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来者不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感谢大盟、小胖、铁锤s、同乐村落)
~~~~~~~~~~~~~~~~~~~~~~~~~~~~~~~~
九月,秋高马肥,草枯鹰飞。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开始转场,天山南北,到处是一派收割牧草与谷粟的场景,而交河壁也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张放就在这时候,离开了交河壁,随陈汤前往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乌垒城。
陈汤的巡视结束了,在返程之前,特意找到张放,就行程安排征求他的意见。陈汤有两个建议:若是归家心切,可由交河壁派出一队人马护送入关。二是先到都护府,再将养一段时日,再由都护府派人护送入京。
虽然提出两个选项,但陈汤私心却希望张放能选第二个。他很想跟这位张公子多相处,看看还能挖出多少好东西。不过他也是知道,经过这样的历险,任谁都会格外想家,更何况还是个不满十四的少年。而且无缘无故,谁愿到都护府那样的边荒所在。
但出乎陈汤意料,张放听完,几乎没有多少犹豫,很痛快地选择去都护府,着实令陈汤惊喜不已。只要张放答应去就行,至于原因,陈汤也不去多想,反正这少年心思挺深,他也猜不透。
的确,张放的心思,陈汤绝对猜不到,但陈汤的心思,张放却心里有数。因此,他以“须当面向都护致谢,以及都护府护送入京更安全”的理由,否决了邓展的劝阻,决意西行。
张放一行,伤势有轻有重,重者自然需卧车,而轻者为防伤口破裂,也不宜颠簸,所以全都坐车。陈汤甚至把自己的车驾都让出来,给张放与他的侍女乘坐。
张放自然是老实不客气,因为他这一次是来助陈汤的,坐车太应该了。
曹雄、邓展、林天赐、韩氏兄弟、青琰、宗巴、阿里穆等俱随行。只有唯一幸存的府卫三才,因为断臂伤太重,留在交河壁将养,等张放返回时再接他。
这其中,李忍因伤重无法行动,鹿奴随身照料,初六护卫,故未能同行。同样,渠良也因重伤未愈而卧榻难起,留在了交河壁。只有韩重,虽然伤势不轻,但仗着年轻、底子厚,死活不肯留下。他的原话是“我是公子的仆从,公子去哪,我当然就得跟到哪。”
于是一同上路,好在路途不远,气候宜人,又有医工沿途照料,量无大碍。
一路西行,张放抓紧时间学习匈奴语。如果说最初学匈奴语是格于形势,不得不学,那么如今学习,就是为了接下来的重大行动而做准备。这西域,他要呆的时间,怕是不短。
张放的“外语老师”有两个,林天赐与宗巴。嗯,现在这个独眼蒲类人,已经幸运地成为富平侯世子的扈从之一了。
林天赐教得比较系统,包括匈奴人的礼仪、忌讳、称谓等等。而选择宗巴,则是考虑南北口音不同——匈奴语也有口音问题。林天赐是西北口音,宗巴是东北口音,而且这是他的“母语”,口音更纯正。
张放对自我的要求是要么不学,要就学全喽。
张放在学习,同样也没让韩氏兄弟与青琰闲着,督促他们既学胡语,又学汉字。这是张放在有意识培养身边几个少年。现在的他(她)们,或许平平无奇,但谁又敢断言,若干年后,经过学习与摔打,未来的大汉舞台,没有他(她)们的一席之地呢?
张放不光有老师,也有同学,那就是陈汤。
陈汤也在学匈奴语,这是必须的。汉朝全面掌控西域不过二十来年,而匈奴控制西域却远不止二百年,匈奴语可以说是西域的“官方”语言。不会这个,还真没法与西域诸国打交道。
而要想让汉语在西域大行其道,不光靠文化、经济的优势,还需要时间来沉淀。
这一日,队伍行至西海(博斯腾湖),行程已过半。日影西斜,又到宿营时。
张放跳下马车,登上附近高坡,眼前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湖,大片大片的芦苇,连绵不绝,似乎长到天边。许多不知名的水鸟在湖面起落飞掠,鸣叫声声,令人心旷神怡。
青琰与韩氏兄弟等扈从也先后登高,俱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一时无声。
打破这宁静的,是快马蹄声。
张放回首,见到是一个背插小旗的骑士,认得这是警戒前哨。但见哨骑穿过长长的车马队伍,驰至陈汤马前,似乎说了些什么。
过了一会,陈汤带着几个扈从匆匆登高,对张放道:“前哨来报,焉耆国王捭卢塞,携臣子前来迎候。公子不妨与汤前往相候如何?”
焉耆,西域大国之一,人口达数万,而且占据丝路要道,是大汉经营西域,必须搞好关系的重要邦国之一。
张放颔首,望着陈汤及其扈从的马鞍与马镫,认真道:“这些物件最好取下,能保密一时算一时,别弄到我大汉军队还没装备,却让胡人先装备上了。”
陈汤一省,连道有理,一边吩咐扈从摘下鞍镫,一边略带歉意对张放道:“此物为公子所造,汤不告而制,实为不妥,望公子……”
张放摆摆手:“无事,东西就是拿来用的。这两样物件,可大辐提高汉军骑兵的实力,理当使用。不过……”张放顿了一顿,郑重道,“在取得一场决定性胜利之前,务必保密,如此方能保持优势。”
陈汤频频点头,蓦然一怔,什么叫“取得一场决定性胜利”?莫非……正要问清楚,却听扈从高声道:“看,焉耆王来了。”
远处烟尘高扬,显见有大批人马接近。
有经验的宗巴一看便道:“来的至少有百骑。”
蹄声滚滚如雷,旄旗卷舞,喝叱声声,转瞬间百骑驰近。
张放与陈汤这边,人数也有五、六十,大半是职业军人,眼见对方来势迅猛,不由得互相策马靠拢,手按刀弓,暗暗戒备。
尽管已事先得到通报,来的是焉耆王,但在西域呆久的都知道,西域之地,风云变幻,早晨微笑,下午拔刀,并不鲜见。
来骑冲至百步之外方才停下,百骑冲势形成一股狂飙,夹杂着沙尘,劈头盖脸扑向汉军。
“放下帘子。”坐在马车里的张放对青琰道,身体往后一靠,闭上眼,双手交叠于腹,淡淡道,“来者不善啊。”
狂风袭来,帘子噗噗作响,车厢顶上还有沙粒敲打的沙沙声,可想而知在外骑马相候的陈汤与汉军骑士的模样。
风沙吹过,一个粗豪的声音响起:“焉耆小王捭卢塞,在此迎候,哪位是都护府陈副校尉?”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感谢大盟、小胖、铁锤s、同乐村落)
~~~~~~~~~~~~~~~~~~~~~~~~~~~~~~~~
九月,秋高马肥,草枯鹰飞。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开始转场,天山南北,到处是一派收割牧草与谷粟的场景,而交河壁也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张放就在这时候,离开了交河壁,随陈汤前往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乌垒城。
陈汤的巡视结束了,在返程之前,特意找到张放,就行程安排征求他的意见。陈汤有两个建议:若是归家心切,可由交河壁派出一队人马护送入关。二是先到都护府,再将养一段时日,再由都护府派人护送入京。
虽然提出两个选项,但陈汤私心却希望张放能选第二个。他很想跟这位张公子多相处,看看还能挖出多少好东西。不过他也是知道,经过这样的历险,任谁都会格外想家,更何况还是个不满十四的少年。而且无缘无故,谁愿到都护府那样的边荒所在。
但出乎陈汤意料,张放听完,几乎没有多少犹豫,很痛快地选择去都护府,着实令陈汤惊喜不已。只要张放答应去就行,至于原因,陈汤也不去多想,反正这少年心思挺深,他也猜不透。
的确,张放的心思,陈汤绝对猜不到,但陈汤的心思,张放却心里有数。因此,他以“须当面向都护致谢,以及都护府护送入京更安全”的理由,否决了邓展的劝阻,决意西行。
张放一行,伤势有轻有重,重者自然需卧车,而轻者为防伤口破裂,也不宜颠簸,所以全都坐车。陈汤甚至把自己的车驾都让出来,给张放与他的侍女乘坐。
张放自然是老实不客气,因为他这一次是来助陈汤的,坐车太应该了。
曹雄、邓展、林天赐、韩氏兄弟、青琰、宗巴、阿里穆等俱随行。只有唯一幸存的府卫三才,因为断臂伤太重,留在交河壁将养,等张放返回时再接他。
这其中,李忍因伤重无法行动,鹿奴随身照料,初六护卫,故未能同行。同样,渠良也因重伤未愈而卧榻难起,留在了交河壁。只有韩重,虽然伤势不轻,但仗着年轻、底子厚,死活不肯留下。他的原话是“我是公子的仆从,公子去哪,我当然就得跟到哪。”
于是一同上路,好在路途不远,气候宜人,又有医工沿途照料,量无大碍。
一路西行,张放抓紧时间学习匈奴语。如果说最初学匈奴语是格于形势,不得不学,那么如今学习,就是为了接下来的重大行动而做准备。这西域,他要呆的时间,怕是不短。
张放的“外语老师”有两个,林天赐与宗巴。嗯,现在这个独眼蒲类人,已经幸运地成为富平侯世子的扈从之一了。
林天赐教得比较系统,包括匈奴人的礼仪、忌讳、称谓等等。而选择宗巴,则是考虑南北口音不同——匈奴语也有口音问题。林天赐是西北口音,宗巴是东北口音,而且这是他的“母语”,口音更纯正。
张放对自我的要求是要么不学,要就学全喽。
张放在学习,同样也没让韩氏兄弟与青琰闲着,督促他们既学胡语,又学汉字。这是张放在有意识培养身边几个少年。现在的他(她)们,或许平平无奇,但谁又敢断言,若干年后,经过学习与摔打,未来的大汉舞台,没有他(她)们的一席之地呢?
张放不光有老师,也有同学,那就是陈汤。
陈汤也在学匈奴语,这是必须的。汉朝全面掌控西域不过二十来年,而匈奴控制西域却远不止二百年,匈奴语可以说是西域的“官方”语言。不会这个,还真没法与西域诸国打交道。
而要想让汉语在西域大行其道,不光靠文化、经济的优势,还需要时间来沉淀。
这一日,队伍行至西海(博斯腾湖),行程已过半。日影西斜,又到宿营时。
张放跳下马车,登上附近高坡,眼前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湖,大片大片的芦苇,连绵不绝,似乎长到天边。许多不知名的水鸟在湖面起落飞掠,鸣叫声声,令人心旷神怡。
青琰与韩氏兄弟等扈从也先后登高,俱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一时无声。
打破这宁静的,是快马蹄声。
张放回首,见到是一个背插小旗的骑士,认得这是警戒前哨。但见哨骑穿过长长的车马队伍,驰至陈汤马前,似乎说了些什么。
过了一会,陈汤带着几个扈从匆匆登高,对张放道:“前哨来报,焉耆国王捭卢塞,携臣子前来迎候。公子不妨与汤前往相候如何?”
焉耆,西域大国之一,人口达数万,而且占据丝路要道,是大汉经营西域,必须搞好关系的重要邦国之一。
张放颔首,望着陈汤及其扈从的马鞍与马镫,认真道:“这些物件最好取下,能保密一时算一时,别弄到我大汉军队还没装备,却让胡人先装备上了。”
陈汤一省,连道有理,一边吩咐扈从摘下鞍镫,一边略带歉意对张放道:“此物为公子所造,汤不告而制,实为不妥,望公子……”
张放摆摆手:“无事,东西就是拿来用的。这两样物件,可大辐提高汉军骑兵的实力,理当使用。不过……”张放顿了一顿,郑重道,“在取得一场决定性胜利之前,务必保密,如此方能保持优势。”
陈汤频频点头,蓦然一怔,什么叫“取得一场决定性胜利”?莫非……正要问清楚,却听扈从高声道:“看,焉耆王来了。”
远处烟尘高扬,显见有大批人马接近。
有经验的宗巴一看便道:“来的至少有百骑。”
蹄声滚滚如雷,旄旗卷舞,喝叱声声,转瞬间百骑驰近。
张放与陈汤这边,人数也有五、六十,大半是职业军人,眼见对方来势迅猛,不由得互相策马靠拢,手按刀弓,暗暗戒备。
尽管已事先得到通报,来的是焉耆王,但在西域呆久的都知道,西域之地,风云变幻,早晨微笑,下午拔刀,并不鲜见。
来骑冲至百步之外方才停下,百骑冲势形成一股狂飙,夹杂着沙尘,劈头盖脸扑向汉军。
“放下帘子。”坐在马车里的张放对青琰道,身体往后一靠,闭上眼,双手交叠于腹,淡淡道,“来者不善啊。”
狂风袭来,帘子噗噗作响,车厢顶上还有沙粒敲打的沙沙声,可想而知在外骑马相候的陈汤与汉军骑士的模样。
风沙吹过,一个粗豪的声音响起:“焉耆小王捭卢塞,在此迎候,哪位是都护府陈副校尉?”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