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0章 你不打,我换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忠嗣深知皇帝的脸面必须顾及,为了安抚好大喜功的皇帝,实地观察过石堡地形回到鄯州后,他抓紧从河西、朔方、河东三处抽调精兵,准备绕开形势险要的石堡,从赤岭、叠石等处,寻机出击,重挫吐蕃。
另一方面,王忠嗣一边上疏皇帝,阐述石堡形势险固、强攻将可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当以消灭吐蕃有生力量、削弱其实力为主的想法。
这道奏疏以六百里加急发出,六天之后,送达了长安。没有任何意外,这份奏疏先落到了李林甫手上。
拿着王忠嗣的奏疏,李林甫冷冷一笑,他顺手取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先一步送达的报捷奏疏,然后一起带进宫去了。
李隆基先看了安禄山的捷报,自是龙颜大悦,东山靖矣!待他再看王忠嗣的奏疏,眉头顿时蹙了起来。
皇帝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没有逃过李林甫的眼睛,他心中暗自冷笑,这下有戏看了。
果然,李隆基扔下王忠嗣的奏疏,说道:“这个王忠嗣,朕便不知道石堡易守难攻吗?若非如此,石堡的战略地位又岂会如此重要!”
李隆基的话虽然简洁,但已经透露出了一丝不快。这也不怪他,东北的安禄山已经告捷,大唐之患唯余吐蕃。而石堡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唐吐之间的形势消长。
石堡就像一个耀眼的标志,能否拿下来,政治意义非常重大,至少李隆基是这么认为的。他圣旨已下,王忠嗣却推三阻四,自然让他心里很不快。
李林甫趁机说道:“陛下,王忠嗣抗旨不遵,声称是因为爱惜士兵性命,乍听起来,他的理由大义凛然。然而王忠嗣这么做。将陛下置于何地?难道只有他王忠嗣爱惜前方将士性命,陛下就不爱惜吗?王忠嗣这是在诋毁陛下的圣誉,同时趁机收买边疆将士人心啊!”
李林甫的话,不可谓不毒。
果然。李隆基脸上不悦的神色更甚,幸好他还不算太昏庸,对李林甫的心思略知一二。同时对王忠嗣比较宠信,没有立即被李林甫所蛊惑。
但在内心里,李隆基又确实对王忠嗣产生了一些不满。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他对王忠嗣的不满就像大堤上的蚁穴一样,在李林甫等人不断的渗透之下,还能坚持多久呢?
李隆基当即将刚刚接替李适之出任左相的****烈、刚由剑南节度使升迁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章仇兼琼、礼部尚书裴宽、刑部尚书裴敦复、水陆转运使杨慎矜、御史中丞王鉷、尚书右丞韦见素,监察御史兼度支员外郎杨钊等人一起,召集到政事堂,一起议事。
现在被李隆基倚为心腹近臣的这些人,凭心而论,皆可称为人才,就连靠裙带关系晋身的杨钊。在支度方面也有不俗的才能,心思灵敏。
但就品性而言,其中除了礼部尚书裴宽以廉明清正、刚直不阿著称外,其他的多数品德不佳。
李隆基等大家参拜过后,把王忠嗣的奏疏交给大家看过,然后说道:“吐蕃向来是我大唐最大的心腹之患,陇右安全时刻受到威胁,特别是石堡得而复失之后,朕忧心难寐。如今北疆已靖,朕有心夺回石堡。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在座的人中,裴宽和章仇并琼都出任过一方节度,且有战功,李隆基说完。首先望向年近七旬,德高望重的裴宽。
皇帝内心中是很器重裴宽的,李适之辞去左相一职后,皇帝毅然将裴宽召回任礼部尚书,不无平衡李林甫之意,李林甫对此如梗在喉。一时却又无可奈何。
裴宽对皇帝躬身揖道:“陛下,石堡雄关险固,难以强攻。老臣以为,王忠嗣所奏不无道理,眼下天时在我,地利在吐蕃,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大唐既无地利,便应从人和方面着手,若是弃人和而与吐蕃争地利,实在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不足取也!”
作为李林甫的急先锋,御史中丞王鉷立即说道:“陛下忧国忧民,实乃千古圣君。陇右富庶,又是河西以及关中屏障,而石堡乃陇右门户,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若是任由吐蕃窃踞门户之地,则陇右难安,河西难安,关中难安,更有损陛下天威,令狄夷轻慢啊!”
皇帝想做千古大帝,流芳万世,可要是自家大门都被人占去了,这算什么千古一帝,还谈什么流芳万世?
王鉷的话,是句句蕴藏杀机,把一个战术问题,一下子上升到了有关皇帝颜面、国家威望的政治问题。
章仇兼琼虽然不是李林甫一党,但畏于李林甫权势,也顺着他们的意思说道:“陛下,乍看来,王大使的策略没错,但却很难实施。吐蕃占着地利,地广人稀,且多是骑兵,来去如风。要大举消灭吐蕃有生力量,谈何容易?
石堡是陇右门户,也是进入吐蕃的要道,对我大唐和吐蕃而言,都同样重要。孙子兵法有云: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攻打石堡,就是攻敌之必救,因担心石堡有失,吐蕃必定大军来援,如此方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否则战事绵延,耗费无数,师老兵疲,却未必能寻得与吐蕃决战之机,最终重挫吐蕃之计恐怕又将不了了之。”
李林甫悄悄扫了左相兼兵部尚书****烈一眼,****烈根本就是他的应声筒,李林甫在家中处理政务,百官都集聚到他府前等候召见。而****烈虽坐镇政事堂,却无人谒见,他只是在公文上署名而已。
见李林甫示意,****烈连忙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励精图治,泽被天下,如今大唐国富民强,四夷皆服,唯有吐蕃仗着地利,反叛无常,若不能降服吐蕃,恐四夷竞学之,也将有所反复,眼下大好局面恐毁于一旦。”
听了大家的话,李隆基攻取石堡之心越发坚定,不过他也知道,打仗是要钱的,他正准备问问理财的杨慎矜和杨钊。
杨钊心思机敏,抢先开口道:“陛下放心,在陛下精心治理之下,我大唐繁荣昌盛,前所未见。就臣所知,如今国库充盈,钱币堆积如山,多有糜烂于库中,陛下欲取石堡,无须顾虑军资粮饷不足。”
杨钊投其所好,李隆基听了自然是非常高兴,对杨钊大为赞许,当众夸他善理财货,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杨钊强抑满心的欣喜,接着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听说今年新科探花郎李昂,就任陇右兵曹参军之后,带五十轻骑,深入吐蕃,大破伏俟城,生擒吐蕃大论莽布支,进而又用离间计,让吐蕃君臣相疑,最终让尺带珠丹对达延部大肆清洗,使吐蕃实力大损,各部惶惶不官。陛下何不让王大使将莽布支押解长安,宣示天威,振奋人心呢?另外,陛下可借机抚慰莽布支,同时向天下人明示,莽布支并没有背叛吐蕃,使天下人都知道吐蕃赞普昏庸无道,是非不分,滥杀大臣,等消息传回吐蕃,吐蕃各部对尺带珠丹必定离心离德,届时我王帅所至,吐蕃各部必定望风而降。”
“善!大善!”李隆基频频点头,对杨钊之言加以首肯,随即他转头问李林甫道,“右相,上次你上奏说董延光派轻骑深入大非川,大破吐蕃,董延光所派之人,便是这李昂吧?”
李林甫心头暗恨,却只得满脸笑容地答道:“启奏陛下,董延光惠眼识人,所派之人正是李昂。”
“今年的探花郎,文才定是不差,刚到陇右,又立此殊功,武略也定然不凡,李昂此人,是个人才啊!理应重赏!”
“陛下放心,对李昂等深入吐蕃破敌攻城的将士,臣已依其功劳大小,加以赏赐,以示朝廷恩遇。”
“这就好!这就好!”
李林甫一向精明强干,李隆基对他的办事能力一向是很放心的。
至于李林甫和太子之间的嫌隙,实在上是他乐意看到的。身为皇帝,他可不愿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宰相和太子走得近;
因此,李林甫处心积虑想扳倒太子,他虽然知道,却不会对李林甫有所不满。
和大臣们又商议一番之后,好大喜功的李基隆再次下旨,要求王忠嗣尽快出兵夺回石堡,并明确表露了如果王忠嗣再找托词,便行换将之意。
朝会散去之时,李隆基把杨钊单独留了下来。
这让李林甫更加恼恨,杨钊凭借堂妹杨贵妃的关系,越来越得到皇帝垂青,让李林甫隐隐感觉到了威胁。
但另一方面,李林甫深知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谁,太子不倒,将来他满门就得死。在这个生死大敌之前,杨钊的威胁还不到迫在眉睫的程度,何况在扳倒太子这件事上,杨钊一向和他是一条心的。
有鉴于此,李林甫决定暂作隐忍,等扳倒了太子,再回头收拾杨钊!
*******************
ps:感谢烟屁股灰、苏彧、愚夫1、心新飞扬、红尘印、林夕秦、八八戒戒、修竹哥哥、13996357506、御剑之青云、shiningu、73夜之魂、天狐岛主等人的支持,谢谢大家。
求订阅,求赏赐!.
(未完待续。)
王忠嗣深知皇帝的脸面必须顾及,为了安抚好大喜功的皇帝,实地观察过石堡地形回到鄯州后,他抓紧从河西、朔方、河东三处抽调精兵,准备绕开形势险要的石堡,从赤岭、叠石等处,寻机出击,重挫吐蕃。
另一方面,王忠嗣一边上疏皇帝,阐述石堡形势险固、强攻将可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当以消灭吐蕃有生力量、削弱其实力为主的想法。
这道奏疏以六百里加急发出,六天之后,送达了长安。没有任何意外,这份奏疏先落到了李林甫手上。
拿着王忠嗣的奏疏,李林甫冷冷一笑,他顺手取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先一步送达的报捷奏疏,然后一起带进宫去了。
李隆基先看了安禄山的捷报,自是龙颜大悦,东山靖矣!待他再看王忠嗣的奏疏,眉头顿时蹙了起来。
皇帝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没有逃过李林甫的眼睛,他心中暗自冷笑,这下有戏看了。
果然,李隆基扔下王忠嗣的奏疏,说道:“这个王忠嗣,朕便不知道石堡易守难攻吗?若非如此,石堡的战略地位又岂会如此重要!”
李隆基的话虽然简洁,但已经透露出了一丝不快。这也不怪他,东北的安禄山已经告捷,大唐之患唯余吐蕃。而石堡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唐吐之间的形势消长。
石堡就像一个耀眼的标志,能否拿下来,政治意义非常重大,至少李隆基是这么认为的。他圣旨已下,王忠嗣却推三阻四,自然让他心里很不快。
李林甫趁机说道:“陛下,王忠嗣抗旨不遵,声称是因为爱惜士兵性命,乍听起来,他的理由大义凛然。然而王忠嗣这么做。将陛下置于何地?难道只有他王忠嗣爱惜前方将士性命,陛下就不爱惜吗?王忠嗣这是在诋毁陛下的圣誉,同时趁机收买边疆将士人心啊!”
李林甫的话,不可谓不毒。
果然。李隆基脸上不悦的神色更甚,幸好他还不算太昏庸,对李林甫的心思略知一二。同时对王忠嗣比较宠信,没有立即被李林甫所蛊惑。
但在内心里,李隆基又确实对王忠嗣产生了一些不满。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他对王忠嗣的不满就像大堤上的蚁穴一样,在李林甫等人不断的渗透之下,还能坚持多久呢?
李隆基当即将刚刚接替李适之出任左相的****烈、刚由剑南节度使升迁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章仇兼琼、礼部尚书裴宽、刑部尚书裴敦复、水陆转运使杨慎矜、御史中丞王鉷、尚书右丞韦见素,监察御史兼度支员外郎杨钊等人一起,召集到政事堂,一起议事。
现在被李隆基倚为心腹近臣的这些人,凭心而论,皆可称为人才,就连靠裙带关系晋身的杨钊。在支度方面也有不俗的才能,心思灵敏。
但就品性而言,其中除了礼部尚书裴宽以廉明清正、刚直不阿著称外,其他的多数品德不佳。
李隆基等大家参拜过后,把王忠嗣的奏疏交给大家看过,然后说道:“吐蕃向来是我大唐最大的心腹之患,陇右安全时刻受到威胁,特别是石堡得而复失之后,朕忧心难寐。如今北疆已靖,朕有心夺回石堡。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在座的人中,裴宽和章仇并琼都出任过一方节度,且有战功,李隆基说完。首先望向年近七旬,德高望重的裴宽。
皇帝内心中是很器重裴宽的,李适之辞去左相一职后,皇帝毅然将裴宽召回任礼部尚书,不无平衡李林甫之意,李林甫对此如梗在喉。一时却又无可奈何。
裴宽对皇帝躬身揖道:“陛下,石堡雄关险固,难以强攻。老臣以为,王忠嗣所奏不无道理,眼下天时在我,地利在吐蕃,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大唐既无地利,便应从人和方面着手,若是弃人和而与吐蕃争地利,实在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不足取也!”
作为李林甫的急先锋,御史中丞王鉷立即说道:“陛下忧国忧民,实乃千古圣君。陇右富庶,又是河西以及关中屏障,而石堡乃陇右门户,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若是任由吐蕃窃踞门户之地,则陇右难安,河西难安,关中难安,更有损陛下天威,令狄夷轻慢啊!”
皇帝想做千古大帝,流芳万世,可要是自家大门都被人占去了,这算什么千古一帝,还谈什么流芳万世?
王鉷的话,是句句蕴藏杀机,把一个战术问题,一下子上升到了有关皇帝颜面、国家威望的政治问题。
章仇兼琼虽然不是李林甫一党,但畏于李林甫权势,也顺着他们的意思说道:“陛下,乍看来,王大使的策略没错,但却很难实施。吐蕃占着地利,地广人稀,且多是骑兵,来去如风。要大举消灭吐蕃有生力量,谈何容易?
石堡是陇右门户,也是进入吐蕃的要道,对我大唐和吐蕃而言,都同样重要。孙子兵法有云: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攻打石堡,就是攻敌之必救,因担心石堡有失,吐蕃必定大军来援,如此方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否则战事绵延,耗费无数,师老兵疲,却未必能寻得与吐蕃决战之机,最终重挫吐蕃之计恐怕又将不了了之。”
李林甫悄悄扫了左相兼兵部尚书****烈一眼,****烈根本就是他的应声筒,李林甫在家中处理政务,百官都集聚到他府前等候召见。而****烈虽坐镇政事堂,却无人谒见,他只是在公文上署名而已。
见李林甫示意,****烈连忙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励精图治,泽被天下,如今大唐国富民强,四夷皆服,唯有吐蕃仗着地利,反叛无常,若不能降服吐蕃,恐四夷竞学之,也将有所反复,眼下大好局面恐毁于一旦。”
听了大家的话,李隆基攻取石堡之心越发坚定,不过他也知道,打仗是要钱的,他正准备问问理财的杨慎矜和杨钊。
杨钊心思机敏,抢先开口道:“陛下放心,在陛下精心治理之下,我大唐繁荣昌盛,前所未见。就臣所知,如今国库充盈,钱币堆积如山,多有糜烂于库中,陛下欲取石堡,无须顾虑军资粮饷不足。”
杨钊投其所好,李隆基听了自然是非常高兴,对杨钊大为赞许,当众夸他善理财货,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杨钊强抑满心的欣喜,接着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听说今年新科探花郎李昂,就任陇右兵曹参军之后,带五十轻骑,深入吐蕃,大破伏俟城,生擒吐蕃大论莽布支,进而又用离间计,让吐蕃君臣相疑,最终让尺带珠丹对达延部大肆清洗,使吐蕃实力大损,各部惶惶不官。陛下何不让王大使将莽布支押解长安,宣示天威,振奋人心呢?另外,陛下可借机抚慰莽布支,同时向天下人明示,莽布支并没有背叛吐蕃,使天下人都知道吐蕃赞普昏庸无道,是非不分,滥杀大臣,等消息传回吐蕃,吐蕃各部对尺带珠丹必定离心离德,届时我王帅所至,吐蕃各部必定望风而降。”
“善!大善!”李隆基频频点头,对杨钊之言加以首肯,随即他转头问李林甫道,“右相,上次你上奏说董延光派轻骑深入大非川,大破吐蕃,董延光所派之人,便是这李昂吧?”
李林甫心头暗恨,却只得满脸笑容地答道:“启奏陛下,董延光惠眼识人,所派之人正是李昂。”
“今年的探花郎,文才定是不差,刚到陇右,又立此殊功,武略也定然不凡,李昂此人,是个人才啊!理应重赏!”
“陛下放心,对李昂等深入吐蕃破敌攻城的将士,臣已依其功劳大小,加以赏赐,以示朝廷恩遇。”
“这就好!这就好!”
李林甫一向精明强干,李隆基对他的办事能力一向是很放心的。
至于李林甫和太子之间的嫌隙,实在上是他乐意看到的。身为皇帝,他可不愿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宰相和太子走得近;
因此,李林甫处心积虑想扳倒太子,他虽然知道,却不会对李林甫有所不满。
和大臣们又商议一番之后,好大喜功的李基隆再次下旨,要求王忠嗣尽快出兵夺回石堡,并明确表露了如果王忠嗣再找托词,便行换将之意。
朝会散去之时,李隆基把杨钊单独留了下来。
这让李林甫更加恼恨,杨钊凭借堂妹杨贵妃的关系,越来越得到皇帝垂青,让李林甫隐隐感觉到了威胁。
但另一方面,李林甫深知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谁,太子不倒,将来他满门就得死。在这个生死大敌之前,杨钊的威胁还不到迫在眉睫的程度,何况在扳倒太子这件事上,杨钊一向和他是一条心的。
有鉴于此,李林甫决定暂作隐忍,等扳倒了太子,再回头收拾杨钊!
*******************
ps:感谢烟屁股灰、苏彧、愚夫1、心新飞扬、红尘印、林夕秦、八八戒戒、修竹哥哥、13996357506、御剑之青云、shiningu、73夜之魂、天狐岛主等人的支持,谢谢大家。
求订阅,求赏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