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模范生(附图)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们视野转回京城。
翰林院这届的新科庶吉士,出了一位整个翰林院上上下下都知道的大大模范生!!
每日早早就到,不单派下的任务好好地做完,还找事做!而且不管什么事都做!找书、抄书、起草文书不谈,连给长辈翰林们端茶跑腿无一不做得乐乐呵呵,做完了又继续找事做!
整翰林院的长辈们无不对其赞不绝口,就连平常满脸肃然,不苟言笑的此次《守和全览》总纂修翰林院掌院学士方晴方大人,提到此人都面色稍缓,摸摸胡子点点头:“恩……孺子可教也。”
而此人居然还并非出于寒门,并非是为了爬上一层而拼搏努力,也绝非是为了趋炎附势而讨好巴结。
因为此人乃是当朝枢密使重绥温的二公子——重涵。
不单是韩玉与张海云,对重涵这绝对不正常的举动表示不可理喻,连李章明都表示“自愧不如”,需要“多多学习”。
如若放到寒门庶子,如此这般免不了被人背后说个虚假势利,表面功夫之类。而放到重涵,谁敢说重家二公子还需要虚假势利做表面功夫了?所以只有长辈点头:“可教,可教。”晚辈摇头:“不如,不如。”
钟承止离京已有十来日,重涵一大早在家做好了每日的功夫早课,又来到翰林院,平常仆役并不敢多动桌上的文书史籍。于是重涵每日早上来会先把桌面适当清理一下,又开始新一日的工作。
修书这档事从来都是繁重枯燥的活儿,前期的整理修撰又必须由有学识之人来负责,到后面集合成书倒是可以找些抄书手、书写官来誊抄。而现在修书才刚刚开始,正是在整理归类现有各种书籍的时候,基本都在清点归整类目,对于这些文人来说,这不单是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
这些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把这些书给搬上搬下拿来拿去,就已经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基本一个个爬几下梯子,取几本书,就累得气喘嘘嘘。
不过这事对于自小习武的重涵倒是轻松得很,重涵那点在钟承止来看连花拳绣腿都评不上的轻功,到这一圈翰林眼里,个个都成了神功!居然可以不用梯子就跳上跳下拿书?那可教可教、不如不如喊得便更是厉害了。
中央藏书又不只一处,除了宫里太清楼,清心殿,御书院这些,还有些分散在其他馆阁与国子监之类的地方,当然大部分时候不用重涵跑远腿,不过有时候实在吩咐不好下人的情况,重涵那轻松快速还丝毫不表现出厌烦的办事效率与态度,又让各个学士侍读侍讲们点头点头。
今日重涵又一如既往地准备让人点头点头了,一大早收了仆役们送来的一些文书信件,在其他人来之前做下整理,不同的放到不同的地方去……恩……居然有封给自己的信!!
是钟承止的来信,重涵顿时把手上的东西一放,啥也不管了,去寻个小角落看信。
重涵躲到御书院的藏书楼里面,穿到个窗户旁边,靠在墙上,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生怕撕破了。纸张都是官家统一的那些,没什么特别的。
——
涵儿:
我已到临清,要在此耽搁几日再去临安。漕船中毒案这事果然比表面看来复杂,这趟应该未有来错。
成大人是个材优干济善文能武之人,一起定能事倍功半,希望能尽快处理一桩是一桩。
另外,我看邸报上所书,皇上已下旨开修《守和全览》。你在整理书籍时如看到一些医史著作或各类资料里有关尚药局与卢医堂的记载,请一定全部记录,我回来一一查看。
再者,约莫夏末我们能得以一见。
若回信,发往临安。
时想。
四月承止。
——
信很简短,一页纸便是全部。重涵看了一遍又一便,落款上除了印章,钟承止没有署名而是直接书上自己的花押。
钟承止的花押并没有玩太多心思,只是把承止两字的草书结合写了在一起,看起来就如同一个字。但配上钟承止那有点玩味的书法,相当的漂亮。
重涵把拇指摸在花押上,思念之情如泉水般涌出。虽然才短短十来日,但是比起前两个多月几乎是形影不离朝夕相处。这十来日已是近乎煎熬般地难渡。
虽然自己说过要一辈子都等着钟承止……但是……也太难受了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说话真是精湛。然后……信也太短了吧!要是自己一定要写大几页纸!还有为何要提到那个成渊!还是夸他!还有……夏末可能相见是为何?夏末就回来了吗……
重涵在思绪乱飞……
“……喂,涵儿。”李章明在重涵眼前挥手。
重涵完全没发现李章明已经走到了自己面前。
“我看桌子上的东西就知你已到了,正想为何四处不见人。”李章明看了一眼重涵手里,“若非是承止的信?”
“恩。”重涵点了点头,把信又小心地折回放入衣服里收好。
“刚刚宫里内侍来过,皇上下午要点书拿到御书房去,点名要你拿去。”
重涵略微惊讶,虽然这算是跑腿的事,但是毕竟是亲见皇上,一般也排不到庶吉士。不过自己也算是皇上的小舅子,原来四皇子还未登基之前,倒是很见过几次,只是登基之后便身份有别。可能是这层关系?
“干嘛要我去?”重涵在李章明面前也不多加掩饰。
“……”李章明皱眉认真想了想,也是不明,转过头来反问,“可能因为你是国舅爷?”看来也都只能想到这个原因。
李章明是来拿书的,钟承止便帮着一起拿。本来庶吉士进翰林院等于是继续读书,进修学习政务。多为跟在某个学士后面打杂跑腿背书做文章,三年满期还要再被考核,合格后才正式授官。只是此次撞上修书,整个翰林院都忙了起来,不过每个庶吉士还是有相应教习的学士,多是侍读侍讲。但重涵与李章明可能因为李云从加上重绥温两者的关系,直接就挂在掌院学士方晴之下。要说方晴这人要求可谓严格苛刻,若是以往,重涵那定是样样都要被训斥的。但自进了翰林院来这表现,方晴可谓对自己这两新学生甚是满意,连眉毛间的皱都似乎平了一点。
方晴的这两得意门生把书拿到专门腾出来修书的房子,该来的人已经都来了。平常重涵、李章明、韩玉、张海云也都坐一起。此时重涵刚一坐下,张海云就凑了过来:“看你这几日这么认真,可别忘了,今儿晚上要在白矾楼吃饭。”
别说,重涵真忘了。
这正是前几日说的同科的散伙饭——‘曲江会’。除了各种原因不去的,已外派走的或归家的,参加的也有一百来人,一般寻常小地方根本就坐不下,而霞凌阁又太花银子。最后便定在了‘京城七十二家正店之首’‘京师酒肆之甲’的——白矾楼。
白矾楼在京城自然是人人知其大名,但历史已有上百年,民间外地多有误传成樊楼的,所以前几日钟承止与成渊看到小樊楼才会有想与京城的白矾楼是否有关。
白矾楼盛名远播,与霞凌阁的名声可谓不相上下。乃大华著名的天下第一‘亭台楼阁’中的这一楼一阁。与霞凌阁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建筑构造还有特殊得内场卖点不同。白矾楼则是规模庞大,建筑群繁琐,整院内东西南北中五处各有一栋三层高楼,这五栋楼又由飞桥栏槛连接,明暗相通,内外四处挂着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昼夜长明。由于也是京城内颇高的建筑,同霞凌阁的东北面不能登高眺望一样,白矾楼的西楼也是禁止在高层眺望的,都是对着大内皇宫,怕眼明的人看到了那点皇家私事。
而让白矾楼更久负盛名的,则是前百年有个徽宗帝差点把大华江山都给丢了,他那夜夜私会的名妓李师师就是出自白矾楼,传说还从皇宫打了地道到这白矾楼直通李师师房间,也不知真的假的,但就白矾楼这明暗相通的调调,总让人觉得并非空穴来风。
回头看看韩玉,幸亏这家伙没生在帝王家,不然万一不小心当了皇上……地道绝对要打到霞凌阁去,又是一个前朝后主与徽宗帝。
白矾楼除了名声和建筑庞大豪华,内有艺伎优伶无数,夜夜笙歌。其他倒没霞凌阁那么多不同寻常之处,而且雅俗兼顾,从楼下到楼上价格各不相同,于是只要别上太高的层,别吃花酒,也就不会花霞凌阁那么多银子,然后又为大华名所,皇帝偶尔也会在此接待来使。张海云选的这地对于这群新科进士聚个餐来说也是再适合不过
但是对重涵,就违了答应钟承止除了重府翰林院不在霞凌阁以外地儿吃饭的事。虽然重涵到现在也不明自己到底哪里香饽饽了。其实钟承止的事,重涵就有很多不明之处,最早刚遇到钟承止的那些天还特别疑惑,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重涵就不好奇这些了,他只希望钟承止留在自己身边就好,甚至生怕问多了,知多了,钟承止就不见了……
重涵的不安感从来就未消失过。
不过钟承止也明白要一翰林,虽然是没品的,不在外面吃饭也不可能。给重涵留了不少以防万一的东西,比如验毒的一枚戒指,还有一些解药。这戒指重涵成日都戴着,对重涵来说这不是验毒的东西,是钟承止给的东西,如脖子上的小玉钟一样,根本不会离身。
今日这种场合,不去实在是有违人情,重涵在这方面也是练达之人。也就只前几日问了问张海云能否改在霞凌阁,并未多做推辞。
整翰林院如前些日子一样,翻书找书抄书了一上午。中午吃完饭,重涵立马就拿着内侍来吩咐过的书籍往垂拱殿走。
翰林院其实不算在宫里,而是在边上,不过皇宫边上也没多少人敢溜达,于是也都算在一块了,只是走到皇帝的地儿还真不近。
重涵算腿脚快的,到了垂拱殿里的御书房,皇上刚进去。
见了君臣礼,重涵放下书。也没有想与皇上孙煦多交谈,只等着孙煦说个话,才能回去。
“涵儿。”孙煦翻着书叫了重涵一声。
重涵略微惊讶,赶快回了一句:“臣在。”
“呵呵。”孙煦笑了下,“早几年朕还未即位,你也来府上玩过几次,当时还在朕府上大闹天宫,现在倒是生分了。”
重涵赶快又见礼:“臣那时年幼无知,罪该万死。”
孙煦说的是五六年前的事,那时候重涵到哪都能闹。孙煦当时没住宫中,而是住在京城专划给宗室住的地儿。亲密的姐重林刚嫁过去,重涵能去一次也够能闹的。大华的宗室早年管得比较严格,分散圈住在京城、洛阳与商丘。如现在封为蔡王的三王爷,就住在商丘。后来宗室人数不断庞大,已经不可能再全部无偿供给俸禄与资源,到五服之外的,其实很多人已经与平民无异,朝廷不再供养,可以参加科举入仕。
但即便这些宗室可以入仕,依然是皇家心病,对于其他臣子来说,也对这一集团也多有防范。于是宗室出来的士大夫在中央朝廷难以得到实权,便多溶入到地方去,而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地方上自然更加凝聚,尤其在宗族的居住地洛阳与商丘,基本就是地方士绅的主要成分。在当地相当有权威,甚至当地老百姓有官司要打,不找官衙,而是找这些士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自治。
大华立朝之前,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地方门阀士族基本消失殆尽。虽然这对中央集权有一些好处,但是却使得百姓没有根底,缺乏伦理情义,社会溃散失序。所以之后几大儒家又提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建议重建宗族,重塑社会礼秩,以此来维系社会之安定。
当时地方上便出现了一些自建宗族,但本质上也是由地方士绅这些有名望的人提出并组建的,他们用自己的俸禄购置田地,养活愿意加入其中的族人,设置义学,规范礼义,形成地方自给生态。
在大华前百年,这些士绅对社会起到了很大的良性作用。但随着时间流逝,地方势力沉淀得越来越久,权威越来越大,尤其又有皇家宗室加入其中,隐隐地又开始回到了前多个朝代,门阀世家与中央抗衡甚至威胁的局势。唯一好的,是本朝的兵权规制使得地方上无良兵,这一威胁就比前面任何一个朝代要小。但是与前百年的绝对良性的格局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依然要开始略有提防。
所以这世间的事儿啊,无非就是一个因果轮回,日级则仄,转来转去,转不动了,也就该改朝换代了。
孙煦又笑了笑,对重涵说:“无须多礼,怎么说你也是我的小舅子。”
孙煦其实挺是做皇上的料,说的话全让人分不清虚实。
重涵只得回:“臣不敢。”
“今儿其实就是专门叫你过来的。朕收到了钟爱卿的来信,他又给朕出了点歪点子,给朕找了点事儿做,说不定还给朕找了点架吵。据说你与钟爱卿关系甚笃?”孙煦一边说一边又换了本书翻。
重涵有点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虽然重涵自己丝毫不介意告诉别人自己与钟承止的关系,但是却不知这对钟承止有否坏处,尤其还是对着皇上。只能说:“钟大人前两个多月都住在臣家里,又救了臣性命,所以确实情义深厚。”
“哎,涵儿你不用对朕如此提防,要知道你姐可是朕的皇后,你与钟爱卿那点事儿,朕都知道。”孙煦颇带点玩味地回道。
重涵更不知该如何回答了,但既然由重林说的,重涵对自己姐还是相当信任:“……臣与钟大人情相许之。”
“钟爱卿那容貌……啧,你小子也是好福气。现在士大夫就好这个,听说有几位家里还养了一堆。幸亏朕无此好,不然以钟大人这姿色……”孙煦把目光从手中书上移到了重涵脸上,“你觉得能轮上臣子来享用?”
“……”重涵知道该回什么,但钟承止的事,重涵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让步,一时没有作答。
孙煦又接着说:“假若朕要你把钟爱卿献给朕,你会如何?”
重涵眉头微蹙,鞠躬见礼:“臣认为陛下圣明,绝不会棒打鸳鸯拆散有情人,而且钟大人也绝非是娈童之辈,不是属于谁可以任人相送的。”其实重涵心里想着钟承止是我一个人的怎么能给你。
“哈哈。”孙煦一笑,“你们这可不是鸳鸯,是鸳鸳。哎,别紧张,关于此你不用担心,朕对男色毫无兴趣。不过……”孙煦又直视重涵,“假如有天你要在朕与钟爱卿之间做个选择,你是选朕呢,还是选你的相好呢?”
重涵印象里真的不知道孙煦是这样一个擅于试探之人。说别紧张,却丢了一个更难的问题。本朝崇尚理学,文人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讲的都是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无论如何忠君都排在爱人之前,但是……
重涵再次弯腰见礼:“就臣对钟大人的了解,他绝不会做出有违道义之事,而以钟大人的见识与才华,也绝不会做出不利于大华朝廷与民生之事。那综此两点,钟大人定不会做出对陛下不利之事,而臣一样也绝不会做不利于陛下之事,那便不会有需要在陛下与钟大人之间做选择的情况。”
“哈哈哈。哎,涵儿你不愧是连方爱卿都点头的人。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其实说白你就是要你家相好对吧?”孙煦一幅满不在乎的语气。
“臣不敢。”重涵立刻又见礼。
“哎,钟爱卿真把你迷得不轻,你这可是为他连命都不要了,给你姐知道了,可得要急死。”孙煦带着笑意说,把书放好,开始翻桌子一侧堆着的票拟,“不过你比你爹要好,也比你哥简单,更像你姐一点,我喜欢。以后翰林院要拿什么过来,都由你过来,还有翰林来主讲经筵的时候,你可在一旁呆着。我会交代下去的。”
“臣,尊旨谢恩。”重涵再行见礼,对着皇上就是这么麻烦。
“行了,你回去吧。”孙煦开始批阅票拟。
“臣告退。”重涵见礼转身离开。
“哦。”
孙煦突然又说。重涵刚走一步又转回来听着。
孙煦抬头看了重涵一眼:“你所了解的钟爱卿,只是冰山一角,你可要有点心理准备。u”然后又低头继续看票拟,不再说话。
重涵沉默了一会,说道:“陛下,臣有一事相求。”
“恩?”孙煦没有完全抬头,只是把目光抬起看着重涵。
“臣想探望皇后,不知可否?”
孙煦翘起一侧嘴角,笑了一下:“行啊,你姐也挺想你。也不用等节日了,朕给你写份诰命。以后你想见你姐只用对她与后宫女官报备,不用来问朕。”
孙煦说着就要太监拿来东西,写了份诰命拍了章给重涵。
重涵又再次见礼谢恩告退。
我们视野转回京城。
翰林院这届的新科庶吉士,出了一位整个翰林院上上下下都知道的大大模范生!!
每日早早就到,不单派下的任务好好地做完,还找事做!而且不管什么事都做!找书、抄书、起草文书不谈,连给长辈翰林们端茶跑腿无一不做得乐乐呵呵,做完了又继续找事做!
整翰林院的长辈们无不对其赞不绝口,就连平常满脸肃然,不苟言笑的此次《守和全览》总纂修翰林院掌院学士方晴方大人,提到此人都面色稍缓,摸摸胡子点点头:“恩……孺子可教也。”
而此人居然还并非出于寒门,并非是为了爬上一层而拼搏努力,也绝非是为了趋炎附势而讨好巴结。
因为此人乃是当朝枢密使重绥温的二公子——重涵。
不单是韩玉与张海云,对重涵这绝对不正常的举动表示不可理喻,连李章明都表示“自愧不如”,需要“多多学习”。
如若放到寒门庶子,如此这般免不了被人背后说个虚假势利,表面功夫之类。而放到重涵,谁敢说重家二公子还需要虚假势利做表面功夫了?所以只有长辈点头:“可教,可教。”晚辈摇头:“不如,不如。”
钟承止离京已有十来日,重涵一大早在家做好了每日的功夫早课,又来到翰林院,平常仆役并不敢多动桌上的文书史籍。于是重涵每日早上来会先把桌面适当清理一下,又开始新一日的工作。
修书这档事从来都是繁重枯燥的活儿,前期的整理修撰又必须由有学识之人来负责,到后面集合成书倒是可以找些抄书手、书写官来誊抄。而现在修书才刚刚开始,正是在整理归类现有各种书籍的时候,基本都在清点归整类目,对于这些文人来说,这不单是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
这些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把这些书给搬上搬下拿来拿去,就已经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基本一个个爬几下梯子,取几本书,就累得气喘嘘嘘。
不过这事对于自小习武的重涵倒是轻松得很,重涵那点在钟承止来看连花拳绣腿都评不上的轻功,到这一圈翰林眼里,个个都成了神功!居然可以不用梯子就跳上跳下拿书?那可教可教、不如不如喊得便更是厉害了。
中央藏书又不只一处,除了宫里太清楼,清心殿,御书院这些,还有些分散在其他馆阁与国子监之类的地方,当然大部分时候不用重涵跑远腿,不过有时候实在吩咐不好下人的情况,重涵那轻松快速还丝毫不表现出厌烦的办事效率与态度,又让各个学士侍读侍讲们点头点头。
今日重涵又一如既往地准备让人点头点头了,一大早收了仆役们送来的一些文书信件,在其他人来之前做下整理,不同的放到不同的地方去……恩……居然有封给自己的信!!
是钟承止的来信,重涵顿时把手上的东西一放,啥也不管了,去寻个小角落看信。
重涵躲到御书院的藏书楼里面,穿到个窗户旁边,靠在墙上,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生怕撕破了。纸张都是官家统一的那些,没什么特别的。
——
涵儿:
我已到临清,要在此耽搁几日再去临安。漕船中毒案这事果然比表面看来复杂,这趟应该未有来错。
成大人是个材优干济善文能武之人,一起定能事倍功半,希望能尽快处理一桩是一桩。
另外,我看邸报上所书,皇上已下旨开修《守和全览》。你在整理书籍时如看到一些医史著作或各类资料里有关尚药局与卢医堂的记载,请一定全部记录,我回来一一查看。
再者,约莫夏末我们能得以一见。
若回信,发往临安。
时想。
四月承止。
——
信很简短,一页纸便是全部。重涵看了一遍又一便,落款上除了印章,钟承止没有署名而是直接书上自己的花押。
钟承止的花押并没有玩太多心思,只是把承止两字的草书结合写了在一起,看起来就如同一个字。但配上钟承止那有点玩味的书法,相当的漂亮。
重涵把拇指摸在花押上,思念之情如泉水般涌出。虽然才短短十来日,但是比起前两个多月几乎是形影不离朝夕相处。这十来日已是近乎煎熬般地难渡。
虽然自己说过要一辈子都等着钟承止……但是……也太难受了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说话真是精湛。然后……信也太短了吧!要是自己一定要写大几页纸!还有为何要提到那个成渊!还是夸他!还有……夏末可能相见是为何?夏末就回来了吗……
重涵在思绪乱飞……
“……喂,涵儿。”李章明在重涵眼前挥手。
重涵完全没发现李章明已经走到了自己面前。
“我看桌子上的东西就知你已到了,正想为何四处不见人。”李章明看了一眼重涵手里,“若非是承止的信?”
“恩。”重涵点了点头,把信又小心地折回放入衣服里收好。
“刚刚宫里内侍来过,皇上下午要点书拿到御书房去,点名要你拿去。”
重涵略微惊讶,虽然这算是跑腿的事,但是毕竟是亲见皇上,一般也排不到庶吉士。不过自己也算是皇上的小舅子,原来四皇子还未登基之前,倒是很见过几次,只是登基之后便身份有别。可能是这层关系?
“干嘛要我去?”重涵在李章明面前也不多加掩饰。
“……”李章明皱眉认真想了想,也是不明,转过头来反问,“可能因为你是国舅爷?”看来也都只能想到这个原因。
李章明是来拿书的,钟承止便帮着一起拿。本来庶吉士进翰林院等于是继续读书,进修学习政务。多为跟在某个学士后面打杂跑腿背书做文章,三年满期还要再被考核,合格后才正式授官。只是此次撞上修书,整个翰林院都忙了起来,不过每个庶吉士还是有相应教习的学士,多是侍读侍讲。但重涵与李章明可能因为李云从加上重绥温两者的关系,直接就挂在掌院学士方晴之下。要说方晴这人要求可谓严格苛刻,若是以往,重涵那定是样样都要被训斥的。但自进了翰林院来这表现,方晴可谓对自己这两新学生甚是满意,连眉毛间的皱都似乎平了一点。
方晴的这两得意门生把书拿到专门腾出来修书的房子,该来的人已经都来了。平常重涵、李章明、韩玉、张海云也都坐一起。此时重涵刚一坐下,张海云就凑了过来:“看你这几日这么认真,可别忘了,今儿晚上要在白矾楼吃饭。”
别说,重涵真忘了。
这正是前几日说的同科的散伙饭——‘曲江会’。除了各种原因不去的,已外派走的或归家的,参加的也有一百来人,一般寻常小地方根本就坐不下,而霞凌阁又太花银子。最后便定在了‘京城七十二家正店之首’‘京师酒肆之甲’的——白矾楼。
白矾楼在京城自然是人人知其大名,但历史已有上百年,民间外地多有误传成樊楼的,所以前几日钟承止与成渊看到小樊楼才会有想与京城的白矾楼是否有关。
白矾楼盛名远播,与霞凌阁的名声可谓不相上下。乃大华著名的天下第一‘亭台楼阁’中的这一楼一阁。与霞凌阁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建筑构造还有特殊得内场卖点不同。白矾楼则是规模庞大,建筑群繁琐,整院内东西南北中五处各有一栋三层高楼,这五栋楼又由飞桥栏槛连接,明暗相通,内外四处挂着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昼夜长明。由于也是京城内颇高的建筑,同霞凌阁的东北面不能登高眺望一样,白矾楼的西楼也是禁止在高层眺望的,都是对着大内皇宫,怕眼明的人看到了那点皇家私事。
而让白矾楼更久负盛名的,则是前百年有个徽宗帝差点把大华江山都给丢了,他那夜夜私会的名妓李师师就是出自白矾楼,传说还从皇宫打了地道到这白矾楼直通李师师房间,也不知真的假的,但就白矾楼这明暗相通的调调,总让人觉得并非空穴来风。
回头看看韩玉,幸亏这家伙没生在帝王家,不然万一不小心当了皇上……地道绝对要打到霞凌阁去,又是一个前朝后主与徽宗帝。
白矾楼除了名声和建筑庞大豪华,内有艺伎优伶无数,夜夜笙歌。其他倒没霞凌阁那么多不同寻常之处,而且雅俗兼顾,从楼下到楼上价格各不相同,于是只要别上太高的层,别吃花酒,也就不会花霞凌阁那么多银子,然后又为大华名所,皇帝偶尔也会在此接待来使。张海云选的这地对于这群新科进士聚个餐来说也是再适合不过
但是对重涵,就违了答应钟承止除了重府翰林院不在霞凌阁以外地儿吃饭的事。虽然重涵到现在也不明自己到底哪里香饽饽了。其实钟承止的事,重涵就有很多不明之处,最早刚遇到钟承止的那些天还特别疑惑,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重涵就不好奇这些了,他只希望钟承止留在自己身边就好,甚至生怕问多了,知多了,钟承止就不见了……
重涵的不安感从来就未消失过。
不过钟承止也明白要一翰林,虽然是没品的,不在外面吃饭也不可能。给重涵留了不少以防万一的东西,比如验毒的一枚戒指,还有一些解药。这戒指重涵成日都戴着,对重涵来说这不是验毒的东西,是钟承止给的东西,如脖子上的小玉钟一样,根本不会离身。
今日这种场合,不去实在是有违人情,重涵在这方面也是练达之人。也就只前几日问了问张海云能否改在霞凌阁,并未多做推辞。
整翰林院如前些日子一样,翻书找书抄书了一上午。中午吃完饭,重涵立马就拿着内侍来吩咐过的书籍往垂拱殿走。
翰林院其实不算在宫里,而是在边上,不过皇宫边上也没多少人敢溜达,于是也都算在一块了,只是走到皇帝的地儿还真不近。
重涵算腿脚快的,到了垂拱殿里的御书房,皇上刚进去。
见了君臣礼,重涵放下书。也没有想与皇上孙煦多交谈,只等着孙煦说个话,才能回去。
“涵儿。”孙煦翻着书叫了重涵一声。
重涵略微惊讶,赶快回了一句:“臣在。”
“呵呵。”孙煦笑了下,“早几年朕还未即位,你也来府上玩过几次,当时还在朕府上大闹天宫,现在倒是生分了。”
重涵赶快又见礼:“臣那时年幼无知,罪该万死。”
孙煦说的是五六年前的事,那时候重涵到哪都能闹。孙煦当时没住宫中,而是住在京城专划给宗室住的地儿。亲密的姐重林刚嫁过去,重涵能去一次也够能闹的。大华的宗室早年管得比较严格,分散圈住在京城、洛阳与商丘。如现在封为蔡王的三王爷,就住在商丘。后来宗室人数不断庞大,已经不可能再全部无偿供给俸禄与资源,到五服之外的,其实很多人已经与平民无异,朝廷不再供养,可以参加科举入仕。
但即便这些宗室可以入仕,依然是皇家心病,对于其他臣子来说,也对这一集团也多有防范。于是宗室出来的士大夫在中央朝廷难以得到实权,便多溶入到地方去,而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地方上自然更加凝聚,尤其在宗族的居住地洛阳与商丘,基本就是地方士绅的主要成分。在当地相当有权威,甚至当地老百姓有官司要打,不找官衙,而是找这些士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自治。
大华立朝之前,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地方门阀士族基本消失殆尽。虽然这对中央集权有一些好处,但是却使得百姓没有根底,缺乏伦理情义,社会溃散失序。所以之后几大儒家又提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建议重建宗族,重塑社会礼秩,以此来维系社会之安定。
当时地方上便出现了一些自建宗族,但本质上也是由地方士绅这些有名望的人提出并组建的,他们用自己的俸禄购置田地,养活愿意加入其中的族人,设置义学,规范礼义,形成地方自给生态。
在大华前百年,这些士绅对社会起到了很大的良性作用。但随着时间流逝,地方势力沉淀得越来越久,权威越来越大,尤其又有皇家宗室加入其中,隐隐地又开始回到了前多个朝代,门阀世家与中央抗衡甚至威胁的局势。唯一好的,是本朝的兵权规制使得地方上无良兵,这一威胁就比前面任何一个朝代要小。但是与前百年的绝对良性的格局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依然要开始略有提防。
所以这世间的事儿啊,无非就是一个因果轮回,日级则仄,转来转去,转不动了,也就该改朝换代了。
孙煦又笑了笑,对重涵说:“无须多礼,怎么说你也是我的小舅子。”
孙煦其实挺是做皇上的料,说的话全让人分不清虚实。
重涵只得回:“臣不敢。”
“今儿其实就是专门叫你过来的。朕收到了钟爱卿的来信,他又给朕出了点歪点子,给朕找了点事儿做,说不定还给朕找了点架吵。据说你与钟爱卿关系甚笃?”孙煦一边说一边又换了本书翻。
重涵有点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虽然重涵自己丝毫不介意告诉别人自己与钟承止的关系,但是却不知这对钟承止有否坏处,尤其还是对着皇上。只能说:“钟大人前两个多月都住在臣家里,又救了臣性命,所以确实情义深厚。”
“哎,涵儿你不用对朕如此提防,要知道你姐可是朕的皇后,你与钟爱卿那点事儿,朕都知道。”孙煦颇带点玩味地回道。
重涵更不知该如何回答了,但既然由重林说的,重涵对自己姐还是相当信任:“……臣与钟大人情相许之。”
“钟爱卿那容貌……啧,你小子也是好福气。现在士大夫就好这个,听说有几位家里还养了一堆。幸亏朕无此好,不然以钟大人这姿色……”孙煦把目光从手中书上移到了重涵脸上,“你觉得能轮上臣子来享用?”
“……”重涵知道该回什么,但钟承止的事,重涵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让步,一时没有作答。
孙煦又接着说:“假若朕要你把钟爱卿献给朕,你会如何?”
重涵眉头微蹙,鞠躬见礼:“臣认为陛下圣明,绝不会棒打鸳鸯拆散有情人,而且钟大人也绝非是娈童之辈,不是属于谁可以任人相送的。”其实重涵心里想着钟承止是我一个人的怎么能给你。
“哈哈。”孙煦一笑,“你们这可不是鸳鸯,是鸳鸳。哎,别紧张,关于此你不用担心,朕对男色毫无兴趣。不过……”孙煦又直视重涵,“假如有天你要在朕与钟爱卿之间做个选择,你是选朕呢,还是选你的相好呢?”
重涵印象里真的不知道孙煦是这样一个擅于试探之人。说别紧张,却丢了一个更难的问题。本朝崇尚理学,文人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讲的都是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无论如何忠君都排在爱人之前,但是……
重涵再次弯腰见礼:“就臣对钟大人的了解,他绝不会做出有违道义之事,而以钟大人的见识与才华,也绝不会做出不利于大华朝廷与民生之事。那综此两点,钟大人定不会做出对陛下不利之事,而臣一样也绝不会做不利于陛下之事,那便不会有需要在陛下与钟大人之间做选择的情况。”
“哈哈哈。哎,涵儿你不愧是连方爱卿都点头的人。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其实说白你就是要你家相好对吧?”孙煦一幅满不在乎的语气。
“臣不敢。”重涵立刻又见礼。
“哎,钟爱卿真把你迷得不轻,你这可是为他连命都不要了,给你姐知道了,可得要急死。”孙煦带着笑意说,把书放好,开始翻桌子一侧堆着的票拟,“不过你比你爹要好,也比你哥简单,更像你姐一点,我喜欢。以后翰林院要拿什么过来,都由你过来,还有翰林来主讲经筵的时候,你可在一旁呆着。我会交代下去的。”
“臣,尊旨谢恩。”重涵再行见礼,对着皇上就是这么麻烦。
“行了,你回去吧。”孙煦开始批阅票拟。
“臣告退。”重涵见礼转身离开。
“哦。”
孙煦突然又说。重涵刚走一步又转回来听着。
孙煦抬头看了重涵一眼:“你所了解的钟爱卿,只是冰山一角,你可要有点心理准备。u”然后又低头继续看票拟,不再说话。
重涵沉默了一会,说道:“陛下,臣有一事相求。”
“恩?”孙煦没有完全抬头,只是把目光抬起看着重涵。
“臣想探望皇后,不知可否?”
孙煦翘起一侧嘴角,笑了一下:“行啊,你姐也挺想你。也不用等节日了,朕给你写份诰命。以后你想见你姐只用对她与后宫女官报备,不用来问朕。”
孙煦说着就要太监拿来东西,写了份诰命拍了章给重涵。
重涵又再次见礼谢恩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