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地理分布 (4)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气温变暖时,北极生物可能要向北退去,更温和地区的生物紧跟其后。当山脚下的积雪融化时,这个清洁的融化的地方便被北极生物占据了,气温逐渐升高,雪逐步向上方融化,它们也慢慢迁移到山上去,其部分兄弟们此刻则起程北去。如此一来,到了完全回转温暖之际,以前在欧洲和北美洲低地集体生活的同种生物,在“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寒冷地区又将再次碰面,以及相距特别远的许多孤立的山巅上了。
因而,我们便可以理解在特别远隔的各地,像北美与欧洲的高山,许多植物为何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何各个山脉的高山植物和它正北方或基本上是正北方的北极类型相当的有关系:由于寒冷来袭的第一次迁徙和回转温暖的又一次迁徙,常常是向着正南和正北的。比方说,像沃森先生所说的,苏格兰的高山植物,以及像雷蒙德所说的比利牛斯的高山植物,更是与斯堪的纳维亚北部的植物有着极其惊人的相似度;美国的与拉布拉多的相似;西伯利亚山上与俄国北极区的相似。由于这些观点的依据是从前确有的冰期,因此就我来看,用它来解释欧洲及美洲的高山植物和寒带植物现在的分布状况是极其充分具体的;所以,当我们在其他地区发现同一物种生活在相距甚远的山顶上,就算没有其他证据,我们基本上也能断言,曾经较冷的气候以前使它们可以通过中间低地进行迁徙,可是现在该中间低地已变得过于暖和,适宜不了它们的生活。
由于北极类型跟随气候的变化,一开始移向南方,后来又退回北方,因而在长途迁徙时,极其不同的气候根本不会被它们遇到;而且由于它们是集体迁徙的,因而它们的相互关系不会受到特别大的扰乱。所以,依照本书所诚恳说明的原理,如此类型将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异发生。可是当回转温暖的时候高山植物就被隔离了,之前在山脚下,最后在山顶上,其情形就稍有不同了;由于一切相同的北极物种都在互相相距非常远的山脉中存留,并且能生存在那里,是极不可能的事;它们还十分可能与古代高山物种相混合,在冰期开始之前这些古代高山物种肯定已经在山上生长,而且在最冷的时期暂时地必定被驱逐到平地上来;气候对它们的影响也将稍有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相互关系也因此受到扰乱,所以它们就容易产生变异;并且事实上它们也曾发生了变异;假如我们比较一下欧洲几个大山脉上的高山植物和动物,即使很多物种还是一样的,其中的一些却变成变种,还有的变成可疑的类型或亚种,更有一些变成代表诸山脉的密切相似的却不一样的物种了。
在上面所说到的例证里,我曾经假定这想象的冰期在起初的时候,环绕北极地方的北极生物和它们现如今是如此的一致。可是还应该假定,很多当时整个世界亚北极的以及其中的一些少数温带的类型,也是一样的,由于目前生存在北美洲、欧洲的平原上和低坡上的某些物种也是同样的。可以质问,我应当如何去解释在实际的冰期开始时整个世界的亚北极与温带它们类型的一致程度。目前整个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把“旧世界”和“新世界”的亚北极带和北温带的生物分隔。
冰期中,“旧世界”和“新世界”的生物栖息在比现如今更以南的地方,更加广阔的海洋必定把它们更完全地分隔了;因而很可以质问,同样的物种在当时或者曾经为何能够进入这两个大陆。我相信其原因在于冰期初始前的气候性质。在新上新世,世界上大多数生物的种别与现在生物的种别具有一致性,而且我有可靠的证据确信当时的气候要暖于现在的气候。因而,我们能假定,现如今栖息于纬度60度之下的生物,在新上新世时却栖息于纬度66度至67度之间的北极圈下的更北方;而现如今的北极生物在那个时候却生活在更靠近北极的中断陆地上。现在我们从地球仪上观察一下,便可了解在北极圈下,有几乎是连续的陆地由欧洲西部经西伯利亚直至美洲东部。此类环极陆地的连续性,能让生物自由迁徙于较为适当的气候下,如此一来就可以解释“旧世界”和“新世界”的亚北极生物与温带生物在冰期之前的假定一致性了。
上述理由可以让我们相信,尽管我们的大陆经过地面水平的巨大变动,可是长时间地保持了基本上相同的相对位置,我特别愿意引申上述观点,并作以下推论,也就是说在更早的和最热的时期,比方说旧上新世的时期,绝大部分一样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栖息在基本上连续的环极陆地上的。并且,不论“旧世界”还是“新世界”的这些植物与动物,在冰期还未来临的许久以前,跟着气候的一点一点变冷,开始一步步地南移。正像我所相信的,我们在欧洲中部和美国能看到绝大部分其后代与之前已有所不同。依照这样的观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北美洲与欧洲的生物之间基本上都是不一样的--假如考虑到两个大陆的距离并且整个大西洋把它们分隔开,就能了解这等关系是值得让人高度注意的。我们还可以从深一层次理解一些观察者所提出的一件怪异的事实,第三纪末期的欧洲和美洲的生物之间彼此的关系与目前的相比来说更为密切;其原因在于在这些比较温暖的时期,“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北部基本上被陆地连接起来,能作为一个桥梁提供两处生物的迁徙,后来因为气温变冷,这个桥梁便无法通行了。
在上新世的温度一点点下降的时期,在“新世界”和“旧世界”生活的共有物种即向北极圈以南迁徙,此后彼此间它们将完全隔绝。就比方说更温暖地方的生物,肯定在很久之前这种隔离就发生了,当植物和动物向南方迁移的时候,则会在某一处广大地区混合于美洲土著生物,并势必与之进行竞争;在其他一处大地区则混合于“旧世界”的生物,并势必与之竞争。结果,各种因数对它们发生大量变异都是有利的--比起高山植物发生的变异更为巨大,由于高山植物只在极其近代的时期内被欧洲和北美洲的若干山脉上和北极陆地上所隔离,因而,当我们把“新世界”与“旧世界”的温带现存生物与之比较时,只有很少数同样的物种被我们所发现(即便阿萨·格霄最近指出两地植物相同的情况多于从前的估计),可是我们在每一个大纲里能找到很多类型,某些博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地理族,有些则被其他一些博物学者列为相异的物种;还有许多极其近似的或典型的类型被博物学者们一致列为相异的物种。
陆地上是这般,海里也是一样,海栖动物群在上新世、甚至在更早时顺着北极圈的连续岸边基本上一致地向南迁徙,依照变异的学说,现在完全隔离的海洋里生活的类型为何密切近似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如此一来,我想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在温暖的北美洲东西两岸到目前依然生存的和已经灭绝的类型之间的关系为何密切地近似;有一个更应当让人注意的一个事实可以被我们所理解,即在地中海和日本海栖息的许多甲壳类(就像代那的可称赞的著作所描述的)、某种鱼类和海栖动物的极其密切近似的关系--目前地中海和日本海已被全部的大陆和海洋的广阔空间分离开来。
我们无法用创造学说来解释如今或是早先栖息在北美洲东西两岸沿海的、地中海及日本海的和北美洲及欧洲的温带陆地的物种之间的密切关系。没法说,这个地区的物理条件是类似的。所以创造出来了相似的物种;其原因是,比如我们比较南美洲的一些部分及南非洲或者是澳洲的一些部分,我们就能了解这些地方的全部物理条件都是密切相似的,可是其生物却一点都不相似。
北方南方的冰期交替
我们应该回到更为直接的问题上。我觉得福布斯的观点可以大大扩展。在欧洲,从不列颠西海岸至乌拉尔山脉,而且南到比利牛斯山,我们发现冰期的最显著的证据。依照冰冻的哺乳动物以及山岳植被的性质,我们能作出西伯利亚也遭到过相似的影响的这种推断。胡克博士说,在黎巴嫩,以前长时期有积雪盖住了中脊,而且从这个地方出发的冰川冲入四千英尺的山谷。最近在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的这位观察者看到了大冰碛。顺着喜马拉雅山,在与之相距九英里的各处,冰川留下了其曾经冲下的痕迹;在锡金胡克博士发现玉米生长在古代的巨大的冰碛上。亚洲大陆南的赤道那边,依照哈斯特博士及海克托博士的优秀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西兰以前曾存在于巨大的冰川并流入低地;在该岛上的距离很远的山上胡克博士发现有相同的植物,也表明了曾经在那儿曾有过一段寒冷时期。依照克拉克牧师写信告诉我的事实,澳洲东南角的山上也有明显的曾经冰川活动的痕迹。
我们来了解一下美洲;在它北半部大陆的东侧,南至纬度36度~37度处,有冰川带来的岩石碎片曾被发现,在已发生了特别大的气候变化的太平洋沿岸,南至纬度46度之处也有同样的发现,落基山上也有漂石曾被发现过。在近赤道之下的南美科迪勒拉,冰川曾一度扩张至其现如今的高度以下很远的地方。我考察过在智利的中部的一个富含大漂石的巨大岩屑堆,横穿泡地罗山谷,无疑以前在那里一度有过巨大的冰碛;并且福布斯先生对我说,在南纬13度至30度之间的科迪勒拉山高约一万二千英尺的各处,一些沟痕相当深的岩石和包括凹槽的小砾石的大岩屑堆被他所发现,类似于与其在挪威所习见者。在科迪勒拉的所有的区域内,甚至最高的地方,目前也没有真正的冰川存在了。在此大陆两边的更南方,从南纬41度至最南端,有难以计数的漂石都来自遥远的原产地,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发现曾经冰川活动的最显著的证据。
因为冰川的活动以前扩展至南北两半球的所有地区--因为依照地质学的意义南北两半球的冰期都属于近代--因为南北两半球的冰期持续的时间非常的长,我们可以从其所发生的影响来推论出--最后,因为冰川近期曾经沿科迪勒拉山全线降低到地平线--因为这样几种事实,我在之前一个时期曾觉得我们避免不了地要作出如下结论,说的是在冰期,全世界的温度,曾经一同降低。可是现在克罗尔先生曾在一系列优秀的文章里试图说明,气候的冰期是由于诸物理原因的结果,可是这种原因是因为地球轨道的离心性的增大才造成的影响。全部这些原因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可是,最具影响性的,可能是海流受到轨道的离心性作用的间接影响。
据克罗尔先生说,每一万年或一万五千年,寒冷时期都会有规律地循环出现;每隔长久的间歇时期,寒冷由于一些偶发事件,是非常严酷的;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偶然事件,好似莱尔爵士所指出的,是水陆的相对位置。克罗尔先生觉得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在二十四万年以前发生的,而且持续了约六万年,气候在此时期发生的变化仅是细微的,与更古的冰期有关的,一些地质学者依照直接的证据推断,相信它们在中新世和始新世的地质层曾经出现过,至于更古的地质层就没有必要提了。然而从克罗尔先生那里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当北半球通过寒冷时期的时候,南半球的温度关键因为海流方向的改变,事实上是回升了,其冬季气候是特别暖和的。与之相对,当南半球经过冰期之时,北半球也是如此。对说明地理分布问题这一结论提供了很大帮助,因而我坚定地倾向于相信它;不过首先我要举出一些应该说明的事实。
当气温变暖时,北极生物可能要向北退去,更温和地区的生物紧跟其后。当山脚下的积雪融化时,这个清洁的融化的地方便被北极生物占据了,气温逐渐升高,雪逐步向上方融化,它们也慢慢迁移到山上去,其部分兄弟们此刻则起程北去。如此一来,到了完全回转温暖之际,以前在欧洲和北美洲低地集体生活的同种生物,在“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寒冷地区又将再次碰面,以及相距特别远的许多孤立的山巅上了。
因而,我们便可以理解在特别远隔的各地,像北美与欧洲的高山,许多植物为何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何各个山脉的高山植物和它正北方或基本上是正北方的北极类型相当的有关系:由于寒冷来袭的第一次迁徙和回转温暖的又一次迁徙,常常是向着正南和正北的。比方说,像沃森先生所说的,苏格兰的高山植物,以及像雷蒙德所说的比利牛斯的高山植物,更是与斯堪的纳维亚北部的植物有着极其惊人的相似度;美国的与拉布拉多的相似;西伯利亚山上与俄国北极区的相似。由于这些观点的依据是从前确有的冰期,因此就我来看,用它来解释欧洲及美洲的高山植物和寒带植物现在的分布状况是极其充分具体的;所以,当我们在其他地区发现同一物种生活在相距甚远的山顶上,就算没有其他证据,我们基本上也能断言,曾经较冷的气候以前使它们可以通过中间低地进行迁徙,可是现在该中间低地已变得过于暖和,适宜不了它们的生活。
由于北极类型跟随气候的变化,一开始移向南方,后来又退回北方,因而在长途迁徙时,极其不同的气候根本不会被它们遇到;而且由于它们是集体迁徙的,因而它们的相互关系不会受到特别大的扰乱。所以,依照本书所诚恳说明的原理,如此类型将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异发生。可是当回转温暖的时候高山植物就被隔离了,之前在山脚下,最后在山顶上,其情形就稍有不同了;由于一切相同的北极物种都在互相相距非常远的山脉中存留,并且能生存在那里,是极不可能的事;它们还十分可能与古代高山物种相混合,在冰期开始之前这些古代高山物种肯定已经在山上生长,而且在最冷的时期暂时地必定被驱逐到平地上来;气候对它们的影响也将稍有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相互关系也因此受到扰乱,所以它们就容易产生变异;并且事实上它们也曾发生了变异;假如我们比较一下欧洲几个大山脉上的高山植物和动物,即使很多物种还是一样的,其中的一些却变成变种,还有的变成可疑的类型或亚种,更有一些变成代表诸山脉的密切相似的却不一样的物种了。
在上面所说到的例证里,我曾经假定这想象的冰期在起初的时候,环绕北极地方的北极生物和它们现如今是如此的一致。可是还应该假定,很多当时整个世界亚北极的以及其中的一些少数温带的类型,也是一样的,由于目前生存在北美洲、欧洲的平原上和低坡上的某些物种也是同样的。可以质问,我应当如何去解释在实际的冰期开始时整个世界的亚北极与温带它们类型的一致程度。目前整个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把“旧世界”和“新世界”的亚北极带和北温带的生物分隔。
冰期中,“旧世界”和“新世界”的生物栖息在比现如今更以南的地方,更加广阔的海洋必定把它们更完全地分隔了;因而很可以质问,同样的物种在当时或者曾经为何能够进入这两个大陆。我相信其原因在于冰期初始前的气候性质。在新上新世,世界上大多数生物的种别与现在生物的种别具有一致性,而且我有可靠的证据确信当时的气候要暖于现在的气候。因而,我们能假定,现如今栖息于纬度60度之下的生物,在新上新世时却栖息于纬度66度至67度之间的北极圈下的更北方;而现如今的北极生物在那个时候却生活在更靠近北极的中断陆地上。现在我们从地球仪上观察一下,便可了解在北极圈下,有几乎是连续的陆地由欧洲西部经西伯利亚直至美洲东部。此类环极陆地的连续性,能让生物自由迁徙于较为适当的气候下,如此一来就可以解释“旧世界”和“新世界”的亚北极生物与温带生物在冰期之前的假定一致性了。
上述理由可以让我们相信,尽管我们的大陆经过地面水平的巨大变动,可是长时间地保持了基本上相同的相对位置,我特别愿意引申上述观点,并作以下推论,也就是说在更早的和最热的时期,比方说旧上新世的时期,绝大部分一样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栖息在基本上连续的环极陆地上的。并且,不论“旧世界”还是“新世界”的这些植物与动物,在冰期还未来临的许久以前,跟着气候的一点一点变冷,开始一步步地南移。正像我所相信的,我们在欧洲中部和美国能看到绝大部分其后代与之前已有所不同。依照这样的观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北美洲与欧洲的生物之间基本上都是不一样的--假如考虑到两个大陆的距离并且整个大西洋把它们分隔开,就能了解这等关系是值得让人高度注意的。我们还可以从深一层次理解一些观察者所提出的一件怪异的事实,第三纪末期的欧洲和美洲的生物之间彼此的关系与目前的相比来说更为密切;其原因在于在这些比较温暖的时期,“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北部基本上被陆地连接起来,能作为一个桥梁提供两处生物的迁徙,后来因为气温变冷,这个桥梁便无法通行了。
在上新世的温度一点点下降的时期,在“新世界”和“旧世界”生活的共有物种即向北极圈以南迁徙,此后彼此间它们将完全隔绝。就比方说更温暖地方的生物,肯定在很久之前这种隔离就发生了,当植物和动物向南方迁移的时候,则会在某一处广大地区混合于美洲土著生物,并势必与之进行竞争;在其他一处大地区则混合于“旧世界”的生物,并势必与之竞争。结果,各种因数对它们发生大量变异都是有利的--比起高山植物发生的变异更为巨大,由于高山植物只在极其近代的时期内被欧洲和北美洲的若干山脉上和北极陆地上所隔离,因而,当我们把“新世界”与“旧世界”的温带现存生物与之比较时,只有很少数同样的物种被我们所发现(即便阿萨·格霄最近指出两地植物相同的情况多于从前的估计),可是我们在每一个大纲里能找到很多类型,某些博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地理族,有些则被其他一些博物学者列为相异的物种;还有许多极其近似的或典型的类型被博物学者们一致列为相异的物种。
陆地上是这般,海里也是一样,海栖动物群在上新世、甚至在更早时顺着北极圈的连续岸边基本上一致地向南迁徙,依照变异的学说,现在完全隔离的海洋里生活的类型为何密切近似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如此一来,我想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在温暖的北美洲东西两岸到目前依然生存的和已经灭绝的类型之间的关系为何密切地近似;有一个更应当让人注意的一个事实可以被我们所理解,即在地中海和日本海栖息的许多甲壳类(就像代那的可称赞的著作所描述的)、某种鱼类和海栖动物的极其密切近似的关系--目前地中海和日本海已被全部的大陆和海洋的广阔空间分离开来。
我们无法用创造学说来解释如今或是早先栖息在北美洲东西两岸沿海的、地中海及日本海的和北美洲及欧洲的温带陆地的物种之间的密切关系。没法说,这个地区的物理条件是类似的。所以创造出来了相似的物种;其原因是,比如我们比较南美洲的一些部分及南非洲或者是澳洲的一些部分,我们就能了解这些地方的全部物理条件都是密切相似的,可是其生物却一点都不相似。
北方南方的冰期交替
我们应该回到更为直接的问题上。我觉得福布斯的观点可以大大扩展。在欧洲,从不列颠西海岸至乌拉尔山脉,而且南到比利牛斯山,我们发现冰期的最显著的证据。依照冰冻的哺乳动物以及山岳植被的性质,我们能作出西伯利亚也遭到过相似的影响的这种推断。胡克博士说,在黎巴嫩,以前长时期有积雪盖住了中脊,而且从这个地方出发的冰川冲入四千英尺的山谷。最近在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的这位观察者看到了大冰碛。顺着喜马拉雅山,在与之相距九英里的各处,冰川留下了其曾经冲下的痕迹;在锡金胡克博士发现玉米生长在古代的巨大的冰碛上。亚洲大陆南的赤道那边,依照哈斯特博士及海克托博士的优秀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西兰以前曾存在于巨大的冰川并流入低地;在该岛上的距离很远的山上胡克博士发现有相同的植物,也表明了曾经在那儿曾有过一段寒冷时期。依照克拉克牧师写信告诉我的事实,澳洲东南角的山上也有明显的曾经冰川活动的痕迹。
我们来了解一下美洲;在它北半部大陆的东侧,南至纬度36度~37度处,有冰川带来的岩石碎片曾被发现,在已发生了特别大的气候变化的太平洋沿岸,南至纬度46度之处也有同样的发现,落基山上也有漂石曾被发现过。在近赤道之下的南美科迪勒拉,冰川曾一度扩张至其现如今的高度以下很远的地方。我考察过在智利的中部的一个富含大漂石的巨大岩屑堆,横穿泡地罗山谷,无疑以前在那里一度有过巨大的冰碛;并且福布斯先生对我说,在南纬13度至30度之间的科迪勒拉山高约一万二千英尺的各处,一些沟痕相当深的岩石和包括凹槽的小砾石的大岩屑堆被他所发现,类似于与其在挪威所习见者。在科迪勒拉的所有的区域内,甚至最高的地方,目前也没有真正的冰川存在了。在此大陆两边的更南方,从南纬41度至最南端,有难以计数的漂石都来自遥远的原产地,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发现曾经冰川活动的最显著的证据。
因为冰川的活动以前扩展至南北两半球的所有地区--因为依照地质学的意义南北两半球的冰期都属于近代--因为南北两半球的冰期持续的时间非常的长,我们可以从其所发生的影响来推论出--最后,因为冰川近期曾经沿科迪勒拉山全线降低到地平线--因为这样几种事实,我在之前一个时期曾觉得我们避免不了地要作出如下结论,说的是在冰期,全世界的温度,曾经一同降低。可是现在克罗尔先生曾在一系列优秀的文章里试图说明,气候的冰期是由于诸物理原因的结果,可是这种原因是因为地球轨道的离心性的增大才造成的影响。全部这些原因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可是,最具影响性的,可能是海流受到轨道的离心性作用的间接影响。
据克罗尔先生说,每一万年或一万五千年,寒冷时期都会有规律地循环出现;每隔长久的间歇时期,寒冷由于一些偶发事件,是非常严酷的;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偶然事件,好似莱尔爵士所指出的,是水陆的相对位置。克罗尔先生觉得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在二十四万年以前发生的,而且持续了约六万年,气候在此时期发生的变化仅是细微的,与更古的冰期有关的,一些地质学者依照直接的证据推断,相信它们在中新世和始新世的地质层曾经出现过,至于更古的地质层就没有必要提了。然而从克罗尔先生那里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当北半球通过寒冷时期的时候,南半球的温度关键因为海流方向的改变,事实上是回升了,其冬季气候是特别暖和的。与之相对,当南半球经过冰期之时,北半球也是如此。对说明地理分布问题这一结论提供了很大帮助,因而我坚定地倾向于相信它;不过首先我要举出一些应该说明的事实。