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拍卖【修】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十年前。
1983年的一个晚春,陈归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时刻,她看到的最后一个人,是全身血迹斑驳的张云坤。
闭上眼睛,她仿佛能看到十年前的张云坤——
那时候,十年浩.劫刚刚开始。她为了躲避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自愿离开北京去了偏远的江西瓷厂当技术员。
窑口的日子不是很好过的,她忍得了窑火的熏热,但是忍受不了人们的无知和麻木。
各地兴起打杂四旧的风潮,就是省博物馆里头的唐宋高古瓷,明清文人画……都是被敲碎了扔进废墟里。那些东西,各代帝王把玩观赏了几个世纪,许多诗书人家供奉了十几代传人,然而时代大潮所趋,它们最终还是逃避不了湮没的命运。
可是她不甘心,老百姓把打碎了的瓷器一车车送到了江西瓷厂来。他们以为碎了的瓷器,还可以用炉火重铸成新社会的东西。不不不,瓷器一旦碎了,就是永恒的毁灭和破碎。
只有她不甘心,不甘心啊!
作为一个古董鉴定师,她忍受不了这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摧毁!
所以,她把那些古董碎瓷片偷偷挑拣出来,一个人呕心沥血地修复这些瓷片。悄悄的,不被发觉的工作持续了整个春夏秋冬。
直到组织上安排了五个年轻人到她这里来拜师学艺,她才有了这些可以信赖的徒弟,有了继承自己衣钵的徒弟。也……和这个叫张云坤的小徒弟,结下了一段宿怨。
宿怨开始于张云坤的一把阴阳尺,也结束于这一把插入她心脏的阴阳尺。
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如果从头追溯的话,那么,一辈子也说不完当中的故事。
陈归宁慢慢闭上了眼睛——不不不,也许这个故事还没结束呢。
白骨带怨去,化为……红颜鬼!
四十年后。
2016年7月1日,上海博览会上。
德国纳高拍卖公司所举办的“中国古董拍卖会”开幕,在场高朋云集。
“青花悬想”明清陶瓷专项拍卖过后,下面就是“吉金吉象”青铜金银专项拍卖了。
上一场拍卖会,整场拍品共计16件,100%成交,总成交额高达3900万元,其中9件拍品成交额破百万元。最贵重的一件“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盘”更是拍出了四百万元的高价。
对于接下来青铜专项拍卖会,更是有许多人摩拳擦掌,打算将数件青铜重器纳入麾下。
早在2014年,中国拍卖行西泠印社所举办的“中国首届青铜礼器专场”上,卢芹斋旧藏“商晚期·青铜兽面纹斝”以954.5万元成交,这让许多海内外收藏家看到了中国的青铜器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价值。所以近几年来,铜器交易火爆。
一件件商品流通了过去,终于到了本场的重器——“商晚期鸮尊。”
“100万起拍!”随着主持人的拍卖锤落下,竞价正式开始。
“110万!”“120万!”“150万!”……“200万!”“250万!”……场下的牌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场外的电话拍卖更是络绎不绝。很快,这一件商晚期鸮尊的价格炒到了五百万元的高价。人们还在疯狂地加码加价。
“1000万元!”
一个场外电话结束了本次竞争。买下这一件古董的是香港新晋金融公司“钟天集团”的大小姐姜娜。姜娜今年二十二岁,是香港新晋贵族,父亲从事的海关贸易,珠宝买卖等生意遍及整个东南亚。但她也不是什么古董爱好者,只因为她心仪的男子是收藏世家出生。她想投桃报李,用昂贵的青铜器让自己“看上去身价倍增”。
然而,事非所愿。
就在拍卖会结束之后,一通电话打来了——
“小娜,你买的那一尊商晚期鸮尊……看上去好像不对啊。”
打电话的是一位声名在外的古董鉴定师沈遇安,是她父亲的老朋友了,她一向称呼他为沈爷爷。
这一通电话,对姜娜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不久之后,沈遇安到了姜家来,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故宫研究员,上海市城隍庙古玩街的招牌古董专家。沈遇安的眼光那是相当的独到。只见他上手了这一件商晚期鸮尊,打开照玉手电,仔仔细细内外翻检,然后放下了器物。
“高仿品。”
“不会吧?!”姜娜的脸色苍白:“沈爷爷,你会不会看错了?”
沈遇安摇了摇头,开始絮絮叨叨他那老一套的鉴定技巧:“……商周时期,我们古代的工匠要想在青铜器上上铭文,那么就要先将铭文范铸造好,趁湿嵌入主体范当中。字口的厚度要与内范相当……但是你看看,你拍下的这一件鸮尊,铭文的厚度和内范之间有将近2毫米的差距,当时的工匠不会出这种差池的……”
姜娜的脸色此刻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沈爷爷你确定吗?”
“确定。”沈遇安道:“这个看铭文的方法还是我的师父陈归宁教的,你父亲也见过她。”
提到陈归宁,姜娜就默不作声了。
陈归宁,中国近代古董鉴定专家,古董修复专家。70年代风云变化之际,陈归宁以一个文人的赤子心,用女子的柔弱之躯保护,修复了上千件文物。80年代前期,她所捐赠的文物遍及大江南北的博物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脊梁”。
但天妒红颜,1983年年初,陈归宁因为意外丧生在一场大火当中。
现在沈遇安搬出陈归宁大师来,由不得人不相信这话了。
姜娜顿时觉得火冒三丈。
一般收藏家遇到这种“打眼”的事情,那都是只能责怪自己眼力劲不好,自认倒霉。但姜娜不一样,她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从来没跌过这种跟头。这口气怎么忍得下?她要查,查到底是谁制作的这一件古董的。然后让制假的人把牢底坐穿!
很快,高仿商晚期鸮尊的货源地传来了消息——这件仿品很可能来自苏州文庙附近。
转眼到了10月7日。
苏州文庙古玩南门附近人山人海,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正在享受国庆最后一天长假。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五个约莫十□□的少年少女正在修胚。
最小的女孩长着一张笨笨的圆脸,她看起来还不到十六岁的样子,手上却长满了老茧。
这里是一处造假的作坊,仿品专供江苏这边几大古董市场。作坊的主人姓孟,他是个老陶瓷匠了,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古董造假高手。但老孟脾气古怪,跟年轻人谈不来,只是收养了这五个孤儿,也教他们“制假贩假”来谋生。
这些孤儿,有的是他从医院门口抱回来的,有的是从路边的垃圾桶里捡回来的。
一共五个,五个都没有姓名,只是按照序号排列老大,老二……最小的老五刚刚过了十六岁。
五个孤儿现在都懂事了,知道做好了一件高仿,转手可以卖个上千元。所以纷纷刻苦学艺。对他们来说,吃高仿古董这一碗饭已经是感恩戴德了。可古董的学问那么难做,比考个大学还难。其余的不说,光是钟鼎铭文他们都背了二百多个。
但最笨的这个老五,毛手毛脚不说,做出来的高仿都是次品。所以其他人都不待见她。
小五也不跟他们计较,她是个内向木讷的女孩,面黄肌瘦不说,头发总是乱糟糟,黄油油的。
要说她唯一的爱好,那就是干完活儿后去卧室看看爷爷的手抄本了。
孟爷爷说,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很多古董鉴定书,大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玩笑。他就自己编写了不少古董鉴定,古董制假方面的书籍。
现在看的这一本书,是爷爷的典藏的一本手抄本,叫做什么《陈氏鉴宝掌故》。但爷爷只给他们看上一部分,下一部分就没有。她听二姐说,这是爷爷的私心:害怕徒弟把什么本事都学会了,那么就会饿死老师傅了。
“唐代开元之治时,朝廷在江苏句容县设置官场专门仿造夏商周三代铜器,这部分铜器上大部分有监官花押……”小五吃力地读着,她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爷爷会在唐代铜器上画画了。于是继续读道:“这部分监官花押的成色……”
翻了一页,却是到底了。
这看书看一半也是很为难啊!小五想了想——趁爷爷不在,我就去偷偷看下下部分吧!
下半本在爷爷的房间,但……具体在哪儿也不知道。
她摸了摸脑袋——或许……跟老二他们一样,爷爷喜欢把好东西都藏在床底下吗?
亏得个头小,她爬进了矮矮的床底下。只见里面摆满了杂物,上面落了好多灰。只有一个布包上没什么灰尘,她小心翼翼地把布包打开。看到里面有三样东西——一个檀木盒子,但是密封死了。一把木头做的牌子,通体呈现一种古怪的檀木色。
还有一本残籍,封面上飘逸清秀的《陈氏鉴宝掌故》六个大字,下方署名“陈归宁。”
角落上标注了日期——1981年……1982年……1983年……到了1983年却戛然而止。
小五天真心性,她爬出了床,偷看爷爷的秘籍入了神,一看就看到了底。
看完了唐代部分,才看到“宋代又有台州铸……”这一部分,下文又没了。接着是半本空白,她有点失望——难怪爷爷不仿造宋代以后的各种铜器呢!原来这个写书的“陈氏”只记录到了宋代的台州铸青铜器部分,下面就没有了。
刚想把书抱回去,一起身笔记本掉在了地上。却有一抹红色的痕迹隐隐约约一闪而过。
小五愣了愣,终归掀开了封底。却看到这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上印着一个血掌印。那浓烈的猩红刺目,仿佛有说不清,道不尽的哀怨。
她有点吃惊,用自己的小手比了比这个血掌印——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这是谁的手掌印呢?
“小五!”门外的二姐在喊了:“你在哪?!”
她吓得一哆嗦,看了一眼地上层层叠叠的油纸,心里一阵后怕。收拾是来不及收拾了,干脆把这一本笔记本揣在了怀里,然后爬了出去。
出来的时候,小五满头满脸都挂着尘灰吊子。迷迷糊糊间出了门,却看到了二姐的一只手伸了过来,捏住了她的耳朵。
“小五,发什么呆!快出去啊!爷爷这一回带了不少东西呢!”
“哦,好。”小五茫然地应了一声,大大的眼睛瞧着二姐,好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子。
那一本《陈氏鉴宝掌故》还没换回去呢!
四十年前。
1983年的一个晚春,陈归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时刻,她看到的最后一个人,是全身血迹斑驳的张云坤。
闭上眼睛,她仿佛能看到十年前的张云坤——
那时候,十年浩.劫刚刚开始。她为了躲避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自愿离开北京去了偏远的江西瓷厂当技术员。
窑口的日子不是很好过的,她忍得了窑火的熏热,但是忍受不了人们的无知和麻木。
各地兴起打杂四旧的风潮,就是省博物馆里头的唐宋高古瓷,明清文人画……都是被敲碎了扔进废墟里。那些东西,各代帝王把玩观赏了几个世纪,许多诗书人家供奉了十几代传人,然而时代大潮所趋,它们最终还是逃避不了湮没的命运。
可是她不甘心,老百姓把打碎了的瓷器一车车送到了江西瓷厂来。他们以为碎了的瓷器,还可以用炉火重铸成新社会的东西。不不不,瓷器一旦碎了,就是永恒的毁灭和破碎。
只有她不甘心,不甘心啊!
作为一个古董鉴定师,她忍受不了这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摧毁!
所以,她把那些古董碎瓷片偷偷挑拣出来,一个人呕心沥血地修复这些瓷片。悄悄的,不被发觉的工作持续了整个春夏秋冬。
直到组织上安排了五个年轻人到她这里来拜师学艺,她才有了这些可以信赖的徒弟,有了继承自己衣钵的徒弟。也……和这个叫张云坤的小徒弟,结下了一段宿怨。
宿怨开始于张云坤的一把阴阳尺,也结束于这一把插入她心脏的阴阳尺。
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如果从头追溯的话,那么,一辈子也说不完当中的故事。
陈归宁慢慢闭上了眼睛——不不不,也许这个故事还没结束呢。
白骨带怨去,化为……红颜鬼!
四十年后。
2016年7月1日,上海博览会上。
德国纳高拍卖公司所举办的“中国古董拍卖会”开幕,在场高朋云集。
“青花悬想”明清陶瓷专项拍卖过后,下面就是“吉金吉象”青铜金银专项拍卖了。
上一场拍卖会,整场拍品共计16件,100%成交,总成交额高达3900万元,其中9件拍品成交额破百万元。最贵重的一件“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盘”更是拍出了四百万元的高价。
对于接下来青铜专项拍卖会,更是有许多人摩拳擦掌,打算将数件青铜重器纳入麾下。
早在2014年,中国拍卖行西泠印社所举办的“中国首届青铜礼器专场”上,卢芹斋旧藏“商晚期·青铜兽面纹斝”以954.5万元成交,这让许多海内外收藏家看到了中国的青铜器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价值。所以近几年来,铜器交易火爆。
一件件商品流通了过去,终于到了本场的重器——“商晚期鸮尊。”
“100万起拍!”随着主持人的拍卖锤落下,竞价正式开始。
“110万!”“120万!”“150万!”……“200万!”“250万!”……场下的牌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场外的电话拍卖更是络绎不绝。很快,这一件商晚期鸮尊的价格炒到了五百万元的高价。人们还在疯狂地加码加价。
“1000万元!”
一个场外电话结束了本次竞争。买下这一件古董的是香港新晋金融公司“钟天集团”的大小姐姜娜。姜娜今年二十二岁,是香港新晋贵族,父亲从事的海关贸易,珠宝买卖等生意遍及整个东南亚。但她也不是什么古董爱好者,只因为她心仪的男子是收藏世家出生。她想投桃报李,用昂贵的青铜器让自己“看上去身价倍增”。
然而,事非所愿。
就在拍卖会结束之后,一通电话打来了——
“小娜,你买的那一尊商晚期鸮尊……看上去好像不对啊。”
打电话的是一位声名在外的古董鉴定师沈遇安,是她父亲的老朋友了,她一向称呼他为沈爷爷。
这一通电话,对姜娜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不久之后,沈遇安到了姜家来,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故宫研究员,上海市城隍庙古玩街的招牌古董专家。沈遇安的眼光那是相当的独到。只见他上手了这一件商晚期鸮尊,打开照玉手电,仔仔细细内外翻检,然后放下了器物。
“高仿品。”
“不会吧?!”姜娜的脸色苍白:“沈爷爷,你会不会看错了?”
沈遇安摇了摇头,开始絮絮叨叨他那老一套的鉴定技巧:“……商周时期,我们古代的工匠要想在青铜器上上铭文,那么就要先将铭文范铸造好,趁湿嵌入主体范当中。字口的厚度要与内范相当……但是你看看,你拍下的这一件鸮尊,铭文的厚度和内范之间有将近2毫米的差距,当时的工匠不会出这种差池的……”
姜娜的脸色此刻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沈爷爷你确定吗?”
“确定。”沈遇安道:“这个看铭文的方法还是我的师父陈归宁教的,你父亲也见过她。”
提到陈归宁,姜娜就默不作声了。
陈归宁,中国近代古董鉴定专家,古董修复专家。70年代风云变化之际,陈归宁以一个文人的赤子心,用女子的柔弱之躯保护,修复了上千件文物。80年代前期,她所捐赠的文物遍及大江南北的博物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脊梁”。
但天妒红颜,1983年年初,陈归宁因为意外丧生在一场大火当中。
现在沈遇安搬出陈归宁大师来,由不得人不相信这话了。
姜娜顿时觉得火冒三丈。
一般收藏家遇到这种“打眼”的事情,那都是只能责怪自己眼力劲不好,自认倒霉。但姜娜不一样,她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从来没跌过这种跟头。这口气怎么忍得下?她要查,查到底是谁制作的这一件古董的。然后让制假的人把牢底坐穿!
很快,高仿商晚期鸮尊的货源地传来了消息——这件仿品很可能来自苏州文庙附近。
转眼到了10月7日。
苏州文庙古玩南门附近人山人海,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正在享受国庆最后一天长假。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五个约莫十□□的少年少女正在修胚。
最小的女孩长着一张笨笨的圆脸,她看起来还不到十六岁的样子,手上却长满了老茧。
这里是一处造假的作坊,仿品专供江苏这边几大古董市场。作坊的主人姓孟,他是个老陶瓷匠了,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古董造假高手。但老孟脾气古怪,跟年轻人谈不来,只是收养了这五个孤儿,也教他们“制假贩假”来谋生。
这些孤儿,有的是他从医院门口抱回来的,有的是从路边的垃圾桶里捡回来的。
一共五个,五个都没有姓名,只是按照序号排列老大,老二……最小的老五刚刚过了十六岁。
五个孤儿现在都懂事了,知道做好了一件高仿,转手可以卖个上千元。所以纷纷刻苦学艺。对他们来说,吃高仿古董这一碗饭已经是感恩戴德了。可古董的学问那么难做,比考个大学还难。其余的不说,光是钟鼎铭文他们都背了二百多个。
但最笨的这个老五,毛手毛脚不说,做出来的高仿都是次品。所以其他人都不待见她。
小五也不跟他们计较,她是个内向木讷的女孩,面黄肌瘦不说,头发总是乱糟糟,黄油油的。
要说她唯一的爱好,那就是干完活儿后去卧室看看爷爷的手抄本了。
孟爷爷说,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很多古董鉴定书,大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玩笑。他就自己编写了不少古董鉴定,古董制假方面的书籍。
现在看的这一本书,是爷爷的典藏的一本手抄本,叫做什么《陈氏鉴宝掌故》。但爷爷只给他们看上一部分,下一部分就没有。她听二姐说,这是爷爷的私心:害怕徒弟把什么本事都学会了,那么就会饿死老师傅了。
“唐代开元之治时,朝廷在江苏句容县设置官场专门仿造夏商周三代铜器,这部分铜器上大部分有监官花押……”小五吃力地读着,她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爷爷会在唐代铜器上画画了。于是继续读道:“这部分监官花押的成色……”
翻了一页,却是到底了。
这看书看一半也是很为难啊!小五想了想——趁爷爷不在,我就去偷偷看下下部分吧!
下半本在爷爷的房间,但……具体在哪儿也不知道。
她摸了摸脑袋——或许……跟老二他们一样,爷爷喜欢把好东西都藏在床底下吗?
亏得个头小,她爬进了矮矮的床底下。只见里面摆满了杂物,上面落了好多灰。只有一个布包上没什么灰尘,她小心翼翼地把布包打开。看到里面有三样东西——一个檀木盒子,但是密封死了。一把木头做的牌子,通体呈现一种古怪的檀木色。
还有一本残籍,封面上飘逸清秀的《陈氏鉴宝掌故》六个大字,下方署名“陈归宁。”
角落上标注了日期——1981年……1982年……1983年……到了1983年却戛然而止。
小五天真心性,她爬出了床,偷看爷爷的秘籍入了神,一看就看到了底。
看完了唐代部分,才看到“宋代又有台州铸……”这一部分,下文又没了。接着是半本空白,她有点失望——难怪爷爷不仿造宋代以后的各种铜器呢!原来这个写书的“陈氏”只记录到了宋代的台州铸青铜器部分,下面就没有了。
刚想把书抱回去,一起身笔记本掉在了地上。却有一抹红色的痕迹隐隐约约一闪而过。
小五愣了愣,终归掀开了封底。却看到这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上印着一个血掌印。那浓烈的猩红刺目,仿佛有说不清,道不尽的哀怨。
她有点吃惊,用自己的小手比了比这个血掌印——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这是谁的手掌印呢?
“小五!”门外的二姐在喊了:“你在哪?!”
她吓得一哆嗦,看了一眼地上层层叠叠的油纸,心里一阵后怕。收拾是来不及收拾了,干脆把这一本笔记本揣在了怀里,然后爬了出去。
出来的时候,小五满头满脸都挂着尘灰吊子。迷迷糊糊间出了门,却看到了二姐的一只手伸了过来,捏住了她的耳朵。
“小五,发什么呆!快出去啊!爷爷这一回带了不少东西呢!”
“哦,好。”小五茫然地应了一声,大大的眼睛瞧着二姐,好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子。
那一本《陈氏鉴宝掌故》还没换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