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话:没落的皇族 1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川岛芳子的亲生父亲-满清末代肃亲王善耆,在一九二二年去世,当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是善耆审判他的。善耆见汪精卫的谈吐不凡,很爱惜他,虽然两人在保皇与革命的问题上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善耆觉得汪精卫是一个人才,所以免了汪精卫一死。
善耆的家族是正宗的正黄旗,追根溯源,他们这一支的祖先、第一代肃亲王叫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他骁勇善战,后来成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皇太极去世之后,他与多尔衮争皇位,多尔衮得势后,他很早就去世了。
爱新觉罗善耆,是第十代、也是末代肃亲王。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开明之士,当年他极力主张君主立宪,也曾向西太后慈禧谏言过,但是西太后听后不悦,把他和恭亲王一起给轰下去了。善耆下去之后大哭一场,觉得清朝完了。
西太后每年过生日,那些王公大臣都要进贡,善耆想要让他见识一下国外先进的东西,他告诉西太后:“人家文明都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大清朝别再妄自尊大了。”
他处心积虑,让人从英国、法国运来了好多东西,比如沙发、摇椅、望远镜、留声机等等。但那是些东西运回来后,有人说:肃亲王想要篡位。他一生气,就把它们留在自己的家了。
刚过四十岁的父亲出任民政尚书,在当时的清政府里已经算是非常年轻的大官了。他在全国推行警政、户口、卫生、市政等方面的建设,他接管了崇文门税务监督后,给大家都涨了工资,告诉大家绝对不许收受贿赂。
有人跟西太后说:肃亲王管得挺好的,谁知道西太后说:“那肃亲王以后不干了,谁敢接管他的呢?”意思是说没油水可捞,还谁愿意管这一个烂摊啊?可见在那时的清政府已经烂成什么样子了。
善耆对清朝忠心耿耿,一九一二年他痛哭流涕反对溥仪退位,是唯一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的亲王。溥仪逊位后,他跟全家人说,国家都亡了,个人生活不能太奢侈,所以要家里人穿得简单些。
善耆在五十六岁那一年暴病而死,他有一位正夫人、四位侧夫人,生了三十八个孩子,二十一个阿哥,十七个格格。
一九一八年善耆从北京流亡到旅顺六年,当时善耆一心想要利用日本人复辟清朝统治,策划了满蒙独立。日本人就在旅顺给他预备好了房子,好让善耆共商大计。
酷匠网$"唯^b一0正/f版5v,其他“&都“是w4盗版/
他们在旅顺的房子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当时那一片叫做新世界,地址是按日本人的习惯,叫镇远町十番地。那时候的旅顺有山有海,特别的干净,也安静极了,一辆汽车都没有,街道两旁都是洋槐,在六月傍晚的时候,整个新世界都是香的。
善耆组织了宗社党,复辟失败后就流落到旅顺,他让他的小孩不管男女都上日本学校。他的意思是,必须得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他并没有那一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旧思想。所以他的女儿都上了旅顺女子学校,儿子们上了旅顺工大,同学们都是满洲铁路或者是关东厅的后代。
虽然那时已经没了皇帝,但是在善耆的家里,那一些前清的礼仪还沿袭着。家里没有沙发,给坐得规规矩矩的,只能半个屁股坐在凳子上,跟谁说话都要慢慢把头扭过去,以耳朵上的坠子不能有任何摆动为标准。
平时格格也没什么机会出门,只有嫁人、亲戚过生日时,才有机会出去。格格们出门的时候要用幔帐遮着,直到上了轿子才放下,没有几个人能见得着。所以在老百姓的想象中,哪个王府的格格都是美人。那时候格格通常是嫁给蒙古王,善耆的五妹善坤就是喀喇沁王爷贡桑诺尔布的福晋。
旅顺和大连是清朝遗老遗少聚集的地方,善耆到了旅顺之后,恭亲王溥伟也追随他到了大连。恭亲王溥伟特别崇拜肃亲王善耆,他赞成善耆的想法,认为不能锁国。恭亲王长得漂亮极了,真像个王爷的样子,不像善耆是一个小矮人。
恭亲王的小楷写得特别的漂亮,问他《红楼梦》哪一回写的什么,他随口就能说出来。恭亲王对清朝念念不忘,一九三一年跑到沈阳去拜祭清祖先陵,后来又跟着溥仪跑到长春满洲国,没几年就死了。
一九三一年溥仪从北京逃出来之后,曾经在旅顺躲了一段时间,溥仪在旅顺期间就住在善耆的家,在此期间他还以皇帝的身份祭祖,也接受罗振玉、郑孝胥这些清朝遗老遗少的朝拜。
刚到旅顺时善耆的家还是一个大家族,都已经破落成那个地步了,还有两百多口子的人了。善耆是为了他的复辟梦而到旅顺的,但对那几位夫人来说,旅顺实在是太小太闷了,哪能跟北京比呢?
善耆活的时候他们不敢动,但是吃的、喝的、用的都从北京运来的。善耆一死,几位夫人很快回到了北京,有几位儿子去了大连,这个大家庭很快就散了。
善耆去世的时候,被运回北京安葬,当时准备了一辆火车,善耆的棺木在前头他的夫人在后头。几乎所有旅顺人都出来看,附近的农民头一天赶着马车来,晚上住在马车里就为了等着看热闹。
送葬的队伍很长,按照规定,抬灵柩的人要六十四人,加上路上换班的人马,一共要一百二十八人。队列的最前面是金山、银山、马、车,为了赶制这些供品,旅顺所有纸店里的存货都被抢购一空。送葬的亲友多达数百人,因为队伍太长,从旅顺家中到火车站整整用了一天。
善耆被葬在架松,也就是劲松地一带,因为墓地里有一棵数人合抱粗的松树,松枝用上百根木料支撑,所以才有架松之名,虽然这棵树已在四十年代末枯死了,但地名沿用至今。
善耆去世时,正在东京御茶水女子高等师范留学的三女显珊回来奔丧,之后她再也没回去,偌大的家后来就剩下三女、十六女、十七女,再加上十几个佣人。按照那时的规矩,王爷身边的女人如果没生男孩就不能被册封,三女显珊的母亲刚生下她就去世了,善耆特别可怜他疼爱他,所以善耆在世时他在家里耀武扬威的,大家对这个三格格有点又恨又怕。
善耆一去世,他就没什么靠山,也没地方可去。三女后来办了一所学校,还买了个农场,但他什么也不懂,他养的果树起初还结挺大个儿的苹果,到了后来却变成像海棠果那么大。三女后来认识一个女传教士,每次来家里教英文,在他的影响之下,三女和十二女、十五女都信了基督教,三女显珊终身未嫁,最终死在教堂里。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川岛芳子的亲生父亲-满清末代肃亲王善耆,在一九二二年去世,当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是善耆审判他的。善耆见汪精卫的谈吐不凡,很爱惜他,虽然两人在保皇与革命的问题上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善耆觉得汪精卫是一个人才,所以免了汪精卫一死。
善耆的家族是正宗的正黄旗,追根溯源,他们这一支的祖先、第一代肃亲王叫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他骁勇善战,后来成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皇太极去世之后,他与多尔衮争皇位,多尔衮得势后,他很早就去世了。
爱新觉罗善耆,是第十代、也是末代肃亲王。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开明之士,当年他极力主张君主立宪,也曾向西太后慈禧谏言过,但是西太后听后不悦,把他和恭亲王一起给轰下去了。善耆下去之后大哭一场,觉得清朝完了。
西太后每年过生日,那些王公大臣都要进贡,善耆想要让他见识一下国外先进的东西,他告诉西太后:“人家文明都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大清朝别再妄自尊大了。”
他处心积虑,让人从英国、法国运来了好多东西,比如沙发、摇椅、望远镜、留声机等等。但那是些东西运回来后,有人说:肃亲王想要篡位。他一生气,就把它们留在自己的家了。
刚过四十岁的父亲出任民政尚书,在当时的清政府里已经算是非常年轻的大官了。他在全国推行警政、户口、卫生、市政等方面的建设,他接管了崇文门税务监督后,给大家都涨了工资,告诉大家绝对不许收受贿赂。
有人跟西太后说:肃亲王管得挺好的,谁知道西太后说:“那肃亲王以后不干了,谁敢接管他的呢?”意思是说没油水可捞,还谁愿意管这一个烂摊啊?可见在那时的清政府已经烂成什么样子了。
善耆对清朝忠心耿耿,一九一二年他痛哭流涕反对溥仪退位,是唯一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的亲王。溥仪逊位后,他跟全家人说,国家都亡了,个人生活不能太奢侈,所以要家里人穿得简单些。
善耆在五十六岁那一年暴病而死,他有一位正夫人、四位侧夫人,生了三十八个孩子,二十一个阿哥,十七个格格。
一九一八年善耆从北京流亡到旅顺六年,当时善耆一心想要利用日本人复辟清朝统治,策划了满蒙独立。日本人就在旅顺给他预备好了房子,好让善耆共商大计。
酷匠网$"唯^b一0正/f版5v,其他“&都“是w4盗版/
他们在旅顺的房子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当时那一片叫做新世界,地址是按日本人的习惯,叫镇远町十番地。那时候的旅顺有山有海,特别的干净,也安静极了,一辆汽车都没有,街道两旁都是洋槐,在六月傍晚的时候,整个新世界都是香的。
善耆组织了宗社党,复辟失败后就流落到旅顺,他让他的小孩不管男女都上日本学校。他的意思是,必须得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他并没有那一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旧思想。所以他的女儿都上了旅顺女子学校,儿子们上了旅顺工大,同学们都是满洲铁路或者是关东厅的后代。
虽然那时已经没了皇帝,但是在善耆的家里,那一些前清的礼仪还沿袭着。家里没有沙发,给坐得规规矩矩的,只能半个屁股坐在凳子上,跟谁说话都要慢慢把头扭过去,以耳朵上的坠子不能有任何摆动为标准。
平时格格也没什么机会出门,只有嫁人、亲戚过生日时,才有机会出去。格格们出门的时候要用幔帐遮着,直到上了轿子才放下,没有几个人能见得着。所以在老百姓的想象中,哪个王府的格格都是美人。那时候格格通常是嫁给蒙古王,善耆的五妹善坤就是喀喇沁王爷贡桑诺尔布的福晋。
旅顺和大连是清朝遗老遗少聚集的地方,善耆到了旅顺之后,恭亲王溥伟也追随他到了大连。恭亲王溥伟特别崇拜肃亲王善耆,他赞成善耆的想法,认为不能锁国。恭亲王长得漂亮极了,真像个王爷的样子,不像善耆是一个小矮人。
恭亲王的小楷写得特别的漂亮,问他《红楼梦》哪一回写的什么,他随口就能说出来。恭亲王对清朝念念不忘,一九三一年跑到沈阳去拜祭清祖先陵,后来又跟着溥仪跑到长春满洲国,没几年就死了。
一九三一年溥仪从北京逃出来之后,曾经在旅顺躲了一段时间,溥仪在旅顺期间就住在善耆的家,在此期间他还以皇帝的身份祭祖,也接受罗振玉、郑孝胥这些清朝遗老遗少的朝拜。
刚到旅顺时善耆的家还是一个大家族,都已经破落成那个地步了,还有两百多口子的人了。善耆是为了他的复辟梦而到旅顺的,但对那几位夫人来说,旅顺实在是太小太闷了,哪能跟北京比呢?
善耆活的时候他们不敢动,但是吃的、喝的、用的都从北京运来的。善耆一死,几位夫人很快回到了北京,有几位儿子去了大连,这个大家庭很快就散了。
善耆去世的时候,被运回北京安葬,当时准备了一辆火车,善耆的棺木在前头他的夫人在后头。几乎所有旅顺人都出来看,附近的农民头一天赶着马车来,晚上住在马车里就为了等着看热闹。
送葬的队伍很长,按照规定,抬灵柩的人要六十四人,加上路上换班的人马,一共要一百二十八人。队列的最前面是金山、银山、马、车,为了赶制这些供品,旅顺所有纸店里的存货都被抢购一空。送葬的亲友多达数百人,因为队伍太长,从旅顺家中到火车站整整用了一天。
善耆被葬在架松,也就是劲松地一带,因为墓地里有一棵数人合抱粗的松树,松枝用上百根木料支撑,所以才有架松之名,虽然这棵树已在四十年代末枯死了,但地名沿用至今。
善耆去世时,正在东京御茶水女子高等师范留学的三女显珊回来奔丧,之后她再也没回去,偌大的家后来就剩下三女、十六女、十七女,再加上十几个佣人。按照那时的规矩,王爷身边的女人如果没生男孩就不能被册封,三女显珊的母亲刚生下她就去世了,善耆特别可怜他疼爱他,所以善耆在世时他在家里耀武扬威的,大家对这个三格格有点又恨又怕。
善耆一去世,他就没什么靠山,也没地方可去。三女后来办了一所学校,还买了个农场,但他什么也不懂,他养的果树起初还结挺大个儿的苹果,到了后来却变成像海棠果那么大。三女后来认识一个女传教士,每次来家里教英文,在他的影响之下,三女和十二女、十五女都信了基督教,三女显珊终身未嫁,最终死在教堂里。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