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天下已无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密的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天下最强大的军队——骁果军,这一场决定李密的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天下最强大的军队——骁果军,这一场决定胜负的童山之战,即将拉开战幕。
骁果军几乎都是隋军最精锐军队,他们又渴望回到关中与家人团聚,因此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非常之旺盛,是一支非常强劲的军事力量。
李密的瓦岗军之中虽然著名战将有不少,可那些士兵不行啊,他们的本质都是农民,因为吃不上饭加入了瓦岗军,与骁果军相比其战斗力那是差远了。
尽管骁果军很强大,但是李密并不畏惧。
因为李密很了解宇文化及,他们俩都是门阀出身,相互之间熟得很。
在李密眼里宇文化及这家伙简直是一个草包,从小就是纨绔子,他有多大能耐李密心里清清楚楚。
尽管骁果军是正规军,可关键谁是这支军队统帅。可以说,李密从来没有把宇文化及看做与他一样有争夺天下,一较高下的人物。
自从来到瓦岗之后,李密一路走来太顺利了,在这之前真可谓战果累累。此时,李密已经被数次胜利冲昏头脑,开始变得狂妄。
以他目前的实力完全不把宇文化及看在眼里,认为可以轻松收拾掉宇文化及,然后回头再来摆平洛阳。
这两支天下纷乱中的强敌碰到一起,鹿死谁手目前还不得而知,倒是长安的西都发生了剧变。
起初,李渊在太原起兵,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此时,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尽管如此,李渊还是一路西进,过关斩将直扑长安。
天下局势糜烂,李渊这一路倒也算是顺利,至少没有经历太大的阻力。
进入长安以后,李渊拉拢隋朝门阀,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以后,李渊便宣布遥尊大隋皇帝杨广为太上皇,拥立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言外之意,隋皇帝杨广你退位吧。
此时,人家杨广还是大隋的皇帝啊,你一个当臣子的竟然决定当朝皇帝的去留,是不是有些大逆不道哇!
作为一名隋朝臣子,李渊虽然大逆不道,一脚把杨广给踢开了。可是,随皇帝杨广却远在江都鞭长莫及。
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
不得不说李渊做事很老道,深谋远虑。
人家李渊做事一板一眼的按照规矩来,臣子就是臣子绝不敢越位,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至少没有一下子登上皇位。
李渊给天下人的感觉就是一心一意地为了大隋朝着想,是一位大大的忠臣。
李渊在长安站稳了脚跟没多久,接下来便发生了江都事变,宇文化及将大隋皇帝给杀了,一切随之而改变了。
大隋皇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的消息天下人人皆知,李渊获知消息当即撕下了伪装,废隋恭帝杨侑,他自己当了皇帝。
李渊这一手玩得相当漂亮,现在大权在握,时机已到,再玩那些虚伪的东西完全没必要了。
李渊迫使隋恭帝禅位于他,在长安正式即位皇帝,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
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大隋朝皇帝杨广的这位表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还给杨广加了个“炀”字的谥号,即便是表兄弟,为了抬高自己照样踩。
至此,天下已无主。
各方势力尽显本事,积极参与到逐鹿争霸之中。天下最大的几个势力,李渊在长安建立李唐王朝,窦建德在河北,瓦岗李密占据河南。至于东都洛阳,王世充占据一城之地,实力相对弱一些。
与此相比,李渊自立皇帝比别人先走一步,并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同时,李渊立身关陇,拉拢世家并获得了极大的支持。
相比起其他各方军阀,李渊的优势十分明显。
李渊比其他势力还多了个现成的政府构架,他将留守西都长安的隋朝官僚一同接收下来了,不必再为缺乏官员而发愁。
李唐继承了隋朝的制度,概括地说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尚书省掌管全国政令,是命令的执行机关。下属共有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掌管官吏的选用、考核与奖惩;户部掌户籍和赋税;吏部掌礼仪和科举;兵部掌军事;刑部掌刑狱;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来作为办事机关。
中书省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是决策机关。门下省则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书,不合适的驳回修改。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职责是监督、弹劾文武百官。
地方的政权机构基本是两级,即州和县。长官分别是刺史和县令。
消息很快传遍天下,也传到了江南,苏威和裴世矩等人无比佩服陆畅的预见。大将军一语中的,不差半分。隋烈帝杨广刚死,那李渊马上撕下了伪善的面孔,一脚踢开隋恭帝,自立皇帝。
看来李家分子早就怀有野心,以前看不出来,那是因为时机不到。如今时机到了,立即撕下面孔抢夺隋朝天下,又从哪里看出李渊是忠臣呢?
还有,李渊给随皇帝杨广的谥号果然是“炀”。这一些判断都是发生在这之前,你说苏威和裴世矩他们俩心里如何想呢?简直是神仙哎!即便苏威和裴世矩二人的本事再大,碰到陆畅这般人物也只有膜拜、信服一途,老老实实辅佐陆畅争夺天下。
眼下,广袤大地战火不断,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各方都在行动,唯独自家大将军不慌不忙,急坏了陆畅身边的苏威和裴世矩等人。
“大将军,李渊已经即位,自立为皇帝,江南是不是应该抓紧时间展开行动了。早一些立国则占据主动,晚一些时间恐怕要被动一些,如今天下群雄虽多,要论综合实力当以江南为首。”
为了江南的利益,苏威首先开口,催促陆畅展开争霸行动。
裴世矩也不甘落后,接着苏威的话题进行建言:“是啊,大将军,早一步早占先机,晚一步只会壮大对方的力量,不可拖延了。李唐进长安才几天,凭什么他李渊要当皇帝。”
陆畅摆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如今天下大乱各显本事,他李唐自立皇帝,那是因为李唐偏居一偶,必须先声夺人。别人的事情咱也没必要过于关心,干好自己的事情最要紧。
目前,李子通率兵向西运动,直逼江都城。
杜伏威也不甘落后,江淮军开始向东移动,双方在江都城一东一西两军相距数十里地,我看那,时机是差不多了,江南军可以展开行动了。”
陆畅没有说争霸之事,仅仅说李子通与杜伏威这两支军队的事情。好高骛远之事,往高处说是志存高远,其实不如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打天下急不得。
李子通和杜伏威两支军事力量实力都不小,江南军不可能一块对付,事情总要有个先后次序吧?
苏威很想知道答案,于是,开口问道:“大将军,杜伏威和李子通两支军队,大将军打算先对付谁?”
陆畅微微一笑,说道:“当然是先对付李子通了,拿下李子通,打开向东进军的通道,鲁地尽在掌握之中。
李子通差不多有五六万军队,此次兵进江都足有五万多军队。
杜伏威的军队相对多一些,差不多接近十万,逼近江都的军队估计有六万之众。相对来说,李子通的兵力较弱。这一次江淮地区的军事行动,最起码要解决掉李子通。不过,若时机成熟不妨一下子拿下整个江淮地区,为进取中原做好铺垫。”
话音未落,裴世矩抚掌笑道:“呵呵,大将军英明,干掉李子通,江南向东挺进的道路通畅,再加上海军配合,东部沿海唾手可得。”
来护儿却有些担忧,虽说江南之地已经有二十几万军队,可南军占领的地域广阔,到处都需要军队驻扎。
不可能因为需要对付李子通而将江南的军队全部抽调出去,虽说跨江作战重要,江南地区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军队守卫的。
“大将军,李子通与杜伏威两方面合计足有十几万军队。我方虽说总兵力不输于他们,却也不能全部抽调出去。
江南之地广阔,总要留有足够的军队驻防,大将军如何分配这些军队?”
来护儿这一说,苏威和裴世矩二人才反应过来,江南军队开起来很多,可是,江南的地盘大,需要的军队自然也就多。所以,若是各种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目前的江南军数量并不占优势。
若派出去军队太多,江南之地可定空虚,谁知道这段时间能发生什么事情?万一有什么不测,岂不是很糟糕嘛。
若是派出去的军队太少,却根本憾不动对方。要想快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派出绝对优势兵力。问题是优势兵力在哪里,短时间肯定拿不出来的。
最糟糕的局面是万一杜伏威和李子通二人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江南军队,真要出现这种局面那可就麻烦大了!
想明白了这一层,苏威开始着急了,说道:“大将军,虽说江南需要继续向外发展,歼灭江北的杜伏威和李子通两大势力,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要首先保证江南的安全。大将军,江南的军队还是太少了,是不是考虑一下适度的扩军啊?”
陆畅微微一笑,说道:“扩军是肯定的,但是,不能给江南百姓增加太多的负担。
后备军队一直在有序地准备,成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再一个,扩充军队不能以降低现有军队的作战能力为代价,一切都要按部就班,不可冒进。
此次江南出兵,暂时不会同时对付杜伏威和李子通两大势力,所以,也不需要太多的军队。
我估计啊,此次江南军跨越长江,顶多出动十万军队足够了。”
只是十万军队要对付长江北岸杜伏威和李子通两家的十几万军队,这个差距有些大啊!作为一员杀场老将军,来护儿心中很有些担心。
“大将军,十万军队是不是太少了,李子通和杜伏威这二人都不是好对付的人啊。万一此战不顺利,对江南来说简直是灾难,不得不完全考虑一下啊。”
“呵呵,硬拼当然不行,需要掌握时机巧妙应对。放心吧,我亲自率领五万军队出征,来整率领五万军队再加待命,等时机成熟之时在越江作战。如此,即可保障江南兵力不会空虚。”
计议已定,江南军队开始调兵遣将,备战出征事宜。
江南军开始准备兵出长江,江淮地区形势骤变,战云密布。
江都城地处运河枢纽之地,周围河道密布。
此次李子通以伍云召为大将,留下一万军队看守老巢,亲率五万多大军逼近江都城。
不过,李子通此次兴兵很老道,并没有过于迫近江都城附近威胁到陈凌,也没有越过运河,就在江都城的北部约三十里地以外,运河东面的位置扎下营盘。
李子通这里开始行动了,杜伏威那边也没闲着。
其实,早在宇文化及离开江都城的时候,杜伏威已经有所行动。不过,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展开军事行动,而是仅仅把江淮军对向东部集中而已。
李子通这里的军队一动,杜伏威已经有所察觉,急忙调集六万大军向东运动,在离着江都城五十里地的位置扎下营盘。
如此,这两家军队离着很远,谁也没有挑衅对方的意思。(未完待续。)
李密的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天下最强大的军队——骁果军,这一场决定李密的瓦岗军与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天下最强大的军队——骁果军,这一场决定胜负的童山之战,即将拉开战幕。
骁果军几乎都是隋军最精锐军队,他们又渴望回到关中与家人团聚,因此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非常之旺盛,是一支非常强劲的军事力量。
李密的瓦岗军之中虽然著名战将有不少,可那些士兵不行啊,他们的本质都是农民,因为吃不上饭加入了瓦岗军,与骁果军相比其战斗力那是差远了。
尽管骁果军很强大,但是李密并不畏惧。
因为李密很了解宇文化及,他们俩都是门阀出身,相互之间熟得很。
在李密眼里宇文化及这家伙简直是一个草包,从小就是纨绔子,他有多大能耐李密心里清清楚楚。
尽管骁果军是正规军,可关键谁是这支军队统帅。可以说,李密从来没有把宇文化及看做与他一样有争夺天下,一较高下的人物。
自从来到瓦岗之后,李密一路走来太顺利了,在这之前真可谓战果累累。此时,李密已经被数次胜利冲昏头脑,开始变得狂妄。
以他目前的实力完全不把宇文化及看在眼里,认为可以轻松收拾掉宇文化及,然后回头再来摆平洛阳。
这两支天下纷乱中的强敌碰到一起,鹿死谁手目前还不得而知,倒是长安的西都发生了剧变。
起初,李渊在太原起兵,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此时,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尽管如此,李渊还是一路西进,过关斩将直扑长安。
天下局势糜烂,李渊这一路倒也算是顺利,至少没有经历太大的阻力。
进入长安以后,李渊拉拢隋朝门阀,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以后,李渊便宣布遥尊大隋皇帝杨广为太上皇,拥立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言外之意,隋皇帝杨广你退位吧。
此时,人家杨广还是大隋的皇帝啊,你一个当臣子的竟然决定当朝皇帝的去留,是不是有些大逆不道哇!
作为一名隋朝臣子,李渊虽然大逆不道,一脚把杨广给踢开了。可是,随皇帝杨广却远在江都鞭长莫及。
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
不得不说李渊做事很老道,深谋远虑。
人家李渊做事一板一眼的按照规矩来,臣子就是臣子绝不敢越位,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至少没有一下子登上皇位。
李渊给天下人的感觉就是一心一意地为了大隋朝着想,是一位大大的忠臣。
李渊在长安站稳了脚跟没多久,接下来便发生了江都事变,宇文化及将大隋皇帝给杀了,一切随之而改变了。
大隋皇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的消息天下人人皆知,李渊获知消息当即撕下了伪装,废隋恭帝杨侑,他自己当了皇帝。
李渊这一手玩得相当漂亮,现在大权在握,时机已到,再玩那些虚伪的东西完全没必要了。
李渊迫使隋恭帝禅位于他,在长安正式即位皇帝,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
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大隋朝皇帝杨广的这位表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还给杨广加了个“炀”字的谥号,即便是表兄弟,为了抬高自己照样踩。
至此,天下已无主。
各方势力尽显本事,积极参与到逐鹿争霸之中。天下最大的几个势力,李渊在长安建立李唐王朝,窦建德在河北,瓦岗李密占据河南。至于东都洛阳,王世充占据一城之地,实力相对弱一些。
与此相比,李渊自立皇帝比别人先走一步,并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同时,李渊立身关陇,拉拢世家并获得了极大的支持。
相比起其他各方军阀,李渊的优势十分明显。
李渊比其他势力还多了个现成的政府构架,他将留守西都长安的隋朝官僚一同接收下来了,不必再为缺乏官员而发愁。
李唐继承了隋朝的制度,概括地说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尚书省掌管全国政令,是命令的执行机关。下属共有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掌管官吏的选用、考核与奖惩;户部掌户籍和赋税;吏部掌礼仪和科举;兵部掌军事;刑部掌刑狱;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来作为办事机关。
中书省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是决策机关。门下省则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书,不合适的驳回修改。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职责是监督、弹劾文武百官。
地方的政权机构基本是两级,即州和县。长官分别是刺史和县令。
消息很快传遍天下,也传到了江南,苏威和裴世矩等人无比佩服陆畅的预见。大将军一语中的,不差半分。隋烈帝杨广刚死,那李渊马上撕下了伪善的面孔,一脚踢开隋恭帝,自立皇帝。
看来李家分子早就怀有野心,以前看不出来,那是因为时机不到。如今时机到了,立即撕下面孔抢夺隋朝天下,又从哪里看出李渊是忠臣呢?
还有,李渊给随皇帝杨广的谥号果然是“炀”。这一些判断都是发生在这之前,你说苏威和裴世矩他们俩心里如何想呢?简直是神仙哎!即便苏威和裴世矩二人的本事再大,碰到陆畅这般人物也只有膜拜、信服一途,老老实实辅佐陆畅争夺天下。
眼下,广袤大地战火不断,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各方都在行动,唯独自家大将军不慌不忙,急坏了陆畅身边的苏威和裴世矩等人。
“大将军,李渊已经即位,自立为皇帝,江南是不是应该抓紧时间展开行动了。早一些立国则占据主动,晚一些时间恐怕要被动一些,如今天下群雄虽多,要论综合实力当以江南为首。”
为了江南的利益,苏威首先开口,催促陆畅展开争霸行动。
裴世矩也不甘落后,接着苏威的话题进行建言:“是啊,大将军,早一步早占先机,晚一步只会壮大对方的力量,不可拖延了。李唐进长安才几天,凭什么他李渊要当皇帝。”
陆畅摆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如今天下大乱各显本事,他李唐自立皇帝,那是因为李唐偏居一偶,必须先声夺人。别人的事情咱也没必要过于关心,干好自己的事情最要紧。
目前,李子通率兵向西运动,直逼江都城。
杜伏威也不甘落后,江淮军开始向东移动,双方在江都城一东一西两军相距数十里地,我看那,时机是差不多了,江南军可以展开行动了。”
陆畅没有说争霸之事,仅仅说李子通与杜伏威这两支军队的事情。好高骛远之事,往高处说是志存高远,其实不如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打天下急不得。
李子通和杜伏威两支军事力量实力都不小,江南军不可能一块对付,事情总要有个先后次序吧?
苏威很想知道答案,于是,开口问道:“大将军,杜伏威和李子通两支军队,大将军打算先对付谁?”
陆畅微微一笑,说道:“当然是先对付李子通了,拿下李子通,打开向东进军的通道,鲁地尽在掌握之中。
李子通差不多有五六万军队,此次兵进江都足有五万多军队。
杜伏威的军队相对多一些,差不多接近十万,逼近江都的军队估计有六万之众。相对来说,李子通的兵力较弱。这一次江淮地区的军事行动,最起码要解决掉李子通。不过,若时机成熟不妨一下子拿下整个江淮地区,为进取中原做好铺垫。”
话音未落,裴世矩抚掌笑道:“呵呵,大将军英明,干掉李子通,江南向东挺进的道路通畅,再加上海军配合,东部沿海唾手可得。”
来护儿却有些担忧,虽说江南之地已经有二十几万军队,可南军占领的地域广阔,到处都需要军队驻扎。
不可能因为需要对付李子通而将江南的军队全部抽调出去,虽说跨江作战重要,江南地区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军队守卫的。
“大将军,李子通与杜伏威两方面合计足有十几万军队。我方虽说总兵力不输于他们,却也不能全部抽调出去。
江南之地广阔,总要留有足够的军队驻防,大将军如何分配这些军队?”
来护儿这一说,苏威和裴世矩二人才反应过来,江南军队开起来很多,可是,江南的地盘大,需要的军队自然也就多。所以,若是各种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目前的江南军数量并不占优势。
若派出去军队太多,江南之地可定空虚,谁知道这段时间能发生什么事情?万一有什么不测,岂不是很糟糕嘛。
若是派出去的军队太少,却根本憾不动对方。要想快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派出绝对优势兵力。问题是优势兵力在哪里,短时间肯定拿不出来的。
最糟糕的局面是万一杜伏威和李子通二人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江南军队,真要出现这种局面那可就麻烦大了!
想明白了这一层,苏威开始着急了,说道:“大将军,虽说江南需要继续向外发展,歼灭江北的杜伏威和李子通两大势力,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要首先保证江南的安全。大将军,江南的军队还是太少了,是不是考虑一下适度的扩军啊?”
陆畅微微一笑,说道:“扩军是肯定的,但是,不能给江南百姓增加太多的负担。
后备军队一直在有序地准备,成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再一个,扩充军队不能以降低现有军队的作战能力为代价,一切都要按部就班,不可冒进。
此次江南出兵,暂时不会同时对付杜伏威和李子通两大势力,所以,也不需要太多的军队。
我估计啊,此次江南军跨越长江,顶多出动十万军队足够了。”
只是十万军队要对付长江北岸杜伏威和李子通两家的十几万军队,这个差距有些大啊!作为一员杀场老将军,来护儿心中很有些担心。
“大将军,十万军队是不是太少了,李子通和杜伏威这二人都不是好对付的人啊。万一此战不顺利,对江南来说简直是灾难,不得不完全考虑一下啊。”
“呵呵,硬拼当然不行,需要掌握时机巧妙应对。放心吧,我亲自率领五万军队出征,来整率领五万军队再加待命,等时机成熟之时在越江作战。如此,即可保障江南兵力不会空虚。”
计议已定,江南军队开始调兵遣将,备战出征事宜。
江南军开始准备兵出长江,江淮地区形势骤变,战云密布。
江都城地处运河枢纽之地,周围河道密布。
此次李子通以伍云召为大将,留下一万军队看守老巢,亲率五万多大军逼近江都城。
不过,李子通此次兴兵很老道,并没有过于迫近江都城附近威胁到陈凌,也没有越过运河,就在江都城的北部约三十里地以外,运河东面的位置扎下营盘。
李子通这里开始行动了,杜伏威那边也没闲着。
其实,早在宇文化及离开江都城的时候,杜伏威已经有所行动。不过,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展开军事行动,而是仅仅把江淮军对向东部集中而已。
李子通这里的军队一动,杜伏威已经有所察觉,急忙调集六万大军向东运动,在离着江都城五十里地的位置扎下营盘。
如此,这两家军队离着很远,谁也没有挑衅对方的意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