后,随即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建立宽达25丈的驰道和直道,修建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为全国范围的物资运输和交换奠定了制度和物质基础。也就此为全国商业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在西汉之前,华夏历代统治者从来没有过,刻意打压商人这一愚蠢的举动。那商人历史上的恶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
春秋战国时代,因为商人地位超然身份重要,所以根本不受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人敢约束他们,加上他们敛财的本领实在太过强悍,这让没有念过哈佛MBA的各位统治者很是头疼。却又只能对着天天吃香喝辣的商人干瞪眼。
眼看着商人,从本就不发达的商业体系中,大把大把的捞银子,而统治者竟然只能盼望百姓多生儿子,从而收取人头税。试问哪个皇上能咽下这口恶气,可咽不下也得咽。因为光眼红的是没有用的,商人,根本不怕皇上。别逼老子,把老子逼急了,老子投奔他国!!
但这个时候,始皇帝扣了扣下巴:“百姓们,官员们,我今天高调宣布,大秦帝国成立了,大家热烈鼓掌。”这时,影响了华夏其后数千年历史的重要力量,文人,看到了崛起的希望。于是随后不久,文人带着一身耀眼的光环,隆重登场。
华夏历史自古以来的农税政策,让统治集团更喜欢人员固定而厌恶人员流动,商人逐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不受统治者喜欢。
商人精明的头脑,见风使舵的能力和冒险的本质,更让其难以接受长期人为盘剥,相比之下,头脑简单,喜欢稳定生活并拥有极强灾难承受力的农民,自然就是统治者的最爱。
当然,最早是那位学者发现了这一秘密,现在已经不可考。但这人绝对是文人之中高山仰止的存在。因为,汉武帝随后会丢一个随机红包出来,文人恰好独占了这个红包。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秦奠定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和物质基础得到了有效利用,市场迅速发展起来。汉朝吸取秦的教训,轻敛薄赋,只收6.67%的农业税,客观上只能支撑一个宰相坐牛车的小政府。
在对待商业的态度上,汉初崇尚黄老哲学,放任无为不抑兼并,相当于现今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结果,市场活动强烈,土地迅速集中到少数大地主手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国家纳税人口迅速减少。
大地主强大的避税能力,使得国家税收进一步减少,迫使晁错提出“纳粟拜爵”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大地主们都有了爵位,但纳税人口的急剧缩小,使得国库进一步空虚,国家粮库没多久又空了,边境此时告急,不得已之下,汉朝政府只好开征6%的财产税。
如果富人们隐瞒税收,一经告发,则财产一半给告发者,另一半收归国库。一时间,“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害”。西汉政府,从初期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中尝到了恶果后,终于转向了西汉中期的杀商政策。
因为统治者懂得了,商人具有积聚社会财富的强大力量,必须“重农抑商”,才能平衡商人和农民的利益。否则这股力量,会反过来影响到自己的决策,皇上有沦为傀儡的风险。从此,历届政府都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
从客观来说,这是农耕社会必然的结果,也是商业经济不发达时代,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而一直蛰伏的文人,终于等到了他们一生中最大的红包。这一红包,让文人享用了上千年。直到另一个伟人,开启了全民教育,将文人从神坛之上彻底拉了下来。
…………………………………………………………………………………………..
其时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发现,自己杀了商人好像也不对,全国的经济并没有好转,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而董仲舒这时,拉了拉汉武帝的衣角:“皇上,微臣有《葵花宝典》一本,当可一解皇上烦忧。”
看到董爱卿提出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注1)后,汉武帝拍案而起:“准了。”什么叫人才,这就是人才。
当汉初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已经不能满足汉武的雄心之时。如何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了汉武帝急需解决的难题。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于是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而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土地利益拥护者,地主阶级,终于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并站稳了脚跟。
而作为经济带头人的商人阶级,在地主阶级的无情打压下,就此沦为了路人甲,成为了华夏历史上一个颇为尴尬的角色。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商人一直作为地主阶级的附庸存在,而丧失了自主权。
在华夏历史上,激烈的文武之争一直存在,经过数次较量后,地主阶级文人终于在明朝,取得了朝堂与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当掌握了生杀大权后,文人对于商人的各种抹黑,也在此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文人感叹“无敌才是最寂寞”之时,不可抑制的商业洪流终于到来。商人们又一次被历史推上了前台,文人依然不以为意,他们认为商人将永远依附自己,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和空间。
但文人远远低估了,商人被压抑上千年后,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和能量。恰在此时,努尔哈赤给了明朝商人这个机会。于是,商人撕掉了最后的防线,彻底而忘我地投入了挖明朝墙角的行列,至死不渝!!而范永斗,就是其中的八大杰出青年之首。
………………………………………………………………………………………
此时的朱由校正是面临两难选择,杀了他们,固然一了百了,但明朝也完了;不杀他们,明朝会被这些人抽筋去皮,死得更痛苦。
朱由校建立科学院的初衷之一,便是想借助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虹吸效应,达到集中资源暂时掌控商人的目的。可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一个前提,必须有自己的商业力量。南直隶的商人根本靠不住,难不成,要和这个范永斗合作?呕,先吐一会儿再说…
王允儿见到朱由校看着范永斗,脸上一直阴晴不定。暗想到:这范永斗财大势大,要是大公子把建设科学院的事情交给他的话,可就没我王家什么事了。以前一直是哥哥姐姐照顾我,这次我说什么也得帮助他们。小女子也认得财大势大之人。
“大公子,奴家想起一件事情。不知当说不当说。”王允儿道。
朱由校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说。”小姑娘家家的就是屁事多,没见本公子正在伤春悲秋?
“大公子,此次建设科学院所需费用定是不菲,单靠王家恐怕难以为继,奴家在代王府认识一个商人,其家巨富。不知可否引其一起参与?”
“额,这个由你们王家自行决定,本公子不干预。”
“大公子,您就不想见见他?他与代王可是关系匪浅。”
代王?怎么又是代王。嗯,借此机会多多了解一些事情,也是好的。我倒要看看,这个代王是怎么做生意的,以后收拾起其他藩王来,也好得心应手。想到此处,朱由校扬起了嘴角:“好啊,那就见上一面。”
(注1:董仲舒并未向汉武帝提出过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建议。在《董仲舒传》中,也只是称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自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平议》一文,而与他同时代的“国学大师“梁启超则从未承认并使用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