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桐花小凤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script>
珊娘思忖道:“咱们在安徽做生意时,倒是有人欠了账用茶山来顶,你爹看他可怜,就应下来了。”
“我怎么没喝过咱们自家产的茶呢。”
珊娘摇头笑道:“陆羽在《茶经》中说过: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那里的绿茶比苏杭还是差着些的,咱们自己并不喝,都卖给茶贩子了。”
“歙州是哪儿啊?”很多古代的地名笑笑弄不明白。
“就是如今的安徽祁门。”
“哗!”笑笑从榻上站起来,“祁?门?”
祁红!享誉海内外的祁门红茶,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如今还没有诞生!如果没记错,应该是清朝末年才出现的。
“做什么一惊一乍的。”珊娘拉女儿坐下。
“娘,我从魏家带回来的武夷山红茶您喝着怎样?”
“开始喝不惯,品了几次,竟也觉得滋味醇厚,回甘隽永。”
笑笑想了想办法,决定从魏家下手:“听魏伯母讲,那些制红茶的师傅曾经试过祁门茶的发酵烘干,完全按着红茶的制茶手法来做,味道似乎更加高香呢!”
“哦?那魏家为何不做祁门红茶的生意?”
笑笑说谎的时候不敢看母亲,假装拿着桌上的绣活欣赏:“听瑞彩讲,她们魏家的熟丝生意并没有涉及到安徽,若单单为了几个茶园就派人驻扎安徽有些不划算,毕竟熟丝业才是她们家的老本行。”说着又凑到母亲面前:“咱们家又不同了,本来就在祁门有茶山,做绿茶也是做,红茶也是做,不过是工艺不同而已,何不请了红茶师傅来,专做红茶呢?”
珊娘点头沉吟:“这倒是能做一笔。”
母女二人正商议着红茶生意,便听得一阵珠帘响,只见慈姑进来道:“温家给姑娘送了花儿来。”
笑笑看看时辰,差不多晚上九点了:“什么花儿?”
几个婆子将十来盆新鲜的玫瑰花搬进来,一霎间满室的娇艳芬芳。
其中就有几盆粉红色的雪里寻梅,另有两盆金黄耀眼的、两盆朱紫色的,两盆玉色的,两盆正红色被称作大红宝石的,慈姑也不禁一盆一盆地观赏起来:“到底是温家,能将玫瑰养得这样好,和咱们寻常养的玫瑰比起来,花色艳,花头大,香气也更馥郁。”
“西子这人,这么晚倒想起送花儿了。”笑笑俯下身子嗅了嗅那盆黄玫瑰,看签子上标着名字——晴照。
温家做的生意的确讨喜,除了鲜花就是香露,真是个令人幸福的行业。
笑笑吩咐道:“除了玉色的,其他四色各端一盆给老太太送过去,若是睡了,就悄悄儿地交给晴丝她们。”
珊娘也难得好兴致,命人将一盆玉色玫瑰摆在高几上:“这一盆‘明月藏鹭’倒是照眼得好看!”
笑笑见母亲高兴,自家也开心起来,将一盆朱紫色玫瑰摆放在榻桌上,正临着步步锦的窗格子,透过玻璃窗看外头,院子里的灯笼大多熄了,但见夜色如漆,星子璀璨,月亮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忙碌的日子总是飞快,充实的人们没有时间去计较光阴。
转眼又到了请安的日子,小唐村的麦田已经绿到极点,随时准备成熟泛黄。
白昼渐长,摇漾如线的柳条似乎一夜之间就碧玉妆成了。柳叶莺就藏在柳树上,身子纤巧如同一片柳叶儿,叫声格外清脆。
染碧道:“别听它叫的好听,样子却很不起眼的,我逮一只给姑娘瞧瞧。”
慈姑摇头:“还是别扰了它们吧,这鸟儿胆子最小。”
笑笑仔细观察那棵老柳,却只是但闻其声,不见其影。那鸟儿们似是知道有人在偷偷观察它们,声音也不似方才脆亮,转为了娇娇怯怯的小声儿。
“这柳叶莺与那桐花凤,倒是一对儿工整的对仗。”珊娘不觉道。
“娘是指的凤栖梧桐么?”笑笑转头望向麦田尽头的几棵大梧桐,花开到极盛,有如紫色烟霞,燃至缥缈。
“三婶婶日安。”听得一管清澈的声音,回头见是舒颜。
这个二房的庶女平日寡言,众人的热闹仿佛与她全无干系似的。珊娘并不惯与旁人亲热示好,但又不愿冷落了这个孩子,再兼此女有才,珊娘作为兰溪谷家的女儿,到底还是爱才的。此刻走过去,轻轻拉过舒颜来:“三姑娘最有才情,该给你妹妹讲讲桐花凤是何物。不然她还真以为梧桐上栖息的都是神鸟凤凰呢。”
“婶婶谬赞,”舒颜抿一抿嘴,只一双清澈凤眼淡淡微笑着,“唐代李德裕曾做《画桐花凤扇赋序》,提到成都岷江一带,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灵禽五色,小於玄鸟,来集桐花,以饮朝露。及华落则烟飞雨散,不知所往。”
“烟飞雨散,不知所往。”笑笑咀嚼最末一句,“倒是消失时最美。”
舒颜微笑着望向笑笑,看来也赞成她的说法。
笑笑却思路大开,觉得这‘桐花凤’倒是可以作为一瓶香露的主题,忽而又联想起聊斋里面《白于玉》的故事,里面也提到过桐花凤这种小鸟:“我倒曾在一本书上见到过,说有桐凤翔集,便有奇人将身子缩小捉其代步,曰‘黑径难行,可乘此代步。’这里的桐凤指的应该就是桐花凤。”
珊娘只笑:“又是志怪的书。”
舒颜却深觉有趣儿,直问笑笑从何处看来的,笑笑无法,只说常年在外奔波,很多好看的书都遗失了。
每到请安日,老太太的上房就是全府最热闹的地方。
今日几房都到的早,西次间里传来一阵阵女眷们的笑声,笑笑心下纳闷儿,往常请安大家都是在东次间的,见丫头引着往西间里走,便也跟着进去了。
房里正摆着温家的那些玫瑰花,衬着主仆们的鲜丽衣着,只觉得满屋子花团锦簇。倒是姑娘们都穿着素色学裙,于热闹中点缀了清新之气。
也不知金宝娣又说了什么俏皮话,主子们丫头们都笑得捂肚子,只展颜不笑,臊红着脸儿拿帕子打金氏:“哪里有这样的嫂嫂,偏拿着未出阁的小姑子打趣儿!”
金宝娣已经微微显怀了,一手轻扶着腰,一手指着展颜:“我只不过说了个四姑娘,谁知道是哪个四姑娘呢,我娘家也有个四姑娘呢!可见是四姑娘心里有事儿,被我这一提,藏不住了!”
笑笑四下看看,二太太一大早就陪娘家的舅太太上香去了,今日缺席,若是她在,这些人可不敢这么跟她女儿闹。只是,老太太与五太太怎么也都看不见?
金宝娣见珊娘进来,忙与她见礼:“三婶婶日安。”几个姑娘也纷纷行礼。
珊娘忙扶住她:“你有了身子,不必多礼。”
笑笑与舒颜也上前去给四太太阮氏见礼。
金宝娣笑道:“才正说呢,我那个不成材的兄弟,自家的正经生意看不上眼儿,偏要去鼓捣那些话本杂剧,这两年走南闯北买下了不少戏班子,寻了民间百戏奇人,搜集快失传了的古歌谣,非得要自个儿排大戏呢!”
四太太阮氏笑道:“我自来不爱看戏,那古歌倒是好听的,小时候家里有专唱琴歌的女孩子,至今记得重九家宴上,她们坐在舟上唱歌‘万万秋。一任云缥缈。水远山高。只有天地久。’听得我心里向往,只敢在心里默默跟着唱,生怕唱出声儿来被祖母骂。”
珊娘也不觉点头:“这些年自有了女学,人们倒想得开了,听笑笑说学里还有‘歌社’的。只可惜,许多古歌古曲失传,如今连唱的好的歌人也少见了。”
“宫八声唱的还能入耳。”阮氏道,‘宫八声’大约是本朝一位歌人的名字。
“宫八声难请得很,人都说‘八声十两金’呢,这说的还是入门费。听说他不止歌好,琴和萧也都是好的。”金宝娣道。
欢颜喝一口茶,笑道:“歌曲最盛的朝代,怕就是大唐了,那时候真是盛世当歌呢!《集异记》中就有这样的故事: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到酒楼小酌,恰逢四位歌人赛歌。有唱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有唱高适‘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的,唯独没有王之涣的诗作。王之涣自负才名,指着嗓子最好的歌人对两位诗友说:‘她若不会唱我的诗,我甘拜下风;若唱,你俩尊我为师。’而那位歌人,果然就唱起了‘黄河远上白云间……’”
众人听着,都无比羡慕那个繁盛豪放的朝代。
笑笑的音乐水平欠佳,以前k歌,不跑调已是万幸了。奶奶倒是擅吹横笛,小时候也手把手教过自己,少女时代也曾一时兴起,把那些喜欢的曲子试着用笛子来奏,现在想来,好像是三百年前的事情了。
正想着,一张明橙色的纸笺递到面前,上面印着洒金蝴蝶,浓墨楷书写着:四月十八,巳时,南浦街,催雪楼,诚邀同赏小戏《梁祝》。
</script>
珊娘思忖道:“咱们在安徽做生意时,倒是有人欠了账用茶山来顶,你爹看他可怜,就应下来了。”
“我怎么没喝过咱们自家产的茶呢。”
珊娘摇头笑道:“陆羽在《茶经》中说过: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那里的绿茶比苏杭还是差着些的,咱们自己并不喝,都卖给茶贩子了。”
“歙州是哪儿啊?”很多古代的地名笑笑弄不明白。
“就是如今的安徽祁门。”
“哗!”笑笑从榻上站起来,“祁?门?”
祁红!享誉海内外的祁门红茶,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如今还没有诞生!如果没记错,应该是清朝末年才出现的。
“做什么一惊一乍的。”珊娘拉女儿坐下。
“娘,我从魏家带回来的武夷山红茶您喝着怎样?”
“开始喝不惯,品了几次,竟也觉得滋味醇厚,回甘隽永。”
笑笑想了想办法,决定从魏家下手:“听魏伯母讲,那些制红茶的师傅曾经试过祁门茶的发酵烘干,完全按着红茶的制茶手法来做,味道似乎更加高香呢!”
“哦?那魏家为何不做祁门红茶的生意?”
笑笑说谎的时候不敢看母亲,假装拿着桌上的绣活欣赏:“听瑞彩讲,她们魏家的熟丝生意并没有涉及到安徽,若单单为了几个茶园就派人驻扎安徽有些不划算,毕竟熟丝业才是她们家的老本行。”说着又凑到母亲面前:“咱们家又不同了,本来就在祁门有茶山,做绿茶也是做,红茶也是做,不过是工艺不同而已,何不请了红茶师傅来,专做红茶呢?”
珊娘点头沉吟:“这倒是能做一笔。”
母女二人正商议着红茶生意,便听得一阵珠帘响,只见慈姑进来道:“温家给姑娘送了花儿来。”
笑笑看看时辰,差不多晚上九点了:“什么花儿?”
几个婆子将十来盆新鲜的玫瑰花搬进来,一霎间满室的娇艳芬芳。
其中就有几盆粉红色的雪里寻梅,另有两盆金黄耀眼的、两盆朱紫色的,两盆玉色的,两盆正红色被称作大红宝石的,慈姑也不禁一盆一盆地观赏起来:“到底是温家,能将玫瑰养得这样好,和咱们寻常养的玫瑰比起来,花色艳,花头大,香气也更馥郁。”
“西子这人,这么晚倒想起送花儿了。”笑笑俯下身子嗅了嗅那盆黄玫瑰,看签子上标着名字——晴照。
温家做的生意的确讨喜,除了鲜花就是香露,真是个令人幸福的行业。
笑笑吩咐道:“除了玉色的,其他四色各端一盆给老太太送过去,若是睡了,就悄悄儿地交给晴丝她们。”
珊娘也难得好兴致,命人将一盆玉色玫瑰摆在高几上:“这一盆‘明月藏鹭’倒是照眼得好看!”
笑笑见母亲高兴,自家也开心起来,将一盆朱紫色玫瑰摆放在榻桌上,正临着步步锦的窗格子,透过玻璃窗看外头,院子里的灯笼大多熄了,但见夜色如漆,星子璀璨,月亮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忙碌的日子总是飞快,充实的人们没有时间去计较光阴。
转眼又到了请安的日子,小唐村的麦田已经绿到极点,随时准备成熟泛黄。
白昼渐长,摇漾如线的柳条似乎一夜之间就碧玉妆成了。柳叶莺就藏在柳树上,身子纤巧如同一片柳叶儿,叫声格外清脆。
染碧道:“别听它叫的好听,样子却很不起眼的,我逮一只给姑娘瞧瞧。”
慈姑摇头:“还是别扰了它们吧,这鸟儿胆子最小。”
笑笑仔细观察那棵老柳,却只是但闻其声,不见其影。那鸟儿们似是知道有人在偷偷观察它们,声音也不似方才脆亮,转为了娇娇怯怯的小声儿。
“这柳叶莺与那桐花凤,倒是一对儿工整的对仗。”珊娘不觉道。
“娘是指的凤栖梧桐么?”笑笑转头望向麦田尽头的几棵大梧桐,花开到极盛,有如紫色烟霞,燃至缥缈。
“三婶婶日安。”听得一管清澈的声音,回头见是舒颜。
这个二房的庶女平日寡言,众人的热闹仿佛与她全无干系似的。珊娘并不惯与旁人亲热示好,但又不愿冷落了这个孩子,再兼此女有才,珊娘作为兰溪谷家的女儿,到底还是爱才的。此刻走过去,轻轻拉过舒颜来:“三姑娘最有才情,该给你妹妹讲讲桐花凤是何物。不然她还真以为梧桐上栖息的都是神鸟凤凰呢。”
“婶婶谬赞,”舒颜抿一抿嘴,只一双清澈凤眼淡淡微笑着,“唐代李德裕曾做《画桐花凤扇赋序》,提到成都岷江一带,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灵禽五色,小於玄鸟,来集桐花,以饮朝露。及华落则烟飞雨散,不知所往。”
“烟飞雨散,不知所往。”笑笑咀嚼最末一句,“倒是消失时最美。”
舒颜微笑着望向笑笑,看来也赞成她的说法。
笑笑却思路大开,觉得这‘桐花凤’倒是可以作为一瓶香露的主题,忽而又联想起聊斋里面《白于玉》的故事,里面也提到过桐花凤这种小鸟:“我倒曾在一本书上见到过,说有桐凤翔集,便有奇人将身子缩小捉其代步,曰‘黑径难行,可乘此代步。’这里的桐凤指的应该就是桐花凤。”
珊娘只笑:“又是志怪的书。”
舒颜却深觉有趣儿,直问笑笑从何处看来的,笑笑无法,只说常年在外奔波,很多好看的书都遗失了。
每到请安日,老太太的上房就是全府最热闹的地方。
今日几房都到的早,西次间里传来一阵阵女眷们的笑声,笑笑心下纳闷儿,往常请安大家都是在东次间的,见丫头引着往西间里走,便也跟着进去了。
房里正摆着温家的那些玫瑰花,衬着主仆们的鲜丽衣着,只觉得满屋子花团锦簇。倒是姑娘们都穿着素色学裙,于热闹中点缀了清新之气。
也不知金宝娣又说了什么俏皮话,主子们丫头们都笑得捂肚子,只展颜不笑,臊红着脸儿拿帕子打金氏:“哪里有这样的嫂嫂,偏拿着未出阁的小姑子打趣儿!”
金宝娣已经微微显怀了,一手轻扶着腰,一手指着展颜:“我只不过说了个四姑娘,谁知道是哪个四姑娘呢,我娘家也有个四姑娘呢!可见是四姑娘心里有事儿,被我这一提,藏不住了!”
笑笑四下看看,二太太一大早就陪娘家的舅太太上香去了,今日缺席,若是她在,这些人可不敢这么跟她女儿闹。只是,老太太与五太太怎么也都看不见?
金宝娣见珊娘进来,忙与她见礼:“三婶婶日安。”几个姑娘也纷纷行礼。
珊娘忙扶住她:“你有了身子,不必多礼。”
笑笑与舒颜也上前去给四太太阮氏见礼。
金宝娣笑道:“才正说呢,我那个不成材的兄弟,自家的正经生意看不上眼儿,偏要去鼓捣那些话本杂剧,这两年走南闯北买下了不少戏班子,寻了民间百戏奇人,搜集快失传了的古歌谣,非得要自个儿排大戏呢!”
四太太阮氏笑道:“我自来不爱看戏,那古歌倒是好听的,小时候家里有专唱琴歌的女孩子,至今记得重九家宴上,她们坐在舟上唱歌‘万万秋。一任云缥缈。水远山高。只有天地久。’听得我心里向往,只敢在心里默默跟着唱,生怕唱出声儿来被祖母骂。”
珊娘也不觉点头:“这些年自有了女学,人们倒想得开了,听笑笑说学里还有‘歌社’的。只可惜,许多古歌古曲失传,如今连唱的好的歌人也少见了。”
“宫八声唱的还能入耳。”阮氏道,‘宫八声’大约是本朝一位歌人的名字。
“宫八声难请得很,人都说‘八声十两金’呢,这说的还是入门费。听说他不止歌好,琴和萧也都是好的。”金宝娣道。
欢颜喝一口茶,笑道:“歌曲最盛的朝代,怕就是大唐了,那时候真是盛世当歌呢!《集异记》中就有这样的故事: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到酒楼小酌,恰逢四位歌人赛歌。有唱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有唱高适‘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的,唯独没有王之涣的诗作。王之涣自负才名,指着嗓子最好的歌人对两位诗友说:‘她若不会唱我的诗,我甘拜下风;若唱,你俩尊我为师。’而那位歌人,果然就唱起了‘黄河远上白云间……’”
众人听着,都无比羡慕那个繁盛豪放的朝代。
笑笑的音乐水平欠佳,以前k歌,不跑调已是万幸了。奶奶倒是擅吹横笛,小时候也手把手教过自己,少女时代也曾一时兴起,把那些喜欢的曲子试着用笛子来奏,现在想来,好像是三百年前的事情了。
正想着,一张明橙色的纸笺递到面前,上面印着洒金蝴蝶,浓墨楷书写着:四月十八,巳时,南浦街,催雪楼,诚邀同赏小戏《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